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诺之旅

动漫日本2003

主演:前田爱  入江崇史  大塚芳忠  能登麻美子  渡边明乃  井上和彦  

导演:中村隆太郎  远藤彻哉  江岛泰男  小林孝嗣  平田丰  

 剧照

奇诺之旅 剧照 NO.1奇诺之旅 剧照 NO.2奇诺之旅 剧照 NO.3奇诺之旅 剧照 NO.4奇诺之旅 剧照 NO.5奇诺之旅 剧照 NO.6奇诺之旅 剧照 NO.13奇诺之旅 剧照 NO.14奇诺之旅 剧照 NO.15奇诺之旅 剧照 NO.16奇诺之旅 剧照 NO.17奇诺之旅 剧照 NO.18奇诺之旅 剧照 NO.19奇诺之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2

详细剧情

  奇诺(前田爱 配音)是个周游列国的旅行者,她的伙伴叫“艾鲁梅斯”,是一辆会说话的摩托车。奇诺和艾鲁梅斯到各个国家旅行,每次都只在该国家待上三天,了解该国的风土人情,三天之后她便离开前往另一个地方。奇诺原本是“大人之国”一个名字不详的少女,该国规定小孩12岁要接受手术成为 “大人”。因为受到旅行者奇诺的影响,她不想变成“大人”,于是骑着艾鲁梅斯逃离了自己国家,从此以奇诺之名开始周游列国……                                       本作是另类的奇幻寓言题材,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奇诺的旅行故事。观众随着奇诺游历各种形形色色的国家,每个国家看似荒诞的风俗背后,是作者对自身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本动画改编自时雨泽惠一的轻小说《奇诺之旅》。

 长篇影评

 1 ) 说说“奇诺”这个名字

奇诺之旅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看过的了,片中有不少哲理性很强的内心独白和对话,俨然是一个探讨生命和人生观的话题,但日本人聪明就聪明在他能将如此深刻甚至过于沉闷的话题弄成一种惟妙惟肖的艺术,最后拍成动画,做更广的传播,这或许和作者的理念有很大关系。
奇诺全名“Kino Hermes”。这里的Hermes显然就是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赫耳墨斯这个神灵职能很多,其中就有掌管道路一职,况且他还是个善良的幸运之神,保佑所有奔波于道路两端的旅人。当然,这些都不是我要说的,我只是来谈谈“奇诺”两字。

单看“奇诺”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马奇诺防线”。我想,这或许和本话题没有丝毫关系,不想多说。

第二,这让我想到《the matrix》的男主角:奇诺·李维斯。有人说动画片中充斥着大量的辩证体系的思想,与黑客帝国有的一拼,但是,黑客帝国是在其后出来的,那时候李维斯还没有什么名气,若是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未免有点牵强。

第三,是可爱的“卡普奇诺”。一种时尚的咖啡,这完全是中文上的误区,不提也罢。

第四,奇诺的日文是“キノ”,翻译成英文就是“Kino”,是一种原产于北非、印度和锡兰等地的植物,名叫“吉纳紫檀”,是一种佛家经常使用的木料。而我觉得跟此有关的是“Kino”这个名字。大约是在手机刚在日本流行的时候(有不少年了),有个女孩用落款Kino这个名字向三百多个陌生人发短信,告诉他们自己要自杀。收到短信的人一开始都不相信,当天晚上新闻里就报到了一个女孩跳楼自杀的事情,后来,还在她的身上发现了手机,里面正是有“要自杀”的短信。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女孩死得很不值,现在都无法查找到她的真实姓名,只有一个“Kino”流传下来。
当时我是觉得那个女孩自杀的理由很蹊跷才关注了此事。她在短信里说“世界已经抛弃了自己,完全被抛弃了”,没有活下去的必要,“希望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去旅行之类的。我个人觉得,Kino就是从这里而来。而且,那个孩子死的时候才整整12岁。就是“奇诺”开始叫自己“奇诺”的时候,旅行的开始。

另外,kino是kinematograph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电影放映机”。据说原创者曾经梦想是当导演,拍电影,或许这个名字里面包含了他对以往梦想的一点留念吧。

最后在唠叨几句,奇诺(或者译成基诺),是18世纪法国流行的木偶剧主角。这类木偶剧多以死亡、宿命论为主体,在当时是一种很激进的,反传统的木偶剧。到了现在便了所谓的“大基诺剧场”。我想,这或许跟“奇诺”或多或少有点关系吧。

以上完全是个人观点。

 2 ) 飞鸟之心

无论是谁,看到天空里自由翱翔的飞鸟,或许都会想踏上旅途吧。

说起来,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我的回答倒是很简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人偶尔都有会热血的想法,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样的冲动,也曾经多次出现过在我的想象里,所幸,或者说不幸,这样的想法是情绪而非理智。虽然我的理智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显得不太够用,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情绪来决定我的行为。

去到未知的国度,尝试了解那里的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我想很多人都会有着和我相同的想法。虽然把梦想一直坚持着,既不去努力实行,又不甘心放弃的这种行为很幼稚又很无奈。

