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无名战士 剧照 NO.1无名战士 剧照 NO.2无名战士 剧照 NO.3无名战士 剧照 NO.4无名战士 剧照 NO.5无名战士 剧照 NO.6无名战士 剧照 NO.13无名战士 剧照 NO.14无名战士 剧照 NO.15无名战士 剧照 NO.16无名战士 剧照 NO.17无名战士 剧照 NO.18无名战士 剧照 NO.19无名战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2

详细剧情

  影片改编自1954年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讲述了一队芬兰士兵在苏芬战争中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战争中没有英雄,只有无名小卒

要看明白《无名战士》,首先要稍稍了解一些前苏联和芬兰之间历史纠葛。 历史上,芬兰本是瑞典这个北欧一霸的领土。后瑞典在北方战争中被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打败,被迫割让芬兰地区给俄罗斯。俄罗斯在芬兰地区成立芬兰大公国,由沙皇自领大公爵位,实行沙皇统治下的半地方自治。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皇俄国土崩瓦解,芬兰趁机独立。此后二十年间,苏芬两国关于国境划分一直有很大的争议。 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卡累利阿地峡的归属。 卡累利阿地峡是位于俄罗斯拉多加湖和芬兰湾之间的一条狭长路上通道,南部即为前苏联的列宁格勒、旧沙皇俄国和现在俄罗斯联邦的圣彼得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1917年芬兰独立时,将此地峡的大部分收入囊中,其边境与列宁格勒近在咫尺,对这座前苏联第二大城市乃至苏联西北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扩大战略纵深,前苏联自20年代起便与芬兰进行谈判,想让芬兰割让四十公里宽度的土地及数座岛屿,但都被芬兰拒绝了。 进入30年代后期,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以及芬兰与德国的关系愈加亲密,前苏联得到卡累利阿地峡的欲望愈发强烈,最终在1939年发动冬季战争,企图夺取地峡甚至占领整个芬兰。 但在这场战争中芬兰军队表现出了极其强悍地战斗力,不仅没有让苏军灭亡芬兰,还给苏军造成了大量伤亡。据说,希特勒正是看到苏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惨状,才最终制订了企图消灭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但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战争拼的是整体国力,奇谋智断只能胜一时不能胜一世。芬兰虽然给苏联造成了大量伤亡,但也被逼得坐上了谈判桌,于1940年3月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将卡累利阿地峡及其周边领土割让给苏联。 遭此大辱,芬兰自然要雪恨。于是芬兰与纳粹德国一拍即合,于1941年配合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发动对苏战争,史称“继续战争”。芬兰政府的目的,是夺回卡累利阿地峡,并扩张领土,建立大芬兰国。 战争一开始挺顺利,趁着前苏联军队忙于应付纳粹的进攻时,芬兰军队迅速收服失地,并占领了不少苏联领土。 但芬军的攻势很快就被挡住了,双方进入相峙阶段。苏芬之间仿佛回到了一战时代,打起了堑壕战。 到了1944年夏季,苏军已经彻底确立了对德战争中的优势,可以腾出手来收拾芬兰。 短短一个多月,苏军就完成了反击,将芬军赶回1940年两国确立的国境后。此后不久,芬兰对苏媾和,不仅再次承认1940年的《莫斯科和平协定》有效,而且割让了更多领土给苏联。 从战争结果来看,芬兰在整个继续战争期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没能报仇雪恨,还搭进去不少的人命,损失了大片领土。 大约是这场战争过于惨烈的缘故,战后的芬兰成为了中立国,当起了冷战时期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了解了上面这段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无名战士》这部电影的主题与爱国激情没有丝毫关系,它的真正主题只有一个——反战。 无论政客们如何口灿莲花,真正在战场上流血牺牲都不会他们,而是那些在泥水里打滚、迎着子弹冲锋的士兵。因而,要不要战争,真正具有发言权的应是身处战争第一线的士兵。 电影将镜头锁定在芬军一个基层连队身上,通过他们展现士兵们对战争的真实看法。 战争初起之时,士兵们或许还怀着些许夺回故地的激情。他们越过1940年确定的新边境,朝着1939年冬季战争爆发前的“旧边境”进军。 在他们看来,只要夺回在之前战争中丢失的土地,战争就该结束了。所以他们一路上都在说:“等到了XXX,我就回家。” 但他们从未想过,芬兰可以拥有挑起战争的主动权,却未必有权结束战争。 这一场战争出乎意料地漫长,士兵在日复一日地流血牺牲中,爱国激情越发麻木,归家的愿望却越发强烈。 伊诺·阿霍所扮演的老兵经历过冬季战争,对于战争的真相看得尤为透彻。战争就是杀戮,其他一切所谓的崇高名义全都是虚无。他无视军队的纪律、长官的命令,只想在战场上好好地活下去,带着朋友活着回家。 其他年轻士兵一开始并不明白这一点,但战争让他们慢慢理解了这一道理。 所以,到了战争末期,他们为了回家,可以违背长官命令,放弃不可能坚守的阵地,丢掉累赘的机枪,拼命往“旧边境”撤退。 此时的“旧边境”,不再是1939年冬季战争前的“旧边境”,而是1940年《莫斯科和平协定》确定的“新边境”。新与旧的转换,表明了士兵们对战争的理解与态度的变化。他们厌战,他们想回家,他们不像打仗,只想和平地过自己的日子。 对于士兵来说,在战争中他们什么都没得到,只是平白付出性命。 哪怕是老兵那样技战术极其高超的战士,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随意的一颗子弹,就能让他丢掉性命,默默地死在不知名的野地。 而最讽刺的是,战争失利,当初鼓动战争,命令他们上战场的政客又摇身一变,成了和平的倡导者。当初的仇敌,变成了“伟大的东方邻居”。 在战争中,他们只是一群无名小卒。他们的死,毫无价值。

