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把瘾1994

大陆剧中国大陆1994

主演:王志文,江珊,刘蓓,赵亮,史可,李诚儒,张会忠,徐扬,庞燕,周国治,常蓝天

导演:赵宝刚

播放地址

 剧照

过把瘾1994 剧照 NO.1过把瘾1994 剧照 NO.2过把瘾1994 剧照 NO.3过把瘾1994 剧照 NO.4过把瘾1994 剧照 NO.5过把瘾1994 剧照 NO.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3过把瘾1994 剧照 NO.14过把瘾1994 剧照 NO.15过把瘾1994 剧照 NO.1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7过把瘾1994 剧照 NO.18过把瘾1994 剧照 NO.19过把瘾199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1:43

详细剧情

方言(王志文 饰)和杜梅(江珊 饰)就像所有的恋人一样,在吵闹然后又复合的分分离离中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起初,两人的相处并不顺利,先是杜梅误会方言身边已有女友,而后杜梅借意透露将赴舞会,婉转邀请方言前往当其舞伴,然而误会又接踵而至,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方言说“我什么也做不了时”,杜梅说“你可以做我的丈夫”,就如这般跌跌撞撞,方言和杜梅最终也走进了婚姻殿堂。方言外冷内热,对杜梅又爱又拙于表达;而杜梅敏感,与方言的矛盾因此频频升级,两人的身边似乎也出现了各自的“情敌”。然而,当彼此发现自己是对放心中无法替代的爱人时,一切却又已经无法挽回……

 长篇影评

 1 ) 那个时代的爱情剧

对这部剧真的是太惊喜了,最近在看天道,然后就很喜欢剧里王志文那个角色,于是就开始搜了搜他以前拍的电视剧,很无意的选中了过把瘾,就看了看,看到12分钟的时候,演着演着石静就跳楼了。。这让对影视嗅觉敏锐的我立刻察觉出这是一部很不一样很有意思的剧,就那一刻真的是太吸引了,这么决绝,不拖泥带水,太给人心理冲击了。于是这就是个引子,男女主相遇了。相遇后试探了三次吧,台词简直不要太搞笑啊~!也很有剧情,杜梅的小心思都好可爱。然后火速结婚,但拿了证后男主觉得太没仪式感,就抱怨了下,这下杜梅心里不舒服了。开始闹小别扭,也一下子道出了杜梅的真实心理,小心眼。其实很多女生都这样啊,只是电视剧稍稍放大,但那些作的语言和问题,我想了想,其实很多女生也会问的。

所以啊,就觉得以前的电视剧充满了生活味,语言艺术,真的可以引领探索更深人性。光靠听那些台词都有意思,每个情节都耐人寻味。而现在的呢,除掉华丽的服饰,亮丽的布景,和大多数长的没有特色美感的小鲜肉,就没剩什么了。白开水一样的台词,空洞无物没有一点想要探索更深的人性的剧情。如果我国电视剧都能按这个标准走下去,那全世界肯定是哈中风,只可惜往后我们开始哈韩,就开始泛滥了的狗血爱情时代。走向毫无突破可言的平庸深渊。。。剧作家有时还是同一个剧作家,但感觉好像却不一样了

好希望以后的电视剧每部甚至每集心里拍的时候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不必明显指出,能领会就行,不是每集每个剧都只在展示着傻白甜真善美富贵公子爱上我,只带来动作上的小甜美和悸动。而没有任何语言和思想魅力。而且啊希望可以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人和事,不必要都是金融叱咤红人,空洞的白领,我觉得台剧很多细节也挺好。比如荼靡里是卖泡面的,命中注定我爱你里是卖肥皂的。。然后剧情上可以带领观众思考。而且电视路拍短点好不好,动辄五六十集,真是看不下去。。。

