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国戏

综艺中国大陆2021

主演:汪涵,张颜齐,刘佳艺,周恩旭,姜美伊,张晓涵,王蒲实

导演:文曦若

 剧照

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2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3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4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5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6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3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4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5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6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7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8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19最美中国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19

详细剧情

一档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创演秀相结合的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节目,由汪涵担任“颐和戏社社长”,张颜齐、刘佳艺担任“颐和戏社小班事”,与周恩旭、姜美伊、张晓涵、王蒲实等一众青年戏曲人组成“颐和戏社”。   《最美中国戏》以颐和园夜景首秀、“戏中戏”实景演出、融媒体全程互动等方式,深入解读中国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开创了文化节目的新形式、新样态、新模式。

 长篇影评

 1 ) 终于有一档综艺看见戏曲了

有人说郭德纲救了相声,我觉得这档综艺会让更多人看到、记住、喜欢上戏曲。

任何文化的传承必须是得抓住青年这个核心群体的,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得让年轻人在电光火石之间被吸引,抓住他们的视线,并让其慢下节奏接受和喜欢一件事、一件物,除了要具备美的外观,还得要有创新形式,除了要有聚焦点,还要有探索点。

对于传统戏曲来说,虽然曾在中国某个时期红极一时,但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国内外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烙印深刻的戏曲却慢慢进了博物馆,但作为唯一一个有着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生生繁衍数百年的中国舞台艺术门类,我坚信绝对不会没落。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绝不会任由戏曲这个世界艺术遗产中的珍贵财富流失。

其实近几年不少戏曲综艺对戏曲文化传播做了努力,从央视的《一鸣惊人》、《叮咯咙咚呛》到地方主办的《越女争锋》、《伶人王中王》、《国色天香》、《寻找好声腔》等等,但收效不大,第一个是缺乏高流量明星参与带热话题,传播效果不佳;第二个是上台都是专业人士,表演为主,没有太多戏曲专业知识的通俗解读。这次最美中国戏在这两个方面做了补足,汪涵主持,阿云嘎、李菲儿加盟,第二期的推进官请来了沈梦辰和杨迪,大咖越来越多,戏越来越好看。

我在观看的时候,感觉学到了很多诗词、道理,真是感触良多。尤其是第二期的讲角,没有选戏台C位的花旦,而是选了辅助位的丑角,仔细听专业人士讲解之后,总觉得学到了不可言说的奉献精神,中国的戏曲里时刻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甘愿充当绿叶,成全他人。而戏曲行业里,一直给丑角扮演者的尊重,引导了大众对奉献者的感恩。

一档有情怀的综艺栏目,希望多一点人支持。也希望有一天能近距离看一场戏曲,真是太美了。

 2 ) 充满中国味道的原创综艺,太香了

纵观这几年各大平台陆续推出的综艺,虽时有创新,但对中国综艺原创乏力的质疑声一直环绕左右。

怎么打造一档独具中国特色标签的优秀综艺呢?制作团队终于对传统文化出手了,看见《最美中国戏》的时候我被惊艳到了,让人秒穿时空的戏腔、水袖、布景,一改舞台的布景,直接上颐和园实景演出。

有的历史迷或许知道,颐和园里有中国最大的戏曲舞台,当年慈禧太后极爱听戏,能到颐和园唱戏是一代戏曲人的荣耀。在那个年代,戏曲文化世界内外风靡,戏曲人比现在的明星人气不逞多让,万人空巷。

《最美中国戏》把实景搭进了颐和园,以古代对待皇家的礼遇对待观众,向观众一次性输出中国园林之美和戏曲之美,这两样单拿出一样都是秒杀别国的。综艺里穿插的牡丹亭经典学唱,李菲儿和阿云嘎一个欲拒还迎的娇羞让人上头,临川四梦最后的演绎,颐和园里随便一个曲廊的灯影都有故事。

这档综艺真的情怀满满了,教戏、讲戏、演戏……台前幕后都是给观众的文化输出,说实话,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刻着诗词歌赋,年轻人就算研究戏曲的不多,但这不妨碍我们为中国的戏曲文化感到自豪。不管别人如何评说,我永远推崇这个综艺,特别是传承文化的情怀以及培树青少年观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方面,它做的恰到好处。

