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拉1988

动漫日本1988

主演:岩田光央,佐佐木望,小山茉美,玄田哲章,大竹宏,北村弘一,池水通洋,渊崎由里子,大仓正章,荒川太郎,草尾毅,田中和实,加藤将之,秋元羊介,平野正人,岸野幸正,中村龙彦,神藤一弘,伊藤福惠,二又一成,盐屋浩三,小林通孝,梅津秀行,稻垣悟,藤井佳代子,丰岛雅美,大野由佳,铃木瑞穗,石田太郎

导演:大友克洋

播放地址

 剧照

阿基拉1988 剧照 NO.1阿基拉1988 剧照 NO.2阿基拉1988 剧照 NO.3阿基拉1988 剧照 NO.4阿基拉1988 剧照 NO.5阿基拉1988 剧照 NO.6阿基拉1988 剧照 NO.13阿基拉1988 剧照 NO.14阿基拉1988 剧照 NO.15阿基拉1988 剧照 NO.16阿基拉1988 剧照 NO.17阿基拉1988 剧照 NO.18阿基拉1988 剧照 NO.19阿基拉198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0:46

详细剧情

  1988年7月,关东地区使用新型炸弹进行爆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刻爆发。31年后,人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都市,东京湾上建立了巨大城市——新东京。世界仿佛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  2019年的一个夜晚,新东京郊外的封闭高速公路上,暴走族团体正在公路上飙车。带头的少年,是一名叫做金 田的职业高中学生。  突然,街上出现了一位奇怪的矮个子男子,暴走族少年铁雄为躲避车祸连人带车飞出公路。正当金田要拿那位男子问罪之时,军队驾驶直升飞机赶到。将那位矮个男子与铁雄一起收押。  铁雄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似乎在从事超能力的研究。而金田则在盘算如何营救铁雄。二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因为神秘力量——阿基拉而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

 长篇影评

 1 ) 5星神作,但解读者会不会想多了

说阿基拉的那种能量隐喻了人类物质文明,阿基拉是日语光明之意的话,这倒很有道理。但除非主创自己如是说(我没有去查证),否则,从它联想到原子能(尤其是军用)不是更直接也更顺理成章么。

何况,一个表面恭悌的少年一转眼就可以六亲不认大开杀戒,友爱和睦原来是无力时的策略,这不是比大而无当的隐喻更打动人心吗。

至于“大友克洋在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时做出末世预言,几年后日本社会和经济果然xxxx”的说法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不用做任何功课,看到反帝学生运动的场景就能明白主创者同情激进左翼的鲜明立场,这样的主创是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可能表现政治失谐、表现末世的。

物质文明反噬人类、盛世之下根基腐烂,这类醒世恒言如果只有一句话结论,只能用来刺激初中生。让作品有价值的绝不会是这种人人都能拍脑袋想出来的概念。

若有扎实细致的论证,或别出蹊径的分析,能成为很有趣的读本,但如果想用故事来支撑警世恒言,恐怕不能任由形式与隐喻对象太疏离——动物农庄的两条腿和四条腿们直接演绎了极权的路数,这是成功范本;而如果认为《阿基拉》神作之神在于隐喻物质文明的危险性,那么这个隐喻能在故事中找到更详细的第二层演绎吗,难道说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和铁雄一样处于急欲自我证明的青春期?这像是在给神作抹黑了。即便作者出于左翼立场,愿意如此解读自己的作品,观众也不妨另有一番解读。你词不达意,总不能强行改变客观逻辑吧。

