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喜剧片日本2018

主演:山崎努,青木崇高,吹越满,林与一,池谷伸枝,加濑亮,树木希林,古关安广,黑田大辅,三上博史,光石研,森下能幸,中岛步,奥野瑛太,岛田久作,谷川昭一朗,吉村界人

导演:冲田修一

播放地址

 剧照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2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3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4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5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6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3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4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5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6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7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8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9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5:57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昭和49年的东京,在这里,居住着94岁高龄的画家熊谷守一(山崎努 饰)。熊谷守一和妻子秀子(树木希林 饰)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一条门廊,一片小院,足以让两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一天,熊谷守一都能够从自家后院的树木植被里感受到季节和时间的变迁,他和妻子都做已经参透了生活的奥义——那些生命里真正能够带来乐趣的元素,并非是钱可以买来的。   本以为这样惬意的日子没有尽头,可某一日,熊谷守一得知了自己家旁边即将盖一栋高耸入云的大楼的消息,大楼的影子将投射到他家的院子里,这也就意味着在那里生长的那些需要阳光的植物,都将面临死亡的下场。

 长篇影评

 1 ) 看完这部《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一直宅着,会是什么样子?

要是不用上班,不用社交,呆在自己的世界里,那该多好。

仿佛说出了一些人的人生理想,比如我。

而在日本,就有这么一个宅男。

他宅了三十多年,从来没出过家门,最大的活动范围,也只是家里的院子。

他是日本著名的野兽主义画家,被誉为“画坛仙人”。

他的故事,还被拍成了一部电影——《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海报上的两位老人,黑泽明的御用男演员山崎努是枝裕和的缪斯女神树木希林,这两位合体演绎“熊谷守一”的故事。

原以为会是一部需要耐心看下去的电影,结果却发现,这简直就是俩可爱的老头老太太的卖萌日常,还顺带撒撒狗粮。

一间朴素的画室,画纸上的画透着一股朴拙与天真。而工作台上有序地放满了各种绘画的工具。

院外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在灌木丛的一个小小的间隙里,露出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脸庞,这个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熊谷守一”。

他一生97年之中,有30多年都是在家中度过,从来没有出过门。

那么,他在家中都干些什么呢?炼丹修仙吗?

不不不,只是发呆和观察而已。

早上,熊谷守一挂好腰包、带好帽子,拄着拐杖,对妻子说:“我走了。”

他会呆坐在池塘边,对着游来游去的小鱼思考半天。

也会为了观察蚂蚁搬家,而专门对着地面凝视一整个下午。

看树叶,他会问树叶“你们一直在这里么”?

看石头,他会问石头“你是从哪里飞来的”?

因为看的太入迷,他会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结果迷路了。

正在晾衣服的妻子被突然从树丛里钻出来的丈夫吓了一跳。

看到妻子,熊谷守一才发现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于是像小孩一样抱怨说:池子好远啊。

熊谷太太也是一个“戏精”,回一句:您加油

轻描淡写的对话,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么一对平凡又可爱的夫妇,过着粗茶淡饭,舒适怡然的日子。

但是,“画坛仙人”的他,早已名声在外。名气大到他家的门牌都会有人偷。

每天,来熊谷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有让熊谷老先生帮忙写字的邻居,有不远万里前来求字的客人,有拿着相机和小本本,记录老爷子日常的学生。

他们虽然尊敬,但总是像观察稀有动物一样看着熊谷老先生。

其中,一位从信州慕名而来的访客,希望自己新开的温泉馆“云水馆”能得到熊谷老先生的题字。

但任性的老爷子只想写自己喜欢的字词:无一物

围观的人们只好劝那位访客将温泉馆改名为“无一物”来化解尴尬。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牌匾上题的“无一物”也是他人到暮年之后的写照,对于俗世的不关心和对于世界的探索。

