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之路国语版

香港剧香港2021

主演:陈贝儿

导演:未知

 剧照

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2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3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4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5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6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3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4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5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6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7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8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19无穷之路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3:04

详细剧情

  制作组在全中国挑选了十个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地区案例,分析每个地点采用的不同扶贫方式,例如易地搬迁、产业带动、教育扶贫、企业帮扶等,细说各地在过程中面对的困难,经过无数人的血汗及努力,终于取得成就。节目通过今昔对比,回顾以往生活条件恶劣的同时,呈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长篇影评

 1 ) 也许很累一身狼狈,也许卑微一生无为 谁生来不都是一样 尽管叫我无名之辈

——那在来这里之前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嫁人

——那现在呢?

——(羞)想开一个自己的饭店,嫁人的话,以后再说啦。

——又是写在前面

2021年2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主席庄严的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万分激动,为国骄傲。可对于“贫”的概念以及这项历史进程的意义仍旧一知半解。未曾深入接触,怎敢随意奇谈。浅薄的认知中,自以为我这种收入水平已是“穷”,却不知道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一些大山深处,那里的落后、困难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艰难。那种贫穷不在于能否支付起一件自己喜欢的物件,而是在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徘徊,与死神赛跑,命是赌注。

能看到这样的一部纪录片,记录这项“伟大历史进程”的纪录片,除了有幸,还能有什么词语表达么?

纪录片的名字叫做《无穷之路》。无穷之路,没有贫穷、没有尽头。深入到全国典型的10个脱贫区域,进行深入了解和拍摄,通过镜头的记录和展示,让我们更加知道“脱贫工作”背后的故事。这项工作,每一步都艰难万险,每一步都前路未知,每一步都谨慎万分。很像是革命先辈,抗战的时候也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多久,能不能打赢,甚至不知道牺牲带来的是不是曙光,但还是要去做,犹如愚公移山般,做了,才能搬走山,搬走贫穷的这座大山。

若是没有“当下”验证“当时”是对的,又有什么能证明那些存在与奋斗的历程呢?

感谢非常有共情力的团队和主持人贝儿,每一个镜头,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刻意煽情,没有无故夸大。所有的内容都无时无刻不传递着:这是我热爱的土地,这是我热爱的祖国。

回到记录本身,深感不易;跳出记录本身当成故事,感慨万千。

在扶贫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加入。没看过山海情这部高分剧,也通过了这部纪录片知道了何“山海”何为情。

在山海情的原型中,有一位福建的食品公司老板在14年前承包了10万亩地,本来想搞房地产开发的他将土地送至法国化验,说很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就在与县长花了15分钟谈妥。毅然决然的在众多好友不理解中留了下来。

化验的结果是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可他选择留下来的那个时间风沙漫天,土地和现在很不一样,据老板的自述,光是将戈壁荒漠的石头清理就花了三四年的光景。

我真的是想象不出在当年的那个年代,是该如何有这样的气魄,在一片黄沙飞土中,抛弃在福建的舒适生活,蜗居在20平的简易装房中,一呆就是14年。

就是你告诉我结果是好的,只要14年就可以改良让我去坚持,我觉得“这份苦”我都受不了,更何况当时的老板还不知道前路如何。

从荒漠变成可以种植葡萄的土地,不断的改良技术,种植酿酒葡萄,吸引周边人口,提供数十万的就业机会。福建老板那种做成了事情的开心始终回荡在我的脑海中。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和成就感,真的非常震撼!

不仅仅是拥有良好家产的福建老板,还有千辛万苦走出大山却选择回家创业的游子。广西融安电商公司,整合村民存户280户,从4人公司到20人的团队。在介绍中看着那些感觉只存在一线大城市的电子化、大数据设备,很难想象他们会出现在曾被冠名“贫困”的区县。 很敬佩这个四人小团队的商业头脑,立标准,提质量,让金桔售价从最初的几毛钱一斤到了后来的几块钱,质量不断的提升。

不从农民伯伯手里压利润,而是通过技术改良让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愿意为了“优质”买单!成本和利润并非是此降比彼长的关系,一味的无脑压缩成本只会产生恶性循坏。相反,当你的成本投入可以换来更高利润增幅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厉害。

即使全片让人为之动容,也有气愤到想要骂街的时候。就是会有一种,“真的有人不怕遭报应么?”。 四川悬崖村,在政府进行异地安迁和钢梯修建之前,每一次出行都是拿命在做赌注。陡峭的山崖,近乎90°的垂直,一根根不牢靠的藤条就是唯一的安全工具。仅仅是看着图片就足够心惊胆战!