 2 ) 我只是一惊一乍地想表达AKIRA给我的震撼以及启发

有人评价说这是认识大友克洋的入门级。
    我就是个在门口不小心探头望望,却哪知窥到了稀世之宝般的入门膜拜的小信徒。
    我难以相信AKIRA的上映年份会是1992,他的成功不应该在那样早以至于中国动画产业还未开化完善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拿出这样的成果。也许东方国家要拍出有水准的大型灾难电影还需要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但是日本却在真人无法做到的情况下,他们的动画业已经做到了。当然我并不是肤浅的说AKIRA就刚刚好是那个时代的领头羊,应该领头羊还在更前头,我还没探到而已。
    难以想象为什么淘碟时从未注意到过大友克洋这个名字。而只是一味执着于翻找些宫崎爷爷的各个年代的作品。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动画给了不少震撼。不得不说这样的震撼让我对于日本漫画动画行业又有了更新更加深一步的认识。也许说是更多了一个层面的观看态度。
    他们的漫画不仅仅是《多啦A梦》这种小市民的童真世界,又或者什么《乱马1/2》这种胡诌的喜剧,再或者《龙珠》这些保卫世界的武打愿望。这些差不多代表了之前我对日本漫画的全部认识。一直直到到后来看罢《20世纪少年》我就折服又思索了,感觉探到了什么,一口气看了浦尺直树的几部作品,只觉得又茫茫然然,同样一个人的作品,既可以美少女杂草精神般的《网坛小魔女》又可以《20世纪少年》般的悬疑的口吻来探讨谁来主宰世界。
    而动画世界,看完了宫崎爷爷各个年份的作品,自以为是的能辨别出吉卜力工作室出来的画风什么的,就以为了解日本动画了。之前看的《恶童》(貌似也是漫画改编),画风又一次把我的认识颠覆之后,《AKIRA》的那些夸大又真实的血腥场景,是让我着实揪了心的。画面的紧凑和转换甚至能够让人感觉这是一部真正发生过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不是单纯的色彩和线条。这是魔术。动画给的魔术。然后魔术的过后还留下了思索和疑问给观众们,他们去哪了?又或者问是什么才能够封印住那些自我的爆棚?是什么才能擦亮那些盲目?又或者其他。。。
   
    我想,我所受到的点点启发,会给我以后观看日本动漫画时,有了更深更入心灵的体味吧。

 3 ) 不是预言书,而是忆往录

/ 淹然

2002年,美国〈连线〉杂志评选影史TOP20科幻作品,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是唯一一部上榜的亚洲电影。这些年,它也一再现身国内影展,从去年的上影节到今年因疫情影响而推迟的北影节,〈阿基拉〉永远是展映片单里闪耀的异色之光。

2020上半年疫情蔓延时,〈阿基拉〉再度被频频提及。这一回,它被视为伟大的预言神作。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部诞生于1988年的古早动画,精准预告了2020东京奥运会的停办,紧接着,人们又从同名漫画里翻找出另一个设定——书中描述了东京爆发大规模的疫情。

就像世纪末的1999年,诺查丹玛斯预言突然翻红,被新冠肺炎盘踞的2020年,〈阿基拉〉也忽而破圈,身处强烈末世感里的人类,总希望抓住一些确定的东西。

大友克洋当然没有预知的异能。〈阿基拉〉所描绘的未来日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悬浮感,没有奇异的飞行器,也没有惊骇的人工智能,反而处处充满了日常风景。窄仄的酒吧,线条硬朗的高楼,泛滥的人工光源将整个都市涂抹成一片嫣红姹紫……镜头里的街道与场所,始终不曾越过生活的地平线。

当然,你可能会说,整个故事的设定绽露着浓烈的超现实意味。是的,电影从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场,日本随之毁灭,而31年后的2019年,人们从废墟上挺立,高空俯瞰下的新东京,一派猩红,犹如交缠在一起的筋脉与器官,是重新跳动的活力,也是脆弱不堪的生命。

现在,我们的主角——被遗弃的孤儿铁雄与金田登场了,他们就像日本电影里经常见到的暴走族,狂啸的机车引擎,就是最大声的青春呼喊。但这不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铁雄意外捅破了政府的黑幕——将孩童当成实验体,制造超级武器「阿基拉」,并且很不幸地,他自己也变成了回不了头的试验品,一个异能少年就这样降生,最终摧毁了新东京。

虚构的历史,狂暴的异能少年,是〈阿基拉〉最迷惑人的外壳,你以为这是个疯狂的畅想,是眼花缭乱的预言书,其实再朴素不过,它不过是切切实实的忆往录。

〈阿基拉〉费了很多笔力去描写主角所身处的环境,将一整个沉甸甸的时代群像端到你面前。

这里面有像金田、铁雄那样的暴走族少年——小丑党,他们迷失于速度与激情里;有龙这样的革命者,一腔孤勇对抗坚硬的政府,但讽刺的是,在他临死前的瞳孔里倒映着的,却是一群狂热而无知的群众,这似乎表明,启蒙注定失败;有憎厌新东京的纸醉金迷,但又誓死要捍卫它的上校;还有利益至上的投机政治家……