 2 ) 以芬兰的世界观

芬兰电影《无名战士》,一部描写芬兰与苏联的1941年到1944年“继续战争”的电影,一群芬兰人参加战争,从进攻到败退的历程。 先说背景: 苏联曾在1939年进攻芬兰,目的是夺取卡累利阿地峡,很多跟团俄罗斯旅游的人去过一个拉多加湖,我也去过,吃了条烤鱼。这个地峡就是波罗的海和拉多加湖之间的地峡。这场战争苏联打的很肉,但人多势众还是赢了。 说起苏联为啥进攻芬兰,也不是无缘无故,因为芬兰在1808年到1918年,本来就是俄国领土,派的总督统辖的。本世纪芬兰“最伟大的人”,1940年代的总统,曼纳海姆元帅,早年就是沙皇俄国军官,还被俄国派到中国“旅行”,写了一本“马达汉旅行日记”,对,他在中国就叫马达汉,喀什的大臣给他起的名字,书里重点写新疆,我有一本。 回到1941年,芬兰看到德国进攻苏联,也出兵北方夹击苏联,大家知道列宁格勒围城战吧,列宁格勒死亡一百多万人,围在列宁格勒北边的就是芬兰人。1944年,随着德国战败,芬兰也退了,但是苏联放了芬兰一马,没有攻入国内。 电影里没太引入明显的政治与民族价值观,只点描了一点点人性元素,因为芬兰本来就是趁火打劫,并非义战。 当然,芬兰军人必须英勇无比,一个单兵一把索米冲锋枪,可以干掉20多个苏联士兵,反正贬低苏军的战斗力是欧洲电影的共同爱好。 我最看不惯的,是芬兰军队一色的德国鬼子军装和钢盔,穿这一身鬼子服还是正面形象,接受不了。当然,淞沪会战的中国军人的德国钢盔,八百壮士的头盔,我是完全接受的。 希望乌鲁木齐早一点解封,能去电影院花钱看《八佰》。敬重的历史,不能用爱奇艺,必须有仪式感。

