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记录片香港2001

主演:内详

导演:周華山

播放地址

 剧照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7-20 11:11

详细剧情

  「摩梭」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人们终生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轻男,没有「男压迫女」或「女打压男」的问题﹔女女男男在性别与性事上轻鬆自在,人间罕见..。在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裡,会刺激你反思哪 些?我们又学到什麽?工作小组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裡生活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收穫甚丰,且完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本片没有旁白,纯由摩梭人自行述说,透过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本片亦为「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筹款,门票收入扣除场租、全数拨归「摩梭山区教育基金」,以期山区失学儿童能重返校园。仅50元门票,已足以支付一个山区小学生的半年学费。  导演的话  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生活了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如鱼得水,收穫甚丰,并拍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此纪录片没有旁白,纯粹由摩梭人自己说话,透过老中青三个(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长篇影评

 1 ) 母系社会和理想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部九十年代拍的纪录片,虽然年代比较久远,但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考察,这边片子有深刻的价值。

通过访谈的方式,记录了几个摩梭族家庭母系社会结构的生活方式,相对于现在的父权社会,展现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

在那里,性别不是问题,正如片中主人公所说,她的小孩出生的时候,她们第一时间压根不会去管这是男孩还是女孩,她们思维里面没有男女分别的观念。因为,对她们来说,男女都一样的,不是说书面上的平等,而是骨子里觉得没什么区别!

作为女性,她们不受婚姻两人家庭生活的束缚,当遇到了自己觉得心仪的男人,她们会跟她们结婚,结成夫妻,但不是传统意义的二人夫妻,或者说变成一个丈夫的妻子,丈夫的老婆之类的,她们没有从属于丈夫的观念。结婚以后,女人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她们的母亲那里生活,只是男人会晚上来她们家过夜,享受某种“爱情”的成果。而且,如果两个人的关系破裂了,女人完全可以在去找第二个男人,或者第三个...而女人的孩子则在母亲家庭里面抚养,她们遵循“爱”的关系,而不是财产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是自由的。不必受限于成为一个男人理想“女人”的形象,她们可以作为掌“家”的人,如果她们能力允许的话,而且获得整个母亲家族人的认可,从而有更多的选择。

作为男性,同样他们一直也是在母亲家庭里生活,而且承担这抚养自己姐妹孩子的任务,在影片里没有说出如果是兄弟,他们在大家庭里是如何相处的,但是从养育孩子的情况来看,因为是姐妹的孩子,我想他们一定也没有偏袒谁,或者为某个孩子强加自己的理想生活或观念给他们的任务,这种生活方式应该会让孩子也更加民主、平等,孩子们并不会有嫉妒成为父亲理想的愿望,最多他们可能会习得更多关于在家庭里怎样和睦相处的观念,而不是竞争,对立,成为“老大”之类的家庭负担!

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活方式避免了因为两人小家庭留下的和自己兄弟争夺财产、女性到了另一个家庭婆媳关系的问题,以及家庭的统治和占有权的问题,所有人各自扶持自己母亲的大家庭,我觉得这种家庭关系一定是稳固的。

总之,个人认为两人世界的小家庭的观念根源于父权社会的占有欲以及财产私有制的观念,正如马克思理论讲到的,两个的婚姻传统都是来自于商品社会,大概这种竞争、掠夺、争夺权力是人类赖于进步的基础,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好的,但在以“发展”评定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下,那些权力上位者,当然会认为,人类的个体幸福算什么呢?!

 2 ) 不结婚也不同居,去女孩家睡一晚就走

人类社会还处在男女不平等的父权社会吗?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

但实际上,哪怕放在今日,女性的生存地位仍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达到了真正的平等。

知乎回答@艾自由

从女司机开不好车,到女孩子的生育对职业的影响,再到女生必须嫁了人生了娃才算完整的论调,女孩似乎在我们的直观概念里,本就有许多与生俱来的“劣势”。

也就是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女孩也不自觉地开始物化自己。

要彩礼、要豪宅、要金龟婿,做了婆婆物化儿媳,做了妈妈物化女儿,一系列恶性循环下去。

在西方语境里,有一个词叫男性凝视(Male Gaze)。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把女性置于被观看者,被男性的目光所凝视着。

玛丽莲·梦露

这种男性凝视权力的宣扬,将女性角色构建成男权社会所希望的样子。

再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女性又何尝不是活在男性的凝视之中?

