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셋 ​​​

悬疑片韩国2022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三 셋 ​​​ 剧照 NO.1三 셋 ​​​ 剧照 NO.2三 셋 ​​​ 剧照 NO.3三 셋 ​​​ 剧照 NO.4三 셋 ​​​ 剧照 NO.5三 셋 ​​​ 剧照 NO.6三 셋 ​​​ 剧照 NO.13三 셋 ​​​ 剧照 NO.14三 셋 ​​​ 剧照 NO.15三 셋 ​​​ 剧照 NO.16三 셋 ​​​ 剧照 NO.17三 셋 ​​​ 剧照 NO.18三 셋 ​​​ 剧照 NO.19三 셋 ​​​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4:59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Speak softly love ...

那部傳奇的電影裏,安東尼說,

‘Dad, I’ve got a present for you, from the town of Corleone, an authentic Sicilian, and I learned it for you.’

接着他彈起木吉他,用纏綿悱惻的意大利語唱那首令人憶起往昔的 ‘Appollonia’. 年老的教父漸漸為自己從前的罪孽感到不堪重負,這道地的西西里旋律,他聼在心裏,不禁想起他最爲純白的一段時光。

 

 

那個時候,Michael Corleone 還是個英俊少年。西西里島上爽朗的陽光下,Appollonia 身著一襲紫色的輕薄衣裙從黃綠色田野間走過,那是他們第一次邂逅。墨綠的柏樹,黃色的古堡,愛情故事也發生地理所當然,浪漫地令人哽咽。再後來,他們在婚宴上跳舞,恣意歡笑,Appollonia 的白色紗裙在空中划着一個又一個金色的弧,宛如天邊的雲朵,帶起一片清風,散出幽雅的芬芳。

 

記憶倒帶結束,他悵然若失地摘下疏離的墨鏡,揉了揉紅了的眼眶。他在多年不曾有過的緬懷之後,心中只有徒然想念,

‘She is wonderful, beautiful, and I loved her, but she died, by my trust bodyguard. Put a bomb on my car, she drove the car before me.’

這是最動人的情話,這是爲數不多的時刻,他袒露的真心。Michael Corleone 又想起,在安好的西西里歲月之後,他的人生才真正開始了。

 

 

電影的最後,一個孤寂的老人,在一個蒼涼的古老院落中,斜倚在竹椅上。Michael Corleone 回到了西西里,他已成了個疲倦的人,挨度這遲遲的朝夕。心愛的女兒為他擋住子彈,在臨死前他們盈盈相看。這一幕昔日的殘夢,輕霧朦朧,深陷于幽暗的記憶之中。

 

Michael Corleone 對自己的一生充滿負疚感,生命即將消隱之際,也無人陪伴。記憶長河中有些晶燿的片段,在與Appollonia 的婚禮上,踩着歡快舞步;摟着Keaton 的腰跳着相對睿智和成熟的華爾茲,他們的感情癡纏幾十年;最後是和寶貝女兒Mary,開心而活潑地舞動 … 那是他一生中和最愛的三個女人的舞蹈。

 

 

記憶閃回,他穨然倒地。光線昏黃,只有一只小狗,在周圍冷清地吠叫。那是在很少小的時候了,看到這裡,被那刻骨銘心的孤獨震懾了許久許久。

 

 

Appollonia 的旋律,短暫卻持續了他的一生。

 

 

 

 


 

 

你還記得那些因爲一個場景,一句臺詞而哭泣的整個下午麽。

 

