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其它1961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让娜·莫罗,莫尼卡·维蒂,伯恩哈德·维基,罗西·马扎库拉蒂,玛丽亚·皮亚·卢齐,圭多·A·马尔桑,维托里奥·贝尔托尼,温琴佐·科尔贝拉,乌戈·福图纳蒂,吉特·马格里尼,乔治·内格罗,罗伯塔·斯佩罗尼,翁贝托·埃科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剧照

夜 剧照 NO.1夜 剧照 NO.2夜 剧照 NO.3夜 剧照 NO.4夜 剧照 NO.5夜 剧照 NO.6夜 剧照 NO.13夜 剧照 NO.14夜 剧照 NO.15夜 剧照 NO.16夜 剧照 NO.17夜 剧照 NO.18夜 剧照 NO.19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6:05

详细剧情

  这是发生在米兰的一对夫妻的故事。Giovanni Pontano(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是一个有名的作家,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Lidia(让娜•莫罗 Jeanne Moreau 饰)。他们来到医院看望Giovanni身患重病的朋友Tommaso,Tommmso对Giovanni的新书暂不绝口,然而疾病给他带来的疼痛让他十分痛苦。Lidia无法忍受看着这样一个病人,先离开了,Giovanni却被一个女病人所引诱。Giovanni再次见到Lidia时,两人间的气氛显得十分异样。两人先是去参加了出版社举办的Giovanni的新书发布会,随后又受邀去参加一个晚会。在豪宅的晚会上,Giovanni和主人的女儿Valentina Gherardini(莫尼卡•维蒂 Monica Vitti 饰)打得火热,两人接吻的场面被Lidia看到了。随后Lidia也和另外一个男人跳起舞来......这对夫妻的婚姻将走向何方?  本片获196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长篇影评

 1 ) 面对现实,只有唏嘘

我十九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目之所及只是俊男美女,还有剪裁别致的意大利时装。二十三岁第二次看,心情沉重,连哭都哭不出来。

这片子里安东尼奥尼对于60年代经济起飞期罗马新城区建筑的特写镜头,特别让我感到亲切,几乎和北京一模一样。Moreau些许发福的身材穿着剪裁得体的连衣裙,穿梭在高层公寓和即将拆迁的贫民窟之间,也说不出话来,看到人就下意识地躲闪开来,我被那种心情震撼了。

看过这个片子基本对婚姻不抱有玫瑰色幻想。爱情不是永远的这谁都知道。无论年轻时如何相爱,这份感情总有变淡的一天。到了那时候,即使是维持着表面上的样子,那也只不过是更加唐而皇之,建立于契约之上的自欺欺人。甚至都没有出路。所以Moreau会困惑,会想到如果年轻的时候选了另外的那个去世的朋友会怎样;Mastroianni也会茫然,为自己心中久违的爱感到深刻的罪恶感,动弹不得。两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想要看绝望是什么样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有的时候,我会把安哲的《鸛鸟踯躅》看作这个故事的续集。作家终于无法忍受这种中年困境,抛弃一切跑到希腊当卖菜的。夫人各种辗转终于找到了丈夫。时隔20年,两人终于能够再次作为伴侣生活下去。可是,无论怎么复述那封情书,两人之间的感情,都早就已经不是爱情了。

片中唯一的不太压抑的角色,大概就是vitti扮演的永远的少女了。我很喜欢她似笑非笑地说着自己的年龄的那句话。可惜她和MM站在一起太过气场不合,不像JM和MM,自然的就真的好像多少年的老夫老妻。

