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首相 第二季

欧美剧英国1987

主演:保罗·爱丁顿,奈杰尔·霍桑,德里克·福德斯,戴安娜·霍迪诺特,黛柏拉·诺顿

导演:彼得·惠特莫尔,西德尼·洛特比

 剧照

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2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3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4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5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6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3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4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5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6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7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8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19是,首相  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5:53

详细剧情

理论告诉我们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长篇影评

 1 ) Yes , Minister and Prime Minister

在哈克从大臣到首相的诸多岁月里,办公场景从内务部大臣办公室到了唐宁街十号,政客与官僚系统的掣肘不断进行着。政策的提出与再提出、利益的平衡与再平衡、权力的斗争与再斗争、道德的真空与再真空、真相的消失与再消失,不断演绎着。 漫长岁月里,头发变得花白,语言变得得体,人格变得圆滑,待遇变得丰厚,爵位变得提升。其他的事情,一如哈克没有成为大臣、汉弗莱没有成为常务秘书之前。 改革的愿景总是在现实与选票的压力下,在官僚体系的支配下,连同他们步入这个体系之前的道德,一同消失了。 从报社编辑到首相,好像经历了很多,又好像没经历任何事情。在写这篇感受之前,我感慨万千、如坐针毡,一种迫切地想要升华的、想要议论的表达感,像即将爆炸的气球泄了气一般,恰如哈克的抱负,在我写完这些文字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It is so funny, and it is so boring. 如此制约的体系尚且如此。

 2 ) 2017年官方续作短篇:The Will of the People 翻译

本文是《是,大臣/是,首相》系列电视剧的编剧乔纳森·林恩(Jonathan Lynn)在2017年为脱欧所写的一个短篇续集,收录于《Goodbye Europe》一书中,因为书中这个短篇仅为49篇之一,所以只了翻译这一篇,在Kindle商城可以购买原书,亚马逊搜索Postcards to Europe: The unique must-have collection 就能找到

关于脱欧的思考——特纳姆格林勋爵哈克去世前不久的口述

[编者注:这一最近发现已经收录进了传奇前任首相吉姆·哈克议员阁下的日记,这是由他在成为第一任哈克学院这一以他名字命名的牛津大学的学术教育机构的院长后不久用手机录制的录音所整理出来的。我们在仔细斟酌后决定将其发表出来,虽然考虑到这会暴露出来他混乱的精神状态,对他的名誉来说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使人们对他在暮年时期作为伟人和圣人的身份产生怀疑。但他确实总是展现出妄想的征兆和轻微的感知能力受损,这些也是他成功的政治生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即使一般的政治回忆录中会删除这种片段,但是我们认为我们有义务去展现出这些文字所揭示的一个非凡的职业生涯的惨淡收尾。]

脱欧这档子事实在是令人头疼,在全民公投前我曾倾向于我们留下,至少我认为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更倾向于离开,我认为我现在是这么想的。

但是我有点不情愿,我喜欢欧洲,我喜欢春日的巴黎、美好的哥本哈根、孢子甘蓝、罗马建筑、西班牙台阶、罗马尼亚狂想曲、捷克兄弟、法式湿吻......多浪漫的大陆啊!我们怎么能在他们的紧急时刻抛弃他们?

或者说是我们的紧急时刻?难说。

我一直全心全意地相信欧洲共同市场通过为彼此的生存创造压倒一切的经济利益,会是终结这些毁灭性的欧洲大陆战争的方法。总比为了压倒一切的利益去毁灭对方要强。但是一切都要适度,有人认为把市场变成一个有着35种官方语言的庞大联邦实在是有点过了。

我们已经放弃了很多:我们放弃了“码”改用“米”,把“品脱”改成了“升”。品脱!那可是我们的传统。我们失去了六便士和先令,我为半便士、三便士、佛罗林、半克朗而流泪(均为1971年英国货币改革前存在的硬币),他们走向了最终归宿[从录音中听像是在哭——编者注] 。而且摄氏度是什么鬼东西?我今早从收音机里听到还得去查一下!是50华氏度—一个美好的英式夏日,或者曾经是,在从前。