即便这样,当村民把粮食背下山的时候却被“恶意压价”,商贩说: 我就不信悬崖村的人还能背回去。

我******,这种人真的不怕遭报应么!有所为,有所不为,时间万物皆是轮回,真不知道后续会给他们什么。万幸,国家没有放弃,后来的一切都好了!

也不仅仅是悬崖村,还有云南的怒江。要想富,先修路,通电通水通网。很多贫困的村县都是靠着脚步一点点找到的,甚至还有那种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代的同胞。

当我们上学时还在为考题烦恼时,他们却还在接触最接触的洗脸,喝热水,以及习俗之外,他们还接受着一种叫做“宿命”的命运。

女孩子,到了一定岁数就要结婚,嫁人,生娃。娃娃长到了到了十几岁要结婚,嫁人,生娃;周而复始。

当教育走进这些人的生活时,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而是因材施教的给予“手艺”,让每一个人都有可以立足安身立命的机会。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就等于人生一次翻盘的机遇。

便有了开头的那段对话。一个眼睛有光的小女孩,知道了“厨师”这个职业,有了除了嫁人之外的人生憧憬与规划,打破了家族原有的宿命,人生有了其他的可能。不破防就是假的。这种直接带来人生改变的教育更加的让人为之动容。

不可谓不感动,不可谓不敬畏。

而这个纪录片的意外惊喜,就是让我get到了丁真的帅气!

丁真走红是偶然,但是他的家乡理塘走红却是必然。当初丁真刚刚走红的时候就被当地政府签约进入了事业单位,因为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被抓去学习成为了热门的段子。

可对于曾经贫困的理塘来说,丁真18岁没有念过书到现在四岁的小孩子都可以进入学堂,变化足以振奋。

教育真的是可以改变人生最快速的一个道路。即使我们现在都有幸读过书,也意识到了 985和211就是比普通本科好用,大厂就是喜欢那些在读书时期久非常努力人。学历就是一张非常好用的通行证!

更何况刚刚脱贫的他们呢?

本以为是借助丁真的走红理塘变成了网红县。可实际上丁真的走红只是一个机会,在这个机会到来之前理塘作为好多的准备,通路,通网,旅游接待人员的培训规范等等,这是这种坚守、准备才在机会来到的时候抓住了,实现了黄金周时期的百万创收,7天就可以人均1万的收入。

真好,真的很好。

是坚持,是信念,是准备,是责任,是所有正能量词汇汇聚在一起的胜利。

真的很佩服在一条不知道需要走多远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的奋斗的人。

也觉得自己文笔竟然写不出心中十分之一的震撼。

短短十二集,每集25分钟,耗时2个月,终于在春节假期看完了

最后:也看了一些其他人的短评,对于这个来自tvb拍摄的纪录片,还在说着tvb的情况,但是我对tvb没有过多的感情,拍的好就是好的。

彩蛋: 我get到了丁真的帅!第十二集的友谊给我哭!

在最后:快去看,都去看

老生常谈的话:感恩所有,珍惜拥有。

 2 ) 无穷之路,无穷之路

片名一语双关。

这两年对全面脱贫也主动或被动地知道了一些相关知识,但是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看完这部片子,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背后的艰辛和不易。

比如“精准扶贫”,不再是一句轻飘飘的“是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这“法宝”背后,是基层干部们日复一日地走访、调研。

比如“易地搬迁”,没想到是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大的变化。一千万人口,比很多中小型国家的人口还要多。

1-2 四川悬崖村

对这种交通及其不便的村落的最初印象是小时候看《感动中国》,有几位的事迹就是十几年来爬藤梯、过吊索,为村民行医或支教。(第三集看到了)

还没锄头高的小孩熟练地干着农活

驻村干部也太不容易了,哪怕修建了钢梯,不用冒着生命危险爬藤梯,但每天这样上上下下,膝盖都会废了。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

藤梯变钢梯,钢梯变楼梯。每一个人的笑都是发自内心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真诚的快乐。

