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施万克

导演:罗飞

播放地址

 剧照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2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3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4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5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6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3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4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5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6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7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8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9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6:09

详细剧情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后,幸存者被救至纽约港口,受到英雄般的礼遇。然而,有六名中国幸存者却因为当时美国施行的《排华法案》,在24小时之内被驱逐出境,就此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他们的逃生经历遭到当时西方媒体毫无根据地大肆诋毁,污蔑他们“贪生怕死”、“伪装成女人躲在救生艇”…… 一百多年过去了,尘封的故事终于被揭开。当泰坦尼克号和船上乘客的经历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知道那艘船上也有中国人,他们是如何逃生的?真的像当年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用了不堪的手段才得以幸存吗?真相究竟是什么?在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与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他们之后又去了哪里?我们将追踪这六人的人生轨迹,寻访他们的亲人后代,还原被掩盖一个世纪的历史真相。这个故事不仅是属于他们六人的生命之歌,也是20世纪初海外华人多桀命运的缩影。

 长篇影评

 1 ) 船员和将军:方荣山与张发奎

来看点奇妙的交集。泰坦尼克号6个幸存的中国人之一:方荣山。与北伐名将,铁军的军长张发奎。相识。一个随泰坦尼克号出海,大难不死在美国落地生根;同年张发奎入广东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北伐期间叶挺独立团就是张的第四军的独立团,九一八后多次申请率军抗日,蒋不愿划拨军费久不能成行,1932年游历欧美宣传抗日。1934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大难不死的方荣山与同是广东人的张发奎相遇,可能是新识也可能是故交,与邝觉任,谢杏芳四人合照。1935年张回国,1937年如愿抗日,率军参与八一三淞沪会战,继而武汉保卫战,及后负责两广军事;方荣山继续在美国为生存而战。时代就像一艘大轮,个人太渺小,际遇太神奇了。#the six##泰坦尼克号中国幸存者方荣山##张发奎#

告别那个美国梦的年代

迎接这个中国梦的年代

 2 ) 中国幸存者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第109年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打破了当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票房纪录,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是万人空巷般 ‘ 好的出奇 ’。

大多数人不知道事情是,影片中女主角Rose在一块漂浮木板上被救起,男主角Jack与Rose在漂浮木板上永别的经典桥段,其实本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真实场景 —— 最后一个在海面漂浮木板上被救起的 ‘ 中国人 ’ 的故事。

因为和主线剧情重叠,这一幕在原片中被删减。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第109年,‘ 中国人 ’ 却成为了这艘船上最特殊的标签。

根据登船名单,泰坦尼克号上共有八个中国人作为锅炉工人登船,其中六个人活了下来。‘ 中国人 ’的幸存率在所有人种中最高。 当其他七百零五名幸存者到纽约港口,被送往医院救治或送去酒店安置的同时,死里逃生的六名‘ 中国人 ’却因为美国当时的《排华法案》被永久禁止踏入美国国土。 当七百零五名幸存者都有后代很骄傲地讲述他们的故事,许多人想借这场灾难获得名利费力地去和它扯上各样的关系,唯独这六个‘ 中国人 ’,没有后代提起过他们。

英国导演罗飞与历史学者施万克耗时6年,带领一个20余人的团队,开始了一场广泛的搜寻。 到访了世界上二十多个城市,采访了一百多人,阅读了一千多份历史档案。循着历史遗留的仅有线索,寻遍了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努力找寻这六名幸存中国人的后代以求还原真相。 历史在2021年04月15日得以重现。 这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9年纪念日,也是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在中国上映的日子。

109年的时间

六位幸存者命运的去向

终于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

英国当地时间1912年4月10日,八名中国人作为英国唐纳德轮船公司的雇佣海员,拿着雇主购买的船票,一同进入了泰坦尼克号的三等舱。

名单分别是:

LeeLing(林一)(28岁)| FangLang(方荣山)(26岁)| LenLam(林才)(23岁)| AliLam(亚林)(37岁)| LingHee(严喜)(24岁)| ChoongFoo(胡中)(32岁)| ChangChip(鈡捷)(32岁)| LeeBing(李炳)(32岁)

