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

战争片英国2017

主演:加里·奥德曼,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莉莉·詹姆斯,本·门德尔森,斯蒂芬·迪兰,萨缪尔·韦斯特,汉娜·斯蒂尔,罗纳德·皮卡普,乔丹·沃勒,理查德·拉姆斯登,安娜·伯内特,尼古拉斯·琼斯,查理·帕尔默·罗斯韦尔,布赖恩·佩蒂福,菲利普·马丁·布朗,安杰莉克·琼,希尔顿·麦克雷,詹姆斯·伊莱斯,杰瑞米·查亚德,马汀·麦格,迈克尔·海登,迈克尔·博特,皮普·托伦斯

导演:乔·赖特

 剧照

至暗时刻 剧照 NO.1至暗时刻 剧照 NO.2至暗时刻 剧照 NO.3至暗时刻 剧照 NO.4至暗时刻 剧照 NO.5至暗时刻 剧照 NO.6至暗时刻 剧照 NO.13至暗时刻 剧照 NO.14至暗时刻 剧照 NO.15至暗时刻 剧照 NO.16至暗时刻 剧照 NO.17至暗时刻 剧照 NO.18至暗时刻 剧照 NO.19至暗时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5:59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长篇影评

 1 ) 这位丘吉尔执政基本靠吼

这个Victory剑指奥斯卡

《至暗时刻》的亮点也真的只有狗爹的表演了。

最失望的是剧情吧,看完以后觉得丘吉尔执政主要靠吼,电影为了展示丘吉尔/狗爹的魅力,已经完全放弃讲历史的逻辑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的脑回路是这样的。(这不能算剧透,因为历史早已剧透了一切。)

张伯伦被弹劾下台。

—为什么张伯伦要下台?

小黑屋让哈利法克斯继任,但本人回绝了。

为什么哈利法克斯会拒绝做首相?但后面又存心把丘吉尔给做掉?

工党支持丘吉尔做首相。

工党看中了丘吉尔的什么?

丘吉尔上台以后,坚持主张要反抗。

—为什么他认为值得殊死一搏?电影给出的解释就是丘爷爷教导小姑娘——做人要有courage,爱拼才会赢。这样就把历史归因简化成个体的感觉、气质与性格,充满了偶然性。支持丘吉尔主战立场的历史事实、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电影回避了这些问题。

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主张议和。

—问题和上面一样,电影没有试图为他们议和的主张铺垫一点点历史根据。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都是老政客了,丘吉尔看得出来墨索里尼靠不住,为什么他们就看不出来呢?电影并没有为这两个人设置强有力的动机去主张议和。以致于三人在战时内阁争论的戏,主要靠演员的演技在撑,因为台词真的太苍白了。“试试墨索里尼吧。”“说过多少次了,墨索里尼靠不住!”“你是说你真的不会考虑墨索里尼吗?”“不考虑!”然后摔门而出,除了情绪,观众看不到各自政治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至于地铁群众戏和外阁演讲的戏,就是剧情全面崩盘的高潮。这两场戏的坏,不在于矫情,而是它尝试给丘吉尔的主战立场以合法性,但这个合法性又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很多人都赞成打仗,所以打仗就对了。

一部好的历史作品,应该能贴着历史的脉络去讲述历史。而不是因为历史证明了他是错/对的,我们只要记住结论就可以了。他为什么是错/对的,当时为什么会作出错误的/正确的决定,这些就没有讲的价值了,并不是这样的,回答后面的这些问题正是历史地理解人物的关键,让人物从历史神话变成活生生的可以被理解的人的关键。而《至暗时刻》显然是不希望观众像我这样提那么多问题的,它希望观众记住结论,不要质疑,要去崇拜银幕上的丘吉尔,感受他的暴怒、孩子气,这是光环和魅力,要沉浸其中。太多问题会影响你感受电影的美。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部很好的历史传记作品。但会是一部不错的丘吉尔/狗爹迷弟迷妹迷汉迷婶作品。(但还是会为狗爹的奥斯卡打call的!)

乔·怀特本来是我很喜欢的导演,因为他的电影语言很风骚。《至暗时刻》里,他的那些胡里花哨的东西都不见了,痛心疾首。如果想感受一下可以看《赎罪》《安娜·卡列尼娜》

这是我的公众号「小雷同」,专注Twenty Something的日常与心事,偶尔写电影review。欢迎关注~

 2 ) 伟人的成长沃土

看《敦刻尔克》的时候,以为那会是部像《拯救大兵瑞恩》或者《辛德勒名单》式的好莱坞大片,没想到诺兰玩起了结构和电影时间,完全违反好莱坞的创作规律,那当然是部好电影。不过看《敦刻尔克》之前如果看了《至暗时刻》,会更好的理解那部电影。

《至暗时刻》的故事并不复杂,讲德国在二战中不断侵略欧洲国家的过程中,英国面临和解和对抗的选择,国内保守派步步紧逼,而丘吉尔以其个人的意志和领袖魅力,说服国会继续对抗法西斯,最终英国在为战胜法西斯的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对丘吉尔这个人,我听过一些趣事,也看过他写的散文,据说他还会画画。他除了是政治家,还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至暗时刻》中刻画的丘吉尔,是他在1940年内的关键时刻下的一段时间的事情。正是因为面临抉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独特的魅力。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丘吉尔是个爱家爱国的人,虽然晚年的他脾气古怪,初次和莉莉·詹姆斯主演的打字员见面,就呛得她委屈地说不出话来,但他和妻子,仍旧充满温馨的爱。电影中也讲了她妻子回忆讲述的一段往事。

《至暗时刻》剧照

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他仍旧看得清大势,当保守派打算和解的时候,他明确的说明,坚决不允许希特勒那个独裁者继续下去,他明白不管英国多么危险,一再容忍地退让,只能让这个世界陷入混乱。

他不断研究战争形势,并做出有效的部署,包括发电机计划(敦刻尔克大撤退)。当他被逼地快要接受妥协的时候,国王看出了事情的真相,他开始支持起丘吉尔来,对于战争的事,他让丘吉尔去问民众,而当民众说出永不妥协的时候,他从人民那里获得了力量。