不过,或许等我真正步入婚姻生活,再回头来看这部片子,又会有不一样的感想。似乎人生还是不要太绝望的好,毕竟JM和MM20年后又在安哲的镜头下复合了不是么。

以上

 2 ) 旧友、旧城与旧爱的死亡

文/caesarphoenix

也许是因为马斯楚安尼主演的缘故吧,看安东尼奥尼《夜》(1961)的时候总是想起费里尼《甜蜜的生活》(1960)。美女如云,浮生若梦,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在两部影片中都有所反映。但《甜蜜的生活》侧重的是描绘上层社会的荒诞空虚,演绎一个为物质所困、因思考焦灼的故事,而《夜》更大程度上表现的是都市人注意力的流散和爱情的死亡,近似生活流的纪录里隐藏着无限危机。
《夜》首先透过升降电梯的玻璃,让鳞次栉比的楼房、车流不息的公路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显现。全方位展现现代城市轮廓后,男女主人公共同好友托马索痛苦的表情随即占据整个画面。而这个濒死的男人正是庞塔诺和丽迪亚爱情与青春的见证,他们三个人之间有着纠缠、暧昧、充满激情与关怀的情感。看望托马索的过程中,丽迪亚无法忍受这样的悲伤与恐惧,先离开了病房,而后来走出的庞塔诺却被一个美丽的疯女人纠缠、无法自控近乎出轨。在这个影片开始的段落里,我们看到了崭新的城市、将死的旧友和遭受外在诱惑的爱情。
开车前往新书发布会的路上,庞塔诺告诉了妻子在医院发生的事,而丽迪亚却并不十分在乎,还告诉丈夫应将其写进小说中。随后妻子溜出了发布会现场,穿行过充满各种声响的城市,前往有着破败楼房、巨大空地、放火箭的学生的“他们以前居住的地方”。而丈夫则在家中焦灼的等待、四处问人。
这个段落的音响运用十分值得玩味,新书发布会是吵杂的,城市中车流、人声乃至喷泉都是喧闹不堪的,而快走到旧城时连打闹的男人都变得可爱,丽迪亚甚至露出了笑容。而破旧楼房传出的钟声与孩子的哭声,和前面的声响更是大相径庭。丽迪亚在这个段落中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城市、过去的生活,她大胆阻止在空地上的打斗、兴奋地看学生们放冲上云霄的火箭、闲适地漫步于青草树下。在丽迪亚打电话叫丈夫来接她后,我们得知这里是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庞塔诺感叹到“真奇怪,这里一点都没有变”,丽迪亚却说“不久之后就会变了”。这个宁静而有趣的旧城终究会被现代化的建筑所覆盖淹没,那些曾经的故事再也无人知道。
回到家中洗浴之后,丽迪亚希望能够外出,两人先来到一家夜总会看脱衣舞表演,随后决定还是前去百万富翁盖拉迪尼家参加舞会。宴会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寒暄,庞塔诺偶然遇到了瓦伦汀娜(富翁的女儿),两人在掷盒子的游戏中互生好感,接吻时被丽迪亚在楼上看到,而丽迪亚通过电话得知托马索在十分钟前已经去世。随后下起了大雨、并停了电,所有人在雨中都极尽疯狂,丽迪亚和刚认识的罗伯特钻入车中驶向旅店、但最终还是回来,见到向瓦伦汀娜表达爱意未遂的庞塔诺。瓦伦汀娜帮丽迪亚吹干身子后,庞塔诺和丽迪亚向瓦伦汀娜道别。
作为影片的主题段落(夜晚发生的一切),脱衣舞、宴会、大雨、两人和别人的暧昧与纠缠都很值得玩味。想要把知识分子招入麾下的百万富翁,为一匹马举行的庆功会,那些彬彬有礼的客人,正是空虚无聊的城市中产阶级的集中展现。而大雨中跳入游泳池、亲吻魔鬼雕像的女人、各种疯狂与荒诞的举止,更是脱去文明衣冠后对那种空虚无意义感的放大,那种除了欲望别无他物的人生。而迅速的爱上他人(在自己的妻子/丈夫还在场的时候),并且对自己伴侣喜欢上别人也无动于衷,更是说明两人之间的爱情早已消亡。
影片的最后,两人行走在草地上,丽迪亚告诉庞塔诺自己已不再爱他,并拿出一封信念了起来,一封庞塔诺已经记不得的当年写给丽迪亚的情书。庞塔诺不顾妻子的反对在草地上亲吻她,可是逝去之爱能够挽回吗?
影片结尾的段落是对逝去之爱的追念,丽迪亚读着当年庞塔诺写给她的信,那样的美与温柔,凝结着无尽的爱恋,凝结着对这份爱情永生的冀盼,而这封信也让庞塔诺重新感受到自己曾经的强烈的爱恋。庞塔诺的强求是一种动物性的不愿放手,然而爱情的消逝是一个过程,当所有的凝结、思念全部消逝,便再也无法挽回。
随着旧友的死亡,旧城的被抛弃,年轻时那个好的多的“我”永远不再,年轻时因为对“他/她”的迷恋产生的梦幻泡影被戳破,所见的是现实的卑琐与无聊。爱情是精神力的凝结与损耗的二律悖反,当这种精神力产生的所有元素(旧城、旧友、旧时的理想等)都消亡,便不再补充,那么再强烈的爱情也必有损耗殆尽的一天。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便只能以怜悯、怀念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讲,若不再爱一个人,便等同于爱“他”时的自己已然死去。
而《夜》则是一份凭吊、一个记录、一首挽歌。

