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慈禧

台湾剧台湾1993

主演:丛珊,何晴,翁家明,马景涛,崔浩然

导演:范秀明

 剧照

戏说慈禧 剧照 NO.1戏说慈禧 剧照 NO.2戏说慈禧 剧照 NO.3戏说慈禧 剧照 NO.4戏说慈禧 剧照 NO.5戏说慈禧 剧照 NO.6戏说慈禧 剧照 NO.13戏说慈禧 剧照 NO.14戏说慈禧 剧照 NO.15戏说慈禧 剧照 NO.16戏说慈禧 剧照 NO.17戏说慈禧 剧照 NO.18戏说慈禧 剧照 NO.19戏说慈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9

详细剧情

  慈禧(丛珊 饰)以八旗秀女的身份选秀入宫,成为了咸丰皇帝(翁家明 饰)的妃子。尽管过着衣食无忧富丽堂皇的日子,但慈禧却并不得咸丰帝的喜爱,终日独守空房,生活在孤独和寂寞之中。咸丰帝驾崩后,慈禧的儿子登基成为同治帝,而慈禧和名为荣禄(倪齐民 饰)的男子产生了一段隐秘的感情 。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断专行的慈禧和不愿顺从母亲的同治帝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同治帝的死亡。之后继位的是年幼的光绪帝,他实则皇帝,却全然的遭受着慈禧的幕后操纵。光绪帝喜爱温婉贤淑的珍妃,这段感情却遭到了慈禧的阻挠,在她的设计之下,珍妃“失足”落入井中。

 长篇影评

 1 ) 戏说慈禧

花了两个月时间看完这部剧,不得不说编剧的文学功底真的很深厚,台词很古典。除了前期有些原创,后面基本上符合慈禧全传小说内容。

我特别喜欢丛珊的慈禧,唯一一版性冷淡脸的慈禧,演技特别好。跟温柔的慈安何晴搭配的很好。翁家明的咸丰,马景涛的肃顺演的都很不错。

就是感觉六爷太老了,光绪帝太苦逼脸了。演光绪帝的这演员真的自带苦逼脸气质,演包青天也是一脸苦逼抑郁症的感觉。哈哈哈哈哈

 2 ) 越看越难受

这部戏越看心情越差,越看不下去。因为事情就是越来越恶化,慈禧越来越掌权,越来越魔鬼。戏拍的很好,但是历史事实就是如此,这段时间就是清王朝无限下坡。因为我已经知道故事走向,就真的难受,快看不下去了。戏的开头把慈禧洗的太白,拍的太人性化太情深意重,所以后来变得那么妖魔,让人心理很难接受。我想真实的慈禧应该是个强势爱权的人,应该生性冷硬,没有这部戏里凭空给她加出来的那许多无限情意。这一点,从她和她儿子生疏,一直强势控制儿子,这pua的本领就看出来了。片头曲很好听,但那什么“躲在帘后安安静静的寂寞”还是算了吧。生活在那段时间,人们的心情一定也很灰暗。活在某些特定的时空里,人能做的真的很少。受苦受难,没有希望,无能为力。只能等那一切毁灭,再重新来过。

 3 ) 看了那么多关于慈禧的影视剧,唯独这部从头到尾把她当个寻常女人

自从咱们华人世界有了影视剧之后,慈禧太后的出镜率便一直居高不下。

这位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女主”实在太富于传奇色彩,因此她的一生故事也就顺理成章地为影视创作者们,提供了说不尽、编不完的灵感源泉。

纵观这些影视作品后,不难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走的都是“全盘否定”的路线,也就是基本都对慈禧的一生进行了一边倒的“妖魔化”处理——晚清的一切内忧外患都是由老佛爷一手造成, 她完完全全是丧权辱国、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在浩若烟海的关于慈禧太后的影视作品中,发现了一部另类之作。

在笔者心目中,唯有这部作品是彻头彻尾将世人眼中“女主误国”的慈禧,当成一个普通女人来看待和塑造的。

这部电视剧便是1992年由中国台湾飞腾电影事业有限公司制作的《戏说慈禧》,它曾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大陆播出过。