熊谷老先生看到电视上说他30年从未迈出庭院,赌气拄着拐杖跑到街上去,结果看到人之后又慌张地逃回家。

政府要授予他文化勋章,他说不要。

理由是:那样又会有很多人来我家了。

被催促去画画的时候,他也会像贪玩的小孩一样,说出“你们不用画画真好”这样的话来。

他仔细观察着世界。

他对于外人就像是一个活在现代社会的仙人。

对于别人来说,蚂蚁太快看不清;对于他来说,蚂蚁迈哪条腿,都看得清清楚楚。

到底是我们走得太快了,还是他走得太慢了。

影片最后,熊谷守一跟妻子下围棋,“抱怨”妻子老是赢他:

“你老想着怎么赢。” “没啦,是你太弱了。” “我说,如果人生可以再重复一次,你觉得怎么样?” “这样啊,我不要。因为,太累了啊。你呢?” “我不管重复几次都愿意。现在也是,想多活一些时日。” “是吗?” “我喜欢活着。”

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也好,所谓的孩子一样的内心也好,熊谷守一大概没想过这些,他不过是一直很认真地在看这个世界而已

而我们很多人,在还没有老去的时候,就已经不再看,不再感受了。

欢迎转发评论参与互动~

鲸看已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百度百家

腾讯新闻|新浪微博|豆瓣|知乎

 2 ) 熊谷守一 《生命的喜悦》

不知道为什么影评里总有一部分内容不显示,应大家要求单独传了相册,感兴趣的童鞋去这里看吧,其中有一副我特别喜欢的,这里怎么也发不出来。 【传送门👉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81200479/】


(以下图文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都是翻拍自我在画展中买的纪念画册,光线原因色差比较大,先生后期大量作品都是高饱和度的颜色,请大家自行脑补一下 T ___T )


很巧合的机会,在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看了熊谷守一逝世四十周年特展,之前对这位老先生一无所知,一场展看下来,简直喜欢到无以言表,想要继续了解,但所能查到的资料寥寥无几,回来居然就看到这部电影,据说是先于日本上映,哎呦喂,满足得#星星眼#

力所能及的就来介绍一下这场展吧,方便大家了解先生画作,再看电影就会新的体验啦。


《生命的喜悦》 熊谷守一

1904年,在东京美术学院毕业时的自画像。
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
先生一生画了许多幅向日葵,这幅是比较早期的。从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对于艺术以及这个世界看法的变化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在一天回家的路上,年轻的熊谷目睹了铁道旁一个女人卧轨自杀的过程,这对他产生了很大触动,一生中他画了很多这个主题和结构的画面,并且也对后期的人物画及画风产生了影响。
手稿
从这幅开始,熊谷的画风产生了明显变化,画面中开始出现更明确的轮廓线,更简洁的构图(注意人物轮廓“细细的红线”)

“细细的红线”越来越明确
“细细的红线”越来越明确
风景也是由繁至简,个人风格越来越强烈
这一组富士山是写生作品,熊谷经常会反复描绘同样的主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是记者在采访时问到熊谷为什么很多作品都是上图这样一个尺寸,是有什么严谨的讲究吗~熊谷说:因为我随身携带的写生画箱刚好能放下这么大的画纸啊(笑哭😂,这个答案很熊谷守一了)

熊谷42岁结婚,一生育有五个子女:黄 阳 万 榧 茜。其中次男阳十几岁死于肺炎,那时候熊谷四十八岁(如果没记错的话),长女万也在四年后死于肺结核。电影中也提到,他们早早的就失去了孩子。下面这幅便是阳去世后,熊谷为儿子画的遗像。

