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战地滑板课

记录片英国2019

主演:内详

导演:Carol  Dysinger  

播放地址

 剧照

女孩的战地滑板课 剧照 NO.1女孩的战地滑板课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07-20 10:59

详细剧情

  阿富汗年轻女孩在喀布尔学习阅读,书写和滑板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穷则思变,绝地逢生

《女孩的战地滑板课》短评

导演情怀是这部纪录片的灵魂,戴辛格自叙:“这是一部我想拍的电影,不是关于滑板的部分,而是关于女孩的部分。我太爱她们了,我很高兴能让世界看到她们很少被注视的、她们本来的模样。” 战乱之中的阿富汗女孩们,因为时局动荡,贫困和文化限制、宋教束缚,她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非常有限;于是有一些女孩通过学习滑板来打破这种现状,这种精神本就尤为可贵。这部纪录片记载了这些女孩们虽然在保守,充满战争的环境中成长,但她们被教导相信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

影片丝毫没有淡化历史背景,将现象本质再度深挖放大给观众看,其中一个阿富汗小女孩说:“勇气就是去学校学习”。在她们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了别人用命也换不来的稀有品。阿富汗是一个充斥着战争、封建文化、宗教限制、恐怖主义的国家,在那里生活的孩子饱受苦难的灌溉,却因为滑板,迎来了生活的一抹亮色。给地位低下的女性带来一次改变、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影片中,刚进入学校的孩子脸上,带着恐惧、敏感,她们不知道自己读书和玩滑板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因为在他们的国家,女生是不被允许读书和运动的。但Skateistan帮助了她们。进入校园的女孩子们,开始学习课本知识,也上滑板课。刚学习滑板的孩子,连滑行都有点困难,但有个小女孩说:“想要征服抛台,就必须要克服恐惧”。

课堂上借女孩们的陈述侧面表达了时代下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女孩们面对生活的不妥协。片中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正在上课就听到了“轰隆”一声响。老师看到学生们脸上惊恐的表情,就安慰他们说,那是别的地方地震了。这句话反而让孩子们哄堂大笑,他们说,老师你觉得我们是傻瓜吗?爆炸经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他们非常熟悉。除了爆炸之外,女性还会遇到另外的危险,比如性骚扰甚至是绑架。多数阿富汗人的选择是,不让孩子去上学。

Oliver是如何将滑板、女孩、阿富汗联系在一起的,影片开头做了一系列回顾;又在影片后面穿插对纪录片中的人物采访,进行相对说明与客观评述。自2006年Oliver带着滑板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旅游,他发现阿富汗对女性的限制特别多,不能上学,不能外出,不能做各种运动甚至不能骑自行车,但是小女孩跟着他玩滑板反而没人制止。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滑板让阿富汗更多孩子,尤其是女孩们能够享受运动的快乐。后来,他看到了滑板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在滑板学校开展了“回到学校”的项目,滑板学校的口号是“教你滑板,给你教育”,一小时学习滑板,一小时在教室里学习关于文化、艺术、人权、环境等知识。滑板和教育拧在一起成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新式教育。只有在滑板学校每周的几个小时里,孩子们才能远离战争,活在童年里,不用忍受街头的工作。

滑板学校之前只有一个人运营,现在已经是一个完全由阿富人汗人运营的机构,并得到了国际滑板组织的支持。自2008年以来,滑板学校帮助了7000个阿富汗孩子,超过一半是女孩。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到 “勇敢点 像个男孩儿一样”,却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听到 “你跟男孩儿不一样” ,影片关于女性角色的探讨同样没有停止。这部纪录片不仅纪实,也有明晰的主题思想,戴辛格在颁奖时说:“这部电影是我们写给那个国家里勇敢女孩的情书。她们教导女孩们举起手,说我在这里,我有想说的话,我就要在这儿滑,别想着阻止我。”穷则思变,绝地逢生,希望整个世界都能拥抱和平,珍爱和平。

 2 ) 真实正能

以战争为背景,描写出孩子的生活,以滑板作为生存的依托,反应出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也衬托出战争的残酷。孩子们对滑板的喜爱并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不屈的态度,对生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出战争下人们对和平最真实的渴望

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放弃心中所爱,积极向上,不怕苦的去学习滑板,体现出巨大的正能量。滑板的出现是他们生活的光,在战争中寻找最想要的东西,荆棘中开辟道路,传播着正能量

 3 ) 总有一束光,可以刺破黑暗

《女孩的战地滑板课》是一部关于阿富汗的纪录片,我们都知道阿富汗常年战火纷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女孩的战地滑板课》并没有着重描写阿富汗的战争,而是描绘了一幅不寻常的场景——一群女孩在学滑板。为什么说这不寻常呢?这里包括了两个点:一是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在阿富汗,二是学滑板的竟是一群阿富汗女孩。要知道,即使在塔利班倒台17年后,阿富汗依旧是全世界女孩生存最差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很多女性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女孩不能单独走在大街上,否则就会被侵犯甚至被绑架,她们可能会被早早嫁人,然后继续与贫穷、恐惧、饥饿为伴。所以,谁会想到在战火连天、女性地位地下的阿富汗,会有这群女孩自由地玩着炫酷的滑板呢?