悬崖飞人
我们都是中国队

国家真是太伟大了,在悬崖村这种地方还能通水电、接上4G网。所谓“基建狂魔”,其实是无数一线奋斗者夜以继日奋斗的成果。

又感动于国家的伟大,又痛恨奸商的无耻。悬崖村的村民们把农作物历经千辛万苦背下山,还要被压价将近一半,只因奸商笃定他们肯定没法再背回去,所以一定要卖出去,就有恃无恐地压价。

3-4 云南怒江

溜索真的好危险,听着当地居民波澜不惊地说出每年有多少人因为过溜索而葬身怒江之中,尸体都找不到,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过溜索,这种无奈太窒息了。

第一次了解到了“直过民族”。可能因为生活在东部城市,所以周围并没有什么少数民族,身边要么是在少数民族中已经算“多数”的回族等民族,要么是零星的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同学、同事,但因为处在“大杂居”环境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汉族并没有什么不同。

看着学校里那些“学会洗手”“学会喝开水”之类的标语,既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教育扶贫真是下了大功夫。为了不让下一代陷入又一个贫困循环,因地制宜地建了这样一所学校,挨家挨户说服当地人让孩子来上学,培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

对于这里没有受过教育的父母来说,他们可能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教育能致富,甚至还会觉得家里少了一个青年劳动力,少了一份外出打工的钱。从家长到孩子,观念都要一点一点铲动,这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好厉害,是教师也是幼师,既要考虑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又要照顾到他们某些方面可能和学龄前儿童一样懵懂。

对那位总是很温柔又灿烂地笑着的胡老师印象很深。想起张桂梅老师,她们都好伟大。哪怕并不能改变所有的孩子,但是能拉上来一个就是一个,哪怕只有一个,对那个孩子来说就是一生的改变。虽然很难彻底改变那里重男轻女的观念,但是至少能让那些女孩子不至于十四五岁就被迫嫁人。

5 广西融安

个人认为,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补习是比一刀切的高考加分好得多,一方面,分只是一个虚无的数字,但知识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另一方面,通过劝导、鼓励和补习,让他们更能深刻认识到上大学来之不易,能更重视学习。

此外,对这些地区来说,职业教育或许更实用。因为毕业后直接能够稳定就业,进而稳定脱贫。王补都等同学最后考入大专,也看到一些不太友善的弹幕表示才大专而已,但其实这才是纪录片,才是有真实性的,如果轻松考入了顶尖学府,才是为了宣传而宣传。

藏族学生们毕业了

看完之后对融安脆蜜金桔很感兴趣,等到应季的时候买点尝尝。

6 宁夏西海固

最开始听说这个地方,是《山海情》,虽然没完整看过,但是留下了最初印象。“这里的苦是有希望的苦。”这句话戳到泪点。

只去过西北一次,城区的环境和全国其他地方差异并不算大,只有作为景点的沙漠里会有很大风,扬起的沙真的会直吹进嘴里、眼睛里。帽子、口罩、墨镜、骑行头巾…能想到的都试了,但是还是挡不住那样细密的沙。

作为游客,旅行的喜悦几乎可以完全冲散掉风沙造成的不便,甚至觉得这是一种特色、一种体验。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滤镜”加持呢?如果不是只待半天、一天,而是在这里生活几年、十几年呢?我当时没想过,现在想来,觉得真是太不容易、太值得钦佩了。

他们是扶贫攻坚中“易地搬迁”的最初版本。福建的帮扶也是极大助力,从闽宁村到闽宁镇,“山”与“海”之情,会永远铭记。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场也很赞,同一片地方,古今大不同。

如果单看这张图绝对想不到是宁夏

7 海南鹦哥岭

看到这个名字,最先想到的是高中时候地理课上老师提到的海南的莺歌海盐场。当时只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和布袋盐场之类的相比)

国家帮助当地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让雨林得到保护。毕竟生存是人最基本都需求,当日常生计都是问题的时候,谁还能有心思考虑什么生态、环保?高中地理课讲到巴西的热带雨林被破坏,欧美发达国家只会谴责和叫嚣,却不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真金白银的经济补偿,那有什么立场要求当地土著不砍伐树木,难道他们靠喝西北风过活吗?

