勇士(2016)

战争片大陆2016

主演:李东学,于谨维,聂远,宋佳伦,徐洪浩,王梓程,郑好,曾肖龙,林妙可,宁宁,江平,王斑,刘之冰,佟瑞欣,刘劲,陈牧扬,冯国庆

导演:宁海强

播放地址

 剧照

勇士(2016) 剧照 NO.1勇士(2016) 剧照 NO.2勇士(2016) 剧照 NO.3勇士(2016) 剧照 NO.4勇士(2016) 剧照 NO.5勇士(2016) 剧照 NO.6勇士(2016) 剧照 NO.13勇士(2016) 剧照 NO.14勇士(2016) 剧照 NO.15勇士(2016) 剧照 NO.16勇士(2016) 剧照 NO.17勇士(2016) 剧照 NO.18勇士(2016) 剧照 NO.19勇士(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3:08

详细剧情

  电影《勇士》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李东学在片中饰演率领22名突击队员的黄开湘团长,他与战士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以血肉之躯粉碎了国民政府的阴谋,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不朽的一页篇章。在勇士们心中,黄开湘团长不但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带领他们击败困难的“战神”。

 长篇影评

 1 ) 奔跑电影需要主角

很认真的在电视上看了去年的影片《勇士》,影片再现了红四团战士一昼夜飞奔240里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传奇。影片的问题主要还是塑造的人物太多,未突破集体群像模式,缺男一号,缺为男一号专设的戏码,飞奔240里绝对是传奇,但必须放到背景里,这个Deadline 很好,但电影故事必须找到一个典型人物,承担特别任务,克服有可看性有新意的阻拦完成大任务。好的奔跑电影如《罗拉快跑》,Deadline 成为动力和悬念所在,梅尔·吉普森的《启示录》也是经典,压的喘不过气的追兵和致命威胁让影片血脉卉张张力十足。两片的成功都是聚焦一个主角,两个小时才够!主旋律电影必须改换话语。

 2 ) 美中不足一点点吐槽

两分给题材和历史,一分给造型和场景,一分仍然帅我一脸鼻血的聂远,扣一分因为战争的场景可不可以不要总是慢镜头刻画情感力求顾及每个人物啊,知不知道这叫因小失大啊?

老徐失足挂铁索上了,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团长那悲痛惨烈肌肉抽搐的面部特写并声嘶力竭地喊着老徐的名字,再下一个镜头就是政委同样地面部抽搐着喊着老徐的名字,再再下一个是老徐妹妹喊着老徐的名字,然后是跟老徐要好的甲乙丙丁戊狗亥猪…………喊着老徐的名字…………当大家看半个团的面部特写看的都以为老徐被挂了这么久肯定已经死了,镜头终于给老徐了,经过一番折腾老徐终于被救上来了,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团长欣慰地笑了,再下一个镜头就是政委欣慰地笑了,再再下一个是老徐妹妹欣慰地笑了,然后是跟老徐要好的甲乙丙丁戊狗亥猪…………欣慰地笑了…………不仅笑了,所有的面部特写还都是慢~~~镜~~~头~~~~~

虽然夸张了一丢丢,但大概的感觉就是这样。港真这是在战场好吗?战场唉,哪有那么多时间啊老张死了我难过一会老王死了我难过一会老李死了我难过一会啊我中弹了我真难过弟兄们你们还要完成我们为完成的事业~

我感受到了那些特写极力想煽情营造氛围,但因为对细节的极力描写失掉了对整个本应紧张急促的战争大场面的把握控制实在是得不偿失~

真想带导演什么的去看《血战钢锯岭》里面对于战争场面的细节描写和整体把握。

但除了这点外,造型化妆还是很赞的,我能感受到对历史的尊重,不神话自己,不矮化敌人,不美化战争,这部片子基本做到,就这条足够秒杀不知多少的国产战争片了。

 3 ) 不忘初心(为我们的勇士做一回自干五)