如何成为一个美丽的恋人?如何成为一个贤惠的妻子?如何成为一个顾家的母亲?

更别说男女出生比例的失调,舆论对女性的苛责,职场的不公平,以及其他了。

大家总是在说如何做一个女人,如何做一个男人,却恰恰忘了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一个人……

可见对于女性的尊重,对于女性的平等,是否在我们的认知里缺席。或许我们应该打一个问号。

恰好最近一部在微博大火的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或许可以给现代都市人的我们一些借鉴。

从母系氏族的摩梭人对男女关系、家庭关系、婚姻制度的看法里,我们大概能够找寻到这个民族文化深处的坦然与智慧。

泸沽湖边的母系氏族:摩梭族

摩梭族,位于中国云南的泸沽湖边。

作为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个母系氏族,这里的生活完全由女人们做主。

在过去,摩梭族甚至没有结婚的概念,男女组成一个小家庭,在他们那里是不存在的。

所有人都是和母亲、兄弟姐妹住在一块儿。

喜欢谁就可以跟谁养育一个孩子,但有了孩子,也不代表要在一起生活。

平时生活在各自家里,男子晚上到女方家,早上再回到母亲那务农。

在大家庭的模式里,孩子与母亲、外婆、舅舅、姨妈相处的时间最多。

但这并不代表父亲的缺席。

父亲不仅要在满月时来认孩子,还得在节日送来衣服和礼物。

在摩梭族看来,男女组成小家庭是一件辛苦的差事。

又要管小孩,又要管牲口,再加上家务和农活,很难兼顾。

而大家庭,所有人一起分担,生活自然就容易得多。

摩梭族独特的走婚传统

那他们的伴侣关系是怎么存在的呢?

作为摩梭族的传统,走婚现在仍在这里族群里继续着。

与我们通常观念里的“婚姻”不同。白天,摩梭男女都是各自在大家庭里忙活,但到了晚上,男子若是对女孩倾心,在白天约好女孩后,晚上就会到女孩的花楼(成年女子的闺房)。

走婚

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

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

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随时切断关系。

女方一旦不再为男方开门,走婚关系就宣告结束。

情感自由度非常高。

所以在这里,似乎既没有“彩礼”一说,也没有“第三者”的概念,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矩,更没有“财产划分”的难题。

我不靠你养,你不靠我活,各住各家,维系我们的缘由,只有感情。

观念一:我一辈子单身也无妨

在这个大多数都经历过相亲、催婚的时代,摩梭族却认为走婚完全取决于自己。

也就是说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概念,早就在他们的文化里根深蒂固了。

虽然会悄悄暗中给情投意合的双方制造机会,但你要是一辈子不想走这婚也无妨。

对应到我们,你要是敢跟你爸妈说我这一辈子都不结婚,估计“小命难保”了。

观念二:爱不一定等于婚姻

Papi酱最近袒露的婚姻之道,她说自己没有婚礼、没有酒席,甚至从恋爱到结婚,双方亲家都没见过面。过年也秉持着各回各家的“传统”。

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Papi自己的选择,而通过投票来看,不少人似乎也对这种独立的观念持赞同意见。

这与摩梭族的观念有几分相似。

不组成家庭,在摩梭族看来,是一种轻松生活的方式。

各自为独立的个体,你家繁忙的时候我去帮忙,我家有难的时候你伸出援手,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而没事的时候,就各自生活。

观念三:生男生女我真的不care

虽然摩梭族是母系社会,但并不代表他们在意女性就比男性要多。

相反,在这样的结构之下,他们对于孩子性别的钝感,甚至比我们要强很多。

或许我们大可以说,重男轻女的事情并未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想想前段时间2月底那起“12岁女孩带孕妇血样赴港查婴儿性别”的真实版“过春天”事件,我们还真的敢说重男轻女已经消失了吗?

观念四:我的女儿不是商品

不知道因为彩礼而谈崩的故事你身边发生过多少,我听过与见过,因为彩礼在结婚前夕闹崩分手的,就不止一对。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传统礼节,总能轻易把我们的爱意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数字,一个无法妥协的标准,一个敲响婚姻大门的板砖。

彩礼,甚至成为了家长干扰婚姻自由的重要因素。

而当我们用金钱衡量一段感情或一个人之时,或许我们也该想想,我们是否真的把人当作人,是否真的把爱当作爱?

