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门

动作片香港1972

主演:李小龙  苗可秀  田俊  田丰  

导演:罗维

 剧照

精武门 剧照 NO.1精武门 剧照 NO.2精武门 剧照 NO.3精武门 剧照 NO.4精武门 剧照 NO.5精武门 剧照 NO.6精武门 剧照 NO.13精武门 剧照 NO.14精武门 剧照 NO.15精武门 剧照 NO.16精武门 剧照 NO.17精武门 剧照 NO.18精武门 剧照 NO.19精武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6:07

详细剧情

  大侠霍元甲头七之日,日本虹口武道场翻译胡恩(魏平澳 饰)受铃木宽(桥本力 饰)委派,带人上精武馆挑衅。霍元甲五弟子陈真(李小龙 饰)不堪其辱,孤身赴武道场应战,大败数十人。铃木宽大怒,派人打砸精武馆,并限三天交出陈真。为保陈真性命,大师兄(田丰 饰)命令陈真离开上海。当夜,陈真意外发现师父被毒害的线索,盛怒之下手刃凶手(黄宗迅 饰)及其内应(韩英杰 饰),并决定挖出幕后主使……

 长篇影评

 1 ) 回顾三代陈真如何传承精武精神zz

回顾三代陈真如何传承精武精神(2009-08-27 17:24:45)
标签:杂谈
   他被专家认定是中国历史中根本不存在的虚构人物,他却被影视演绎成中国英雄,以致他作为民族精神的代表,影响着几代中国人——他就是陈真。随着影视演绎,陈真精神越发被年轻人追崇,而年轻人的追崇又推动影视越发热衷于对他的演绎。近日,陈小春在《霍元甲》中上佳地演绎了陈真,引得片方又为他投拍《精武陈真》,从李小龙版精武陈真,到梁小龙版朴实陈真,再到陈小春版血性陈真,三版陈真成就三代中国年轻人的功夫梦。


    七○年代李小龙版

    1972年李小龙代表作《精武门》问世,片中,李小龙首次使用后来风靡世界的双截棍。也就是这部电影奠定了李小龙国际巨星的地位,在全世界年轻人中掀起中国功夫狂潮。与其说陈真角色成就李小龙,倒不如说是李小龙成就陈真精神,电影里李小龙自己设计大拇指擦鼻子、食指勾动招呼日本人等动作,后来竟成为全世界各国李小龙迷争相模仿的动作。此后又出现李连杰、梁小龙、甄子丹等五个版本,陈真从虚构人物,渐渐演变成为民族英雄精神的代表,但据有关专家的考察以及霍元甲后人提供的资料,陈真是由香港的编剧虚拟出来的。可也有传他是1892年至1918年生人,祖籍山东泰安,是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但此说法始终无据可证。

    那个年代年轻人追崇的是陈真所代表的霍元甲倡导的精武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李小龙在影片中痛打日军,并将写有“东亚病夫”的牌匾塞进日本人嘴里的片段成为经典,在后续有关陈真的影视中被不断重现,至今仍为网友津津乐道。



电视剧《精武门》



电视剧《陈真》

    曾经和李小龙与成龙并称“三小龙”的功夫红星梁小龙,在1981年播出的20集电视剧《霍元甲》中出演陈真,虽未像李小龙那般红遍全球,却不久就在内地风靡大街小巷,大多数内地观众记住陈真是通过梁小龙,而记住梁小龙版陈真是通过他演的《霍元甲》,并非他主演的《陈真》。与李小龙版陈真的酷劲十足相比,梁小龙版更显得憨气十足,如果说是李小龙成就了陈真影视形象,那传扬了陈真勇者无惧,一朝令其成为中国影视经典的就是梁小龙。

    80年代年轻人喜欢梁小龙,是喜欢他的中国功夫。继梁小龙之后,观众将关注点更多转向主演的动作表现上,李连杰和甄子丹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再度演绎陈真时,都大显功夫。李连杰功夫被网友点评在梁小龙之下,甄子丹之上。但李连杰的表演却被部分观众点评是最失败的。指他把陈真演得“太冷酷”,在霍元甲去世时,未流一滴眼泪,未说一句话。而甄子丹的综合表现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称他是最能表现精武精神的。



    电影《精武英雄》



    21世纪陈小春版

    血性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年轻人追崇李小龙版陈真是在追寻一种民族精神,那么上世纪80年代,国力强盛使中国年轻人从梁小龙版陈真身上追寻勿忘国耻的同时,又在追崇一种中国功夫梦,而近日将杀青的陈小春版《精武陈真》则更多是以偶像来迎合80后观众,陈小春版陈真向年轻人传扬更多的是面对压力仍坚持奋进,他不完美,有很多缺点,成长过程经历很多波折,但他却能独立思考、敢于担当。