有趣的是,该剧与《戏说乾隆》由同一个制片方出品,导演、编剧几乎是原班人马,而且这两部剧还都赶上了最早一批“两岸合拍片”的红利期,得以顺利进入故宫、避暑山庄等地实景拍摄。

不同的是,《戏说乾隆》因更重“戏说”,也更为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迅速成为“现象级之作”,而《戏说慈禧》虽名为“戏说”,却按照正史路数进行创作,结果反倒未能收获理想的收视与口碑。

如今,《戏说慈禧》在豆瓣平台7.9的评分其实有些偏低了,估计有很多人压根儿就没看过这部剧,或者是把它跟香港亚视拍摄的《少女慈禧》相混淆了,从而导致打分的人数太少。

不过,这些外在因素并不能掩盖《戏说慈禧》自身的优秀和光芒。

个人认为,该剧对慈禧太后颇具争议与传奇的一生所进行的全景式刻画,是迄今为止华语电视剧史上绝无仅有的,即使称其为清宫剧中难得一见的“沧海遗珠”也完全不会言过其实。

01 这是一部名为“戏说”,却让很多历史正剧望尘莫及的电视剧

《戏说慈禧》以中国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历史小说《慈禧全传》为蓝本进行改编,62集的篇幅共分为《少女惊梦》、《王妃之争》、《深宫巨变》、《日落瀛台》四个篇章。

剧本传承了原著小说的精髓,既有严格遵循史实的细致认真,又不乏民间稗官野史的趣味;既充分站在女性视角和立场去回望慈禧的一生,又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晚清波谲云诡的时代画卷。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戏说慈禧》虽然打着“戏说”的旗号,实际展现的却是一段经过辩证思考的严肃历史,真正“戏说”的成分并不多。

剧中除了以时间沿革为纵轴,对八国联军侵华、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同治中兴、中法战争、甲午之战、百日维新等历史事件进行生动、翔实的还原之外,也以慈禧太后的个人成长史为横轴,对其在执政长达48年的时间里所历经的种种是非功过,进行了客观的复盘与探讨。

同时更以第三方视角,对慈禧太后作为一名女性统治者所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谋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述。

从表面上看,《戏说慈禧》所呈现给观众的是:处处契合史料的严谨,极为立体饱满的人物,十分精致考究的服化道,以及颇为凝练出彩、直摄人心的台词。

往深了说,《戏说慈禧》之所以能成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史诗巨篇,是因为它的创作者们以正史为底色,以人性为根本,不光将剧情编排得真实可感、不造作,也将人物行为动机和心理演变过程铺排得合情合理、有迹可循。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剧创作者们不偏不倚又充满情怀的创作姿态。

首先,面对汗牛充栋的宫闱秘闻和民间野史,编导们以一句“大致上不可信的我们不取”,鲜明地表达了极其清醒和理智的态度。

即使这些创作素材具备多么难以抵挡的戏剧张力,也要进行取舍,而不是为了博取收视和话题,大肆哗众取宠。

其次,他们既不妖魔化人物也不刻意美化人物,而是尽力先还原出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寻常女人的内心世界,再逐步梳理和刻画她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八旗秀女,成长为一代女政治家的心路历程。

第三,老一代爱国编剧在这部历史剧中时刻不忘融入自己深沉的家国情怀,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不单跃然笔尖,更炽烈地投射于荧屏之上,这份赤子深情令人动容不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的一幕中,编剧写下了这样一番励志话语。

每每重温起这一段,心中总是难掩万千感慨:

昔日椎心泣血的言语犹在耳畔,但我们终于站起来了。

积弱已久的国运已荡然无存,中华民族亦早早浴血涅槃,屹立不倒。

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戏说慈禧》的编导没有忘记通过一部剧作,提醒我们时时在历史中照见自我。

这份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态度,这份根植于自身历史观与合理思考的创作深度,这份以史为鉴、心怀家国天下的创作胸怀,即使在30年后的今天再去回味依然不觉得过时。

