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第一季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陈英杰,刘执戈,金颖,张岳明,赵云泽,李根

播放地址

 剧照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3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4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5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3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4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5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7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8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9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1:58

详细剧情

《人生一串》是国内首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专题片,以展现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为主题,涉及近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与以往的烧烤节目不同,《人生一串》极具市井气息,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长篇影评

 1 ) 看过这部纪录片,连撸三天串

以《舌尖上的中国》领衔的美食纪录片,想必是很多人的佐饭神器,有《小海鲜》这样以食材为主题的,还有《寻味顺德》《新疆味道》《云南味道》《老广的味道》这种以地域特色美食为主题的。最近出了一档纪录片,它是中国的一种家喻户晓的烹调方式,也是大街小巷里最为吃货老饕钟情的夜宵选择,它就是看似简单但操作难度系数高达9.9的烧烤。

在成都,烧烤被称为“鬼饮食”,这种昼伏夜出的美食遍布在各个犄角旮旯,一年四季生意火热,邀上三五好友,就着冰啤汽水,那滋味,再过瘾给劲不过。

在B站新出的《人生一串》中,就将烧烤文化放大,让观众看烧烤、品烧烤、忆烧烤,就着夜幕,用一串烧烤解决人生中的种种难题。

大概因为B站是出品制作方,《人生一串》中有浓浓的B站风,光看每集的名字就能感受:“无肉不欢”,“比夜更黑”,“来点解药”,“牙的抗议”……再加上有点中二鬼畜的解说词,这种搭配,真的很像烧烤与孜然辣椒的搭配——刚刚好。

看这部纪录片,你大概真的需要点一份烧烤外卖,边吃边看方能坦然应对。

第一集就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欲望和喜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无肉不欢”

烧烤的肉类食材是真·讲究。

四川凉山西昌市,说到这个地方,四川人瞬间想到的可能都是火盆烧烤,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夏日,亲朋好友皆围坐在炭火炉盆前,大根的竹签上穿着大块的肉,不管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绅士淑女,在火盆烧烤的大肉前,你都是直接用手的粗犷食客。

小二哥火盆烧烤不知道是不是西昌最好吃的火盆烧烤,但一定是最火热最西昌的火盆烧烤。

他家的肉来自凉山跑山猪,肉质紧实但不柴,肉皮Q弹有嚼劲。

爱吃西昌火盆烧烤,美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能和兴味相投的亲戚老表、知己好友把酒言欢,在闹哄哄的场子里,“扯”起嗓子聊天,才是这一餐烧烤的精髓。

云南昭通的牛肉小串是“把把烧”的形式,从过去的老牛肉到现在的小牛肉,口感变了,美味却没变。

“中国当代烧烤的启蒙者”——喀尔曲尕,保留着最原始风格的红柳烤肉,刚削出来的红柳签,大块的罗布羊肉,一把粗盐,这高级的做法保留了羊肉的香气。

喀尔曲尕的羊肉是烤串,那尉犁县城的烤全羊,则是让罗布羊的肉,浑身上下都成为盘中美餐。

烤前

烤后

广东湛江,三面环海,这里卖的可能是全中国最便宜的烤蚝。

蒜蓉去味提鲜,就着汤汁,才不辜负每一颗生蚝的价值。

很多老饕都是无肉不欢,像烧烤这么火辣重口的烹调技术,配以大肉才能让这种原始的美味凝聚其中,烤肉就酒,生活滋味越喝越有。

无论是美国的红鲤鱼、英国泰晤士河的大闸蟹还是丹麦海边的生蚝,但凡一出“泛滥”新闻,中国的吃货就蠢蠢欲动想要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也对,中国食客是能把泛滥物种吃成保护动物的神秘存在,我们吃得多,吃得精,吃得怪。

第二集“比夜还黑”说的就是中国吃货对食物的“容纳度”,让食材瑟瑟发抖,它们的黑夜随着夜晚的到来,随着烧烤摊的炭火,来临了。

吉林辽源的烧烤摊主小军,他是蚕蛹世代的天敌。

蚕蛹、飞蛾、青蚕,都不能逃过宿命的残酷,在小军老板的碳炉前,它们都是顶顶美味、营养价值极高的食材。

广西百色的烧烤界,有位奇女子萍姐,她的拿手好菜是——烤猪眼睛。

被它盯着,你方了吗?