倘若定居下来,就不是旅行者了。

我想这样的说法也未必正确,定居是分情况的。倘若是因为厌倦了旅行的漂泊而选择安稳的定居,那自然不再是旅行者。可是还有另外的可能啊,奇诺在某个地方只待三天,她是旅行者,呆上三个礼拜三个月三年呢?呆上三十年呢?庄周梦蝶的说法固然太过玄妙,可谁又能说定居和旅行就一定是对立的呢?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错失一秒就可能完全不同,静静的呆在某个地方同样能够体验世界。艾尔梅斯的话响起,我不知道作者是想通过它来表达什么,同情?嘲讽?感叹?应该会有很多心灵上的旅行者在这句话上得到慰藉,可是我做不到,大概是因为类似的安慰听到的太多了。DND里最喜欢的职业是吟游诗人,五音不全的我倘若去吟唱恐怕是没多少听众的,那些随着年龄增长而日趋破裂的思绪也失去了汇编成诗的价值,倘若再失去了旅行……

旅行是旅行者的天分。奇诺这样回应,这样的解释如果作为辩论赛上的回答是很容易被驳倒的。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回应是正确且靠谱的。

知晓他人痛苦之国。如果是在我大喊理解万岁的中学时候看到这集,反应一定会很有趣的。理解自然是好事,但倘使没有相互包容的心,只是智力上的相互理解,只会让人变的更狭隘和封闭。我想宽容不应该是理解的结果或前提,而是独立意义上胜过理解的存在。这样的佐证有很多,比如那句著名到滥俗的民主宣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力。

“即便同样作为人类,也没有互相救助的必要。”不知道被这样的动画片毒害的日本孩子会怎样扭曲的成长,不知道那些从小就学相互图谋和倾轧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的,不知道逛店总局和焚化部今年春节还喝不喝三鹿……

“若自己沦落到同样处境时,也希望路过的人会救自己这种天真的想法,或许我也有吧。”天真么,大概是吧。就像旅行和定居一样,天真和成熟也一定不是对立的。如果可以,如果必须成熟,能一面成长一面守护住自己的天真,我想应该是件很值得快乐的事,不过这样的人大概是不缺快乐的。

铁轨上的三名男子,这是我很喜欢的章节。宿命般的无奈,西绪弗斯般的徒劳,以及奇诺在其中扮演的让人既困惑又尴尬还有些不忍的角色都让我沉迷。当然,上面的那些感觉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奇诺在这集里更像一个类似先知的角色。说起来,先知,主教,祭祀和牧师这些神职人员,是我在DND里第二喜欢的职业,也是在很多MMORPG里的第一选择。比如山口山……

三名男子,五十年来一直在一段铁路上从事不同的工作,一位修铁路,一位拆铁路,一位建铁路。三人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只是一心想把各自的工作做好。于是前人刚修整好的铁路被拆掉,后人又用拆掉之后放置好的材料沿着同样的线建造同样的路,继续被修理,继续被拆掉。说到这里,我想这应该是条环线才对,但是动画里没有说明。不过奇诺是一直沿着铁路走的……不清楚是不是另有深意。

如果让其他人看到的话,大概会对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嗤之以鼻吧。只是,倘若宇宙里有比人类更高级却又具有相同水平的情商的生物,看到我们的行为,会不会有同样的反应?

奇诺并没有劝告和阻止他们这样在普世价值观看来毫无意义的劳作,这让我欣慰又不安。冒昧的揣测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奇诺旅行者的身份,只旁观,不亲历,只发问,不作答。另一方面,或者奇诺也认为,让他们如此继续下去才是最好的办法吧。至少他们看上去都比较快乐,至少他们,没怀疑过自己行为的价值。

果然是纠结别人更纠结自己的天秤。从未有什么事情的正当性和确定性能让我深信不疑。困惑,纠结,反省,在永不消歇的苍茫中用蹒跚而踟蹰的脚步缓慢移动,既不沉重也不坚定,甚至连面朝的方向是哪里都不确定。

多数表决之国,这也是个蛮沉重的章节,不过主题倒并非晦涩。民主作为一种政体来说,相对于优劣与否这样的问题,适用性才是更值得考虑的。少数服从多数固然是民主原则的一种,但如何保护少数人却更为重要。这点应该是能获得普遍认同的。相对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侵害无疑更难以防范,更具迷惑性,所以更值得警惕。不过像郎古说的:政治本质就是少数对多数的统治。倒也并非没有道理。

和平之国。另外一个让人不愉快的章节。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通过竞争杀戮第三国人的方式来进行。看过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对这种丑恶事情的抵制,以及对奇诺一贯不表态的方式不解。可是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感觉到深深的无力以及无奈。博物馆馆长的遭遇固然是让人同情,试图把生命量化来证明自己所作所为的正确性也让我有些不满。可是她那句:和平是需要牺牲的。却让我心有戚戚焉。以前遇到无法抉择的问题,我尝试去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去判断,就像杨威利经常会考虑到后世历史学家的评判那样。可面对这集的问题,这个办法却显得很无力,因为原本考虑就是立场的问题。“牺牲的人,绝不可以是我们的孩子。”这句话不符合任何义理和道德,可是却深深的镌刻在所有人心中的奥林匹亚山上。

我想馆长也知道这种行为并不高尚,以我的中式思维模式来看,恐怕她也是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所以才试图取得奇诺的理解,以及到了分别的时候抛弃了一直以来显得有些冷酷的理性面具,而尝试去用感情方面的语言说服奇诺。我并不是在为她辩解。不过放弃狭隘的复仇心而另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倒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吧。