随笔集《苍蝇》孩子生病了,心里特别难受,我也无法为了换些钱币而作画。有干劲时只是画画而已,没干劲了如何也画不成。小孩生病了,哪里还有心思作画呢?因为贫穷,第三个孩子阳也离世了。想到他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留下的,就想到要画下他可爱的小脸蛋。但是在过程中,发现自己是在画画,顿时充满
长女 万
画于万死后四年。“她的病容,又似要起身的样子,十分想让她再次活过来。”后来熊谷也画了大量与这张相似的构图,倾斜版的卧姿是他明显的风格。
手稿
《给万出殡归来的路上》抱着她的骨灰。和年轻时失去阳不同,一个67岁的老人,静默的悲伤更加让人难过。
《次女榧怀抱外孙》画面中榧的结构使用了大色块+直线+稳定的角度,新生儿则全部为圆润的弧形+圆形,色彩也更温暖、坚实。此时熊谷已接近人生终结时,几十年的变化,终于化成对生命的大喜悦,也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现在画中。

以下作品就和电影里的时间线重叠啦~全部都是熊谷花园宇宙中的小星星~~

(其实熊谷76岁的时候有过一次脑中风,后期无法外出写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身体原因。于是他开始大量画身边的事物,包括一些微小的景物、动物、昆虫、花草甚至苍蝇。)

小亲蜓
小蜜芬
发福蝶
红亲蜓
乌鸦

!高萌预警!以下是各种猫!

这些猫基本都电影中那个小院子里的常客


尾声

以下几张,是他最后的几幅作品。

日与夜-日
日与夜-夜

随笔集

最后想讲一讲先生的这本随笔集《苍蝇》。第一次看到这幅书法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后来怎么看,怎么都是“苍蝇”两个字,把苍蝇两个字郑重其事的写成一幅书法,这个原因太让人好奇了,后来辗转找到了这本随笔集中的一些段落:

【随笔集 《苍蝇》

――-展览会中没有被买走的“苍蝇”二字,其实写得蛮好。我觉得“苍蝇”的形体富有美感。然而,一般人并不这么想。生病时,苍蝇在地板四周“嗡嗡”地飞动,我就觉得特别有精神。这时,没有了它们,我就感到寂寞了。“苍蝇”二字,既可以写成精力充沛的,也可以写成无精打采的。因为苍蝇也有带劲和不带劲的时候。

――-和画画相比,我更乐意做其他事情。无欲、无计划、无梦、无厌烦,就这样活到永远。只要一块小石子儿放在身旁,能抚弄着过上好几天。 

――-归根结底,像我这样,只要有吃的,什么也不想干。狗也是如此。其实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


第二年,熊谷死于和儿子阳同样的疾病,肺炎。终年97岁

这可能是我写的时间最长的一篇影评了,希望能对大家了解熊谷守一有一点点帮助。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很喜欢:“年纪就是我的职业”。

共勉~

 3 ) 那些生活流的日常,才是电影精髓

‘人’比‘故事’更重要,我不打算改变这个观点。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一开场,昭和天皇伫立在一幅画前思忖良久,随后问到:“这是几岁小孩子的画?”

这是熊谷守一晚年的画,画面越发简单、纯粹,就像他彼时的心境:一个80岁的老头子身体里住着一个8岁的孩子。

熊谷守一早期被定义为“野兽派”画家,也是日本“国宝级”画家。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片头出现的画

除了画作之外,他另一件被人屡屡提及的奇事就是,他曾经30年不出门,守在自家的院落里,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几年前,冲田修一在岐阜县拍摄[啄木鸟和雨],而这里正是熊谷守一的故乡。

剧组几经纪念馆后,好奇的冲田修一终于有一天走进了其中,认识了这位奇人画家。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剧照

30年间不曾迈出过自家后院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以画家晚年一天的生活为轴,冲田修一写下了剧本初稿。

这就有了[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01

日常

“你快看,蚂蚁是先迈出左边第二条腿行进的呀。”

熊谷守一老爷子侧躺在院落的木桩旁,眼睛不眨地盯着蚂蚁移动许久过后,终于得出了有趣的结论。

叫来了旁边的摄影师和助手,几个人又一起趴下开始观察起小蚂蚁。

绿树、鸟鸣、石子、木桩,还有那虫鱼蛙卵、蝴蝶喵咪,他的这一方幽静小院落,就是他的整个“日常”。

就像电影中开始不久就把我惊呆了的那段“探险”旅程:

