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动漫美国2016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艾伯特·布鲁克斯,艾德·奥尼尔,凯特琳·奥尔森,海登·罗兰斯,泰·布利尔,黛安·基顿,尤金·列维,斯隆·穆雷,伊德里斯·艾尔巴,多米尼克·韦斯特,鲍勃·彼德森,凯特·麦克金农,比尔·哈德尔,西格妮·韦弗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安格斯·麦克莱恩

播放地址

 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1:07

详细剧情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

 长篇影评

 1 ) 寻找爱的回忆

刚刚看完电影《海底总动员2》,描述小鱼多莉找回记忆与家人团聚的故事。一点点的煽情,却令我有小小的感动。有着失忆缺陷的多莉,几乎什么都记不住,几秒钟就会忘记刚发生的事。幸好她有完美的父母,鼓励她,相信她,支持她,等待她……而她凭着记忆深处的爱念——那些残存的记忆碎片,历尽艰辛,也要一往无前。执着和永不放弃,终于得到朋友们的认可和支持,得以一家团聚。虽然这仅仅是一部动画片,却也很有爱!

 2 ) 《海底总动员2》彩蛋更新中……(无剧透)

隔离室的墙上贴了一张小女孩的照片,看过第一部都知道这个女孩real可怕……


下面这一幕,远处的背景上有一个写有“WALL-C”字眼的日历。


两只海狮的牌子分别是A1和13,以及最后出现的货车车牌也是CALA113。A113是加州艺术学院的一个教室门牌号,很多动画界大神都出自这个教室,例如约翰·拉塞特和布拉德·伯德。(这个彩蛋出现在几乎每一部皮克斯动画里!)