 2 ) 从《过把瘾就死》到《过把瘾》:都市情感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过把瘾就死》是当代作家王朔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都市爱情题材小说,仅仅在两年后,该小说便被改编成电视剧《过把瘾》,火遍大江南北。从小说到电视剧,其中的题材和内容有所位移,作者意志也有所淡化,本文分别从“爱情”与“都市”两个角度切入,探索改编带来的异质性,第一段用细读和聚焦的方法揭示出从小说到电视剧“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第二段将作品置于“都市”题材的谱系中考查其对该题材的继承与创新,从而发掘出电视剧对相关问题思索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的解放使得文学界开始了破冰之旅,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电视这一家电迅速普及,电视剧为大众所青睐。小说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改编来源,为电视剧的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而电视也为小说“插上了翅膀”,可以说,在新时期,文学与电视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而王朔作为文学商业化的佼佼者,其作品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本篇文章选取的是由《永失我爱》(1989)、《无人喝彩》(1991)、《过把瘾就死》(1992)三部小说综合改编而成的、由赵宝刚执导的8集电视剧《过把瘾》(1994),通过分析小说与电视剧的互文与嬗变,以及喧闹凑趣的情节背后的关于人性悲剧与爱情陷阱,揭示出由小说到电视剧,其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这首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主题曲《糊涂的爱》阐释了《过把瘾》的核心主题,即对于爱情的不断追索。可以说,在电视剧中,观众们始终揪心于方言与杜梅之间的爱恨离别,两位人物塑立起来的基点也是那纠缠不清的爱情,事实上,相比于小说,电视剧将镜头聚焦于爱情,且将其不断地纯洁化。

就方言和杜梅相识而言,在小说中,方言和杜梅早就认识,杜梅是方言的朋友吴林栋的女朋友,在小说开始,吴林栋便在游泳池摔死了,因此小说开头的氛围显得相当的阴森可怖,而这层关系设置,就方言和杜梅发展感情而言,又有一种近乎背德的性质。而经过电视剧的改编,他俩之前是素未蒙面的,而将方言和杜梅之间的相遇设置为方言的朋友潘佑军的妻子石静自杀,杜梅作为石静的好友前来吊唁,由此与方言初逢。为了在形式上冲淡石静自杀这个悲剧,方言和杜梅很快脱离了灵堂,导演甚至还赋予其情节以喜剧化的色彩,试看二人在公交车上的对话:

杜梅:“你哪儿下?”
方言:“哎!我怎么上来了?我该坐地铁啊。”
……
杜梅:“你烟抽得挺凶的吧?烟味真大。”
方言:“你是在医院工作吧?”
杜梅:“昂,护士。你怎么知道的?”
方言:“你身上的味儿也不小。”

不消说,轻轻一笔,便打消了之前的那种沉重感,也由此为他们关系进一步的拉近做了铺垫,而相比于小说中近乎陈述性的、不带感情的话语,电视剧赋予了更为生活化的场景,也做到了叙事的延宕,使得读者有充分的时间观看他们二人的初次会面。

为了加强这种纯洁感,电视剧大量地芟削王朔小说中的笔调,诚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言:“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作为小说作者的王朔是深谙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他在小说中故意采用一些夸张的场面、引人注目的噱头达到讨好读者、讨好市场的目的,而电视剧反而在对此做了一定的退步,在此仅举方言与杜梅吃饭一事,在小说中出现了如下场景:

一辆越野吉普车在马路上猛地刹住,稍顷,一个长发男子从车顶杠下废除,一骨碌面对面坐在车前马路上,双手抱着右膝神态痛苦地向一侧倒下。
……
一个端着鱼盘上菜的女服务员也歪着脖子看傻了,手里的鱼盘倾斜,汤汁一滴滴落在胁下正埋头吃喝的顾客头发上。