符小芳太值得钦佩了,“扶贫先扶志”,她的行动就是“志”的生动表现,和那些只知道混吃等死,就指望国家托底、自己啥都不想干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8 贵州苗族村寨

1.3亿让村子焕然一新,看到弹幕里提到薇娅偷税漏税的金额够改造十个这样的村子,就更觉得这些“网红”“明星”面目可憎了。

还看到弹幕里说改造应该保留建筑原来的样子,这样才不失地方特色。我内心里最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又觉得,我们作为旁观者,是没有立场说这样的话的。对大多数当地居民来说,生活便利比原汁原味保留具有民族和地方风貌的老屋更重要。

双赢的局面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做不到的话,所谓的“长远眼光”不该是牺牲他人的切身利益的理由。(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很难达到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和建筑风格保持不变的平衡)

发现旅游业确实是因地制宜,但不知道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受到极大冲击,这里会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9 云南孟连

叶萍也好让人钦佩。直过民族的落后(尤其是观念方面)真的是难以想象,不知道该说是封建,还是原始。在那样一个女人连上桌吃饭、出家门都不被允许的地方,她能有魄力带领村民摸索出种植咖啡脱贫致富的道路,真的太不容易。“女儿当自强。”

“现在苦没关系,苦了之后就是甜,甜了之后就是钱。”说的太好了!贝儿和叶萍她们村子里的女性对话的那一段真的太美好了,女孩子之间讨论着饰品,地域、年龄,都不是隔阂。

10 四川理塘

丁真的走红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理塘幸运地拥有丁真,而是丁真有幸背靠理塘。理塘昔日播的种,今天遇上丁真,终于开花结果。

试想,如果路都不通,当初拍丁真的摄影师可能也来不到这里。如果理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那些为了丁真慕名而来的游客可能也只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1 四川甘孜

文旅局长真的好像周润发。以往人们都觉得公职人员应该越低调越好,离“网红”越远越好。但是现在觉得,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有网红局长、县长,反而是宣传家乡的一张名片。

12 广西乍洞村

这个对话太心酸了。“你在泥房里看到什么?”“什么都没有。”尼克真是有国际主义情怀,这样的人才该被称为国际友人。

这个为人民服务的包

现代版愚公移山(还有嘴瓢的愚山移公哈哈哈哈)真的太不容易了。“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是很多年前的了,但道理是一直适用的。

尼克谈到中国和欧洲脱贫政策的不同,欧洲只是发放救助金,但中国是更成体系的一套方案。又想起考研背政治时的一些话,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不是一句空话,是有实实在在的底气才能说出来的。

很喜欢主持人陈贝儿,采访脱贫群众时没有距离感,没有高高在上的那种令人不适的态度。和每个人交流都充满真诚。

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在远处看到别人,都是打招呼然后快步跑过去。第一集印象很深的一个互动是,贝儿和某色拉博聊天时,听他讲述小时候的艰苦生活后,轻轻地拍了拍他,拉博很可爱也拍了拍贝儿。

她的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也别有一种味道。粤语的很多表达也很有意思,比如“一条村子”。

她配音的旁白,比起传统纪录片的男声,也更有感觉。少了点正式严肃,多了真实和自然,不是工作报告式的颂扬,而就像是一个亲和的姐姐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普通人在脱贫前后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喜欢她的敬业,奔波几个月,走遍东西南北,忍受着高原反应的不适;喜欢她的穿衣风格,有个人特色,又带有当地元素。

 3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一说起tvb,许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无限感慨。

曾经,它是当之无愧的电视王者,制作过无数经典作品。

但到了现在,它就像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亦趋亦步得迈向终点。

似乎属于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所以,如果不是经过朋友的推荐,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今年国综最高分9.6分,居然是出自tvb的手中——

《无穷之路》

何谓无穷

在这档节目中,无穷代表着两个含义——

一个,是没有尽头,另一个,是没有贫穷。

所以顾名思义,《无穷之路》是一部扶贫纪录片,它的主创全队只有4个人,两人担任摄影师,陈贝儿担任主持。

在节目中,我们跟随着香港人的镜头与视角,深入十个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地区,去探寻、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去见证国家的扶贫成果。

节目的第一站,来到了四川凉山阿土列尔村。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横断山脉,是全国最经典的大范围连片特困区,全州五百多万人,占超过一半是少数民族。