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的瞭望员没有及时看见北极冰山,看到的时候为时已晚,已经没有时间避开。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开始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

其中,登船的中国人Lee Bing(李炳)、 Chang Chip(钟捷)、Ling Hee(严喜)、Ali Lam(亚林)、Choong Foo(胡中)在事故发生的关键时刻 —— 当所有人都往船尾跑时,他们的水手经验帮助他们及时作出了正确选择,沿着船右舷往船头跑,四人在最后一刻搭上了并未坐满的C号折叠救生艇,一人落水后上船。Fang Lang(方荣山)落水后通过浮木自救,最后得以幸存。Lee Ling(林一)和Len Lam(林才)二人遇难。

幸存的六个中国人去了哪里?

施万克一行最后在英国的一艘商船“安妮塔号“劳工名单中找到了他们的名字。

从泰坦尼克救援船上下来到达纽约之后,因为不会说英文和没有任何身份证明文件,六人被怀疑成偷渡客,被移民官员拒绝入境美国。

精疲力尽的六人被扣押送上一艘前往古巴的水果商船。

后来这六位幸存者辗转多艘英国商船卖力,成为“一战”时期为英国商船效力的15000名水手苦力的成员。

时代洪流下,作为西方国家最底层的有色人种,他们经历着整个种族歧视主流话语中最重的冲击。

泰坦尼克号的老板 —— 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主席J·布鲁斯·伊斯梅与C号救生艇上的中国人同船,他说自己在下船时,发现有四个黄皮肤的亚洲人躲在座位下。

“中国男人利用他们的辫子,裹上女人的衣服,假扮女人逃进救生艇,挤占女性与孩子的逃生舱位。”

“这就是黄种人的卑劣性。”

《纽约时报》、《申报》称他们“偷偷躲在救生艇底”,甚至因叠坐在其他人身上,致人死亡。

因为这几句话,“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背负了百年骂名。世界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污蔑他们,有国人甚至以此为耻。

《申报》

后来施万克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复制出了一模一样的救援船进行实验,当记录上所有人数上船之后,从各个角度观察,发现根本不可能存在“藏了四人且没被发现”的情况。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去妇女儿童的左舷艇,更没有抢占妇女儿童的座位。

最终证明了当年那些报道全都是胡编乱造,甚至还推翻了某研究组织里的权威资料。八个锅炉工人,56英镑9先令11便士,买过的集体船票也被找到。不存在任何偷渡的嫌疑。

“灾难面前伪装的东亚懦夫”一瞬间变成了“在生死关头用智慧抓住了近乎为零生存机会的勇士”。

六人的命运的结局,在109年之后的今天,终于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

胡中因为重名太多,至今不能确认他的身份。亚林最终被遣送到上海或者香港,下落不明。严喜一直在海上当船员,最后去了印度,下落不明。李炳几经辗转抵达了加拿大,在当地开了一家咖啡馆,后人下落不明。钟捷和林才于因肺炎死在了英国商船上。

只有方荣山,给世人留下了足够多可以考证的信息。

方荣山夫妻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条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跟随施万克团队调查的脚步,在美国唐人街,他们找到了方荣山的儿子汤姆。在广东台山,他们找到了方荣山的侄孙。

方荣山(曾用名方森、方朗),是台山市川岛镇水平村委会水洋村人。

在上世纪10年代,被卖猪仔到了南洋的马来西亚从事水手劳动工作,后跟随海船到了英国,谋到了一份差使,从事搬运等工作。

因吃苦耐劳,被一客运轮船号(泰坦尼克号)看中,派去从事烧锅炉的差使。

每到人生的重要关头,方荣山总会寄回台山一些照片和书信,透露着他的人生进程。

方荣山照片

在商船上九死一生的方荣山原本打算等战争结束,和钟捷和林才下船后一起闯荡美国做生意。不料钟捷和林才得了肺炎,只留下方荣山一人,他被迫继续留在船上,一干就是八年。

直到1920年,方荣山才有机会又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国土。

来到美国的35年里,因为没有身份证明,方荣山在芝加哥经营过很多小生意都屡屡碰壁。

每一次生意失败后,他就回去继续做餐厅服务员。当时很多中国人和他的遭遇一样,他们不得不使用各种各样虚假的身份证明为自己寻找工作。给餐厅打工的微薄薪资成了方荣山唯一稳定的收入。