 2 ) 时事苍茫

在导演科波拉眼里,自己的教父系列在《教父2》结束后就讲完了。可与派拉蒙谈不妥,所以原起名为《麦克柯里昂之死》的距离第二部杀青已经过了12年的《教父3》,在经过一次几乎彻头彻尾的剧本重写之后,同前两部一起被封进了电影的永久名人堂。也成了青年们心中“成为男人的必备三部曲”,虽然,教父系列,在科波拉眼里,是一个讲"好男人变坏的故事"。 好男人变坏,好在哪里,坏成什么样?阿尔帕西诺,这个因为身高问题被派拉蒙坚决反对,又在科波拉以罢拍为由要挟下贯穿三部的男主角,讲了Don Michael Corleone的四十年历程,从海军到黑手党魁,心怀国家荣誉的热血青年在红衣主教面前忏悔杀兄之罪。一个金钱、权利可以遮天的男人,却留不住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任何一个。 Mike在为长兄Sunny报仇后在西西里避难,结识美丽的本地姑娘Vitelli。在那里结婚后,幸福宁静的生活好像要永远把他们拴在那个美丽的小岛(在第三部Kay第一次踏上西西里土地时,她问道“为什么如此美丽的土地却如此暴力?”),暴力随着黑帮的火并复仇来到这里,汽车炸弹让她为Mike买了单,在这里第一代教父的火炬正式传给第二代,复仇,本来是想杀了暗中谋害父亲并了断哥哥的几个人。可这玩意是伴随人类最久的套索,你勒断别人的脖子,自然有人要送你上绞架。况且第二次复仇是为了自己的女人,Michael临终前回忆的倒数第三人。 回到美国,Michael同Kay结婚。五年之内让自己的家业完全合法化是他对她的承诺。无论人活的多么明白,能躲过暗算密谋,能认出眼线,能控制内心感受的流露,能一天比一天聪明(“我临死那天肯定聪明透顶了”),可谁没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Michael没有涉足毒品交易,在Moe Greene和二哥开荒拉斯维加斯之后,他们把纽约家业交给别人打理,在沙漠新天堂做赌场和宾馆,可是扩张时候在所有权问题上受阻,“合法化”看起来遥不可及,古巴归来后,第二个爱的女人离开了教父。 一晃四十年,“合法化”凸显曙光,同梵蒂冈大主教协商关于掌控Immobiliare(现实中存在,成立于都灵的意大利最大房地产公司,60年代前最大持股对象正是梵蒂冈)协议达成之后,之前合伙兄弟们也纷纷要求“洗干净”。无意中借敌Joey Zasa之手摆脱他们继而摆脱掉Zasa之后,经过千曲万折合法成功后,Kay表明心迹说她一直爱着Mike,然而在交权到第三代教父Vincent后,Michael一直担心的(“他们要害你,首先会向你最爱的人下手”)女儿和表哥的爱情(在儿子歌剧首演之前,西西里的婚礼,第一代教父出生的地方附近剧院,上演了一出父亲杀死同表亲相爱的女儿的戏剧),连同自己取得合法化一起,联袂让Mary,Michael的女儿,他深爱的第三个女人,倒在自己胸前的血泊里。 第三部首映后没有向前两部般引起轰动,虽然科波拉一直说这部不是任何一部的续集,是独立的,影评人却一致认为这部电影最受前两部影响太深,以至于“不看前两部就不知道第三部在讲什么”。不过这部电影的背景着实大胆,当时教父刚开拍时,30多岁青涩的科波拉还在担心电影情节会不会得罪纽约黑社会,第三部里,背景几乎完全真实的还原了了78年的梵蒂冈丑闻,涉及房地产公司,黑手党老大,政府高官(现实情节里是意大利总理!),大主教,银行家和任期最短的教皇约翰保罗一世。 更多的抱怨来自对索菲亚演技的讽刺,当年包揽金酸梅最佳女主和最佳新人奖,科波拉的女儿事实上对Mary角色(茱莉亚罗伯茨曾经为候选人)的驾驭没那么差。科波拉自己就认为人们把对自己的成见全撒在女儿身上了,他自己也因为在三部曲里大批量的动用远亲近戚而被怀疑滥用裙带关系。事实上扮演康妮的Talia Shire,科波拉的妹妹在第一部里的表演并不太深刻,第二三部却要另当别论。同时他的老父亲为第一部婚礼时候的伴奏谱曲,在第二三部都出山。教父二拿了六座小金人,其中就包括卡明科波拉和尼诺罗塔联手斩获的最佳原创音乐(教父系列最广为人知的旋律是后者而非科波拉之父所作)。 科波拉用人之功要远远盖过女儿奏起的小插曲,力排众议动用马龙白兰度,推红当时的无名之辈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其实派拉蒙本来是要赛尔乔莱昂内拍教父系列的,可后者因为正在筹划同为黑帮片的《美国往事》而谢绝了,欢呼吧影迷们,这样的巧合让我们集到了影史上的四颗明珠。 当然,很多人非要在教父系列中看到人生哲理或者成功之路等等,如果按科波拉的暗示,无异于在喝一碗没放鸡的心灵鸡汤。不过整个三部曲里对叛徒的刻画实在耐人寻味。Vito下野Michael上位时老教父只给了一句温馨提示“安排你会面的是反”。然后Tesino出水了,在教父二的第二条线里不难看到作为和Vito的同创业者,两家关系的不同寻常。二里面Michael更是差点被自己的亲哥哥亲手送给死神,当然他也把自己亲哥哥亲手送给死神了。在第三部里老鬼是Connie的教父Altobello。你看,亲近的人最信不得,科波拉甚至用被女儿卖了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眼里教父里最好的片段恰好出在不太卖座的第三部。西西里小镇的Anthony首演之日,随着《乡村骑士》情节的起承转合,暗杀和阴谋在一片祥和喜气的覆盖下暗流涌动,Al去梵蒂冈了结大主教,Connie举着望远镜颤抖的双手,Kenszig被风吹摆的尸体,Luccesi插入喉咙的眼镜,同时Michael自己也被暗算着。台上是和声美妙和皆大欢喜,台下?事实上这应该就是Michael的作为黑手党老大一生的最真实写照,外表看来权利遮天财富蔽日,实际上留不住妻子女儿。要知道他入这行本身就是向命运无可奈何妥协的结果,在Tommasino葬礼上的独白说“为何您广受爱戴,为什么?”,向Kay说“每次我以为自己能脱身了,他们又会把我拖进去”,在Anthony想自己的安排说不的时候,他一定想起了在餐桌上射杀敌手的自己,性格和命运,让他转角180度。 正如一代教父和三代教父在游行中乱枪开启自己生涯一般,教父三的结局和一唱和。“Every time I think I'm out,they pull me back in”,最终镜头给了一个倒地的教父,那一刻,他是梦寐以求的自己,一个解脱的老人。

-----------------2019.12.12-----------------

最近看了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感慨良多,又把《教父》系列看了一遍,写这篇文章时我22岁,文字里是没步入社会毛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快30了,看完又是另一番心境。