可以明显的看出,王朔这种漫画式的描写,塑造光怪陆离的景象是为了满足部分读者猎奇的需求,而电视剧中仅仅是描写了杜梅与方言在饭桌间的相互试探,也恰恰是恋情初生阶段才会出现的这种紧张与放松,总之,电视剧为了凸显爱情的纯洁,将“性”的色彩淡化,将多余的人物和无关主旨的情节删除,都是为了探讨深层次的爱情。而爱情在《过把瘾》中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如此写道:“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但纵观整部剧,只有前几集爱情以一种舒缓的态势在流动,接下来便是波涛汹涌,而直接的作用者便是杜梅,杜梅以其偏执狂的性格喻示着她对爱情的绝对肯定,在她看来,爱情中不存在距离,而是灵魂的紧密贴合,就算新婚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成的破房子,杜梅也没有丝毫埋怨,反而回答:“只要你爱我,有张床就够了。”这也说明了杜梅始终追求着精神层面的爱情,而这种表现便是强烈的控制欲。作为受力的一方,方言追求的却是一种自由,绝不是一种束缚,在杜梅那儿是积极的情绪转移到了方言身上反而是一种消极情绪,杜梅发自真心的爱情在方言看来是自己被彻底俘虏的象征,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分离。但他们离婚后又非常不自在,失去了各自生活中的“重力”,这恰恰揭示了主旨:看似游戏而又危险的爱情是方言和杜梅的存在本质。“爱情能否保鲜”这个问题直指方言,方言在之前既没有爱情,也没有事业,每日苟且在无聊的工作岗位上,应付着无趣的上司,而正是杜梅一系列的越轨举动,使得方言脱离了他原本循规蹈矩,毫无颜色的世界,在与杜梅的相爱与伤害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唱出了“过把瘾就死”的高歌。

但电视剧比小说还要更进一步,在复合之际,方言身患不治之症,这时他又想与杜梅分开,历史总是出现两次,一次是闹剧,一次是悲剧,如果说第一次与杜梅分开对于方言来说是大劫后的侥幸,这一次便是彻底的悲剧,这是世界对人存在的嘲弄,当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有限,必然是会深感无力,可以说,《过把瘾》的结尾正如曹雪芹诗中所言“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遗憾,也给观众留下无垠的思考。

都市语境的塑造与凸显

自荧幕诞生之初,它与摩登都市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一批表现现代都市的电影如《野草闲花》(1930)、《三个摩登女性》(1933)、《新女性》(1934)等等,也由此捧红了诸如阮玲玉、蝴蝶一大批摩登女郎。进入新中国后,由于历史原因,文学创作领域也很难看见都市题材小说,影视剧方面更是罕见了,迈入新时期后,有大量的现当代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杰出的代表便是《围城》(1990)。但这时的电影、电视剧改编还没能够脱离原著的窠臼,但随着市场化的冲击,纯文学渐渐让位于商品文学,表现出的特征便是的影视作品的改编逐渐脱离原著的束缚,而以市场为导向,通俗文学又渐渐火热了起来,而由纯文学过渡到通俗文学,王朔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过把瘾》也凸显出了过渡阶段的特点,通过视觉文化的方式尤其呈现出摩登都市的情调。