我们做的所有牺牲都是为了国际友好,但最后我们却需要争夺边境和货币的控制权。[英国显然在脱欧前已经拥有这两样了,哈克似乎忘记了——编者注]

我认为问题是硬脱欧和软脱欧的对抗,这就像是个水煮蛋,当人们讨论是熟一些的好还是嫩一些的好时,它已经烂了。在脱欧的形势中有些东西烂了,但是什么是烂了,脱欧还是欧洲?这是个问题。

我们确实不知道欧洲人是怎么想的,因为我们必须依赖文官去翻译。我确信首相不会多少德语或法语,顶多就是“Sprechen sie Englisch?”和“Zum flughafen,bitte”还有“Gott in Himmel!”(分别是“能说英语吗?”、“麻烦去机场”和“祝你好运”的德语)。至于她的法语,我认为“Je ne parle pas Français”或“Taisez-vous!”(分别是“我不会说法语”和“闭嘴!”的法语)就够用了。她有地理学学位,但那又怎么样?地理很简单因为它从来不变,除非发生了战争,接着胜利者改变了边境线然后再引发下一场战争。

经济学,我学的就是这个,这就难多了。它的问题是要保持变化,如果问题没有变,那么答案会变。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危机中没人知道该怎么做,它们总是新的。

每个人都说我们不能倒退,不能吗?我决定去和汉弗莱交谈一下,我的老对手但也是战友,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如此确定,因为他很了解他的宪法,或者说在他因为老年精神错乱搬进圣迪姆病院之前很了解。但即使现在,他也不可能比内阁和影子内阁更精神错乱。

“汉弗莱”我先开口了,因为这是他的名字所以我认为最好提醒一下以防他忘了,“所有人都说我们必须脱欧因为这是人民的意志,人民已经发话了”

汉弗莱说:“他们确实发话了,首相。但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再发一次话呢?毕竟某种程度上如果民众只有在他们展现出能够清晰表达、有精通的能力和娴熟的技巧去处理这个变幻莫测外交难题时才去阐述会更好些”

“又来了是吗?”我说。

“这样会更好”他说,“如果人们在谈论之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那有什么说法去反驳这吗?”

“有,也没有。可能会有一种主张说知道一个人在谈论什么会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政客总是从几乎完全无知的角度来陈述,所以也许对于人们来说模仿他们的领袖也是合适的。”

“无论他们是否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我说,“人民的意志会在投票中体现出来,这个可不会改变。”

“为什么不会?”汉弗莱问到,“人民意志每五年就体现一次,大选时也会体现。如果不允许人们改变他们的意志那就再也不需要选举了。”汉弗莱停顿了一下,“这样貌似也不是个坏事。”

我开始认为他在病院里也不是个坏事。

“正视这一点吧”他接着说,“只有很少一部分群众对他们在为什么投票有点理解。”

“这没什么新鲜的”我说。

“脱欧公投说明全民公投只是个建议,他们说这没有约束力,但只有他们认为要输的时候才这么说,当他们赢了,就突然变得有约束力了!”

“确实”我认同,“你得承认他们处理得更好。”

“首相,你给我打电话是因为我对宪法的见解,而不是因为不道德的政客。让我来解释一下我们所处的这种新奇的形势。”[汉弗莱爵士将这一形势形容为新奇上说明他对全民公投这种处理方式极度不赞成——编者注]

“继续。”我说。

“我们习惯于议会民主制”汉弗莱说,“我们从来没有去询问过普通人对宪法上的争端的意见,从来没有,一旦政府掌权,他们说‘我们有授权’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改变宪法。就像那个小个子布莱尔搞的上议院改革和权力下放。他们主张当我们离开欧洲时我们能重新夺回我们的主权,接着他们说我们的主权是依托于至高无上的议会,然后他们说‘至高无上的议会不能投票给留欧派,因为这阻碍人民意志。’思想矛盾!”