伟人就是伟人,懂得从人民群众中借势。

电影对丘吉尔的刻画是出色的。

首先,这个人物在故事中有始有终,他从当选首先开始,就没打算妥协,一点也没顾忌到保守派的意见,并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底。

其次,这个人物的癖好和人物本身结合很棒。可能丘吉尔在生活中就是那样一个人,对打字员要求严苛,生活中不拘小节,慢悠悠抽着雪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一点惧色也没有,一直给人民带来无比的勇气和信心。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又会感觉到这个人物活生生的存在。

英国人写过《纸牌屋》,也拍了剧,后来美国翻拍,火遍全世界。《纸牌屋》揭露了西方政治的暗黑,岂不知,在中国政治面前,简直是小儿科。毕竟在中国有些人物我们是无法坦坦荡荡评论的。我们一概不知。

丘吉尔这个人物在电影中随着时间的推动,所经历的事一波三折。最打动人的是他到了民众中间,他去坐了地铁,并收集了民间意见。故事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这才是个真正的领袖的样子。

看了这部电影,没感觉到那是至暗时刻,反而觉得是黎明前的黑暗。

而最近在北京发生的事,却让人感觉这个冬天无比的寒冷、魔幻和黑暗。

《至暗时刻》剧照

丘吉尔是个英雄,英雄的诞生自时势,也得有沃土。

加里·奥德曼演技绝佳。

 3 ) 《至暗时刻》只说加莱的顽强守军

关于丘吉尔的丰功伟绩,已经有太多描述!本文只是想说说,为丰功而牺牲的小人物们!

请允许我直接进行转载,因为那样更有利于您的阅读:

死守加莱的三千勇士

似乎战场上大部队紧急撤离的背后,都有一只垫后小分队的悲壮牺牲。

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如此,

在英国这次至关重要的行动中。

不仅有艰难撤离的数十万士兵,英勇无惧的老百姓,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还有一队顽抗到底的英国守军,他们奉命去执行一次也许不可能生还的命令,

但为了守住加莱,这个位于法国北部的海上交通枢纽,敦刻尔克的最后一道屏障,

他们以壮烈牺牲的代价,为英法联军主力赢得了撤退的时间...

然而,人们似乎只是知道他们在大撤退中的关键作用,

却很有人了解,从临危受命到大部队撤离后,这些人都经历了什么...

JOHN JAY,是这支英勇队伍其中一名士兵的孩子,

可即便作为父亲最亲密的家属,他曾对父亲的往事一无所知,

直到老兵去世,JOHN才终于打开了父亲尘封的档案件,

下面,就听他说,当年的那只“敢死队”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我刚刚看完加里奥德曼的《至暗时刻》,此刻正强忍住泪水,

但让我悲痛的除了那段史实,还有丘吉尔发出的一封电报,

他对仍留守在加莱的准将说:

“你所坚持的每一个小时都是对英国远征军的巨大帮助,你部应奋战到底,你的坚守必将赢得无与伦比的赞誉,不允许撤退。”

我知道,在那个不能撤退的队伍里,有我的父亲,Alec Jay...

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我和他关系很疏远,他易怒,没有耐心,

我只知道大撤退那年他只有20多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留下了长久的阴影,

可对于那些具体的经历,他从来没提过,我也没想过要去了解...

1993年,他去世了,享年73岁,

真正失去他的那一刻,我才后悔和他的沟通太少,

我开始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一沓满是灰尘的文件袋,

那里面有他参战时的记录,和队友写的信,战时的新闻报道...

还有一份笔记显示,他曾经想把所有的经历写成一本自传,

但很遗憾,只写了7页,就再也没有打开过这些文件...

我一边读着它们,一边重新认识我的父亲,

原来,他并不是我印象中的怪老头,他是一个英雄,

他曾在加莱抗争到最后一刻,直到被纳粹带走,

他是犹太人,为了隐藏身份曾在集中营里和纳粹斗智斗勇,

从1940年-1945年,他曾5次试图逃跑,最终成为了一名自由斗士,

我完全被这些尘封的过去所震惊,迫切的想知道更多细节,

为此我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循着他的笔记重走欧洲,探访他的老友,

就这样,我终于第一次理解了我的父亲...

1938年,他加入了英国军队,

出于对法西斯和种族主义者的强烈憎恨,即便没有被征召,他也志愿入伍,

当希特勒的军队血洗比利时和法国,他跟随部队离开祖国冲过海峡,

那时他已经意识到了这相当于一次“自杀”性的指派,在笔记里写道:

“手里拿着单程票,已经无路可退。”

1940年5月,大撤退开始前夕,

他奉命和数千名士兵一起在加莱,对抗德军超过2万人的精锐部队,

在敌方的狂轰乱炸下,部队节节败退,

但与共同抗敌的法国士兵不同的是,他们在硝烟中“虚弱”的举起了白旗,

而英国拒绝投降...

事实上,父亲也曾随队抵达敦刻尔克岸边,在海面上看到了三艘祖国的驱逐舰,

但在那里,没有属于他们的撤离命令,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他们不能走了...

我父亲后来写道:

“我背朝大海,再也没有回头,我们的战斗还没有结束。”

眼前的加莱已经尸横遍野,仍被英军占领的地区不过一个学校操场那么大,

父亲的队伍不再有任何能得到救援的幻想,他们唯一的能做的,

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守住最后的堡垒...

他的准将曾经两次拒绝了德军的招降,面对德军的说客,士兵们异口同声的说:

“如果德国人想要加莱,那么他们就只能用战斗来夺取。”

他们又何尝不清楚,仗打到这个份上,德军占领加莱只是时间问题,

但在战场上,时间不仅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胜利,

这场战役哪怕能晚一个小时结束,对于敦刻尔克的数十万士兵而言就多了一份希望...

然而最后一次艰难的反攻后,父亲的部队还是被俘了,

他的枪已经没有子弹了,德军看着他高傲的宣布:

“对不起伙计们,给你们带来了如此血腥的绝望。”

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选择投降...