事实上,电视剧时时刻刻都展现了都市特有的事物,也就是90年代初北京朴素的人土风情,在第1集中,我们便看到了来来往往的面包车和少许的桑塔纳,还有许多 “凤凰”牌自行车,而方言与杜梅所上的公交车也有它现实的意义即“337路”,他们交谈中的“公主坟”也是现实中的地名,石静在跳楼前听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剧中人物的穿着打扮也相当地富有时代感和都市气息,第一集方言所穿的绑了松紧绳的羽绒服,梳的分头,杜梅的毛呢大衣,蓬松的头发,如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解释符号是:“所有在某种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为知觉所揭示出意义的一切现象都是符号,尤其在当知觉作为某些事物的再现或作为意义的体现,并对意义作出揭示之时,更是如此。”这些事物通过我们的视觉呈现为那个年代背景特有的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充溢在电视剧中,使得《过把瘾》能够一经播放便火遍大江南北,同时也能够在当下吸引看客的眼光,这一切都来源于符号背后的文化涵义。但这种景观后面也有值得警惕的一面, 正如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指出的:“资本变成为一个影像,当积累达到如此程度时,景观也就是资本。”正如《过把瘾》是处在文学通俗化的风口,那时的中国社会也处于市场化的关键时期,《过把瘾》中已经初步呈现出代表资本符号的景观,而到了如今《小时代》系列电影,资本不仅仅作为一种景观,更是一个系统操纵着社会的运行,仅仅二十多年,中国社会由内而外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都市情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事实上,剧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已经逐渐转向了,与改革开放前毫不相同。身为男主人公的方言任职于文化馆,整日无所事事相当清闲,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文化馆们上一直挂着“欢度五一”的牌子,暗示着在市场化大潮中文化馆这种政府部门真是社会的边缘地带!而钱康和潘佑军下海经商,那是时代的弄潮儿。也如德波所指出的“从他们的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人们,以日益强大的力量制造他们世界的每个细部,同时他们也发现,他们与这个世界越来越分离。”方言身处政府单位,却丝毫没有想向上爬的欲望,也对钱没有很大的兴趣,在九十年代的语境中,他如同“局外人”漂浮在生活的表面,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赋予其动力让其猛扎下去。身为女主人公的杜梅,其病态的控制欲不仅仅是其性格问题,也是社会环境塑造的结果,当社会现代化进入了“陌生人”社会,这种疏离与孤单感是每个现代人必将面临的困境,杜梅虽然自小寄宿在姨妈家,但她与方言与结婚时也不通知姨妈,姨妈知道后也没有过多表示,恰恰暗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连亲属也未能幸免。相比于方言和杜梅,贾玲的处境则显得更为尴尬,被身有妻室的外国人骗婚滞留宾馆。可以说,现代都市下的每一个人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难,相比于现代文学中茅盾《子夜》、曹禺《日出》中的都市问题,《过把瘾》中透露出来的“都市病”是前所未有的,这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剧中的都市语境有着相当强的前瞻性。

 3 ) 往事重温

忘不了地一幕一幕, 却留不住往日的温度。意念中的热热乎乎, 是真是假是甜还是苦。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理又糊涂。这,就是爱它尝尽人间的烦恼,这,就是爱 它保存着不同的温度。

能唱出这首歌是不是说明我老了,但是这个电视剧的情景却一幕一幕的出现在我脑海里。方言和杜梅为了爱义无返顾地走到一起,为了爱,他们又一次分道扬镳,然而,命运的捉弄,把两人重新牵引到了一起,真可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4 ) 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巅峰

《过把瘾》,很老的片子了。然而,很经典。你说它糙,你说它原始,你说它怎么看怎么土不垃圾的,然而,它绝对算是个经典之作。想当年,那片子出来时,多少电视人为之兴奋?就像当年的《河殇》新鲜出炉时的反响。

如果仔细看,不难发现,《过把瘾》已然很有HBO《兄弟连》的样貌——全剧是一个整体,完整的故事;而每一集又自成一家,有一个明确的小中心、小主题。远不似后来电视剧的拖沓冗长和注水掺假。当年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而编剧和整个制作班底对电视剧的整体艺术理解也早就超越了当今的很多烂玩意儿。

很多搞电影电视的人都有一种癖好,就是边看节目边分析。所以,如果你拿《过把瘾》细细品读的话,那看似不经意的转场、切换、镜头调度、场面调度,都可谓精心之作,有着经典电影的风范和影踪。

只是,中国的电视剧并没有沿着《过把瘾》之路狂奔下去,它作为一个孤立的灯塔,静悄悄的矗立在中国电视剧的海洋中,日渐被人遗忘、荒废

 5 ) 那就过把瘾吧

偶然在邦尼的微博看到《过把瘾》这部剧,恰好最近闲,点开来看。看剧不喜欢开弹幕,但这剧太老,弹幕也少,偶尔点开来看两句,发现多是说杜梅这女人怎样作、怎样麻烦。怪的是没一句说说方言这人。很好奇看这剧的男女比例,我猜男人看了又要跟着抱怨一句婚姻如围城,就跟煞有其事似的,而女人看了也只能怪罪杜梅,就像在怪潜意识里的那个自己。