    很有趣的是,尽管陈小春不想与梁小龙作比较,但是他与梁小龙结缘陈真的路数基本一致,先是在以霍元甲为主角的电视剧中出演男二号陈真,紧接着就被片方看中,为他量身定做了以陈真为主角的《精武陈真》。现在《霍元甲》刚在地方台播出,网友就开始总结陈小春版陈真的经典台词。

    在新版《精武陈真》中,对于陈真从狭隘的武士情结走上抗日道路的故事则更写实,用陈小春的话说:“李小龙版陈真是神,陈小春版陈真是人。”

    陈真影视年表

  1972年 电影《精武门》 主演:李小龙
  1982年 电视剧《陈真》 主演:梁小龙
  1994年 电影《精武英雄》 主演:李连杰
  1995年 电视剧《精武门》 主演:甄子丹
  2007年 电视剧《精武英雄》 主演:陈小春



成龙难忘李小龙一脚

    36年前,在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中,成龙作为日本人铃木宽的替身曾被李小龙一脚踢飞老远。作为中国功夫巨星中,唯一一位没有演绎过陈真的人,成龙至今仍对那一脚记忆犹新,“我经常连名都没有,充当别人的替身,被李小龙像踢沙袋一样地踢飞出去。我跟师兄弟洪金宝、元彪、元华都参与了李小龙版《精武门》的演出,李小龙就是大家的偶像。”

 2 ) 多年以后。。我发现香港那帮人把我骗惨了。。

客观上来说。。95年前后的港剧黄金时代。。

真的从演员到剧本都很赞。


主观上。。当我童年和青春都不再时,

发现,,

陈十三的结局都是同一个“似有似无”模式。。

比如。。哇啦哇啦肌肉暴发的陈真到底是死是活

比如。。搞不清楚到底有没有团聚的小蝶和家豪

但他却骗走了由美和凤萍。。

精武门这最后一集。。原来就是魂斗罗真人版。。


番外:

小时候我对霍元甲的感觉就比陈真要好很多,

至今我豁然开朗。。原来打小我就爱上了年纪的老男人。。


这和港剧那些颠来倒去都是同一句话的台词一样,

具有劣根性!!

诸如:我们中国人。。

你到底明不明白。。

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你听我说。。

 3 ) 电影书中的《精武门》

陈真是个虚构人物。李连杰和甄子丹扮演的陈真都跟日本女人谈恋爱。日本武士有自律风度、有精神信仰,但突然就发神经地犯坏,以供合理宰杀。拍这种电影根据的不是故事原则,而是报复快感。这种快感需求延续到李小龙师父叶问身上,看过了,会有个疑问,我们为什么总要在电影里打洋人?我们到底打过了谁?

历史上的叶问没打过日本人和白种人,甚至一辈子没有查之有据的比武记录。这样的一个人成为民族英雄,说明我们太缺乏民族英雄。

香港有“泼皮贱相的审美”,喜欢浑小子,大多数黄飞鸿都是嬉皮笑脸,像六七岁小孩一样自己娇惯自己,沉迷在占哥们口头便宜、占女人手头便宜的低俗趣味中,猛力扮可爱。

当然他们后来会突然成长,一脸正气,比武时懂得“手下留情”,被击倒的对手会感激地喊一声:“黄飞鸿!”——这是一个名号的诞生,一个狠人的确立。不下狠手,就是最高道德了么?

黄飞鸿的起点是泼皮素质,终点是一个给人留面子的狠人,目的是维护一个家庭或一个招牌。起点太低,终点不高,难以称侠。我们的武侠片,几乎没有侠,叶问是为个人生存,和讨薪民工性质相同。“洋人不给钱”是《叶问1》《叶问2》擂台大战的导火索。

