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

战争片大陆1963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

导演:汤晓丹

播放地址

 剧照

红日 剧照 NO.1红日 剧照 NO.2红日 剧照 NO.3红日 剧照 NO.4红日 剧照 NO.5红日 剧照 NO.6红日 剧照 NO.13红日 剧照 NO.14红日 剧照 NO.15红日 剧照 NO.16红日 剧照 NO.17红日 剧照 NO.18红日 剧照 NO.19红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2

详细剧情

  1946年冬,苏北三战三捷后,我华东野战军战略撤退到山东境内。敌74师以为我军溃败,配合蒋军20万人向临沂推进,妄图与济南之敌对我造成南北夹击。沈振新(张伐 饰)部奉华野指示,首先打响了莱芜战役并取得胜利。连长石东根(杨在葆 饰)战后醉酒策马狂奔,遭沈振新厉斥,石酒醒后自责。阿菊(张桂兰 饰)千里寻夫来到山东找杨军(宋桂馥 饰),要求参军报仇,此时国民党己集结几十万大军在沂蒙山区,逼我军与其决战,张灵甫(舒适 饰)的74师首当其冲。我华野以神速对敌实施反包围,战场就在蒙阴孟良崮。战斗中,团长刘胜(里坡 饰)牺牲,战士们激发起更大战斗热情......

 长篇影评

 1 ) 美国顾问也竖起大拇指,维尔嘎大,顶好~

华野部队北上在莱芜歼灭李仙洲的部队以后,有一段戏是杨在葆扮演的营长石东根,缴获了一匹战马,用战刀挑着敌人的钢盔,纵马扬鞭,……可惜这个镜头在电视、dvd里都被删掉了。

这是《红日》遭到批判的罪名来源之一:“歪曲我军官兵形象”、其他两条罪名是“过多和不恰当的爱情描写”和“美化国民党反动派的形象”。

非常可惜,这样的神来之笔了只能从吴强的同名小说原著里找了……

 2 ) 电影《红日》的影评

当年国民党的失败,一是败在国民党的腐败,再是败在没有民众基础。他们打的是没有国民支持的仗。而共产党人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但他们内心有希望,他们希望翻身做主人,没有任何愿望比这更有意义,于是可以舍生,可以取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言实不谬也。 总之,《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3 ) For the individual or for the collectiv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used Mao Zedong military thought winned a lot of wars. and in this movie,Menglianggu Campaign is one of examples. one of Chinese Nationalist army's generals,Lingfu Zhang,did not have enough support to fight with us--that also showed KMT's army just like a state of disnuity,besides there is no truly noble ideal to support it.

 4 ) 红色主旋律《红日》的7个看点

《红日》拍摄于1963年,是以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为背景,以全歼国民党王牌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为结尾的红色主旋律电影。

7个看点:

01.老演员

张伐、高博、里坡、杨在葆、程之、冯笑、史久峰、李保罗等奉献了精彩的表演。饰演团政委的康泰如果演林彪将会是史上最像的林彪。

再就是我很喜欢的杨在葆。

02.在某个时期《红日》曾被誉为大毒草

看完感觉确实是大毒草,我解放军军长和政委做重大决策时竟然脑门子流汗,我尖刀连连长竟然喝多了军纪不整,女娃子为了追男的竟然追到了部队上,还进了卫生队,这些不可能,呵呵。

03.任桂珍演唱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看这部红色主旋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在电影院里听一回任桂珍版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是我听过的最动听的电影插曲之一。

04.黑白画面

我一直偏爱黑白照片、黑白影像,就像不加糖的浓咖啡,层次丰富、有质感、味道足。

05.4:3画幅比例

扎导4个小时的正脸就是4:3的,汤晓丹和扎导都用正方块画幅的原因应该不一样,但电影是多画幅的,不只是2.39或1.78,看电影应该尽量专业一点儿,别看到4:3就苦瓜脸。

06.132分钟的片长

这片在豆瓣上标注的是109分钟,这回重映是132分钟,这也是喜欢2个小时以上电影的我选择《红日》的一个原因。

07.修复

是中国资料馆修复的,效果不错,没了老胶片电影常见的划痕和污渍,锐度也还算可以。

这回红色主旋律重映的场次极少,电影院很偏,就打着游击看吧,今天上午红日VIP,估计今晚的《铁道游击队》还是VIP,哈哈。

 5 ) 《红日》影评

《红日》是一部纪实性的电影,它可以堪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小说的作者吴强是参加过二打涟水、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的现场指挥员,时任华野六纵政治部宣传部长。影片的故事描写也是围绕着六纵经历编写的。