被两只海狮欺负的第三只海狮名叫杰拉德(Gerald),有趣的是,第一部中那只差点生吞马林和多莉的鹈鹕也叫做杰拉德。


海洋馆中出现了一对女同CP,这可能是皮克斯有史以来第一次……
<图片7>

为其中一个卡车司机配音的是亚历山大·古尔德,他在第一部中为尼莫配音,因为现在他已经长大了,所以不能演出小孩的声音。


传奇大叔约翰·拉岑贝格曾为皮克斯无数个小角色配音。在第一部中,他声演指引马林和多莉方向的翻车鱼,而在本片中,他声演的是多莉在海洋研究馆中遇到的一只螃蟹。



暂时更新这么多,各位豆友有新发现请补充~
喜欢电影花絮彩蛋的欢迎关注我的公号 愚乐大众(ID: everybodyfool)
<图片8>

 3 ) 看完这部片,99%的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事

皮克斯的电影,值得反复刷,因为它的确耐看。于是第二刷《海底总动员2》,但,这一次观影看得痛彻心扉。我悲观的底线低到尘埃,能够接受来自残酷世界的一切挑战,但是看完第二遍《海底总动员2》之后还是被悲伤淹没。下午要去给我的儿子报名上小学了,他即将踏入这个未知世界,而此刻,有些话,不吐不快。 用你想要的方式尊重你和别人的不完美 细心的观众看完整个《海底总动员2》,不难发现这部作品其实处处映照着我们人类的各种不完美:一条两片鳍大小不一的小丑鱼,一条患有短暂失忆症蓝唐王鱼,一只少了一只触须的章鱼,一条自以为失去了回声定位能力的白鲸,一条患有高度近视的鲸鲨,一只瘦弱愚钝的海狮……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在电影里被粗暴地奚落、嘲弄和欺辱,而且在现实的电影院里,这些行为还赢得了阵阵笑声,尤甚的是我们身边这种对弱者的嘲弄也更为司空见惯。 正常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天生优越感,把嘲笑和戏弄缺陷当成了习以为常的权力。这个世界残酷到令人心碎。 愚钝的海狮并不知道自己的尴尬,而健忘的多莉,孤僻的汉克,近视的运儿,回声系统失灵的贝利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的尴尬,而他们都艰难地用一种尴尬掩盖另一种尴尬。 多莉的聒噪和喋喋不休,实际上是她内心落寞和尴尬自我保护,她已经习惯了冷眼和嘲弄,所以她不断地说话和道歉来掩盖与化解这种尴尬,即便是亲如家人的马林也同样毫不客气地直言她除了健忘只会添乱……而少了一只触须的汉克,性情变得刻薄孤僻,他宁可选择待在水族箱里,也不愿回到大海…… 孩子啊,我想告诉你,聪明是一种天分,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所以你一定要善待所有身边的不完美。如果你身上也有各种缺陷,我也希望你能理解,其实没有人是完美的,你要和自己的不完美达成和解,并且用同样的态度面对其他人的不完美,用你想要的方式尊重你和别人的不完美。 将心比心,用你讨厌的方式对抗你自己 《海底总动员》两部电影里都把人类描述成非常讨厌的物种,第一集里面钢牙妹对鱼类的粗暴和邪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多莉去哪儿》里面,孩子们频繁而欢快地把手伸进触摸池中和表达对动物的亲昵和爱护。 人类一面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其他物种的所谓的爱,一面又自私地用发展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幽暗的下水道,海底的沉箱,甩不掉的塑料网……《寻找尼莫》里面的海洋生物已经成为了《多莉去哪儿》海洋生物研究所里面的标本,而这一切都是以爱的名义。人类的代表“黄健翔”们反复标榜着自己先收养,后治疗,再放生的理念,然而却把这一切化成了海洋动物展示表演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你经常去商场里面的金鱼池玩捞鱼的游戏。看完电影,你应该试着想想如果你是鱼,你希望被这样追赶着捞来捞去,并且假装很有爱心地把鱼带回家,然后不久就养死的经历吗?我想请你记住哦,如果这是你不喜欢的事,就请你一定要学会用你最讨厌的方式对抗自己。 活在当下,忘却该忘却的 多莉年幼就知道自己患上了短暂失忆症,并因此走失,一个人度过了没有记忆的孤单成长历程,命运安排她和马林和尼莫形同家人,才让她成长之路的悲凉不那么绝望。 多莉的健忘与话唠以及不停的道歉,令我感伤之至,但是另方面也令我欣慰。正式因为她没有7秒以上的记忆,才让她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更没有陷入成年人应有的谨慎和患得患失之中。相反,如果她是有记忆的一条鱼,她反而不可能有勇气逃离生活的悲伤,就更别说穿越太平洋去寻找她的父母,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记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贝壳之路。 记忆的确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变量,它是我们生命价值关键筹码,它区分出我们与他人的不同,但是它也在不断伤害和禁锢我们的勇气和想象力。因为记忆和所谓的成熟心智,会通过想象力把失败与风险反复预警,让我们变成一个畏首畏尾的人。 孩子,爸爸非常不想说,越长大就越孤单,越长大也就越痛苦,就是因为记忆在影响着你的孤单和痛苦。所以,你要知道,遗忘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能力,学会选择性的记忆,忘却应该忘却的,活在当下。因为你不仅不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能时刻准确预测未来,所以你要学会活在当下,每一刻都要与你所遇到的一切达成和解。 用心去理解帮助的真意 走失的多莉在路上巧遇寻找儿子的马林,她知道失去家人的滋味,所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和马林一起寻找尼莫的神奇之旅。