还有“男士的加油站,女士的美容院”——猪鞭,刺不刺激?

“爱吃”福建人的广州人,喜欢吃活物,在烧烤架上,尚在残喘的螃蟹、鲍鱼、大虾、象拔蚌,都是直接火烤。

川渝地区的烧烤界有道名菜,不用穿串,用锡箔纸包裹容器直接上火烤。很多外地人觉得重口味,但它软糯绵密的口感却是很多食客的心头好。

烤脑花

吃哪儿补哪儿的idea不知道是谁最先发起,但很多人最初吃脑花,就是抱着这个想法。

徐州最有型的烧烤老板老王,他店里的招牌叫“老球嫩腰”。

老球即羊球

嫩腰即羊腰

食客们大快朵颐,而公羊却只想捂紧自己的下半身。

看完两集大肉和重口味,再喜欢烧烤可能都会觉得有点腻了,那就需要一点解腻良药,就是顶起烧烤界半边天的素菜。

索性就再“来点解药”

辽宁锦州的铁合金,有着烤干豆腐卷这款让东北老爷们儿竞折腰的美味。

湖南长沙,一家父子开的小店,能让减肥期少女放弃减肥大业,在深夜前来觅食。或许比起大肉,吃点小菜,能让如她一样的女孩享用得更心安理得一些。

吉林长春有家店,招牌是烤土豆,这家店相对于“鬼饮食”的路边摊,规模大了不少,还有电梯传菜,但和其他烧烤店一样,幸福感是满满的。酥脆的裂壳声,一秒让人馋虫大动。

云南建水的特产豆腐也是烧烤界一绝。这个小城的时间很慢,享受美食的时光被拉长了。西门烧烤店里没有西门大官人,而是有位豆腐西施,很多小伙来吃都是为了她能亲自烤一烤豆腐。或许这一刻吃的早就不仅是建水豆腐本身,而是一种氛围。

湖北宜昌有位茄子妹,她的拿手菜是烤茄子,一手烧烤技能不仅让她在街头烧烤男人帮中独树一帜,认识了很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和老主顾,还让她收获了隔壁的烤生蚝的覃哥。

夫妻搭配干活不累,茄子妹的烤茄子有着常见的蒜泥,还有独创的溏心蛋,一口下去,只想说“老板,再来一根”。

烧烤的故事尚未结束,后面还有什么惊喜,你得自己去发掘。

烧烤是最富有烟火气的美食,它的制作过程是真·烟火缭绕,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市井街边,一个小小的摊子就能撑起一片天,甚至家传几代。

烧烤对食客而言,是三五好友的深夜食堂,每每此时都能边吃边聊交交心,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烧烤对老板而言,最初是谋生的手段,到后来成了人生的一项大事。起早贪黑且不说,每家烧烤摊都有自己独创的秘制调料,足以见他们对烧烤的匠心。

小军老板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老板,可当了老板才发现真的不容易。

老王的店叫“一家人”,因为曾经有位食客大姐说这个店就像家一样。

茄子妹的小摊因为城区改造,生意受到影响,老公覃哥很发愁,茄子妹却淡然处之,她没有汲汲利益的欲望,只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笑容。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门口的烧烤摊,老板是夫妻,国营厂慢慢不景气,他们在楼下摆了摊位,那是素菜五毛,荤菜一块的时代,味道很好,份量很实在。他们也没有什么大的愿景目标,每天迎来送往的都是街坊四邻,那时的我,觉得烟火中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手中创造的味道是最好吃的东西,辣到我飙泪,也要哭着吃下去。

突然有一天,夫妻俩没出摊,而且再也没出过摊,一打听才知道,女儿毕业工作了,夫妻俩的任务暂告一段落,不卖烧烤,回家养老了。

后来我也吃过很多家烧烤,有露天的,有店面的,物价随着大流上涨,味道却始终不如他家的好吃。我知道这可能是心理作用,但事实就是这样,眼前的再好也未必赶得上记忆里那些五毛一块的小串。

你记忆中的烧烤串儿,还在那个地方吗?