听说你的门留了条缝——《爱尔兰人》

 3 ) 教父三部曲--虚幻的美国梦,西西里人的挽歌

教父1的开场是送葬人来找教父主持公道,感谢黑暗王子戈登·威利斯的低调灯光摄影,使得此时这个面部特写眼眶深邃目光如炬,犹如暗夜里受到冤屈的亡灵,嘴上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我相信美国”----所以回过头来再想,这三部曲终究是一场虚幻的美国梦。一个身世悲惨的西西里男孩只身来到美国,海关警察赐予了他柯里昂的姓氏,是这场梦的开端。虽然我们看到在教父1中一代目落幕伴随二代目崛起,但也看到这个家族在不断地失去。在教父2结尾汤姆和法兰克的对话中提到,在那些big old days,他们梦想着应该如何组织家族,他们如何以古罗马军团为基础,还给他们命名为统治者、议事者和军士。还真的成功了。我们就像是罗马帝国,柯里昂家族就像是罗马帝国。它曾经一度是。如果说第1部是西西里人曾经的辉煌,那么到了第2部和第3部你可以将它看作是彻彻底底的悲剧。即便是第2部中的反派人物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接一个,昔日的好友都走了,死了,不管是自然或者其他因素,入狱、流亡。”老教父最为看重的人情和道义在不断地主动消融或是被动同化,因为在美国,资本主义是更加纯粹的生意。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谋害和背叛就总是难以避免。 我们知道柯里昂家族首先被围剿的原因就是毒品----这个美国当代社会最为庞大的黑帮产业,教父却不喜欢。在与毒枭索拉索的第一次会面中他说到:“我肯见你是因为,我听说你是个正直的人,所以我以礼相待。但是我必须拒绝你。我会告诉你原因。没错,我是有很多政界的朋友。但若他们知道我在搞毒品生意,而不再是赌博时,他们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他们认为赌博只是些无伤大雅的事业,但毒品是败坏德性的生意。对我而言一个人以何为生并没有什么差别。但你这种生意…有一点危险性。总之索拉索先生,我的决定还是不行,我要恭喜你的生意,我知道你会很成功,我祝你好运。尤其是你的生意不会与我的冲突。”我们也知道正是在与索拉索的这次谈话中,因为桑尼无意中暴露了自己想参与毒品生意的想法才导致教父被暗杀。在桑尼死后与五大家族的会谈上教父再次谈到:“我何时拒绝过与大家分享?在座的全都认识我,除了一次以外,我何时拒绝过?你们知道为什么?因为我相信毒品生意在往后几年会毁了我们。这不像堵、酒和女人,这些是人们想要的东西,只是教会不准我们做而已。即使警察过去在赌博等方面愿意协助我们,但一提到毒品,他们会拒绝帮忙。我以前那么想,现在想法依然不变。”教父对毒品的态度也表现了作为西西里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他们有原则和底线,不是唯利是图的贪婪商人,他们看重生意却不能违背道义。 让我们再次回到教父1的开头,这个影史上最为伟大的开场。在送葬人的独白+面部特写之后,这个主观镜头将慢慢拉远,直到露出教父虚焦的背影,有如国王般神秘而巨大的权威。当镜头转过来,出现眼前的是教父那张斗牛犬般的面容(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是马龙·白兰度往嘴角塞棉花团的奥秘),听到其沙哑的声线,再进一步注意到他胸前别的玫瑰,怀里抚弄的小猫,凶狠中夹带着优雅,威严中又透着些慈爱,这种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悖论。在他周围,同样是低调打光塑造出了这样一座书房,除了教父的白衬衫和他身后百叶窗透出的日光,其余尽是黑暗。在教父2里麦克回到纽约家中父亲的旧书房时,他感慨道:“这里以前是家父的书房,现在变了。我还记得以前。当我还是孩子之时,在这附近玩耍都要很小声。我很高兴这幢房子始终不曾落入陌生人的手里。先是克里曼沙接手,现在是你。家父在这里教了我许多事情,就在这间房间里教我的。他教我与朋友保持接近,但是与敌人要更接近。” 因为西西里人的传统是:不可以在女儿结婚当天拒绝任何的请求。所以我们看到这一天有很多人在这间书房中拜访教父,包括开场的送葬人包纳萨拉,面包师傅安索,野兽卢卡,还有歌星强尼。他们以朋友的身份,俯身亲吻教父的手背,虔诚地叫一声god father,注意:谈钱是万万不可以的。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你这种诚实的人的敌人也就是我的敌人。” “他日我或许需要你的帮忙,也可能不会有那么一天。” 事先报警也是不可以的,必须遵守西西里人的沉默法则,要相信柯里昂阁下总能解决麻烦,主持公道,并且绝对知道分寸。“我会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提议。” “我要用可靠的人,头脑清醒的人,我们不是谋杀犯,下手别太重。” 有人曾经戏称教父是“社区调解员”,副标题“教父好忙”,何况他还很顾家呢,他常说“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总之,这是一个让人喜欢又信赖的厉害角色,对他甚至可以上升到信仰,信仰他的价值观,听从他的安排,生活本会过得很好(比如女婿卡洛)。 从叙事层面上看,书房这场戏也是整部电影的建立和铺垫,科波拉几乎将所有的伏线都埋在此处。我们将看到,这些曾在书房中出场的人物会陆续在后面的场景中再次出现,即“还人情”。最后出场的歌星强尼首先引出了加州小插曲,惊悚的种马马头(有没有注意到那个导演床头的奥斯卡小金人),之后是野兽卢卡在卧底任务中丢了性命,再之后是面包师傅安索误打误撞地跟麦克在医院门口演了一场空城计,最末是一开始出场的送葬人包纳萨拉被叫来修饰大儿子桑尼的尸体…书房之外,康妮的婚礼上,科波拉让所有重要的家庭成员悉数登场,包括老部下克莱门萨和泰西欧,这一集的最大敌人巴西尼,还有柯里昂家族的叛徒们。甚至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还会发现,在桑尼的偷情1分钟里,第3部里的三代目就此上线----文森·曼西尼,将来的文森·柯里昂(请注意他连咬手的小动作都和桑尼一模一样),这是时间线最长的一条线索。还有一些隐藏得更深的线索:比如汤姆在书房中首次提到毒枭索拉索,只是一个名字,我们都知道稍后这个人物会引出多少事端,而且正是在与索拉索会面时桑尼的一句不慎之言导致教父遭暗杀,家族势力受到重挫;又如教父在书房戏的最后叮嘱道:“永远不要(给女婿卡洛重要的职务)。让他们过好日子,但别让他插手家族中的事。” 岂料卡洛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导致后面频繁殴打妻子康妮,又因为一个和他胡搞的女人不小心打错电话,最终导致桑尼的死亡。这些线索都值得我们细心推敲。 记住柯里昂家族永远是西西里人。他们有仇必报,有强烈的家族使命感,对叛徒零容忍,是以非正义手段实现正义目的的悖论典型。一个以权力为中心的父系社会取代了现实世界,在这个社会中,教父执掌大权、主持正义,唯一的恶人是叛徒,而制裁总是来得迅速、公平。这个社会只有一条戒律,就是麦克所说的:永远不要和家族对着干。教父1里克莱门萨在麦克刺杀临行前对他嘱托到:“可能所有的家庭会联合对付我们,但没关系的。每五年或十年都会发生一次。害群之马必须要除掉。上一次到现在已有十年了。要先发制人。就像要在慕尼黑制止希特勒一样。他们容忍了希特勒,麻烦就大了。知道吗?麦克。我们都以你为荣,你是个英雄。你父亲也是。” 这段话足见西西里人的精神内核。不过我们看到老教父和麦克的做事方式还是有很大不同,虽然他们都是骨子里散发着优雅,但看起来后者似乎做不出怀里抚弄小猫这类的事,他永远目光冷硬,剑拔弩张。又是在乱局中上位,亟须树立威严。老教父讲究先礼后兵,擅长将“不”字说得好像“是”一样好听,这些麦克显然没学会,或者说,大环境已不允许他再用父亲这一套----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受基督教教诲,但基督却仍然没能进入他们的心里,不能与他们在生活中相伴;今日世界,免除债务似乎强过宽恕之心。 关于复仇,最重的一场戏莫过于教父1结尾的“洗礼大屠杀”(平行蒙太奇),这也是整个系列宗教色彩最浓郁的一场戏。一面是麦克作为康妮孩子的教父受洗,一面是新一代柯里昂阁下一次性清理整个家族的外敌和内鬼,从此他成为双重意义上的“教父”。“麦克,你相信上帝吗?全能的天父,万物的创造者?你相信耶稣基督,他的独子,我们的主吗?你相信圣灵,神圣的教堂吗?麦克,你弃绝撒旦吗?包括他所有的作为吗?包括他所有的虚伪?”复仇行为本身与基督教尤其旧约原教旨并不相悖,但讽刺的是这个句句回答Yes的男人此时已彻底变为撒旦,充满谎言和狡诈。在处决害死桑尼的姐夫卡洛时他说:“巴西尼死了。菲利普塔塔基利亚也死了。还有莫格林,史特基,克瑞安诺。今天我一次清理整个家族的事,所以别跟我说你是无辜的,卡洛。承认你所做的。你以为我忍心让我姐姐当寡妇?我又是你儿子的教父。卡洛,从此你退出家族的生意,这是给你的惩罚。你完了。