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弥漫国语

战争片波兰,德国,加拿大2011

主演:罗伯特·温茨凯维奇,本诺·菲尔曼,阿格涅兹卡·格罗乔斯卡,玛丽亚·施拉德,赫伯特·克瑙普,马尔钦·博萨克,克日什托夫·斯科涅茨尼,米拉·班科夫茨

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

播放地址

 剧照

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2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3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4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5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6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3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4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5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6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7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8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19黑暗弥漫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4:04

详细剧情

二战时,在德国占领下的波兰,管道工波德克(罗伯特·维凯威兹 Robert Wieckiewicz 饰)与搭档扎佩克兼做着小偷的勾当,错综复杂的下水道成了他们最好的隐匿处和贮藏室。他和城市中被封锁的犹太区做生意,跟德军中的乌克兰军官是旧相识,乱世中享有一点生活的自在。不久德国人开始屠杀、搜捕犹太人,部分不想被押往集中营的犹太人和波德克达成交易,按人头计价得到了藏身下水道的机会,黑暗又臭气熏天的下水道成了波德克收留犹太人的避难所,地面上的犹太人很快被抓捕一空,在物价飞涨和德国人持续的高压下,扎佩克离他而去,波德克只靠自己艰难维系着下水道中犹太人的安全……

 长篇影评

 1 ) 代价有点大

说一些感觉吧

1.救犹太人的代价真的有点大

波德克的同事被吊死 内疚

军官死了 军官说波德克是他在这个地方唯一信任的人 作为朋友 朋友因我而死

谁都想救人的时候能保护重要的人

很多事情没办法两全 我有时候把自己代入管道工我在想如果是我到了危险的地步还要继续下去吗 (我每次看抗日剧,都觉得自己可能会当汉奸,严刑拷打的太可怕看剧都觉得肉痛 )

2.波德克的老婆一定很爱很爱他 波德克老婆离家出走又回来了 结婚照片细节也很棒 可以看到年轻瘦靓的样子 再看老婆的胖脸 突然觉得结婚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爱你 爱你的为人 爱你的样子 爱你陪我慢慢发胖支持我做的事

3.看电影的时候 波德克告诉生孩子的小三女他对象死了 一开始不解 看了影评懂了 蛮复杂的人性 因为脸盲没分清小三女的对象 小三女的对象先是抛弃原配 选择跟小三女到下水道 后是偷了犹太团的钱抛弃小三女离开下水道

这样的人我也嫌弃 我可能也跟波德特告诉小三女 他对象死了 我希望他不受这样的人蒙骗

4.小女孩在画画 很自然的徒手抓老鼠 真的生活逼的人……… 小女孩一开始是小公主怕脏的

 2 ) 天不会总是黑的

比起辛德勒的名单,这片子没有把主人公塑造得那么完美和高大,甚至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猥琐——长的确实也够矬的。
史无前例的残酷的二战,其造成的灾难是人性之恶的大释放,也是人类永远反思的一个主题。——相对而言,我们对上个世纪另一个大的罪恶和灾难反思的还远远不够。
整个电影很压抑,大概因为太写实了,常常有很恶心的感觉。似乎能闻到下水道里那种恶臭,甚至能感觉到老鼠乱爬的质感。
但,人确实要知道怎么面对苦难,并忍耐下去。
黑暗经常弥漫,但即使在下水道象老鼠一样活着,也要坚持下去等到光明。
因为,天不会总是黑的。

 3 ) 苦难真的成就人吗?善恶终有报吗?

对法西斯迫害下的犹太人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犹太人,德国人,波兰人 人要被客观的看待,人是灰色的 还有关于苦难,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歌颂苦难,仿佛经历苦难让人变得高尚,变得坚强 现在感觉不是的,苦难就是苦难,它不具有让人变得高尚的作用,不排除有人因为苦难而开悟,而大部分人只是在苦难中挣扎,变得卑鄙(并非所有人),直至被摧毁。 正在历经苦难的波兰人也会抛弃妻子,偷窃同伴的物品,试图杀死拯救过自己的恩人,毫无感恩之心。苦难没有必定使人变得高尚,反而是高尚的人成就苦难。 或许不应该歌颂苦难,遭受苦难的人也不一定因为苦难而变得高尚。人创造了神的概念,创造了魔的概念,以此作为方向标和道德尺度的两个极端,到头来只是在中间徘徊。 另外,自然规律不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件事,这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想象,幻想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会有某种不可知的力量主持正义,到头来只是幻想。