而在多莉的闪念之中想起了与自己走散的父母,想要不顾一切地去找寻时,马林还是犹豫的,但是多莉说:“我实在是太想念他们了,你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马林就立刻放下了成人的盔甲,帮助多莉踏上了穿越太平洋的寻亲之旅。两段彼此帮助的故事构成了两部《海底总动员》全部内涵,最重要的是,马林和尼莫以及多莉三个人之间共同表达了一个无条件给予对方帮助的故事。 孩子,我想说的是,从今之后的来路,你一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种艰难,能够正确理解帮助,是一个人爱与被爱能力的体现,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尽可能不计回报地帮助他人。你也要勇敢地向别人求助,求助和接受帮助也是一种能力,因此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你一定要学会说抱歉。 独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在多莉的记忆里,她的家是一个充满了温柔色彩的梦幻之地,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她历尽千辛万苦穿越整个太平洋,回到故里,才知道她的家原来是人类搭建的水族馆和海洋生物研究所。皮克斯的主创在这部电影里精心地用多彩的明澈的海底世界,反衬着晦暗阴森的人类世界。 人类自以为是地借保护动物的借口搭建起来的海洋馆和海洋生物研究所,而这就是多莉念念不忘的家,一个被人类欣赏与消费的真正牢笼。最后多莉懵懵懂懂地带着尼莫和马林、鲸鲨运儿、白鲸贝利,章鱼汉克以及一卡车的各类海洋生物重返大海,他们离开了人类所谓善意提供的圈养寓所,重新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卡车冲向大海的那一个定格的瞬间,的确令我心有戚戚焉。 孩子,无论未来你未来是否还面对像爸爸现在遭遇环境,你都要记住,大多所谓的名义上为你好,多半时候是一种禁锢。你都要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相信试错的力量 多莉说计划不重要,美好的事物都发生在偶然之间,不确定性是常态,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多莉绝对是传奇的化身,这一切其实都依赖她的短暂失忆症,因为没有记忆的负累,让她带领大家一次次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现实世界的不可预测性,让我们必须相信试错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永远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正是因为多莉没有怯懦和恐惧,他们一路上才创造那么多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影片中人物的成长线,其实就是多莉用自己的卑微和无惧唤醒了所有人内心的勇气,挑战了种种不可能,改变了他们面对事物的态度,也改变了所有人的生命轨迹。 孩子,我知道你一定会因为害怕失败的丢脸而不愿意去尝试犯错,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只有知道犯错最低的成本是什么,你才会尽快找到真正对的方向。而且,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因为犯错和失控带来的结果,如果不犯错,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创新,这也是如假包换的皮克斯精神。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确定和犯错才是常态,尽快犯错,尽快找到错误,尽快纠正,这才是勇敢者的正途。你要记住,因为胆怯,一事无成才是最可耻的。 你始终要成长,而家永远等你归来 多莉的成长其实反而是一次意外的走失所造就的,离开父母,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必将面临的艰难历程。远离父母,孤单成长的多莉,越过太平洋寻找的其实不是那个地理位置上的家,她历尽千辛万苦要找的其实是她的家人,家人之间的连接与爱才是亲情的真意。 在《寻找尼莫》中,多莉找到了尼莫父子,他们不是家人形同家人,有时候,非亲血缘之外的好朋友也是你的家人。而《多莉去哪儿》她终于和父母团聚,完成了自己心灵的一次久违的回归。 孩子,我知道现在的你离不开我们,但是你要知道,未来的分离是你必要的丧失,而我和你妈妈也有一天终将离去,你妈妈也会背着你在被窝里偷偷哭泣担心你未来一个人独自成长的艰辛。但是你要相信,无论你去哪里,我们都会铺好贝壳之路,等你回家。而且,你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新的家人,你也会有你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你就会明白,这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和亲情力量的传递,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也希望我给你的这些期望能在爸爸出版的40多本关于《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的书里,分享给更多的小朋友。我不懂太多的道理,也做得远远不够好,也许你们现在还小,也许还不能完全听懂我说的这些话,但是还是趁着我笑着流着眼泪的时候写下这些话给你们。 世间如此残酷,又如此美好,希望你们成为那个不要永远说抱歉的孩子。