02 这是一部极其冷门,却把慈禧太后一生写尽写透的电视剧

很多剧评人称《戏说慈禧》是目前为止最完整、深刻地描述慈禧太后一生的电视剧,也有观众在弹幕上评论其为“又一部重现江湖的好剧”,当然也有观众对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嗤之以鼻,抑或对“洗白”慈禧的倾向表达严重不满。

在笔者看来,这部剧的功远远大于过,它的好看和深刻之处还是在于把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女人的一辈子给写尽写透了。

从进宫前家道中落,靠给别人打腰鼓、当喜娘的没落八旗少女,到被幸运之神眷顾,成为最后一位被选入宫的秀女;

从刚进宫时送不起红包的兰贵人,到得蒙圣宠,为咸丰帝诞下独子的懿贵妃;

从先帝早逝,不得不登上朝堂参与国事的弱女子,到为大清开创“同治中兴”的慈禧太后;

从独立抚养幼主,垂帘听政的一介女流寡母,到临终前仍为批阅奏疏而操劳的晚清当权者……

剧中每一个镜头下的慈禧太后都被重新予以解读,也都被重新赋予了更丰富和理性的形象:

家族没落时,少女慈禧的眼神里写满了立志奋发图强、出人头地的倔强与渴望;

南京城被太平天国军攻陷,曾随父亲驻守江南的她,会怀念起年少时走过的大街小巷;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她同样痛心疾首;

丈夫英年早逝,她一样会在深宫寂寥时,回忆起往昔与丈夫你侬我侬的甜蜜时光;

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她和所有母亲一样,为了保护儿子,选择孤注一掷;

儿子大婚立后,违背她的意愿,贵为皇太后的她对皇后百般刁难苛责,竟与普通百姓家的婆媳相处如出一辙;

儿子也早早撒手人寰之后,心如死灰的她,只能牢牢抓紧手中的权利,与风雨飘摇的江山为伴……

这位大清太后的内心世界与平常人并无二致,但我们总是抹不掉史书上、评论上为她涂抹和增设的重重滤镜,甚少摘下有色眼镜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她。

好在《戏说慈禧》创编者们替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虽说这部剧是影视版的《慈禧全传》,但编导们既没有照搬全抄原著,也没有曲意逢迎原著,而是结合史料,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慈禧太后详加分析研判,再融入恰当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让深宫内苑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走下神坛,接上寻常百姓家的“地气”。

他们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也有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只是他们比普通人背负了更多东西。

或许像慈禧太后这样的女人,身处那样的时代和位置,又接连饱受丧夫丧子之痛,也唯有寄情于权力了吧。

正如本剧第一集的序言中所表述的那样——

“一个二十七岁的寡母,若说她有多大的权利欲望,不如说她因亲子之情而孤注一掷。这一掷,掷出了一个四十八年的慈禧时代。”

本剧的制作方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用心创作,让观众看到一个以前不曾看到的慈禧,至于她的一生是对是错,是好是坏,都不做任何价值判断。

03 这是一部演员与历史人物高度契合又相互加持的电视剧

1992版《戏说慈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他们不光做到了形神兼备,在塑造人物的能力方面也是鹤立鸡群的。

丛珊、何晴这两位演员都来自祖国大陆,她们当年能够在台湾出品的电视剧中挑起大梁,担纲双女主是非常罕见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她们二位非同一般的职业素养。

可以说,她们在剧中饰演的两宫太后,至今也未见到超越者。

中央戏剧学院科班出身的丛珊,早期曾以谢晋导演的电影《牧马人》为观众所熟知。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道的她,可算得上是老牌“国产女神之一”,无论从颜值、灵气还是演技来看,都不逊色于同时期的陈冲与刘晓庆。

论样貌她绝不属于美艳靓丽那一挂的,但她可清纯可御姐的气质所演绎出的慈禧太后却是所有银幕版本中最独特,也最具韵味的。

当然,她在本剧中饰演的少女慈禧并不讨喜,当时已31岁的她扮相明显比较成熟,很难演出那种自然天真的少女感来。

但自从她穿上旗装,成为兰贵人之后,那股沉稳大气的派头便令人拍案叫绝了。

年轻时面容清秀、寡淡,不怒自威;