两性相处,我不知道是国人的性格,还是世界的准则。女性更容易有自责、愧疚、反思,男人则少之,不逼到一个份上,很难有男人会承认自己在关系中的问题。

说到底,是男人奇怪的自尊心。我的视角当然有狭隘和偏颇,但据我有限的经验来看,男人竟然在最亲密的人面前,在一个独处的情境里也有让人觉得夸张的自尊心。方言不肯说爱,在爱面前不肯低头服软,也不是什么冷漠,更多是自尊心作祟。

而杜梅的高度敏感,却恰恰需要方言放低自尊来缓和。她要的是方言的理解、退让、耐心。可方言呢,他确实看起来又臭又硬,婚后很快将恋爱换了种谈法,之前的小心机小情趣全都消失了。杜梅要的又单单就是这个。她要的不是钱财、不是房子、不是风光体面的生活,她要的偏偏就是方言的在意,要的是永远的恋爱。

后来出现的韩丽婷这个角色其实我倒不讨厌的。她很直率,一来就说白了“你有房子吗?”“合着你就一间啊?”“有总比没有强”。她很能干,也很敢干,情商还高,在关系中很能忍让。不过也是和方言相处时间不长,结了婚,日子长了,一定会有强势的一面出来。方言懒散,弹幕说适合,其实并不适合。依韩丽婷的性格,一定会膈应方言这人不上进,做事也不麻利。

但杜梅不,杜梅说“我们相爱就行”,在方言连铁饭碗都砸了没有任何后路的时候,她却说“这才像个男人呢!”

杜梅多天真浪漫啊,看剧的时候一直在感慨这人怎么这么可爱呢。她会胡搅蛮缠,会撒泼,连刀都拿出来了,但方言一哄,她就缩人怀里去,和猫儿一样。

方言在前半段儿总烦杜梅“我没这么多精力跟你这儿闹”,好像她要得太多了,但经历过凡此种种以后,我想他一定想明白了,杜梅这样的女人,要的是最少的。

男人碰上这种女人,多是不知道怎么对付的。一凑上,就觉得累哈哈的。久之,杜梅们越来越委屈,心里的怨气越来越深,猜忌越来越重。方言们越来越莫名其妙,越来越烦透,越来越想要所谓的自由。“又是一些爱情里迷途的羔羊。”

其实杜梅这样的性儿,是爱情里女人的缩影。有人这面大一些,有人会克制,小一些。但只有别有二心,图了爱情之外别的东西,或者图的不是光一个男人的爱,才能完全没了这些偏执,这些强烈的需求。

爱情里的双方是冤家,这话还是没错的。贾玲看来最完美,也是因为她没真和方言待在一块。还是张爱玲最通透,红玫瑰白玫瑰一语,道破了所有男人的心思。

看完全剧以后,唏嘘,也怔愣。方言开着老板的车来接杜梅,献上那束花,说几句俏皮话,让我又想起开头那会儿,他急匆匆坐出租来,杜梅准备了一桌好菜。“你怎么知道我要来?”“除了你还有谁会来?”

他们跳舞,方言用脑袋撞风铃,叮叮当当的。他一吻,她嗔:“我同意了吗?”

方言终于明白杜梅要什么,这一来,双方真轻松了。爱情的锁链落下,泡泡又重新氤氲起来。真正的爱情还是需要技巧的。不管结婚与否,时间久了,男女很容易陷入此道。看剧的时候,我常感觉哪儿被扎中了,觉得怪怪的,然后反思一会自己。

正如完美的人不存在,完美的关系也并不存在。最后撕下黑板上的报纸,露出那满屏幕的爱,说不出是荒谬还是感动。我私心倒觉得第八集不该存在。也许导演是个强烈的悲观主义者,如所有经典的悲剧,将爱定格在生死之间,才能永恒。

如果停留在第七集,两人复婚后,也许又是争吵、琐碎。这些东西不必再拍,观众心中也自有考量。但经历过失去,或许方言和杜梅更能感受到,争吵未必一定是负担。它是彼此更深入的理解。是两个人格的相互撕扯,然后达到部分的融合。