 4 ) (转) 我眼中的蔡六斤

《精武门》这部电视剧已经经过市场、百姓,甚至是时间的考验,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中的打斗场面让人血脉喷张,爱国情结更是荡气回肠,然而在此之外,这部戏还有一些为人称道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角陈真,豪气干云,自不必说;霍元甲,一代宗师,气度非凡;梁虾,重情重义,义薄云天;蔡学富,奸猾无比,唯利是图;武田信雄,野心勃勃,老谋深算,等等等等,不必赘言。
但这其中最让我钦佩,我觉得最有个性,性格最为复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青帮老大——蔡六斤。
“我蔡六斤九岁加入青帮,十三岁杀人。。。”当初蔡老板在狱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身边的马仔相随,身上也是破衣烂衫,沦为阶下囚,但是人们仍然能体会到其中的豪情万丈,让人觉得霸气十足。而一句话也揭开蔡老大一生的身世——他是苦孩子出身,甚至可能是个孤儿。一个人在暗藏杀机的大上海,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为了生计,加入青帮,于是便开始了他的黑道生涯。我记得梁宏达老师曾经说过:“没有人生下来是十恶不赦的,罪恶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这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能把人逼到出卖自己的良心去换去生存的机会?”
蔡老板也是这样的。
我相信人性本善,可是吃不上饭的时候,“善良”一个馒头也没有给我我。
我相信善有善报,可是我在街上流浪的时候,为什么“善良”不能给我件衣服穿?
我不想欺凌弱小,可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大上海,保持清白谈何容易!如果我不把自己抹黑,我迟早被周围的黑潮淹没。
对不起了,各位!为了生存,我必须拿起屠刀走向那些带宰的羔羊!
最终,一将功成万骨枯,而站在那皑皑白骨堆上蔑视天下的幸存者,正是我——蔡!六!斤!
我虽成万人之上的王者,可我并不想继续我的罪恶生涯,我也曾是弱者的一员,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见到穷人受尽凌辱而不为所动呢?至少我不能。
所以我不准我得儿子克扣穷人的工资。
所以我不准我的弟弟找精武门的麻烦。
所以我才结交了一帮重情重义的好兄弟,他们并不是为了利益而跟随我,而是为了一个“义”字。他们肯为我拼命,不管是我位高权重时,还是落魄街头时,甚至是被铺入狱时。其实他们有的人跟着我混得并不好,有的人混了一辈子还只是个杂工,但是当我跟日本人打的你死我活时,却是这些人挺身替我挡下了那些夺命的子弹。反而是那些跟我混的风风光光得人背叛了我。
我才明白,原来人世间有些东西是利益收买不了的,这时候我才明白善良的力量,它虽然不能给你富贵荣华,但是能让你绝处逢生。

这些让人很过瘾,也很感动,可是如果全剧把蔡六斤单纯的描述成这个样子,那么这个人物就落入俗套,不再经典了。
这些只是蔡老板的骨架,要让他有血有肉,还得要加些东西。
那就是纠结的情感和人性的挣扎。
蔡老板出身贫寒,为了生计而加入黑道,所以首先来讲,他考虑问题和一般的黑道中人一样,出发点是利益。
他收梁虾和陈真入帮并不是惜才,而是为了找两个有用的打手,这是利益问题。
他叫梁虾和陈真干一些杀人越货的事情,不只是江湖恩怨,也有单纯的欺压良民,这,也是利益问题。
他帮助日本人收购上海的工厂,这,更是利益问题。
加入黑道,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每一个黑道中人都有一颗贪婪的心,这些事情在蔡老板眼里是再正常不过了。人性中的丑陋邪恶的一面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我也是人,我的左耳旁是魔鬼在低吟,可我的右耳旁同样有上帝在颂唱。
学富克扣工人的工钱,我身为一帮之主,怎能偏心不公?
梁虾和陈真几次对不起我,可好歹他们曾经替我出生入死,救过我的命,我怎能将他们赶尽杀绝?
我读书不多,想问题没有农劲松先生那么长远,但我终于明白日本人的真正目的之后,我心中想的不是我是一个生意人,而是我是一个中国人!为此,我不惜手刃犬子!