 3 ) 第三次翻拍

这是芬兰第三次翻拍这部电影,毕竟近代战争芬兰参与不多,但是对苏联的两次都是虽败犹荣。电影是苏芬两次战争的第二次“继续战争”的记述,所以我得先科普一下他们的第一次战争,冬季战争。苏联作为侵略者,在1939年进攻芬兰,调动54万大军,芬兰全国只有12万人应战,1比10的伤亡比例调侃由此而来,1个芬兰人顶10个苏联人。苏联22万人伤亡获得惨胜,芬兰就此在森林练兵以求反击。1941年机会来了,因为芬兰人在冬季战争的表现,希特勒觉得苏联不堪一击,于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始,芬兰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芬兰开始收复失土,电影就此开始,没有波澜壮阔,而是如实记载战争的残酷,最终1944年苏联反攻,芬兰又败了,不过苏联付出58万人的代价,芬德联军22万人,老修又是惨胜,因为深知战争的残酷,芬兰人最终选择了中立,调转枪头又干了德国人一仗后从此成为了中立国。

 4 ) Maa on niin kaunis

于2017年11月25日,赫尔辛基Tennispalatsi影院五号厅,同友人Tomi T观看了英文字幕版。

这部电影时长三个多小时,可以说节奏很“慢”很“闷”,但正是这样近似于写实的冷静手法,很好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

电影主要描述了1941-1944继续战争时期几名芬军战士的故事。在历史上继续战争,所谓Continuation War, 或者是Jatkosota的必要性与战争带来的影响,早已功过论评说。芬兰作为军事弱国(是的芬兰军事现在仍然很弱,然而欧洲谁不弱┐(゚~゚)┌)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非常令人钦佩。

电影中圣诞节(1小时44分)的时候,战壕里的战士、Rönkka的家人在家里唱的那一段是《Maa on niin kaunis》,大意是人世间多么美丽。当年,2017年12月24日,我在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候车时,车站大屏幕上播放的就是《无名战士》的片段,背景音乐即为《Maa on niin kaunis》。和平,是人类追寻的永恒主题。

然而,我依然想引用另外一首诗作为评价: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5 ) 战争不应该是喜悦的

抛开那些崇高的理想和意义,在这场战争中有的只是无数次的溃逃,被杀戮的士兵,被抛下的尸体。

在普通士兵的视角下,活着是比死去还要痛苦的事情,在枪林弹雨之中,最安全的方式是把自己埋起来,挖一个掩埋自己的战壕,或者身体紧紧贴着大地。每一次直立都让自己更接近死亡,但是不去冲锋,也只会战败。

在胜利的欢呼后是战友突然的中弹,一个个美好的爱情只是迎来更悲伤的生离死别。不要再有战争了,让我们回到家,那里有你爱的人。

 6 ) 《无名战士》

它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电影是典型的战争片,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战争,战场就是一个绞肉机,埋葬了许许多多年轻的生命,偏偏这些生命对于那些上位者来说就只是一个数字,何其悲哀。对于政治家来说,战争只是他们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士兵,就是工具。事实上,任何一个政权都是如此,战士保家卫国,值得每一个人尊敬。

 短评

人如蝼蚁啊。

10分钟前
  • 听霜书生
  • 推荐

伟大的战争片一般都是反战的影片。角度草根又细腻,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14分钟前
  • 马匪
  • 力荐

一部没有观影经验的战争片。芬兰军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只要一开战,苏军一压过来,还没真正开打,芬兰士兵就开始拔腿就撤,从头到尾都是,军官一边喊别跑,冲啊,士兵一边跑得飞快——真的是不想打仗啊。

19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没有经过党指挥的军队,果然政治觉悟不行,像片里面这几个兵油子,在苏维埃枪毙一百回了,所以呢,党必须指挥枪,然后人民才会听X的

21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推荐

什么保家卫国,什么正义不义,最后死的还不是普通小兵!芬兰群像战争片.

