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科幻片美国2007

主演:大卫·李·史密斯,托尼·托德,约翰·比灵斯列,安妮卡·彼得森,阿丽西丝·索普,威廉姆·卡特,理查德·雷西尔,艾伦·克劳福德,史蒂文·利特尔,罗比·布赖恩

导演:理查德·沙因克曼

 剧照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7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8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9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1

详细剧情

  一个普通男人的秘密在他的辞职事件中开始显示出端倪。历史教授约翰奥德曼(David Lee Smith饰)说自己身上有一个让大家都匪夷所思的秘密,而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能在一个地方超过十年。他的朋友们试图去发掘他的故事中的秘密,这一举动让约翰非常生气,而他的朋友却发现约翰的故事是无法被否定也无法查证的,究竟约翰身上有着怎样的秘密?一幕幕碎片联系起来,带给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故事高潮。

 长篇影评

 1 )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非 常 失 望!

很多人推荐之后看的,所以对他期待较高。有人吧这个故事和十二怒汉相比,于是期待着一场激烈的智力和思维的碰撞。独幕剧往往是考验编剧功力的,尤其是这样的小场景长对白常常容易让观众犯困,能做好不容易。抱着这样的期待,我来看这部电影,只能用失望来形容。
整本电影的逻辑漏洞非常明显,正如很多人所说证伪的难度不大,主角并没有什么办法在逻辑上杜绝证伪,而往往是采用我不喜欢等方式排斥证伪的方法。这种做法和耍流氓没什么区别,任何一个命题只要你把所有的证伪方法定义为会对你造成某种伤害而不去做那么就没法证伪。因此其实这个男人无论真假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挑点实在的漏洞,一个重要的漏洞是作者假定我们现在对古人类和古地质的认识是几乎准确的,因此john才能从教材中回忆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扯的说法,因为即使板块构造说也只是个假说而已,而这几乎就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石。另一个漏洞是除非主角向鲁鲁修里的CC一样有不死的能力,否则我想一个人能够survive所有的兵荒马乱而活下来的几率几乎等于零,无限趋近于零。而按照他的说法,有他这种能力的人没几个,算一下概率,那么这毫无疑问是一个reasonable doubt了。
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最让我失望的还是双方之间的智力碰撞,其辩论水平和逻辑水平实在是对哈佛教授的污辱。跳跃性极大,涉及面极广,而深度非常差。只有关于时间那个命题比较上路,差不多达到了康德那个时代的哲学水平。生物学、地质学楼主不熟悉不妄加评论,但是心理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的相关讨论实在是不堪入目。而对于死亡的大篇幅讨论也是让人不知所云。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不专业,而是讨论本身缺乏针锋相对,似乎每次john说完这帮高级知识分子就怂了。至于佛陀和耶稣这样的世界宗教一元论,西方公知民历中信的人还不少,中国公知中也有说什么黄帝是埃及人云云,上不得台面。稍微对佛教和基督教有点了解的人都会觉得奇扯无比,两者之间表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逻辑框架乃至思想主旨都截然不同,把两者扯一块实在是搞笑。。。说john是Jesus,oh my god,你就这么想调戏一下可怜的可爱的小基督教徒的脆弱而纯洁的心么?
剧情方面,只能说充满了违和感。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人们不断逼问而无所得,一步步走向崩溃。事实上我没看出来除了基督教老大妈以外其他人有什么可崩溃的。而其崩溃的过程也是让人蛋疼到碎,充满了各种不知所谓的表演。而男主动不动一脸装逼的走出去,走进来,难道是编剧怕老让他们坐着观众容易睡着么???
最后剧情神展开,尼玛这货真的是14000岁,真心把这部电影最后一块遮羞布扯没了。如果不是的话,这是对科学对理性对逻辑的一次重大挑战,是对近代化以来现代社会的基石的一次质问——逻辑无法证伪的东西就是真的吗?这个问号太强势太有力了,简直可以一俊遮百丑。然而导演显然觉得这个结尾不够带感,先让人狗血淋头的给他搞出个儿子来然后搞死了,然后这个男的看起来看破生死了一脸茫然开车而去,尼玛那个傻逼女的居然还跟上去了,真是亮瞎狗眼。。。简直不给这本电影一条活路了。。。。。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渣字,实在是吐槽不能。

 2 ) 非常聪明,但邪恶

我一看快500条的评论,我就知道我无法一一看完以便找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朋友,还是自己写点等着别人找到我得了,而且我十分怀疑我写东西的能力....