中年后城府越发深沉,机关算尽;

暮年时性情乖张狠戾,甚至还带着几分残暴……

每一个年龄段的慈禧都被丛珊诠释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她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对人物内心的细致把握,对表演节奏的精准拿捏……都是足以被写入表演教科书级别的。

作为内地唯一一个演遍古典“四大名著”的女演员,向来以高颜值著称的何晴在该剧中再度奉献出了惊人的美貌和仪态。

她饰演的慈安太后端庄贤淑,婉约大方,气质卓尔不群。

犹记得童年时正是看了她演绎的东太后,才开始对“母仪天下”这个词有了最初步和直观的认识。

她在剧中的一颦一笑都美到了极致,她在剧中举重若轻的表演,更是完美诠释出了一国之母的雍容大气以及关键时刻定夺大局的英明果敢。

总之,何晴版的慈安太后让我们确信这个人物并不是传说中的傻白甜,这位“最美慈安太后”一定会在影迷心中留有一个位置。

该剧的几位男演员亦十分出色,琼瑶剧小生翁家明饰演的咸丰帝,丰神俊逸,颇具帝王风范。

他与影后级的丛珊搭戏,丝毫不落下风,两人的感情戏处理得味道十足。

台湾著名演员崔浩然饰演的恭亲王奕䜣老成持重,自带威严,完全担得起“三朝名王重臣,一代洋务首领”的名号。

马景涛客串演出的顾命大臣肃顺,是他为数不多的没有咆哮荧屏的角色,在此特别推荐有兴趣的观众去欣赏一下他的表演。

04 这是一部台词惊艳,发人深省的电视剧

《戏说慈禧》这部连续剧因为做到了历史现实与人物情感的高度结合,所以在宏观气质上会给人波澜壮阔的感觉,但如果尝试从局部气质来看这部剧,又会发现其刻画人物尤为细腻出彩。

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得浑然天成,定然需要非一般的创作功力,这里必须要感谢的是该剧的两位“大神”编剧。

他们皆为业界翘楚,一位是曾获金马奖最佳编剧的宋项如老先生,他的电视剧代表作就是脍炙人口的《戏说乾隆》;

另一位则是著名演员刘雪华的丈夫邓育昆,他同样获得过金马奖最佳编剧,电视剧方面最出名的代表作是《包青天》。

这两位编剧的台词风格虽不甚相同,但共通点是语言均精妙入微,无论交代时局背景、勾勒人物性格,还是铺陈人物关系、揭示心理活动,从来都是点到为止,绝不啰嗦赘言。

该剧的前11集由宋老编剧,他喜用排比句,层层递进,直指人心,往往三言两语,即可鞭辟入里。

例如:朝堂之上,一位八旗秀女哭诉不幸身世,寥寥数语便点出了大清内忧外患、国运堪忧的背景。

帝后闻言无不震惊愕然,却又无可奈何,徒留一声叹息。

他尤擅从一件小事切入,针砭时弊,辛辣讽刺,丝毫不留情面。

腐朽不堪的八旗子弟们可不就像肃中堂所说,戏园子里一股,牌桌上一股,窑子里一股吗?有这样的子弟兵,国家能不衰败吗?

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场面,也往往能够在宋老的妙手包装下,散发出“大俗即大雅”的味道。

他信手拈来的民间俗语和俏皮话总是让人惊艳不已,又引人驻足深思。

譬如,剧中有一幕讲的是年轻的慈禧想要劝诫终日沉溺于声色的咸丰帝,莫要疏于勤政。

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哀怨倾诉,也没有苦口婆心、忠言逆耳式的絮絮叨叨,而只是娓娓道来这么一句:“皇上,中国老年人常劝新婚的男女说——糖只有这么甜,盐只有这么咸。

此处仅用了只言片语,便点到为止地传达了妻子希望丈夫懂得节制和适可而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还恰到好处地为君王留存了颜面。