片子中着重描写了六纵参加的三次战役。从二打涟水开篇,此战我军被74师打败,涟水丢失,王必成受到陈毅的严厉批评,差点撤职。因此,六纵恨死了74师,发誓要报仇。第二场莱芜战役,此战我军大胜,六纵也缴获甚多,不过此战74师没有参加。最后是本片的重点孟良崮战役,经过一场殊死搏斗,我军终于在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五大王牌之首整编的74师,骄横高傲的张灵甫也被我军击毙,王必成终于报了涟水的一箭之仇。

本片由上影厂1963年摄制,导演汤晓丹 ,影片的音乐是由作曲家吕其明写的,非常经典。

 6 ) 自制详注字幕版经典电影第8部:1963年《红日》

可能许多人印象里很多大陆老战争片都是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和《解放军进行曲》背景音乐做开头的,但其实不止八一厂,大陆的几大电影厂都拍摄过一批优秀的战争题材电影。如抗美援朝经典电影《上甘岭》(1956年)、《英雄儿女》(1964年)、解放战争题材电影《董存瑞》(1955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的;新中国第一部战争史诗片《南征北战》(1952年)、解放战争题材名作《渡江侦察记》(1954年)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过部队小故事集影片《军歌嘹亮》(1965年);抗日战争题材不朽经典《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反特务经典影片《跟踪追击》(1963年)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本文要讲的字幕版影片也正是一部非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解放战争题材经典电影——《红日》(1963年)。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随着电影《红日》在全国上映而火遍全国,至今仍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

字幕压制的电影全片我已经投稿到B站,大家可以去B站看↓

网址: //b23.tv/5WCEIC

BV号(复制后打开B站搜索即可): BV1Lr4y1N7Yj

✄…………制作字幕的参考资料…………

①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约38.3万字。

②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红日》电影完成台本,1963年5月印制。

字幕版截图↓

影片介绍

✄……………………………………

片名: 《红日》

片长: 2小时7分钟

种类: 黑白故事片

影片制式: 普通银幕和宽银幕(本字幕作品采用修复过的普通银幕版,因为找不到宽银幕版)

出品方: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创作时间: 1960-1963年(前期准备到后期完成)

上映年份: 1963年

原著: 吴强的长篇军事小说《红日》

协助剧本创作: 吴强

主创体验角色生活的单位: 崇明岛驻军部队、南京军事学院等

外景拍摄地: 山东的栖霞县农村、孟良崮等多地

制片主任: 金兆元

制片: 沈锡元

编剧: 瞿白音

导演: 汤晓丹

副导演: 汤化达

摄影: 马林发

特技设计: 姜亦素

特技摄影: 孔基成、戴胜潮

美术: 葛师承

作曲: 吕其明、肖珩

独唱: 任桂珍

演奏: 上海电影乐团 演奏指挥: 陈传熙

录音: 丁伯和

烟火: 夏存芳

化妆: 达旭

剪辑: 蓝为洁

影片插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

本片军事顾问: 孙伯威(大校)

★孙伯威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五十三团参谋长、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五十三团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团长兼政委,曾参加黄桥战役、车桥战役、泰兴战役、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长山岛渡海战役、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广西边境作战。1960年6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4年离职休养。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2012年3月13日在南宁逝世。

主要演员表(角色名……演员名):

沈振新(军长)……张伐

丁元善(军政委)……高博

朱斌(军参谋长)……中叔皇

胡克(军部参谋)……钱国民

姚月琴(军部机要员)……史淑桂

李尧(沈振新的警卫员)……冯笑

曹国柱(师长)……李农

刘胜(团长)……里坡

邓海(刘胜的警卫员)……徐才根

陈坚(团政委)……康泰

石东根(连长)……杨在葆

李全(通讯员)……邹安详

杨军……宋桂馥

钱阿菊……张桂兰

杨军的父亲……李保罗

秦守本……张子良

王茂生……李英

金立忠……李红喜

张德来……于振寰

周凤山……史久峰

安兆丰……周志清

马步生……于明德

张灵甫(七十四师师长)……舒适

董耀宗(七十四师参谋长)……程之

张小甫……董霖

王副官……张云立

黄旅长……于飞

周旅长……梁山

吴团长……方伯

▲客串:

尤嘉……河滩上提篮站立的女青年

我还要重读原著小说,有机会搞一篇正式的《红日》影评。今天要讲的就这些,祝大家新年观影愉快。

 短评

对张灵甫不黑不捧

4分钟前
  • Chat Noir
  • 推荐

开篇就是共军撤退,且比较写实地描写了张灵甫,所以本片曾被批为大毒草。除了人物相貌有一贯的好人坏人脸之分,剧情部分想必当年都很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尤其是当插曲《谁不夸俺家乡好》响起时,可惜当年国军的猪队友们如今都转世留在了天朝。。。

8分钟前
  • 黑五类
  • 推荐

战争大片

10分钟前
  • 绛黎
  • 力荐

“连长”好像耿乐 “张灵甫”像元彪

14分钟前
  • 杂烩饭大人
  • 还行

我怎么从头看到尾没看到那句“拉兄弟一把”。张灵甫的形象还是挺正常的,威严和谋略兼具,演员长得也挺像。还是十七年时代的导演会拍大规模战争场面,比好莱坞的那款的内在张力强多了。