       作为一个全职带娃的家庭主妇,已经很久没有去过电影院了。拿到电影票的时候(别人转送的,是有不想看?想看,看……),看到《勇士》两个字,第一反应是,这什么片子?歪果仁的?查了一下,竟然是主旋律!进了影院,只有十几个人。此刻我的内心依然是不看白不看的淡定与麻木。五分钟后,当一副副熟悉的面孔出现时(家里的台只循环播放抗战片、内战片、现代军旅片,为什么?家里有位tg死忠粉的长辈……),我开始想,糟了,估计我会在默默吐槽中看完全片了!十几分钟后,这种感觉没了。这么一段你以为很熟悉的历史,给我重新上了一课。小学看过的课外书全部是主旋律,《大地的儿子》、《迎春花》、《青春之歌》,看得热血沸腾,现在,对这类题材完全免疫,但今天,观影过程就是八个字:血脉贲张,热泪盈眶。当时就想,必须写影评!可懒癌晚期的我一出门儿就忘了,刚才想起看看影评,结果惊呆了!这样一部片子得到的负面评价比我想得要多要偏激!我们可以为斯巴达勇士、拯救大兵瑞恩、特洛伊贡献票房、献上赞誉,为什么要对我们自己的勇士如此吝啬?有人说这是美化粉饰内战,可哪里的勇士不是因战争而生?又有哪一场战争值得歌颂?为我们的勇士,为这部良心片子,必须说几句话了。
    
       下面进入正题,少量剧透(这剧透不剧透的,也不重要~~~~~~)。

       首先说画面,不得不说良心。开头的几个景儿,都有裸眼3D的感觉!大片的翠竹、在晨光里金色的雪山,湍急的大渡河……就是这些美景,与战争相映,叫人看得更不是滋味。密林里安然的熊猫与猴子(猩猩?忘记了……)叫你忘记了战争,可紧接着的,就是枪林弹雨,激战中晃动的镜头,子弹喷射出来时的火光,血糊糊的伤口,都很写实。这里没有抗日雷剧中开挂的主角——抹着发油喷了定型穿着帅气皮衣能在枪林弹雨中岿然不动毫发无伤还用一支小手枪杀敌无数的“奇侠”和智谋出众动不动三十六计以少胜多以一敌百的领导者,只有一支穿着草鞋、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年龄体力都参差不齐的队伍,用一部分人的生命换取了另一部分人的前进,而另一部分人,用自己的脚板,在29小时内跑出240里的路投入到一场更惨烈的战斗中。这里也没有智商欠费动辄溃不成军被主角吓得屁滚尿流的反派,都是一步一棋走出来的,反派小人物上没有太多着墨,但大主题还是很有进步的!
       单说说红军战士牺牲场景,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你见惯了的死而复生或者都身中数枪还有大篇幅的临终嘱托才会闭眼的镜头。全程我都是攥着手心在看这部所有人知道结局的片子,仿佛置身其中。片中唯一开挂的可能就是廖大强,一个总负责牵制敌人多次被以为死了又在最后关头回来的具有九命猫属性的男人,但也在合理范围内,不作剧透了,留给要看片网友一点空间。
      演技方面,李东学欠点儿火候,话唠,一个团长干着政委的活儿,话说,你让聂远干啥捏?他只能关心关心你受伤的腿,在你说话的时候点点头儿,另外,在你无力地说“前进”的时候有力地重复一次“前进”!不然战士听不着吧!聂远稍有点儿用力太猛,言谈举止见有那么点儿刻意,总体来说都还过得去,你能感觉到是李东学在演,而不是果郡王来串场;看到聂远,耳边就会想起一句歌词:眼睛瞪得像铜铃,等等等等……(聂远:眼睛大怪我喽?)但宋佳伦一如既往的赞,虽然他很有个人特征,但就是演什么是什么!小战士多是生面孔,戏妆上不是一水儿的油头粉面,也没有刻意地夸张——一看就是白白净净故意抹一脸锅底黑的那种,都像是风吹日晒而成的一种自然状态,眼神里是疲惫,他们记住的,只有听指挥,这才应该是真实的状态。
       再来说个特殊人物,田生才,红四团俘虏,为养家糊口加入国军队伍的打炮奇才。一开始,觉得他是來搞笑的,主要是对演员太熟悉,颜值太正面,一开口一口子火锅味儿,就像你认识的一个人穿越过去的,所以就觉得他是走错片场来搞笑的。直到为了跟他学打炮背他行军的小战士倒下,累死,他的自责激发了他的担当,他跪在地上说要背小战士一段,他心里过不去的时候(大意),才让人觉得他就是田生才这个人物,他没有大志向,也不懂什么政治,他只在乎人、情,当他偷偷跑走又扛着炮筒炮弹赶到集结地的时候,这名俘虏来的战士是那么感人至深,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勇士!担当、血性!

