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

综艺大陆2019

主演:董卿,胡歌,刘涛,郭涛,杜淳,王一楠,薛佳凝

导演:左兴,卢小波,时冉

 剧照

故事里的中国 剧照 NO.1故事里的中国 剧照 NO.2故事里的中国 剧照 NO.3故事里的中国 剧照 NO.4故事里的中国 剧照 NO.5故事里的中国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7-20 13:08

详细剧情

  《故事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节目,由董卿担任节目主持人。  节目不仅演绎经典,更由主持人董卿邀请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登台讲述,深入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过往,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她的采访,为演绎环节起到了铺垫情绪和深化主题的作用。节目于2019年10月13日起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长篇影评

 1 ) 这样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真好!

昨天,看了一档央视出台的新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这档节目是致敬新中国功勋们的节目,也是最有创意的爱国宣传片,乍一看,便喜欢上了。首期选了60、70后们比较耳熟能详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档节目相当大手笔,无论从舞台设计、演员配备和节目编排都相当硬核,让人一看便有种不敢戏谑调侃的厚重。

看演员最初的围读会,到他们最后的呈现,其实还是能看出差距的。胡歌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用一个灵性的词来形容,有点小了。他对角色的解读真的非常精准。他在表演前后的两次发言,不但全说到了点子上,而且贴切度和精确度让人眼前一亮,听完他的话,你第一个反应不是鼓掌,而是若有所思。这不是说谁准备了单纯背一背词儿就能出来的,也不是一个“用心”就能达到的,说明无论他自身的修养,还是对角色的了解,都到了相当的水准。

李侠与何兰芬在舞台上共有三场戏:一是初识,二是新婚,三是分离。这三场戏,几乎是包含了革命者的一生,我很佩服央视编导的截选和编排,这样的编排,当你整个看完再回顾的时候,心里更多了一份百感交集。

从欣赏角度,前两场戏的表达近乎完美。虽然刘涛的扮相相对于她所诠释角色太过柔美、白嫩,有点让人出戏,但两人搭戏还是非常舒服,情绪和台词自然衔接,配合默契又有分寸,把初识的陌生与新婚的喜悦表达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又真情实感。有了这两场戏成功的铺垫,最后李侠的被捕和何兰芬的痛失所爱才会更让人觉得痛惜、难过、真实。

最后一场戏分离,照理讲应该是整场戏的戏眼,是全场的高潮,重中之重的重头戏。但因为表演场所的限制,两人都以独白方式呈现,这让整场戏的感染力有些不如影视剧的效果。记得孙道临最后那句,“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他独特的声线,沉甸着平静的温暖,真象永不消逝的电波,几十年后仍如此撼动人心。终于明白了许多导演说的,台词是演员的根本,是命门,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台词过硬,一个优秀的演员,则要有自己独特的声音。

这场戏情节的编排也颇具功力:家门外,两人都分别目睹或猜测到了同志的牺牲,那种不祥的预感,已让两人心中都明白——现在已是最后的时刻。这种情况下,李侠让妻子何兰芬快点离开,已经很明白也很强烈地让何兰芬感受到:这次分离,可能就是永别!这场戏的痛点足以让人撕心裂肺,但除了刘涛有节制的哭泣,胡歌的表演却让人更多地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坚定。台词写得也好,而他自身声线的感染力,也将一个革命者的信仰,成功地由虚变实,鲜活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台节目的高潮点并没有因为表演的结束而结束,而是随着当年发报员苏采青的到来而推向了高潮。听她讲述真实的历史,那平实而含泪的叙述,却让人感受到最真实的心跳,感受到比任何华丽的台词更无法言预的惊心动魄。让人热泪盈眶,几度哽咽,几乎观看的全过程,都跟着这位发报员奶奶在哭和笑,最后她娴熟地发报,大屏幕打出那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我觉得,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文字!

 2 ) “电波永不消逝,爱情永不改变”

害!!!必须给我哥和涛姐爆灯!!!