 2 ) 这才是中国版《深夜食堂》!

还记得去年黄磊拍的那部《深夜食堂》吗?

没错,就是超过10万人在豆瓣打出2.8分的那部。

这部片子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在于——

它简单粗暴地复制了日本的拍摄模式,但不好意思,

日料店、居酒屋、和服……

这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

那么,哪里才是最中国风的深夜觅食处?

有什么地方才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吃过的宵夜档?

小猩的答案一定是:

烧烤。

而现在,终于有一部专题片,走进中国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

把“烧烤”这个人间美味搬到了屏幕前——

《人生一串》

截止到现在,这部纪录片的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

豆瓣评分9.0,B站更是祭出逆天高分9.8

话不多说,先上几张动图感受下片子里的江湖风味。

在过往的美食纪录片里,最缺少的一点,

无疑是,“烟火气”

但在《人生一串》里,呈现的都是街头巷角的饕鬄盛宴。

是你能够一边看片子,一边把外卖叫到面前,

最随处可见的人间美味。

而第一集,就来势汹汹。

题目:无肉不欢

如果说“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

那么“肉”,就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简单直接,这一集讲肉。

首先出场的,是来自西昌的烤凉山小猪肉

层层腌制的猪肉,滋味鲜美,肥而不腻。

秘诀不是火候、鸡精,而是出生地。

这种大凉山里出来的宝贝,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嫩口感。

肉皮外面焦香,里面充满胶原蛋白。

混合着肥肉烤出的油脂,咬一口,又香又弹,口感奇妙……

(欸 ,怎么写成了美食推文…)

紧接着,是云南昭通一口一串的牛肉小串

这种牛肉要用猛火快烤,半熟即食,肉质鲜嫩。

吃完牛肉,再吃羊肉。

镜头来到新疆与世隔绝的罗布人村落,大把大把的红柳烤肉正散发着浓郁腥香。

这种美味无需复杂,一把盐,就能把罗布羊的鲜甜完全释放。

当然,还有名震中外的烤全羊

摒弃明火,将整只羊入馕坑中闷烤

烤出的全羊浑身透着棕红色的光泽,芝麻遍布,香气四溢

而在以海鲜为生的广东,烧烤档里少不了的必然是生蚝

肉质Q弹的湛江烤生蚝,汁水饱满,味道鲜香。

配上蒜蓉、剁椒种种酱料,细嫩爽滑。

正所谓,“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烧烤,才是生蚝普及的幕后推手。

实不相瞒,看完第一集小猩就忍不住叫了份烧烤……

本以为这部片子会维持这种深夜报复人类的的态度。

但才第二集,就画风一转,走起了暗黑风

标题也很直白:比夜更黑

顾名思义,这一集讲的是烧烤界的黑暗料理。

黑暗到什么程度呢?

片子开头,还特地放了一张“警示图”

“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酌情捂眼观看”

嗯,接下来的内容,小猩也想这么对你说。

首先是活烤毛毛虫、烤蚕蛹、烤娥子

在烧烤档前,蚕的一生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还不是重点,接下来还有……

慢烤猪眼。

爆烤猪鞭。

烤羊球,嗯,就是羊睾丸。

以及一大碗的烤脑花

当然,还不止小猩说的这些……

能把这些食物做成专题汇成一集,小猩只想说,这个导演真有勇气

然而,这部纪录片优秀的,并不仅仅是选材的大胆。

正如小猩前面所说,这个片子透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换句话来说,就是接地气

无论是食物还是场景,都流露出浓浓的市井风味

这在以高雅自居的纪录片而言,无疑是一朵奇葩。

而最奇葩的,莫过于旁白

毫不客气的说,这个旁白,是小猩见过最“俗”最有趣的纪录片旁白。

抛弃一昧的官方播音腔,第一集的旁白听起来就像是坐在屏幕前说戏的葛优。

配上一边幽默一边正经的文案,总有一股莫名的搞笑气氛。

例如,屠夫剥羊皮的手法,他形容这是“轻松写意”

羊:你说什么???