我送你上飞机去拉斯维加斯。我要你留在那边,明白吗?只是别告诉我,你是无辜的。因为那等于把我当傻瓜,会让我非常生气。现在说吧,是谁和你接头的?塔塔利亚还是巴西尼?”这之后卡洛的招供当然带来的只有杀身之祸。 权力定夺命运,这是毋庸置疑的。两代教父分别谈及过自己的命运,首先是老教父在临终前的那次父子聊天中说到:“希望你不介意我一直在谈巴西尼,这是我的老习惯。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我知道山提诺势必会染指家族事业,还有弗雷多。但我从来没想到要你参与。我干了一辈子,没什么遗憾的。我照顾了我的家人。但是我绝不当傻瓜,让那些大人物在幕后操纵我。我不必道歉,那是我的命运,但是我想过,有一天你能当那些操纵的人。柯里昂参议员,柯里昂州长之类的。再建立一个王国。”而在教父3中,麦克与凯倾诉心声时这样说到:“我希望你能原谅我。所有事情。你当时不了解我的处境。我爱我的父亲。我曾经发誓不会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是我爱他,而他又身处险境。我能怎么办?然后,你也身处险境。孩子也一样,我能怎么办?你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但是我正在…已经失去了你。你离开了我。我失去了一切。所以,你要了解,我之后的人生都是注定的。” 回想教父1中麦克的人生线索,从一开始“那是我的家庭,不是我”到后来成为二代目,实在是令人唏嘘。这其中经历医院事件,为保护岌岌可危的父亲的生命,急中生智地与面包师傅安索表演了一出空城计,而后又是为了父亲不再受到生命威胁,毅然决定铤而走险地杀人,伴随帕西诺开枪时的眼神戏和火车配乐,呈现的是人生的急转。西西里人对家庭的看重是其中的必然,老教父以保护家人为首要责任,麦克则在家族有难时不自觉地挺身而出。他在杀人之后逃亡到父亲的故土西西里柯里昂村,又在这里结婚,丧妻,失掉了生命中最后一丝纯真。在那之后接任教父之位,却成为邪恶之人,都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教父2中的双线叙事使得这两代人物的命运更为精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的人生逐渐圆满,一个的人生走向难以挽回的缺憾。年轻的维多·柯里昂要从genco开始创建自己的王国,首先要做的正是摆脱别人的操纵,于是他气定神闲地干掉了外强中干的黑手党肥佬,也正式将泰西欧和克莱门萨纳入麾下,又得儿女膝下承欢,人情网络日渐庞大。“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你来,我们谈谈。” “只要记得我帮了你们一个忙。”而中年的麦克却在新的时空中处处受制于政客商人却没有退路(“金融就是枪,政治就是知道适时扣扳机”--鲁加西),越加伪善残暴并且机关算尽,却阻止不了这个家族的力衰道尽,身边可以信任的人越来越少,直到处决了亲哥哥弗雷多,人生变得彻底黯淡,心结难以打开,灵魂也受到了诅咒。在教父2结尾经典的闪回中我们看到麦克与桑尼、卡洛、康妮、弗雷多、汤姆、泰西欧共处一室,这其中的4个男人已不在人世。那天是老教父的生日,麦克却在这一天自觉加入海军,这几乎是宣告了与自己的家族划清界限,而画面中他也一直坐在众人的对面,预示着这个人不论是生是死,都是孑然一身。 麦克的命运发展到教父3时已经又是另一番景象。在第1部中他是一名坚定的制裁者,第2部中他已失去身上残存的一点良知,像失了魂的空壳,内心惶恐又冷酷无情,而到了第3部时他心中所想的就只有赎罪。科波拉和普佐最开始将教父3命名为“麦克·柯里昂之死”,也是意图展现这个可怜之人命运的终结,而不是继续柯里昂家族的发展史。这个人后半生一直想要脱离江湖,希望洗净家族历史,希望他的家庭远离是非。但一个人很难和过去说再见。在教父3的开篇他独白道:“世上唯有子女是财宝。人间财权难以比拟。你们是我的至宝。”然而我们知道结局他是恰恰失去了他的至宝。“康妮,我这辈子都在力争上游,希望成为一个干净清白的人。但是我爬得越高,世界就越险恶。这些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千百年来人类相互残杀,为钱,为名,为家族。为了免于沦为富贵者的奴隶。我做了告解,康妮。坦白了我的罪行。”在这之前他找到真正的“教父”--德高望重的红衣主教龙巴度做告解,坦白自己罪大恶极,内心苦痛,龙巴度却说他的人生仍可获得救赎。所以后来在悼念汤马西诺老爷子时他说道:“再见,老朋友,你本可以多活几年,我也可以更接近我的理想。汤马西诺阁下,你深受爱戴。为什么我招人畏惧,你却受人爱戴?是什么原因?我也做过不少好事。我也想做好人。到底是什么背弃了我?我的想法?还是我的心?为什么我要逼迫我自己呢?我发誓,以我子女的性命发誓,给我赎罪的机会。我再也不会犯下罪行。”注意这里他是以子女的性命发誓。虽然教父3结尾按照惯例实施屠杀的是三代目文森·柯里昂,死的却是麦克的女儿玛丽。所以他的人生最终得到了救赎吗?并非如此。 玛丽之死也令我想到了桑尼之死。这是马龙·白兰度最悲伤的一场戏,低调灯光的面部特写再添一笔,老教父连眉毛丝儿里都是演技,没有眼泪却传达出巨大的哀伤。“看看他们是怎么对我的孩子的。” 这是柯里昂家族两个最惨痛、最无能为力的时刻,两代教父一个欲哭无泪,一个泣不成声。但老教父至少还有麦克这个指望,为护其万全尚可暂时与敌人妥协,麦克此时却是哀莫大于心死,再无复仇的心力。在老教父过世之前,我们看到这位老人家极力地、反复地叮嘱儿子“谁请你去和巴西尼开会,那他就是叛徒”,后来他在和孙子嬉戏时倒在了那片寂静的番茄地,看上去与普通的平凡老人无异。不过我们都懂得,维多·柯里昂倒下了,这个家族最辉煌的岁月也就走完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此终结。到了麦克·柯里昂之死,他回到故乡,独坐在破败的教堂门前双目游离气若游丝,直到闭上双眼倒栽在地,我想,那也许更像是用一个人复杂而难以评判的一生,谱写一首西西里人的挽歌。 麦克深知“敌人动手时,会向你所爱的人下手。” 这也困住了他的整个后半生。所以他在得知玛丽与表哥文森相爱以后,执意要求文森放弃他的女儿,“这是你要付的代价,为你选择的人生。” 这是麦克的肺腑之言,因为他也曾痛失所爱。我坚信麦克最爱的不是凯,而是西西里的艾波洛尼亚,他对她一见钟情,而艾波比凯更适合做麦克的妻子。我最喜欢教父3里的一场戏,是麦克的儿子给父亲唱了一首西西里民谣,那首歌凄美极了,此时年迈的麦克脑海里全是艾波洛尼亚年轻的脸庞,他跟子女们回忆时说道:“她又漂亮又善良,我爱她。然而她死了。我的亲信保镖在我车上装炸弹,她却在我之前驾驶那辆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何况她是替他而死。 在艾波死后,麦克失去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纯真,又急需要组建家庭于是求凯嫁给他,保护家庭就成为他一切的动力。在教父1的经典结尾,因为凯的质问,麦克只好对她撒谎,而后她退出书房,半遮掩的门后,克莱门萨俯身亲吻麦克的手背,直到房门在凯面前全部关上,片尾曲响起,她与丈夫深深的隔阂也从此埋下伏笔。想想如果艾波不死,她一定会像麦克的母亲,像所有西西里女人而不是美国资产阶级现代女性那样,她单纯,愉快,满足,不会过问男人的事,会一直陪伴在男人左右,那么麦克也许就会少了很多的不幸。 很喜欢麦克在教父3中对西西里的评价。“为什么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却充满了暴力?” “这是历史渊源。我爱这里。世代以来,这里的人受尽折磨,各种不公正的事。但是他们依旧期待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我们知道科波拉本人也是西西里血统,他把教父系列里那种“上一秒静谧平和,下一秒血流成河”的感觉表达得完美无缺。很多的西西里人在离开西西里之后逐渐变质,比如泰西欧,曾经是维多·柯里昂身边最精明能干的部下,很多年前一起白手起家的心腹,陪着维多回柯里昂村手刃仇人的挚友,却在维多死后,出乎众人预料地背叛了柯里昂家族。在瞬间洞悉自己将被处决时,他对汤姆说道:“告诉麦克这纯粹是生意,我一向都很喜欢他。” 我在这句台词中同时读到了惋惜和坦然。所以也许,这不只是麦克·柯里昂一个人的挽歌,而是在这个利益圈中的所有人的悲剧。即便像三代目文森·柯里昂那样得到了他自己最想要的至高权力和保护家族的荣誉,也会永远记住在他面前中弹身亡的深爱的表妹。即便像康妮·柯里昂那样,除了辅佐少主之外无欲无求,也会永远记住自己同样沾满鲜血的双手。即便像麦克的儿子那样逃离这片几近荒凉的是非之地,可是像那样彻底的远离自己的家庭,也难保不会偶尔感到悲伤落寞。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幸福。就像第3部结尾那动人的闪回段落里,伴着马斯卡尼温婉动人的《乡村骑士》间奏曲,麦克回忆起他与女儿玛丽翩翩起舞,与挚爱的艾波洛尼亚翩翩起舞,与妻子凯翩翩起舞…真正的幸福也只存在于遥远的记忆里吧,那些时刻永不再来。