24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三个小时的电影加三个小时的百度百科才了解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冬季战争”和之后的这场“继续战争”。也正是芬兰在二战时期的奇妙地位,注定了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影片很客观的将这场战争流水账一样的表现出来,影片也很北欧风,画面阴暗,节奏缓慢,对战争处理的异常的冷静。脸盲症发作,到了中期才分清了几个主要角色,然而印象最深的也只有那个能征善战的老兵。虽然没有什么很热血的战争场面,但是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还是表现的十分到位。三星影片在了解历史背景后喜提四星!

29分钟前
  • 八爪
  • 推荐

这是一场关系上错综复杂的战争,芬兰最终站在了战败方。小国的利益永远只是大国争斗的殉葬品,至于陪着走进坟墓的人,包括贵族和平民、丈夫和父亲、新郎和处男、老兵和菜鸟。看得出导演仇视俄国人,但不知道一个老鸟干死这么老多毛子是否有这么一出,想来很是夸张……

31分钟前
  • 半逗
  • 推荐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你,我有妻子和孩子。

36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推荐

看多了苏联战争片,从德国小弟芬兰的视角来看看那些莫名其妙的战争吧~ 也是真实人物事件改编,但是一人灭掉50人的偷袭队,这个就更传奇了~从几个小人物的故事来表达更强烈的反战主题,打完苏联打德国,这种夹心饼干式的战争真的是无可奈何~ 打到失去信念,最后就只剩活下来的愿望了~

37分钟前
  • Quester
  • 推荐

苏芬战争。

42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不得不说,欧洲人的战争片拍得比美国人明白多了。思维的复杂化是需要时间和历史积累的。你想做英雄,我不在乎,我该趴着时趴着,该前进时前进,我们来这不是为了被杀,而是杀戮。

45分钟前
  • 纯Jun
  • 推荐

满分!三小时的片长让很多人觉得剧情平淡,少了荷尔蒙和刺激的大场面,但只有这样的战争电影体现的才是真正的战争!没有主角,没有热血,没有酷炫特效,战争有的只是磨人的煎熬和绝望,漫长的等待和活下去的希望。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是个统计数据。

47分钟前
  • All about you
  • 力荐

叙事零零落落有一搭没一搭,情节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缺乏焦点,但摄影处理得很好,视觉上还是很有感染力。一星半友情入一下

52分钟前
  • 东遇西
  • 较差

刚在电影院看完,三个小时,全程没听懂,但不影响理解剧情。很好的战争片,纪念芬兰独立一百周年。

57分钟前
  • Vohn
  • 力荐

准备去补55版和85版的电影

58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不设严格意义上的主角,以老兵Rokka和四个战火里成长的汉子,为贯穿整片的核心人物,再次重现一场惨烈二战史里不太引起关注的苏芬战争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冬季战争)。摈弃华丽的电脑动画,回归质朴,真实到如临其境。同时还是一本战场教科书和博物馆,同类影片还有《苏芬战争》和《血战1944》。

60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芬兰人真心认为不该打这场仗,所以才会把这个题材翻拍三次。参加冬季和后续战争的老兵显然是个象征,最后回归家乡,也是一代芬兰男子的完成或永远未完成的心结所在。芬兰这场战争才真正配得上叫卫国战争。

1小时前
  • novich
  • 推荐

从续战到停战。一樣是抗蘇,拍的比波蘭片好多了。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只有死亡才是从战争中解脱的唯一出路。进攻时的牺牲,没有悲伤,撤退时的牺牲,更显悲壮。越到后来,每一次阵亡都深受触动,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每一双闭不上的眼睛。

1小时前
  • alan3396815
  • 推荐

芬兰,人性啊。

1小时前
  • 神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