万幸的是,我们现在可以依靠法律和道德去不断地靠近这一境界,法律,道德和制度是伟大的发明,他们有时候成为作恶者的工具(法西斯),但总体上还是帮助人类向美好和自由迈进

P. s.

平时我们拥有的,未曾留意的美好和幸福,在苦难中反而显得难能可贵,因为在黑暗潮湿充满腐臭味道的下水道里,一丁点的烛光也使人温暖。

 4 ) 对人性的探讨,黑暗与光明,恶与善。

整部片充满了压抑,直到高潮波德克的妻女离他而去,把整个绝望带到了极点。而后他的妻子终究还是回来了,伴随着久违的阳光照射进屋子,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胜利。无论是下水道中的犹太人还是主人公一家和其他波兰人,整部片充满了对于人性的探讨:人善与恶的两面交织在一起是分不开的。记忆最深的一段时波德克说“我不想让他们以为我是个做事不拿钱的白痴”,感觉英文版的感情更强一些"I don't want them to think I'm a sucker who's doing all this for nothing.再配上他那表情,无疑塑造了一个十分丰满的人物形象,值得回味。另外,那个波兰军官的死其实也是可以略微思考的——因为“信仰”不同,被最信任的人背叛。

 5 ) 《黑暗弥漫--下水道》

《黑暗弥漫--下水道》

长假开始,回味人性!通过电影,要比小说来得更快吧!
下面是:

1、人道
又是救人,这次是二战波兰的犹太人。发生地是华沙?格但斯克?
那是1943年,地点则是被纳粹占领的利沃夫市——那是一个真正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掠夺更加无能为力的人,而穷人则去偷更穷的人,简直就是一个信任危机空前高涨的年代……利奥波德·索恰(罗伯特·维凯威兹饰)是一名下水道工人,平时也会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负担一个家庭的开支,养活他的妻子和女儿。
该下水道巡查员、业余小偷,偶然发现一群犹太人聚集区的难民企图不测发生时躲避到下水道中!
先是出于利益索求,后是出于人道主义及人性本色,帮助了其中的11名顺利躲过14个月,迎来苏军的解放!

2、原著
此片为今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本片原著是罗伯特·马歇尔创作的小说 "In the Sewers of Lvov: A Heroic Story of Survival from the Holocaust”(在利沃夫生存:一个英雄的故事,从大屠杀的下水道)

3、活下去
因为叙事主要是下水道,电影拍得非常黑暗(为了弥补这个缺憾,硬是让不见天日的避难者们可以常常开会矿灯),导演用几乎不加主观色彩的镜头来记录一个不见光的地下世界。

人性,在这里,丑恶与善良一并共存,真实无比,无论犹太人,波兰人,或者乌克兰反苏军管、亦或德军!
一切都是在二战这个巨大人类共同灾难中,集体演绎,目的是?-------生存!活下去!


4、上帝的惩罚
片末有这么一个翻译"仿佛我们需要上帝来互相惩罚"。为何呢?这里需要看看历史成因!

利沃夫市是乌克兰利沃夫州首府,该州1867-1918年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命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就划归波兰,但1939年划入苏联,其位于乌克兰西部,在德涅斯特河上游及布格河上游之间的丘陵地上。
她处于基辅、中欧和东欧通向黑海和波罗地海港口的交通要道上,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她的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乌克兰人为主,余为俄罗斯人、波兰人和犹太人。


基于真实历史(不是教科书历史)因此,本片结尾部分,犹太人被从下水道捞回阳光照耀下的地面,并没有引发多少本地居民的热情与关照!