面对远近驰名的生蚝,他说人家“生来被烤”。

你考虑过人家生蚝的感受嘛……

而更难得的是,对比一向严肃认真的纪录片,《人生一串》无处不在的可爱温情

比如有一幕,烤蝉蛹的店家对着镜头后的摄影师邪魅一笑:

我给你留两个?要不我都吃了?

吓坏了的摄影师来不及反应,使劲摇了摇镜头。

隔着屏幕,小猩都感受到摄影师的惊恐。

又如,辽源小军烧烤的老板在镜头前自问自答:

“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看似玩笑的“烧烤金句”,却在无意间道出了平民百姓的汗与泪。

在豆瓣上有人指责这部纪录片,

“能学到的东西不多”

“叙事结构传统”

“像是综艺节目”

对于这些观点,小猩无法完全同意

纪录片发展到今日已然成为一种高雅的、趋于形式般的影片类型。

人们不再往拍摄风格上创新,以致于看见别具一格的内容首先崩出的是“怀疑”二字。

是的,这部作品不完美。

但至少它改变了千篇一律的纪录片解说、文案、手法。

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和内容,诠释了真正中国的“深夜食堂”

当观众在看完节目后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启一顿烧烤盛宴

那它就一定是成功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看完就很想吃怎么办?

回到纪录片开头,别忘了还有这么一句话:

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

- E N D -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视猩球(微信公众号)

影视 |娱乐 |行业|人物

 3 ) 我发誓:我要吃遍节目中的每一家烧烤店

一不小心看了这部美食纪录片。 很好看!超好看!特别接地气!

看得那叫一个得劲,看得那叫一个口水直流。

晚上看,简直是一种折磨,能把人给馋死。

听说导演组拍了全国各地500家烧烤店。

我超爱吃烧烤的,发个誓吧:有生之年里,我要吃遍节目中的每一家烧烤店!

拿出小本子,把节目中推荐的烧烤店一个个记下来。回头有机会就去吃吃!

西昌小二自助烧烤店

云南昭通马思烧烤

推荐:烤牛肉

尉犁县阿不都烤全羊

推荐:烤罗布羊

湛江官渡三角村三毛老地方烧烤

推荐:烤生蚝

吉林辽源小军烧烤

推荐:烤蝉蛹、蛾子、青虫

百色萍姐烧烤

推荐:烤猪眼睛

广州活泼WutPut

推荐:鲍鱼、象拔蚌

重庆小脑壳烤脑花店

推荐:烤脑花(好像关门了?!)

徐州一家人烧烤店

推荐:羊球,羊腰

辽宁锦州大彪烧烤

推荐:裹了辣椒、火腿肠和金针菇的干豆卷

长沙神秘的路边摊

(到底在哪?请导演组出来说一下呀,我就是长沙人!)

推荐:烤韭菜、烤韭根

吉林长春钱锋炭缸烧烤

推荐:烤土豆

云南建水西门烧烤

推荐:烤建水豆腐(用井水做的豆腐哦)

宜昌90后茄子妹烧烤店

推荐:加了蒜蓉、溏心蛋的烤茄子(用的是宜昌本地的青紫相间外皮的茄子)

持续更新中。

目前跟到了第三集,还有三集在等着看。真是一边看一边流口水。

 4 ) 豆瓣9.0,这部片就是你减肥天敌

不散作者 | 判官赵

宵,本身就是夜的含义。

《周礼》有说“禁宵行者,夜游者”,到唐朝却逐渐发展出夜市,而四十年前黄河以北由广州传过来的宵夜,和北方酒肉文化融合,南方则是铺洒张扬的大排挡,天南海北,多种多样,各有风采。

与白天的生产功能不同,夜间更多具备一种消费功能。下班了,约不约得上人无所谓,自己独自整两杯也可以,不需要保持白日里的精致矜持,小酒小肉,都是对工薪阶层最好的抚慰。

我们如今追求的宵夜,大多是对白天食物的补充,也是对中国家常一日三餐以外的追求。吃什么不重要,在那儿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