       槽点,不多,偶尔有,比如拿着盆儿挡子弹,艺术嘛,总要点空间;还有一位(或多位)碎碎念执着于教汉字的是谁,我一直没有分清楚,因为镜头总是拉远或者定格在字儿上,又音盲。林妙可,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半路捡来的女娃子,跟着队伍跑完了240里,脚板杠杠的。跑完小脸还是红扑扑的元气满满,扛着大旗喊着“前进”成为一支一个人的拉拉队。最神奇的是,战乱中无父无母的她那么圆乎乎,不知是吃啥子度日的?还有,她都那么大了都没有名字,最后被起了一个“大渡河”的名字,哦,河妹子,好名字。起名字那人,孩子果然不是你的!她该姓什么呢?张大渡河、王大渡河……瓜娃子,你这户口不好上呀!
       额,失敬了,看电影不吐槽都不习惯了。总的来说,槽点瑕不掩瑜,算是为惨烈的战斗减点儿蓝瘦香菇吧。

       本人的影评不专业,但就是想做一回自干五,为我们的勇士,为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说我是没有党就没有娘理论,任何一个体制都有它的弊端,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会是全程的歌舞升平,你吃饱了吗?你穿暖了吗?你能方便地做你想做但不违法的事儿吗?你能躺在床上划拉着手机抨击所谓体制吗?没有这些勇士,这一切不会有,每一段的安逸都是用一场场的战争换来的,而每一场战争都是靠这些勇士来赢得胜利的!
       我们应该坐进去,像小学生一样,不要记着这是一部电影,不要时时想着这个镜头如何、这位演员如何,我们要做的,就是真诚地真切地感受一次这场战役,这会让我们记得,不忘初心。
       最后再说一句,这部电影,再现了战功赫赫的红四团,你可能记得红四团,但这些勇士的名字,102分钟后,你可能又记不得几个了。他们的名字留在了过去,但他们的功勋,造福了我们!


       唉呀妈呀,这么几个字儿断断续续写了两天也是醉了~~~~~~~~~

 4 ) 不要用自己的认知枉下判断

这部电影说实话有很多地方比较狗血,但我看到很多人觉得一昼夜行军240里不可能,并以此为依据来批判这部电影就是无知了,甚至还有人说什么要停下来吃饭等等,难道不知道那个年代强行军的时候吃饭都是跑着吃的么,共产党的部队不止一次上演了大规模穿插作战的战例,不要用自己的无知枉下判断。每小时五公里其实对于走路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很快的速度,

 5 ) 除了要努力做一名有水平的影迷,亦要认真做一名有良心的观众!

鄙人上周10月17日下班后到电影院看了此片,随即写了下文(仅在10人左右的中学同学群里发了一次。鄙人是今天首次注册登录豆瓣):大家,可考虑一下,去看看《勇士》,国产电影良心巨作,主旋律题材与商业娱乐性结合的大胆尝试、恰当兼顾甚至是完美匹配,绝对不输好莱坞战争大片的视听震撼,所有演员演技在线、个别甚至超水平发挥!鄙人这些年在境内、境外各种院线影厅阅片甚多,虽审美、审丑水平一般,但仍坚定认为:好莱坞或欧洲韩日台港确实有不少好电影,但国产片当中亦偶有佳作!好的口碑就应该口口相传,更不用说理当支持用良心面对观众的国产电影(垃圾烂片则另当别论),绝无盲目追捧之意,只是觉得好作品配得上应有的口碑肯定和票房效益,不应该被盲目批评、任意诋毁、恶意中伤!此文不是什么电影发行方的授意宣传,纯粹个人有感而发!记住,必须是进电影院欣赏,否则上述观感全无!

 6 ) 凭什么说是不可能的!

针对一昼夜跑240里(120公里),有人计算平均每小时5公里。这个5公里/小时的速度其实只是我们“常人”的“步行”速度,根本就谈不上快。但是,问题不在速度而在耐力上。
常人体力好点的可以连续走3个小时,但要持续24个小时是很难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到:红军不可能是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步行的,而是要远远快于5公里,这样才可以节省几个小时做中途休息或吃饭等。

一昼夜,假设留出6个小时来中途休息或者以慢行的方式来休息。则是120公里除以18小时就是速度为每小时6.7公里。如果是在平坦的水泥马路上,这个6.7公里/小时的速度也谈不上有多快,只是相当于是快速步行,还谈不上跑。但考虑到是山路,还要背负枪支弹药,且连续二十多个小时,能保持这个速度也是可观的。

由此推算,昼夜兼程跑240里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大部分路段应该还要快过6.7公里/小时,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休息或者减速慢行。
加之过去的红军基本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在那个年代的人特别能吃苦,我从我爷爷那一代人的就能猜到红军野战军的体能。

另外,马拉松全程42公里,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130分钟,也就是每小时约20公里的速度。
这跟红军的120公里是完全不同的跑法。

有些人老是按自己养优处尊的思维去评论,总以为不可能。
其实,成功者的成功就在于把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
如同我们看高难度的杂技表演,我们常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可人家就是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漂亮。

 短评

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差评~

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非常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强化了商业元素。没有湄公河那么精彩,但也不再是你印象中的那个红色电影。你可以接受美剧的男主像打不死的小强,也可以接受好莱坞的士兵是开挂的天兵,但就是不能接受一部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电影?