1955年,拿到身份证明的方荣山已经六十多岁,那时他才正式拥有了“方荣山”这个名字。

汤姆说方荣山晚年过得并不如意,他离过几次婚,最后单身一人。靠在一家中餐馆当清洁工维持生计。

即便如此,他寄给老家亲人的钱始终没有断过。

他仍会穿着西装,像个体面的绅士一样出门。

在美国租房时,当对方出言不逊道“绝不会将房子租给卑鄙的黄种狗”后,他一拳打在对方脸上。

对于方荣山这样一个人来说,尊严才是第一位的。

以至于泰坦尼克号上的这段经历,方荣山对家人只字未提。在他看来,这只是他人生中的冰山一角,茶余饭后上的谈资。

方荣山寄回台山的信件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条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这首打油诗,是方荣山寄回老家的信件中,唯一被他本人亲口证明过有过这段经历的证据。

当侄孙背出方荣山写给他的诗时,一个世纪的答案揭晓,也验证了施万克团队凭借坚定的信念与毅力苦苦寻找的结果。

只言片语,一首诗,轻描淡写地道出他是如何面对那个倒向一边的世界的。 1840年到1940年,大约有2千多万中国人告别家园,去往他国,或短期居住,或长期定居,他们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在故乡永远无法超越自己的几个台山人,要到美国试试。 他们看到自己一路向西,到美国,追逐财富和自由。那里正在淘金,可以呼吸自由空气,可以自由自在,是最理想的乌托邦。 在那个时代最豪华的邮轮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出海,泰坦尼克号上名流云集,富豪满座。方荣山和几个台山人在船上却作为最低等的工种,每天工作达到十四五个小时,但工资却只有白人船员的五分之一。 但他们的行李中是西装领带衬衫。他们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劳工,他们可能即将成为一个商人,有着无限可能的人生。 当轮船撞上冰山,一切的“美国梦”都破碎了。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从此他们的命运注定要和“抗争”紧密相连。 在周围都是惊慌的尖叫声中,在万分危难的紧急关头,方荣山急中生智,把自己和浮尸捆在一起,依靠门板等到救生艇。 根据14号救生艇上多位幸存者的叙述,方荣山被发现时,已经趴在门板上快要冻僵了。 他曾试图与船上的人沟通,发现他们听不懂后,就主动推开一个吃力划桨的水手,拿起桨划了起来。

...

方荣山不会想到,

他那股顽强的求生欲和坚韧的力量,

在109年之后,

会让他成为"泰坦尼克号"这艘船上最崭新的灵魂。

参考资料

《The Six》(纪录片:六人—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The Story of the Titanic As Told by Its Survivors》(幸存者讲述泰坦尼克号的故事)