对群居属性十足的中国人来说,火锅、小龙虾、烤串、下酒菜这些“起火围炉”的食物是夜晚闲坐扯淡的最佳搭配。而这些繁杂丰富的深夜美食里,烧烤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在人们对中国版《深夜食堂》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大为失望时,一部专注烧烤、豆瓣评分高达9.0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嗯,终于播了,这个穷逼剧组经历一路坎坷,从2017年延迟到到2018年,5月推到6月,可算播了,也可算要火了。

本片由旗帜传媒与B站联合出品,共分六集——“无肉不欢”、“黑暗料理”、“来点解药”、“牙的诱惑”、“骨头骨头”、“朝圣之路”,摄制组历时数月(中途还捡了只狗),奔赴全国几十个城市(目前已出的两集里就包括辽源、尉犁、徐州、西昌、凉山、昭通、百色、广州、湛江),探寻各色烧烤小店(主要是路边摊),拜访靠独门绝招行走江湖的烧烤师傅(都是社会人),召集各路熟知烧烤美味及隐秘小店的美食达人(撸串群众),只为呈现国人的烧烤情结。

目前已经更新两集,点击量很大,看的人很馋,推得人很多,但不散本篇,才是最有深度的。(作者是内部人员我会说?)

众所周知,中国人爱吃,也会吃。

从远古伏羲以火炙肉,中国饮食烹饪经历了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四个发展阶段。无论震古烁今的八大菜系,汇聚菜品精华的火锅、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料理,中国人在“吃”上面,永远有话可说。

不要和我提法意日的料理。中国人的味蕾与身体,早已被中国菜调教的服服帖帖。

而从唐朝出现夜市到宋朝发扬光大的烧烤,是当下百姓街头文化气息最具代表性的呈现。

肉、骨头、素菜、内脏、虫。。。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师傅们烤不了。

尽管近几年中国菜谱里增长最多的是火锅和日式酒馆,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聚在一起撸串喝酒,才是深夜的必备曲目,而绝非泡面和所谓日式中华料理所能代表的,梁静茹都不敢给它们勇气。

重辣重盐无所谓,油腻更是必不可少,有外人常嫌弃中国菜油腻浮夸,然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变迁里,平均每七十年就有一次大灾荒,饥饿是写在骨子里的基因,以至于什么时候都想着吃,吃是人生的一大要事。

中国版《深夜食堂》在国内上线,其照搬日式风俗美食人情的行为不仅受到八方谴责,也引发新一轮的“宵夜正义”,这些属于中国本土的正义扬言要秒杀各路外来货中存在感最强的,就是串儿。

日本“深夜食堂”里,老板和厨师跟客人是公共关系,美食背后是人格魅力,精致背后更多的是无声悲感。《深夜食堂》在对日本文化符号移植中,完全忽略了属于中国人的宵夜特点。不同于日本冷感寂静夜食文化,中国的宵夜讲究热闹喧嚣的烟火气。

不需要各种仪式感,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聚集一块,情绪热烈,吵闹喜感,感染我们的其实并非是吃,而是后半夜出游的人群,放肆大胆,奔着的就是以吃宵夜为名尽情宣泄的劲头。

我们要的,就是躁起来。

《人生一串》里,没有所谓专业性的点评(文案皮得很),没有杂七杂八的背后故事(老板社会的紧),没有权威和说教,只有市井的口口相传,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

同事同学替老板捎句话,这儿的串不错,行,咱们今天就去吃。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镜头如同引荐者,带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圆桌派》陈晓卿一期曾说,深夜食堂不是果腹,更重要的是品尝美食和交往。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后,人们渐渐开辟出办公室、小酒馆、小饭馆到家的“第三空间”。这个短暂自由的空间里,你可以大肆痛快吃着不健康的食物,和不相识的人进行社交活动,仿佛是当代的“风陵渡口”,纾解、蕴藉、共鸣和沟通之外,美食入口分泌多巴胺引发肉体快感的背后,寄托着白日里虚无缥缈的精神需求。

生理的背后是心理,美食的背后是情感。

宵夜最完美的归宿属于城市。《人生一串》去了几十个城市(穷啊,经费困难),大都市,小城镇。

全球有一半人口不到30岁,他们中一半都居住在城市中。而“夜生活”指数是这些年轻人眼中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指数。宵夜是属于城市的附加产物和寄居蟹。