 4 ) 教父3

1.You make the choice, and this is your price.
你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你的代价。

2.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永远别回头,无论是为了找借口、为自己辩解还是找乐子,永远都不要回头。你现在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世界眼下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3.有钱人就应该冷酷无情、保持警惕性,而穷人应该成为罪犯以对抗法律,因为法律都是有钱人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钱而定的。所有社会福利都是给穷人的贿赂,以防他们发动革命。宗教都应该像药一样管制,凭处方才能使用。

4.生活就像一箱子手榴弹,你永远不知道哪一颗会送你见上帝。

5.人可以不断犯错,但绝不能犯要命的错。

6.他是最后的教父,地下世界的统治者。谁也无法揣测教父最后的阴谋,谁都无法阻挡家族终极的野心。没有正义,只有胜利。

7.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尊重总会收到回报,而一次小的疏忽,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某一天都会被记起来。

8.无论爱有多么深,这种情感都不可靠,爱不一定带来感激和顺从,也不一定能在如此艰难的世界里带来和睦。

9.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权利,就得令行禁止。

10.我们都是伪善者。

11.上帝创造了一个危险的世界,而人类把它变得更加危机四伏,上帝创造的世界如同监牢,在这监牢里,人们必须自己挣出每日的食物,而同伴其实都是猛兽,弱肉强食、毫无怜悯。