专访《The Six》主创:揭秘泰坦尼克号 6 名中国幸存者的屈辱生还故事,南都周刊2017年21期

丹尼尔·巴克利的证词//www.titanicinquiry.org/USInq/AmInq13Buckley01.php

 3 ) Being Alive

那句台词说的多好啊:“从泰坦尼克号上生还绝不是他们人生中经历的最大磨难。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船难,也只是他们旅途中的小坎坷而已。” 突然就想起之前很火的一组图:英国文学——我愿为荣誉而死;法国文学——我愿为爱情而死;美国文学——我愿为自由而死;俄国文学——我会死!当然这组图的笑点在朴实无华的战斗民族上,直到后来看到有人在评论区说:中国文学——活着。虽然这是一个梗,可总觉得无意中道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意志力,那种被时代一直、被生活反复搓摩、碾压仍不曾放弃生的希望的意志力。那个会为孩子们提供牛奶的却难以维持生咖啡店生意的人;那个踌躇满志和朋友去经商却经历海难与朋友天人两隔靠浮木求生的人;那个得了肺结核被解雇后死在英国的人;那个在加尔各答下船后再无踪迹的人;以及那些失踪只留下模糊的名字至今无人知晓的人……他们就像《活着》里面的福贵,破产也好,被抓去当壮丁也罢这些看起来比天还要大的事情在他的身上也只是人生的一个挫折而已,跨过了,还有无数个坎等着呢……泰坦尼克号的海难就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波折,冰上撞碎的不仅是一艘巨轮,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可即使未来在眼前破碎,他们还在努力,努力去改变生活,去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坏境。 他们是乘客不是偷渡者,他们是获救者不是偷生者,他们没有罔顾“ladys first”,他们是新大陆的建设者。被诬陷的中国人需要有人去正名,而历史也需要真相。 还要记得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纳粹为犹太人修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遥远的美洲大陆上也有一个为中国人或者说亚洲人建的“奥斯维辛”,它叫——天使岛。 那个全球闻名的伟大爱情故事有一首它的赞歌叫《My Heart Will Go On》,我想如果这群中国人有一首属于他们的赞歌,它的名字大概叫《 Being Alive》

 4 ) 只有中国公映的六人

《The Six》 - 2021.7.15 - 补上未能在影院看的遗憾。这是史上第一次用镜头和文字填充这块历史的空白,为我们讲述泰坦尼克背后不为人知的中国故事。 就在六人逃过了史上最大海难的时候,以为他们的噩耗已经结束,可曾想才刚刚开始。 “Chinese must go!”因为还华法案,他们是唯一未能进入美国的幸存者,先是被送到一个叫达埃利斯的岛上,第二天一早就被送走了,然后乘坐Annetta号调头返回大西洋,向南驶往古巴,就此从历史上消失了。 "他们一定是将辫子披散下来,假扮成女人,才上了救生船。"因为种族歧视,西方那时经常"黑"中国人。经剧组调查,事实是妇女和儿童已经登上救生船后,这四名中国人才登的船,历史学家Steven也表示:"他们的故事展现的其实是'勇气与机智',而不是懦夫行为。" 之后,在当时西方媒体的渲染之下,各种"贪生怕死、懦夫、偷渡客"的帽子被扣在他们头上,还被杜撰成了"中国人不守规矩、狡猾、狡诈"的证据。因为不懂英语,他们也无法辩解,而且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根本不会有人找他们追问真相。 原来,泰坦尼克号沉船只是故事的开始。真实却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河流里。无法想象他们怎样在饱受委屈,冤枉而渡过余生的。直到今天,一百多年过后的今天,他们仍然没有等到一句对不起。 而在Jones的电影中,我们才正在慢慢接近事情的真相,在今天的中国,早不再是一百年前的懦夫。

 5 ) 他们是幸存者,不是偷生者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条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 ——方荣山

《泰坦尼克号》就是我的YYDS,是一部我看过几十遍也可能上百遍的电影,它陪伴了那个没有展示给大家的情绪化神经质的我。是我可以分享极致开心和极致悲哀之事的朋友。我曾经看过很多关于它的纪录片和书籍,那些被删减的镜头我也都收藏了起来,但却从不曾关注过这些幸存的中国人。

经历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灾难的幸存者都将之视为人生不可忽视的经历,说给无数人听,可唯独这六个活下来的中国幸存者却保持着沉默,为什么?幸存者的人生轨迹都被后人津津乐道,却没有人知道这六个人何去何从,为什么?如果那些诬蔑和诽谤都是假的,那真相究竟是什么?