我也贪婪,我也好面子,我也心狠手辣,可是我毕竟是人,我也有善良有爱国有情义的那一面,为了保护自己而将这些隐藏起来,对不起,这都是黑道的生存法则,既然选择了我就必须遵守,可当无价情谊和民族大义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我为此茫然过,徘徊过,挣扎过,可当我一横心作出决定之后,我发现遵循本性,放下面子和利益,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更让人动容的是蔡老板的情感。
“如果我有一个像陈真这么好的儿子,我死也瞑目了。”蔡老板临死前如是说。
电影《公民凯恩》和《末代皇帝》的结尾都安排了一个情节,那就是主人公在影片结尾这个最关键的时候都去寻找自己儿时的东西,一样是滑板,一样是蛐蛐葫芦。人死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自己一生最想要的东西,没有什么杀身成仁,没有什么民族大义,我们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最原始的亲情与爱好这么简单,虽然我们现实所迫改变了追求的轨道,但当人生走向终点,回头观望,有可能被我们冷落的才是我们的最爱。蔡老板一声为利益,为爱情,为朋友,为国家,但是其实最大的愿望还是教好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可造之材。这一声叹息,算是遗憾,更是忏悔。
亲情如此,蔡老板的爱情更是泣煞鬼神。
绮俏,你可知我内心深处是一个孩子,我渴望一份纯真无暇的爱。
绮俏,你可知我行走江湖,打打杀杀,死去活来,从没皱过眉头,可是为了你,我去感到绝望无助,失声痛哭。
绮俏,你要一个人住,我给你房子,你要自由,我从不强求,你要走,我给你机会,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我什么都能给你,你还有什么不满意?你到底要我怎么样?为什么一跟我在一起是为了报恩,你可知你越是这样才越是伤我的心。
我其实要的不多,我只要你爱我,可我给的越多,你却越要躲,爱到最后对我们两个都成了折磨。
你说你要报恩,我只要你的温存,你可知只要你的一句爱我,就能抚平我心中的一切伤痕。
罢了罢了,沧桑看尽,我才明白有些东西强求不得。爱你,所以我应该放手。
罢了罢了,事态危急,既然我爱你我就应该让你离开。我要和日本人去拼命了,我怎么人心我最爱的女人天天在我身边担惊受怕呢?你走吧。
可这时为什么我又看到你眼睛里闪烁着我一直追求的温柔?
当我在你的坟前上香时,我再也没有悲伤,上天像个顽童,将我们的爱情玩弄于鼓掌之中,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当我真正俘获你芳心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两世相隔,不能再见。
什么爱恨情仇,这一切,都是浮云。要怪就只能怪我们有缘无份。
绮俏,等我,等我做完我该做的事情,我一定去找你,我们再也不分离,我相信你会和我一直厮守,不是为了报恩,只是为了单纯的爱情,超越时间、空间、甚至是生死的爱情。

这就是我眼中的蔡六斤,蔡老板,蔡六爷,一个黑道老大,一个爱国义士,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一个高大伟岸的老硬汉。

 5 ) 两部“精武门”电影人物形象比较zz

两部“精武门”电影人物形象比较

 

王再兴

  

功夫片是世界电影史上唯一源自中国的电影类型,也是一种特殊的“影像中国”的方式。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华语功夫片经历了神怪武侠、刀剑武侠、拳脚功夫、谐趣功夫、数码特技等长期的发展过程,积累了较丰富的传统。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一些香港电影人如成龙、袁和平等以个人形式在好莱坞的成功,华语功夫片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变革。目前尚有一些变数,如到底功夫片是应该依赖“特效”,还是依赖“真打”,仍然充满争议;但有些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其一、华语功夫片虽然对西方电影具有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文化身份”却面临着被“改写”的尴尬;其二、好莱坞和亚洲民族电影全面介入功夫片领域,加之数码电影语言的侵蚀,华语功夫片遭遇到了严峻的危机。①要改善这种处境,无疑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努力,而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因为事关“文化身份”的呈现,正是其中值得探索的一端。

香港的倪匡先生为功夫巨星李小龙(Bruce Lee)量身创作剧本《精武门》以后,并非实有的霍元甲“第五位”高徒“陈真”即成为功夫影视的主角之一,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大众言说的“神话”——由具有武术根底的演员主演的相关作品先后总数近十六、七种之多,②其中突出地受到好评的是李小龙版、梁小龙版、甄子丹版、和李连杰版作品。这里主要谈谈两部“精武门”电影(1972年李小龙的《精武门》和1994年李连杰的《精武英雄》)在人物形象上的比较。

 