爱了爱了,永远爱国,永远支持文化传承,永远希望戏曲能够代传,并且发扬光大。

 3 ) "国粹焕新,代际同唱"文化传承新综艺

中国戏曲应该在创新中继承发展,最美中国戏让我看见了中国文艺界的努力和真诚,非遗是鲜活的、生动的,这档综艺把戏曲的鲜活和生动带给了每一个观众,比如让流量明星参与现场学戏,阿云嘎与李菲儿在牡丹亭经典片段里,揉肩、下蹲、对视里面带着百转千回的情绪;杨迪、沈梦辰练矮子功,亲身感受丑角演员的不易之处,单蹲着一项,就得为练戏20余年的老师打CALL了,传承戏曲不止要情怀,还要坚持和热爱,否则绝对挺不下去。

综艺的脑洞也极大,第一期让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梦中相见,要知道,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是并称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西厢记》、《沙恭达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世界三大爱情经典剧作,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戏剧文化的品牌;第二期让唐明皇路遇武大郎,身份截然不同,但诠释的人物都是戏曲里的绿叶,第一次全丑角经典人物汇集,在戏里诉说丑角演员的辛酸和自洽。

很高兴看见有制作组能富有情怀的设计这样一款综艺,也正是有了这种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当,才能让中国戏曲的生机焕发充满希望。

 4 ) 中华国粹,定将永恒

继央视《叮咯咙咚呛》之后,这个综艺对于中国戏曲的推广做了特别好的尝试,应当以此为鉴,陆续推出更多戏曲题材影视作品。 《最美中国戏》较为好的尝试之处: 1,创新。将戏曲与现代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样式进行融合。 2,年轻化的表达。请来当下年轻人所知悉的嘉宾,如张艺兴、于小彤等十九位好戏推新官在节目中体验中国戏曲,将殿堂高雅之国粹与普通大众距离拉进。 3,游戏环节。不同于《叮咯咙咚呛》的嘉宾纯玩游戏挑战的游戏设置,《最美中国戏》中的“游戏”均以戏曲中的身段、念白等为基调,做到了寓教于乐。 4,戏曲演员“终入”大众视野。个人认为该节目做的最棒的一点也是于此,每期节目会请戏曲行业内的大拿来指点,且会请多位戏曲演员,并将名家名段通过再次演绎的方式呈现至屏幕,让观众了解到了戏曲演员台上表演的幕后。

5,围读剧本。每期节目都有社长汪涵、推新官以及戏曲名家一起围读剧本,不仅使将要表演之人更深入了解角色,同时也给屏幕前的观众做了普及。

当然,尝试中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1,创新之处。部分将舞蹈融入戏曲的片段让人觉得已经失去了戏曲的精华,只是将一些戏曲表演者所用道具或服饰元素强行融合,这点差强人意。

2,剪辑。一期节目短短一个小时左右,虽说没有《叮咯咙咚呛》那样“节奏拖沓”,主要指正片中嘉宾游戏时间展现过多,但《最美》中节目后半段的剪辑依旧显得有些混乱,也就是最后嘉宾表演和戏曲名家演员表演的桥段。

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国粹——戏曲艺术,应当被大力推广。近几年虽有“戏曲艺术进校园”之势,但作为学习与戏曲有关联的专业生,实在没有机会实际地去接触,而只能通过互联网在网络看到些许片段。我想那些与戏曲无关的专业则更不用说,生活中更完全没有机会可以接触到,这也是目前戏曲推广存在的较大问题。戏曲的推广、传承与创新,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不论戏曲从艺者、戏曲研究者、戏曲爱好者、亦或是最为普通的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共同努力将传统继续发扬光大,戏曲艺术终不可能陨落。

 5 ) 感觉戏曲的基因被触发了

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淘汰一些旧的东西,但是那些发光的文化遗产就应该被保留下来,戏曲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见到脸谱是在邻居奶奶家的古老院子里面,奶奶说是祖宗留下来的,可宝贵了,不能轻易盘弄,她是一名老戏迷,早晨能在睡梦中听见她播放戏曲的声音,四合院摇椅戏曲和打盹的老人,一直刻在我的记忆里。

时至现在,我仍能记得那张脸谱,和已经离世的老人。今天看了最美中国戏,相似的脸谱又在综艺里面看到了,有点莫名的亲切感。喜欢看嘉宾认真学戏,以及老师们认真教戏的样子,感觉那是一种充满了仪式感的传承,传承的不止是戏曲文化,还有中国人骨子里的戏曲基因,综艺最后还演绎了一场绝美的戏曲,真的羡慕能够参演和近距离观察的人。看完才懂那句“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的真切情感,真心希望最美中国戏能挖掘更多的戏曲之美,发扬国家的国粹。继续加油,越来越棒!越播越火!