 3 ) Frasi dell'ulitima scena

L: "Se stasera ho voglia di morire è perchè non ti amo più. Sono disperata per questo.vorrei essere già vecchia, per averti dedicato tutta la vita. Vorrei non esistere più,perchè non posso più amarti." G: "Se tu dici questo,che vorresti essere già morta vuol dire che mi vuoi ancora bene." L: "No, è soltanto pietà." G: "Non mi sono reso conto di niente, ho buttato via la mia vita come uno stupido. Prendendo senza dare o senza dare abbastanza." La lettera da G: "Stamane tu dormivi ancora quando mi sono svegliato. A poco a poco uscendo dal sonno, ho sentito il tuo respiro leggero e attraverso i capelli che ti nascondevano il viso ho visto i tuoi occhi chiusi. Ho sentito la commozione che mi saliva dalla gola e avevo voglia di gridare e svegliarti perché la tua stanchezza era troppo profonda e mortale. Nella penombra la pelle della tue braccia e della tua gola era viva e io la sentivo tiepida e asciutta: volevo passarvi sopra le labbra ma il pensiero di poter turbare il tuo sonno e di averti ancora sveglia fra le mia braccia mi tratteneva. Preferivo averti così come una cosa che nessuno poteva togliermi perché ero il solo a possederla, una tua immagine per sempre. Oltre il tuo volto vedevo qualcosa di più puro, di più profondo in cui mi specchiavo: vedevo te in una dimensione che comprendeva tutto il mio tempo da vivere, tutti gli anni futuri e tutti quelli che ho vissuto prima di conoscerti, ma già preparato a incontrarti. Questo era il piccolo miracolo di un risveglio: sentire per la prima volta che mi appartenevi non solo in quel momento e che la notte si prolungava per sempre accanto a te, nel caldo del tuo sangue, dei tuoi pensieri, della tua volontà che si confondeva con la mai. Per un attimo ho capito quanto ti amavo, Lidia; è stata una sensazione così intensa che ne ho avuto gli occhi pieni di lacrime: era perché pensavo che questo non dovrebbe mai finire, che tutta la nostra vita doveva essere come il risveglio di stamane. Sentirti non mia, ma addirittura parte di me, una cosa che respira e che niente potrà distruggere se non la torbida indifferenza di un'abitudine, che vedo come l'unica minaccia. E poi ti sei svegliata e sorridendo ancora nel sonno mi hai baciato e ho sentito che non dovevo temere niente, che noi saremo sempre come in quel momento: uniti da qualcosa che è più forte del tempo e dell'abitudine."

 4 ) 话语的高速公路。

    喜欢安东尼奥尼的人,会因为他的叙事方式和镜头而发狂吧。

    前几天读到杜拉斯一篇小文《话语的高速公路》,里面有段话“在这一类不是一本书的书里,我愿意无所不谈,同时又什么都不谈,就像每一天,像任何一天的历程一样,平平常常的。”
    我想用这段话描述这部电影是再恰当不过了。

    影片围绕一对夫妻展开,只讲述一个夜晚的故事。
    他们不牵手,不拥抱,并肩走在一起时也留有恰到好处的距离。
    丈夫会欣然接受来自他人的诱惑,事后说给妻子听,她也只是不温不火说一些理智的话,丝毫不见嫉妒。
    她从丈夫的新书发布会上逃走,走回曾经的住所,然后打电话让他来。面对一片废墟,两人并没有太多激烈的感慨,只是淡淡说着不着不痛不痒的话。
    妻子回家洗澡时让丈夫递来海绵,得到的也仅是块海绵后稍显失落的眼神。在夜总会,丈夫出神望着舞女,而妻子出神望着丈夫。诸如此类还有许多细节,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一一分析。
    安东尼奥尼把每一幕都安排得很满。大多数走进镜头的人物都在兀自交谈,说着不着边际的话,政治,经济,衣服,无所不谈,却又什么都没谈。这对夫妻也自然被淹没其中。
    就是这样,这只是发生在极平常的一天中的一个极小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消逝的故事。
    他俩的爱情早已消逝,男人自己并未察觉。而有所察觉的妻子,独自经历着挣扎。影片开始没多久,lidia在医院楼下痛哭,那是她第一次感觉这段爱情的死亡吧。而在夜总会时冒出的那个点子,恐怕便是要将这一段故事彻底结束吧。最后念出giovanni曾经写出的信,就是为了点醒他吧。爱情已经结束了,已经死亡了,没有强装下去的必要。