老爷子扶着手杖,走进茂茂密密的“丛林”之中,一只蜥蜴从木屐下蹦跃而过,蜜蜂在兰花上停停留留。

老爷子有些一瘸一拐又欢欣地穿过“丛林”,为一只蝴蝶停留、为一条金鱼驻足,又为发现一块有趣的石头而认真别扭。

这段“丛林探险”竟然持续了10多分钟,跟随的音乐也是蹦蹦跳跳的,末了,你才发觉,这里大大的宇宙不过只是小小的屋前小院。

要问[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有什么戏剧性的主线剧情,就好像问画家那隐居的30年里有什么大事发生一样,答案是没有。

一部完全为生活而生的电影,一部只为传达“日常”而存在的电影,它只关乎“情境”。

如果你认识导演冲田修一,就不会对这部电影的恬淡风格感到意外。

此前的[南极料理人],堺雅人在天寒地冻的南极生活里,用料理温暖了周边人和观众的心。

是生活的逻辑啊,从箱子中取出藕片、用冷水解冻、切鱼、装盘、到炸鱼、出锅,料理的步骤一一道来,电影情节倒是没那般重要。

剧版《火花》里,漫才艺人德永和他的搭档总会在一日的辛苦后,晃荡在夜幕后的街道上,他们会去居酒屋小酌两杯,吐吐生活的苦水。

然后微醺着,踉踉跄跄在空落落的街道上大喊着、瞎蹦着、胡闹着,走回没那么温馨、也没那般向往的小窝里。

还有集大成的[横道世之介],冲田修一镜头下的世之介就像一个天使,温润着所有观看者的心。

他羞涩、木讷,走路时会勾着腰,第一次见陌生的朋友前会不安地嗅自己腋下的味道。

在夏日的小屋里,吹着风扇,一边赤膊泡着脚、一边抱着大碗吸溜着泡面,指间的筷子还要翻着大腿上的漫画书。

这一副死宅模板一样的画面,明明不觉有趣,却像被黏住一样,被它的真实可爱感染到。

这就是冲田修一的风格啊,他总能把电影拍成冬日里一碗味道醇厚的热汤,能把电影拍得那般温柔动人,用的是他平淡的语言风格,把生活细节化。

你可以叫它“生活流”电影,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太多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它更像普通人的生活本身,绵延着细水长流的平凡。

冲田修一自己在采访里就曾说过:

没错,那种人生姿态正是我想拍的,看起来像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我想描写他们的内心面,以后我也会继续专注于我想拍的东西。

“日常”是什么呢,日常可能就是早上打开的冰箱、每日走过的街道、睡前和爱人道晚安...那些涓涓细流汇聚起来的人生姿态。

在冲田修一的镜头里,“日常”就是肥料,它令电影慢慢生长。

02

物哀

偏爱描写日常,其实也并非单单冲田导演一个人。

山下敦弘等导演的《深夜食堂》系列,其中虽然也有很多偶然、巧合构成的戏剧因素,但正是它的生活化能跨越文化,打动本心。

小酒馆和食物不再只是小酒馆和食物,而是它暗合着的人情味。

森淳一导演的[小森林]系列同理。

不让空气流通的话,作物就要生病了,不过要小心露水啊。

桥本爱饰演的女主市子生活于乡间,日出而作、雨露为伴,种植、收获、找食材、做料理,周而复始,几乎就是电影全部。

当我第一次看到[小森林]这样的日式电影时,还曾深感困惑这样的电影要怎样界定,这不算剧情片也算不上是纪录片,电影可以不叙事吗。

后来日本电影看多了之后,你会发现,即使没有[小森林]那么极致,“日常”本身就是很多导演的主题。

是枝裕和、山下敦弘、岩井俊二、河濑直美、大森立嗣、矢口史靖...这一代导演最喜欢和擅长的似乎就是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摹写。