“那你有什么建议?”我问到。

“政府还没考虑到脱离持续了四十年的受管控活动的复杂性。从欧盟中脱离出来是一个庞大艰巨的任务,也可以说是块顽石。尽管这个权杖之岛的政治领袖也许是搞阴谋诡计歪曲事实的专家,不可否认这些在重大复杂的协商谈判中是非常有用的,但对那些由人们委任去处理这一状况的人来说面对简单的现实超出了他们政治欺骗的能力的范围是很明显且无可辩驳为真的,他们可能证实了在表里不一和欺瞒上的能力,但不幸的是,在必须向英国民众传达、证实、确认、通知许多令人不快和确实难以接受的信息上并没有。”

“啥?”我说。

“你问‘啥’是什么意思?”他问到。

“我的意思是‘啥’,用简单的英语讲。”

“我看不出还能怎样说得更简单”他说,“不过,总的来说就是:处理掉政客,把那些懒汉撵走。这样够简单吗?”

“哪些政客?”我问到。

“所有!肮脏的选票搜刮者,他们为了短期选举优势和党派利益能做任何事就好像其他任何事都不重要,把你赶走,你们这些人!”

“别犯傻了”我说,“谁来管理国家呢?”

“这听起来或许有点革命者,但或许让有资格的人来,那些有能力的人。”

“你是说,让你来。”

“是的,或者像我这样的人。”

“那可真是个先例了。”我说。他在病院里真是个好事,希望他是在个上了锁的病房,我没再说话直接挂掉了电话。

我意识到了我所处的位置。我已经从10号退下来了[被不光彩地赶了出去——编者注],并且接受了爵位,我选择了坐在上议院的中立席位上,而且当脱欧来临时,我们中一些人确实非常愤怒(中立席位的英文为cross benches,此处愤怒一词原文也为cross)。但我仍然有投票权,而且我清晰认识到我们应该待在欧洲。因此我会为脱欧投票,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不能看上去像是在违背人民意志。作为他们其中一位领导者,我必须跟随他们。

好了该跟所有的这些说再见了。整个欧洲的灯要熄灭了,又或许,是整个英国。

不好说。

 3 ) Yes(Prime)Minister—喜剧背后的现实与无奈

《是,大臣》和《是,首相》是英国最受欢迎的情景政治喜剧。这部剧在1980年首播,当时的英国首相是撒切尔夫人。作为真正的Prime Minister,她可谓是这片子当之无愧的第一脑残粉!她甚至脑残到为这部剧专门写过一个小片段然后请两个主演过来跟她演一把过过瘾。

这部剧在好久之前就有朋友安利过我。说来惭愧,彼时的我还对政治一无所知,毫无兴趣。更别提英国政治了,总觉得政治是政治家玩弄的把戏,而不是我等屁民应该关心的事情。所以一听是政治剧心里就打了退堂鼓。直道去年英国大选,我才逐渐了解英国的政治系统,选举系统。外加今年在同事和BBC Radio的轰炸之下,更是慢慢对时事开始了解起来。才把这部在我脑海里快要封尘的电视剧拿出来。这一看就直接上瘾、中毒一发不可收拾。自从《绝命毒师》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疯狂的喜欢一部电视剧了。恰逢英国地方普选刚刚过去,安利这部剧似乎更加应景了。

故事背景以及人物关系

本剧叙述在野党影子内阁成员Jim Hacker在帮助本党大选获胜之后得到行政事务部(DAA)部长的职务之后的执政趣事儿。行政部大臣Jim 原本是个报社编辑,有点虚荣,喜爱得到关注,有着一颗想要为人民谋点福耻的心。可是作为一个政客,他总是犹犹豫豫不够果断决绝,一旦事情危害到他的利益,他就会向权贵投降。最后也不免变得越来越官僚。但却因为这种反差,所以我们的大臣总给人一种蠢萌蠢萌的感觉。

DAA常务秘书长Sir Humphrey Appleby,是一名服务了11届大臣的资深公务员,官僚的代表。牛津大学古典文学系出身,擅长复杂晦涩的英语,经常使用大长句,把大臣绕的云里雾里,其实只为了说一个不字。精于算计,手段高明,是玩弄权术给人下套的一把好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大臣掌管行政部的走向和政策,实际上真正的掌权者和话事人是Humphrey。这个老谋深算的humble civil servant常常将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大臣的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队伍的Bernard Woodley则夹在两人之间。本片当之无愧的走钢丝大师,他时而偏帮大臣,时而又在Humphrey的“威逼利诱”之下倒向另一边!萌萌的Bernard作为大学霸,以及他对语法正确的执著让他时不时会在大臣和Humphrey争论时爆出许多经典的吐槽!