真相就是真相,在那样一个排华背景的大历史下,“他们伪装成女人偷偷藏在了救生船中”的谎言此起彼伏。幸存者们搭载营救他们的船只靠岸后,或有亲朋迎接,或被妥善安置,只有中国幸存者仍旧在船舱中又是一夜。很多幸存者说他们这一生都无法走进球赛现场等人声嘈杂的地方,因为那些呐喊声会将他们瞬间拉回那个身边充斥着生命流逝的哀嚎的夜晚,然而这六个中国幸存者在经历了一场如此惨烈的灾难后却可能连岸都没上就又一次起航漂泊在大海之上成为了海员劳工。

让我泣不成声的是其中一名遇难的中国乘客的行李中是西装领带衬衫,他是远方某位女士的未婚夫,他不是一个劳工,他可能即将成为一个商人,有着无限可能的人生。而幸存下来的一名中国人是他的朋友,即便活下来又怎么样,他的朋友死了,他只能当一名受尽歧视的劳工。他们满怀期待的乘船,却只能在未来面对死亡与艰难求生…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那首诗,好一个满含泪水道不尽苦涩的“笑呵呵”。后来的他为了家人,努力生活,晚年清贫却仍旧在餐厅打工,不曾跟晚辈提起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任何人和事,一生辛劳却在所有的照片中总是西装革履,也许穿着那一身西装就又可以变回满怀希望的少年郎吧!

他们悲惨的遭遇虽然不能简单的只归因于排华的历史背景,但那一段历史值得被正视、被铭记、被反思。

最后我想用影片中提到的天堂岛上的一首诗作结束。

我们同胞遭至此,皆因国势未能张。 倘得中华一统日,定割西奴心与肠。 特劝同胞不可忧,虽然被困在木楼。 他日中华兴转后,擅用炸弹灭美洲。

2021年4月21日 于广安门电影院观影有感

 6 ) 消失的“六人”,被历史裹挟的悲哀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的,观影之前对于这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希望从自己本民族的人口中听到关于那场海难的更多讯息,或者从那些熟悉的中国面庞里寻找到些许的民族自豪感。我们总希望找到一种“亲切”:就像在外地的时候尤其希望听到乡音,对于那些与中国人无关的历史,如果听说其中有中国人的参与,那感觉都像是自己都参与了一样。

然而很遗憾,这六个中国人在影片里自始至终是处于一片大雾里:这不是一部口述史的纪录片,这是一部关于找寻的纪录片。我可以直接地告诉各位准备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尽管调查员们历尽千辛,他们仍未能从这六个中国人的后代或者任何的文字记录当中得到更多关于这六个中国人的内容。

纪录片当中有一段讲述了《泰坦尼克号》引进中国时万人空巷的场景,连制作人自己都说,没有想过这部片子会在中国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功。人们喜欢看凄美的悲剧,喜欢看跨越阶级的浪漫,更重要的是,这类大胆的题材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对于精神文明的渴求。于是一群人抱着期待的心情进了电影院,然后泪眼婆娑地出来,享受了一次灵魂的涤荡。

这与纪录片后来所展现的当时西方各国的排华政策对华人的伤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说,海难发生后,他们找了很多幸存者做了采访,可是因为当时中国人地位低下,所以没有人想了解他们的故事。直到这么多年过去,那六个中国人早已“dust to dust,ashes to ashes”时,再想做一份迟到的补救,却发现一切都是如此艰难。

当时有人记录说海难发生后,救生人员要求“妇女儿童先上”,而四名中国人佯装成女人混上了救生艇并藏在船底下,这才让自己活了下来。许多人因此对中国人展开了批判。调查员们为了还这几个中国人一个清白,便找来几个学生一比一还原了当年的救生艇,又让几个人扮成当年的中国人藏到船底下,看看目击者所处的位置是否能看到船底下的中国人,以此来力证目击者的证词是有失真实性的。

其实我想,就算是真的也没什么,影片《寄生虫》里说,人不是因为善良而有钱,而是因为有钱才善良。所以要让当时地位如此低下的华人遵守上流社会的规矩、保持上流社会的道德,太难了。因为他们从来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人,所以他们太懂得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择手段,这就是穷人的生存法则——只有当你足够富裕了,你才能伪善地说:“我们来讲点道德吧。”