正如本部影片执导筒的波兰的女电影人阿格涅丝卡·霍兰所言:
“2009年,出现了一大堆以二战期间纳粹对欧洲的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实行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为核心概念的小说和电影作品,于是大家想当然地认为,与这个题材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和发展,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了……不过,在我看来,这里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谜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挖掘得也不够深刻,我想知道的是——这种令人发指的罪行怎么可能真的会发生?而且还在这个世界不同地方得到了持续的响应,覆盖范围从卢旺达到波斯尼亚?在这种巨大的灾难和危机面前,人性到底被摆在了什么样的位置上?难道真的像大家认为的那样,这些可怕的事件和行为,只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或者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揭露我们本性中更加深层且黑暗的真相的?”


5、krysia chiger

片尾提及幸存小女孩齐格就此事写了本自传《穿绿毛衣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Green Sweater)2008年出版。

就是类同《安妮日记》的亲身感受,现在齐格都是老太太了,我们可以看看其当年的照片!人类历史上,自我毁灭的事情从未间断过!

更多描述中的配图,请看http://xueqiu.com/6847723845/23473845

 6 ) 《黑暗弥漫》:黑暗没有出口

(芷宁写于2012年7月2日)
    影片《黑暗弥漫》的简介就足以引起一些严肃型影迷的兴趣:代表波兰入围过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再现了纳粹占领期间一名波兰管道工在下水道里藏匿帮助犹太人的故事……
    如果因这段简介,就断定该片是一部类似于《辛德勒名单》、《钢琴师》那样的影片,就属于片面误读了,本片的重点不在于助人,而在于对人性暗处的描摹,在黑暗弥漫的极端困境中,悬疑、恐惧以及人性的背面,都被不断展现剖视,仿佛打开了一口无底的黑洞,让观众凝视了去。
    就表现风格而言,该片似乎也更为尖锐,更为写实。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一贯走犀利写实主义风格,此番她似乎想如实地再现一个比纳粹集中营更为可怖的密闭绝境,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于是,她掌控下的画面客观而真切,令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一些恶臭腐败、鼠类横行的画面,都能令观众产生不良的视听,甚至嗅觉。
    令人窒息的恶劣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仿佛被打入地狱的无辜者,内心塞满了压抑、恐惧、忧戚与绝望,一些人性中隐藏的东西便蠢蠢欲动,并伺机作乱。如,因无法再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而偷取了苦难同胞的财产自私开溜的行径,并不是对困境中人类心性的诽谤。而在关键时刻,选了小三,抛弃妻女的行为,也并非物质丰盛社会安定时代的特有产物。
    约瑟夫·康拉德说过:“将邪恶的产生归结于超自然的因素是没有必要的,人类自身就足以实施每一种恶行。”人类的恶行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就大规模爆发一次,其间的惨绝人寰往往令回思反省的人类自己都瞠目结舌。更令人遗憾的是,能做出相应反省的,并不是绝大多数,于是人类一再犯着邪恶又惨烈的错误。显然,这部影片渗透着主创人员的深思,他们似乎想要藉此片表明战争的不可理喻,就像导演自己所说的:“或许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揭露我们本性中更加深层且黑暗的真相?”
    不似其他二战影片,以战争来烘托人类的美好品格,以残酷来反衬人类之善,从而放大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这部影片里,人性的好与坏交织并行,人性中的各个侧面相互作用,往往很难做出绝对的判定,从而显得更为可信。尤其是水管工的心路历程,起先这个拖家带口生活拮据的男人,帮助藏匿犹太人,只是为了赚取点蝇头小利以补贴家用,让他从有偿协助转为无偿救助的诱因是天真无邪却遭此横祸的孩子,渐渐地,他的帮助从物质安危到内心精神,当他为了援救因突发大水而在下水道里有生命之忧的犹太人,匆匆从妻女身边跑走时,他已经将这些犹太人当做他生命的一部分。
    影片时长不短,或许因为太过铺展剖视的缘故,该片常常给人节奏缓慢、略显凌乱的感觉,加之剧情沉重,氛围阴郁,总给观众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不过,片中演员的表演和影片的艺术风格都有可圈点之处,镜头画面更是凸显了其朴素直白的特质,其中对暗景中光的处理颇具章法。该片绝大部分的戏都发生在黑黢黢的下水道里,水管工手里的手电筒时常在黑暗的如迷宫般的窄道里或明或暗的闪动着,仿佛带着一线生机,有时,这一丝微弱的光明几近幻灭,但一个转弯后,光亮再次出现,并带着一圈圈的晕。
    该片也多次表现了禁足于黑暗中的犹太人对于光明的渴望,最为打动人心的一幕是藉由一个犹太小女孩来再现的。当虚弱的小女孩用她那久违光明的浮肿双眼看着地面上多彩而模糊的一切时,抱着她在井盖下探出头的管道工只简单地说了句:“吸气。用力吸气。”
    “吸气。用力吸气。”最终当管道工终于可以将他的犹太朋友们请出下水道重见光明时,他依旧说着这句最朴实最有用的话。影片并没有终结于这看见光明、自如呼吸的美好一幕,它决意将沉重进行到底,字幕宣告了现实中管道工的结局,让命运的拷问与现实的残酷以一种难言的方式猝不及防的展现,让部分渴望美满的观众一路纠结,却始终找不到出口。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8692616_d.html