功夫片看点在“武”,或者说“功夫”;而动人则在其“侠”气。何为侠?侠者,惩奸除恶、伸张正义、不惧生死,“虽千万人吾往矣”。就两部“精武门”电影来说,在主人公的“侠”气上,明显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李小龙版《精武门》中的陈真,实在是一个平民身份的任“侠”者。18岁去美定居的李小龙曾经以教人跳舞谋生,并做过餐馆的侍应;1962年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振藩国术馆”最初也少人问津;1966年《青蜂侠》中李小龙饰演的加藤虽然很抢镜,但此剧终因收视率不佳而搁浅;好莱坞筹拍电视剧《功夫》,李小龙竞争男主角落选。1970年,李小龙背部意外重创,“仰卧在床达6个月之久”(琳达·李在李小龙所著的《截拳道之道》中称)。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唐山大兄》出现以前的李小龙,实际遭遇了许多沉重的挫折。这种“出身”就比不上1982年有“国家选拔”背景、因出演合拍大片《少林寺》而一炮走红的李连杰,③然而这其中的好处是李小龙更具有了平民化色彩。其二、70年代,由于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了正确的政策,加上香港居民奋发图强,香港经济迅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但与之相反的是,香港在文化上的“身份”却暧昧不明。在此背景下,成长于香港的李小龙不仅以1.71米的瘦小身躯,创立了惊世武学“截拳道”,且在上世纪70年代后,使功夫片风靡全球,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个杰出类型,并使“kung fu”一词写进了多种西文词典(包括最具权威性的美语词典《韦氏词典》)。李小龙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香港人奋斗精神的成功,同时也是香港人在文化上的独立身份的“诉求”。其三、伴随东亚经济的全面崛起,海外“新儒学”文化思潮开始勃兴,探索东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儒学”的作用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而李小龙的“截拳道”在武学领域对于传统思想和知识进行改造的勇气与实践,也同样不乏时代风气的濡染。李小龙在香港文化圈里长成,并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修哲学,常以“水”来比喻搏击术,并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学习绝非知识之积累,而系一求知的行为”,等等,以至于“截拳道”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完全只是武学一端,而是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知识哲学,它完全能够指导人突破自我的局限,达到“自由之境”。④

虽说李小龙更成熟的作品是后来由他自己导演的《猛龙过江》、和坚持自己意见的《龙争虎斗》,但他在前期由罗维导演的《精武门》中就成功地赋予了功夫电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陈真那特有的长啸声,表达了华人多少年的悲愤!李小龙版“陈真”的两个突出特征,一是昂扬的民族自尊,一是社会底层的平民“侠”气。前者是大家容易理解的,除了在日本道馆怒还“东亚病夫”白匾,两度孤身痛打日本徒众和馆主等场面,最耀眼的场景却是一处似乎从故事主体游离出来的“闲笔”:陈真从日本道馆送匾雪耻后归精武门途中,路过一座公园,看见门外一块木牌写着“狗与华人不准入内”,经过门口的日本人更欲奚落陈真,怒火中烧的陈真腾身将木牌踢得粉碎,围观的华人无不拍手称快!(耐人寻味的是,22年以后的李连杰版《精武英雄》中剔除了这个细节)。对于陈真所具有的“侠”气,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细节:陈真大雨中奔往师傅霍元甲的下葬现场,被大师兄以锹柄猛击头部至于晕厥,才使其不能妨碍霍元甲的下葬工作。在霍元甲的灵位前,陈真数天不吃不喝。被迫打死翻译胡恩后,躲到霍元甲的墓地野食露宿,坚决拒绝师妹的逃逸劝告,不肯连累同门和“精武门”。在影片的最后一场戏中,陈真孤身前往日本虹口武道馆,痛打了馆主、徒众等,致多人死亡。日本人动用外交手段,并胁迫中国巡捕一起围困了“精武门”。不知详情的陈真从后窗回来,不顾阻拦,因不信任日本人的言行而径直走到中国巡捕房探长面前,压抑自己的悲愤,问道:“我少读书。你不要骗我,是不是我陈真走出去,精武馆就不会受连累!”电影的最后,大家都知道那个举世闻名的镜头——陈真悲愤一跃,排枪响起——一个敢做敢当、任侠使气的平民英雄,以其真率、刚烈的生命,捍卫了大众心底千年回响的忠诚与正义。

 

李连杰版《精武英雄》则有很多不同,其中的陈真更像是一个现代气质的“武者”。日本京都大学教室里对日本“黑龙会”徒众的一场打斗,是陈真第一场“出场戏”,这个“陈真”就打下了冷静、从容的基调。整部影片中陈真在对待传统(师恩、同门、民族大义等)与现代(留学、新式武功训练理念及方法等)、国家(中日国家关系)与私事(与山田光子的恋情)、对手(芥川龙一、船越文夫等)和朋友(霍廷恩、山田光子等)、苟活与牺牲(为霍元甲验尸、及藤田之死等),都展现了一个现代的武者客观面对现实,勇于担当并且尊重对手的风格。如陈真闻知恩师辞世,学业未竟即匆匆回国,临行时冷静地对光子说“生长在这个年代,你我都无法选择”;陈真到日本道馆找芥川龙一比武,庄重地脱下鞋子,摆放在一旁,表明了对对手的充分尊重;与船越文夫墓场一战,狂风骤起,陈真绝不趁人之危,而是拿出黑布条蒙起自己的眼睛再战,表现了现代的公平理念。包括最后陈真甘愿以身息战,之后又远走东三省,无一不具备了一个现代式的明智武者,在明知牺牲难以避免的境遇中,从不放弃自身民族责任的可贵品质。这实质上也代表了一个民族真正的更生希望。

