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骆驼

记录片其它2003

主演:Janchiv Ayurzana,Amgaabazar Gonson

导演:Byambasuren Davaa,Luigi Falorni

播放地址

 剧照

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2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3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4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5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6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3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4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5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6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7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8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9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1:17

详细剧情

  外蒙古,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辽阔深远。牧民们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习惯,逐水草而居,对上天充满着敬畏。生活虽然清贫,他们却自足、快乐,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与宇宙洪荒融为一体。  某户人家饲养的的母骆驼产下一头罕见的白色幼崽,母亲拒绝为孩子哺乳。在风沙强劲、气候恶劣的戈壁滩上 ,幼崽的生命受大极大威胁。为了让母骆驼接受孩子,这户人家决定采用蒙古古老的方法——音乐仪式来感化母骆驼……

 长篇影评

 1 ) 昨天才淘到,迫不及待的看完了影片,真的很美,很好。

影片由德国和蒙古合作拍摄,首映日期是2003年9月6日在加拿大。影片描述的是一只母骆驼产下了一只罕见的白骆驼哦,但她拒绝为自己的孩子分享奶水和母爱。为了救助弱小的骆驼,牧羊人派出了自己的年轻的孩子穿越沙漠去寻找据说只有他悠扬的马头琴乐声才能打动母骆驼。最后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和一名妇女充满爰的歌声,这只母骆驼逐渐被感化。幼小的骆驼再次带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流出了泪水。用自己的乳汁成就了这只平民死亡的幼小的骆驼。电影很感人,也很唯美。确实是一部很好的影。

 2 ) 哭泣的骆驼

古老的传统,奇妙的歌声,充满喜悦而珍贵的眼泪。她对她说:你的孩子那么好,你怎么不喜欢他呢?可爱的蒙古人。音乐唤醒了白骆驼的母性,很神奇。片子里蒙古当地人贫瘠而温情地生活 。可以触动人心灵的电影。没有大制作,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大牌明星,但正是这些,使得这部片子像一眼清澈的泉水,涌入人心! 我一直觉得,骆驼总在微笑着,是一种太过温柔的动物。

 3 ) 毛茸茸的片子

这部是德国和蒙古(不是我们的蒙古)合拍的《哭泣的骆驼》,是个纪录片。故事讲的是,蒙古南部的荒原里,一个牧民家庭,四世同堂,他们家的母骆驼生了一匹小骆驼,因为难产母骆驼得了严重的产后忧郁症,不肯喂奶,小骆驼饿得很惨,怎么办呢?爷爷和祖爷爷商量出一个办法,到底啥办法去自己看片子吧。

这个地方太荒凉了,灰白色的荒漠映着遥远的雪山,地上长着灰白色的沙砾和灰白色的植物——光说这个颜色你就知道它不会开花不会结果不能吃也不死,死了也看不出死。不要设想去旅游,风景只有日出日落和随性而至沙尘暴。每个凌晨,祖爷爷去捡柴,奶奶煮奶茶,包着花头巾的奶奶站在蒙古包外,拿一把勺子把滚烫的奶茶洒给天空、大地和看不见的神灵,她撒完了,太阳才算升起,一天才算开始。家里的主要劳力是爷爷奶奶、孙子孙媳妇,第四代是两个帅气的男孩和一个成天哭咧咧的女孩儿,一家人弄羊弄骆驼,沙暴来了就把蒙古包弄好,沙暴走了,孙媳妇用扫把扫去厚厚的沙砾,没有一点怨情,好像全宇宙都沙暴了似的。我觉得只要不比较就不会焦虑,孙媳妇又没去过中国丽江,法国普旺……这一家人,从来不抱怨,只是接受和想办法。

故事开始时,祖爷爷面对镜头给观众讲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骆驼头上是长角长茸的,鹿跟骆驼借了角去玩,再也没有还回来,骆驼就一直看着地平线,等待着……。刚开始我没明白,“看着地平线”咋成了故事呢,看完了有点、有一点明白了,好像说的是,接受与期待,是美德。

那些小羊,毛茸茸的,骆驼也毛茸茸的,大眼睛,厚睫毛,肥硕无比的大蹄子,跟骏马比起来又是另一种雄壮多毛的性感。小奶羊是曾孙乌干纳的玩具,可玩的东西太少,只有羊拐和扑克牌,一个单卡收录机也没电池了。电视机、DVD、“小耳朵”听说过,没见过。可是,这一家人生活的真安详,真愉快。爷爷不赞成买电视机,跟孙子说:买了那个玻璃盒子你就什么都不干了……

最大的麻烦是,没奶吃的小骆驼会死的。爷爷说只能去艾里克中心找个好乐师来,我们举办霍斯(Hoos)仪式。杜德和乌干纳小哥俩骑着骆驼奔遥远的小集镇颠去了,颠了很远很远,路上遇到电视机、动画片和一辆吉普车,因为后者我真替他们俩难受,毕竟,吉普车比骆驼快。

但是,吉普车不会生吉普车,这是它最大的缺点。世界上没有母吉普车、慢慢长大的小吉普车,对吧?