图源:破烂熊《大臣&首相纪念手册》

故事在大臣所代表的政客以及常务秘书所代表的公务员系统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之中产生。两人并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他们有时互相捂盖子,有时互相揭老底。不过往往是以”邪恶的”妥协来收尾。(所以说,政治就是妥协和语言的艺术)而英国政治体制(包括政党体制和公务员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和黑幕也逐渐向观众展现。在本系列后半部分的<Yes Prime Minister>中,大臣在党争之间“阴差阳错”的当上了首相,而常务秘书Humphrey也已先他一步当上了内阁秘书,Bernard也被大臣提升为首相私人秘书,三人的故事移到唐宁街10号继续展开。

个人感想

同是政治剧,它不像《纸牌屋》,有血腥,性爱,动作等等这些吸引人眼球的情节。它只靠精妙绝伦的台词,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人深陷其中,为其拍手叫好。两位编剧在当年写剧本的时候,采访了不少内阁成员和议员,而且这些文官政客们也很乐意给编剧提供故事。很多在剧里面看似荒诞的情节,其实都是在内阁里真实发生过的。也难怪撒切尔夫人和当时的政客都十分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因为它基本上真实的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啊!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恐怕就是如此了吧。

想必每一个看过这部剧的人,都会觉得最令人影响深刻的角色就是腹黑的Sir Humphrey。他是一个崇尚精英政治,反对一切改革,并且有点反女权的官僚代表,这让我这个政治倾向偏左的人一开始对他不是很有好感。但是几集之后,我也不得不被他的翩翩风度,腹黑气场和间歇性卖萌折服,然后拜倒在他的西装裤之下!!别看Humphrey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在关键时刻利用身边的资源扭转整个形势,获得最终胜利,达到目的。可是呐,人无完人,Sir Humphrey也不是不败的,偶尔那么一两次被大臣抓住把柄或者被大臣将军的时候,他总是会特别萌,然后有点手足无措的开始蹦单词和大长句。总是能够让观众笑喷。也正是因为Humphrey总是在博弈中占上风,所以他每次吃瘪的剧集就会尤其的搞笑和精彩。想必观众们和编剧都对小小的捉弄一把Humphrey有着某种特殊的偏爱吧。

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比起《是,大臣》,我更爱《是,首相》。在大臣时代,Jim一开始对公务员系统和运作方式有点懵懵懂懂,几乎总是被Humphrey三撩五拨几下就上钩或者掉下埋好的陷阱里。以至于他的很多政策和想法都不能够顺利实施,总是被Humphrey牵着鼻子走。然而在首相时代,Jim在Humphrey多年的调♀教之下,开始慢慢学会反攻。在两个人之间的角力之中,Jim赢过Humphrey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两人之间的较量也更加精彩和令人捧腹。

大臣在当上首相后,三人的故事继续在唐宁街10号上演

尽管这部剧常常让我笑得肚子疼。但是它展现出来的价值观其实是挺悲观的。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大概是第三季第一集和第六集。

301里面,大臣又一次提出了改革,想要提高公务员系统中的女性职员的数量。然而在Humphrey的几番阻挠之下,不得不妥协并且放弃这个政策。看着Humphrey联合起其他部门的常务秘书各种原则上支持这个政策,实则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拒绝落实政策的实施真的让我十分心塞。尽管我相信在2016年的今天,内阁公务员中女性职员比例相比起80年代应该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女性的地位仍然是底下的。各种透明天花板仍然跟当时一样阻挡在女性的职业追求之路上。平权这条路,真的是道阻且长啊。