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再加上天然的山脉阻隔,让凉山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之地,而即使在凉山众多贫困村庄里,阿土列尔村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这个村庄的另一个名字,我想许多人都曾听过,因为在短视频等各大平台,关于它的热搜居高不下——

悬崖村

悬崖村位于1500多米的悬崖峭壁之上,因为山体过于陡峭,所以即使是半条车道也无法修建,因此村民自古以来,上山下山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藤梯来攀下千米悬崖。

对于城里的人来讲,出门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咱们最多注意一下红绿灯。

但对于悬崖村村民来说,每一次出门,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艰巨挑战。

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

对于悬崖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村子里,大部分人没有读过书,少部分读过书的人最高学历,也仅仅只有小学。

村里的孩子想要上学,就需要每天两趟攀爬藤梯,即使你早上五点起来,当你到达学校的时候,天也已经黑了。

为了解决上下山的问题——

2016年,在悬崖村扶贫书记帕查有格的牵头下,由政府出资过百万,再加上村里的青年人和工人一起,硬生生在1500米的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天路。

他们通过人力搬运120吨的钢管上山,再一级一级的从山底搭建到山顶。

排除万难,钢梯,终于建成了。

同年,在国家的扶持下,山上的基建也在一步步改善——

通上自来水,全村电缆铺设完成,通上4G信号……

当信号接通的那一刻,对于这座在悬崖上扎根百年的村庄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这代表着,这个边缘、闭塞的小村子,终于开始跟上时代的步伐,与世界慢慢接轨。

村里的老人可以通过电视、电脑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村里的年轻人,他们也跟上时代的潮流,玩起了短视频、直播。

并且他们通过直播悬崖村现状,介绍附近的风景名胜,渐渐吸引观众,成为网红,也让悬崖村一跃成为国内旅游的网红打卡景点。

帕查有格,是悬崖村的扶贫书记,虽然村子正一步步走上脱贫的道路,但他知道,这些措施,终究不过是缓兵之计。

因为钢梯虽然减少了上下山的危险性,但是它和藤梯一样,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耗时太久。

有多久?

陈贝儿作为一个经常锻炼的女性,从早上7点出发,到下午1点半才抵达山顶,而不少来旅游打卡的游客,更是无法坚持,半途打道回府。

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还是无法得到完美的解决。

而在全国,像悬崖村这样因为地处偏远而导致失学致贫的村落,比比皆是。

要真正实现脱贫,谈何容易?

过去的扶贫方法,属于按部就班、大水漫灌式的扶贫,进展缓慢,效果不佳。

比如在《山海情》中,得福通过号召大有叔等村民进行迁村开荒,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是这过程太过缓慢,并且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

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已经稍显落后。

所以,从2013年开始,一个名为“精准扶贫”的全新现代扶贫策略诞生了,国家通过数以十万记的调查人员由南到北,从大漠到高原,从草原到冰川,挨家挨户的拍门调查,去了解每户每家的具体情况。

然后,针对各个地方的不同贫困程度和现状,制定对应的脱贫措施,最后,抽调数百万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专责公务人员驻村,实现精准扶贫。

扶贫书记帕查有格,便是其中一员。

要彻底中断悬崖村的贫穷,需要从根源解决问题。

而悬崖村的根源,便在悬崖。

所以2020年,政府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们在凉山周边县城、平原交通便利位置,花费3、4年时间,建设总共1400多个安置社区,帮助全部二千多个贫困村庄,总共35万村民进行搬迁。

在社区中,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体育设施,还有专门为村民设立的幼稚园,并且免费提供床、电视、桌子、沙发等主要家具。

如果说,在《山海情》中,吊庄移民的村民是自己一点点改善生活,那么在新时代的政策下,政府为村民铲平了一切困阻。

房子、教育、医疗、文化都在能力范围内为村民提供一切便利,甚至在就业上,也丝毫没有怠慢。

以前,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作物,而且当他们千辛万苦从山上背到山下,如果让买家知道你是悬崖村下来的,还会被往死里压价——

因为这菜我不买,难不成你还能背回去?