观念五:我是我,他是他

一段关系里的主导与从属,在这个社会并不少见。

无论是想要进入豪门,还是把毕生都献给婚姻而忽略自己,不少人其实都在婚姻关系里甘愿成为依附品。

我们总是说“我们”,我们总是顾全“大局”,而忘了成为“我们”之前,首先是要成为“自己”。

而这个道理,却被一个经济落后地区的少女,看得清清楚楚。

甚至对于伴侣的去与留,她都有着超乎我们的坦然。

她说,那种爱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多少人,又能达到这样的通透呢?

观念六:“处女”这个词是对我的不尊重

在摩梭族的语境里,女性从来不是被物化的对象。

既不会对女性苛刻要求,也从心底里尊重女性,从而达到一种自由与平等。

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的摩梭人,既不会认为女孩是泼出去的水,不会认为女孩是男性家庭的从属,也不会让贞操定义女性的价值。

在摩梭族看来,他们崇尚感情自由,不会预先设定标准,没有从属关系,无人干涉情事。

这里的女性既不会感受到占有,男性也一样自由。男权女权,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观念。

他们只知道,自己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恐惧、不安和压迫。

李银河曾经说过:女人也可以是压迫女人的男权主义者,男人也可以是解放女人的女权主义者。

深表赞同。

在男权语境下,很多时候作为女性的我们就为自己设了限,还浑然不知,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里,听到一位摩梭男人说,在摩梭人眼里,男女都是平等的,重女不轻男。

希望我们也多少能够在这部片子里找到几分这样的通透吧。

 3 ) 关于母系社会和男权社会形成的疑惑

这是真正的自由之地。

摩梭的母系文化让我想起之前看过另一种女尊男卑的文化纪录片,貌似在西班牙(确定了是墨西哥胡其坦市)女人行商为生,男人负责种植玉米。由于经商的利润远大于种植业且女人更聪明能生育。他们形成女尊男卑的文化,女孩初潮要举办盛大的成人礼,女性要学西班牙文而男的只会说土话,男的也会纺花织布。但是结婚的话还是男的出彩礼(大概率是从男权社会过度到这种形式的而不是母系社会过度,因为还讲究处女 ,而母系不会有彩礼和处女的概念),结婚从妻居,房子传给女儿。几乎是和男尊女卑反过来的社会。但是不同的是他们也给想要和女人一样待遇的男人留了一个出口,就是穿上女人衣服,不结婚扮作女人。(跨性别人士在这里很受尊重,男跨女和普通女人一样的待遇)这样就可以做生意,可以做女人能做的一切。她们也会平等对待他们,彼此像姐妹一样。 我怀疑这是一些从男权社会逃走的女人(非洲有个村子就是一群逃离家暴丈夫的女人们创建的,只有女人和孩子),通过强大的生育能力和聪明才智建造了这样的文化。虽然对男人也不公平,但是至少没有中印两国杀女婴的传统性转版——杀男婴。也没有男权社会普遍的对女性残害比如裹小脚,束腰,割礼等。毕竟自然界的母亲会爱她们每一个孩子,无论性别。(没有被男权思想毒害的人类母亲不会重男轻女,像其他的动物不会只养雄性幼崽丢弃雌性幼仔一样)

并不是赞许这种文化,而是这种模式给了我一点思考男权社会如何形成的灵感,男性霸权文化中,必有抢夺、杀戮和血腥,而远古女人们想建造一个部落其实很容易,和姐妹们多生几个就是一个小部落。所以母系社会崇拜生殖,崇拜女娲。正因为母系社会建立如此简单和顺理成章,男权社会的形成才让我困惑,男人如何反抗他们的母亲,团结到一起,欺压他们的姐妹和女儿,易女为奴的?谁号召了他们?有人说是因为古代各地传说中都有的大洪水冲散了母系文明,或者说父权部落堵塞河道以大洪水灭了母系文明。但是第一个男权部落是从何而来的,又有人猜想,可能因为疾病这个部落缺少女人,开始从其他部落抢。古代确实有很多抢婚的传说,蒙古族之前还有这种习俗。但是这么大规模的男权社会,几个部落缺女人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母系文明和男权本来就不是一种猿人进化而来的,一种黑矮猩猩就是雄性主导的社会,孔武有力的雄猩猩配偶多,而另一种猩猩是母系社会,温柔好看的雄性更受欢迎。可能目前为止我所接触的各个猜想里,这个最接近吧,但是也同样没法解释为什么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相当长的母系社会模式。希望有一天我能解开这个疑惑

 4 ) 1.