这是最近看过最有意思的、最聪明的对话了。
几个对话的人的身份先把大家都唬住了,都是哈佛的教授耶....内容本身其它的帖子和已经说得很多了,我更加有兴趣的是几个谈话的人对话题的1)内容的反应;2)自己提出什么问题。

话题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的,唯一比较特别的是用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串起来,给予一种真实感。谈话的高潮部分是宗教。这也是常常所说的“除了死亡,没有其他更加严肃的(哲学)问题”。死亡是时间的见证人,时间用死亡彰显自己的存在:而事实上,时间不过是一直错觉(在绝对的意义上)(请不要抬杠问是否真的有“绝对”这种东西.....)。

其中有些细节是有意思的(大概其他的朋友都提到过了)。
1) 维护基督教教义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位女士的反应;
2)黑人一直保持了相对更加开放的态度;
3)最终和John一起走了的女人似乎在暗示女人抓住真理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人(几乎所有男人和除了她之外的其他所有女人)
4)做为John的儿子的精神病学家的,专业水平的确不错,但还是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5)贝多芬音乐

以小成本挑战大话题,这个片子很成功。话题本身无解,而且也过于沉重和艰难,溜掉(就像剧中的那几个人最终选择的一样)和及时打住(就像片子和我现在正要准备做的一样)都是最好的选择:1)言多必失2)过犹不及,保住给大家聪明的印象和...成本。

末尾的歌曲不错...
=========================================
补记:本来以为写到上面的地方就完了,但我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这个电影,总有种感觉,一种什么地方没说出来的感觉。

现在我想说:小心这个电影,它可能会使得你
1)变得虚无;
2)种下丧失信仰的种子(只要假以时日)

在这方面,我甚至想说这个电影是邪恶的。
对于宗教意义进行虚无解说或者解构的后果是可怕的(电影标题“The man from Earth”也不过是就简单的对“The God from Heaven”的直接对应和攻击:“没有什么上帝,他和你我一样,不是来自天国,而是就生在这片土地”)。


对比下伯格曼的《第六封印》,差别巨大。真正的思索和兜售思想毒药快餐之间,高下立分。《12猴子》,《银翼杀手》《第六日》等,都更加真诚。而这个片子iu一味玩聪明。

当然,它的说服手法是可以学习的,包括
说John也会生病,避免了大家要他展示神迹的可能(当然这逃不过某个网友提到的死亡概率的问题,但只有事后,类似的疑问才会有。但这样的疑问似乎有点不在点子上)
还有很多其他的,自己找找看了。



我的建议是:就把它当作一个好玩聪明的对话,别把其中的说法当回事,如果你沉迷于对它的各种意义的分析,我想说,打住,去请女友吃点好吃的大概比较靠谱!

 3 ) 小成本,大制作

并不是所有的科幻电影都需要特效,这个影片就是一部未需有任何特效的科幻传奇,电影以座谈的形式,用语言为媒介,构筑了一个神秘叵测的科幻世界,其言谈间予人带来的深思是如此充满魅力,那语言艺术的遐想为人叹服。

里面大量的对话,关于时间、宗教、物理、历史、心理等等很多大容量内容,在几个主演的对话间来回拉扯你的思考,感觉是一部可以多刷的影片,细细体味对话应该每次都有新发现,节奏不快没有惊心动魄,却一直牵着你走,让你思考甚至想着是否要相信他们的话或者怎样反驳。