而306的道德真空,看了更是让人觉得绝望和无奈。一名将军向大臣透露英国政府的军火交易黑幕。善良的大臣不能够忍受自己的政府竟然在做这样的勾当,想要揭发这种行径。但是在他跟Humphrey争论中,他发现Humphrey认为政府此举跟对错毫无关系,他们这么做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公务员最爱的维稳)。这样的言论真的让我觉得不寒而栗,但是却又无可奈何。正义感爆棚的大臣说他是道德真空(moral vacuum), 而他却欣然接受,并对此十分自豪。因为在他的价值观里,作为一个公务员,只有变成道德真空,才可以向上爬,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地位。

《大臣》系列的成功之处在于,即便它是一部讽刺英国政府,嘲讽效率低下的官僚制度的电视剧。但却没有脸谱化这些政客和公务员们。尽管在看到他们各种冠冕堂皇的托词和行径的时候有点恨得牙痒痒,可是他们身上的可爱之处,又会让你恨不起来,反而有时候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牟取更大的利益。(也是有点让我不寒而栗)所以说,好的喜剧,不仅仅只是让你发笑,更会令你深思。如此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喜剧,笑中带悲的喜剧,是真正的好喜剧!

每集开场的人物画像,大鼻子暗讽政客总是说谎

并且不得不佩服英国人这种自黑的本事,简直是一绝。如果英国人自黑敢称第二,恐怕没有人能够称第一了。这么一部讽刺政府的剧,当时的政府首脑撒切尔没有讨厌并且禁播此剧,而是这部剧的头号铁粉,并且各种安利自己的内阁和议员都去看这部剧。而且我前面提到过,很多内阁成员和政客都争相给编剧提供私料,让编剧将自己身边的故事搬上荧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系统的腐败和繁冗。在我看来,也算得上是一种变相自我的监督?这英国人的幽默啊,真是very intersting! 让人觉得一颗赛艇啊~

PS:虽然说撒切尔夫人是这部剧的头号铁粉,但是怎么我感觉与其说是剧粉,不如说她是Sir Humphrey的迷妹呢?据说当年撒切尔夫人曾经梦到过Humphrey。至于梦的内容嘛,嘿!嘿!嘿!她说是梦到和他谈笑风生,议论政事。实际上是什么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撒切尔夫人还在唐宁街十号收养过一只流浪猫,这只猫咪的名字就叫做Sir Humphrey

对着如此迷人的Humpy我觉得很难不发花痴

在说了这么多废话之后,我最后用一句在知乎上看到一句对幽默的解释来总结一下这部英国最棒的情景喜剧。

“幽默并不同于搞笑,它是恰到好处的撩骚,点到为止,余味绵长。”

 4 ) 伦敦报纸目标读者

媒体的事我不用你教,报纸读者我最熟悉了。
『镜报』的读者是自以为在治理国家的人;
『卫报』的读者是自以为应该治理国家的人;
『泰晤士报』的读者是真的在治理国家的人;
『每日邮报』的读者是治理国家的人的夫人;
『金融时报』的读者是手里攥着国家的人;
『晨星报』的读者是想把国家交给别国治理的人;
『每日电讯报』的读者觉得我们正被别国治理着。

首相,那『太阳报』的读者呢?

『太阳报』的读者不在乎谁治理国家,只要她前凸后翘就行。

 5 ) Some quotes

EP 2

This is how you deal with questions. If you have nothing to say, say nothing. Better still, have something to say and say it, no matter what they ask.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just make your own statement. Then if they ask the question again, what you say is, "That's not the question," or "I think the real question is..." And then you make another statement of your own.

EP 4

Basic rule of the city... If you are incompetent, you have to be honest; if you are crooked, you have tobe clever

When you wish to suggest that somebody is not the ideal choice, the first stage is to express absolute support. You don't want to say somebody's no good. You must be seen to be their friend. After all, it is necessary to get behind someone before you can stab them in the back.

That's the second stage. You list his praiseworthy qualities, especially those that make him unsuitable for the job. You praise them to the point where they become a vice. That's the third stage. Or, better still, you over-simplify his views by labelling them, as you just did.