起初是因为我哥呈现出来的形象感兴趣,对他塑造的角色感到好奇,特地让我室友叮嘱我去看。

片头剪的各个片段、镜头很吸引人,这应是云集众多好演员又一部好节目吧,给了我信心。

当董卿请出袁奶奶,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端庄的神态、清明的眼神所吸引,更被她婉婉道来的故事所震撼、感动。

在围读剧本的时候,涛姐的每一次练习都可以听出她的进步,同时也令人觉得她的悟性很好。我哥啊,就更不用说啦,他!真的是一位很有灵性的演员呢!一下子就能够投入到角色中去,感情充沛,台词功底是真的很厉害,一起看的室友赞他的声线很适合代入这样的情感。提出拥抱这一点,真的很赞!说到心坎里面去了,所以说他对角色的把握真的十分成功,那样的情感渲染下,好像就真的只有回避眼神、用拥抱来升华情感,他真的很会!那样情景下的不舍、克制、希冀,一直以来觉得拥抱很能够给人“真实感”嗅到他身上的气味、感受他的心跳、触碰他的温度,感觉到这个人真真切切在你面前,所以为什么安慰的时候给人一个拥抱,往往就足以传递情绪。此时无声胜有声,言语所表达不出来的 深情,拥抱可以!

舞台设计很棒,大舞台、小舞台…… 体现人物内心、展现影视化情景推动情节发展,一开头那一幕,我哥撑着伞,走在上海街头,是叫水平摇拍吗?摄影手法。还有节目里使用过很多拍摄手法的精彩组合,为这部短片的精彩呈现助力,为情节渲染情绪功不可没。还有背景音乐!害!!大家都很会!!

“李侠”“五分钟”“你超时了”

我的天!所有的情绪铺垫,这一刻我真的控制不住,为我哥所塑造出来的李侠,为真实事件中的李白烈士,潸然泪下。

这个节目的另一令人叫绝之处,是他们请来了我们真实故事中的真实人物,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真实”,这不仅仅是一部影片,一个故事,而是真真切切的,发生过的事情,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情节、所有的贡献都是真真切切的,让众人能够触碰到,所以,大家被这个“真”所打动,我们为真情,留下真实的泪水,他们值得我们敬仰。

在历史事实中的苏奶奶来到现场,在众人的陪伴下,她缓缓敲下她所熟悉的摩斯密码,想传递明码信息,告慰我们的李白烈士,那摩斯电码的声音,仿佛敲在了我的心间,又震耳欲聋,这画面,仿佛可以看到那个十六岁的她,那千千万万位无名英雄的身影。仿佛听到,夜深人静,凌晨的阁楼上,哒哒、哒哒的似有似无的电键声音,仿佛看到那个寂寥的,又坚定的身影。我的情绪崩了,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共情力很强的人,这个时候如果不是身边有室友,身处宿舍环境,我只想嚎啕大哭,忍住的夸张的抽泣声,遮掩不住哽咽,眼涕直流,压抑着哽咽着。

一句短短的“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就需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度秒如年,但是,我们李白前辈所接到的任务是这么长的情报啊,五分钟之内就要发完,即使技艺如何精湛、手法如何稳健,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我们的李白先烈,他还是完成了党和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李侠”“五分钟”“你超时了”旁边的室友听到,也在一旁抹起了眼泪。

“他为了解放事业,他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他一直潜伏在黑夜里,当我们划亮这根火柴的时候,也预示着他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

感谢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者,故事中故事外的人们,一次身心圆满的体验。 致敬!!!

 3 ) 《朗读者》中的朗读变“高级”了

董卿老师做的节目都有种共性:细腻、感人、有文化意蕴,而这种共性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雷同。这一点从《朗读者》和《故事里的中国》对比中有所体现。

首先看《朗读者》,它是以朗读为依托,加之对朗读者的访谈和朗读内容相关人物的介绍构成的。这种模式被《故事里的中国》沿用下来,只不过主体变成了更为“高级”的朗读——戏剧。当然,朗读与戏剧还存在着区别,稍后会有所提及。

事实上,二者的相似性可举例来看。比如第三期《林海雪原》,戏剧部分若换成受访嘉宾朗读《智取威虎山》选段,似乎节目就无缝衔接到了《朗读者》上。

《故事里的中国》挖掘的是中国优秀文学影视作品,通过改编以戏剧的形式加以呈现。戏剧展现是在节目中后期,其余的时间里是对相关人物的访谈。相比《朗读者》,可能由于时长(《朗读者》是一期多个朗读,而《故事里的中国》一期只展现一个戏剧),访谈嘉宾的覆盖面更广,有影视相关人物、故事原型相关人物、文学原著相关人物和戏剧表演者。