电影结尾绝对是神来之笔,颠覆了我对传统科幻电影的认知,很值得一看。

 4 ) 一场不精彩的说教

  作为一个影迷,我无法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视作一部经典,甚至无法欣赏这部电影。就电影技术上的基本元素来说,此片毫无亮点。大多时间镜头只是根据对话需要机械地在每个角色之间转换;画面的构图无甚美感;配乐——如果有任何配乐的话——完全没有起到辅助叙事的作用;节奏掌控也乏善可陈;演员们的演技也普遍痕迹显著。当然,作为一部以谈话内容为主要情节的低成本“科幻”电影,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电影技巧的讨论,将重点放在片中的故事以及作者借以推销的世界观。   本片故事按照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即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存在一个人,可以从旧石器时代一路活了一万四千年,一直活到现在?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 就这个题目,我认为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叙事方法应该是逻辑上推演的。当你由于严谨的推理而不得不接受一个难以置信的观点时,心理上的抗拒以及震撼就要比仅仅是被灌输该观点要强烈的多。所以如果本片的思路是:男主人公John提供事实和线索,周围的人通过逻辑推演,不断逼近事实真相——即John是来自远古的不死人。那本片可能会更吸引人。不过本片的故事采用了另一个思路,即男主人公John在故事开始不久就提出自己是长生不老的原始人,影片的其余部分则是在试图证实或证伪这一事实。        这样的思路不会使故事引人入胜,原因就在于“事实”的证实或证伪都尽在编剧主观掌控,而不需要观影者头脑的参与:无论编剧希望John是/否原始人,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出不可辩驳的证据;观众只需要接受编剧抛出的事实,而不需要逻辑推理。其实让观众(以及电影中的诸位科学家们)相信John长生不老这件事本身并不难,他只需提供证据证明他已经活了一百年即可——从违背常识的角度讲,活了一百年(而且看起来一直都是三十五岁)和活了一万年同样不可思议。而凭借过去一百年人类的科技进步,这个男人过去一百年的照片和任何生活痕迹都可以证明他的存在。正如影片结尾时,John轻易地通过回忆出生活的细节而让其中一位教授——后来我们得知他是John的儿子——意识到John真的不会衰老。但是这个结局不会给我们任何心理上的冲击。举个不很恰当的类比,如果《第六感》不是让观众在结尾才发现了惊人的事实(此处不做剧透),那么该片就不会带来如此大的震撼。本片中我们不是很早就已经接受了John是原始人的事实了吗?那么这个结局又有哪里是意料之外呢?        于是整个情节的发展中,观众和影片中的科学家们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就已经接受了John的理论,即他是一个一万四千岁的原始人。影片的推进于是成为了John(背后其实是编剧)对于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及宗教史发表个人见解的媒介。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本片其实更重视了“幻想”而少有科学的推理。如果按照柏拉图以来的逻辑推演法,我们只能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得出结论;相反,在本片中,编剧任意添加的“事实证据”可以使这个故事更加圆满,但是却已经失去了“科学性”。 这也是我认为本片的故事情节失去了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的来源,以至于观众很难感受故事的带入感。        这样的情节设置也使得影片中关于针对John身世的质疑所作出的回应,大多诉求于两类解释,第一类是将历史个人化、故事化以求更可信;第二类则是通过与普通人的经历相类比,使John的行为合法化。 而这两类解释也都是编剧的主观演义,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        关于第一类的例子,比如当John刚刚透露自己是原始人后,谈到了他曾经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他说自己虽然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仍然害怕哥伦布的船会在某个地方从地球的边缘掉下去。再比如后来有人问他是否曾经留下洞穴壁画,他讲述了一个关于LesEyzies壁画的故事,用以说明原始时代进行艺术创作也是存在风险的。这些故事都不是在回答“John是否原始人”这个问题,而仅是“John是原始人”这一前提可能的推论。它们都通过将历史事件个人化以求更可信的一种手段。        关于第二类的例子则更是俯拾皆是。比如当被问到普通人连小时候的事情都记不住,John何以记得几千年前的事情时,John通过类比人类对小时候的记忆来加以解释:他对于千年前的记忆和普通人对儿时的回忆类似,仅仅是片段式的。