然而生活方式在快速发生变化。

中国人从来不是喜静的民族,夜晚的声势和张力被某些细小琐碎的问题压制着,脏街夜市需要整治,碳烤升起的烟火逐渐被电烤取代,夜行者的发泄和快乐牺牲了一部分代价。

例如那些无证执照的小摊,下一次去已经人去摊空,老街某角的老店,烟熏火燎的炭烤,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被遗忘,再也无人知晓。烧烤也逐渐被并入室内,尤其是一线城市。

坐标:长沙,已经没了

纪录的影像弥足珍贵,《人生一串》捕捉着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形形色色的摊位、老板、食客、路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既有以烧烤为药引的深夜解药,也有那些即将消逝在都市里的奇谈。

《人生一串》真实捕捉当下国人的面貌,为观众展现夜市里的特色烧烤,芸芸众生。烧烤“串”起每一张脸上的故事。

透过《人生一串》的镜头,仿佛片里的人触手可及,他们可以是你楼下的烧烤师傅,是你昨日醉酒的邻居,或者是在某个摊前向人倾诉衷肠的自己。

正是这样一群人撑起了“深夜食堂”半边天。研究统计,宵夜消费水平多数集中在月收入6000——9000的人群,但无论如何其实都应是平民文化的代表。

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最极致的美味潜藏于深山老林中,这些年大家越来越中意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扫街嘴。其实都市里同样隐匿着饕餮传说,中国的无执照烤摊,里昂日本的下水。这些都是属于平民的英雄主义和江湖传说。

《人生一串》当如此或本就如此,寻找都市里的奇谈和传说,美食为引,述说属于百姓的美食传说。中国人的美食经验,绝非仅来自高堂庙宇和权威。

《人生一串》汇集田间地头,高厦深处、从南至北的烤味,百种烧烤,百味人生。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百般情绪仿佛都藉由烧烤肆意挥发出来,而《人生一串》,只是作为“摆渡人”,牵引出国人心中以烧烤挥发的真情实感。

好评绝非只因为深夜食堂与《舌尖3》的差对比出来,而是戳中大多数国人内心一隅。钢铁丛林,县城一角,城中村里,海边闹市,十四亿的中国人总需要那么几个“第三空间”来诉说五千年的哀愁和喜乐。

在当下,约上几个好友,捎上几瓶老酒,去撸一顿烧烤,烧烤海纳百川,市井喧嚣淹没众多情绪浓烈的杂音。

有道是:生于原始,起于草莽,成于江湖,烧烤如是,《人生一串》亦是如此。它发生在深夜,食堂是烧烤,带着真挚而质朴情怀,为国人量身定制的烧烤节目。

《人生一串》,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 THE END·这是“不散”的 第663 期 文章,饿死了。

 5 ) 完整版的出镜烧烤店地址!

第一集 无肉不欢

小二自助烧烤(航天路

出镜菜品:凉山小猪肉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航天路与航宇中路交叉口斜对面

马思烧烤园

出镜菜品:昭通小串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区海楼路与通贸街交叉口西北100米

阿不都烤全羊

出镜菜品:烤全羊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218国道东50米

湛江烧蚝王

出镜菜品:原味烤生蚝 蒜蓉烤生蚝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绿林路15号绿林食坊内

三毛老地方烧烤吧

出镜菜品:蒜蓉烤官渡蚝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官渡镇三角村村口

第二集 比夜更黑

小军烧烤(丰寿路)

出镜菜品:烤蚕蛹 烤扑棱蛾子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泰安大路339-4013(四百货小红帽第三个门市)

江滨荣姐烧烤

出镜菜品:烤猪眼睛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江滨一路A32号

活泼Wut Put(建设六马路店)

出镜菜品:火烤鲍鱼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1号誉海食街5楼(禄鼎记楼上)

高老庄特色烧烤

出镜菜品:烤脑花

注:纪录片中的小脑壳烧烤已经歇业,片中提到的刘哥好友的店,也许能找到刘哥的味道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环山村油榨房

一家人烧烤(苏堤路)