 4 ) 我愿奉上13年情怀,看你再次去冒险

(本篇以吐槽为主,非鸡汤情怀文,玻璃心请左转去五星影评,看完留有遗憾的欢迎留下吐槽讨论)
13年前还在小学,妈妈带我看了第一部,回过头来,我带妈妈来重温情怀。第一部只看过一遍,但无数情节还是记忆犹新,粉色的水母群,海龟洋流,海鸥的鬼畜叫声,牙套杀手,孙楠的片尾曲,张国立徐帆的配音,一切只能说是完美。当年的2D比如今3D还要身临其境。
讲真,今年期待之最,是的,Xmen、惊天魔盗团都要往后放,然而看完当真是失望的。故事草率,世界观不完整,视觉奇观为0,情感细节糙的能起毛边。
第一部本质来说算是个闭合性的故事,续集寻找多莉标题是噱头十足,但细想就知道,在本身闭合圆满的第一部上再做文章很难出新花,产生过高的期待,我承认,是我不好。

私以为,全片好看的只有两场,一是开头重温多莉与马林13年前的相遇,二是拥抱的水獭。

第二部简直像教科书一样示范了一个出彩的功能性配角成为主角后出现的弊端。这部其实不能算是多莉去哪儿,而是多莉的爸妈去哪儿,但是并不像第一部中对尼莫的铺垫,以及尼莫线的描写,珍妮和查理只是出现在多莉记忆中的脸谱化优质父母,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兴趣,更产生不了爱,于是也没有了期待,谁又会介意找寻结果。我们知道多莉这么多年过得快乐,但马林没了尼莫就是失去了全世界。程度不一样,力量等级也是天差地别。当我并不觉得你找的东西重要时,那么过程和结果都已经与我无关了。
再说寻找的内在动因。第一部中马林和尼莫的走失在于二人性格内在矛盾,以及父子间爱的表现差异。马林与尼莫所有的矛盾源于对尼莫的爱,而对尼莫的爱又源于失去妻子的伤痛。矛盾中裹着爱,爱中带着伤,非常流畅自然,人物性格也简单直接可信。但多莉和父母走失是因为健忘症,拜托,有病又不是谁的错,有病是个吃药就能好的事儿,但父子间情感是吃药疗伤怎么都解决不了的亘古矛盾,这就是区别。
再说过程,马林寻找尼莫的过程结果是成长,我一直觉得成长是最复杂的一种情感,远超过生与死,所以我才会无限制推崇宫崎骏的动画,因为成长远比生死要复杂的多。马林和尼莫带着对彼此的矛盾和愧疚,在一番旅行后达到了最浅级别的成长,即相互理解。但多莉的一路,就是突然想到,咦,我好像有个爸妈,去找找看吧。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外部危机,哎,什么都没有你让我看个啥。视觉奇观?抱歉也没有。直接导致全片情感高潮,多莉与父母的重逢的瞬间水的一塌糊涂,竟然拿上个世纪电影中“我的眼中只有你”的视听语言草草了事。就算是贝壳梗,在贝壳第二次出现时谁也都能猜到高潮场面会是如此了……
片中除多莉马林尼莫外最重要新增角色,章鱼,简直是全片最大败笔,仅次于“黄健翔”。在章鱼出现的那一刻起,这个片子基本就已经放弃所有的危机情境了。功夫章鱼简直无所不能不往不利,这么一个强大的队友帮你找朋友找妈妈,最后只要一块你自己都懒得要的小饼干。然而结尾又反悔不给你饼干,并告诉你说你是章鱼你不应该吃饼干,你应该去海里啊笨蛋!唉……一句话完成人物转变的戏都去食屎吧……所有值得做戏的细节全部由章鱼的超人实力解决。第一部中最好看就是一只小鱼在那么大的海洋中寻找几千公里外牙医家鱼缸里的儿子,任何鱼都会吃掉它,任何暗流都可能要他死,儿子那边还随时会有个牙套恶魔来要它的命,说出来都觉得惊险。毕竟对它们来说,翻越一片海峡,跨过一道玻璃一道窗,全都是要命的艰难。而这一部中所有的危机困难都轻巧地绕了过去。请告诉我,危机杀手章鱼除了配音马东东,还有什么值得我喜欢的地方。看完全片,我感觉看到的是超人从海绵垫上走过,而不是乞丐从荆棘丛中穿梭,嗨点自知。
遗忘与自由本是能够做出大花的东西,可惜片中依旧轻巧带过了。

最后我只能说,不论这片拍成什么样,我都愿奉上13年情怀,看他们再次去冒险。

但是如果只是这种级别的续集,下一次请不要让宝宝等13年好吗。

 5 ) 重返海底的皮克斯,这一次讲了一个残忍的故事

看评论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对这部续集颇有失望之意,有的是因为期待太高,有的是认为没有创新。的确,这一次皮克斯的表现可以用play safe来形容。前作收获了高票房与高口碑,续集建立在此基础上,既可以省去前期的大量创作工作,还能够让票房回报有所保障。于是,延续上一部的人物与故事模式,是一种精明无比的做法。这当然不能怪皮克斯,绝大多数的电影公司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好多年前,皮克斯“走下神坛”的声音就开始不绝于耳,是从《赛车总动员》开始还是《勇敢传说》开始的我已记不清楚了。但在动画领域,皮克斯绝对是同行与观众心中标杆般的存在,是它让更多人发现了动画片的丰富性并从此爱上了它。

赞美的话不多讲。直接说说看《海底总动员2》的感想吧。首先,这是一部让我感动的作品。蒋勋老师曾经说过:“读一本书,你不能只关注它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它没写什么;就像你听人讲话一样,不能只听它讲了什么,而要听它没讲什么。”同样地,我觉得电影也是如此,每当我对一部电影有强烈感受的时候,大多源自于它的言外之意。《海底总动员2》有很多宣传语和固有的印象,比如萌,合家欢。但我始终无法只把它当成一部可爱的动画,它让我看到了太多残忍的东西。
《海底总动员2》的主角变成了多莉,一只健忘鱼。上一次她帮助尼莫父子团聚后,突然想到了自己也要去找家人。于是,矛盾就出现了,她连刚发生的事情都记不住,何况那么久之前就失散的父母呢?但是,多莉并非什么都会忘记,有些事情,比如自己是你健忘的,她就牢牢记着,并且不厌其烦地和遇到的人说。影片从多莉的童年开始,在慈祥父母的照顾下,多莉健忘但开心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不慎被暗流远走与父母分离。<图片2>《海底总动员2》的剧情发展也与第一部类似:鱼闯入人类世界的故事。为了寻找家人,多莉在人类建造的水族馆里横冲直撞。影片中的人类世界具有两面性。一边是人造假自然环境,美轮美奂,但却有明显的边界,其作用在于被欣赏和消费。另一边则是阴暗的下水道,一片死寂的海底沉箱,和关押着鱼类的研究室。而多莉的家,她的出生地就在这里,影片却没有在一开始就告诉观众。皮克斯用柔化的光线,让多莉的童年有了一种天堂般美好的幻觉,但实际上孕育她的摇篮是监狱。影片中,孩子们开心地把手伸进触摸池中和动物们亲密接触,但对动物们来说,这简直是灾难,是噩梦,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伤害。同样地,那些玻璃箱外的好奇目光,也并没有多少善意成分,而是把你当做玩物和标本来打量。