19分钟前
  • Freddie Lee
  • 推荐

非常好,里面的插曲传唱半个多世纪。。。还是那么动听

21分钟前
  • 圣母大大
  • 力荐

小时候看的

23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汤晓丹与成荫十二年前联合执导了《南征北战》。本片依旧延续了前作的主题思路,将叙事重心之一放在了如何向求战心切的基层官兵理解贯彻“运动战”思想,教育他们退却不是真的退却,而是通过迂回穿插集力灭敌!最后来在孟良崮,结局早已注定,实难再有高潮。于是看点转落到了张灵甫的一句台词,高仿了华容道的曹孟德,“你说共产党用兵如神。我看……呵呵。如果他们有一支部队占领了我们的垛庄,那我们的处境就不妙了!”和一个决定,高仿了街亭的马谡:部队不下山了!要在山上扎营。竟然将一魏一汉两场三国名局集于一身?七十四师焉有不败之理!哈哈……三星半。

2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有时候看多了这种丑化敌方的电影就审美疲劳

26分钟前
  • 暴脾气存放处
  • 还行

比大决战啥的好看多了!

27分钟前
  • 八月槎
  • 推荐

呵呵后

31分钟前
  • 回春堂朱二
  • 很差

一颗炮弹五两金子。三年自然灾害拍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36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还行

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我档全歼整编74师,“攻下孟良崮,活捉张灵甫”,张灵甫还是死了。还是敌我双方对比,共产党群像塑造VS长的自信和刚愎自用。党国的见死不救真是害人害己,有时候人心不齐,纵使几百万大军也会溃散殆尽。另:这里的张灵甫还是比南征北战帅气和更真实一点吧。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看完十七年的战争片觉得冯小刚《集结号》很是投机。附:重新了解几个史实,还乡团、我党运动战、粟裕、张灵甫、黄百韬。

37分钟前
  • 小金鱼
  • 推荐

张是个挺可惜的人物,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崇拜和个人英雄主义把自己葬送在内战中,如果他能明白内战的残酷,能从大局着想,不要这么拼命,也是对这个军队的官兵的前途负责,他不会令人怎么唏嘘。话说回来,他不这么硬,不死,也不会令人感慨至此,也不会那么多人为他在抗日的诸多功绩来致辞了。

42分钟前
  • 白露
  • 推荐

一到建军节就播这个,2023年5月重看。虽然故事架构和《南征北战》一样,但角度完全不同,细节上更耐看,更多专注于当初战场的真实情况,解放区新兵普遍文化低,散漫,描述我军更有血有肉而不是宏大叙事了,这是在后来被批判的原因,《谁不说俺家乡好》出自这部电影,主要角色杨在葆后来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形似耿乐)。比南征北战好看,舒适是当年的梁朝伟,程之稳

43分钟前
  • 陶子冬
  • 推荐

小时候非常喜欢,不仅仅看了片子,还收藏了连环画哦!

46分钟前
  • TimberNord
  • 力荐

127分钟版。看睡着了。前半段讲华野进入山东境内,国共形成对峙态势;后半段就是孟良崮战役了。电影特别重视我军思想工作的展示,前半段设计了不少小故事:打了胜仗要戒骄戒躁(醉酒的连长),任何战斗任务都有其重要性(着急抢功的团长极其属下),革命战士不能有地方主义(贪恋故土的民兵战士)等等,但这些故事,除了控诉74师胡作非为的军人家属,和后面的战斗并没什么关系,出场人物也比较杂乱,观感碎裂,如果强调团长、连长这些角色属于同一部队的整体性,可能效果会好点。后半段的战役流程讲得也不清晰,前脚讲张灵甫胸有成竹,后脚就孟良崮上突然被围,缺过渡,战斗的情状大部分由指挥部内角色们的台词来讲述,但张小甫这个角色引出了74师领导层微妙的心态变化。摄影全片最佳,虽然大场面上也有些不合情理的调度,但在63年横向比较已足够出色

4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51分钟前
  • bf5525
  • 推荐

人物形象无论正反派都十分具有个性特质,战争场面比较逼真也很好看,画面视觉效果在那个时代当属一流……

53分钟前
  • 舒克
  • 推荐

摄影剪辑战争场面都挺好的,但这红军国军两方的形象描写确实一言难尽,张灵甫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我不知道,但在影片里,他的冷静和谋略确实要比红军方面更突出,死的场面也颇为悲壮,反观红军,不是性子急躁就是大大咧咧,去向村民讨水喝也很不礼貌,成荫早年的《南征北战》比它强太多,或许对看惯了外国电影的瞿白音来说,写这种剧本确实很有难度。

55分钟前
  • 都市丽人舒绣文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