出镜菜品:烤羊腰 烤羊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苏堤路12号

第三集 来点解药

大飙烧烤

出镜菜品:烤干豆腐卷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造纸厂2号楼

钱锋碳缸烧烤(总店)

出镜菜品:吊炉土豆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与东岭南街交汇走东南湖大路辅路东行一百米

长沙烤韭菜的父子烧烤摊暂时没找到准确地址

西门烧烤

出镜菜品:烧豆腐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正街163号

茄子妹烧烤

出镜菜品:烤茄子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北路老刘红油面馆对面

第四集 牙的抗议

单四烧烤

出镜菜品:烤猪鼻筋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文鑫路257-263号

于家烧烤

出镜菜品:烤心管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街道接到三里桥村大队东58米

阿宋烧烤

出镜菜品:烤海肠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福来里街2号附15号

老字号阳历烧烤

出镜菜品:烤牛油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三五一七农贸市场

“必须带外地朋友去试试西安的嚼劲”

杨姐烤肉

出镜菜品:糖醋麻辣味烤板筋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老机场路中段(老机场加油站向北50米)

第五集 骨头骨头

宝子烧烤

出镜菜品:烤羊蹄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128号怀远市场

老五烧烤凤爪一绝(锦华街店)

出镜菜品:烤凤爪 烤河蟹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锦华街福德转盘北50米

江湖一盏灯

出镜菜品:烤鸡脚 生烤鸡脚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源北路丽阳星城08号

元素碳烤工坊(滁州总店)

出镜菜品:烤小龙虾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凤凰西路延伸段105号(老侉全羊倌正对面)

第六集 朝圣之地

北三第一家 老太太烧烤(巴洛克店)

注:分店地址较多,目前查到的这家分店地址较为可靠

出镜菜品:烤肥翅(这是牛肉) 生烤鸡蛋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巴洛克南三道街69号

“我们心目中的白衣飘飘的年代,手里必须要有一根烤串”

商老三烧烤

出镜菜品:肥大串(带肥肉的肉串)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四望亭路232-1号

“福州驰名走鬼摊”

阿龙烧烤(广达路店)

注:晚上21点-凌晨5点营业 时间不定

出镜菜品:台湾烤肠 烤生蚝

地址:每日不定,在福州市香格里拉酒店附近 老板电话:13960817452

参考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广达路(公交仁德站对面)

拿福食府(广大路)

注意:晚上22点以后才是“风筒辉”的主场

出镜菜品:烤濑尿虾

参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大路46-58号

最后小小的放下自己的链接,求大家给个关注和意见呗 ~

//mp.weixin.qq.com/s/YU2EbP8MsVlTeme8wCpJ_A

 6 ) 此片不火!我吃素!!

制作精良!用心别致!无脑总结第一集的主题——市井的得意!

品品片头,这大气磅礴的配乐,由巨到微浓缩世间百态的繁华兼孤独的画面,仿佛看过了一百张脸一百个故事,格调就跟其他美食节目不一样!纸牌屋/西部世界既视感!

人生一串

开篇像所有美食节目一样上升逼格“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其他美食节目渲染氛围的时候应该是这样吧:多日不见的夫妻俩在镜头前羞涩的坐下,几道家常菜,偶尔对视一笑,温情的氛围在沉默中流淌……

没有!这里不是这样的!深夜烧烤就是真实!市井到每个签子每口小烧!!多日不见得夫妻俩粘了椅子就开始拌嘴啊!谁跟你含情脉脉眼波流转!“你个傻老爷们净胡说”

这也太真实了8!

美食的画面还用说吗!这可是深夜烧烤纪录片,没有一帧废料!最平民的幸福!不做过多剧透!

生蚝: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啊!!

第一个场景西昌-长签火盆烧烤,此时文案是“汉彝混居的气质,野性中带着秩序”,配乐却一秒变谐??品一品,这纪录片是真的不一样啊!央视就不敢变谐!不过这个老板是真的谐!

此处为原生字幕

换个场景!

老板你不能偷吃食客的羊啊!

滋阴补阳的生蚝大家get一下!