我想:如果把对第三国国民的杀戮换成对野兽的狩猎,那么在多数人的道德观上应该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在最后,奇诺在离开这个国家的时候,遭遇到了第三国国民的伏击,理由是为了泄愤。

想建立一个普适的道德观还真是难,一般来说,大概只有为了生存而杀戮才算可以接受。可馆长就是这样,而且是很高尚的同时保全了本国和敌国民众的生存。但很显然,馆长也并不被接受。问题是,如果没有普适的标准,又该依据什么样的规则来评判呢?而且道德,也仅仅是规则的一种而已。

这太纠结了,其实并不用这样复杂的。各事各论就好,就像在很多问题上一直以来采取的方式一样。比如那些著名的逻辑悖论,比如三位一体。我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并无意义,也不期望能够得到答案。事实上,在某些问题上,我甚至畏惧标准答案的存在。如果真的有普适的标准,我会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么?如果存在唯一正确的幸福之路,我会确定不疑的沿着这条路前进么?或者让我纠结的,正是纠结本身。

又扯到自己身上了,虽然豆瓣大部分的评论都是如此。电影,音乐,书籍只不过是牵连话题的东西,大家要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可还是想写看上去比较靠谱的评论。我喜欢的评论,应该是把牛奶加入到咖啡里那样,所评论的东西,和写评论的人水乳交融,而且形成了新的更吸引人的味道。可我自己所写的评论,就像是在静室里沉淀了半个月的黄河水,沙泥和水分的清清楚楚。

值得庆幸的大概只有这么一点,我是抱着愉快的心情来写的,虽然很多时候写的都不是愉快的内容。不过看到自己的纠结从脑子里抽象的形象变成具体的文字,也是很开心的事。

书之国也是很让人纠结的一章,有些matrix的感觉。随手挑出一些句子都能让人纠结的头皮发麻: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正是人类制造而出的“虚构”。人生是在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后开始的,从那时起,人们就会将这个世界当做自己这一主角书写故事的舞台。所有的人类都活在将自己当成主角的“虚构”中。但是世界却完全不把自己当成主角。

作家提供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作家,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个世界总是不符合我的理想,所以就创建一个自己的世界。绘画,音乐,文学,我想很多人之所以爱好这些从事这些,应该都是出于这个目的。或者不用通过艺术的也可以达到吧,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的精彩,有的平淡,有的华丽,有的纠结。

人类不是要和某人一起生活,或是要替某人活下去,否则不是会很痛苦吗?

奇诺的回答是因人而异,应该是这样才对。地球上最高级别的智慧生物,倘若没有几个异类,被几句话就完全的概括了,也未免太无趣了。

说起来,即使看完了所有的动画,对于小说也多少有些了解,可是对于奇诺这个人,还是觉得很神秘,也很向往。在古怪的国度产生,有些悲惨的童年,被陌生人从不自觉的悲哀里拯救出来,神秘的老师,那些不知从何而来,却又让人感触的想法和语言,对很多东西保持着特有的,温情的冷漠,对另外一些东西却抱持同样独特的冷漠的温情,帅气的拔枪动作,大字型的躺在花丛中,和我一样喜欢问一些既没有答案又没有人作答的问题,仰望星空,钓鱼,对美食和床有偏爱却从不留恋,最常说的话是原来如此,不和人争辩,干脆的拒绝……

如果这样的女孩子出现在我的身边该有多好,唔,我想我们一定会是好朋友的,虽然会很久不联系,虽然在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讲述旅行故事的时候我除了羡慕之外完全答不上话,虽然我并不能给她提供什么帮助,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不过我觉得,她肯定不是为了寻求帮助才会去交朋友的人。

我想,每个人的世界里都会有星星的。有的暗淡有的灿烂,有的让人终夜仰望,有的则荒废在视野里。而奇诺的名字,大概会作为我的夜晚里最明亮的存在之一吧。

 3 ) 有关大人之国和魔法使的国家

看了新版奇诺之旅后,没有能忍住心里的悸动,又把老版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人之国和魔法使的国家看了。于是想写下一点感想。

没有错过这部动漫真是太好了。作为一个很挑的动漫迷,虽然很早就注意到它,只因为看见人物不大,像小孩子,觉得可能只是暖心故事,不感冒,便一直耽误下来。 直到那日又看到,便看了一集,第一集比较平实,淡淡的不算悲伤也不算快乐的基调,一人一车,在各个国家间辗转旅行,没有交代摩托车为什么能够说话,而且人们一点也不奇怪,主人公是个年纪不大但看不出来性别的人,声音很冷静,很老成。那时就有点感兴趣了。中间闪过的字幕和恰好出来的音乐,就像一只毛茸茸的的触手在挠进人的心里,这是能打动人心的声音,能在梦里为我带来山鹰与少年的哨音。 于是我就很认真地对待它了。

大人之国,主人公原本的国家。在一片粉红的花海中,奇诺躺在花海里,说着一个像是别人的故事。 【我的名字说出来很拗口,很像一种花的音调,于是我们这的小孩子总是捉弄我。在我快到十二岁的前几天傍晚,我的国家来了一位罕见的旅人,他带着眼镜,穿着长长的棕色风衣,还带了一辆摩托。那天傍晚他朝我温柔地笑了,我很喜欢这个旅人,于是把他带到了我开旅馆的家。

在我接近十二岁生日的前天。清晨我打开窗子,楼下温柔的男子在敲敲打打他的摩托,我换上了心爱的花边洋裙子,虽然心里犹豫着一件事情,但只要想到那个人,我马上欢快地跑到了楼下,他的声音怎么那么好听呢,他的眼神怎么那么温柔呢,他的手指怎么那么修长呢。

空气清新的像是有水汽,还有这是哪里的山笛声呢...