10分钟前
  • 卿启玮
  • 还行

假大空的烂片

14分钟前
  • 试翼云天
  • 还行

看了预告片我操!十面埋伏竹林飞人啊?!!导演也是没办法啊,日行千里不飞哪行啊!飞~夺泸定桥!飞~~~~!战争片咱不看老美的行不行,免得说我甜美!咱学学身边的韩国行不?写实点,怎么看着都无法进去情绪!哎!

17分钟前
  • xiangkaiad
  • 较差

半睡半醒中看见国军的钢盔一枪一个洞,共军找个脸盆、木板就可以有效挡子弹了,吹牛逼可专业了,我服。

21分钟前
  • 包正忠
  • 很差

第一次觉得爱国教育片还不错 至少比全世界好看

25分钟前
  • forence11
  • 还行

画面很赞啊,拍的比以前的主旋律电影进步很多啊……ps 这类电影在豆瓣上被黑的不成样子了,有些人良心不会痛么……

28分钟前
  • airdream
  • 力荐

电影拍的也许合口味也许不合口味,那是艺术问题或技术问题。但为什么因此去瞎喷那段历史和那些英烈?!现在太多的人自作聪明,以己之心之能之德去质疑历史,却又拿不出什么过硬的依据,浅陋之至!

33分钟前
  • Lzs090201
  • 推荐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这么一部电影…

35分钟前
  • 蜉蝣
  • 较差

这是对红军的亵渎!

40分钟前
  • 来自致远星
  • 很差

把故事毁成这样不知道是自黑还是高端黑 烫头发的林妙可出镜大多超过五秒 与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想不出戏太难了 大概只有两句话是自己的声音

43分钟前
  • 浆糊骗子
  • 很差

抛开政治立场以及军旅题材偏见(我本来就没立场),我还是哭了,毕竟鲜血都是真的

44分钟前
  • 鹿川
  • 推荐

一将功成万骨枯。叙事结构混乱,故事套路深。比被百团大战稍微好点的点是有一群炸裂的荷尔蒙。有种小时候学校组织观影,然后回家写观后作文的错觉。

48分钟前
  • 喵老师2333
  • 较差

电影频道又在放老爸很喜欢看,怎么说呢,画面有些太过精致一些特效上的让观众出戏,有的武器新的缺乏年代感,很多缺乏逻辑的神BUG。不过设置宇哥国民党士兵啊略有对内战的反思,树林里的战斗场面设计有好莱坞的商业味道,还是能看的。节奏缺失,前半段插了这么多商业佐料就是想摆脱主旋律标签吧。

50分钟前
  • Sevens
  • 较差

不是跟你吹,这片子一放出来,能吓死两头牛

55分钟前
  • 外苏
  • 很差

一个无聊的夜晚在cctv6看的

58分钟前
  • 恋曲1998
  • 较差

很好看的啊 为什么分数那么低 感人的 就算是洗脑片 也让我扪心自问 我太安逸 感恩生活吧

1小时前
  • orange moon
  • 还行

虚假?请告诉我什么是真实!是你津津乐道的漫威英雄?是你听到“教我打炮”就想到你硬盘里日本AV影片?短评里这些打一星二星的所谓理性冷静的豆瓣网友——唯恐自己聪明的脑袋瓜被埋没了,到处标新立异凸显自己,真尼玛让人由衷的感到恶心!

1小时前
  • Nie-Rong
  • 力荐

无论片子质量如何(事实上对比同类题材已有新意和进步),刻意打一星绝对是对红军精神的侮辱,生于安乐的喷子们永远都和主旋律不“共”戴天

1小时前
  • Hinkly
  • 还行

红军当年按时到达泸定桥只需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完全可能!240里=120公里120/24=5公里/每小时。普通人城市里每小时走五公里根本没问题。当年红军部队里的都是打剩下了精锐,就算是山路也没查特别多啊。有些人拿马拉松40km说事,这根本不相关,红军只需保证5km/h的速度就行

1小时前
  • 叫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