 短评

这部电影常会拿去合辛德勒作比较,一样的犹太人救世主,一样的先是唯利是图,而后舍己为人,但该片做的要比辛德勒更加真实,真实的地下水通道,黑暗,恶臭和同样恶心的性爱与人性的欲望,这便导致了两种结果,要么喜欢,要么嫉妒排斥

7分钟前
  • mark
  • 还行

你能看到的,远远没有现实残酷。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作恶者,虽然他们出现的方式不尽相同。

12分钟前
  • 麦兜
  • 还行

他的故事是那类在最黑暗之中仍旧能够让人类看见光明的鼓舞人心的故事。

16分钟前
  • 孤独的海怪
  • 力荐

看了結尾字幕才知道男主角最後還是挂了…

1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非常不错,下水道里绵延无尽长达14个月的黑暗。都是由人最本源的欲望驱使,慢慢地,拧成同一股企盼自由的力量。这个刻画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在此继续吐槽十三钗。战争主题的电影为何一定要拍得那么宏大壮观,滴水腐臭的管道一样可以如此震撼。当然作为一个学管道专业的,一开始就知道肯定要下雨。。

2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下水道的犹太人们,当外面传来“都结束了”的时候,他们重新从井盖中钻出来,重见光明。战争真是太可怕了。片子唯独就是时长太长,且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地下,太黑暗了。

25分钟前
  • 白暖暖
  • 推荐

小市民的善良,救人救到底。兩個多小時不長,比讀書快多了。

30分钟前
  • 二道贩子
  • 推荐

好片

32分钟前
  • MKING
  • 力荐

「难道我们总是以上帝的名义相互惩罚?」

34分钟前
  • 林檬
  • 力荐

这种电影每每得知是真实故事改编就会更难受。电影拍得非常客观,导演极力避免个人感情的流露。下水道这个载体让这段黑暗的历史更加肮脏,而人性的发扬以及求生的欲望都刻画得十分出彩。

39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下水道里的辛德勒》,故事没有逾越凡人所能,看上去真实、饱满、细腻,虽然压抑,却不失闪亮与杰出!

40分钟前
  • Anakin
  • 推荐

《下水道里的辛德勒》,故事没有逾越凡人所能,看上去真实、饱满、细腻,虽然压抑,却不失闪亮与杰出!

43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地面之上是令人窒息的黑暗弥漫,地面之下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46分钟前
  • 推荐

深刻,沉闷,画质很好。

5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大部分人物都较为扁平

5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这是这些年里看过的二战关于犹太人片里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从观赏性上来说没那么好看,没有的太多泪点梦幻点感情宣泄点也没有按照常规的把“十二门徒”的挑选说出必然原因,甚至还有一些残酷真实得令人反胃的镜头。这也许也是刻意的要把历史讲述得贴切真实而不让观者有一些总期待出现的意淫幻想吧

55分钟前
  • M.
  • 力荐

光明不在

56分钟前
  • 小屋乌
  • 推荐

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58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推荐

关于二战人们的反思似乎已经很多了甚至有点让人不耐烦了本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影片的叙事稍显简单但也让人觉得朴实就像主人公的性格从开始的为了钱为了生计到最后舍命救人人性就这样慢慢的被发掘但最让我感触的还是结尾的那段文字故事的原型 意外的死于俄国人失控的汽车下这

1小时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推荐

英雄也要接地气

1小时前
  • 上林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