虽然是翻拍的作品,情节的类同不必深究,但影片中的“陈真”在“侠”气上却慢慢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首先,与光子的关系,是李连杰版陈真在人物形象上的第一个重大折扣。因为李连杰版陈真不如梁小龙版电视剧中的“陈真”那么反叛,加上中国旧时代武术界严格的“师门”规矩,和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陈真宁可背弃师门也要与一个欺凌中国的殖民国家的女孩相恋相守,甚至于在师傅新死的坟前结庐与光子同居(这在旧时代是一种难以想像的“不敬”!),其情虽然可以谅解,其理却是有些不可思议的。⑤最后反倒是光子比陈真更“深明大义”,劝他以民族事业为重。其次,与船越文夫的关系,是伤害陈真形象的第二个重大折扣。船越文夫在京都大学教室里的那场打斗戏中头一回出场,就显出他与银幕上常见的日本“武夫”形象的不同。后船越以武术人的气节,冷对“杀人机器”藤田刚的要挟,拒绝出战陈真。他只身来到了野外霍元甲的墓地,与陈真进行了一次“切磋”,其中的对话非常耐人寻味。这段对话的原版本,大家可以在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1973年)里“林中别师”一场戏中,李小龙饰演的“李”与少林大师的对话,和海岛比武中的“李”对“韩先生”的助手敖家达的对话里听到,几乎没有二致。但最大的改变是,发问者由影片中“李”的师傅少林大师,变成了日本空手道高手;以拳碎木板、炫耀攻击力的打手敖家达,演变为了心浮气躁的陈真;更明显的,冷冷地称“木板,是不会还手的”少林俗家弟子“李”(李小龙饰演),居然演变成了称“没见过石头会打人”的日方黑龙会总教头船越文夫。其实,这场著名的打斗戏,成就的并不是陈真,而是船越。后来,如船越与日本领事在下棋中关于“蚂蚁”与“大象”(喻指“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和“中国”)的一番对话,使船越这个形象更加显得隐晦与复杂。况且,日本政府派出的领事,居然会违背政府的利益取向,配合、放走击杀日本高级武官的一个普通中国人,则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李连杰版《精武英雄》可能因为需要日本市场,导演也有想顺应时代潮流,将陈真改造成为一个具有更多现代色彩和“国际人”视野的角色,而不只是一个力报师仇、舍生取义的民族武术人的形象。影片在李小龙版“反日”的指向上改造了很多,原来中式衫裤、老款布鞋的陈真,成为身着日本学生服、足登铮亮皮鞋的陈真;歹毒、凶狠的日本道馆教头铃木宽,变成了技艺虽劣、心地却比较公正的馆主芥川龙一,和正义而无畏的“黑龙会”教头船越文夫;蛮横无理、枪杀陈真的日本领事,演变成了敬佩陈真、助其出逃的日本领事;甚至原版《精武门》中的同门师妹兼恋人的纯朴女孩,也演变成了深明大义的日本教育厅长官之女、京都大学同学的山田光子。反之,影片中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呢:除了陈真以外,霍廷恩沉湎儿女私情,以致淘空身体,比武场上落败于人,几无还手之力;在历史上真实地为当时的革命党奔走效力的药栈商人农劲荪,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只知纠缠于精武门琐事的“内管家”式人物;陈真不但着日本式学生服、穿皮鞋,而且在师傅新逝的时节,每天“轻松”地外出跑步,与师兄弟们“欢快”地搞新式武功训练,并在影片的最后,化装坐上小车逃走——虽然可以理解,但与原作中咏唱的“生和死都在那一念间”的快意恩仇兼情义深长的“侠”气,就有了许多折扣。其他还有同门们责备陈真不顾大家安危强出头、为查明毒杀霍元甲的凶手互相无谓地争吵、陈与霍对精武门“第一高手”位置的明争暗斗,等等,不一而足。只有那位正直的中国巡捕房探长解元魁,因咎(帮过陈真)在庭审一场中被降为普通巡捕去守大门的一幕,让人还能看到中国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使人心动。

所以,李小龙版陈真,和李连杰版陈真,并不是同一类型的角色。李小龙版陈真更像一个平民的“侠”士,兼有武学上的“王者”气象,成为香港—中华文化卓然而立的身份代言;而李连杰版陈真,更像是一个现代的“武者”,在文化上却成为一个隐蔽且矛盾的“他者”。观众常常以为后者拍摄华美、动作漂亮,都不吝赞美之辞,但《精武英雄》虽然票房不俗,终于不能引发当年《精武门》一样的轰动效应。海外有人评论的“李小龙的形象,即使在那些通常拍摄得非常粗陋的电影中,也是异常高大的”的说法,是十足让人深思的。