对于他的一些队友而言,这样的投降不丢脸,

他们确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完成了丘吉尔的命令,掩护了大部队,

可这却成了我父亲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他在笔记里写道,

投降,是他心中永远的耻辱,此后被俘的5年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成为战俘的第一个夜晚,他在一块墓地睡觉,满心的沮丧和失望,

可这才只是刚刚开始,从法国去往德国,还有近3周的路程,

队伍行进过程中,犯人如果不小心摔跤,等待他的不是枪击就是暴打,

甚至连停下来撒尿也是要受罚的...

父亲和队友只能强忍伤病,靠喝臭水沟里的水,吃野草,

才勉强活着撑到了德国...

一入境,街道两旁站着的全是愤怒的纳粹,

他们一边高喊着“英国loser来了!”,一边朝父亲一行人吐口水,

尽管士兵们已经精疲力竭,但他们仍然吹着口哨,

哼着祖国的音乐,表达不屈...

年轻时的父亲比我印象中的还要傲气,

作为一名战俘,一名有着犹太家庭背景的败将,

他本应该苟且求生,低调隐藏自己的身世,可他却说自己别无选择...

离开加莱以前,父亲把能证实自己犹太人身份的证件埋了起来,

可由于在集中营里,纳粹和俘虏经常因为语言不通大打出手,闹出人命,

有一次,眼看着纳粹的枪已经顶在了队友的脑门上,

父亲不得不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向纳粹说情,这很快引起了对方的怀疑,

随后,一名反犹太的英国人向纳粹直接举报了他,

一名高官直接带枪冲进了父亲的营地高喊:

“Alec Jay这个杂种在哪?给我出来!”

幸好他的队友们毫不犹豫的就站成了一个圈,紧紧的保护着父亲,

他的中士更是直接走到高官前怒吼道:

“我不管Alec是不是犹太人,只要他穿着英国制服,你就不能可能把他带走,除非你枪毙我们所有人 ”

集中营里瞬时一片安静,就在纳粹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

父亲灵机一动,十分有礼貌的走上前向高官解释,他只是学过德语,

党卫军如果不“嫌弃”的话,与其继续这样对峙下去,

不如任用他为犯人中间的翻译官,调停矛盾...

德国人勉强接受了...

在集中营的那5年里,类似这样的险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父亲一边努力的保护着自己和队友,一边还要从事大量的苦力活儿,

他在一个采石场里工作,经常会受伤,但从没有接受过治疗,

他严重营养不良,体重暴瘦直88斤,

甚至还在从家乡传来的消息里得知,他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变心了,婚约也没了...

那一刹那,父亲几乎认为自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他一共尝试过5次逃跑计划,

有一次他假扮成了一名捷克移民工人,一路跑到了边境线50英里以内,

但最后还是被盖世太保给逮了回去,他们用警棍疯狂的殴打他,

还逼迫他亲自动手给自己挖了一块坟墓...

1945年,父亲的逃跑计划终于成功了,

他和6个队友翻山越岭逃到了捷克,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希望,

他们又被迫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反德游击队,

在此后的6周里,父亲从一名英国士兵变成了游荡在森林里的“自由斗士”,

他和队友携手炸毁了德军的一列货运火车,袭击了警察局,

他还参加了布拉格起义,亲眼目睹了不少无辜的德国老百姓遭遇恐怖袭击,

父亲当然是憎恶法西斯的,

可是这段游击队的经历,却成了他不愿再提及的可怕回忆:

“他们不只残杀纳粹,也对德国平民进行屠杀,这是我始终不能接受的。”

但至少,属于他真正的自由总算是来了...

1945年,父亲终于回到了伦敦,

不像当年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回家的士兵,沿路没有等待着欢迎他的百姓,

也没有鲜花和掌声,人们甚至不知道,如果不是眼前的这名士兵和他的队伍,

当年的大撤退可能不会那么成功...

但父亲似乎并不介意这些,他只是想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他成为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努力试图忘却集中营里的一切,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被监禁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

还有那些他目睹过的暴行,把他彻底淹没了:

“我总是会在半夜惊醒,想起我死去的队友,想起纳粹的尸体。”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并没有多大的好转。

5年后,他和妈妈结婚了,生下了三个孩子,

他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总是冷若冰霜,他“莫名”的愤怒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

了解了父亲的一生后我才明白,他不是气我们,他在气他自己,

作为一名幸存者,内疚、焦虑、抑郁、噩梦像恶魔一样纠缠着他,

他气为什么他可以好好活在这个和平年代,而并肩作战的队友们却死无葬身之地...

家人不理解他,部队也没有帮他,他只能自己鼓足勇气去看医生,

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减轻内心的痛苦,甚至还曾经回到了加莱,逼自己面对过去,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死,他和内心的罪孽感都没能和平共处...

很遗憾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我的父亲,

作为加莱的守军,他们的故事远比电影要令人揪心...

ref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346201/My-dad-heroe-sacrificed-Churchill-save-Dunkirk.html

--------------------------------------

很皮还很可爱的小姑凉: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

cece_circle:啊,这段真的看至暗时刻的时候才真正了解了一下,之前就是书面的一句话

少女已死:从小的心愿就是世界和平。有人觉得好空泛,好遥远的一个梦想。但它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总之,从别人的故事里,我没经历过的那些场景里,我恨透了战争。

银杏园的夏天:终于彻底理解了《采薇》的最后一段。向英雄致敬。

Elwing-心属中土:加莱的勇士们应该被铭记,没有他们敦刻尔克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子

overtherainbow121:英国版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

 4 ) 这个老胖子抽烟酗酒爱裸奔,可他却用V字手拯救了世界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迫于利益问题,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宣而不战。

百度百科对“绥靖政策”的解释

27天后,波兰全面沦陷。

纳粹德国势如破竹,1天拿下丹麦、23天攻陷挪威、5天搞定荷兰、18天收服比利时……

在人们被迅猛凌厉的“闪电战”震惊时,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却躲在全长390公里的马奇诺防线背后,得意洋洋地以为希特勒这个小瘪三,根本不可能突破固若金汤的防线。

马奇诺防线的工作原理图

但天性烂漫的法国佬没想到,德国人太TM狡猾:

他们居然在1940年5月越过防线左翼,从后方进抵马奇诺,迫使驻守在此的40万英法联军,紧急撤退到敦刻尔克。

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敦刻尔克》里,通过海上、陆地和空中三个维度,全景展示英法联军被德军包围在敦刻尔克时,仓惶撤退的情形。

相信看过此片的观众都会有一个疑惑:

40万英法士兵在海滩上挣扎求生时,那些大人物都干什么去了?