当被质疑地球地理没有发生过变化,John何以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地时,John通过类比普通人也记不清小时候居所四周的地貌环境得出“人无法回到家乡,因为家乡已经不在那儿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赫拉克利特关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见解。)        而当我们更细致的检查这个看似自圆其说的故事本身时,我们可以发现故事的内容都没有逃脱出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范畴。本片很难说成是一部“科幻电影”,因为全篇唯一的创造性的事实就是John活了一万四千年这个前提,剩下的则都是通过人类在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方面掌握的知识来解释;甚至故事中最大的颠覆:关于基督耶稣以及基督教与佛教关系的另类解读,也不忘要从印度教和希腊神话已有的知识当中寻找论据。稍有科学素养的人,就会发现编剧从零星的证据出发就“推导”出结论这一过程是多么的没有“科学依据”,也是有违科学的严谨的。当我们考虑到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多么匮乏的时候,就不禁会觉得影片中的世界观过于狭隘,甚至要怀疑编剧的想象能力之匮乏了。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往往会抱着一点预期,可以得到关于看待宇宙的另一种不同的见解,但是在本片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只是得到了一个个人色彩严重的、主观臆断的人类知识演义而已。        整个故事(如果可以算作是故事的话)更类似是编剧关于个人的哲学思考和主观的价值取向的宣讲。如果是其他类型电影,这一点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这种说教就难免招人反感。影片开始的讨论即在为John这个旧石器时代人寻找生物学上的支持(旧石器时代的人和现在的人在解剖学上没有差异,也没有智商差异等等),这里暗示着作者是相信进化论的;但是从后面John对于是否有神存在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John不相信任何已有的宗教理论,但是并不排斥可能有神存在。没有得到科学上严格证明的进化论以及无法进行科学证明的神学,同等地作为解释这个世界的“可能性的”理论,编剧没能说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在这一方面,编剧的判断是个人色彩浓厚的,甚至是武断的。从编剧对于赫拉克利特早期辩证法理论以及进化论的引用中,我们不难想象编剧自己可能是略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自由主义者。但是编剧没有说服力地灌输个人信仰,就容易引起任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的怀疑和反感。        影片中最重要的理论颠覆,即关于基督教理论的“演义”,更是充满了个人色彩。影片的编剧JeromeBixby自己很可能就是一名佛教徒(虽然我没有查到他明确的信仰,但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比如他写过一部叫做<禅>的小说),所以他一整套关于基督教教义起源自佛教教义、耶稣本人就是佛教徒(就是片中的原始人John)这样的解说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这个理论也不是编剧的原创,但我们可以想象编剧本人就认为佛教作为解释世界的手段更为高级和玄妙,于是简单粗暴的将佛教凌驾于基督教之上,以为撼动了西方文明的基石。但有意思的是,佛教教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神论的(释迦牟尼从来都没有说他是神或者神的儿子,实际上我们知道他就是一个人类的儿子,而且还曾娶妻生子。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佛,这本身就使佛与一神教的神不同了),而且佛教的教义并没办法解释宇宙的起源,禅宗的关于世间万物的思考充满了辩证……这些理论和John本人——我们可以想象就是编剧本人——的信仰非常相近。 编剧甚至直接忽略了基督教出现之前数百年古希腊哲学直至斯多葛派的思想与基督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直接将基督教的神学与东方的佛教(编剧信仰的佛教恐怕还是后世传入中国后被改良了的)等同在一起,稍有西方哲学史知识的人,都要禁不住嘲笑编剧的幼稚可笑吧。        于是看完影片,如果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还没有被片中掉书袋似的专业词语搞懵的话,也很难获得类似看完《2001太空漫游》等电影之后的关于宇宙观上的震撼,而更像是听了一场并不吸引人的演讲。