 

华语功夫片因为海外观众文化接受的不同,常常不得不在镜头语言上作出较大妥协,如《卧虎藏龙》、《黑客帝国》等,以至失去了以“动作”作为审美对象的饱满、漂亮的长处;此外,华语功夫片一方面作为一种审美元素已经被化入了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的美国动作片,为他人所用;另一方面又面临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武士》、和泰国“《拳霸》系列”等的挤迫;兼及明星渐老,⑥年轻一辈如吴越、吴京等,扮像虽然清俊,但缺乏更多锤炼,于“侠气”和“底气”上都显得不足。中国功夫片将往何处去?有人提出华语功夫片如果想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和类型优势,首先还须“面向本土华语观众”,⑦倒不失为考虑问题的一个实际的基点。

 

注释:

①石川、钟瑾:《中国功夫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文化使者——“中国功夫电影对世界的影响”论坛侧记,《电影新作》2005年第5期,第51-55页;索亚斌:《香港动作片的风格流变》,《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21-25页。

②“陈真”影视先后主要有:李小龙版《精武门》(1972年,英文名称《Fist of Fury》)、梁小龙版20集电视连续剧《陈真》(1982年)、李连杰版电影《精武英雄》(1994年,英文名称《Fist of Legend》)、甄子丹版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精武门》(1995年)、石天龙版电影《精武真英雄》(此片又名《陈真》,海报上写的2004年,但有人估计实际上拍于1997年左右,可参见 http://www.brucejkd.com/shop/view.asp?ID=205)。成龙版1976年电影《新精武门》因为写的是陈真“死后”,尚不包括在内。如果再加上相关的“霍元甲”系列,则主要还有:黄元申版20集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1981年)、赵文卓、吴越版30集电视连续剧《霍元甲》(2000年)、李连杰版电影《霍元甲》(2006年)、以及最新的郑伊健、陈小春版三十集电视连续剧《霍元甲》(2007年)等。

③李连杰在2007年4月27-28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李连杰:我的私家故事》访谈中,曾坦承当年因是国家队优秀队员,有很多机会可以和国内外最高领导人直接交流,甚至提出属于私人性质的“工资级别”等要求。

④多年以后的评论界称截拳道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搏击术,并“具有三个层次,一是思想,二是功夫知识,三才是技巧。前者便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时说的‘以无法为有法’,后两者则是‘以无限为有限’,而这两句指导截拳道修习者的警句,不但表现了东西文化融合之成就,也体现了香港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精神,可以说,它是一种时代与文化的产物。……”,“这种快速击倒对手的拳击术,在李小龙眼中不仅是一门搏击术,更是一种人生观或处世观。”yifan1415:《李小龙的一生》,“和讯博客”,http://yifan1415.blog.hexun.com/

⑤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585、587页;刘汉杰:《把式房的乡村属性与入世态势——以沧州武术为个案》,《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第159页。

⑥《导火线》2007年8月初公映以后,甄子丹透露自己身体被伤痛纠缠,顶多只能再打两年,以后将转入幕后当武术执导或导演(《<导火线>全球公映,甄子丹称自己顶多打两年》,《上海青年报》2007-08-02 );2006年李连杰在电影《霍元甲》之后放弃拍功夫片;早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成龙也一心想要转拍文艺片。香港影坛能真正施展拳脚功夫的明星越来越少。