所以,多莉的真正目的是回到这个失去自由的水族箱中吗?影片告诉我们:当然不是。它鲜明地向我们点出了:所谓“家”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你的家人在哪,你的家就在哪。多莉的真正目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家人。在第一部中,她已经找到了,就是尼莫父子,最好的朋友便是你的家人。而这一次,她要与父母重聚,将心中缺失的情感拼图补充完整。

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一种下意识的期待。希望它笑点多多,搞怪逗乐。但《海底总动员2》却让我笑不出来。因为我发现皮克斯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出来:我们如何去对待一个有缺陷的人,尤其是心智有缺陷的成年人呢?

影片中有两只趴在岩石上的海狮,还有另外一只看上去二了吧唧的,呆头呆脑的瘦海狮。瘦海狮一直想要爬上岩石和他们一起趴着,但海狮们每一次都把他轰了下去,或者是捉弄他,骗到他的东西后再把他轰下去。即便是他们后来看热闹离开了岩石,瘦海狮再次爬上去了,海狮们回头看到他仍是忍不住摇头,心想,看他那傻样。<图片3>这一段我心中看得实在有点难过。那些现实生活中弱小的,天真的,甚至是痴呆的人,不就是这么不怀好意地欺负,侮辱和看不起吗?他们让我们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进而有了把快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新鲜感。我相信皮克斯设计这三只海狮不是没有目的的,海狮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所认为真正的善良不是行动上的施舍和同情,而是尽量别去攻击那些先天就有缺点的人,让他们也能被人尊重。

瘦海狮是一个对照的角色,代表着那些意识不到自己缺陷的人。而健忘的多莉,近视的运儿,声波功能不灵的白鲸则代表了另外一类人,他们是意识到自己有缺陷的。你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他们或多或少都流露出自卑,至少是不自信,就像多莉,她的唠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落寞状态吗?她知道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知道别人会不屑于搭理这样的自己,所以她只好不停地讲话,让自己不至于太过寂寞与失望。你会发现,即便是好朋友小丑鱼爸爸,也免不了不耐烦,对多莉说出伤她心的话。所以这些情况都很现实,我们对待这些有缺陷的人,总是粗暴的,因为我们潜意识中似乎认定了,他们是低我们一等的。在呼吁平权变成越来越全世界政治正确的今天,皮克斯用鱼儿告诉我们,我们的思想还远未被改变。

多莉的健忘令我感受很深。个人认为,与其说多莉在迅速遗忘一些,倒不如说,她一直在做选择性的记忆。《千与千寻》中有一句台词这么说:“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那么,多莉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放大。与成长伴随而来的,就是遗忘与被遗忘,同时还有抛弃与被抛弃。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人能够背负起所有的过去前进。因为总有一天那会压垮自己。所以,遗忘和抛弃,成为我们必须要做的,同时也是保护自己的事情。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我想到上面这些话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太残忍了。但请大家想一想,“家”真的总是那么美好的吗?我们曾经有没有哪怕只是想过要去逃离它,逃离父母?或是单纯地想要独立,或是出于叛逆渴望自由。

《海底总动员2》中多莉的“家”,一个精致但封锁的水族馆牢笼,就是一个隐喻,它告诉你,“家”其实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美好,相反,它狭隘了你的视野,束缚了你的脚步,剥夺了你的自由。在精美的监狱里和家人抱团取暖,和孤身一人去广袤天地中冒险,究竟哪一种更幸运,哪一种更不幸呢?个人觉得,电影倾向了后者。因为,这是一种成长所必需的代价。因为,一个走向成熟的你,拥有的不能仅仅是一个家。虽然,影片中多莉一直在找父母,但找到父母后她并没有停下,而是去救回了朋友。于是这又回到了《海底总动员》的第一部,一直在寻找父母的多莉为什么停了下来,先帮小丑鱼爸爸找儿子呢?这就是答案。成长,它让你知道了一种在血缘之外的情感可能性。<图片4>
《海底总动员2》在时间跨度上比第一部大了很多。前作发生在短时间内,是一场危机的解决。而《海底总动员2》用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的穿插,让观众见证了一场属于时间的洗礼——多莉在改变,每个人也都在改变,而父母则停留在了原地。你变了,他们却变得很少或几乎没变。还在你离开的地方,用一颗颗贝壳铺成的道路等待有一天你的归来。长大的你世界变大了,父母在你的世界中就变小了。他们老去,世界中只有你。但你长大,你的世界中不能只有他们。这是皮克斯善意的提醒。如果《海底总动员2》多莉的父母依然在水族馆里,那么多莉会选择留在那里吗?我想答案很明显,不会。如果他们愿意,多莉会带着他们离开。<图片5>
离开父母,这是每一个孩子都终将面临的艰难决定。但皮克斯用一场意外来把它故事化了。亲情不是守护着你的家人寸步不离,而是在他们有机会去闯荡新天地时候的挥手致意。你会遇到焦急的丢失孩子的小丑鱼爸爸,热心助人的鲸鲨和白鲸,以及那一只一开始总想着早点离开你最后却离不开你的章鱼。你的家人有一天终将离去,而他们,将会是你新的家人。我想,《海底总动员2》正是一部关于“离家”和“回家”的作品。残忍地告诉我们一天会自愿或不自愿离开父母的“家”的,也告诉我们,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家庭。