都说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在烧烤摊,真的不过分。一个传烂的梗叫做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深夜的烧烤摊,有酒也有故事,烧烤真的解决不了,第二天酒醒了接着奋斗呗。

哭也是真的能让你哭,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故事,想起了我的同学。如果此片真的不火,我真要吃素了也要叫上多年未联系不知在何方的大学室友去撸一顿串,老子吃韭菜还不行吗!

笑着笑着怎么就哭了呢

东北烧烤就是不一样,来来往往都是大哥的感觉。

嘈杂的城市夜晚,我自有我的小得意。

 短评

致那些食欲色欲交织的夜晚。把酒言欢,肆意江湖,当代风陵渡。对这片感情很深,啥也不说了,撸起!

10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B站已经不再满足于动漫了,来看看B站出品的记录片吧

11分钟前
  • 酱油c
  • 力荐

比《深夜食堂》中国版接地气多了,这才叫“本土化拍摄”。

1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天 这片子简直有毒 把烧烤拍的淋漓尽致 第一集全是肉肉 好治愈啊 解说词也不错 强推一波 人间烟火气 最美烧烤味

20分钟前
  • 糯米团
  • 力荐

让舌三的人汗颜吧

25分钟前
  • 五十度灰
  • 力荐

总体来说还是更加网络化的舌尖,家家都是撸串+买菜+准备调料+情感升华的模式,不知道第二季还这么拍会不会有点重复感。不过这里就凸显出第二集的好来了,虽然里面的东西我完完全全不想吃,但加了这么一集就有了一个破局。美食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看来还是别太把食物的意义往上拔,一个馒头要都能上升到文化传承的层面,那我吃着都噎得慌……

2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不健康但是开胃,市井烧烤自有它的迷人之处。解说很B站风格,片子拍的也跟烧烤本身一样烟火气十足。就是什么时候国内美食纪录片能完全摆脱舌尖的影响就好了~

31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低配版《舌尖上的中国》,什么都在模仿,一点自己的内容都没有,牛皮都要吹破了,能不能不要总是强行灌鸡汤?滤镜太碉堡了,这丫是在做快本还是手机视频啊?

35分钟前
  • 我不是
  • 较差

烧烤应该是一个美妙的返祖现象。从石器时代开始,几十万年的进化,人类第一次的快乐体验或许就是围成一圈用火烤肉带来的。

39分钟前
  • 看电影逃避现实
  • 推荐

把这几年中国美食纪录片的通病——强行升华主题控制到了一个可接受的程度,更多聚焦于食物与制作食物的人,伴着亮红色的火炭与升腾而起的烟,便是最市井的珍馐;本作的解说者实乃功力十足,熨帖稳健,相得益彰。

4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一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馋,两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饿,三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闷,一堆人吃串是为了吹牛逼……

48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

什么是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嘈杂的街道,重口的烧烤,醇香的啤酒。经历一个又一个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过往。

50分钟前
  • 嘿嘿嘿
  • 推荐

节奏感挺好的,那些“满嘴油腻”的镜头非常自然,作为一个不怎么吃烤串的人认真求“人生一锅”~

54分钟前
  • carina
  • 推荐

好吃,夏天不撸串好像没过夏天,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节目。

55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力荐

第二集令我非常不适。我不反对吃别人吃猪眼睛、羊睾丸、猪鞭等物,但是我反对食客狞笑地说火上活烤的海鲜在“兴奋地跳舞”,挤眉弄眼地暗示某些食物壮阳,以及特写把蛹、蚕、蛾刺穿在签子上或者活挤内脏的镜头。这很恶心。

59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较差

本来想给五星的,的确是文案满分,看完分分钟想离家出走的节奏,然鹅搜了下大众点评,所到之处皆是没什么人气的小店,当地评价并不高。略失望,感觉被耍了...默默把行李放下机票退了,还是吃楼下烤串吧。

1小时前
  • 似锦。
  • 推荐

第一集棒呆堪称烧烤安利指南,第二集不敢看,中国人没有什么不能拿来烧烤的,我有点接受无能,有一丢丢害怕😨。

1小时前
  • 小痕呀
  • 推荐

晚上看的,这把我馋的啊。本身就爱撸串,夏天啤酒和串更配啊。还发现好多特殊的串的品种,感觉有点被吓到了。

1小时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

1小时前
  • 迷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