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长时间的访谈,观众却似乎没有感觉到无聊,这一点我认为归功于董卿老师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引导,针对不同访谈者,董卿老师引导他们去讲述不同的故事,去讲述真正属于他们的故事。比如原影视扮演者讲述表演的经历,小说作者谈创作灵感,历史原型诉说真实的故事,正是这种多元性,让访谈变得“干货满满”,再加上董卿老师对情感精准的把握,情绪渲染的恰到好处、感人至深,整个节目没有变得无聊。

对于戏剧部分,呈现在电视、网络观众面前的还是电视剧一样的分镜,但同时有时戏剧化略有夸张的表演,二者结合在一起有一些奇怪,但并不妨碍戏剧魅力的展现。每期剧本改编可圈可点,大部分的演绎也都令人满意。

回到之前的问题,节目中的戏剧或朗读其实就是一个创意点,将这个点立住了,再套用“朗读者模式”,就是一套节目。戏剧与朗读相比,展现形式的丰富等特点能帮助其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比如第一期《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由于胡歌的出现,便吸引一批粉丝观看。但一位的聘请知名演员也会导致戏剧质量等问题,比如第七期郑凯、第八期吴谨言的表演就差强人意。

但朗读也有其优势,更容易用真情打动人。而节目中的戏剧限于20min的时长,很难将观众带入角色中,产生真正的共情。有的时候,戏剧煽情作用还没有受访嘉宾的几句话强烈。

央视对文化节目的探索让人敬佩,除此之外还有《经典咏流传》《信中国》等,都是优秀的文化类节目。

 4 ) 故事里的中国人

个人觉得第一期是做得最好的。故事里的中国仍然在蓬勃发展,吾辈当自强,创造、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

ps:董卿老师太有气质了,好看!

以下是看综艺的时候的一些实时感受:

#永不消逝的电波 胡歌和刘涛这里的CP感比琅琊榜强太多了。好合适啊~ 呜呜。每一道电波,都见证过我们的爱情!

永不消逝的“电波”

还有苏采青奶奶时隔近75的回电,“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真是让人感慨。致敬革命烈士以及那些为新中国奋战的每一个生命! #平凡的世界 啊,感觉剧情被改得怪怪的,和印象里的片段台词不一样啊。不过秀莲的演员演得蛮好的,晓霞的代入感一般,其他人的代入感就不是很好了(捂脸)。 #横空出世 胡仁宇老先生带着哭腔说咱们为什么能出乎外国专家的预料造出原子弹的时候很感动。向所有隐姓埋名人致敬! #渴望 “这个故事的开头,是这个妈妈并不认识这个孩子。这个故事的结尾,也许是有一天,这个妈妈又一次不认识这个孩子。” 被这句戳到了…

现实版“渴望”

#青春万岁 青春是热烈的! 被吴长福和李春道歉那感动了~ #十八洞村 扶贫果然要先扶志啊…

 5 ) 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改变的爱情

央视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一集就让人泪洒荧幕,胡歌和刘涛重新演绎经典影视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员给力,剧本舞台特效通通给力,有节奏有感情。

导演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得太好了,让曾经我党和李白同志联系的报务员苏奶奶再发一封电报。“李白同志,您期待的黎明到来了。”致敬先烈。

整个节目全程高能,我和老公都被吸引住了,看完两个人都泪流满面。

 6 ) 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期我就哭的不行了~胡歌这民国装太好看了,好像看到了长大了的明台啊!而说牺牲的烈士里面有一个还是我党南方局的领导时,胡歌明显震惊了一下,我脑子里突然想到了明楼就是南方局的领导啊!!这是大哥在上海的归宿吗??简直不敢想。而最后苏采青奶奶,发给李白烈士的时隔七十年的电报,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杨子荣和焦裕禄这两期,山东老太太的倔强和坚定,真的是定海神针呀!