    我喜欢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沉稳,没有肢体接触,却总带着诱惑的光芒。
    他用强光打在人物侧脸,造出厚重的阴影。他让人物在忽明忽暗之间穿梭,让光跳跃在眸子里,嘴唇上。
    影片最后,lidia缓慢念着那封情书,镜头不停变换角度。当她念到“在朦胧的晨曦中,你臂上的肌肉和喉头像是在颤动,如此温润,我真想把嘴唇贴上去。”时,镜头从上而下,拍到她的面孔,她的肩,她的小黑裙,和随着呼吸上下起伏的胸脯。左上角清晰,右下角柔和,仿佛真的有光闪耀在她的皮肤上,美轮美奂。
    两人最后在草地上打滚,接吻。肢体语言有力却僵硬,看上去突兀,奇怪。是啊,怎能不奇怪呢?这是一曲挽歌。是一出不愿承认爱已消亡,还在强力挽留的悲剧。
  
''no, non ti amo più, anche tu non mi ami più.''
''sta' zitta, sta' zitta, sta' zitta.''
''dillo, dillo.''
''non lo dico, non lo dico.''

死都死了,就随它去吧。

 5 ) 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

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自私自利

又有同情心

您很渴望爱情么

您难道不嚒

皱着眉头的样子

始终在忧愁

疯狂跳进泳池的群像已经显现《放大》的雏形

夜也好

奇遇也罢

人总是见一个爱一个的

对嚒

我知道xieshenme

但不知道怎么写

无论如何

只要我试着和某人交流

爱情就消失了

困在道德中

最终却又不得不屈服于道德

那么生活中什么都没得到的人呢

也许只能哭泣了

毕竟

他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6 ) 暗涌(大师的次经典系列)


“今天早晨,
我醒来的时候你还在沉睡。
我听到你沉静的呼吸,
透过遮住你脸庞的几缕秀发,
看到了你的双眼,
强烈的感情让我无法呼吸。
透过你的面庞,
我看到了一个纯洁优美的幻象,
从另一个角度反射出的你我,
包含着我的一生。
我看到时间的河流上,
流淌着我们将共渡的余生。
还有那些,
未曾与你相识,
为了与你相识的日子。
那一刻,
我意识到我是那么地爱你。
这感情是如此强烈,
让我热泪盈眶。”

在戛纳60周年安哲罗普洛斯所拍摄的三分钟纪念短片里,已经苍老的让娜•莫罗悲怆地呼喊马塞洛的名字,再度深情地低吟影片《夜》中结尾的这段台词。以此怀念已经先行离去的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怀念这部跨越时光的经典和那已铭刻在电影来路上的深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出《夜》这部片子冷寂外观下那曾炽烈燃烧过的激情与热念。只有那些在自己的生命里感受过彻骨地绝望和无助,并如死去般感受过真实世界的虚幻的人,才会在这部片子中会看到自己精神世界的镜像,并发现它的每分每毫都惊人地准确。

关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作为公认的在现代电影美学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1912年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城市费拉拉,20岁之前曾倾心于建筑模型,后来着迷于戏剧,还试图拍摄精神病院的纪录片。在40年代开始拍摄各种短片和纪录短片,50年代拍摄了处女作《爱情故事》,由此开始渐渐偏离流行的新现实主义道路,开始了他内在写实的“内心电影”,甚至是“反电影”的创作之路。
对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而言,他的作品(尤其是60年代之后的片子)很难定义哪一部应被称为“最经典”,哪一部是“次经典”。在他风格成形后的“爱情三部曲”(《奇遇》《夜》《蚀》)及后面的《红色沙漠》《放大》《扎布里斯基角》《云上的日子》,每一部影片都可当作他的美学下令人惊叹的经典。于是写作他的“次经典”影片其实不过是挑选一部最令自己中枪的来与人分享罢了。
1961年,拍摄三部曲中第二部《夜》时的安东尼奥尼,已经由头一年的《奇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跟据他的御用女主角莫妮卡•维蒂回忆,当《奇遇》历尽辛苦拍摄完毕,送去戛纳展映时,放映当场,有许多人窃笑并报以嘘声。放映结束后维蒂忍不住哭个不停。那天后不久,她与安东尼奥尼在酒店大厅里看到一纸声明,上面是长长的名单,都是一些重要导演、影评人、影迷、记者的签名,声明的内容是:“昨天,我们看了《奇遇》,这是本届电影节上最好一部电影。”因而安东尼奥尼在拍摄《夜》时他的美学风格已经得到了认可,也是在那时起,安东尼奥尼的名字就已经以他冰冷的笔触铭刻在了电影史长廊中的显要位置。
安东尼奥尼一共有两任妻子。他拍摄《夜》的年代陪伴在他身边的是前妻Letizia Balboni,她们的婚姻维持了12年,跨越了安东尼奥尼最好的创作年代,Balboni在后来谈起离婚的理由时曾说:“我们完全生活在沉默中,我们到了这个地步,彼此的唯一沟通,就是他需要我给他创造的角色提出建议。”
安东尼奥尼的沉默冰冷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电影。在他一生的全部电影创作中,他都在思考并深沉地阐述着一个核心:“我们知道在表露的意象背后,还有另一个对真实更忠实的意向,在那之后还有一个,层层包裹。但那绝对、神秘的真实,那真正的意象是没有人可以看得到的。以后或许会走到一个地步:每个意象、每个真实都会瓦解。抽象电影因此自有存在的原因。”