而现在,由政府牵头,企业投资,村民们可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就业,这里不仅环境好,待遇也远比以前高。

如果有些村民不愿意,还可以选择参加合作社耕种,由公司提供技术培训。

藤梯变钢梯。

钢梯变楼梯。

在《山海情》中,闽宁村花了20年。

而现在,悬崖村只花了8年。

中国,现在正以每年一千万的速度消灭贫困人口,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上每100个脱贫人口中,就有70个来自中国。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质疑中国的脱贫项目投资的报道。

在报道中,他们写到:中国为消除极端贫困而开销巨大,而这种做法不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效仿,甚至中国自身都无法持续。

他们不懂,或者装作不懂。

因为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其实压根没有真正去了解“精准扶贫”的最核心理念,我们的“脱贫”,不是予人钱财的“脱贫”,而是授人以渔的“脱贫”,是搭建一个平台,然后让贫困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致富之路。

每一个贫困村庄的孩子,他们一直都拥有着翅膀,之所以不能起飞,是因为没有人为他们驱云散雾,带他们在天空翱翔。

而国家,只是准备了属于他们的天空。

在这篇报道下,有一个高赞回答戳中了我的软肋,在回答中,答主问了网友一个问题:

你们坐过最便宜的火车是多少钱?

是20、50还是100?

他每次回家,只用一元。

从山东淄博到泰山的火车,最低票价1元,最高12元,42年从未涨价。

从西昌到喜德,5634次列车穿行大凉山,除了因为体型原因的牛不能上火车,其它猪、羊、鸭子和鹅都可以上火车,开车至今,从未涨价。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每年开设高考专列,十七年来共运送3万多名考生出大兴安岭高考。

而上述所有铁路,大多是地处偏远地区,需要翻山越岭,逢水架桥、逢山开洞的高成本投入,所以百姓支付的“1元车票钱”别说收回成本了,甚至连维护成本都不够。

但这种永远收不回筑路和维护成本的列车,中国铁路共有81列。

他们就像山间里朴素的老黄牛,任劳任怨负重前行。

所以,那些“以经济利益为先”的国家可能永远无法理解——

“扶贫”是个一开始,就知道稳亏不赚的买卖,为什么我国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实现全民脱贫,甚至还义无反顾的加大投入?

我想,大概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从未忘却“为人民服务“初心。

这是我们国家成立之初对人民许下的承诺。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是一条无穷之路。

没有尽头,也不知终点在何方。

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作者:十四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4 ) 落后拯救计划

任何一个文明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进程,也有自己选择发展的方向,面对不同文明进程的部落,首先要做第是尊重,而不是文化殖民。现在所谓的教化却是对土著文化的灭顶之灾。我们总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文明人,对他们不断的改造。而这一切和当年的西方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我们彻底的消灭看他发展的潜力而已。

 5 ) 希望国内综艺少拍点明星

这样的纪录片,原来出自最爱的TVB之手,小团队小制作,但是脚本和维度让人感觉清晰,从之前的贫困🆚扶贫后的改变。耳目一新、主持人的功底和素养感觉都💯,希望央妈给类似这类的节目多来点经费,tvb yyds感觉今年的心中第一有了,在某埋上看的,如果画质能更加清晰一点就好了,豆瓣的第一个点评献给它了,值得一个五星在我心中

 6 ) 家乡无穷,扶贫无穷

早就听过这部纪录片,还看到该片获奖的消息,但一直没有下决心把它看完。一来是有关扶贫的纪录片本就不少,二是对香港视角下的“扶贫”究竟如何还存在疑问。

最近看到B站上线了本片的第二季《无价之保》,又有了想看的冲动。既然如此,就把第一步索性先看了。

看完之后,虽然没有特别震撼,但深感这部片子既全景介绍了精准扶贫的“面”,又不忘介绍各个扶贫案例的“点”,把点与面顺滑连接起来的,正好就是主持人陈贝儿。整部片子看起来既像是主持人前往乡村体验生活,又能在恰当的时刻跳脱出来告诉观众:当前看到的幸福案例,只是我们国家精准扶贫千千万万个案例中的普通一个。落专思达,深浅兼顾,这种分寸很不好把握,《无穷之路》的导演的确很成熟。

跟随着主持人的视角,从千尺悬崖上的阿土列尔村,到飞沙走石的“苦甲天下”西海固,再到“天堂之城”理塘,每个故事看似意料之中,缺乏戏剧性,但影片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就是,扶贫不是演戏,最需要的就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12集中,摄制组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令人印象深刻。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去到这些地方,感受扶贫干部与群众的不易,更加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

 短评

主持人接地气,有共情,以香港视角讲述国家扶贫故事,好纪录片!