——这就是《至暗时刻》,要说的事情。

英国的大人物在干什么呢?

忙着窝里斗!

1940年5月8日,“在野党”工党,在“党魁”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带领下,在上议院“攻击”一直以来对德国主张“绥靖政策”的张伯伦,胁迫他辞去“首相”一职,另选贤能,否则工党拒绝与执政的保守党合作。

这是两党之间的“窝里斗”。

被逼下台的张伯伦

以张伯伦为主席的保守党内,觉得应该随便选出一个人,比如66岁的老胖子丘吉尔,丢出去当靶子。这样既可以堵住工党的嘴,又能继续执行“绥靖政策”,跟希特勒进行和平谈判。

这是保守党内的“窝里斗”。

丘吉尔的政敌,保守党内竭力主张和谈的哈利·法克斯子爵

为什么非得是丘吉尔呢?

因为他名声不好,在内阁里毫无威望,没有人会听他指挥。

我们现在说丘吉尔,都说他是在“二战”中拯救了全世界的伟人(之一)。但在他出任首相之前,这哥们就是同僚眼里彻底的loser:

老爸得梅毒死的,老妈也是个情夫很多的风流货;

他本人则在保守党和自由党之间,来回切换自己的党籍,成了大家都不待见的“墙头草”;

更要命的是,他的政绩一塌糊涂。

尤其“一战”中由他指挥的“加里波利之战”,英军一次性损失士兵2万余人——这成了他在英国政坛上最大的丑闻。

加里波利之战时的英军,和他们倒在战壕里的坦克

另外,丘吉尔被推出来当靶子,“德国疯子”希特勒也帮了不少忙。

1939年夏天,丘吉尔在报纸上声称:

“德国纳粹代表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邪教组织’。”

这话传到希特勒耳朵里,有着奇特小胡子的他发飙了,直接在广播开骂,说丘吉尔是“肮脏的骗子”、“臃肿的肥猪”。

大家都知道,德国口音本来就很劲道,再加上希特勒演讲时的亢奋,立刻就抬高了丘吉尔在英国人民中的声望。

这个时候推选丘吉尔出任首相,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承受的舆论压力。

也就是说,丘吉尔不过是执政的保守党和在野的工党相互妥协的结果。

他们只是想把他当成摆设,堵住民众的悠悠之口。然后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希望能通过墨索里尼这个中间人,跟希特勒商量和谈的事情。

于是就有了电影里的这一幕:

1940年5月11日,丘吉尔任职第二天,在上议院发表演讲,决定与德国纳粹抗争到底。但张伯伦用手帕,示意保守党沉默不语;至于工党,他们也对跟德国开战心里没底,所以也默不作声。

对于傀儡和摆设的身份,丘吉尔心知肚明。对于自己的不受待见,丘吉尔也心知肚明。对于以前丢人的政绩,丘吉尔更心知肚明。

但这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样才能让英国,免遭德国荼毒。

也正是在这里,《至暗时刻》展示了伟人何以成为伟人的过程。

首先,他是盲目且愤怒的。

面对德国“闪电战”,法国大溃败,和被困在敦刻尔克的40万大军,他既不完全清楚危机的严重程度,又不了解英国民众的具体态度,而是抱持着对希特勒的愤怒,一腔热血地自说自话:英国要对纳粹德国抗战到底!

但具体怎么抗战,英国要付出多大代价,后果会怎样,他完全不清楚。

这种盲目,还表现在他会见法国代表时,希望法国人能打起精神顽强抵抗——他似乎没意识到,法国士兵已经和英国士兵搅在一起,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军心涣散到毫无斗志了。

这也是法国代表坐车离开时,骂丘吉尔是神经病的原因。

很快,他就吃到盲目导致的恶果:他让被困在加莱的4000英军,牵制正往敦刻尔克集结的德军,导致4000英军不到一天就全体阵亡、无一幸免。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政府内阁成员,尤其是保守党主席张伯伦,和被丘吉尔选为内阁成员的政敌哈利·法克斯子爵,同时以辞职为名,威胁丘吉尔同意他们与德国和平谈判的主张。

加莱战场失利,联军被困敦刻尔克,以及内阁成员前赴后继的“逼宫”,让本就孤军奋战的丘吉尔,陷入了绝望的处境里。

这时的丘吉尔,既怂又脆弱。

跟内阁开会前,他会趴在门缝上偷看,然后深呼吸让自己别紧张;

被内阁成员怼了好几次后,他开始自我封闭,或是躲在厕所里抽烟,或是坐在地下室里关掉灯。

甚至他本来就有的怪癖,因为焦躁不安变得更变本加厉:

没完没了地喝酒、抽雪茄、喃喃自语着骂希特勒是下等杂种,甚至不顾及女秘书在场,光着身子在屋里走来走去……

他害怕做决定,甚至想通过寻找外援来帮自己脱离困境。

他偷偷摸摸地给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打电话,以近乎哀求的口吻,希望美国能出动军舰和飞机,把困在敦刻尔克的英军撤出来(富兰克林以1937年的《中立法案》婉拒了他)。

这时的丘吉尔,跟遇到挫折的我们一样:

怕见人、怕说话、怕负责任,幻想着有股神力从天而降拯救自己,或是自怨自艾、神神叨叨,甚至面对否定他的内阁成员敢怒不敢言,觉得别人的指责可能是对的,或许跟希特勒和平谈判,就是他身为首相的一部分职责。

此时的他脆弱时得像个孩子,万念俱灰、孤独绝望,索性就扑倒在妻子克莱门汀的怀里,哭泣、撒娇……

看着丘吉尔腹背受敌、孤立无援,连不喜欢他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都觉得心疼了。

乔治六世为什么也不喜欢丘吉尔?