我快十二岁了,十二岁之后就会是大人了。大人不会悲伤,他们也没有悲伤。因为只要到十二岁我们就会去医院去取出我们脑子里名为痛苦,悲伤,无奈等所有负面情绪的物质,然后我们就只剩下快乐了!哪怕做着不愿意做的事,我们也能微笑着完成了。

可是奇诺,为什么听完我说的话,你的脸上会浮现那么悲伤的表情? 奇诺,你是大人吗? 你说如果大人是像我们国家的大人的话,那么你就不算个大人,但是你说你也不是小孩子。那么奇诺你是谁呢?

奇诺就是奇诺啊。

不知为何,听完这句我竟有点羡慕你。

于是在我十二岁的那天,我想父母表述了不想手术的想法,没想到竟成为我一生的噩梦。倘使集体里一人懂得反抗,能说她精明至狡猾,还是恶意至乖张,于是我就成了该死之人?不成为“大人”也是错吗?

奇诺,你会后悔你曾舍命救了我吗? 毕竟是我把你年轻而充满意义的人生给断送了,于是为了弥补也是纪念你,我愿意用你的名字在这世界上行走。 你曾说任谁看见青空下的鸟儿,都会有踏上旅途的愿望。对我而言,遇到你才是让我想出走。 十二岁那年遇见你真是太幸福了。 感谢你,永远的。 】 魔法使的国家 【我在梦中总是在天空翱翔。无论飞了多久,还想再飞。————尼米雅 尼米雅是魔法使国家中的一个女孩, 在年少时曾在某个仓库看见一个远离城市独自隐居的怪老头。在父母双双去世被狡猾的姨妈扔进这个仓库,于是改变了她的一生。在仓库里她看见了那位老人留下关于环游世界时所见的所有知识。国外丰富多彩的科技与文化,点亮这个女孩心里的火花、眼里的神气。 于是书中那个被人笑话的想飞上天的男人,借由一个孩童无上的好奇心成为一个理想。 无论何时,人类想飞上天空,都不是件坏事。 她花了很久很久的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在那个日子快觉无望的一天,一位旅人来了。 改变她命运的旅人来了。 奇诺,能为别人带来幸福,真是太好了。 始终难以忘怀她飞上天空,人们眼里的惊羡与渴望,那环绕国家的一圈飞行之旅。估计被某个树梢间瞌睡的少年,被某群草地上玩耍的孩童,被某个窗口的女孩子,在心上静静地种了一棵种子。 如此,才是温柔的真切含义。 】 那些间或偶然出现的音乐,哨音,山笛。或许能成为梦里的某把钥匙,亦或某个清晨少年握住你的手。 谁知道呢。

 4 ) she's in all of us.

因为BDS的推荐,我开始迷上了奇诺之旅。

尽管女孩子画得有些奇怪,但是那圆圆的脸小小的个子的确让人感觉很舒服。她是这样说的:抬头看见飞鸟的人,都会想要旅行的吧……

于是她便骑着摩托车游历了许多国家。也许有时我们对世界的了解需要通过这些极端并且古怪的作品来完成,或许也便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奇诺变得愈发冷漠的吧。

大概每个喜欢或许要旅行的人都与她在某方面小有相似: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却总也无法逗留太久;喜欢在旅行中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却无意深交;在旅程中收获良多,夜晚看着星星的时候却说不出自己为何出门。