女孩们学滑板的地方叫做 Skateistan,这是一个帮助贫困孩子进入公立读书体系的公益机构,用教滑板结合文化读写教育的方式,帮助了超过7000个阿富汗孩子,其中超过一半都是女孩。女孩们可以安全地在这里上课、学滑板,对她们来说,这就是一片净土。 纪录片主要记录了两个场景:女孩们在教室上课,女孩们学滑板。通过上课,女孩们知道了读书和学习,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利;通过学滑板,女孩们学会了勇敢。学滑板一共分为了四阶段的课程——如何正确的站在滑板上、滑行、荡板以及最难的滑抛台,女孩们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最后的自由滑行,滑板一步步帮助她们克服了恐惧,看到她们脸上绽放的笑容,你就会深刻感受到学滑板带给她们的快乐。 来到Skateistan之前,女孩们有的在家帮忙带弟弟妹妹;有的需要大扫除和洗碗;有的要做园艺;有的在卖茶叶……但是到了Skateistan之后,她们想当飞行员、眼科医生、老师、记者……她们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 在纪录片的叙述中,还插入了在战乱中死亡人数的新闻报道,一边是外面的熊熊战火,一边是女孩们获取知识的教室和获得勇敢的滑板训练场,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女孩们通过收音机、电视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知道了自己国家正在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她们即使冒着危险也要去学习。她们的勇敢为自己的将来写下了伏笔。 记得以前读过一个小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上放着什么了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于是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同样的,看到阿富汗这群学滑板的女孩,我们就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阿富汗会在某一天结束战乱、向前发展吗?答案是“会”,因为有那么多阿富汗人正在勇敢、顽强地活着,终有一天,她们会等到一束光,刺破黑暗,然后阳光普照了整个大地。

 4 ) 半个滑板人的看后感受

在那样一个有着纷乱战争、性别歧视的世界,女孩们还能想着上滑板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参与到滑板这项运动中来?!

当然,只是开个玩笑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记录短片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电影开始便引出了两个很重要的主题—courage勇气&right权利。课堂上借女孩们的陈述侧面表达了时代下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女孩们面对生活的不妥协。没有勇气举手的小女孩却没有按同伴的提示回答问题,表达的无疑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抗争,勇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有思考,教育才有意义。

影片后面穿插对纪录片中人物的采访之类这里略过,主要说一下影片讲述的几节滑板课。

开始是滑板上最基础的上板,以个人对滑板精神的浅薄理解,这里暗喻影片表达的女孩们对人生把控的开始,让女孩们自己踏上滑板,是让女孩们自己选择是否要开始并坚持走自己正在走的这条路。同学习一样,滑板课也是女孩们所走的争取权利,摆脱回家卖茶的宿命,掌握自己人生的选择。

接下来是滑板冲坡,相对进阶一点,但并不显得难度增加多少,所以这里关于滑板精神的表达并不明显,从镜头的表现可以看出,有一段并不存在旁白是这样说的“看你前面那个坡,你怕了吗?这才刚刚开始,以后比这个更陡的坡多的是,比这个更难的问题也多是,你还要继续吗?你说是?好!冲上去,去征服它,如果你安全下来了那你就赢了,好了,相信你自己,对,就是这个坚定的眼神,失败了?没关系,你脸上乐观的表情已经证明了一切!”

再接下来是荡板过障碍和滑坡,又相对进阶一点,难度提高也不是很多,一个个障碍就相当于争取权利的一个个困难,在那个地区上学本属于男生的权利女孩们也体验到了,原本可能在家卖茶的女孩们现在不用去了,她们可以在板场滑板,在教室上课,享受滑板带来的快乐,感受老师对她们知识的传授,思想的点化。

最后是对于新手来说相对难度较大的从抛台落地,结合后面女孩们对滑板基础动作的熟练把控镜头象征着女孩们对人生的把控,对生活的驾驭,当然还有相关滑板精神中很重要的一点——自由,这里则表达女孩们对自由的渴望。女孩们会是最后的拯救者,那个被一些已经堕落的无所事事的似乎完全没有精神和灵魂的男人掌控的社会终究还是靠不住。女孩们经过一点点的对权利的争取,勇气的一点点增长,一定能像从抛台上成功飞下来一样借助教育的翅膀成功放飞梦想,体验自由,掌控命运。