看看“脸叔”科林·费斯勇夺奥斯卡最佳男主的《国王的演讲》就知道了:这个说话结巴的国王,是被包括丘吉尔在内的人逼上台的——

因为丘吉尔等人同意他哥哥爱德华公爵,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提出的退位要求,于是就有了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乔治六世国王。

在《至暗时刻》里,这位一激动就口吃的国王,是怎么帮丘吉尔振作起来的呢?

他在地下室里找到丘吉尔,用丘吉尔常用的“精神胜利法”鼓舞他:让他把自己对局势深刻的分析,对英国民众和纳粹德国的了解,以决绝的态度讲出来。

让被鼓舞的民意来做决定,而不是一个人抗下全世界。

受乔治六世鼓舞的丘吉尔,变得刚毅而果敢。

他不但拒绝出席吵着要和谈的内阁会议,连上议院都懒得去,而是直接去更能代表英国普通老百姓心声的下议院,询问他们对纳粹德国的态度。

他在地铁上遇到的永不妥协的伦敦市民,和坚决不同意和谈的下议院代表,极大地鼓舞了丘吉尔抗争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一直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所以他才底气十足地到内阁,置那些斥责他要把英国毁于一旦的反对派于不顾,坚决要号召全国人民同仇敌抗,同纳粹德国抗战到底。

于是就有了电影里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议院发表著名演讲。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我们就无法生存。”

丘吉尔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获得了英国民众要对希特勒抗战到底的支持。

丘吉尔演讲后,下议院代表们欢欣鼓舞的场景

由此来看,《至暗时刻》不是那种采用流水账式的传记片。

电影更在乎的,是要还原这位被后人当成伟人的丘吉尔,在当时腹背受敌、孤立无援时的盲目、愤怒、绝望和脆弱。

没有人天生就是伟大的。

也没有人天生就能战胜一切。

丘吉尔也是如此——从最开始的“盲目且愤怒”,到后来的“既怂且脆弱”,和最后的“刚毅而果敢”,我们感受到到丘吉尔脆弱、孤独和恐惧的一面。

把这种复杂性有层次地传递给观众心的,是被粉丝送昵称“狗爹”的加里·奥德曼

曾一起合作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娜塔莉·波特曼,在2012年奥斯卡上为最佳男主颁奖时,看着因《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被提名的加里·奥德曼惊叹道:

“天哪,真不敢相信,这居然是你第一次提名奥斯卡!”

《这个杀手不太冷》时期的加里·奥德曼和娜塔莉·波特曼

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位演技精湛的英国演员,尽管塑造过很多形象和角色,其中也有很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们却没注意到,其实奥德曼只被提名过一次奥斯卡。

猜猜看,这些是加里·奥德曼在哪些电影里的形象

“狗爹”这次剑指奥斯卡,为了丘吉尔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每天我都是最早来片场最迟走,有时凌晨两点就到了,等其它工作人员和演员开始彩排时我已经是‘丘吉尔’了,导演三个月里就没见过我‘本人’——而那个‘丘吉尔’的妆容,前前后后大约花了200多个小时。”

开拍前,他阅读了大量丘吉尔的传记,拜访了丘吉尔的故居,还采访了丘吉尔依旧健在的家人。

为了完美还原丘吉尔的声音,“狗爹”甚至请来一位歌剧演唱家,来指导自己的说话的声调——上妆之后的“狗爹”,气场强大到什么程度?

剧组人说:只要他上妆后出现在片场,我们不自觉就严肃了,甚至会背靠墙壁立正

(左):丘吉尔本人;(右):加里·奥德曼饰演的丘吉尔

这气场,就跟他霸道、粗鲁又无礼地申斥一直主张和谈的哈利·法克斯子爵一样震撼:

“当我打断你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不要打断我?!”

也正是加里·奥德曼这种强大的气场,以及他对丘吉尔脆弱、孤独、无助状态的完美拿捏,才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和辩论环节,没有感到枯燥乏味。

看看电影里:多年抽雪茄导致的沙哑嗓音,时常饮酒带来的微醺语调,因年事已高嘴角经常流出的口水,演讲时抑扬顿挫的话剧感,以及愤怒争辩时拍桌子砸板凳的霸道……

还有什么比看国际演员这样飚戏更爽的?

2018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多半会是加里·奥德曼的囊中之物了。

巴塞电影,尽享每寸光影

 5 ) 观影笔记:一个伟大的演员用一场伟大的表演再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

我们绝不投降,我们将战斗到底

本文不算影评,只是个人的一个小的观影笔记。

今天去看了《至暗时刻》,一部关于丘吉尔的传记片,导演是乔·莱特,主演是加里·奥德曼。

先说说整体观影体验。总体而言,影片节奏很快,尤其是频繁出现的时间点提示,都在营造一种迫在眉睫的紧张感。影片的配乐使用了大量的弦乐,很像约翰·威廉姆斯或者汉斯·寂寞的早期配乐,旨在营造史诗感,这种配乐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很容易使人热血沸腾,融入影片的情绪。不同于以往的丘吉尔传记片或相关影片中的丘吉尔角色塑造(参考《丘吉尔》(2017)、《王冠》第一季、《国王的演讲》等),《至暗时刻》发掘了丘吉尔大量幽默的一面,比如和妻子撒娇、要见国王时紧张的吐槽以及在厕所面对掌玺大臣电话时的发脾气,正是这些轻松却不出格小幽默,很好地缓解了影片中紧张压抑的气氛,让观众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至暗时刻 片段3:上任 (中文字幕)