⑦索亚斌:《香港动作片的风格流变》,《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25页。

 6 ) 甄子丹的精武门是香港电视剧的精品 zz

]甄子丹的精武门是香港电视剧的精品


 作者:kulasha 提交日期:2005-3-22 13:29:00 访问:20005 回复:171

    这是十年前亚洲台的重头戏,一直都以子丹不用替身,不用特技的真工夫作为买点,那时年少的我也被他吸引,看得津津有味,既为子丹的真功夫所折服,又为剧中人物的命运而感叹.
  最近广东台重播了这精品,重新品味,发觉它不止是武侠片,工夫片那么简单,而是集合了所有戏剧元素,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刻画深刻的大片.
  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例子.
  当陈真打倒红口道场弟子,砸碎东亚病夫牌匾,喊出一句:告诉你们,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时候,任何一位华夏子弟,心里面都会喊出一个爽字.陈真以功夫,最男人的方式打倒日本人,甚至连爱情上也击败英明获得一个日本女人的欢心,还有什么比这样更羞辱鬼子,替我们长面呢?而这只是表面上的低层次的爱国主义,戏也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更深刻的爱国主义在于无论从爱国之士元甲,龙先生,还是黑老大六爷,金虎以及武总各门派都放下当初的怨恨,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武田,最后全都壮烈牺牲.中国人在最危难的时候团结了起来,放出最大的能量,这样刻画我们的英雄比把灯光都聚集在陈真身上更有意义.
  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
  本片另一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刻画,无论出场时间长短,都有反复把玩玩回味的必要.陈真武学天才,爱国烈士,重感情,讲义气,几乎集所有传统古典英雄人物的优点于一身,他对武学的理解超越了师傅,对国家的爱超越了生死.他深爱日本女人有美,但由于家仇国狠,放弃了这段爱情.对元甲的刻画主要着重武学宗师这个角度,中规中举,他与弟子的感情以及他的不幸是这人物最令人感叹之处.英明是悲剧人物,他得不倒爱情,背负杀害元甲的罪名,他本热爱和平但受各种刺激走向极端,最后自杀告终.六爷是有情有义的黑老大,为国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最后连帮会也赔掉了.他因为民族大义灭亲,亲手杀死甘做日本走狗,改名犬养的儿子.武田虽然是令人恨之入骨的大反派,但编剧在刻画他时并没有流于形式,只描述他的可恨,而是进一步 描写他的可怜,一个中军国主义的毒,舍弃幸福家庭的可怜虫.另外诸如大师兄,三师兄,胡秘书等等人物都不会令人觉得只是主角的陪衬,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最后,戏中所有人物全数以死亡告终,这一处理,深刻地反映了战争中,侵略与被侵略一方都付出多大的代价.无论你是天大的英雄,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如果不是懦夫,也要洒下热血.
  在动作设计方面,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工夫片,没有钢丝,没有火药,一切都是拳拳到肉的真功夫.比起动不动就飞天,一挥手就爆破的所谓功夫片,本片里所表现的武者的轻灵速度,沉实力量,以及搏击中的血汗挥洒,都令人看得热血沸腾.其中以陈真与石井弘,九鬼的空手搏击以及与武田的双截棍对武士刀三场对打最为精彩,虽然子丹模仿李小龙,但所出来的效果绝对不比李小龙差,只不过小龙是名声在外,子丹也有自己的精彩.对九鬼一战后,陈真更道出学武的真谛:认识自己.学武不是为了决个高下,今天你强,明天我更强,一个武者应当在武术中向认识自己的道路前进.
  希望各位朋友都找碟看看这部大片.

 短评

那时的甄子丹多纯情啊!!!

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第一次认识甄爷

6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美好的童年啊。看了那么多嗲片。万绮雯真美。

8分钟前
  • 🌊🌈♐
  • 力荐

小时候就喜欢万绮雯 后来看了我和僵尸系列 就更加喜欢了

10分钟前
  • 清風明月
  • 推荐

甄子丹 陈木胜 经典 精武门 我的十大電視劇必選, 劇力萬鈞, 吳廷燁 萬綺雯 杜汶澤高雄均演出神采, 丹爺首試他的武指, 加上澎湃配樂.....經典不可復制

14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我喜欢

19分钟前
  • 膠片時代
  • 力荐

相当经典。剧情紧凑,动作也很不错。

24分钟前
  • sosovipp
  • 力荐

好帅啊,每次看完这种电影都好想学武功。

27分钟前
  • 扌丁月佥
  • 推荐

在我心里陈真到现在都是甄子丹的样子

29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推荐

当年看的热血沸腾的,甄子丹双截棍耍的很帅。里面有个犬养学富的大坏蛋令人印象深刻@( ̄- ̄)@

33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呀呀呀,甄哥哥。

34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海边舞双截棍

39分钟前
  • 马拉马拉尼罗鳄
  • 推荐

甄子丹真男人

42分钟前
  • 老花朵
  • 推荐

影响我10年的连续剧!

44分钟前
  • 思考
  • 力荐

小时候不懂,现在再看,才觉得真的好。没有什么“虽然你是日本人但是个好人,我爱你要和你在一起就算被误会成汉奸也不怕”,而是在民族大义面前,这些事都已经不再重要。

48分钟前
  • W
  • 力荐

老娘会唱主题曲,哇哈哈哈哈

50分钟前
  • 花簪
  • 还行

《精武门》里最好一版。基本上每集的结尾都有打戏。重看时才发现,广角镜头非常多。

53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ATV最好的时代

56分钟前
  • Pandy
  • 力荐

甄子丹塑造的最成功的荧幕角色之一。

60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力荐

x 第一次见到甄子丹

1小时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