作为汉族里的独生女(受重男轻女相对压迫较少),也没觉得经济更发达的文明更先进,只可惜劣币驱逐良币,不知摩梭母系社会还能维持多少代……现在是交通发达的时代,生活的范围不再是一个族群,而是“地球村”,跟外界接触只能少数服从多数被分散、同化(几个摩梭人呆在全是汉族的男权社会里,能怎么办呢;要发展就要上学,可是学习了汉语就逃不脱的方方面面充斥男权思想的词(处女、自爱、贞洁、娘炮、男子汉、女汉子、父、夫、婆婆、公公、外婆、堂姐、表姐……);可是不走出去去城市总维持生产力低下的族群环境也不可能,毕竟要生存,大概我看法有点悲观。不过好在有拍下的影片,记录下文明思想的火花,心中总存点美好的愿景——或许未来的世界慢慢转变有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体系。 我们这种父权社会的亲情都是割裂的,父母吵架出轨家暴,脆弱的小家庭就分崩离析,而也只有这种家庭模式里出轨家暴了也要捏着鼻子凑合过下去;爷爷奶奶辈的家庭里那么多“传宗接代”的儿子们长大了还不是要各自为政、要顾自己的小家庭,生了这么多没有一家有多余的精力照顾老人,互相踢皮球的不少见…… 懒得说了,心累,我是不想结婚的,我也觉得被人说我嫁给谁很不舒服,我就是我,不喜欢被物化的感觉。还有那种结婚仪式上被父亲牵手交给丈夫的这种大家都说令人感动的场景,在我眼中不就是女性被父权让渡给夫权么,别人看那种感动的泪眼哗哗的、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想呵呵,不就是千百年来卖女儿这种行为包装精美后的遮羞皮嘛。话说结婚真那么好、现在真男女平等,那结婚仪式上女方包括新娘哭的那么伤心干嘛,他们不就是内心深处也认为男权社会结婚就是女方“嫁”到男方家庭里了呗,被抢女儿了是得伤心了哈。我小时候还没有想过人可以有不结婚的选择时,还看不懂女方为啥哭呢,可能我一直就觉得我就是属于我,而不是依附男方,结婚我就是有了个对象有啥好难过的。我们社会没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就是小脚女人三从四德、男人更加不尊重女人、女人更加愚昧被男权洗脑三姑六婆家长里短说三道四,看看那些落后山区拐卖妇女把她们当生育机器的,多劣质的基因那些男的也非得繁衍“留个后”。这里摩梭族在的农村可是我看那个姐姐心态好开放自信,男的也尊重母亲,人的心态神态很轻松,心理疾病的比例也比我们周围少多了吧。

 5 ) 我单方面宣布 我精神摩梭人了

救命,摩梭族都活得好通透,99年的一些思想观念比现在好多人的想法还先进。可以说是男女平权了,完全是理想蓝图,我愿称之为桃花源!!婚姻和爱情是两种东西,爱就是爱,婚姻的本质更像是一种占有。老是有些人要误解走婚,走婚真的不是一种性混乱,人家只是不用捆绑绝对忠诚的方式来裹脑,反而是没有捆绑纯粹的爱。你可以选择一辈子和一个人走婚,不爱了就滚就分开,反正都是“外人”。

怎么会有这么超前的生活方式?男权社会的弊端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在这个制度下男人女人都喘不过气,而母系氏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就很舒适啊,“当家不是当权”…女人自由男人也自由,都没有精神负担,这也太好了,科学数据表明平均寿命都要长点。虽然不可能(wenge时期也被迫实行过一夫一妻制了),但是还是很想说坚决不要汉化吖!!!