这个片儿,我连着看了两遍,除了淡淡的剧情,我很喜欢蒙古袍子,这一家人只要干活、出门都穿袍子,睡觉才穿我们那种衬衫衬裤。一般来说,蒙古袍是暗色厚料子,偏襟镶边,盘扣,做客的衣服用银扣或珊瑚扣,男人扎着镶银饰的宽腰带,女人包着灿烂的花头巾,不分老少都穿高腰皮靴,自然奔放,英气勃勃。这么一比,就看出我们的POLO衫、牛仔裤廉价而无聊,尤其在一望无际的荒漠里。

小骆驼得救了,他的名字叫Botok。最后和妈妈一起出现在演员表里。

早前,有个朋友是艺术圈的,性格敏感而锐利,她说看电影《迁徙》自己看到哭,“那些带毛儿的那么美,人类算个屌?”——粗俗不关我事,这是她的原话。

 4 ) 哭泣的骆驼

几乎没有音乐,甚至甚少对话,最原始的声音,风的呼号,骆驼的鸣叫,人的絮语,沙漠里沙子的颂歌。

 

镜头语言很粗糙,并且镜头的过渡不平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该片是德国两个电影学院的学生拍摄的。不过,也正好对应了镜头里的环境,粗砺的旷野,淳朴得没有任何修饰,人和沙漠,生与死的磕磕碰碰。

 

影片中的生活,我们可以形容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生活已经无法抵挡“文明”的侵袭,当孩子们去寻找乐师的路途上,电视,摩托等一一展现,看着电视里的歌舞和卡通,孩子回来对爷爷说,他也要买电视。文明是什么,仅仅是科技对人们欲望的满足么。如果我们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作是落后的,不文明的,那么,我坐在深圳,就在这台电脑前,我们就算是文明了么?

 

电影没有讲述,只是展现,展现了和谐的生活。

 

“你不需要那东西,否则,你整天都会盯住屏幕过日子”。这是孩子的爷爷当孩子说想买电视的时候对孩子说的话,简单得不能在简单的语言,不需要逻辑。我不能说老人在抗拒进步,我想说的是,老人看到了某种进步之后的本质,或许他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告诉了他,欲望,不可满足。

现在我整天盯着电脑过日子。什么样的日子才算是好日子? 也许,抽一根《好日子》牌香烟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失去了将得到了另外的补偿,补偿足以弥补我们所失去的么?

最奇妙的一幕,在影片的结尾,这也是影片唯一的音乐和歌声。 马头琴和蒙古长调合奏爱的颂歌,唤醒了母驼的爱。我想,只有有爱的人,才能唤醒爱。

 

最后的画面如此和谐:黄昏,沙漠,旷野,夕照中,白色的蒙古包,欢乐的歌声,绵羊,骆驼的此起彼伏的鸣叫,还有我观看的眼睛,和紊乱的思绪。

注:马头琴是蒙古传统的弦乐器,状似提琴。传说有位主人因为养了一匹千里马,而遭到富人的觊觎,强行要挟主人割爱。然而千里马与主人感情深厚,多次逃脱返回主人身边,使富人非常妒恨。愤恨的富人于是先杀了千里马,再将尸首送还。主人伤心之余,便将马皮制为琴鼓面,马尾当作琴弦,马骨作为琴弓。当制作完成的琴扬起幽幽的旋律时,就仿佛是千里马在对着主人诉说它无限的思念,人们听了大受感动,便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除了出现在蒙古的传统礼仪上,它更是蒙古人用来和动物们沟通的重要工具,其音乐有安抚动物的功用。



 5 ) 老师好像又哭了……

    记得还是大二下期的选修课蒙古文化上看的这部电影,老师是个英俊的蒙古族大叔,普通话不太好,时常问我们发音及语法问题。和妻子孩子一起在北京。
    说过有时候自己很心酸,看着孩子一句蒙语也不会说,自己只能和他说普通话。
    说过有些领导去蒙古自治区的时候,草原上成群奔跑的野马是临时找牧民凑的。
    说过以前走在里面找不到人的草原现在已经褪化的只能没过脚面了。
    说过有些牧民已经不再住蒙古包,盖起了红砖的房子了。
    可是他还是颇得意地给我们介绍这介绍那,那达慕、马奶酒、旎人的风光……
    当他在课堂上拿出这部电影的时候,却觉得他的眼神儿怎么那么象那只小骆驼,终于喝到了妈妈的奶,却还是要想自己的祖先一样,眼角湿润着守着远方的地平线,等待自己那双漂亮的角,有点儿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会得到,所以眼神闪烁。
    