故事层面,影片讲诉的并不是丘吉尔的生平,而是截取丘吉尔在二战前期临危受命接任首相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影片用一场演讲开启大幕,工党党魁艾德礼咄咄逼人地质询时任首相张伯伦的昏庸无能,要求其立即辞职,背后的议员一边鼓动着手中的稿纸一边大喊「Aye」。彼时,德国纳粹闪电袭击比利时,直逼盟军而来,法国已经岌岌可危。工党要求组成联合政府,但拒绝张伯伦的领导,首相一职成为烫手山芋。保守党只得派出唯一受工党认可的丘吉尔担任首相,此时的丘吉尔已经66岁,因1915年达达尼尔海峡之役的失利而在党内备受排挤,没人看好他。此时的欧洲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时,内阁之中一片看衰,以前首相张伯伦和外相哈利法克斯为首的等人主张与纳粹和谈。内外交困,丘吉尔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虽然这样的励志传奇故事在每年的颁奖季上显得很套路,但自古套路得人心,好的故事,即使套路,依旧能引发共鸣。

多变的加里·奥德曼

表演上,加里·奥德曼的表演无可挑剔。说话前嘴唇微张和细细颤抖,说话时像含了一口水一样模糊不清,演讲时声音却沉稳有力,微微佝偻的脊背,时而不记得刚刚说的话。从动作姿态到面容神情,加里·奥德曼演活了丘吉尔。不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邪恶癫狂的警察,不是《惊情四百年》里恐怖鬼魅的德古拉,不是《哈利波特》里敦厚慈祥的教父,更不是《蝙蝠侠》里正直勇敢的警长,而是丘吉尔,是既放肆又可爱的普通人丘吉尔,是苍老又坚毅的一国首相的丘吉尔。另一方面,由于聚焦于丘吉尔,除了秘书伊丽莎白·莱顿之外其他人物的塑造就略显不足。以乔治六世为例,影片前半段着重描绘了乔治六世对丘吉尔的厌恶和恐惧,但后半程丘吉尔陷入是和谈还是抵抗到底的困境中时,乔治六世突然转变态度支持丘吉尔。虽然史实的确如此,丘吉尔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国王,但影片在此处的留白略显突兀,需要不了解历史的观众脑补国王经历了怎样的一番心里斗争转而支持丘吉尔,或者观看《国王的演讲》才能了解全貌。

加里·奥德曼版丘吉尔

上面我说了《至暗时刻》是一部很套路化的电影,我并不是贬低此片,反而本片在传统的传记片里将这种套路运用自如,使得影片整体流畅耐看。这与导演乔·莱特多年拍摄英伦经典的经验密切相关,《至暗时刻》有着很浓厚的英伦导演的古典气息,不同于美式传记片的大开大合,影片始终在室内场景里打嘴仗——唇枪舌剑,短兵相接。另一方面,本片是一部对仗工整的励志传奇,影片中有多处伏笔,镜头、剪辑、场景、调度等细节方面也花了心思。比如影片中两段慢镜的对比最为突出,这段手法似乎是导演《赎罪》里敦刻尔克片段的延续,通过这两段的对比,导演快速交代了影片气氛的变化——从和平祥和的安居乐业到战争来临的乌云密布。还有在上任后第一次发表演说时,有一盏亮着的红灯。整个房间都是红色,丘吉尔坐在灯前,神情凝重。整个灰暗的红色房间,既显示了丘吉尔目前正处于艰难的困境之中,又暗示了丘吉尔内心的不安。影片的剪辑也值得一说,比如莱顿闭眼流泪剪接飞机轰炸,飞机轰炸地面渐化成士兵的脸,都超乎观众的预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为影片基调中注入了一丝悲剧色彩。

整个灰暗的红色房间,既显示了丘吉尔目前正处于艰难的困境之中,又暗示了丘吉尔内心的不安
莱顿闭眼流泪剪接飞机轰炸

《至暗时刻》不算神片,但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尤其是其中加里·奥德曼出神入化的表演。最后将丘吉尔的演讲里的几句话送给这几天处于「至暗时刻」的国人——我们绝不投降,我们将战斗到底。

《至暗时刻》与下面几部片对比着看更好。

 6 ) 知道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么?


评述伟人是需要勇气的,就好比作为小山丘的你要向世人介绍珠穆朗玛峰该如何攀登一样,没有站在相同的高度,说什么都像添加了过多的臆想。
表演伟人是需要勇气的,就好比作为小人物的你要让世人相信此时此刻的你就是他一样,没有相同的人生经历,做什么都像是融入了刻意的表演。
好在,有这部《至暗时刻》的存在。

在历史变革的节点,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总得要有人站出来,要么万世流芳,要么遗臭万年。
影片开始,弹劾张伯伦的英国议会上,丘吉尔的座位上只留着一顶帽子,同僚说他一定在哪里明哲保身,说他只在乎一件事,那就是他自己。
张伯伦辞去英国首相一职,由丘吉尔接任。在去见乔治六世前,妻子为他整理衣装,他问:“我做什么?”妻子说:“做你自己。”丘吉尔答:“我要做哪一个自己。”镜头一转,照向了摆满帽子的墙。人类是复杂的高级动物,人心不只一面,伟人更有千面,导演匠心独具的处理,巧妙地说明了这一点,又谦和地将最终评述权交予了在座的观众。

去往白金汉宫的路上,司机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说:“您看,根本看不出在打仗。”丘吉尔说:“我还没坐过公交,我领面包从来不需要排队,我看过别人煮鸡蛋,就觉得自己也会煮。”关于战争带来的伤痛,“旁观者”和“道听途说者”是没有立场定论的。
首次就职演讲中,丘吉尔说:“我没什么可奉献的,有的只是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偌大的议会大厅,议员们交换着眼色,按兵不动,无人支持。
面对狼烟四起的欧洲,面对纷纷开始投降的邻邦,丘吉尔决心鼓励老朋友站起来抵抗,他从英国乘飞机飞往法国,透过舷窗他看见法国的民众,看见一位法国少年。镜头从机舱内切向地面,少年用手作望远镜状看着丘吉尔的飞机,然后慢慢收紧手指,最终飞机在“手指望远镜”的镜头中消失不见,忽的画面一转,转向丘吉尔与法国政府的会面。这样的拍摄手法,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传记类型电影中常涉及到的空间时间的人物转换问题。
即使丘吉尔不懈努力地协调着,但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以及战事情况不容乐观,他坚持的“坚决抵抗”政策无人支持,用同僚们的话说:“丘吉尔的100个主意4个是好的96个都是馊的。”
与此同时,以张伯伦为首的一众内阁想将丘吉尔换下,借由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与希特勒谈和,维护英国表面的“和平”。
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中,记者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邸门前向丘吉尔追问法国的情况,追问法国是否已经沦陷?原本急急前进的丘吉尔转身用手比了一个“V”。后来丘吉尔也时常在拍照时比“V”,他相信胜利的种子只要不断播撒在大地上,终会生根发芽。