这些人,哪里是什么未来的新人类,分明是从旧时代重生的亡灵。

再看大友克洋反复在电影里展现的街头乱景——走上街头的民众,滥用暴力的警察,毫无征兆的死亡……

这些,哪里是什么新世界的远景,分明是每时每刻仍在上演的即时新闻。

电影里,异变的铁雄,身裹艳红披风,走进奥林匹克体育场,登临王座。这幕充满着克里斯马意味的时刻,直直点出了电影的主题——我们需要神吗?

但这个,又哪里是什么新命题,分明是浸透着浓腥鲜血的老问题。

1954年出生的大友克洋,经历了日本战后的复兴,也目击了惨痛的学生运动,而〈阿基拉〉初登大银幕之际,又恰逢癫狂的泡沫经济——可以说,〈阿基拉〉是回溯全世界的伤痛,也在处处直指日本的今与昔。

电影里的游行与镇压,是对六十年代反安保运动的沉重回望,而镜头里浮沉于灯红酒绿的都市男女,又是对八十年代欲望都市的细细临摹。〈阿基拉〉里的2020东京奥运会,不过是1964东京奥运会的倒影。

宫崎骏曾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这是对〈阿基拉〉的最高褒奖,但这里的「废墟」,不是遥远的废土世界,而是二战后的东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东京。

而这废墟,并非从天降落,而是人们亲手所造。为了改变世界,人们一次次造神,一次次眺望彼岸,但就像〈阿基拉〉给出的确切答案,重建总是以毁灭为代价,循环不已,覆辙重蹈。从这个意义来说,如果说〈阿基拉〉仍旧关乎预告未来,那就是预告了人们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科幻是朝向未来的,而〈阿基拉〉之所以伟大,恰是它的历史纵深感。

「新东京就像熟透的果实,也将结出一些新的种子,只待风把种子吹落地面,而现在,阿基拉之风就要来了……」这段充满诗意的台词,最终导向的结局,现在我们都知道了,阿基拉又一次杀死了东京。

只不过,大友克洋没有彻底掐死希望,〈阿基拉〉片尾说,新的开始就要来了……对比去年的〈天气之子〉,新海诚可是毫不心软地淹没了日本。

这大概就是两代人的区别了。大友克洋钟意刺破阳光底下的罪恶,但到底还是被暖阳照拂过的人,没有真的想要放弃去抓住光。而新海诚踏入社会的时候,就已经是阴霾不散,年轻人的上升通道被堵得死死的。如此,世界要倾覆便倾覆吧,反正也不曾见它闪过柔光。

日语里,阿基拉就是光的意思。借用鲁迅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说,大友克洋就是要拷问出光亮下面的暗黑,但接着又要拷问出这暗黑下面的光亮。 原载〈北京青年报〉

 4 ) 草拟大江悼文(及阿基拉)

阿克曼的长评实在是太难写了...所以还是先把阿基拉的“社评”胡乱写出来。(此篇社评可能含有极度个人且易令人不适之政治内容,慎看慎看)总之,第二次在戏院重看,终于抓住了大友克洋军国主义右派的小辫子。

阿基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启示录式”电影,沿袭并开创了一系列传统及准则。首先便是一次无声的,无缘由的,拥有纯粹形式的爆炸,并在城市中央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旧城市瞬间便被遗弃,变成了未经历过爆炸的年轻一代之失落乐园,及新奥林匹克竞技场从未开工也从未完工的“进行中废墟”。新城市被贵族政治象征的“最高委员会”掌控,虽显得“赛博朋克”但却缺少了系统控制,更多地像是一个为了陌生化而制造的无尽重叠。一些比较常见的元素在此就不加赘述,例如处于竞技场地底的,新城与旧城的“共用心脏”——阿基拉;以及新东京这一巨大城市的有机化。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系统/人体失调,其表现因而也是无处不在的,底层、中层到上层。科学、政治体制、邪教、暴动、充满创伤的青年...从此可以看出其实大友克洋想在影片中包含的实在太多,就算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形式及表现均足够复杂的影像基底之上,都有点意义强过形式之感。不过这些问题在开端都只是潜在的危险,完全可控;最后爆发之诱因仅仅源于上校的“疯狂实验”。