是枝裕和导演本人曾说:

说到底,电影就是要对日常生活进行丰富的描述,并且把它真实地传达给观众。‘人’比‘故事’更重要,我不打算改变这个观点。

结构松散,没有明显的外在冲突,而是通过人物内在情感和情境来推动故事情节,就成为这些电影的共性。

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中,也仅仅是横山一家一天内发生的琐事本身。

这一天,他们迎来了儿子一家的回乡,一家人一起吃饭、散步、去海边,其中穿插的是大家的絮语、情绪和沉默。

河濑直美的[澄沙之味],故事也仅发生在一家几平的小铜锣烧店内。

关于甜甜的红豆沙、关于寂寥的眼神、关于与樱对话的互相抚慰,远比剧情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澄沙之味]里的树木希林奶奶会和树木说话、会和小鸟对白,更会为红豆侧耳倾听,她说:

我煮红豆馅的时候,会仔细倾听红豆的低语,想象红豆所经历的晴天雨天,又是怎样的风将红豆带到这里的呢。

[小森林]里的孩子们学着大人一样在雪地挖纳豆前,虔诚地对之许愿:

希望你变得好吃呀。

人们会和身边的物件、环境息息相通,触景生情、感物生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思恋、或婉转,他们能和身边的一切器物共情。

一草一木、一碟一碗,似乎都深深地寄托着人的情感和生命意识。

或许,由于日本自古以来土地稀少、资源匮乏的环境现状,“物哀”情结便深深支配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

“物哀”,不仅仅是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更是对生活中一切喜怒哀乐、百转千回的种种感动和体验。

是枝裕和说:

比起跑步来我更喜欢走路,喜欢走路时看到的景色,以及走路速度变化带给我的感觉。

冲田修一在采访中说:

花费一个月在小院里拍外景,自然就能发觉今天树枝变长了。

03

方寸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故事几乎全部在老木屋和庭院之中展开,一方庭院即广大宇宙。

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总离不开低矮的屋檐、拥挤的住户和逼仄的屋内环境。

空间成为展现“日常”的最好背景板,甚至,空间塑造着“日常”。

[小偷家族]里那被日常生活杂物堆砌满的狭小空间,一个人为组成的大家庭就生活于其中,空间被挤压、隐私几乎没有。

一家人挤在门前的屋檐下望向远方看不到的烟火,这里都是空间在塑造着日常。

[小偷家族]剧照

[步履不停]剧照

日本是一个很会利用空间的国家。

以京都为例,为了节省空间,他们创造了一种狭长而窄仄的房屋位置风格。

因为紧仄,没办法感受到阳光和山水等自然风情的人家会在町屋内部建造小小的坪庭。

坪庭里是石子、水流、自然植物和阳光组成的小花园,充斥着一种日本生活美学的禅学诗意。

即使是方寸间的诗意,但因为人日常而居,方寸间就已蕴含了无穷的感知力和审美经验,已然成为人的一部分。

日式坪庭

日本人对空间如此细腻的重视,其实就是对日常的重视。

细枝末节累加起来即是生活,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建构每一个场景,都只依赖细节。

是枝裕和的细枝末节里,便是空间本身的细枝末节。

熊谷守一30年来的世界就只有庭院那么大,人一生日常真实生活的空间也不会很大。

但这些生活流电影却可以把观众的空间延展,让人从渺小细微中观看到无穷。

参考资料:

是枝裕和的日本物语:日常生活、生命静观与伦理叙事,苏涛,《新知》2017年第2期

是枝裕和:我们在柔软生活里结了茧,章程,公众号一点儿乌干菜,2018.8.5

物の哀れ,Wikipedia

NHK纪录片《日本坪庭:精致情趣》2017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4 ) 熊谷守一和他的院子