所以与其责怪那四个中国人抢占了妇女儿童的位置,不如责怪当时的西方世界对于亚洲的世界压榨得太狠。

影片讲述最多的是一个叫“方荣山”的人,因为他的后代是调查组唯一能找到的。其他人的消息早就消散于大海,只是偶尔从卷帙浩繁的资料里,看到一两句描写:有个叫“Lee Bing”的人,在加拿大的咖啡馆里诉说着自己当年从泰坦尼克号上得救的消息。当调查组来到当地想获取些什么信息时,却再一次扑了个空。

当方荣山被五副哈罗德·罗威发现时,哈罗德看到他非常聪明地坐在一块漂浮的木板上等待救援——Rose得救的灵感,就来源于他。而且《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当年拍了这段中国人的戏份,只是后来给剪掉了。

可即便是占据影片一大半内容的方荣山,关于他是否乘坐过泰坦尼克号这件事,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泰坦尼克号上,方荣山登记的名字并不是方荣山,而是“Fang Lang”,当调查员来到方荣山家里,问他是否知道父亲为什么改名时,他的后代表示完全不知情,并且他们还意外地在家中发现,父亲的照片上还有另一个名字:方森。至于为什么又改成“方森”,他们就更不知情了。

而方荣山生儿子的时候已经六十高龄,所以在他的儿子还忙着和女孩儿谈恋爱的年纪,他父亲已经寿终正寝了。到最后,他的后代也没来得及从他口中听说太多关于泰坦尼克号或者他来美国的事情,他就带着这么多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进了坟墓。

可以说,方荣山这个人就像无底洞一样深不可测。

这样压抑的、躲躲藏藏、颠沛流离的生活,是方荣山愿意的吗?当然不。因为美国那时的《排华法案》,让这群流亡在外的华人没有选择。

我对方荣山的后代讲的一个情节印象还蛮深的:他说自己小时候随父亲去敲人家门,问人家可不可以租房子给他们住,结果对方说自己不可能把房子租给黄种的贱狗,方荣山这时“punched on his face”——方的后代说,自己的父亲是个从不认怂的人,可以想下,在当时的美国那样的欺侮之下,他这一拳的干净利落脆,背后是多少伤痛与失望的累积。

历史的惊雷往往藏在他人云淡风轻的只言片语中。

该是有多惊人的毅力和信念,才能让他在美国社会立足,并且为后代打下一个还不错的未来。

狱中的华侨,面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只能以这样的诗句为自己默默加油打气,并且一点一点的,改变着美国社会对华人的看法。

最后连调查组们都不由得发问,为什么外国的生存如此艰难,他们还一定要留在外国呢。

为什么,因为这山看着那山高呗。反正自己的国家那会儿都乱成那样了,别人的国家再差还能差到哪去,况且人家那边还有好的资源。就算在国外被当成廉价劳动力,还要被驱逐,在风云莫测的国内就会好一点么。

所以与其说他们因为中国人的身份而有了可悲的命运,不如说他们作为小人物,作为历史的尘埃,这是他们必然要去面对的。富贵险中求,挣一挣,要么是个死,要么就是翻身把歌唱;不挣,那横竖是个生不如死,像渣滓一样消散在空中。

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那么多人宁可死也要偷渡。

方荣山的后代与哈罗德·罗威的后代来了个迟来的拥抱,方的后代心情复杂地说,要是没有他,可能就不会有自己。哈罗德·罗威也送了一张自己的父亲的照片给他,并在上面签了个名。

令人喜闻乐见的和解。

可是影片直到最后,我们仍不能确定Fang Lang是否就是方荣山,调查员也只是根据有限的信息说了句:“Very closed.”