(写到这里突然懒得写了,感觉没啥特别需要说的,直接丢结论算了)

大概就是,第二次爆炸实在太明显有一种自戕的成分在里面。其实从最开始,上校说控制不了就要马上放弃之时,我们就已经能遇见最后的爆炸且始终期待着了;而影片也不止一次强调了最终爆炸的地点。所以最终的爆炸不仅仅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一种集体“跟随命运”似的自戕。(并不能比作切腹,可能更像‘一亿玉碎’?)其实自戕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在这么一个“空心城市”(我们会发现这个城市没有真正的市民,全是暴民),但是我完完全全不能接受自爆后的残留;当然女性主义一些,也不能接受为了这一最终自戕而牺牲的女性工具人们(不论是被挤压致死的kaori还是失魂落魄的Kei)。

所以大友克洋做的是,把那些战争/核子创伤(旧东京/三个实验孩童)、邪教、有创伤的问题青年、赤军、政治家;全部在一场军人及疯狂科学家缔造的爆炸中付之一炬。留下来几个已经被完全规训的昭和男儿以及上校,后者的军国主义思想可不要太明显。所以他们总是在历史中重复,旧东京爆炸、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年,累死几万人;再来个爆炸,再带着新时代昭和男儿一起奋斗......

自此也感到大江健三郎的勇气,一种对这一“劣根性”的深切反思:我们“制造”了新世纪的畸形孩童,但绝不是为了把他们当成恐怖主义炸弹去“核爆世界”;而应该生产并赡养,在此进程中赎罪且不断反思。

(不得不说平成这代人确实超出了大江和大友两人的想象

 5 ) 海报经典 宣传欺诈 光明的阿基拉用着黑暗原力大杀特杀

短评字数记录不下,把微博原文搬过来。

《阿基拉》,这大概是目前我在电影院看过最懵逼的动画了……

看宣传海报,一位赛车手正在走向他的摩托跑车,好酷啊,没看过这片的大概都以为是一部类似《速度与激情》的作品。

然后开场:原来是一部赛博朋克的片子,88年的科幻动画,厉害啊。 接着看下去: ???各种鬼娃玩偶恐怖幻象,玩具熊的五夜后宫,这是一部惊悚片? 再看:画风一变,钢铁之躯,原力觉醒,超能力大战…… 最后:所以这在《头号玩家》里致敬的摩托车,到底在片子起了什么作用,我到底看了什么……

作画牛逼,各种飙车、爆炸、碎片、机械、枪弹、气浪与流血,一种末世混沌。男主之一的铁雄,在得到力量后,为了弥补曾经懦弱的自己,拿起红色披风扮起了“超人”。 阿基拉不是原力的光明面吗,结果铁雄耍着黑暗原力大肆破坏大杀特杀报复社会,那种邪性的癫狂气场很强,印象深刻。

这是一个作画厨和“审美”“逼格”信徒会看嗨的片子。

但同时,它的故事和剪辑一团糟,像是各种五到十分钟的片段拼贴起来的,还不像fsn hf第二章视角相对固定,民众zf军反抗军博士上校异能者暴走族到处切来切去,切的很随性没有节奏感。无聊、看得困。 和《阿基拉》比,奈须蘑菇、富野由悠季、庵野秀明的动画都算是讲人话了……

焦点正常的话,应该是作为普通人大哥的金田和获得超能力的小弟铁雄,因为铁雄得到了力量报复社会,而导致兄弟反目相杀。但这两人不论哪一个都没有男主感,金田大半时间在嘻嘻哈哈泡妞,铁雄全片发神经,打补丁靠童年闪回,人物形象都很单薄。

其他想提的,三个全程神神叨叨棒读的异能小鬼,不知道《混沌头》和《混沌之子》的将军病“混沌之子症候群”,灵感是不是从这来的; FSN的魔术回路,和这里阿基拉力量爆发时图案也很像。 片子最后铁雄控制不了自己的黑暗原力被反噬,化为了肉瘤怪慎杯,非常掉san。他是活该了,可有个配角少女真惨,全片最无辜的她遭了什么罪。