不存在的故事和真相
试着用语言有逻辑地讲述安东尼奥尼电影的情节,又几乎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他的片子像是由一粒一粒的沙子聚集起来的巨塔,片中每个景物、每个构图、每个眼神、每种移动都如影片的呼吸,在一呼一吸中平滑自然地构成影片整体的生命。我不禁踟蹰畏缩:我该如何表述他那大理石表面下暗涌的滚烫岩浆。
在影片《夜》中,要接近他的故事的尝试同样如剥洋葱般艰辛。主人公乔瓦尼•蓬塔洛(马斯洛•马斯楚安尼饰)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他的妻子莉迪亚(让娜•莫罗)与他结婚近十年。影片开始,夫妻二人去医院探望他们的朋友托马索,表面上他们相互宽慰地寒暄甚至饮起香槟,实际上托马索已经不久于人世,而相比于关心朋友的病情蓬塔洛更感兴趣托马索对他新书的赞扬,妻子莉迪亚则分分钟地想从病房逃走。然而真正的故事仍不是我们看到甚至猜到的模样,莉迪亚借口逃离了病房,悄悄地倚在医院楼下流泪,蓬塔洛则在走出病房后受到一个精神病人的勾引而与她几乎上床。现在这对夫妻自身和他们的关系已如同一个奇怪的谜团了。蓬塔洛在车上和妻子如实讲述刚刚发生的勾引事件,妻子只是淡淡地回应,像听了一个无关痛痒的故事,没有一丝嫉妒和愤怒。而后,在蓬塔洛参加他的新书发布会时,莉迪亚离开人群,开始漫无目的地在街头游荡。安东尼奥尼用他的方式观察着莉迪亚——这个在城市空间中迷失了的旁观者,他用莉迪亚看到的景物和人群表达着城市空间中的现代人想要逃离这个表象世界的种种冲动和恍惚。莉迪亚不知觉中回了她和丈夫刚结婚潦倒穷困时生活的地方,在那里她不自觉地阻止了年轻男人的打斗又惶恐地逃走,观看男孩子们发射的小火箭消失在苍穹深处……后来我们才知道之所以这些城市废墟的陌生的空间让人感到不适,是因为这里有她曾和蓬塔洛在此生活的回忆。一切动人都不再动人,一切爱欲都消散成一块块碎片散落在不可捉摸的孤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一开始安东尼奥尼就完全没有任何要按部就班把观众引入故事的意图。
终于,影片中的夜到来了。那些在白日中强力绷住的裂隙,在夜的掩护下开始一块块掉落抖露出新的面目。蓬塔洛顺着妻子的意思先带她去酒吧观看了一场黑人舞娘脱衣舞娘的杂技表演,他仿佛在这具有强烈性暗示的表演里起了某种庸俗散漫的兴致,显得有些不一样,莉迪亚用她无所事事的好奇看着丈夫,像看一个陌生人的影子。夜晚,格拉迪尼家的大草坪上聚在一团的人们看上去那么突兀吵闹,与自然的夜格格不入。这些人看上去规律得体无伤大雅,他们很开心能在夜的掩护下拿出防御或装饰性的人格与周围的人产生交流,仔细感受简直如一个隐形的疯人院。在这场集体无意识的假面聚会上,莉迪亚第一次看到躲起来看书的、格拉迪尼家的女儿瓦伦蒂娜(莫妮卡•维蒂饰)。而蓬塔洛第一次见到瓦伦蒂娜时,她正在玩一个类似冰壶的游戏:硬块在光滑地板上的最后一行停下则得分(如同白日里人们生活的规则一样)。很快,蓬塔洛被瓦伦蒂娜吸引,与她开始愉快地游戏。同时,莉迪亚接到托马索病逝的消息,她面无表情地看着蓬塔洛在她眼皮下亲吻瓦伦蒂娜。
影片的高潮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和突然发生的停电。这些聚会上的成人们像脱离幼儿园老师监管的小孩子一样狂欢起来,在夜完全的庇佑中洗刷掉逼仄空间的阴影,让肉体融入在这雨夜的大自然中,纵情享受着酒神精神的发酵。借着这样的机会,蓬塔洛前去找瓦伦蒂娜表白,莉迪亚则被一个男客带走。这一段雨中黑暗的室内和闪着银光的室外雨景简直是美得不真实,仿佛在如此梦幻的空间里再冰冷的坚壳都会产生松动。然而夫妇两人的出轨分别无果而终,城市灯光的照射仿佛都会让他们恐惧那照出了自己荒谬的画皮,但不同的是:莉迪亚是主动放弃了与陌生男子的亲热,而蓬塔洛则是遭到瓦伦蒂娜的拒绝。
说到瓦伦蒂娜,她漫不经心自娱自乐的飘忽像是安东尼奥尼本人气质在影片里的代言。这充斥着孤独灵魂的虚假世界于她来说更像是个游戏,活着的快感在于发掘游戏规则的真相和在游戏中得分。她能察觉人们无一例外的虚弱并接受自己同样不例外的虚弱。如同在她自己呓语般的录音里所说的:“我不想听无用的声音,我想去选择它们,有太多的言语我宁可不听,但你必须使自己顺从如海上漂流的波浪。”在蓬塔洛没听明白要再听一遍时,她便将这思维里随意抓取的片段轻易洗掉了。在瓦伦蒂娜看来,那些看上去有形的物体和可感的自我,都由一个个相互逃逸的瞬间组成,抓不住,也不必抓住。她既不认为男性的情感和强权是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也不需要以崇拜男性的方式确立自己的地位。相比男女之情,女性心灵间天然的亲近更真实也更珍贵,因此瓦伦蒂娜和莉迪亚一点也没有因蓬塔洛而产生隔阂,她们两女性间寥寥几语所触及的深度抵得过蓬塔洛一整夜自以为是的夸夸其谈。即使是蓬塔洛这样“成功”的知识分子男性代表,“自私自利又有同情心”,依然摆脱不了男人愚蠢追逐的无聊天性和残缺封闭的自我认知,安东尼奥尼对男人的鞭笞从来是不留情面的。而即使瓦伦蒂娜和此时的莉迪亚眼中的世界只是一片荒芜的人性沙漠,她们依然在遵守被赋予了“名”的各种现实法则并投入感情。瓦伦蒂娜说:“当我们试图传达爱时,爱就消失了。”她知道爱情逃离了她,并且明白为什么。但对于这些原因和故事的真相安东尼奥尼保持了缄默,他要观众自己去品,自己去悟。