以勇气开始,把握权利,拥有选择,以成功驾驭滑板结束,放飞梦想,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希望。女孩们纯洁的笑容,黑色幽默背后对现实真实的认知,镜头下阿富汗家庭生活的陈述,几节课的滑板历程,很真实也很感人,略显刻意的是似乎每个镜头都有其值得深究的寓意和深层次的背后故事或意义。

第一次明白,原来纪录片不仅可以纪实,还可以有明晰的主题思想并在纪录片这个题材包裹下进行脚本化程序化的刻意讲述。

 5 ) 总之还是很感动

一上来就音乐,warzone footage,营造一种虽然我没见过另一种样貌但绝对是stereotypical阿富汗大环境。路上的行人看镜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配上音乐后就异化了他们,这点让我很愤怒。但不得不说流畅的叙事,剪辑,工业化的成品最后确实让我全程又哭又笑热泪盈眶,最后看着女孩们凝视镜头,想着jingyao和春蕾的破事捂脸痛哭。md有没有希望啊!这部纪录片中音乐是一个神奇的推手,不停地渲染情绪,把情绪和眼泪带向高潮。photogenesis也许用在这很合适?我完全信服这个故事,完全爱着这些眼中有光芒的女孩子们,情绪完全被牵制。Sorry I’m convinced by this industrial documentary Sorry I’m buying this cliche girl power story Sorry I’m never tired of watching women empowering women but truly, what an emotionally dramatic documentary! The music, pacing, story structure, motion, editing, cinematography... perfectly proved its qualification for an academy award. See me, see her, see those shining girls who are brave enough to raise hands to respond to questions they don’t know the answers for, who are taught supported and empowered by another group of amazing young women. This means change this means meaning and love! 镜头某些特写把完整的一套动作拆开,特写增添了不少诗意。近结尾处大环境中的新闻,爆炸…all that noise几乎盖过了女孩们的轮滑声,但我只想专注于她们,她们的动作和轮滑摩擦地面的声音。有一个镜头女孩和男孩们擦身走过,对比起来是那么的弱小,但她们不是fragile girls 她们在学习成为并identify themselves as toughpeople

2020年1月31日

 6 ) 女孩们可以成为任何人

在战火纷飞的地方如何生活?在世界上对女性压迫最严重的地方又如何生活?

“塔利班的统治已经过去17年,但阿富汗仍然是世界上成为女孩最危险的地方之一。”

“大部分女性一辈子都没读过书,女孩们常常被迫早早嫁人。对许多女性来说,暴力的阴影无处不在。”

影片开头是几个在街上随拍的运动镜头,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街道破败荒凉,镜头扫到的每个(男)人,眼神警惕地盯着镜头,而唯一出现的一位女性,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剩监狱式的网格状眼罩让她与外界相连。

在这片战区却有所女童学校,在教女孩们识字的同时也给她们上滑板课。学生们都是来自贫穷家庭的女孩,再大一点,她们大概就要被关在家里,等待结婚生子的宿命降临。

在这座「滑板学校」,老师会问女孩们,“什么是勇气?为什么勇气很重要?”然后告诉她们,“你们来上学,学习读书识字,就是获得权利和勇气的方式。”

导演深入到一个当地家庭里拍摄,镜头从一双正在缝补的手缓缓上移,露出整个简陋的房间。妈妈和七个孩子盘腿坐在地上,她14岁就结婚了,陆续生了一大家子的儿女,她说自己现在35岁,但她的脸看上去疲惫且苍老。两个快成年的大女儿负责工作,为一家人谋生计,她们面对镜头不太说话,眼睛很亮。

学期继续进行,女孩们弯下身体,保持平衡,试探着加大速度学习新动作。有女孩摔倒了,站起来揉揉眼睛,要再来一次。

滑板对这些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踩上滑板,向后轻轻一蹬,滑板向前轻巧地溜出去,暂时忘记性别的界限,她们不再是一举一动都被规训、一言一行都在父权制严厉注视下的阿富汗女孩。在那个滑行的瞬间里,她们可以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孩子。

那位妈妈在影片最后说 “我结婚很早,因为我当时没有选择。但是我的孩子们可以成为医生、工程师、飞行员。他们的确有选择的可能。”