考虑到2019年的事件,加上2020年确实要办东京奥运会,是不是因为这种“预言”打分应该更高点……我本这样想过。还是算了,要对得起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然和那些拿段子刷大河内冈妈对不起的玩梗小鬼有什么区别。

总之是一部打一星差评对不起作画质量, 打四星推荐对不起我和影院周围人的观感;只看每一个片段,演出很牛逼;拼成整个片子看下来,不知所谓的“神”作。

 6 ) 毁灭

看完电影给我感觉Akira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力量,在政权腐败、社会动荡、草菅人命的混乱年代,科学家和政客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并培养可能的Akira传人,都已经培养到了第26个(铁雄)了。铁雄的力量发展的快过所有人的预期,无法被控制,无人可以与之抗衡的铁雄变成了随心所欲的怪物。

铁雄变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可以干所有他想要干的事情,不费吹灰之力,然而他最大的愿望是找到Akira这个人民心中的救世主,神一样的不知是什么东西的玩意,并且取代他的力量。这无疑是对现代的政治体制的直接的强烈的嘲讽,在欲望的利诱下,权力巅峰的人们误认为自己成为了救星,“臣民”变成了幼稚的、缺乏保护的婴幼儿,之后所有的政策都变的理直气壮。大友克洋希望的是混沌的秩序,在混沌中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的某种平衡会起到制约的作用,又因为所有的政府都是寡头政治,人民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所以无政府主义听上去是个不错的主意,但这是每一个时代都会面临的问题,大友无疑考虑的比我们超前的太多,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日本的电影中,毁灭是一个经常性的话题,忧患意识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被日本人忘记,这变得像是家常事一样萦绕在他们的心中,任何一个国家中的老百姓都是那么的可爱和朴实,包括二战时的德国人民,如果我们时常能想到日本人心中的那个心结,或许我们就能理解日本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平和、安宁、温顺的一面了。

http://tygoonray.blogbus.com/index.html

 短评

昭和年的日本导演们,无疑是忘记不了战争与文明的灾难冲突。即便是动画片,通过巨大的意念变形体,去阐释这个主题。《阿基拉》让人惊讶的,是它在如此早的年份,引出人类驾驭不了力量,终将毁灭与自毁的悲观主题。不过,电影段落之间,还是有许多断裂,为了打而打,有痛感而少美感(相比之下,《蒸汽少年》真的充满了艺术美感,更不必说《火要镇》),以及难以解释朋友光环如此抢眼,借老灵魂的说法,更是难以解释服众。

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一般被视为大友克洋的巅峰之作(影片本身的影响巨大,在美国多次获奖,并且明年美国将翻拍真人版)。不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大友动画。后半部超展开,并有大量令人反胃的画面。另外纯子(香织)是本片最可怜的主要人物,没有之一。

10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1988幻想2019的日本,居然还真的预测到了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开篇分镜流光溢彩的朋克风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三次世界大战、两次遭毁的东京,末世情节的无政府主义,文明巨婴的膨胀,暗示人类无休止的力量汲取,自洽无能,最后自曝归于虚无。这与其时日本的情况又何其相似(果然90年代日本经济就崩盘了)。大友克洋对结尾分支两条处理,一是男主金田的正常发展(貌似今天2019也未能如此),一个铁雄那样获得超级力量后的变种爆炸最终原子湮灭。科技和社会建构真是颇具前瞻性。8.6

1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如果变形虫被赋予了人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不会建造房屋和桥梁,只会吞噬周围的食物。如果人类被赋予了神的力量,也会导致东京沦陷,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之中,日本企图掌控阿基拉,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电影之外,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结果核泄漏让福岛瞬间成为鬼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技也是如此。人类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大的力量,妄图征服一切,却总是遭到反噬。“阿基拉”可以是核能,也可以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VR游戏……它们能造福人类,也能杀死人类。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追求阿基拉的力量,而不考虑潜在的隐患,终将被阿基拉吞噬。PS:《阿基拉》早在1988年就成功预言了2020年奥运会由东京举办,还预言了东京奥运会举办得并不顺利。