夜的尽头,空悬的爱
“我常常想起我们的情感和心理处境的荒谬。更过分的是,荒谬地建筑和活在这些房子里,这样的爱,就像悬挂在空中硕大(和什么相比呢?)的球体里。”安东尼奥尼在他的笔记小说《一个导演的故事》中这样提到他的片子《夜》。
格拉迪尼之夜结束了,夜也结束了。天亮时疲惫的人们被迫再次面对他们各自支离破碎的生活,有人在失声痛哭。在各自的“出轨”中一无所获的夫妇俩走在格拉迪尼家的私人高尔夫球场上,莉迪亚告诉蓬塔洛托马索的死亡,并坦白了自己已经死去的内心。如开头所引用的台词所述,影片的最后,蓬塔洛不耐烦、不解、又有些吃惊地听妻子念着这篇无比优美的情书。妻子读完后擦去腮边两滴泪,乔瓦尼问她这是谁写的。妻子说:是你。蓬塔洛瞬间被自己击溃了。“原来在无意识之中我已经忘了我爱你,我已不知道我曾如此爱你,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那是我,我一定还会一样爱着你。” 蓬塔洛也许是在这样想,因而他疯狂地亲吻着妻子,如同亲吻那个有爱有热情有希望的死去的自己,他不停地重复着“我爱你”,莉迪亚却一直喃喃着确认这个既成的事实:“我不再爱你了,你也不再爱我。”
我们的爱都会死去,如同肉体会消亡一样。连自我也都只存在于时空关系中的一瞬,我们不仅彼此断裂,我们还与自我断裂。真正的爱只是一个瞬间,那个瞬间在厚度上直通向永恒,但当那个瞬间逝去之后,我们握在手中的就只是爱情的尸体。爱情的尸体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腐坏,最后能够留在心里记住的反而是对托马索这样的一无所得的爱情败者。我们能得到的一切势必将会化成一滩死水,还不如在未得到时就扼死在幻境的那份情感。莉迪亚多年后凭吊后者时,反而领略了托马索的爱之真味,托马索的爱因他的失败和死亡而成为了不逝的永恒。可即使一切爱的激情和热念都会变成一滩死水,我们还是无抵抗力地被卷入其中,顺从它腐坏变质,在尽可能抵御腐坏的过程中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越涂越厚,直至都如同木乃伊一样尊严而冰冷,仿佛这才是不可违逆的生命的真知。
安东尼奥尼选择用这样一种清冷、游离、反叙事的手段展现这个“非故事”的电影,并不是因为他对于剧中的人物缺乏热念,对故事缺乏激情,而刻意制造一种所谓“疏离”的效果。而恰恰是因为他是如此诚实严肃,而又对故事和他的人物饱含忧思,才能体会到现代人的热念和爆发力所面对的都市空间——是如此冷漠荒诞,充满神秘的外延,延伸向某个地方宇宙深处的地方不知所踪。他同时也发现了在一个跌宕起伏有头有尾的封闭故事中,根本放不下那么多他要表达的意涵,那些深至人性荒凉,高至宇宙迷思的意涵。故事天生的虚构性使人们在娱乐和刺激中什么也感受不到,因为他们不确定的一切,想感受的一切都在封闭的故事中被锁死了。而安东尼奥尼他要说的却是人的无主,宇宙的无根,思维的无常,一切看似来来往往相遇相知,其实不过是互不相交的平行线。
《夜》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悲剧故事,它无非是讲了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妇,两段无果而终的出轨。但它的悲剧无处不在,这是一种弥漫在一切人物事物景物之上的疏离和陌生,令人抑郁却又无力诉说。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人和树一样,树和墙一样,墙和破碎的瓦砾一样,瓦砾和废墟里的时钟一样……片中的一切景、事、物,都被再度剥去了它们被我们赋予的“名”,再度成为他们本身:不过是那些镜头前无差别的个体,各式各样孤立的生命。堆积起安东尼奥尼电影的这些沙粒,每一粒都在消解着以沟通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赖以构成的凝聚力。
安东尼奥尼不是导演,也不是在拍电影,他在用利用镜头和他的时空暴政书写关于现代人之殇的长诗。“Who is the third who walks always beside you?”安东尼奥尼以他的镜头发问,以他的镜头作答。《夜》中现代人表层之下的暗涌在飞速地消散。那些旧日的激情热念如阴翳笼罩在心上,像一种悲哀的注视,反观着自己消散中的肉体和不再有热度的灵魂。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在彼此相爱的那一瞬间起便开始逐渐远离,直至互不可见,互不可闻,只剩下对昔日色彩狂暴的怀旧和无助的啜泣。