The fourth stage. You name all his bad points by defending and excusing them. You know

- "Oh, it probably doesn't matter that he was a conscientious objector. - "I'm sure nobody's really questioned his patriotism. - "Or "I think the criticisms of him for bankrupting his last company "weren't entirely fair."

- That would certainly do it. - If not, you can always hint at a hidden scandal. - If he's not married, hint at homosexuality. - If he is married? - Adultery. - What if he's obviously happily married?

- Say he's extremely puritanical or he drinks or he's having psychiatric treatment. The possibilities are endless.

Ep 7

Tempora mutantur, nos et mutamur in illis.

- Times change and we change with the times.

Half of them are your enemies and the other half are the sort of friends that make you prefer your enemies.

 6 ) whisky priest: 可爱的Jim Hacker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部剧,最近才找出来看了。刚才看完最后一集,心里空落落的。这么好的剧,没想到就这么平淡结束。又想到三位主演已然离去,更觉怅然。

我很难去评价Yes minister系列,因为实在是太经典,太优秀了。无数赞美之词在这四十年里不断出现,而我能给出的夸奖实在太单薄。

我只能这样说,而这也是我最真诚的看法:ym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几百年都不过时。三位主演精妙绝伦的表演和幽默辛辣的剧本共同铸就这部江湖人称“半部ym治英国”的传奇。

没错,ym是一个传奇。我毫不怀疑自己会反复回看,日后看到剧中反映的现象时会迅速想起他们,想起那个笑出眼泪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自己。

我又想起第一集,Jim 和Humphrey在办公室握手,Bernard在一旁微笑注视着两位上司,传奇从这里开始,一共38集,不到20小时的传奇。 同时,我也很难表达自己的对三位演员的喜爱。我非常感激制作人选了这三位优秀的演员,甚至觉得没有他们,ym会失去灵魂。

半个理想主义者Jim Hacker, 脑子里大部分位置被选票占据,但也有那么点地方留有良知。他刚开始有很多理想报负,却在Humphrey,保住自己的大臣地位和庞大的政府机器面前节节败退。他总是在做利益权衡,当然,因为他是个政客。这才是他最大的敌人。

但他心里潜藏的理想主义的那一面时不时探头,而这,让他显得很可笑。但正因为可笑,他才美好。他的那点良知最终在whisky priest 那集完全表现出来,因计划失败而颓丧地躺在沙发上,感叹自己是个空酒瓶。那一刻,由Paul饰演的Hacker在我心中是完完全全的再真实不过的人物了。我至今也不懂可能永远也不会懂一个合理的有效的适用于cn的政府架构该是如何,但我永远会为那些切实挣扎过的灵魂鼓掌,就像Jim Hacker,Bernard Woolley, Dorothy,虽然最后Jim并没有实现什么。

他最后当上了prime minister,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我不太喜欢pm系列,因为在这个系列里我看到的Jim没有那么“可爱”了。可爱不是一个形容政客的词,但如果是Minister Hacker,那是非常合适的。我更多看到的是妥协和即使在最高的位置也没有办法实现目标的更大的惆怅。这让人更加的迷茫无措。 当然,pm系列的剧情依然有趣。

三位主演中我更偏爱Jim,这当然要归功于Paul的表演。这里不再称赞他的各种神演技,实在太多了,我真觉得他是最可爱的五十岁男人。(minister时期)

pm第二季时因为身体原因,他大部分时间是坐着的,再一次向这位伟大的演员——Paul Eddington致敬。

我也很喜欢Bernard, Sir Humphrey不用我夸,四次拿奖已足够说明他的受欢迎程度。 有时间的话我应该会再写写自己的感受。 最后私心放一段Mozzie.对Jim/Paul的描述: “他看起来好极了。他有一头柔软稳重的深褐色发卷,弧度圆润的脸庞与肩膀,整个人就像奢侈品商店卖的那些价格高昂却不浮夸的圆木方桌一样耐看完美。更不用提那双俘获芳心的蓝眼睛,以及一笑就骗走无数选票的小虎牙。” 果然英俊的人不论做什么都更容易成功,五十岁的Jim笑一下,我的选票都被他的小虎牙骗走了。

ps.买了由剧写成的ym, ypm两本书,砖头似的,好好读读。 pps.晚上躺在床上本来想写个短评,没想到写了这么多。 pps.Jim真的太英俊了,就像我非常喜欢的周润发一样。