换做是我,不会拍第八集,何必非要有生离死别,永失我爱的悲怆。留点白,倒更生活。

也许是因为我仍旧相信爱情。仍旧有一腔热血。过把瘾还是要过把瘾的,但不想死。

 6 ) 怀旧的人是可耻的

最近,又看到了央视87年拍的电视剧《红楼梦》——我劝大家都去看一看,因为这部“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名著名片”,现在咋看起来象超现实主义者的作品了——宝二的娘娘腔、钗黛矫柔造作的手势、处于特写中的若有所思的造型、和隶书的字幕,仿佛处于另个时代。影像技术的发展造成一种奇异的分裂:《红楼梦》的写实性被粉碎了。它既没还原成曹雪芹的小说,也没完成对“大观园”古典世界的写真。从现代的技术来看,它似乎与真实处处背道而驰。但事实是,这种“矫柔造作”成了一种罕见的纯真,它只有通过回看,拉开时空距离,才能发现。孩子气,这就是你现在观看这部片子冒出的想法,成人世界的圆熟老练被剔去了。尽管在当时,这是拍片者所极力避免的。在这种超现实的氛围中,影象的“红楼梦”与小说的“红楼梦”真正重合了。又听说现在要重拍《红楼梦》。但是我知道是没法重拍了。那种味是现在的脑满肠肥拍不出来的。这是80年代的独特的清秀气息孕育的结果。

电视剧《过把瘾》也是如此。这是我最爱的电视剧了。

《过把瘾》把90年初代北京那种土味情味点得透极了。那时候的王志文还远没有如今中年单身时的戾气(90年代后期的气氛?),那时的他,纯粹本色演出,面容清矍眼含淡淡讥诮,骨子里是深情的。他和江珊演绎的北京之爱,骄傲,单纯,热烈。这种近乎肉搏的掏心肝的对手戏,就像最小型的室内双人舞,现在已经不可能有了。

现在全都是菜市场,肉联厂,垃圾场一类的闹哄哄。一个字,闹。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电视剧,是安静的,精神的从容淡定,现在却是猴急马急的,不是急着讨好观众就是急着等观众讨好。

《过把瘾》是一场多么难得两个人的戏啊,我和你,男和女,就这些,简简单单。感情的细微波澜就是最大的传奇了,可现在的名导明星们理解吗。于是我们看到现在的电视剧,动作越来越剧烈了,表情越来越夸张了,场面越来越宏大了,剧情越来越复杂了——与之相映,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了,戏味越来越薄了,语言越来越平庸了。

俱往矣!如今红红火火的电视剧市场后面,掩饰不住的是空洞、无聊、造作、厌烦。在炮制的文艺界的虚假繁荣后面,是当权者对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的可耻鼓吹。大家心照不宣地演戏,露猴子屁股,哈哈大笑,皮肉乱颤。春晚就是目前最荒淫最无耻最腐朽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越是能反映真实民生的内容,越是无法出头。难道年年来靠那几个赘肉的大腕,能表现中国的现实生活?难道靠无边春色载歌载舞就能代表国泰民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古人的讥诮,今天听来犹觉刺耳。

 短评

江珊真好看!非常紧凑的节奏和叙事。

9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绝对过把瘾了,当时觉得江珊和王志文的CP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不错。

11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看一次哭一次 看了不下几十遍了 现在再也不可能找到这么经典的剧了 王志文是神

12分钟前
  • 休休芸
  • 力荐

中学看。在我心目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最最最最最经典的爱情片。有如东爱之于日剧,蓝色生死恋之于韩剧。