我因为生活上的烦躁不安,去找了不少推荐的治愈系电影,《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就在其中,在我看见推荐之后的第一印象以为是关于守林人的故事,我当时就在想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很亲近的故事。

当我看完电影之后,也确实是一部守林人的故事,只是守的不是大林子,而是熊谷守一的小林子,小到只有院子那么大,却每天都趣味无穷。熊谷守一在这个院子里一守就是三十年。

熊谷守一有一个宝贝的小池塘,是他挖了三十年的小池塘,他爱极了在池塘边看着鱼思考,只是遗憾的是在隔壁公寓建成之后,只有在这个池塘的位置才能见到阳光,熊谷守一最终还是将他填平了。在我认为这是他的遗憾,但似乎他并不后悔。

熊谷守一爱着这个院子,爱着院子里的每一个生物,他能够坐在那里盯着一块石头思考它是从哪里来的,也能够趴在地上看着蚂蚁研究他们是先迈出的第二条左腿,同时还不放过前来摄影的摄影师让他们一起看。

这小老头今年九十四岁,喜欢杵着两个拐杖在院子里去往他喜欢的地方,然后坐下来观察、思索,院子里有他喜欢的十四处地方,坐凳也是奇奇怪怪,例如花盆翻过来就能作为凳子,或者木桶。

小老头是个宅男,总不喜欢有人去他的家里,就是唯一一次走出院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见到一个小女孩儿也是飞快的逃走。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是最后的最后,填池之前,有个精灵从池底出来与熊谷守一见面,并邀请熊谷守一一同离开,但熊谷守一拒绝了,醒来之后,他与夫人之间的对话。

“如果人生能再重来一次,你觉得如何? 这样啊,我不要。因为,太累了。你呢? 我不管重来几次都愿意。现在也是,想多活一些时日。 是吗? 我喜欢活着。”

 5 ) 熊谷守一的关键字

1、赤子之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说他长于宫中妇人之手,年纪很大了还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他作为诗人的长处。熊谷守一亦是如此,90多的高龄却像个小孩子,一天到晚在自己的院子里徜徉,看看花草,石头,爬在地上看蚂蚁,三十多年没有出门,飘飘有仙人之姿,全因他有一颗孩子般金子的心,不沾任何凡尘之世故。影片的开头,他的画给大佬过眼,那人说,这完全是小孩子画的呀。

2、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着不可无“痴”。熊谷守一的痴很难理解和描述,比如爬在地上看蚂蚁,不知不觉就是半天,一颗并不特别的小石头,他看得如僧入定。可能为我们所痴者都是些凡尘俗事,在老人心中所痴者,大抵是这个宇宙。

3、对生活的热爱。两老人聊天,熊谷守一说有下辈子,他还愿意再继续选择生活,虽然90多岁了,但他还是希望活下去,一点都不觉得生活会厌倦和漫长。热爱生活和生命是很多艺术家的共同点,包括梵高。

4、孩子般的任性和执拗。远道而来的客人求字,老人被他打动,但绝对还是只写自己愿意写的字。熊谷守一这个人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世故,完全活在自己宇宙里的人,这种人给他三生三世他也学不会媚俗和取巧,真正纯洁的人大抵就是这样吧。

5、古拙。熊谷守一下棋很臭,她老婆随便应付一下,他也下不过,但他每天都在坚持和老婆下棋。开发商老板的马仔给他看自己儿子的画,想问问自己的儿子有没有绘画的天赋,老人说他儿子的画很臭,没有天赋。但随即说出了秘诀,天赋高的人画画可能很快到达顶峰,但拙的人可以慢慢进步,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是真正的秘诀。熊谷守一的字和画看起来都不怎么地,他也并未是个天赋奇高的人,但他的恒心和积累是别人达不到的高度。