我忍不住掉泪,当然知道“改变命运”几乎不可能,这些出身贫寒的女孩除非离开阿富汗,否则也会很快长大、嫁人、生育、变老,生活像电影散场时的灯光慢慢变暗,肮脏地毯上洒满饮料和爆米花碎屑。但滑板给这些女孩的童年创造了那么多独一无二的快乐和成就感,就好像撕开了一道缝隙,有光透进来,日后她们再成为母亲时,一定比上一辈更加明白教育之于孩子的重要性,或许也会送她们的女儿去滑板,鼓励她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勇敢冒险的快乐。

想到那部非常著名的纪录片《生于妓院》,全印度最危险和贫穷的红灯区里,一群孩子拿着女导演给他们的相机到处玩耍和拍摄,同样拿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其中的一个男孩,后来拿到了一所高中的全额奖学金,毕业后被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录取,现在已经成为了摄影师。

无论是豆瓣还是IMDB,并没有太多这部短片背后主创团队的信息,但片子在最后慢慢打出的crew list显示,本片导演、制片人、摄影、剪辑均为女性,其他工作人员也大部分为女性。或许几十年后,这些阿富汗的女孩中也会有人成为电影人,而记录也会是改变世界的方式之一。

 短评

whatsup滑板志

4分钟前
  • 2006-03-19加入
  • 力荐

借助滑板克服心里恐惧

5分钟前
  • lixunhuan
  • 推荐

勇气就是有人敢去上学和学习,没有足够的勇气,我们的权利就会被拿走,再也不会还回来。没有煽情,没有刻意,是战火废墟里盛开的自信和希望。

10分钟前
  • 乜乜™
  • 力荐

特别像当年的《瓦嘉达》,但更短小精悍,而且纪录片的载体让它更具感染力。看着姑娘们脸上天真的笑容,隔着银幕你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快乐与渴望。一个如此符合当下政治语境的电影,如果它不得奥斯卡还能是谁?

11分钟前
  • 饮歌
  • 力荐

她們玩的tricks都好生猛…這麼好的天氣想出去玩滑板 戰地讓這項運動多了份自由的含義

12分钟前
  • TurboGarden
  • 推荐

简单而有力,交待这么一个独特的教学场所就可以了,而没必要费心去挖掘一个个家庭故事

1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平淡地讲述,真实地记录,希望滑板是她们有选择人生的第一个选择

19分钟前
  • 未读
  • 推荐

为孩子,为老师,也为记录者

22分钟前
  • 给你我最亲爱的
  • 力荐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纪录短片:《女孩的战地滑板课》,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纪录长片(提名):《滑板少年》。观影时联想到沙特阿拉伯学自行车的女孩《瓦嘉达》,而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则联想起《为了萨玛》的叙利亚。P.S.:今天又重看了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人人影视翻译版),在颁纪录片奖前的影像里看到「大卫·爱登堡」爷爷,惊喜一下。

2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老师真的好了不起 女孩和女孩的家庭们也好勇敢,这样的纪录片真的是充满力量

30分钟前
  • 无法勃起话事人
  • 力荐

尽管是典型的西方价值观输出宣传型纪录片,不过在有限的时间内几乎都是标准的拍摄方式,可以作为政宣题材进行学习(包括选角、特写镜头、活动的选择、提问的内容与方式等),不过题外话如今Taliban重归,女孩们的未来应该都被毁灭了。

33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坦白来说意识比较贫瘠,但是作为记录的目的来说已足够。

3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看完想给她们捐钱

36分钟前
  • 栗栗安
  • 推荐

学习滑板姿势笨拙但能带来快乐,或许13岁前的教育并不能改变女孩的一生,但至少从年幼时便给她们带来了未来的希望

41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我也想出门滑滑板…

45分钟前
  • feifeiRun
  • 还行

是梦想让她们自由,是梦想让她们学会飞翔。

46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公益性质的学校,为了战乱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给她们一个积攒勇气的舞台,获取知识,手握自己的权利,门外满是危险,生来只不过等着早早嫁人,然而她们内心,与所有孩子一样,希望拥有童年的快乐,而滑板课,收获的不止快乐,还有磨练。

50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关于战争下平民的生活,这部无论在选题还是执行上,比大部分获奖的长片都要好,没有刻意的卖惨,只是平淡的记录,反而更加震撼

53分钟前
  • typacm
  • 推荐

标准的商业纪录短片,思路清晰主旨明确。说这部片子是卖惨的那位,您内心得有多黑暗啊?我有幸在美国电影节上看了本片,也见到了导演本人,她说本片的目的就是记录这样一群生活中战争中的孩子通过滑板自强自立的故事,人家根本没有卖惨圣母的意思,人家只是平淡的展现现实而已。

56分钟前
  • KouYibo
  • 力荐

My children do have a choice. 老太太如是说。

57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