   原载《环球银幕》301期 乔酒

 短评

普通平常的一天,只言片语的交谈,仿佛什么都没说,却又感觉什么都说尽了。

9分钟前
  • esse
  • 力荐

@中间影院:片前讲解员说,安东尼奥尼在2007年去世,今年刚好是他逝世十周年,北影节因而举办纪念影展。而后,他提到2007年有个逝世导演(我以为他要说杨德昌→想看最近香港电影节弄了杨德昌纪念影展,朋友率先说出是伯格曼)伯格曼评价安东尼奥尼两部「无聊但又有意思?」的作品就是《放大》和《夜》。

1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重看。雨中跳游泳池,情书用作告别,大致道理是一样的,疯狂与哀伤之间的距离没有长过一夜。爱情的开始早已无从追溯,而结束也不过如此一夜。

1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爱情退去后只有倦怠,生活像夜一样沉重而冗长。当绝望地说出我不爱你了一如我死去,原来感情的消亡是可预见的,早前的文章唤起濒死的残喘,那是夜的尽头。

17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多年后只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夜雨,广场上跳舞的人像饺子一样纷纷扎入夏天的游泳池,亮闪闪黑油油的雨夜,他在停电的大厅穿过人群找她芳香的背影;她在他的车里穿过黑暗的路灯愉快交谈,这么大的雨,全然是稠密的帘子,隔开了他们漂移目光。在这个雨夜,他没有想她的去向,她也不在意他的离开。

2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有一份隔阂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要么沉默着,要么追寻却心意不通。沟通不是爱的开始或推动,而是爱的结束。