6、豁达。熊谷守一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不太喜欢被人打扰,但家里进进出出每天都有这么多人,老人家看得开,从未有过生气。即便开发商的老板约谈,他也只是躲在厕所里不出来,被撞见了还和人家说对不起。熊谷守一是一个脾气很好的老人家,没有其他人一般的戾气,你闹你的,我玩我自己的,即使高楼遮住了阳光,他也不会生气。在这个院子里总有一块不被遮挡阳光的自留地。

 6 ) 像熊谷守一这样生活,你做不到的

每一个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桃花源。 像熊谷守一这样,30年未走出过自己的宅院, 光这一点就不是普通人螚做到的。 世界本是多元。 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呀。 人生苦短,何不任性过活。 活成别人心目中的成功形象 累的是自己 更何况还不那么容易成功。 喜爱抱怨的人 无论在哪个地方 无论身处什么环境 始终都会怨天尤人 我们也不必活得像仙人 有自己的嗜好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就是最好的悠闲 对了 这部电影中 熊谷守一始终是一位胸怀宽广的老人 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接纳!

光这一点很多人就做不到。

他最一个温暖的人! #电影推荐

 短评

说着年纪就是职业的九旬老头,时隔三十年后踏出家门以夺路而逃告终,比起探索无垠宇宙,还是想为眼前的花鸟鱼虫献上生命啊。(树木希林女士慢点老吧,可爱,想亲。)

7分钟前
  • 内有恶犬
  • 推荐

冲田修一是最能将技巧藏于平淡里,像肥料一样,令电影慢慢生长。他的电影就像藤萝瀑布般,蜿蜿蜒蜒又具有冲击力,他不必选择故事结尾,人物没有终点可去,好好地活一次,就是电影本身。这部电影如同《去见瀑布》升级精华版,生活和戏剧兼具,经历过如此的人生,才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9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日本版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厉害的是三十年如一日,这一方院子始终保持足够广阔。

12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我最近发现一件事,蚂蚁走路的时候总是先迈出左边第二只脚。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妙了

13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上天宠爱任性的孩子,不,是宠溺。虽然也有为盛名所累的部分,但活着纯然就是为了玩儿,是为了好玩儿,并且做到这点丝毫不需要什么坚持和勇气,只需要脾气,实在是难得的“天然呆”,连上天都不忍为难,会成全他的玩心。是的,这才是我想看到的那种电影:不需要什么刻意安排的情节、故事,只有细节、动作、情绪、人物。导演调皮,爷爷奶奶可爱,看得心里温暖又发笑。冲田修一是我爱的那一卦。

1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如此青翠蓊郁的美妙庭院,外面喧嚣世界与我何干, 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万物静默如迷蕴藉万千奥义,细观一沙一世界,每个微渺生灵皆有其自在天地,与天地万灵共生共长。温暖幽默中携有小小的可爱古怪,活到心思清明澄澈,活到累得已觉人生太长,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参透人生,以敞亮洒脱的姿态学会接纳无论多糟糕的自己。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北京电影节展映】很日本的故事、人物。以温暖而轻快的轻喜剧形式展现日本美术史上著名画家熊谷守一晚年生活。对不了解背景的中国观众来说电影年代甚至都不清楚,却依旧能被喜剧元素逗笑,并逐渐了解老人的内心,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冲田修一很稳。山崎努和树木希林两位老戏骨实在是难得的绝配!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你的世界大不大不在于范围,而在于你爱它的深度。

28分钟前
  • 南赫
  • 推荐

太逗了!!让一个我完全陌生和不感兴趣的人物,拍得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实在佩服。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是「无一物」的电影。电视上守一的节目给他的定语是「超凡脱俗」,影片保持了高度统一的调性,全从日常取材,以各式访客到来为线索,捻出守一生活全貌。来者众多但杂而不乱,就像那场工人来喝酒的戏,镜头穿过喧嚷酒桌,对准的是与平时无二静处自若的守一。他本人和电影最难得的,都是对吵闹世事的不关心和对纯粹精神的专注——体现在守一,是独守一方天地,近百岁仍将画画这个令他功成名就的毕生追求称作「上学」的不变本心(也是为何他不觉得累还望活得更久的原因);体现在影片,它无意展现任何戏剧冲突或鸡汤煽情等同类传记片惯常的核心诉求,画得烂便烂,对最有戏剧性的盖楼事件的处理则是用一桌酒肉与一场灵性对话作土将之填平。楼建好后生活继续,并无二致。最动人是与加濑亮通过相机的对视,那是在彼此眼中看到了自己的灵魂。