从官邸出来,丘吉尔到达了广播间,距直播开始还有几秒的时间,他仍在修改着他的讲稿,钟表的指针指向整点,开始直播的红灯陡然亮起,全红的画面中,丘吉尔的脸晦暗不清,直播室里一片寂静,然后他缓慢而又坚定的声音充斥着整个直播间,他说:除非我们胜利,我们必须胜利,我们必将胜利。
回到家中,他疲惫地对妻子说:“过去十年,我是唯一一个向民众说实话的人,直到今天。事实上,我们的军队,正在全线撤退。”
被逼至敦刻尔克海岸线的英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丘吉尔决心牺牲四千驻守加莱的士兵,救三十万困在敦刻尔克的英军将士回家。“谈和”的事情再次在内阁会议中被提及,丘吉尔也再次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但他说:我们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让希特勒知道,他征服不了我们的祖国。
离开内阁会议室,丘吉尔在首相专用盥洗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打电话寻求帮助,却遭到接连拒绝。加里•奥德曼的三段式表演,堪称教科书一般的演技,语句的停顿、换气、表情,将丘吉尔从友好到妥协到气愤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孤立无援的现状,没有让丘吉尔准备和谈,他选择孤军奋战,当晚他致电拉姆齐上校,征用所有的民船进行敦刻尔克救援行动,并定计划为“发动机行动”。
内阁会议例会时“主和”的一派发现丘吉尔半点儿议和的心思都没有,张伯伦和他的亲信哈利法克斯继续施压,反问丘吉尔所坚称的“奋战到最后一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究竟是指什么时候,丘吉尔愤怒地说:“刀都架在脖子上了,你还去和屠夫谈条件!”

入夜,丘吉尔向死守加莱的士兵发出了电报,他在电报中写到:你们每在世上存活的一小时,都对困在敦刻尔克的士兵有着重大的意义。绝不能撤退,绝不。
影片至此,丘吉尔的秘书雷顿小姐哭了,我的眼睛也再度一起湿润了,她问丘吉尔,现实的战况究竟是怎样。丘吉尔带她去了地图室,地图宛若围棋棋局一般,代表英军的小旗子,被代表德军的小旗子重重围困在敦刻尔克。雷顿小姐问丘吉尔,如果没有救援,敦刻尔克的部队还能坚持多久。丘吉尔答:一天,或许两天。
镜头切换到驻守加莱的部队,尼尔森准将看完电报,对躺在床上的伤兵们说:你们是好样的,然后他一路走出房间,仰头注视着天空,炮弹从天上落下,据点被夷为平地,画面由实景镜头变为地图效果,继而又变为雷顿小姐在看地图的眼睛,一滴泪水从清澈的眼眸中滑落。此时此刻英国的民众都还不知道驻守加莱的四千将士的牺牲,敦刻尔克的将士也不知道加莱守军的境遇,但历史知道,历史会铭记这一切。胸口发紧,眼睛酸涩的厉害,想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生活轻松,那么一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和丘吉尔‘绝不和解’之心同样坚定的,还有内阁‘除了考虑和谈别无选择’的想法。
看着孤身一人负隅抵抗的丘吉尔,妻子说:“虽然你不是完人,可是你很坚强,你抱有怀疑之心,所以你很睿智。”与此同时,向来不喜欢丘吉尔,但在‘是否应该同法西斯战斗到底’这个国家大义上,敬重丘吉尔的想法和坚持的国王乔治六世对丘吉尔说:“ You have my support.谁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胆识,谁就配得上我们所有人的信任。让民众去支持你吧。”

启动发动机计划的那天,大雨。丘吉尔在去参加战时内阁会议的路上,看见没有伞的人们在雨中奔跑,看见孩童带着希特勒头像的面具追逐打闹……
他准备抽雪茄,却找不到火柴,而后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打开车门,消失在雨中,去往地铁站。接下来是两个镜头的跳转,一边是内阁会议上,丘吉尔的座位空空如也,桌子上放着他的雪茄和火柴;一边是地铁车厢里的民众发现丘吉尔时,久久不能从震惊中平复。
丘吉尔向车厢里的乘客借火柴,询问了借火人的姓名,接着又询问了一个怀抱婴儿的夫人的姓名,大家纷纷向首相报出自己的名字,随着大家一个一个的站起,我仿佛看见星星点点来自民众的火焰渐渐在车厢中凝聚。
丘吉尔说近来有个一直在困扰着他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祖国被践踏了,你们怎么办?”
“Fight!”
“如果和平谈判呢?”
“Never!”
闻此答案,丘吉尔潸然泪下,车厢里的小姑娘问他怎么哭了,他说我时常会哭,你们会慢慢习惯的。
那一刻的他褪去了首相的帽子后,就是个会落泪会结巴会忘词会独自发呆的普通老人。这样的他,可爱而伟岸,一如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他的画面:卧室一片漆黑,他划亮了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只雪茄,在火柴的光亮中,映照出一个身型臃肿的男人。之后,这个臃肿的身影总是孤独的,那种孤独是‘身边站再多人,与你相同的也还是只有你自己’的孤独。
丘吉尔在地铁中引用了一段话:对于世上的万物生灵,死亡迟早会降临,要为守护先祖的遗骨与信仰的神殿,去直面强敌并力战而亡。
这次谈话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主战的信念,在威斯敏斯特站下地铁后,丘吉尔首先会见了全体外阁成员,他展开一个火柴盒,上面是他用笔写下的,在地铁车厢中那些民众的姓名,他将民众的意愿传递给外阁成员,并同外阁成员达成奋战到底的共识。
影片结尾,丘吉尔在议院会议上发表了演说,他说:“如果必要,我们就进行持久战,如果必要,我们就孤军奋战。无论如何,这就是我们准备做的。这就是英王政府以及政府中每个人的决心。这就是国会和全国国民的意愿……即使是欧洲的大片土地和许多文明古国已经或即将沦于盖世太保及一切可憎的纳粹机构之手,我们也不会气馁,也不会屈服,我们要坚持到底,我们要在法国国土上作战,要在各个海洋上作战……我们在任何时候决不投降,即使整个英伦岛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们饥寒交迫,我们所有由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这段《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丘吉尔在议院发表的演说,我已经听过很多遍,几乎可以背出。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无论多久,再听仍旧热泪盈眶。
If necessary for years .If necessary alone.这样不惜一切代价的决绝与心甘情愿承受孤独的心,让我的情绪也一起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影片画面处理很平实,贯彻传记片该有的历史真实感,又加入了人物内心的活动,配合优秀的背景音乐和非凡的演员演绎,使得人物形象更富有张力。
伴随着议会全员通过丘吉尔奋战到底的决议,丘吉尔在欢呼中独自走出议会大厅。从无人支持,到几乎全票通过,丘吉尔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主张,诚如他所说:不懂得改变主意的人,改变不了任何事。