2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力荐

竟然是评分最高的一部,看来确实豆瓣友邻千千万,伤感文青占一半。安东尼奥尼模式,是持续地通过情感关系刻画来表述个人批判性话语,其批判话语从本质而言并不深奥,较之费里尼、伯格曼、基耶等人,简直可以说是小清新。能够标记其地位的,可能更多是叙述过程中那股慵懒颓废的恍惚,充满形而上的优雅。

27分钟前
  • 未亚
  • 推荐

《夜》实是安氏六十年代三部曲中(相对而言)最枯燥的一部.垂死气氛中开场的前半部分展示了女性的观看――无疑来自罗西里尼-褒曼作品的探索:我们一再地看到Lidia游走,凝望,但影片却较少提供她的主观视点,重点乃是"她在看"以及"我们看着正在看的她";什么吸引了她的目光?事实上是世界的世界性(worldness of the world)――深焦镜头强烈地提示着这一点:同时极度清晰的前后景是绝对违反视觉规律的,但世界竟如此存在于影像中,它"太多"、"过分真实"了,以致触发了主人公的惊惧和探索.遗憾的是影片终究为这检视和呼告安排了一个可见的传统解释:Giovanni被塑造为与《奇遇》中的Sandro类似的人物,但探索者Lidia并不具备Claudia的力量,像她那样说出"我不认识你",然后推开他.

32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

不戴茶花茶花女,心之全蚀。旷地一带伤心碧,雨涨泳池

35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四星半。当他终于忘了曾经写过的信,说过的话,才明白一切真的结束了。让娜·莫罗的话真是字字血泪。

3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在影片结尾,爱情枯竭后肉身的挣扎,只可能更加凸显欲望本身的贫乏性与无能性。在传统社会(男权)这其实就是男性的无能,而在现代社会,这其实是一种欲望最大化后的性无能。

42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工业文明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侵蚀这一暗线主题贯穿始终,反复出现的飞机声、放火箭、建筑景观、火车、电等一系列工业元素合理的安置在影片的各角落。女主从大面积的白墙边走过,处于画面边缘位置这样的设计是由内而外的。在视听隐喻方面安东尼奥尼实在厉害,一切都由内而外的反映内心与精神,大妙!94分

45分钟前
  • 沉默在冥王星下
  • 力荐

“我对他的爱如此厌烦,却让你心满意足。” 夜太美,令人憔悴。“今晚你们两个让我累极了”莫名笑场。

4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猫,呆站在草地上看那个雕像看了一整天。

53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知识分子就是以丧为标志的,活得痛苦,纠结,没什么勇气、力量、资源,就算是你的思想被权力、被商业接纳,需要漫长的等待,而你不过是始作俑者,过程中权利、商业的投入,跟你关系也不大。这还不算,知识分子还要跃入另一个混沌场中,爱情,也搞得疲惫不堪。女人裙装、发型、鞋子所有种类基本都在这。

5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天渐渐亮了起来,吉奥瓦尼和丽迪亚在草地上穿行,丽迪亚告诉吉奥瓦尼她已不再爱他了,吉奥瓦尼不相信,丽迪亚拿出一张信纸,向吉奥瓦尼念了起来,信念完后,吉奥瓦尼问丽迪亚是谁写的,丽迪亚告诉他是他多年前写给她的情书,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吉奥瓦尼粗鲁的抱着妻子,不愿放开。丽迪亚闭上眼睛,任他抚爱,这是过去有过的,但已不会再有的那一切追忆。

60分钟前
  • 力荐

这是真正属于电影艺术的电影,用视听语言来无损伤地传递情感与思想,或许可称之为“状态电影”,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情节,但故事很完整,发生在一天一夜之间,死亡是个关键词,停掉的钟表、不断丧失的情调(包括不限于爱情)、百无聊赖的空虚感。某种角度来说是费里尼的反面,狂欢虚无,太伟大了。

1小时前
  • 支离疏
  • 力荐

特别喜欢结尾部分,昔日的爱语只能复述,不能重来。

1小时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之二,获柏林金熊奖。1.以24小时内的琐碎生活展现中产阶级的疏离孤独和爱情的幻灭。2.高楼升降机视角俯瞰城市起首,公园重温昔日情书结尾,至为动人。3.深焦镜,倾斜与不平衡构图,多用俯视角,对话少用正反打。4.雨夜驱车的光影流动,玻璃透视及反射的维蒂掷盒子场景+1。(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感情是那么强烈,让我热泪盈眶。”一封过期的情书,一桩失效的婚姻,一颗死去的心灵,我们之间土崩瓦解。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