36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8thBJIFF# 冲田修一还真是稳健呢,喜剧调性很不错呀。方寸天地,艺术家生活,人和自然与建筑的关系,都写得很有意思。时间结构很巧妙。(这片北京节为啥没收个主竞赛……)宅男的至高境界莫过于此,当然前提是得有人惯着有人供养……

4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几乎冲田修一的每部电影都在讲,面对毫无意义的生活,避世带来的片刻安心及随之而来的无尽失落。

45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两处妙笔:1拒绝国家文化勋章后,树木希林若无其事地回到饭桌前,打了一个日常的喷嚏掉下几只铁盆把瞠目结舌的客人击晕过去哈哈哈;2九十多分钟微观视角的洗脑让所有观众沉浸在熊谷守一的杰出与伟大里,但最后两分钟的宏观全景拉回“人类仍如此渺小啊”的现实反思里 @小西天

50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4.10 BIFF 过着“另外”的生活的普通人,家也如田野般开敞。隐匿人群,作适当的交流,不似拒绝的拒绝。池塘太远,外面太大,生命太短。席地而坐。进食如临大敌。拚尽力气亦技不如人。糟糕也是艺术。仅用一世作修行。惊讶与惊吓。参拜陨石。栖息地与保护区。活成人类。

54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有才华不一定走的远,再糟糕的作品也是艺术,宅的最高境界,实际守护着自己那并不大的精神世界却如同万千宇宙。山崎努和树木希林老俩一眸一笑如此可爱舒心,动植物微距特写,灵动配乐偶尔的日式小幽默。隐世但并不排斥和拒绝接触,也许坚持是最难的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北影节天幕。

58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林不在大,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鱼则灵。斯是陋室,德艺双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远政经,往来皆白丁。可以观花草,卧中庭。闻虫鸟之悦耳,挥书画之充盈。本来无一物,何须求无垠。熊谷云:死宅行不行?(日影展)

59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4.5 冲田修一重回巅峰水平!无论是在方寸庭院中对“压缩时空”及其细节的一再把握,还是表演和剧作调性上喜剧感与现实感的磨合,都在持续不断地释放能量。其作为艺术家传记片的新颖之处,不仅在于将艺术家形象压缩进“以天为计时单位”之中进行塑造,更在于其切入口并非是作品与人的辩证,而是人与世界、与他人如何发生关系,一条有生命的锁链在现代与过往中游曳。我们能在这部作品里看到一个人是如何在现代达到通往过去又走向未来。如贡老所言,“实际没有艺术其物,只有男男女女。”

1小时前
  • 徐若风
  • 力荐

这么多年,终于有一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浮生六记》。一来更细致的理解: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二来更超前地体味到: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僵。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树木希林,谢谢。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不是搞笑,而是因为有趣而让全场大笑的电影。把日子过得有趣,做一个有趣的人。最喜欢先生走出家门被小女孩吓回去的那一段哈哈哈

1小时前
  • 吃西瓜的小金鱼
  • 力荐

方寸间窥见天地,寸步里踏遍寰宇,一方院落就能观察万物,一居斗室足以过完此生。挥手唤来游鱼,以为在畅游大海;须内藏着蚂蚁,恍惚在探索密林。当新干线将天涯距离缩短,却有人将咫尺空间拉长。生命活得这么长,却要面临失独悲恸。门牌存续那么短,却能窃来换个好价钱。人生就是不问长短,不舍昼夜。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