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吧,至少这种民族文化曾经存在过。

 6 ) 云南泸沽湖畔的自由平等社会模式范本

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摩梭族」位于跨越川滇两省的泸沽湖畔,分布于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县。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大家庭制,奉行不娶不嫁夜合晨离的走婚制度。 关于走婚制:“我们摩梭以前没有结婚这回事,我从来没有听过男女要组成一个小家庭,所有人都是跟母亲和姊妹们住在一块儿。走婚是很自由的,主要是两个人的感情,喜欢谁就跟谁养一个孩子,农忙时就去他家帮忙干活,平时我们各自住在自己家。男子晚上到女方家,早上回到母亲家。家里没有丈夫,妻子或者父亲。父亲在孩子满月时要来认孩子,节日时要送来衣服和礼物。夫妻组成小家庭是很辛苦的,大家庭就是姊妹们一起帮忙。母亲和舅舅不会管晚辈们走婚,不过也会暗中给他们创造机会。不找伴侣也不会逼你找。谁不想走婚就不走。我有两个弟弟七十岁了,一辈子都没有走婚。摩梭男女一生可以自愿和好几个人走婚,但一定要你勤劳善良人品好,否则不会有人愿意和你走婚。” 你会看到有那样一种范本:男不娶女不嫁,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作为母系社会,但这不代表母系社会就是母系霸权,而是恰恰就像古老人类和大地母亲最初的关系。所有人只是围绕母亲一起生活。摩梭人重女不轻男,没有“男压迫女”或“女打压男”的问题。男女在性别与性事上轻松自在,没有强奸没有外遇没有暴力犯罪。不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询唤,这里的人朴素真挚的恋爱与生活。人性里有可以赖以生存和维系幸福与稳定的东西,如此形成独特的自由平等的文化模式。 以下是纪录片里的独白: 摩梭女人: “如果我听别人说我是谁的老婆,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我不是你的他也不是我的。我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爸爸。” “如果我孩子的父亲和别人走了,那我没办法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开了...反正我还有那么大的一个家,他的爱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和大家庭的爱相比的。” “很多人了解了摩梭婚姻后,觉得摩梭男人没有地位,其实这些都是假的...摩梭人有一句俗语,天上的玉皇大帝,地上的摩梭舅舅。可以感受出来摩梭男人有多受尊重。” 摩梭男人: “看女人不要看脸,要看她的心。摩梭人没有处女这个概念。对女人要很尊重,不尊重妇女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母亲。” “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我女儿和你结婚了也不是你的。你们有共同的生活,你们高兴就成为一家。” “经济开放以后这个商品观念一发展,好像就是金钱关系,没有人的关系。我坚持不当金钱的奴隶,要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相处,你有我我有你。” “摩梭家庭男人最幸福,很自由,男女都没有精神负担,一个大家庭共同生活,有困难大家帮,有幸福一起享,这是最好的一个家庭。” 所以,即便那是与我们被规训的价值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我们都需要看到,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在滇西北的一个角落里,存在那样一个自足的社会。对于女人来说,不是非得有一个男人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女人照样能脏话累活一肩挑,快乐的料理好生计,当起一个家。她们拥有的是至今一二线城市现代女性都少有的精神上的独立自信。 对于男人来说,也没有任何捆绑他的东西,没有什么天生的责任与义务要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没有被驯化成拥有霸权和优势的权利主体。 这里没有什么人处于弱势,没有谁要被谁保护。人与人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都在真善美的人性上有各自的自觉,每个人都致力于自己的幸福和家庭的和谐。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很难说,什么东西是真正落后的。为之惋惜的是,在旅游业冲击的今天,摩梭族也渐渐在不可避免地汉化。汉化又怎么能不说成是少数民族的哀伤呢。历史和社会是由胜利的当权者书写。他们表示过上了一种自己不愿意过的生活,“我们的家庭被拆散了,我们很难过”。

附上曾经于三次游历泸沽湖拍摄的被格姆女神眷顾的好风光:

 短评

很有意思的一个选题,关于有着浪漫走婚习俗的摩梭族,影片不带任何偏见的轻轻拨开了“女儿国”这层神秘面纱。早前就有所耳闻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认识,虽然胜在纯粹,但是时间和内容充其量不过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体量,而且大多数议题都是蜻蜓点水似得,缺乏深度,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最后作为少数民族景区,外来文化,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仍然缺少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5分钟前
  • 不吃香菜谢谢
  • 还行

全程闪耀着 你们汉族封建思想有病 的光辉哈哈哈哈,能有一大家子亲人一起分担幸福忧愁,还有个人的自由,人家才是真的先进

7分钟前
  • D
  • 力荐

特别通透的人际关系。晚辈对长辈,尊敬。长辈对晚辈,爱助。爱人之间,平等,尊重,保持距离。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有走婚的权力,也有不走婚的权力。卸下道德的枷锁,我们都能活得更自在些吧,无论你的性别是什么。