我试图向人解释为什么自己喜欢这部在豆瓣解释上看来内容很空洞的动画片,却怎么也说不清楚,只是越说越混乱,好像小学生写看电影的观后感一般。

奇诺的旅行让我想到,出门远行的过程不过是感知与自我保护两样而已。若不是因为如此,还不如待在舒舒服服的家里的好。要找真正纯净的蓝天么,其实根本没有那种东西。

 5 ) 旅行者的寓言

旅行者的寓言
                               ——简析《奇诺之旅》的寓言化特点
对于本雅明来说,寓言代表的是“非总体化的死亡与衰败的世界。”而《奇诺之旅》通过行者的目光,将这样一个充满死亡和衰败的世界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是一个让我们一笑而过的充满讽刺的故事,也不是一个架空的无关紧要的世界,这是我们的世界,真实残酷却又美好。
《奇诺之旅》是日本轻小说作家时雨泽惠一的代表作,现有小说11本,还在连载中。由MEDIAWORKS电击文库出版。作品在2003年被改编为13话的TV动画和1话的OVA,并在2005年推出了第一部剧场版,第二部在2007年4月21日在日本上映。在电击文小说中受到了读者的强烈好评。值得关注的是《奇诺之旅》似乎不同于一些的以情节或华丽人物取胜的轻小说。书中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个的寓言,用一个个残破的世界和旅行着作为说故事的人的独特视角让读者思考了一个个关于人的存在与异化的问题。
  故事叙述了一个旅行者穿梭于各个奇特国家中发生的故事,故事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镜头,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人物冲突的波澜起伏,其实在每个故事的一开头我们就看到破灭,一个注定被抛弃,被讽刺,被破灭的世界。旅行者为了实现自己周游世界的梦想踏上了旅途,陪伴她的是一辆会说话的摩托车艾尔梅斯,他们途径了各种各样的国家,见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现象,“少数服从多数之国”“心痛之国”“和平之国”“可以不工作之国”,没有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悲剧,一个个人性扭曲世界的破灭。奇诺在每个国家都只呆三天,无论是表面上多么美丽富饶的国家,她都会离开,“因为我是个旅行者。”对她来说,旅行就是生活。当然,她也总是能看到离开的那个国家成为废墟或陷入癫狂的悲剧。
《奇诺之旅》的世界观是架空的。作为一部单元剧,它成功摆脱了单调重复的模式,自然如潺潺流水般讲述着人心最隐蔽的痛楚。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段引人思索的标题,似乎要像我们传达某种经验之谈,比如“the world is not beautiful, therefore, its beautiful.”传到了一种对世界真实的思考,而“what is right ?”质疑了我们所认定的善恶的界限。我们可以将着些,看做一个充满复杂内涵的谚语,而后面的故事也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个“谚语”。本雅明认为,小说不是为了告诉我们某个道理或经验之谈的,它代表的世界的多样性,展现了世界多种可能的横向扩展,而故事“都会包含某种有用的东西,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有用的可能是一种伦理观念,第二可能是寓于某种实用性的建议,第三,可能寓于一条言语或警句.”
在这里,很明显的作者用谚语作为了一个个故事的主旨,所以这样的作品是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小说的,它更像是一个个的寓言,不同于《伊索寓言》的故事,作者并没有在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他只是像我们展现一系列的破灭的景象,扭曲的人痛苦,从这些痛苦中我们甚至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一个个道貌岸然的正义或正确,这也许就是本雅明所认为的“对于事物易逝性的欣赏,和对它们救赎到永恒的关怀,乃是寓言的最强烈的动力。“美丽的国家破灭了,而我们的心灵却得到了救赎。
辛娣在《本雅明寓言理论研究》中将本雅明寓言的解释为“寓言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有机模式,它用反讽和隐喻表现抽象概念,指向历史固有的真实,忧郁的表现世界的黑暗,自然的颓废与人性的堕落,”在奇诺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充满了隐喻和反讽的世界,还有无论在那个国家都能体会到的对于世界和人性黑暗的忧郁。
《奇诺之旅》并不是单一的以道德训诫为隐喻的故事,它至始至终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或者谁错在了那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现象,比如“少数服从多数之国”里,推翻了封建统治的人们为了防止独裁的出现制定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国策,国内所有的一切采取公民投票的方法,表面上看来这个民主的,也许甚至成为了某些热理想的世界,但故事的叙述者最后告诉我们:这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的。第一批人由于认为一切都要直接投票太单个功夫了,希望然公民投票选出一个领袖,个这个人以权限,将国家的运营交给那个人几年。结果这个人的决定被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否决了,接着有民众觉得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危险人物,建议将这些人送上法庭,于是这些人被少数如从多数的原则送上了断头台,于是接二连三的,提出意见而被否决的人一批有一批的被送上断头台。最终这个国家就剩下了三个人,其中一个人要求离开这个,结果被否决,再一次被送上断头台,而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人也应病去世了。故事的结尾是基诺离开了那个国家,在选择自己道路的三叉道上询问了摩托车的意见,最后决定向左面继续旅行,但发动了车后却有选择了右边,摩托车抱怨道:你骗我,而奇诺的回答是:“要尝试的话,走哪边不都一样吗,我说错了吗?”