首发微信公众号知影
<图片6>

 6 ) 这盘冷饭的调料是皮克斯的灵魂

《海底总动员2》是一部好电影:技术上登峰造极,内涵上则维持了皮克斯的一贯灵魂。
于是你也许要问了:皮克斯的灵魂是啥?

我觉得,皮克斯的灵魂在于:比起主角与反派势力的对抗,皮克斯更多关注的是平凡的主角自己的成长。所以在皮克斯的电影里,“反派”的存在感都不强,主角遇到的困难一般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比如,《玩具总动员》中,虽然有个喜欢破坏玩具的熊孩子,但主角胡迪之所以遇到一系列的麻烦,起因还是自己非要跟新玩具巴斯光年争宠,企图把他赶走。
《海底总动员》中,也是尼莫自己跟爸爸赌气,才被人类给抓走的。
就连《超人总动员》这样充满超级英雄气质的作品,全片最大的“敌人”都是主角超人自己的家庭危机。
而从去年的《头脑特工队》到这部《寻找多莉》,更是连反派都没有了。故事中没有恶人,电影的主线也不是大反派要破坏和谐社会,打倒了大反派世界就和平了。多莉和主角们要克服的只有横在眼前的困难,要战胜的只有自己。
这样才更接近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阻止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大反派,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这是其他动画很少做到的。因为一旦没有突出的反派,就很难在简单的故事中形成足够强烈的戏剧冲突,电影的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所以梦工厂的《功夫熊猫》拍了3部,对手一部比一部牛逼;迪士尼年初的《疯狂动物城》,也少不了绵羊副市长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我不知道大家的喜好如何。但是对我来说,皮克斯这种以小见大的灵魂更难能可贵,而这种更贴近我们每个真实平凡人生活的细腻,也总能给我更多感触。

但是,《海底总动员2》并不是皮克斯最好的水准。原因之一,是故事本身太胡闹了。
说到故事,我还是想拿《疯狂动物城》做一下比较。
《疯狂动物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佳作。但从整体设定上讲,它比《海底总动员2》讨巧很多。它在保留部分动物特性的基础上,凭空塑造了一个世界观,说到底是披着动物的外皮讲了一个传统的英雄故事:在逆境中努力成长的主角战胜了邪恶的反派成功构建了和谐社会。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容易让观众接受的。
而《海底总动员2》选择了一条困难得多的道路。不管是整体设定还是细节描绘,这部电影都是非常现实的。而电影的立场又完全在人类的对立面:片中的人类即使算不上反派,也绝对是鱼类完成任务的障碍。
这样的处理,不仅要求观众在观影的时候抽离自己的人类身份,还得让他们代入主角们、也就是海洋生物的角色中。这个难度就相当大了。
虽然选择非常大胆,但可惜的是,《海底总动员2》在这一点上做的并不够好。
由于设定的真实性很强,所以故事本身也要有足够的可信度,才能让观众更好的代入。而本片的故事本身,如上文所说:过于胡闹了。
像是章鱼开车上高速逆行什么的,看的是很过瘾,但总会有一种“你在逗我吗”的感觉。这就很让人出戏。
皮克斯在过去不乏做的非常好的例子。比如《玩具总动员》,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神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设定相当真实。
小时候找不到东西,爸妈总会调侃我:难道它们自己会跑?
《玩具总动员》成了我的坚强后盾。我至今还坚信:有时候我找不着东西,就是它们自己跑了。(没错我就是这么一枚充满童真的boy)
而到了《玩具总动员2》,虽然故事依然非常精彩,但片中的一段玩具集体过马路,还导致了一场大车祸的戏,就有点过于胡闹了。这场戏也降低了我对《玩具总动员2》的代入感。
当然,不管是玩具过马路,还是章鱼开卡车,这种夸张的动作场面看着是很过瘾的。所以我虽然觉得很让人出戏,但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反而很喜欢这种安排。