年轻时的Paul
超可爱的小虎牙

2020.12.16 北京

 短评

<是的,大臣>升级后光彩依旧,很轻松爬上个人最爱英剧头名。四季看完会突然有这样的体会,若抛去其他另当别论,就文明制度进程来讲,人家已经老早过了青春期,而且表面上看至少发育得还不错,可我们...似乎还在玩着畸形的过家家。

6分钟前
  • 沈文虎
  • 力荐

Bernerd根本就是不戴眼镜的萌版新吧唧嘛

9分钟前
  • Sky.W
  • 力荐

看着Jim和Bernard在Humphrey的长期欺侮和调教下终于成长到可以时不时展开小反攻的程度,我心甚慰XD~

11分钟前
  • Moogle
  • 力荐

翻身了 季终居然以Jim战胜Humphy而告终~

13分钟前
  • kidpt
  • 力荐

经过第一季的适应,第二季又炉火纯青了。要感谢翻译组破烂熊,把这样一部既古典又经典,既讽刺又现实的情景剧大餐无私地递到了我们手上。最后祝我大英剧继续繁荣昌盛!

15分钟前
  • 武状元
  • 力荐

经典中的经典

17分钟前
  • 管制通胀帝
  • 力荐

公务员实务操作手册必看啊~Sir Humphrey就是公务员之神啊!

21分钟前
  • mschzoe
  • 力荐

结尾感觉不够完整啊

22分钟前
  • 一鲟
  • 力荐

Bernard太萌了阿o(*≧▽≦)ツ

25分钟前
  • 丑老妹
  • 力荐

〒▽〒再见了Humpy!再见了哈克!

28分钟前
  • 从前有座山
  • 力荐

喔Hacker你个小白!Humphrey你个傲娇小精英!!Bernard你个忠犬吐槽帝兼腹黑终极BOSS!!!Absolutely lightens my day!然后不得不说ox在govt body是有多大比重啊当年……( ̄▽ ̄")

31分钟前
  • _blank_
  • 力荐

伯纳才是最腹黑最可爱的角色啊!!!看二十多岁的小年轻搞基什么的太无聊了!!看成熟的大叔大爷搞基才是以后的王道啊!!

35分钟前
  • madaoooo
  • 力荐

最后一集首相和Bernard终于翻身了~这季黑得更百无禁忌 A Diplomatic Incident坏死了 哈哈~

38分钟前
  • 黑桃生
  • 推荐

这部剧比我年纪都大。。。太有意思了。。PM的小虎牙还挺可爱的,尤其笑起来。。Bernard和Humphry说话经常得让我重放,绕死人哇。。。英国人就爱正这种文字游戏。。。typical哇。。。

41分钟前
  • Maya
  • 力荐

完结篇都不来个SP啊!!!Bernard就像是神探夏洛克里华生的特别版~

45分钟前
  • Katrina
  • 力荐

听到前首相去世时候Hacker那张脸啊哈哈哈哈哈!BAFTA也犯轴啊!连着给Nigel爷爷也不给Eddington爷爷一个!

48分钟前
  • Luna
  • 力荐

和第一季一样,无法超越的神剧

50分钟前
  • 似马马马马难追
  • 力荐

英国连续剧的巅峰,纸牌屋只不过胜在现代感,其他的都输

52分钟前
  • 中雪君
  • 力荐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啊。再见了,永恒的经典。

56分钟前
  • Roaid
  • 力荐

《是,大臣》《是,首相》就这么都看完了!加起来也没有50集,真不过瘾啊!还想看!可惜哈克首相和汉弗莱秘书演员都早已仙逝。最后一集居然是哈克大败汉弗莱!终于威风了一回!看看汉弗莱那哆哆嗦嗦的小样儿,太牛太爽了!向编剧和演员们(尤其是身患皮肤癌仍坚持演出的哈克爷爷)致敬!

57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