看似荒谬的世界里,我们又何尝不能看到了历史的真实呢,文革时疯狂的乌合之众不也代表了愚昧的多数么,理性有的时候真的是由大多数人能代表的吗?意识形态的世界里,要求人们的统一,但由于人性的黑暗面。强势的大多数和弱势的少数之间总便会造成一些超乎想象的悲剧。故事的结尾从来没有儿童童话式的单一或者天真,奇诺在穿梭于各个国家时,永远只作为一个旁观者,用她的视角想我们展现世界的讽刺,她并不希望教会我们什么,但从她代表的自由和国家所代表的人的扭曲残缺中,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向往和被限制的期待。与其说她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不如说我们看到了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在“没有歧视之国”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废墟后的真实。奇诺由于问及某种职业的人,而代表这类人的名字的词语本身具有歧视性而被赶出了这个国家。国家里的人由于奇诺提及的词语而耿耿于怀(文章并没有说明这个词究竟是什么),开始发表议论,指责入境审查官讲这样的人放进了自己的国家,接着就说出了:“他们(审查官)天生就是野蛮吧,野蛮人是不适合住在森林和荒野里的。”接着对以审查官的中伤愈演愈烈,语句中充满了的是歧视和冷漠。“没有歧视之国”的反讽便开始了,基诺出境后,遇见了所谓”变态野蛮人“的审查官,实际上这个国家里的人生存在一个肮脏的废墟之中,并用圆顶将国家给笼罩起来,国家中人的寿命不会超过40岁,而只有生活在国家指外的入境审查官才能看到真正的蓝天,过健康人的生活。于是歧视他人的人自己才成为了最大的悲剧,嘲笑一年四季戴着口罩的审查官的国民,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肮脏污染的环境中,这个类似与井底之蛙的寓言在我们的世界中也想幽灵一般的存在着,人总是希望找到自己的优越之处,而找到弱者变使这一点显得更为真实实在。但这种歧视常常是隐藏着的,隐藏在我们的优越感之下,世俗的世界中,也许有人会高举着牌子去反对歧视,但在不经意间,我们很有可能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这种反讽和隐喻的交替使用,是本雅明寓言理论中提到的寓言的重要特点。
  本雅明寓言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结构的破碎性,这一点我们在《奇诺之旅》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到,故事的形式是破裂的,一个个故事之间没有连续的练习,故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残破的,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在各个世界中穿行但却不与任何世界产生练习,基诺在任何国家都只呆三天,三天之后无论国家中的发生任何事情她都不会过问。而同一个国家中的人和人之间也常常的破裂的,即使有智者看穿了国家中的荒谬之处也不会去进行说服或说出真相,因为根据其中人性的设定,这是不可实现的。另外就是事件的破裂,故事的结尾都展示了某种破败或扭曲,《铁轨上的三个人》展现了一种异化劳动的无意义性,人的工作成为某种机械的重复,而《不用工作的国家》中更是讲这种异化展现到了极致,虽然是物产富足高科技发达的国家,完全不用进行劳动生产,但为了进行合理的物质分配,让人得到一种高于他人的优越感,要就人们到工厂中就行毫无意义的复杂运算,通过此法来衡量谁将得到更多的财富。这个寓言有着复杂的多义性,我们似乎会去反思平等分配后的真正幸福,因为人是不会满足与平等的,优越感的追求无论是在何种社会体制下都会存在,那如果不用工作了,我们又如何找到自己的意义呢。这里又引出了对人性的思考,而最终的那种极致化的机械劳动,仿佛有现实出了人的残缺性,异化到了最后,商品和财富反而变成了衡量一个人存在价值的砝码。在这个国家里,唯一得到救赎的是艺术家们,这里也让我们想到了马克思完整的人的理论,只有艺术才能让我们从这种异化中解脱。作者不经意的将这样的寓意传达给了我们。《画》展现了一个艺术家被商品化传媒化社会最终蚕食了自己艺术理想的故事。一个有一个事件的残破,我们从残破的碎片中看见了真实,着也是就是寓言对我们的救赎吧。
  故事中联系这写残破世界的人物就只有穿梭各地的旅行者们,各个世界的人物常常会希望和旅行者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留下她或杀害她)讲她留在那个世界,但都失败了。旅行者在这里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或是听故事的人,从来也没有真正进入故事之中。而讲她和故事练习在一起的,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对世界的忧郁。“和平之国“中讲述了两个曾经为宿敌的国家如今变成了和平之国的故事,但它们之间的仇恨并没有解开,它们还在继续着资源的争夺,为了找到能都化解的办法,它们订立了条约,不伤害对方国家的人,而是通过一种“比赛”,残杀一个弱小的民族,通过比谁杀害的人更过来觉得资源的分派。看似的和平实际上是建立在血腥的杀戮中。寓言到这里是单义的《伊索寓言》式的寓言,但结尾,当基诺要离开这个国家时,却被那些弱小民族的人拦住了去路,他们要杀死作为弱者的旅行者来发泄自己无法排解的愤怒:“因为我们要复仇,为了满足我们的复仇心理,哪怕能满足一点也好。”
同样的复仇我们在鲁迅笔下的阿Q对小D身上也看到了,这是弱者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忧郁是无法排解的忧郁,表面的和平也好,表面的弱者也好,其之下都蔓延着忧郁的人的影子,旅行者离开了这里,她无法帮助任何人,弱者也好,强者也好,但故事还在继续,寓言还在继续。
  《奇诺之旅》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叙述手法在日本轻小说界刮起了一股忧郁而清冷的风。网上读者评价其为黑色的成人童话。但实际上它不是所谓的童话,故事中从来没有善恶的界限,没有美丽与丑陋,也没有所谓的真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幻想的破灭,一个个人的弱点的击溃。但寓言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看到了救赎罪恶的自私的我们—所有人的路。正如文中所说的“世界并不美丽,但也因此如此美丽。”