相比于故事的胡闹程度,我认为《海底总动员2》更大的问题,是角色的塑造不够立体。
主角组的3条鱼,马林和尼莫的性格塑造在前作中就已经完成了,本片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多莉虽然好些,但“健忘”这个特性太过突出,也很难让人记住她其他性格特点。
其他的主要角色,鲸鲨和白鲸只强调了生理缺陷,几乎没有进行性格塑造,让人感觉他们的出现完全就是为剧情服务的。连抢眼的章鱼哥汉克,我们也只看到了他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但他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想回大海、只想在一处盒子里安安静静的过一生,我们也不得而知。
要知道在前作中,连出场2次、一直在喊“我的!我的!”(Mine!Mine!)的、打酱油的海鸥群都极其有存在感。
因此,对本片而言,看过前作的观众更容易对主角产生共情,对电影的感触也就深刻得多。而对于没看过前作的观众,不够立体的角色难免让电影的动人程度打了不少折扣。

除了故事和角色的问题,“多莉去哪儿”这个译名也给电影扣分不少。我认为这个译名完全丧失了英文原名的意味。
Finding Dory,就应该叫“寻找多莉”才对。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了:电影明明是主角多莉找父母啊,为什么会叫“寻找多莉”呢?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这部电影的核心,其实是片中的一句台词:多莉会怎么做?
用一个词来形容极其健忘的多莉,应该是没心没肺。
小时候她的父母教导她,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担心,只要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于是“继续游下去”(Just keep swimming)就成为了多莉最喜欢哼唱的小调,当然也是她自己的鱼生准则。不瞻前顾后,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于是,她想起自己是有爹妈的,就决定去找;她想起爹妈在加州,就决定从大堡礁游去美国;在整个寻找父母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而陪着多莉找爹妈的小伙伴马林和尼莫,在被困在鱼缸里陷入绝境的时候,也靠着“多莉会怎么做”的指导思想成功脱困。
电影的最后一幕,马林和多莉在空旷的悬崖看着辽阔的深海。找到父母的多莉填补了自己心中一直空缺的“家”,终于找到了完整的自己;一向过于谨小慎微的马林也真正找到了“多莉的精神”。
这样的结果才让Finding Dory最终成立。
所以……“多莉去哪儿”是个什么鬼?

----------------我是总结的分割线----------------------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总结一下。
《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不是皮克斯最好的作品。故事过于夸张,角色不够深刻,让观众的代入感不够强,影片的动人程度也就比不上很多皮克斯以前的作品。
但这部电影,技术上无可挑剔,故事内涵也维持了皮克斯一贯的灵魂:平凡小人物的自我成长。即使不是最顶尖的水准,也绝对是一部一流佳作。我还是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去电影院观赏的。

最后说几句皮克斯吧。
2010年《玩具总动员3》大获成功之后,《赛车总动员2》口碑扑街,《勇敢传说》、《怪物大学》反响平平。皮克斯陷入了“新作无趣、续集乏力”的质疑声中,仿佛一下就跌下了神坛。
去年虽然有《头脑特工队》,狠狠的打了批评者的脸,但随即推出了形似半成品的《恐龙当家》,又激起一阵批评的声音。
到今年的《寻找多莉》,明明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还是有不少人拿来说事儿,“皮克斯不行了”之类的言论又此起彼伏。
呃,我只想说,何必呢。

我当然希望皮克斯能拿出更多《瓦力》《飞屋》《料理鼠王》《头脑特工队》……
但也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因为新作达不到期待的高水准,就刻意给出差评,刷低了一部佳作该有的高度。
毕竟评分网站的网友们,还是身负引导国人观影水平的时代重任的啊!
(好吧,其实我只是不爽多莉豆瓣评分没有魔兽高而已……就酱……)

<图片1>

 短评

其实总是比第一部更好的,但是可见观众尤其是成年人观众的要求更高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好事。

4分钟前
  • 小奇喵
  • 推荐

没有疯狂动物城好看,估计小朋友会喜欢吧,章鱼太抢镜,自从看了美人鱼后,有了心理阴影,无法直视章鱼了,现在连章鱼都不吃了

5分钟前
  • 空心豆
  • 还行

在皮克斯的动画中属于面向较低龄观众群的,最后为了在剧情上力挽狂澜节奏快到要上天了,失忆算什么,该想起来的都会在电影第三幕想起来,哈哈哈。可是说了这么多,还是好感动,看到那个主观镜头都快哭了,想抽自己耳刮子。。。