其实是或不是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即便不是,Fang Lang的人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可能他也在某个西方的大都市里,因为别人一句“黄种狗”而一拳把一个白人揍趴在地。

虽然关于这六人的历史注定是缺席了,但是从这找寻的过程中牵扯出的另一段历史却让人唏嘘。

尽管历史从不会为小人物书写,可是小人物的挣扎总是大抵相似的,历史的洪流,也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小人物的“乘风破浪”,才使其显得波澜壮阔、惊心动魄。


终于还是决定开个自己的公众号:Imagine Heaven。

 短评

6.0/10心里很明白,这类电视专题性质的纪录片,比起艺术性,看的更多是实际意义。在如今平权狂潮的语境下,借着知名故事拨乱反正寓教于乐,的确非常应景。但片子里有个细节着实把我气笑了——施万克造模拟救生艇,委派给帝都的国际学校也就罢了,还故意给京西的招牌几个特写,似乎正站在台上标榜:看,百年前排华法案撕成一片,百年后中外少年和谐互融!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乍一看很暖心,可是仔细想想,这帮贵族学校里和外国同龄人朝夕相处的中国孩子,一年学费就得20万,真的能代表中国民众的大多数吗?这种精英化高阶化的表现媒介,有没有反作用都另说,实际意义更是瞎掰。很多时候看这些欧美慈善家,毕其一生事倍功半,真的既感动又难受。安逸单纯的生活环境已经让他们形成思维定势了,对中国,他们真的不懂。

4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还行

好像在他们生命里,那年那次的沉船,只不过一场小事。

6分钟前
  • 陳顏
  • 力荐

会把牛奶送给孩子的他没能把咖啡店开下去,带着西装登船的他突然失去了合伙人,从加尔各答上岸从此杳无音信的他不知是否回到了祖国。若没有一根棍子的救生,没有人性的救援,有的人生将不复存在。人类历史最著名的船难,或许不过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小风浪。排华法案背后,还有更多移民抹干眼泪,笑呵呵。

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这部纪录片上映也等了很久,就像这段历史被揭开的时间也是等待了太久,这几个人的人生或许仍然不能被探索清楚,但至少已经开始被发掘,其实这不仅是关于八个中国乘客,也是那一代华人移民故事,方的故事尤为震撼,一个从冰海里挣扎出来的幸存者,又如此努力在美国讨生活还要帮助亲友,他的故事比电影更加传奇。

12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整体看下来比较像电视纪录片 客从何处来 。本片的选取角度比片子本身更有意思,更多是华人海外闯荡时,后段出现的美国天使岛和当年遗留下的诗也是一个好的题材。

13分钟前
  • 用户名太长了
  • 还行

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海难,只不过是他们人生的一道小坎坷

15分钟前
  • #85
  • 力荐

抱着“Titanic”忠实粉去看,在看到具有年代感的《李奥纳多真情写真集》时差点笑出声…这部纪录片第一次呈现了卡神《泰坦尼克号》华人劳工被删片段,杰克和露丝的结局(露丝趴在门板上最后获救)灵感正来源于此,这位华人劳工也可能是当年被救的最后一个人。“是谁那夜在漂浮的门板上哭泣,勇敢的灵魂在空中飞翔” 看完全片,发现这部纪录片不仅仅这么简单,它通过层层挖掘、拨云见日地探索6个中国人的故事,甚至有《网络谜踪》《寻找小糖人》带有悬念和探秘般观影体验。施救者与被救者的时空见面,排华法案的历史渊源…通过这些探讨的人文关怀、种族歧视问题、中美关系,放在当下看更多一层现实意义。“多一个人见证,真相就多一份意义” 片尾曲加分

1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像破案一样的节奏,几大洲到处飞,重点是说 排华法案,涨姿势。最后的旁白说出了我的观感:泰坦尼克遇难记对他们的人生来说,都不是最大的灾难。。。

20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看到最后发现居然是在讲排华,但整体来说还是保持了克制和客观,比我想象中的好看。想起昨天看的抗疫纪录片里的一句话:我不想用正能量或者负能量这样的话来说,但是真相就是真相,它本身就具有力量。很棒,看完之后我突然觉得survivor这个词充满了力量。