                                          

 6 ) 奇诺之旅:Wherever I go, there I am

我周游各国所学到的东西之一就是:在事情确认之前,要保留自己的意见。

这是奇诺旅途中的态度,对于每一个经过的国家,不会多加干涉,一般也不会停留超过三天。对于一路发生的事不发表意见,不会随意作出评价,而是把观点留给观众自己。

了解他人痛苦之国

如果你能看穿他人的想法,你最希望看到什么呢,快乐、悲伤还是不为人知的秘密?相反,如果你能被人看穿,你又希望别人看不到你哪种情绪呢?

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人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对人脑未曾使用过的地方进行开发,研发出一种喝下去就可以相互直接传递思维的药。他们以为能理解他人的痛苦就能关爱他人,彼此也能更好的传达沟通,于是全体国民都喝了下去。

然而不久后人们意识到了解他人想法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开始相互远离,由于靠机器人也能生活,于是所有人开始过起了独居生活,不再与任何人有联系。这个国家也由于人与人的疏离不再有新生儿出生,可能不久的将来会面临灭亡。

I see you,我能看透你或者我能理解你,通常我们希望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人看透。因为人性存在阴暗面,了解别人的痛苦同样要承受别人的痛苦,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痛苦将会以无数倍传染放大,没有人愿意承受这种痛苦,也没有人能承受别人赤裸裸阴暗的一面。

显然,这项发明并不适用于人类。我倒是私心希望发明那种能把脑子里想法直接整理成文字的机器,就不会让偶尔迸发出的脑洞白白溜走。不过,霍金已经实现了,一直好奇那究竟是什么原理。

铁轨上的三个男人

奇诺在一条荒废的铁轨上遇到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被任命去打磨这条铁路,一直做了50年。

第二个人被上头命令拆除这条线路,也做了50年。

第三个人,原来拆掉的铁路也许还要重新使用,被委派来修理,同样是做了50年。

一个打磨旧铁路,一个拆旧铁路,一个修新铁路。实际上这条线路根本就没有火车运行,铁路公司委派着毫无意义的工作,三个人花了50年碌碌一生都在做着无用功,最可悲的是他们自己也并不知情。

有时候我想,旅途中我们看到的别人,有时候会不会也是我们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条铁轨,我们是在哪个阶段呢,我们所做的努力或者荒废的时间是有意义的吗,或者根本毫无意义?

多数表决之国

这个国家只有一个人,准确的说,只剩一个人。

过去人们推翻了恐怖的暴政,打倒了国王。国家开始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宗旨运营,征税、国防、教育法律全都以这种方式决定。然而,依然有人在反对新制定的制度,有时候连和大家一样有积极想法的人也开始反对,当大多数人开始变成少数人,他们全都被不留情面的多数人表决处死。

渐渐,这个国家的人慢慢变少,只剩下三个人,其中一个想离开,被剩下两个认为是舍弃国家被表决处死。而最后这个人的妻子也因为生病无法得到医治而去世。

这个国家推翻了个人的暴政却建立起多数人的暴政,最终走向灭亡。不用认为这是在影射现实的哪个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建设涉及到现实利益更为复杂,不可能这么简单儿戏,故事的核心应该也不在政治方面。

我们通常听到“少数应服从多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那么,究竟是该听少数人还是多数人呢?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上?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奇诺离开时面临一条分叉路,不知道该往左还是往右,最后还是随意选择了一条路。

与其浪费时间纠结左边右边,不如先走一走试试,也许一路上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如果走错了,大不了再回头重新来过。

真理是什么,一开始我们是无法得知的,无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专断总会扼杀掉另一种可能,凡事总要试一试,实践着说不定就出真知了呢。

正如本番中的一句话,世界并不完美,却也因此而完美。

温柔之国

一个在他人眼中不友善糟糕的国家,实际上却非常友善亲切,奇诺在这里遇到了热情的小樱一家,这是奇诺第一个产生停留想法的国家。

当奇诺离开时所有人都露出微笑来送行。然而没想到的是,在奇诺离开的那个晚上这个国家被火山尘暴吞噬了。

奇诺打开小樱一家留的信,才知道原来这个国家早就知道会有大规模火山碎屑将会侵袭这个国家。然而他们还是选择留下,决定毫无牵挂地努力渡过剩余的日子。不诅咒命运,不怨恨、不悲伤,每天过着充实的生活,改变旅人对于这个从前糟糕国家的坏印象。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种誓死守卫家园的做法很伟大,我却无法对他们持保留意见。

比迂腐的死守更伟大的难道不是重新建立家园么?国家领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什么不能迁徙到别处,仅仅因为害怕没有生存技能,因为与国同生死的信念?人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人活着却可以创造无数种可能。

试想如果地球上每爆发的一次自然灾难就会有一个村落或者国家愿意覆亡,那么人类可能也早就灭亡了,正因为人类为了生存不断迁徙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家国观念也没有在迁徙过程中减掉一分。

唉,这并不是所谓的温柔,倒是有点悲哀。

信里还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正犹豫该不该写出来,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知道。知道这个真相的,只有十二岁以上具备公民权的国民而已。而火山爆发的隔天,对你来说就是今天刚好是小樱的十二岁生日。奇诺,当我看到你跟我女儿感情那么好的时候,我们曾打算硬把她托付给你照顾。但是昨天她跟我们说想继承家业,当这个国家的向导。如果那真是我女儿的梦想——或许你会怪我们太自私——不过这孩子,我们还是带她一起走好了。”

艾路梅斯听完后说道:“自私……他们太自私了。”

从这里看得出来这个温柔之国以前很有可能也是大人之国,两个女孩的选择不同,人生的际遇也大不相同。无法说清谁对谁错,因为这只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大人之国

奇诺的旅行始于大人之国,那时候她才刚满十二岁,是这个国家的一员。那时候奇诺还不叫奇诺(根据温柔之国中的一个细节猜测,奇诺那时候可能也叫樱),那时候奇诺这个名字属于一个高瘦的旅人。

在大人之国,从12岁往上就是成人,以下是孩子。在一个人12岁的时候,大人们会给他们做手术。把他们的头颅打开,把孩子的部分取出来。手术后,他们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完全成为大人了,从今以后无论多厌烦的事他们都能好好地完成了。

“你们这些孩子,随便你们怎么任性,怎么做都行,但成了大人之后就绝不允许再这样。因为你们要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必需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要是工作,即便是不想做的事也好,错误的事也好,都必须要去做。这一点很重要。”