10分钟前
  • 杨桃小猫
  • 推荐

好科学的家庭结构啊 和相似生活习惯的人生活 根本不会有矛盾 也没有欺骗背叛一说

11分钟前
  • 金月十
  • 力荐

像这样生活太好了,perfect! 真有点冲动想去做摩梭女子啊

14分钟前
  • 西峪
  • 力荐

原始的,可能是封建的,却也是超前的 / 【结婚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5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当家不是当权,跟着电视哭笑很无聊,毕竟是演出来的,结婚最大的好处,不知道,外面的女人温柔漂亮却中看不中用,摩梭女人勤劳善良,

17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即使母系当权,不温柔的摩梭女人依然像父系社会中的女人一样承担了大量养家的劳动。从全村免费帮忙建房和儿子不知亲妈来说,母系社会确实更偏向公有制的共产关系。母系大家族的安全感,消解了父系社会中性缘关系的至高地位,也侧面击破了缥缈的爱情神话。所谓的爱,不过是人类社会化中的一种抱团形式带来的安全感。而父系社会中的女性,因为出嫁丧失继承权而无产,在夫家寄人篱下居于非平等、被统治的下位者地位,让安全感缺失,爱情也就更稀缺珍贵被捧上神坛。

19分钟前
  • 恰恰
  • 力荐

结婚的好处,我想想…不知道。

23分钟前
  • 女学生在线陪聊
  • 推荐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看似封建,实则超前。

24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力荐

慕名已久的片子,看完更慕了,来世愿做摩梭人。大学毕业前在宁蒗县永宁乡待过几个月,驻村时就住在摩梭房东的木楞房里,对泸沽湖有片特别的乡愁。这个片虽然采样自1999年,说的却是我觉得十分接近“诗”的家庭组合形式和亲密关系实践,这一点甚至还可以延展到劳动和社会化生存,颇为神秘的前现代留存现在看来是一整套创造性解决方案。神奇的是,不少摩梭人对此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和深刻的认同。摩梭女孩的父亲说“彩礼不接受,我不卖女儿,不做金钱的奴隶。”摩梭当家人老奶奶说“当家不是当权,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养一个孩子。”摩梭女孩自己说“游客问我们还走婚吗?我气坏了,反问一句你们还结婚吗?”这一个个可爱的人,从不把“诗意”“栖居”之类的词挂嘴边,倒是比哲学家都活得明白。

26分钟前
  • 伶仃兽
  • 力荐

好有趣,又本真又纯粹,所谓的社会规范面对真挚的“心意”有些荒诞而不着调。从未了解“婚姻”为何物,汉族人来了才明白这是什么。看完后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样貌。“我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父亲。”“如果我孩子的父亲和别人走了,那我没办法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开了。”“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我女儿和你结婚了也不是你的。男性要尊重女性,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可爱。

28分钟前
  • WEST
  • 力荐

11年去骑行环泸沽湖,景美人善,正如片中说的,人和景相濡以沫。被采访的摩梭姑娘说她的伴侣,因为汉化,小家庭思想较浓。而摩梭人的家族观念值得参考,兴许能对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家庭带来的苦果有所调节。当家不是当权。结婚最大的好处?想一想,不知道。

33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看看她们,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三观都正得可怕,两相对比,再看看我们,愚蠢封建的野蛮人,男权社会真是恶臭不自知,还妄图去染指这一方纯净的小天地

36分钟前
  • 威猛壮猫
  • 力荐

酷 非常好 可以推行啊 非常顺应人性的制度 作为女性我觉得这个制度对女性很好

39分钟前
  • Lsophia
  • 力荐

4.5星。原始,通透,本真,纯粹。发人深省,有影响到我的观念。

44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力荐

当86岁的阮苦达度奶奶一边一手夹着烟 一边坦然自若地面对镜头悉数她这辈子睡过的男人们时 真的不要太酷飒啊...白天和最亲的亲人们生活在一起 晚上又能找到心爱的人 关键是还不用体会组建小家庭的一地鸡毛式生活 我的妈这是什么神仙生活...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45分钟前
  • 小栗兔美
  • 推荐

不太认同很多短评里说的“先进”或“超前”,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婚姻产物,各有利弊因地制宜罢了。一边倒的评价反倒让我觉得是导演的拍摄角度有偏颇,在提问时有过多的引导,不够客观。

50分钟前
  • Sipinggggg
  • 还行

希望自由平等的泸沽湖不要被愚昧落后的汉族封建男权社会所污染。

52分钟前
  • 陆小凰||我爱浪味仙小康牛肉酱
  • 力荐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面的男人们幸福感也很高,看来母系和无婚姻状态才是人类幸福感的最优解

5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