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想让女孩子不迷路,不要跟她说什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告诉她,你穿过一条小吃街,在卖关东煮的路口,朝着有冰激凌店的方向走,看到麦当劳不要停,走到前面卖披萨的地方,你就找到了。

7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还行

这一次皮克斯把动画片留给了孩子。“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也忘不掉”。影片隐藏了一枚彩蛋,据说是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对同性情侣的出现,在六月上映,致敬LGBT骄傲月。片尾还有彩蛋,国语版有惊喜。

11分钟前
  • 蒜 | BOY A 🌈
  • 还行

那么至此,可以断定今年迪斯尼最佳非疯狂动物城莫属啦。海底2没有什么硬伤,但套路玩得再好也还是套路(这次长评就不写啦,免得迪宝宝粉又攻击我星爷=_=)另外就是国语版配音确实更差一些。

15分钟前
  • 丢了的心
  • 还行

彼得潘综合症末期看这种程度的低幼动画还是能笑得很开心的。在飞起的萝莉心面前,各种情节套路和鸡汤都不重要了。Hanks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系列。就是可惜格局太小了。上一部穿越了太平洋,这部居然就在一个海洋中心里鬼打墙!各种动物受伤的原因,放生对它们的利弊一点没有。迪斯尼这次政治觉悟不够啊

17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评论真是逼太紧,如果你是多莉你还会这么喷吗?2333

20分钟前
  • 臭魚本魚
  • 推荐

第二幕结尾the best use of a POV shot. 故事的深度与格局和The Good Dinosaur基本一致。Zootopia太过政治,近年最好的好莱坞动画仍然是Inside Out。

24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B+】依旧是寻亲+冒险,创意不足但保留了第一部的余韵,大概粉丝滤镜太厚我觉得很好看。

25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也许是因为夹杂着童年回忆,所以对小丑鱼们满怀期望,结果换来的又是一个迪斯尼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老旧的故事内核外裹着一层华美的特效糖衣,可是相同口味的糖果,一颗觉得新鲜,年年如此也就甜腻了。

27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较差

看的中文配音,画面配置中文化程度好高,不过唱起歌来好难听。小小的出发点点,虽然已感受不到什么感动了,但完成度不错,给小朋友看的好电影。

2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编剧:如果我是多莉我会怎么写???然后这部脑洞无穷大的动画就诞生了 PS:烂番茄95% MTC78分 这两项和《疯狂动物城》基本没差 北美首周末票破了动画片开画纪录 一群人觉得不好看我也是不太理解 更别拿动物城踩多莉了 靴靴

31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永不会被忘记。电影少了些搞怪,多了点温情。多莉恐怕是动画片中最平凡的主角了,孤僻、缺乏自信、做事不想后果,记不住任何东西。但她同时又是那么可爱,一往无前,友善的对待每个人。每个人都在应对心中的懦弱,是多莉让他们看到渺小与强大。

3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2013.06.16-观影过程时常联想起《千与千寻》的台词: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2016.06.17 —— 相较之下,还是更喜欢第一部,这次的皮克斯动画拍得感觉更像是梦工厂,技术出类拔萃的同时,故事却偏向于恶搞而缺乏足够的惊喜;影片看起来还有些像是「海洋动物研究所」的宣传片。

3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中规中矩的一部皮克斯动画,没有犯错,但也没惊喜。对于皮克斯来说,这是不够的。

3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皮克斯才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一切站在自然的角度,海底的垃圾,灾难般的人类儿童。多莉一家重逢一刻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高潮部分的幽默又令人叫绝,想象力、灵气、幽默都高过几个竞争对手一大档次,而不是在刻板的搞笑卖萌或说教。胜过zootopia。分数属于魔兽水军压低

39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怀着对寻找尼莫的童年回忆,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然而阅片的快乐却不复存在,笑料不足,也略显无聊。

42分钟前
  • 臭兰人
  • 还行

章鱼很抢戏,国语版是马东配音。有点想看英文版的摩登家庭的Jay配的版本,感觉会是个臭脾气的老头儿章鱼。另外,片子只能说是一贯的迪士尼水平和风格,家庭、朋友,13年后技术能做到这么好的情况之下,也只是敢做了海狮和鲸鱼而已,略失望。

44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哪里是《海底总动员》,明明是《海洋馆总动员》。海底世界越来越少,陆地戏份越来越多。笑点惊喜、细节情怀,这些皮克斯式招牌没撑起一个,片尾“找章鱼”彩蛋都比正片精彩。“我记不住,只会忘记…但我们会在原地等你回来” 好在多莉一家的再会有泪点。“不要计划相遇,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的”

4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