江姐这期真好,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吾辈当继承先辈志向,继续为民族为国家奋斗终生!另外才知道马识途先生是罗广斌先生的老师。而罗广斌先生等许多我党的先辈,都是家里富裕的少爷和小姐,最终都投身革命。看至此,突觉伪装者拍的好。另外刘烨这台词也太差了。

凤凰琴这期,胡老师一家都是教师真的太自豪了!!看到胡老师那发自内心的哈哈哈哈,真好。

而这种节目才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短评

眼窝太浅,这应该就是《演员请就位》里李成儒提的,"我们有那么多的家囯情怀、忠臣义士需要去展现"。这才是真正的演员节目。

5分钟前
  • ⊙∀⊙?
  • 力荐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对历史做出贡献的人也可歌可敬。节目质感和形式都挺好的,内容也很感人。董卿的主持对于这种半访谈的节目把握的松弛有度,最令我没想到的是胡歌,他在围读剧本的时候念白真的很有感染力,没想到他台词这么好!可以期待一下后续的节目~

6分钟前
  • 清越
  • 推荐

好节目,不拖沓,有质感,哭成狗🐶

11分钟前
  • 本加菲猫不吃鱼
  • 力荐

少一星是因为我觉得新演绎的部分不够好……还是老的深入人心……在闷在家一个多月有点焦躁的时候,看了一集白毛女……突然就豁然开朗,比起万恶的旧社会,这才哪儿到哪儿,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大灾大难都有国家护着我们。真好。

13分钟前
  • fish
  • 推荐

胡歌和刘涛演的真好,羡慕那样的爱情。最后一个场景非常好,含义很深

14分钟前
  • 向日葵-的-阳光
  • 力荐

胡歌刘涛演得非常棒!

19分钟前
  • Echo瑜
  • 推荐

好看,胡歌演技真好!

21分钟前
  • 失梦
  • 力荐

为什么要让吴谨言来拍呢?还是女主角,整场都是吹胡子瞪眼,看的很气愤。

22分钟前
  •  沉默
  • 推荐

《横空出世》,电影之外更加感人,那是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危机四伏,备受欺辱,为了新中国,他们拼了,舍小家为大家,面对他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撒下热泪。

23分钟前
  • 教父小跟班
  • 推荐

第一期被胡歌内敛深刻的演技折服,刘涛也可圈可点,董卿一如既往的让人心安,从老演员上台的采访开始就已止不住的泪目到最后采青奶奶给李白烈士发的告慰电报哭成狗...今我华夏,繁荣富强,利剑藏锋,先烈安息,后背永继...

27分钟前
  • LL
  • 力荐

为了讲一个故事做了很多准备,使得只想好好看表演的我略微困惑,内容很多。舞台设计很有心了。董卿外景不错,话说后面更新这么慢,算是播完了吧

32分钟前
  • emma
  • 推荐

刚看过第一集,便觉得是充满良知的节目。要记住,新中国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甘于奉献、舍生忘死的革命者用生命换取的。今天的我们,不应只着眼个人利益得失,而是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哪怕看起来微不足到。

33分钟前
  • 一只慵懒的肥猫
  • 力荐

3.5,不但有对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凡的世界、林海雪原等精华的重新演绎,还有对原扮演者、原型家属、挚友等亲临现场的访谈,败笔在于访谈内容重人轻作品,其中人为煽情因素太多

38分钟前
  • 无聊
  • 推荐

新颖的高科技舞台表现形式让人眼前一亮,每集一个经典故事重新演绎耳目一新,尤其是第一集胡歌表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有传承有创新,烈士有血有肉更有铮铮铁骨,感人至深

43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央视果然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就在别的地方台还沉浸在探究明星情侣夫妻生活八卦的时候,自己默默就憋了个大招,是个能做大事,有担当,有质感,能发挥的好节目

44分钟前
  • 影子890526
  • 力荐

一星都不想给 董卿可是我从小喜欢的主持人你怎么会做这档综艺的主持人 你学蔡康永去见字如面上读封信都比干这事强OK?别说你不参加别的综艺 你连芒果台的声临其境都参加了

46分钟前
  • Laron
  • 很差

董卿老师简直是位仙女!

49分钟前
  •  
  • 还行

有一种与历史结合和对话的慢综艺,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一类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嘉宾和所有的剧组人员都很走心,将故事还原到它本身所应该定位的时代,重温经典,重新解读过去辉煌年代的苦难,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50分钟前
  • Leon·Yang
  • 推荐

挺好

54分钟前
  • 小兔子君-
  • 推荐

很多经典被时代遗忘了,捡起来的不仅是故事,更是年轻人对先辈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珍惜热爱

58分钟前
  • 小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