12.他从来没折磨过人,真的没有什么秘密重要到必须严刑拷打的地步,杀人,不过是把他跟这个世界隔绝,让他没法再伤害你。

13.不管怎么说,父亲永远希望子承父业,永远希望孩子能像自己一样,血缘就是血缘,永远变不了。家族必须永远传承下去,不管这个选择有多艰难,都要坚持。

14.All my life, I, kept trying to go up in society where everything higher up was legal, straight. But the higher I go, the crookeder it becomes. How in the hell does it end?
(我一生都费尽心思地向上攀爬。之前我认为上层的世界合法、磊落。可越往上攀爬,越觉险恶。这没完没了的勾心斗角、争执倾轧,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5 ) 科波拉:电影里那一颗最苦最涩的药

本来没有对《教父3》抱什么希望,没想到却是三部中最喜欢的。我发现我真是越来越爱看那些带导演解说版的DVD了。听导演们讲那些电影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比电影本身还要有意思。看完片子回头再来听科波拉聊他的感受,益发觉得他太幸运,能够和他创作的那些人物在这三部电影里一起经历了一遍人生。我想应该感谢这其中的二十年吧,岁月才是最好的作家。
  
关于片名和构思
片头还没有出来,科波拉就先声明,他和编剧、小说原著作者Puzo给这部片子起的片名是《麦克科里昂之死》。他更愿意这部影片被观众认为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结尾,而不是第三部。可是制作公司派拉蒙并没有同意,还是简单粗暴地给片子标上了《教父3》。
  
后来科波拉才解释说:原来当时的派拉蒙本来是想把第三部拍成一部关于新一代教父文森的血腥大片,连剧本都找人写好了。从商业运作来看,派拉蒙认为一部充满动作的犯罪片自然比一个家族没落的故事更有票房保障。万幸的是科波拉和Puzo重新写了剧本,才有了眼前这部完整的结局。
  
而对于片名,科波拉并没有跟派拉蒙争。他只是把故事从科里昂家的老房子拉开序幕:那些厚重如堡垒般的石头,仍然死守着一潭看似依然平静的湖面。镜头跟着漂流的枕木和被风吹起的落叶,来到了无一人的庭院,昔日风景如画的落地窗内,如今却只见布满灰尘的地板和躺着几张废纸的空旷房间......没有什么比一个破落的老房子更能体现出一个家族的没落了。虽然这一组镜头只有不到一分钟,之后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纽约的教堂和欢快的庆典。可是,影片的基调却在开篇已悄悄地定下了......
  
然而,这些老房子并不是摄制组的布置出的效果。这是一个六十年代显赫家族的真实遗址。在拍摄第二部之前,科波拉偶然和朋友发现了这个房子,就决定拿它做为科里昂家的拍摄地点。而这一段落寞的景象竟是在摄制组改造前拍下的原貌。
  
关于父爱和惩罚
Al Pacino一出场,科波拉说,当时为了他的造型大家争论了很久。而他还是坚持把他的头发剃短了,染得花白,塑造了一个与第一部、第二部完全不同的形象。因为这时的麦克,已经不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刚好跟科波拉自己的心态一样,逐渐步入了中年危机。其实,电影中的麦克和现实中的科波拉都可谓成功名就:一个动辄就捐出一亿的身家,一个已获大小奖项无数。可是科波拉说,一个中年男人会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他会发现名利不过都是浮云,那些似乎都还不能满足他。他借麦克的嘴说出来:“孩子们,你们才是我唯一的财富”。

果然,当玛丽一出场,科波拉就满怀爱怜地说:我觉得我很对不起索菲亚,当时她只不过是个读艺术的学生,我却让她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担纲这么重的一个角色——他不是没有让其他年轻女演员试过镜,可是玛丽这个角色本来就是科波拉为爱女索菲亚所写的,所以除了她之外,还有谁能诠释出科波拉心目中那个不经世事的天使呢?
  
原书中并没有玛丽这个人物。之所以要加入这么一个角色,科波拉说:死亡对于一个人并不可怕,可是失去至亲的人却比自己死去要残酷得多。而只有让麦克失去他最心爱的女儿,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而正如片中的结局——麦克的女儿玛丽替他中弹了,在本片刚上映的时候,铺天盖地的评论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索菲亚,把一个毫无经验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可是科波拉认为,大家都只是不满意他。但是正因为索菲亚是他的女儿,所以大家把矛头都指向了她。他认为是她替他承担了所有的责骂,她像片中的玛丽一样,成为了对父亲最大的惩罚。
  
毫无疑问,这部片子就是科波拉为自己的女儿拍的。无论从剧本的构思到演员,里面都始终贯穿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而且他在导演评述中一再说,他很幸运自己能把女儿当时的青春记录在了胶片上,看到索菲亚那样的神情他觉得整个心都要化了。
  
关于家庭和婚姻
其实,整部片子可以说是科波拉家族的大集合——这也跟片中科里昂一家的意大利的传统和文化相吻合:他堂妹一直出演麦克的妹妹的康妮,他侄子尼古拉斯凯奇也是影片的制片之一......就连片中的群众演员也都是他妈妈、孙女还有叔叔什么的。他的爸爸则一如既往担任影片作曲,并在片中演乐队指挥。遗憾的是,不久后父亲去世于当年奥斯卡揭晓的那个晚上——因为得知没有获最佳配乐奖而心脏病发作了。可是科波拉却开玩笑似地说:这就是我父亲,他用这独特的方式结束了他独特的一生。
  
当片中的凯哭着对麦克说,“我一直都爱着你“的时候,科波拉说:“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共享了多年的风雨之后,那份爱总是令人心碎的,更何况分享财富往往比分享贫穷要难得多。而现实中,没有几对夫妻能够忍受婚姻中的种种难题,并且一直相守到后半生。很遗憾,能享受白头到老的人实在不多......”
  