13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力荐

1. 方言一路撒娇,除了杜梅,甚至还有贾玲的护佑。杜梅真是在带儿子。唯一不那么男版琼瑶的地方,是杜梅和方言确实有势均力敌的角斗和折磨,让这个局面好看些。2. 回答酒药女佛的疑问,我觉得可能是因为90年代城市里存在剧烈的阶级流动,人和家庭的纽带没那么牢固,所以父母在人们感情生活里的位置不那么重要。因为人还是人,所以才有那样的角斗和折磨。3. 潘右军在酒店餐厅“抓奸”,然后把方言叫出门,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最动人的不是道德,而是非道德的人气儿。这个局面在今天会演变成一场网络事件,不是用拳头,潘右军会发帖为杜梅声讨渣男方言。我并不是说今天的维权必然沦为网暴,而是说有“人”时代才配得上拳头,“人”被异化为东西的时代只配得上网暴。

15分钟前
  • TUO
  • 推荐

赵宝刚拍了这么多年也别想超过过把瘾

16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中国大陆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1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在那个缺乏偶像剧的时代,江珊和王志文是如此闪亮。直到今天,他们也从未超越那时候的自己。

21分钟前
  • 江林
  • 推荐

中国爱情剧极品,短短几集演尽了两人关系的各种滋味,剧情紧凑凌厉台词金句四溅,主角配角各种可爱。能像杜梅这么作天作地神经质都不招人烦,不容易。以王志文的颜值都能让每个女的都爱他还有说服力,不容易。唯一遗憾就是最后一集太多余,七集就够了。编导大概是太想来个悲剧结尾吧,说到底对感情还是悲观。话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太拖沓了,希望多点这种十集左右的,向日剧学习。

22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杜梅和方言的爱情中,不包括门第,收入,阶层,工作,一切狗屁价值观都不存在,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对眼了,所以大陆其实很早就在拍纯爱剧了。九十年代是这国家短暂的少年期,人们纵容瞎胡闹而不去想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理所应当是好的,毕竟我们才从黑暗里醒来这么会儿。九十年代也是不需要问为什么,不需要问最后怎么了的时代,没人会问杜梅喜欢方言什么,这瘦猴般的在文化馆喝茶看报的男人一月挣多少,有没有上进心,到底有什么值得爱的;没人问方言最后死没死,过把瘾就像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矛盾激烈却最终不了了之的剧集一样,大家都知道在“玩儿”,一个热烈而幽默的玩笑,带点童话色彩;也没人会问杜梅这么作方言为什么还爱她,爱在这里也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一个人还能并愿意折腾自己,一个人也乐于发动周边人来参与这种折腾。

27分钟前
  • 十三点兮兮
  • 推荐

2021.4.24,b站。好想被美少女拿刀架着我脖子让我说爱她

31分钟前
  • 湖活宝
  • 力荐

王志文的瘦靶子脸和江珊的喋喋不休——记得有一段 是在厨房,女人正在做饭,男的从后面抱住她,然后两个人就连揉带搓到了床上,真是看得人 血脉汹涌。。。

34分钟前
  • 悍客.罗
  • 还行

很喜欢这部片子中的江珊。

35分钟前
  • 十月天
  • 力荐

真是好看!!!既有让我想起童年生活的怀旧感,又有毫不过时的犀利探讨!话说,中国影视除了技术外咋啥都在退步呢?

39分钟前
  • 花样年华
  • 力荐

现在中国谁还敢拍一部八集的电视剧?!都tmd得抻到八十集!刹!:)。。

44分钟前
  • virgin
  • 力荐

江珊可爱极了

48分钟前
  • blb
  • 推荐

这就是爱呀~它说也说不清楚~~~

50分钟前
  • Cao
  • 推荐

国产言情剧的巅峰之作。剧情紧凑,短小精悍,文艺范十足。杜梅看的是梁实秋,方言看的是英文节目,连绝症也是不太常见的“渐冻症。” 这是一个讲述“粘附型“人格亲密关系障碍的故事,而今国产剧只会用男渣女贱小三婆媳梗来凑剧情。

55分钟前
  • .
  • 推荐

不论哪个年代,爱的故事都是类似~女人耍小性子,男人要自由,只是现在人没了执念,有的是转身即更新的迅速了~

58分钟前
  • 鱼多多
  • 力荐

那时候的王志文和江珊实在是太完美的演员了

1小时前
  • 追忆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