 5 ) 世界就在那厮的嘴巴里

    The Man From Earth.片长不足90分钟。从头到尾几乎就是几个哈佛教授参与的谈话节目。场景只有两个——房子里,房子外。投资一万美元。

     我说这是07年最牛*的科幻片。你信不信?

     看过《独立日》吧?看过《终结者》吧?看过《星球大战》吧?看过《变形金刚》吧?被电脑特效雷得目瞪口呆、口水横流吧?知道为了让咱目瞪口呆、口水横流烧了多少银子吧?

     2007年,一万美金也就能在北京五环置个十平米的窝。

     和你一起工作了十年的人突然对你说他其实是山顶洞人。你信不信?

     他说他没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仅仅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冒险的型。你信不信?

     他说那幅你一直说像梵高风格的画就是梵高送他的。你信不信?

     他说得过天花,得过黄热病,得过鼠疫。你信不信?

     他说他活了140个世纪,他说他见过冰河期,他说他猎过猛犸。你信不信?

     他说他当过原始部落的领袖,他说他跟过释迦摩尼修行,他说根本就是耶稣。你信不信?

     他今年三十五岁,而你已经行将就木。他说他是你爹地。你信不信?

     可怕吧?惊悚吧?以为遇到疯子了吧?

     嘿嘿,最可怕的是,他说的你全部都会相信。你信不信?

     李敖说,你们骂人是“王八蛋”骂过就算了。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但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他就是“王八蛋”。

     所以——信。或者,不信。这是个技术问题。

     发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所有听你讲疯话的人都相信你讲的是全部真的,哪怕他是哈佛教授。凭什么相信?就凭你发疯得无懈可击。

     面面俱到的证据,合乎情理的逻辑,平淡无澜的语气。你问上帝世界在哪里?上帝说,我kao,世界就在你这厮的嘴巴里。

     哈佛商学院实在应该把这电影拿去做营销教材。

     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出不了牛*的电影,不是因为没有牛*的导演,而是因为没有牛*的编剧。

     没看过的人一定要看。吐血推荐。

 6 ) 我们不过是生活在盒子里

the Man From Earth中提到一个“中国盒子”的概念,一种一个盒子套一个盒子再套着一个盒子……的盒子;有似于西方的复活节彩蛋。但作者为什么不用复活节彩蛋代之呢?

从写故事的人把耶稣比作是西方的玄奘这点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东方文明的着迷。另一方面,也许东方文明这个标签就如星海之于天文学家,对于西方人来说它本身就是神秘的代名词。

我不能去揣测是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但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客厅一间房子之中——而房子本身其实也不过是个盒子。

所有推进情节进展的不过是无数的对话。声音。

关在盒子里的声音。

这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我们的躯壳以及被囚禁在我们身体中意识(灵魂)。

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如果能做到我们的物理躯壳永远不腐烂,我们——或者说我们的灵魂、思维或是精神就能不朽?

先不去考虑这一个层面,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事实:

进化论的三大经典证据之一的胚胎发育重演律。

我们在子宫中的成长,这个过程被称作是物种进化的微缩模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当年的一个骗局。

我们先不去管进化论是否是真理,胚胎发育重演律是否是骗局。我们就先当它们是真的。

那么,我在想,既然我们所有人在出生这个点之前存在一个进化的过程;那么,如果真的有一个古猿一直活到现在,活了一万四千多年,那么,他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否也存在着进化呢,出生这个点之后的进化?

肯定是存在着变化(进化)的。但一定不是那么的明显。

于是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在一个盒子(容器)中进化,进化的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呢?

越脆弱的东西越被限制了了时间和空间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往往却越高级,越代表着文明。比如说电脑,和生活在电脑中的那些软件。

事实上,有时我并不是很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有时候我更相信一个进化的过程其实上就像是玩游戏过程中的升级,时候到了,必定会从一个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

我觉得进化的外部意志(而不是环境、物质)干预学说比达尔文进化论更可信一点,如果我们把电脑的操作系统比作是种生物,从dos到win95惯常win nt惯常win xp到vista,或一个apple的分支——假设这些操作系统存在在某种意识的,而且它们并不知道我们人类的存在,那么他们肯定是认为是他们自己在进化——但事实上是人类在帮他们升级。

所以,说回到我们人类自己身上,说不定也存在这种情况。谁说神就一定不存在呢。

这只是一种概念类比,我想说的是电脑,或者硬盘只是一个盒子(容器),操作系统是种软件;

而我们可以想象成这个地球、整个宇宙也只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就是那软件;

如果再把这个概念细化到极致的话,可以得到,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的意识(灵魂)是种软件。
  
就像各种物质的组成从沙子直到星海,所有的东西都是包容和被包容的。

也许,这个盒子里的意识不能对自己身体的改变作出解释,就像生活在平面世界的人不能感知生活在立体三维世界中的人,也不能了解后者对前者在本质上的干预。但如果有这么一个平面的人,他可以从一个立方体六个面中的一个面生活到另一个面,那他肯定能改变很多东西——即使不能改变自己的本质。

你可以对这个盒子里的其他意识进行引导改变的。只要具有足够多的时间。

时间就像是个放大镜,就像是酒精,浸淫着所有人的意识,让我们认为它是对的它是错的它是需要虔诚的它受到了猥亵……

所有的事实真相追溯到起源也许都不过是只古猿,因为我们都不过是种生活在盒子里的生物。(文/len calvin)


PS.因为《世纪末的魔术师》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所以一直把沙俄皇家的复活节彩蛋代之俄罗斯套娃,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了……

 短评

真绝了,所有成本,一间小房子,几个主要演员,然后从头聊天到结束,但却跌宕起伏,精彩无比。编剧要有这水准,制作费省下来的钱都应给他...