大人们总是对孩子们这么说着,这些我们听过无数遍似曾相识的话。

曾经,奇诺也理所当然认为自己也会如此。

没想到旅人的到来给奇诺的世界带来了新奇,让她对从小被灌输的大人观念产生了疑惑,也因此遭来杀身之祸。旅人用生命换取了奇诺的自由,她勇敢的骑上了摩托,一往无前冲破一切束缚,获得了新生。

躺在在满是红色花朵的草原中央,奇诺哼起了旅人教给她的歌。从这里开始,她继承了奇诺的名字,也继续着奇诺未完成的旅程。

 短评

原本打算一口气看完的,但是真正接触了后发现连着4话就是我的极限了,断断续续花了1个星期才看完,不是因为片子差,而是我在害怕自己被这部片子支配情绪,这种恐惧是我从未有过也不知从何而来的。偏激、麻木、扭曲、残忍、歇斯底里,整部片都透露着一种死气沉沉的灰色基调,真的是神奇地让人毛骨悚然

8分钟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推荐

为着她买下了所有的奇诺的小说版故事很美 the beatiful world

10分钟前
  • 微阳
  • 力荐

淡淡的,多美~女孩与摩托车~

11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一般被认为是灰暗治愈系的代表,主要是剧情涉及到人性的阴暗面,其实这部作品和《虫师》一样,更多的是突显旅行的“平淡”及其悲喜交加的一面,片中的喜剧不会让人兴奋不已,悲剧也不会让人太过悲伤,总之就是将平静进行到底,让人产生一股旁观者的心态,笔者很喜欢这部作品,已看过十几遍,很喜欢奇诺

12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

15分钟前
  • Lena.Y
  • 力荐

日本版魔方大厦

20分钟前
  • 伞保护协会
  • 力荐

不美之美。

22分钟前
  • K L E O
  • 还行

冷无缺故事PASS

26分钟前
  • gouwang
  • 还行

所谓少年梦嘛

30分钟前
  • 抖啊抖
  • 力荐

淡淡的故事。

34分钟前
  • 啥米东东
  • 力荐

这是一部关于旅行者的寓言故事,其中充满黑暗与教诲;光明与希望。这是我难得会要拜读原作的动画,有太多的不解和疑惑等待自己给出答案。这是一场思想的较量,对于自己、社会、人类。

35分钟前
  • 天下無雙
  • 力荐

信息量

39分钟前
  • burning
  • 力荐

进阶版《小王子》式寓言体,又名旅行的意义或禅与摩托车对话艺术。玄奥冷淡的叙述风格,不愧和《玲音》同一监督(提句字幕和过曝处理也很玲音,或者干脆可以说奇诺人设颇像蒸汽时代版非神玲音?)喜欢的几集:“铁轨上的三个男人”用戏中戏套层,探讨工作的意义何在(旅人啊你又将去往哪里);“预言之国”的蝴蝶效应,充满对命运的喟叹和迷信的讽刺;“书之国”对虚构与现实的问话和自指;“大人之国”“贤者故事”的洗脑恐怖,尤其后者用了发条橙的梗(小中千昭:中村隆太郎好科幻那口,但时不时会上恐怖的贼船)。在一众弥漫死亡气息的故事里,也有“魔法使”“机器人”这种温柔治愈系,尤为难得的最终话更是在往昔即视感中玩高虐,连刷两遍谁看谁哭。官方吐槽超可爱,奇诺性别梗绕不过去了,艾尔梅斯也卖得好萌。“世界并不美丽,却又因此而美丽。”

42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高中时买动漫杂志,附送的碟里面有这一套动画,本来不怎么感兴趣,没想到看下来居然很喜欢

44分钟前
  • 甜滋味
  • 力荐

冷峻,深沉,安静地刺入内心

48分钟前
  • kiddgo
  • 力荐

开挂淡定的哲学萝莉,在科技树极不均匀的各种可能世界里漫游,每地只留三天。像少女/少年(误)视角的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也有飞氘<去死的漫漫旅途>的气质,以虚构国家及市民的形态来构造文明和生存的寓言。从抽象到抽象,诗意到诗意。其传统可以追溯到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吧。

50分钟前
  • Saloptus
  • 力荐

可能是最好的日本TV动画,中村隆太郎厉害在他不仅能够驾驭《玲音》那种实验的东西,还能够完美驾驭《奇诺》这样纯叙事的作品,并且完美地去除了一般日本动画的各种过度煽情过度直白等一大堆问题的同时还彻底带动起观众情绪 9.8分★★★★★

51分钟前
  • qw0aszx
  • 力荐

十分清新淡雅的旅行故事小品,感觉整部动画的氛围营造最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不悲伤,不煽情,不矫揉造作。每个故事独立成篇,比较喜欢传统,铁道上的三名男子和友善的国家,还有《红色大海的正中央》和《战车的故事》等场景恩~

56分钟前
  • Suito
  • 推荐

清新的画面,可爱的人物,特别喜欢

58分钟前
  • Nelson Adonis
  • 力荐

等到看了《奇诺之旅》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三类风格动漫已经齐了,其它俩类分别是《灌篮高手》、《蜂蜜与四叶草》,而优秀的动画实在太多,《夏娃的时间》、《虫师》等可归为"奇诺类",《棋魂》、《食梦者》可归为"灌篮类",《白兔糖》、《秒速5》可大约归为"Honey And Clover"类。

1小时前
  • 小小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