1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部片子让人深深感慨——我们无论从技术还是意识形态还是思想深度哪方面比都绝对落后日本20年以上了。人家92年拍这样的,我们到2012年也拍不出。为国产动画默哀。

22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力荐

作为一部动画片,基本没有发挥出动画的优势。

23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B+】前三分之一满分,剪辑分镜非常之牛逼,戏剧性的高光比,像极了银翼杀手的美术设计。中段对于阿基拉世界观的解释则显的有些冗长累赘。到最后更是……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复杂故事,结果原来是中二的超级赛亚人决斗……

2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1,日本动漫中“崩坏”这个概念真是深入骨髓!末世与更新主题几乎出现在所有带科幻色彩的日本动画中。2,叙事和人设都不太符合好莱坞模式,叙事很散漫,所谓“第三幕”太长(就不是标准三幕),金田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主角(铁雄更不是)。3,对六七十年代日本游行抗议的再现,这点村上春树也写到不少。4,结尾过于神棍,不如《红辣椒》《攻壳》。5,剪辑和分镜很凌厉快速。6,还是感觉日本很多艺术家对单个人的性命并不那么看重,只看做卑微的牺牲品。7,大银幕看真爽!

29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一些人只是想看世界在火中燃烧的样子。一些人只是想试试在美丽敌托邦的绚烂街道上飙车的感觉。一些人只是想用对大师的膜拜之情来还原自我心目中那个未命名的像是终结解答的东西。

31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开场分镜头教科书 中间无聊得像终结者 后面玩大了

34分钟前
  • 𝐓
  • 还行

1988年的片子出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且在开赛前的147天取消。而现实中是2020年奥运会举办地的确在东京,并且2020年还取消了,延期到2021年。预言到年份地点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连不能如期顺利举办都成真了,牛逼!

36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推荐

宫崎骏评语:“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上,人们就知道这是大友克洋。”画风太违和,想象力很棒~!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真不好意思说我也看过这个动画。。。。。。但我敢说 豆瓣里没有几个拥有根据此片改编的游戏!~

43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癫狂与末世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世界观设定上有些漏洞,难以自圆其说。视觉效果很惊艳,启发了不少作品,铁雄能量失控的场面最震撼。除了反乌托邦背景(很明显借鉴了[银翼杀手])与核恐惧心理,还独具创造性地将末世图景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联系到一起,凸显出对失控与毁灭的担忧。(8.0/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很多科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必须要给故事一个终极解答,而又无力给出这样的解答,有时候就只好拿爱情啊,友谊啊,正义之类的作为搪塞,有时候就干脆含糊其辞地回避掉。

51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A-】师承《大都会》《银翼杀手》等科幻经典,近未来的霓虹灯影,金字塔样式的中心大楼,还有肮脏破败的街头小巷,画面风格极其赛博朋克。但在其故事内核上却像极了《2001太空漫游》,同样在用电影的形式去想方设法的接近一个属于人类的终极命题,尽管现在看来我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可笑,但那种对于力量、生命和宇宙的究极答案仍然太有魅力,吸引着无数思辨者在这条道路上飞蛾扑火。这种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EVA》与《攻壳机动队》。就算抛去影片内核,其制作质量仍然相当给力,在当时的真人电影技术限制下,那种动画所表现出的宏大与细腻是无可媲美的,一种只能存在于动画里的故事。

56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超出常人所不及为神,超脱时代 所不束即为神作, 优秀的作品不论在什么时候去看都不会让人失望。

58分钟前
  • 一脸横肉张小晒
  • 推荐

为什么总是“少年”和“毁灭”呢?“少年”和“废墟”,“少年”和“战斗”。不是“成人”。日本人做科幻对“少年”有执念啊。未完成体。未成熟体。未规划体。怯懦、失控,但是充满可能性,日本人对日本自身,有种娇弱的怜惜,有种处于弱势想象中的希望。

1小时前
  • 海带岛
  • 力荐

结尾巨婴疑致敬2001太空漫友但感觉后来又被今敏的红辣椒给致敬了(而那今敏感的幻熊……看来是影响满深的)……此外对EVA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好几场的配乐老是让人想起异形……要说有遗憾的话,感觉颜色上的细节,可以更加丰富点,以便拓展空间感。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