短短一句话,既同时完成了好几个诉求点,还营造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效果——宋先生实为运用“一语双关”进行创作的高手和大家。

剧集的后半段由邓育昆先生进行编剧,他的台词风格更偏重委婉写实。

例如:守寡刚刚一年的慈禧和进宫来探望自己的妹妹坐在床沿上聊贴心话,并告诉妹妹只有寡妇的床单才是不用整理的。

邓先生所写的这场戏,完全是将自己代入到一个女性的视角来看待高高在上的太后。

他笔下27岁就守寡的慈禧太后,只是一个丈夫刚刚去世一年的新寡妇,与民间的年轻寡妇们并无不同。

她也会时常怀念先帝,想起刚进宫时和先帝相处的点点滴滴,因为在外人眼中的先帝只是她的先夫。

她也会在午夜梦回深感寂寞,并以自己年积月累的体会告诉妹妹,寡妇的床铺根本不用去打理,因为睡的时候平平整整,早上起来还是平平整整的。

诸如此类的精美台词在剧中俯拾皆是,碍于文章篇幅,无法列举更多。

笔者在此只想与各位分享对宋项如、邓育昆二位编剧泰斗的欣赏之情,因为欣赏他们的台词不光是在欣赏故事,也是在洗练的言语中学习如何看透人生,参悟哲理。

观剧完毕,更凭添了几分对他们二位的怀念之情。

试想他们如果不是仙逝多年,而是依旧笔耕不辍,奋战在创作前沿,如今的华语影视剧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

05 结 语

在《戏说慈禧》的最末,创作者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部戏在历经所有艰难之后,已经闭幕了”。

尽管它极度冷门,尽管它的名气与《戏说乾隆》相比天差地别,但作为该剧忠实观众的笔者仍然希望这颗“遗珠”莫要蒙尘。

因为优秀的作品无论过了多久再拿出来回味,都会别有一番意味和趣味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瓜家的放映厅(xigua_studio),//mp.weixin.qq.com/s/ERnSoMHB76Q6cQ-Un66w1Q ,转载敬请后台联系。

 4 ) 缺点和优点都很突出的剧

虽然只看了一半,先抛砖引玉吧 虽然还是缺点比优点多,不过这部本来口碑虚高,拉下一些厚古薄今的面具也是值得的。

这部剧我看到辛酉政变结束之后,就弃剧了。 不满的部分:戏曲影响太重,部分演员演技很尬,洗地严重,部分剧情胡编,最基本的字都读错,一些剧情根本不符合逻辑。 满意的部分:片头片尾很好听,就是歌词洗地严重。对慈禧一生有着系统的描述,就是前期太水,后期太赶。女主演的还算可以,毕竟慈禧是个复杂的人物。

记得的错误: 1、慈安不是咸丰还是皇子时的妻子。她二月选秀进宫,十月就被立为皇后了。晋升速度十分快。不是因为她和咸丰结婚早的缘故。 2、圆明园被烧之前照相技术还没引进宫,否则恭王就不会因为北京条约洋人要给他照相而吓坏了。恭王给孝静成太后一叠“照片”表孝心显然扯淡。 3、咸丰有跛脚,没体现; 4、醇王的母亲不是孝静皇后; 5、慈禧进宫前的剧情基本是胡扯,她和荣禄不是情人,妹妹和醇王也不可能婚前相恋; 6、安德海咸丰五年才进宫,怎么可能一下成为咸丰身边第二号大太监,何况一个咸丰跟前红人居然愿意去伺候当时不太受宠的后宫也是扯淡… 7、这个肃顺还可以,有体现他一些优点,但是太二,不像个政治家… 8、这剧的咸丰居然让醇王给兰贵人讲朝政,这也太胡编乱造了吧。而且“同道堂”这个印子是给同治的,不是给慈禧的,不过慈禧因为是同治生母,被她占用了。 9、我就不说里面女性角色的名字胡编了,我一直没有找到婉贞这个名字的史料出处。 10、这剧居然把咸丰的名字读成“毅您”… 11、《戏说慈禧》的“毅您”皇帝,称呼孝静成为“静娘”。。。我感觉这部把慈禧拍成了莉薇娅·杜路希拉·奥古斯塔……同治还没生出来呢,就有能力派太监去给老六老七通风报信,这太逆天了。 12、清代对后妃家属进宫限制很严,哪怕是慈禧,也是她成为皇太后之后才可能见到家人。这剧兰贵人就见到家人了。简直太扯淡。 13、这个恭王,演的政治戏有点浮。崔浩然的恭王不够傲慢也没体现心机,修庆版本傲慢有余但是又过于心机;中和一下吧。 14、语言太现代。 15、糟糕的服饰妆容问题是那个时代的通病,我就不特地点出来说了