而关于兄妹之恋,科波拉说:这是意大利人的传统。他的曾祖母因绣花把鼻子感染了,结果被大夫直接就给切掉了,于是家里人逼着她嫁给了表哥。他自嘲地说,正因为曾祖父和曾祖母是表兄妹所以他们一家人都有点疯疯癫癫的。就连他女儿索菲亚小时候也喜欢过自己的表兄。
  
这些话让我觉得科波拉挺真诚的,甚至有点innocent。他一点儿也没有避嫌,而且他也没有觉得有必要避嫌。起码作为一个导演来说,难得的是他做到了心无杂念。管你们会怎么说,他就是要把他的亲人和好友都集中在他最用心的这部片子中,尽量用他认为最恰当的方式去表达,他根本顾不上别人的看法。我甚至觉得他就是在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当他再次回到了西西里,他像麦克一样,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眷恋和回忆......作为一个导演,除了把自己理解的生活忠实地毫无保留地演绎给观众,他还能做什么呢?
  
关于电影
在麦克召集他的同党在酒店开会的时候,那是在这20人即将遭到屠杀之前,科波拉看着屏幕上依然威严却面带倦意的麦克忽然有感而发,说了一大段话:
“当你看一个人的时候,你很容易看出他的心态到底是上还是下。许多年前我曾对电影那么着迷,可以说那时我的心态是一直向上的。可是现在当我录制这个解说的时候,我却觉得我的心已经开始向下沉了,我已经失去创作大片的激情了。此刻唯一能让我兴奋的就是如果我能被允许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要是逼我一遍一遍不停拍着雷同的电影,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创作的地狱。而对于电影这种媒介,到现在我也就仅仅掌握了它百分之八的语言和它所能表达的,然而我却已经被告知:不,你不能再实验了,不能再创新了......而教导我的这些人是那些经营电影的人,那些靠电影来赚钱给老婆买首饰的人......这,对于我来说,才是最苦最涩最难以下咽的一颗药。”
  
科波拉的故事回放
其实到了《教父3》,科波拉早已功成名就,奥斯卡和各类国际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了,在江湖的地位已经不在话下。而当年拍《教父》第一部的时候科波拉才真是每一刻都活在剃刀上。
  
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专门去看了介绍影片拍摄过程的一本书:"Godfather: The Annotated Screenplay"。令人震惊的是,当时派拉蒙的那些老板们从来就没有看好过这个项目,谁都没有想到当时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日后竟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其实原书作者Mario Puzo那时不但穷困潦倒还欠了一屁股赌债,为了区区5000美金的版税,就编了这么个黑社会的故事创意卖给了出版社——他压根连一个黑社会的人都不认识,只是想拿自己能干的妈妈做原型来创作科里昂这个人物。但是5000块很快花光了,小说却到期还没完稿。据说当时出版社为了催促他把小说写完,甚至还得掏出钱来给他买面包。情急之下Puzo又通过他的agent找到派拉蒙。为了拿到1万2千美金的预支版税,Puzo不顾agent的反对,以8万美金的超低价格就把小说的电影版权给卖了。
  
后来小说终于写完了,所幸还意外地以百万销量稳坐排行榜。这下派拉蒙可算是拿8万美金捡了一块大洋酪。可谁知接下来找了12个导演,却没有一人愿意接拍这部片子。大家普遍都不看好这一敏感题材,认为要不就是拍不好,万一拍好了又无形中得罪了黑帮。于是几个制片人开会讨论,结论是以往关于黑社会的片子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找的都是犹太人来拍意大利人的故事。所以他们一致通过这次不如干脆找个意大利人来导。于是就像电影里的麦克从没想过他会成为老大一样,当时年仅30出头只写过一个剧本也没什么导演经验的科波拉就因为是个意大利人而被赶鸭子上架了。派拉蒙的算盘是:这小孩没经验所以肯定会听话,凑合给个两三百万的预算赶快把片子拍完就得了。反正这小说很红,只要控制住预算怎么着都不至于赔了。
  
由此可见科波拉在派拉蒙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在片场时受重视的程度了。据说他当时上厕所时都听见两位剧务私下议论他:“这小孩儿哪找来的?从来都没见过哪个导演像他这么差的......”
  
尽管如此,“这小孩”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从接到剧本的那一刻就开始和派拉蒙吵架,估计当时派拉蒙但凡还能找到第二个人都绝不会用他!派拉蒙想把故事的时间改为现代,并且把地点放到洛杉矶的好莱坞片场,以节省费用。可是科波拉却坚持把故事放在40年代,而且非要在纽约实地拍摄,他认为只有在40年代的纽约才能体现出时局的动荡。可是这对于派拉蒙来说就意味着大量的道具化妆和预算的增加。最终,因为科波拉的坚持,原本只有200万的预算一直升到了400万。派拉蒙的高层们心里真可谓有苦说不出啊。一个制片人说,拍《教父》的过程是如此痛苦的经历,以至于之后的30年内提都不愿再提了。
  
由于这些分歧,剧本和拍摄计划直到开拍前都在不停一改再改。即便是开拍以后,科波拉也经常一时兴起修改拍摄内容,剧组总是临时才拿到第二天的计划。更糟糕的是,在拍摄过程中,科波拉每天都在和摄像Gordon Willies吵架。拿Willies的话来说,在拍摄现场的科波拉“就没有一件事儿是做得对的......”他俩经常当着全剧组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甚至科波拉几次都放话“有我没他”,甩手不干了。拍摄进度严重拖后,而每拖延一天都是以4万美金做代价。最终,这部片子总共花了600万美金的制作费用,虽然比最原始的预算超出了400万,但是仅1972年一年的票房就已经超出1亿3千万了。而它在美国电影史上的位置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无人能及。
  
后记
我最大的感触是:不管有多难,有时候我们需要多保留一点天真和多坚持一份理想。虽然坚持未必都会成功,但是不坚持就没有一点希望。而且,因为坚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都是无法衡量的。
  
而电影这东西说神奇也神奇,说残酷也残酷。它让一个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而立之年奇迹般地圆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在20年后,却依然觉得嘴里含着“商业”那一颗最苦最涩的药。