9分钟前
  • huagutang
  • 力荐

以另一个角度去看脱贫 而不是从主流媒体去看 更加发现国家的不容易

14分钟前
  • 西瓜啵啵🍉
  • 力荐

能以tvb的视角去阅读这场伟大的扶贫运动,你会明白国家的伟大,同样的希望经历过黑暴的香港真的能抓住这一次的机遇,真正回归。

18分钟前
  • 凝羽飞
  • 力荐

很可以,这个主持人很不错

22分钟前
  • 小飞侠
  • 推荐

怎么说呢,质量确实也还可以。但相信大家对它更高的评价维度,一定是来自于tvb的态度。这表明了实行国安法之后的hk,开始愿意深入内地,开始带领hk市民了解这前无古人的伟大治国之策了。太多关于扶贫纪录片,是其他片子拍得不好不走心真的不如这部吗,我看未必。内地的我们与其说在看扶贫现状,不如说在看hker是如何从他们视角看待、讲述扶贫故事的。只要他们记录得实事求是,就能收获善良内地同胞们的赞誉。我更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在hk引起更多的、真正的关注。

26分钟前
  • W.
  • 推荐

tvb,还是我爱的那个tvb,建议中宣部把经费都给tvb吧,专业活儿让他们来。

30分钟前
  • 影杂志
  • 力荐

主持人的风格太接地气了。看到国家的扶贫变迁,感慨国家的伟大

33分钟前
  • eos
  • 力荐

无线新闻部钦点要贝儿做节目主持的,贝儿很有亲和力,而且特意学习普通话,在高原还高反症住院了。必定是今年TVB最佳节目主持最佳资讯节目 🥳🥳

35分钟前
  • 可爱呢么么哒
  • 力荐

真的挺不错的,让香港的朋友们也了解一下内地发生的事情,就算有再多龃龉,也对这些建设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在一些旗帜鲜明的主义理想之外,我们都一样,天生拥有一些表面不同却异常类似和朴素的愿望,比如追求幸福,渴望更好的生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36分钟前
  • 有栖月
  • 推荐

讲故事的逻辑和内容的充实度远不及央妈,可贵之处是接地气,不煽情,不凝重,让观众既感受到扶贫的艰难,也能感受到未来的光明。最重要的是,香港这次没有站在上帝的视角看内地,团队终于以“自己人”的角色来探究国家,我想这也是这个纪录片之所以评分高的原因之一。在YT上看留言,觉得香港对内地的了解真的太少太少了。哎…

41分钟前
  • 推荐

真的用心了,近年这样的女主持不多,也可以较完整了解我们国家的脱贫之路,还是十分有意义。

42分钟前
  • fire.light
  • 力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44分钟前
  • 迷一般的兔子
  • 力荐

题目有着和“天下无贼”一样的愿望。看了几集,制作团队没有一丝优越感和歧视,往大了说,确实是用行动在诉说:我爱这土地。

45分钟前
  • 负暄
  • 力荐

节目很震撼,真实有诚意,主持和团队很拼。当你觉得tvb不行了的时候,总是来那么一下让你觉得还可以抢救一下。

47分钟前
  • 波拉利斯
  • 力荐

走进人民,成为人民,人民至上,悬崖之下即是康庄大道!

52分钟前
  • 纳兰风澈
  • 力荐

不刻意煽情的记录最高级,不刻意歌功的观察最催泪。好好说人话认真讲故事,tvb还是有些功底在的。

53分钟前
  • 风景!过客!
  • 力荐

tvb新闻部冇得顶。

54分钟前
  • hakkaking
  • 力荐

港人角度看内地脱贫,难得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没有歧视,反而很真实记录了国家脱贫的努力,两地认同看得我热泪盈眶。

58分钟前
  • 今日只吃菜
  • 力荐

真实,这是多少人的付出换来的

1小时前
  • 东俊
  • 力荐

俯下身子的拍摄法,把消灭贫困讲述得平易近人。十多年后TVB终于又成为了我的下饭剧,片名起得有水平~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