作为一部电视剧作品来说,辛酉政变演的还算精彩,后面和恭王的政斗挺无聊的。细节错误太多,总而言之是一部缺点优点都很多的剧。

 5 ) 超级喜欢丛珊演的戏说慈禧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看过这个片子,第一次再电视里看到丛珊,她演的慈禧让我深深的吸引了,也是这个片子让我整整迷了她快二十年了。就连她本人也很诧异,迷了她这么久啊。哈哈。觉得她演的入木三分,过了几年后又在电视里看到她演的精武门,又深深被吸引住啦。然后就一路迷了二十年啦。希望丛老师多出新作品。

 6 ) 最初的心,是守在帘后,安安静静的寂寞

最初的心,是守在帘后,安安静静的寂寞,
多雨的春天,尽是无语如镜的沉默。
长风吹动,帘外人世,如潮变得起起落落,
因为等过,帘内的心跟着岁月不同。
而我有梦,我有泪,帘后春秋谁与共?
我有爱憎,我有眷恋,红尘心事繁似星斗。
而我有梦,我有泪,帘后春秋谁与共?
世人看我一帘相隔,看不到我眉头深锁。
最初的心,是守在帘后,安安静静的寂寞,
当繁华褪尽,谁的痴,谁的怨,皆不过风烟一抹!

 短评

本时间管理大师在政务烦恼的当下抽空看完了全片。如果梦xx都能上8分,那此剧该上12分。台词不知道是高阳的手笔还是宋项如的手笔,可以凝练到没有一句废话。看完同治之死,觉得慈禧确实做得不对。再看一遍同治之死,又觉得慈禧确实做得不错。人物能立起来。

7分钟前
  • 郁小cc
  • 力荐

曾看过不止一遍的连续剧。较为尊重史实地演绎了慈禧的一生。至今仍认为丛珊在该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查漏补缺。

12分钟前
  • 真昼の月
  • 力荐

张公子谈景涛兄时推荐《戏说慈僖》里的肃顺,才发现此剧原来是看过的...

17分钟前
  • 巴巴罗莎蠢猫脸
  • 还行

何晴的慈安太經典了,馬景濤的肅順很有型

18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在90年代拍出这种剧相当不错了。有情怀体现,也确实传达出一些思考。但对某些事件处理略显潦草,让人不明就里,有虎头蛇尾之感,如东太后之死(不知所看是否有删节)。对人物个性张力体现不够,除咸丰等少量角色外,少有能以本身之性情遭际动人心者。又如光绪生母,如何面对母子情被姐姐的劫夺也无体现。还有一些低级错误,如文廷式全剧都读成了文廷武,和珅被女主读成和坤……前半剧情冗长而后显局促,我是前面看到辛酉政变,中间跳过,从同治成年后看起的,可能也是出于不喜慈禧的缘故。善妒狠辣狭隘,但正也说明此剧不力求洗白,但对恭亲王还是有拔高之嫌。总体而言还是良心剧。慈安太美,这么多年过去,还会依稀记得何晴演过一个很美的东太后,然后居然搜剧成功,。

20分钟前
  • 水冰月
  • 推荐

小时候很喜欢,觉得笑起来弯弯眼角的何晴好美好惊艳。但丛珊演的慈禧存在感很强啊!