 6 ) 牺牲者

《教父3》中一再出现Micheal第一段婚姻的妻子。美丽且丰腴,象征着西西里的纯洁无忧。那是Micheal涉入尘世前最后的岁月,意外的梦幻,有着乡间迷人的色彩和少女甜蜜的笑容。
听儿子唱着西西里的歌谣,影片中已入暮年的Micheal脱下眼镜,不知是不是擦拭了眼角的泪。少女的笑靥再次浮现脑海,这次他不再是为躲避祸患而逃回老家的富家子弟,而是万人之上的黑帮首领。
他拥有一切,只是没有家庭的美满和睦。
我总以为他曾经对这个少女有过某种夹着怜惜的爱,带点无聊中的消遣和对凯怀念的转嫁。只是这种复杂的感情在暮年变成了一种反讽和对照。死于非命的少女是Micheal得不到的安宁平淡,他注定走上原先他厌恶的道路,最终只能在硝烟弥漫的江湖偶尔凝望彼岸的宁静。
他反抗、妥协、掌握,他一步步走向相反的轨道,如同其父,最后死于最普通的生活与孤独。
苹果落地,死去,从躺椅上倒下。这就是一个伟人、英雄也是牺牲者的落幕。

 短评

看到最后要哭死了,可能因为总算有终了,这是教父系列我最喜欢的一部。另外想问问索菲亚小姐,您演技差也没关系但是没见过人死吗。。。。要不是帕西诺在嚎啕就完全没泪点了。

3分钟前
  • 一枚苏热姑娘。
  • 力荐

对政治的结露辛辣精确,对Michael的刻画终于成熟,影片氛围观感均保持一致,但韵味上留白欠缺。帕西诺的表演令人难忘。

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说实话,我真不喜欢三。

12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维多·柯里昂死于极乐,旁边是一个机灵的毛孩;麦克·柯里昂死于极悲,旁边是一只棕色的小狗。

15分钟前
  • Ocap
  • 力荐

《教父》系列完结之作,表现力和深刻性绝不亚于前两部!阿尔·帕西诺老了依然魅力十足,演技更无需赘言。片中依旧是很多一针见血的箴言,另外相比前两作这部感情和家庭戏份增多。影片配乐太动听了,高潮部分那段歌剧演出与腥风血雨明暗平行剪辑的场景真是美!(9.0/10)【2021.6.17.SIFF 大光明 4K修复导演重剪版】导剪版将迈克尔死亡结局删去,私以为比及原版悲剧性略逊。尽管迈克尔破天荒地忏悔告解,不顾一切想洗白事业让家族上岸,终还是逃不脱轮回与重蹈覆辙:狂欢节街头活动的刺杀同[教父2],家庭聚会与全家福拍摄则与[教父1]一样暗示了代际传承,歌剧院多线刺杀恍如首作洗礼清算的再现,直升机楼顶机枪屠戮股东比前作的黑帮内讧更疯狂,文森特更多继承了桑尼的冲动狂傲,但也不无冷静谋算。迈克尔的糖尿病脑梗发作与无声的撕心裂肺之吼太心酸。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本来冲着索菲亚·科波拉要少打一颗星的,但是看到她被杀死了好开心啊!!!!

23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一个完整的教父,最后风烛残年很令人感动。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不喜欢这部经典的第三部,毕竟时隔这么多年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各方面都变化太大了,能保持在水准之上已经实属不易。★★★★

28分钟前
  • Q。
  • 推荐

Michael Corleone也想做一个好人。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家族,黑道浮沉数十载,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风烛残年的昔日教父坐在故乡夕阳下的藤椅上,回想这世间他最爱的三个女人,如今全都已离他而去。手间滑落的橘子、两只土狗与一口老井见证了他最后的悲凉。 ——2018重温

31分钟前
  • 斯特
  • 推荐

安迪·加西亚真像年轻版本的阿尔•帕西诺!这一部像是回归到原点,与前两部惊人相似的聚会场面,年轻一代的邂逅与相爱,下一代对家族生意的抵触,重返西西里的感慨;最感动的还是教父失去爱女的痛苦吼叫、无法得到的谅解、垂暮之年的眼泪、临终前的回忆。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可能是因为看电影中途没有被打断,也可能是因为阿尔哥岁数渐增,演技越加成熟,第三部的感觉比第二部好很多。如果说基督山伯爵最重要的五个字是期望和等待,那教父系列的主题就是责任和担当,或者得到和牺牲。教父三部,时间从72年,74年直到跨入90年,还有质有量,科波拉也非凡人。

40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年老的阿尔·帕西诺,并没有失去力量,而是更魅惑动人。

4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我这一辈子都在力争向上,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清白的人。可我爬得越高,世道就越险恶。

45分钟前
  • JackKu
  • 力荐

一切始于对家庭的责任,可是最后却让家人处于更危险的处境之中,不归路有时以这样悖论的方式展开。人们都爱你意气风发的初登场,我却独爱你暮年的晚景凄凉,有悔但仍有爱。反正所有人的结局都一样。

49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在西西里乡下,死的时候只有一条狗陪。是我的归宿。

52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All the power on faith can't change destiny."任何信念的力量,都无法改变命运。人们觉得第三部不好的原因只是我们不愿接受故事的真实结局。

5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构图真的太厉害了,好多次都以为我在看油画呢。对死亡的处理、对戏剧冲突的摒弃,这种返璞归真大概是试图从中获得某种更为宗教性也更为抽象的东西。教父拍到最后也在往启示录那个方向走啊。 ps看到索菲亚柯波拉蹦达全场我就知道导演爱女儿其实多过Micheal。伟大,真爱。

1小时前
  • 阿暖
  • 力荐

膜拜神片最后一站。没想到这三部曲中评价最差的(但也是影史经典)一部却最对我的胃口,我很喜欢。帕西诺的老年妆很好。演技依旧出神入化。16年后的科导为此系列画上圆满句号!真是大师级神导演啊!科导的女儿不仅长得漂亮,演的也不错!(后来继承父业了~)//20150412资料馆大银幕胶片,字幕很差

1小时前
  • 汪金卫
  • 力荐

如果能妻子是阿波罗尼亚,Mike会不会更幸福?无法忘记婚礼舞蹈那一段555555

1小时前
  • 130 Talbot Rd
  • 力荐

牛逼人物的特质是枪都开不死。帕西诺。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1990年《好家伙》,1984年《美国往事》。《教父1+2+3》看的我打瞌睡啊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不是很好故事。还臭长臭长不知所云。

1小时前
  • 豆瓣龙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