7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Man from Earth = Cave Man,Earth在这里是“洞、穴”的意思。好玩的是,电影名字弄错了,并不影响观众看懂这个片子……

9分钟前
  • 笑来
  • 还行

精彩绝伦的阴谋论,单一场景,靠室内主角们的唇枪舌战,竟然烘托出玄妙之感;其中几个大学教师,在他的娓娓道来中,陷入对世界观的重新考虑;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那些虔诚教徒果然心灵脆弱,有人质疑或推翻他们笃信的《圣经》,动不动就玩精神崩溃的姿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14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搬沙发的工人。

19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理论上能活190岁的人类,为什么正常情况下都活不过一半?因为我们短视,我们贪婪,我们愚蠢,我们固执已见,我们相信便宜的宗教,我们制造欺骗大脑的海洛因,我们相互掠夺又相互依存,我们制造汽车又花大把时间在健身房,我们研究高营养食品又憎恨肥胖,我们创造货币又被货币奴役,我们的一半死于欲望

21分钟前
  • 有病要读书
  • 力荐

围炉夜话的小成本,反而提供了科幻片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24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单幕剧、文本化、够思辨、够硬朗、够简单,念头抓人,惊鸿一瞥的开了个联想丰富的引子,受益匪浅---从创作角度看

27分钟前
  • boks
  • 力荐

比起《12怒汉》还是弱得多,主要是戏剧张力不够,因为说白了这就是个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问题,就听个新鲜,所以冲突还是起不来。所以最有戏的部分也就是那个老太太跟男主争耶稣基督的地方,不过老太太缴械得也太快了,还是信仰不够坚定啊。

30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确实和标签里写的一样 有思考价值 这部电影低成本的低到普通人也可以拍了 但是里面蕴涵的深度比大片可牛多了

31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骗子!我还以为片尾会是一群外星人把“这个来自地球的男人”接走!

36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Fucking Amazing!!!

38分钟前
  • 和菜头
  • 力荐

哪位管理员把影志那个【意外结局】的豆列删了,我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还没看就被他剧透了,这货是反社会人格吗,要抓狂了。

39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电影若都这样拍不止要节省多少成本?里面关于历史、宗教、生物、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固然深刻、引人入胜,可是……带给我的思考并不多,感觉很遥远。整个片子就像小时候几个朋友围坐讲鬼故事……蛮有趣的。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对宗教的解读很有意思。

45分钟前
  • 傅尸水
  • 力荐

一部成本极低的软科幻佳作,以围炉夜话的形式呈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编剧的光芒几乎盖过了一切,但男主角极具信服力的表演仍然不可忽视。这个故事/假说反映了人类文明根基的脆弱和虚无,也反复提醒我们自身存在的有限性。(9.0/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电影与文本的区别在于它有自己的镜头语言。如果连小说就能搞定的东西要电影来干什么?

51分钟前
  • CARSON
  • 较差

典型的密室谜案,只是没人找到破绽。不过里面的观点却很有趣。有几个问题是动脑子的了:1、玛丽亚是你亲妈?2、你会多少种语言?3、可以测一下基因吗?如果您存在了14,000年,基因能证明。4、你怎么辨别配偶是不是自己的某个后代?5地球一半子孙出自你门下?6、有多少存款?定期转存应该也很吓人了吧。7、你怎么伪造档案?

55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再一次见面你就在天堂了/火星以西,水星以东/草痴长了几春,叶枯了几秋。一眨眼沧海又成了桑田 /释迦牟尼的袈裟传给了耶稣//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每隔10年我都要重复转折的命运/一万年太难捱了/别人的女人那么美,欢乐那么大,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而我只能在车前为你停留一瞬间

57分钟前
  • 墨墨
  • 力荐

围炉夜话神游八荒,科幻真正的魅力不是视觉效果能取代的。

58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如此令人惊艳!李敖说,你们骂人是“王八蛋”骂过就算了。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但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他就是“王八蛋”。

59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