《至暗时刻》虽只是讲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人生中的一小段至暗时刻,却也是整个世界被战火所波及民众的至暗时刻。
片尾曲时漆黑一片的大屏幕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丘吉尔

——知道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么?
——他们说,在最黑暗的地方见吧。

 短评

置于黑暗空间独自明亮的电梯间/房间勾勒出无可名状的孤独感,俯拍视角的上升镜头传达出无路可退的决绝,选题切口和光影氛围一骑绝尘。如何营造无声的压力,如何表现厚积薄发如岩浆一般喷涌而出的力量感,如何用剧情节奏调动观众的情绪,这部电影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9分钟前
  • 露苑
  • 力荐

真的男人从不回头看鼓掌。

10分钟前
  • 小海
  • 力荐

我觉得这几部片子和剧完全就是一个系列:至暗时刻、敦刻尔克、国王的演讲、王冠……

11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四星半。从他出现第一个镜头开始,Garry Oldman消失了,Winston Churchill复活了。Joe Wright以极其古典而不花哨的方式,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被建制派同僚所认同,但最终在平民中找到力量的伟大领袖。这片真的太适合与Dunkirk作双片连映了

1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第90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加里·奥德曼!

1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也太可爱了吧这个丘吉尔。应该搞一个国王的演讲+至暗时刻+敦刻尔克连映套餐,简直太连贯了嘛!

16分钟前
  • Tadashi
  • 推荐

夜晚乔六推开了邱团长的房门。“还没睡么”“首长,俺睡不着啊,作战动员做了,同志们思想不统一,还有些抵触情绪”乔拍拍他的肩膀,“老邱,尽管放手去干,我和组织信任你。另外别忘了咱的制胜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一定会给你答案的!”皎洁的月光下,邱的眼中闪过湿润的光……

20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看完内心涨满正能量,随即又转为黯淡。外部的敌人早点晚点总是有办法打败的,内部的敌人要难对付百倍。只能在意念中与之作战,在梦乡中与之作战,在幻觉中与之作战,在网上匿名与之作战,指桑骂槐与之作战,借古讽今与之作战……终无损其一根寒毛,更解不开自己身上的镣铐。

24分钟前
  • 胡小猴
  • 力荐

我已经看到石头姐给狗爹颁小金人的画面了

26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这样绝不和独裁者搞绥靖的西方政治家现在都去哪儿了?

31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国王的演讲 赎罪 敦刻尔克 至暗时刻这4部可以连连看了!

36分钟前
  • 你虎哥
  • 推荐

这部和诺兰的《敦刻尔克》算是事件的side-A和side-B,比较起来还是乔赖特赢了。他电影音乐和摄影一直很棒,打字机音效视效贯穿了好几部,战争场面也一向很诗意,但作为人物传记电影,剧本太中规中矩,太主旋律,没有挖更深的东西。预定奥斯卡的最佳男主和摄影。

37分钟前
  • 张大水
  • 力荐

丹尼尔戴刘易斯息影了,加里奥德曼的时代来临了。杰作。#TIFF2017

42分钟前
  • PureSucker
  • 力荐

“He mobiliz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ent it into battle.”台词秒绝配得上原始素材。Oldman请得奖。片中领袖坚持要告诉人民unvarnished truth,一个恍惚不知道谁才真的活在darkest hour。

45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Gary终于成了oldman

48分钟前
  • Chloe
  • 力荐

与国王的演讲、敦刻尔克、赎罪可组成英伦二战风云麻将桌,贯穿各个阶层、视角和情愫。在故事毫无新意的前提下,我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太喜欢充满个性的英雄了,太喜欢充满气魄的奋力一搏,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故事刚刚开始,我已经激动不已。从丘吉尔的视角,他从婴儿时代就在渴望的位置,在至暗的时刻到来,他毫无惧色唯独担心时间太少,这个承受着千钧重担的老酒鬼,在接下来的五年,从孤军奋战,到无奈颓丧,到感染了他的妻子、国王、民众、议会全部都站在他的身旁,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我也真诚地希望这样冲破至暗寻找光明的时刻可以兑现在每个人身上。

53分钟前
  • Mirorio
  • 力荐

我很喜欢结尾,结束在最高潮的一刻,至暗之后、破晓之前,不留多余的陈述总结。

56分钟前
  • eastenluis
  • 力荐

7分,加里·奥尔曼的表演就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法把这个角色跟加里·奥德曼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奥德曼,这就是丘吉尔,太厉害。整体就是个正常发挥的奥斯卡式传记片,乔·赖特电影的摄影仍然很老道,摄影非常至暗时刻。该燃的时候也很燃,结尾有点热血感。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邱吉尔真横,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做出了也许影响整个人类发展进程的决定。

1小时前
  • 张春[阿卡纳]
  • 力荐

在习惯了那么多廉价奖项之后一巴掌告诉你什么才是影帝级的表演 拜托奥斯卡今年拎拎清

1小时前
  • Lin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