24分钟前
  • 浣熊小姐
  • 推荐

虽为“戏说”,确为佳作。选秀时痛陈家人皆死的秀女,面对国势衰颓一心躲避的咸丰,有意振作亦要于慈禧权势下自保的六王七王,等等。气数将尽时的群像。

29分钟前
  • Yinanaa
  • 还行

小时候地方台放过,虽然是戏说,但比很多正剧拍的真实的多,那个时候台剧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33分钟前
  • 留白一片
  • 推荐

最美丽的情人总是藏在梦背后,别触动他一碰就凋落.

35分钟前
  • 三和后浪える酱
  • 力荐

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播出那会,引起大陆史学界文艺界痛批,篡改历史 误导人物 服化道不正确云云。那会还是报刊杂志纸媒。现在再看,剧本 取景 服化道 人物表演 方方面面,照着历经这些年的古装剧一比,简直就是按正史路数拍的。实乃沧海遗珠,没上8分不合适。

37分钟前
  • 龙标姑息者
  • 推荐

其实应该给4星的,开始那个片头曲一直在脑海里!丛珊演得不错!

38分钟前
  • atmosphere
  • 还行

这女人总让人没办法忽略。该片也是拍慈禧拍得很棒的几部影片之一。

43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虽然名为“戏说”,但剧本台词的考究程度秒杀现在一众自称“良心剧”的古装片了,不把笔墨局限在情爱纠葛中,整个格局就大气多了,不多的那些缠绵情爱的戏份也拍得极考究(咸丰的演员选得太帅了点),慈禧慈安的演员选得很棒,总之是一部现在重温也不觉得过时的好片。

46分钟前
  • 凌燃
  • 推荐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在这里第一次知道的。除了慈禧和荣禄的感情线,以及过度美化慈禧以外,很多琐碎细节都拍出来或者提到了,还算全面吧。丛珊气场强大,何晴美,马景涛还是有些中二感有点可爱有点想笑是怎么回事!演的肃顺的不如他后期演的多尔衮(也说明演技确实有变化,一直在进步)。前期剧情太慢,急死个人。后面又草草结尾,很多情节都是一笔带过。配乐就那几样,都听腻了。算是缺点吧。

48分钟前
  • 六六
  • 推荐

喜欢这种看起来“旧旧的”史剧。也符合那个时代风雨飘摇的感觉。现在的古装剧都是在精装修的片场拍摄,没有历史的感觉了。

53分钟前
  • Lily
  • 推荐

一直觉得慈禧就该是这部剧中所描述的那样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期盼也有无奈。她的得与失,情与怨,城府心机,狠毒残忍都被诠释的惟妙惟肖,入目三分。我不再仅仅仇视她,我也同情她。做为一个女人,在那样的时代,她有她的悲哀。当丧夫丧子之后,她也只能寄情于权力了。另外,传说和情生意动堪称经典

54分钟前
  • florena
  • 力荐

我算知道了所有的晚清电视剧没有不从高阳的书里拿情节的

56分钟前
  • 幽若/ty
  • 还行

11.16-1.5,62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92年台湾拍的“戏说”剧,比大陆很多所谓正史剧严谨多了,历史事件细节还原度很高,台词考究,除了和荣禄的少时恋情,没感觉戏说什么。丛珊一看就是科班出身,那种劲儿拿捏到位,纵有洗白也在可接受范围。崔浩然的恭王出彩,好剧

1小时前
  • 有人喜歡藍~M
  • 推荐

一周几集就这么看了好长时间,后1/4很压抑,拍出了末代王朝的无力和无奈,恭王有味道,肃顺又桀骜又有才可惜挂的早。不管怎么给慈禧洗白我还是不喜欢她,就是个控制狂。OST很好听,可惜少有气势恢宏的,慈禧权倾天下的时候依然放情歌就有点怪怪的。

1小时前
  • 茶茶
  • 力荐

过去的电视剧即便是戏说也是很有看头的,哪像现在剧本苍白无力,台词弱智白开水,歌曲我到现在都喜欢,两位太后选的很棒

1小时前
  • 沿途看风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