 6 ) 母爱,马头琴,疗愈

这个是一个蒙古的纪录片,整个故事其实特别的简单,是围绕一对骆驼母子展开的,只因为所生的肤色不一样,母骆驼就不肯与小骆驼相认,并且不给它喂奶,我的观感是一个母骆驼有可能在骆驼群里因为生的小骆驼不是同一肤色而受到嘲讽,小白骆驼也特别委屈,后面也不愿意喝母骆驼的奶,感觉都是相互嫌弃,但没有想到一个马头琴的乐师的演奏的乐曲能让母子相认.这也许是音乐的魅力吧,曲子听起来有点悲伤,我的感受导演也是为了展现蒙古人生存在那么恶劣的坏境下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敬畏自然和神明,也乐与接受现代文明的产物,不过我感觉应该真的要好好保护坏境,不要过度放牧啦.

 短评

神奇的蒙古文化

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戴娃目前的三部作品里私心最爱的居然是这部她与人合导的处女作,除了骆驼和小孩子实在太萌之外,与之后的两部相比更Organic,更贴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显然提升了景别与细节的丰富程度,同时16mm胶片也意味着更加不受束缚的运镜和取景。剪辑一如既往的无可挑剔,完美联系了牧民与骆驼之间的平行,而若没有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小插曲,这个关于家庭的寓言恐怕也不会拥有如此的感染力。影片不仅结构和工作方式看得出深受Flaherty的影响,中间的风暴戏更是与纳努克的结尾一模一样。

6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哭了

11分钟前
  • 加班的猫
  • 力荐

摆拍痕迹严重。尤其现代文明。骆驼真心萌,总体来说淳朴还是很动人的。摄影赞,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总之,骆驼上升到草泥马以下的第二位置。此片看完之后有一种top5的感觉,想了想后来变成top10,再后来……总之是个值得看的好片子。

12分钟前
  • 夜游
  • 力荐

琴声呜咽,骆驼眼泪直流。

17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力荐

【like mother like son;while your heart gently weeps】magnet:?xt=urn:btih:FE039E02693A9FB52E18F75D233B6C6F4D494786&dn=The-Story-Of-The-Weeping-Camel-2003-720p-BluRay-x264-MySiLU-PublicHD-中字延迟5秒http://www.subom.net/sinfo/64300

22分钟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音乐治愈系,骆驼泪腺失调,乖乖喂宝宝

27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到底是神秘还是现代化对生活的影响?摆拍/猎奇都有

32分钟前
  • 我要复仇
  • 还行

神迹啊,自然充满了神迹,令人敬畏

36分钟前
  • chrissy
  • 力荐

说实在的开始并不明白哭泣的含义,看到后来感动了.

38分钟前
  • 波雅
  • 力荐

做蒙古的骆驼好开心哒

42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邱叔课上看的,那曲子叫什么,这么狠。一唱爱就诞生了,奔放了

47分钟前
  • 2B钢笔
  • 力荐

有影评人曾建议:如果奥斯卡真的创造出一个“最佳动物表演奖”,毫无疑问,Ingen Temee和她的孩子Botok应该成为第一批获奖者。=========靠,你和你娘来表演表演试试看??

48分钟前
  • Charles Rosen
  • 还行

课上

49分钟前
  • 米开朗鸡肋
  • 推荐

音乐拯救世界啊 骆驼们萌萌哒~蒙古长调好听到流泪 生活在戈壁滩且已有三个孩子的妈妈竟然像个少女 2014/4/3@电影资料馆

54分钟前
  • O
  • 力荐

资料馆2014.4.3.7pm 神乎其技的母幼骆驼弥合仪式,琴在风中鸣、人音传天地。小男孩驾驭骆驼的娴熟真是奇观。对前现代和现代的碰触时刻把握(选择)的很准。苍茫天地间的蒙古包多了一个卫星锅。

57分钟前
  • xīn
  • 还行

真不可思议

1小时前
  • 托腮
  • 推荐

[资料馆]

1小时前
  • 毛毛怪
  • 推荐

太~好~看

1小时前
  • ᠴᠣᠭᠲᠤ🔒
  • 力荐

白色的小骆驼真漂亮,动物、人、音乐好像所有界线都不存在了,只有生命和美。

1小时前
  • 合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