23分钟前
  • 陈大痣
  • 推荐

他日豪强日,定斩胡人头。

24分钟前
  • 李昨
  • 力荐

不是偷渡,一共8个中国人,以前是轮船上的锅炉工,因为英国煤炭工人罢工,导致失业,他们8个人共用1张船票,作为泰坦尼克号的锅炉工上船工作,想去美国找工作。发生船难后,他们被锁在船底,直到快沉没的最后一刻才打开舱门给他们逃生机会,6个人活下来。

26分钟前
  • Your Ferry man
  • 力荐

本以为是个蹭热度的小片,没想到居然很好看,导演和主演(研究员)都是中文流利的外国人。开始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世纪前6个中国普通人的下落,没想到越挖越深,挖出一部一代劳工移民的血泪史。我作为记者,很能理解那种靠海量资料的蛛丝马迹、各种奇异方法拼出线索时的惊喜感,也感动于主创明知这个几个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深海里,依然坚持数年打捞他们在世上存在过的痕迹。寻找过程充满格物致知与人道主义精神,最后救人者和被救者的后代相见那段看到泪目。一代移民受尽凌辱和苦难,也依然远渡重洋,在陌生的大陆顽强生存下去,可想而知那个年代的中国有多苦,很心酸和心疼。上映时恰逢亚裔歧视风暴,中美关系进入新时代,更添现实意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应该看看的电影。片尾曲是导演的父母写的,很好听。

2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作为你朋友圈唯一摸过泰坦尼克号遗骸的人,我期待了三五年终于等到了《六人:泰坦尼克号幸存的中国人》纪录片公映。吴亦凡《大碗宽面》歌词「我这一生漂泊四海 看淡了今朝」可以形容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境遇——六位中国幸存者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至死都未跟子孙讲一句自己在泰坦尼克号的遭遇。这部纪录片果然展示了《泰坦尼克号》删减片段——以中国幸存者为原型的救援镜头。我觉得所有人婚前都应该经历一下「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之后再决定是否和对方结婚。此前有一部同样由后人讲述祖先移民的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这两部纪录片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透过后世查阅的各种材料,复原(数)百年前历史上小人物发生过的故事。

31分钟前
  • 未成话
  • 推荐

8.4的开分已经让我挺惊讶的了,竟然还涨了0.1分呢,看来大家不仅没有产生蹭泰坦尼克号和卡梅隆热点的负面想法,反而觉得电影挖掘到了一些特殊的内容。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期间因为太忙没有看到这部电影,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上座率还不错,且中途无人退场。从这样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历史大船难中找到这样一个切口去深挖,本身还是值得敬佩的,也算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拼图。尤其是这些研究员们从纷繁复杂且历史久远的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进行拼凑的精神确实也令人敬仰,包括在账号后面添加各种邮件名后缀来找人,以及对人名线索的逐步追踪方式,都挺不错的。不过测试低温下能坚持多久以及造一艘小船看能不能躲藏则确实觉得大可不必,有些无聊。另外最后落脚点成了各国的排华法案,讲述华人的移民血泪史,岂不是偏题了?很多结论其实也主要是一种推理猜测。

32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那个人说‘我才不会把房子租给黄种狗’,他一拳打过去,打的那个人跪倒在地。那一年他70岁了,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36分钟前
  • Moon
  • 推荐

“泰坦尼克号”触碰的只是“冰山一角”。

38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42分钟前
  • wqbduiq
  • 力荐

百年以后华工们刻在墙上的悲愤正在实现,就差排美、排英、排加……法案了。什么时候我们能拿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好像能给真相、道歉的只有异族,未免过于自薄,要自信。ps:游戏被安利到了。

43分钟前
  • 着迹
  • 还行

多一个人见证,真相就多一份意义

48分钟前
  • 一字千金小可艾
  • 推荐

类似《哈马舍尔德悬案》的纪录片,写特稿,下田野,做实验,拍摄是目的,破案是过程,老外团队抽丝剥茧,独自奋勇,去挖掘泰坦尼克号中国人幸存名单背后秘辛,海外华人一代代开花散叶,历史是因,也是果,功德圆满。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