 6 ) 张艺兴的齐天大圣也太帅了吧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张艺兴会身披金甲圣衣,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前来亮瞎我的眼睛,撩动我的心。真的太震撼了,张艺兴这段齐天大圣。 当戏曲遇见街舞,就像水遇见火,融合在一起就是至刚至柔的“绝世舞功”呀!张艺兴这几年一直在做舞蹈上国风融合的创新,这次在最美中国戏里汲取养分,把中国文化瑰宝和他擅长的街舞进行融合再创作,加上大话西游里的经典片段,熟悉的音乐一响起来,就令人全身冒鸡皮疙瘩,忍不住感慨!!回忆杀我。 除了充满力量,在西游经典戏曲段落里悟道的张艺兴,最美中国戏的创意点越来越多了,从创意绘画宫灯,到这期直接让漫画少女破次元现身戏曲综艺,最美中国戏剧组一次又一次担起了发扬传承戏曲文化的使命,这些手段不仅为文创开了先河,还再次向观众展现了“华流才是顶流”的硬实力。 不管是缱绻缠绵的牡丹亭,还是凄美绝伦的红楼梦,不管是煮酒论英雄的三国,还是浴火成佛的西游记,中国故事传承百年,经典文化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引人入胜。用新形式演绎中国故事,用新手段传承优秀文化,最美中国戏做到了。 永远支持这样的综艺节目和节目制作组,充分展示了与时俱进的国风艺术,国潮兴起在路上。

 短评

艺人部分多余,为什么强行假定年轻人不喜欢国粹,需要一群啥也不懂的人来尬吹?至少也请个专业的来主持,比如王佩瑜啥的。

8分钟前
  • reneryu
  • 还行

12分钟前
  • Louise_lin
  • 推荐

想法很好,综艺很烂。搞的这什么四不像!

16分钟前
  • 腿麻了
  • 很差

光是看颐和园风景就值了

20分钟前
  • 阿兔兔兔兔兔
  • 力荐

还是挺好看的,普及了戏曲,对生旦净末丑几大行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出第二季,融入地方戏曲,其实这个体裁太多内容可以挖了:各地方剧种、表演内容为主题(前期的三国、红楼、西游)是不是可以加入一档xx名著系列?民间传说系列?四大名旦系列……

22分钟前
  • Happy娄大条
  • 推荐

很长知识,可能是时长的原因,把太多细节剪掉了,对戏曲之美的感受就差了很多。

27分钟前
  • 无问西东
  • 推荐

我愿为大成子画地为牢,嗑生嗑死!!!老生 小生 武生 娃娃生 红生硬僵尸,软僵尸。

29分钟前
  • 王小孬
  • 推荐

居然很有看头~强行文艺的台词略显尴尬…

31分钟前
  • 做一头学问猫
  • 力荐

小鲜肉镜头太多,干货太少,只能给年轻人科普用了

35分钟前
  • Chandler
  • 推荐

讲解部分挺好的,了解了脸谱和故事。只是剪辑把干货剪了,正讲着脸谱呢,后面几个都剪了。乱剪只会导致节目受众不明,懂的人不需要你赘述,不懂的人你又不剪全,看起来人大师是挨个讲全的了,但脸谱的人物故事放一半;白蛇传这种妇孺皆知的却赘述(专家讲完嘉宾再讲一遍?)。嘉宾可以请些学过戏的,不然新手两个小时记不下动作语言,倒是能成笑料(董力真的搞笑),老师只能无奈。要么多给点时间……

37分钟前
  • 明日晴
  • 推荐

算是比较良心了,加一星给颐和园和大美京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愿意去了解京剧,并且觉得京剧是真正伟大的艺术(之一)。是实打实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容不得半点马虎、分毫掺假,这块瑰宝值得用心去传承,要把它发扬光大!已经可以认认真真看一折戏了,明年要读一本关于京剧的书(非flag)。ps,长坂坡太赞了!

42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戏曲宣传和推广综,主要还是京剧,学习了不少京剧方面的知识。丑、净、生这三集很有趣味性。

44分钟前
  • civey
  • 推荐

好看的,北京卫视的节目所以主要讲京剧,但通过这个综艺,我终于发觉了戏曲的美(确实是给我这种戏曲小白科普不少),不管是京剧还是地方剧种,服饰,脸谱,一颦一笑,都富有韵味,怪不得老祖宗都爱看戏。颐和园是我最喜欢的北京公园了。

49分钟前
  • 混沌武士
  • 推荐

挺好看的节目,戏曲名家们的讲解和名家的唱段非常耐看,但因为是电视台的节目,时长固定,也没有花絮什么的,感觉很多好看的片段都没播出来,很可惜,希望以后能跟平台有更好的联动,在固定时长之外有一些平台独家的内容,相信能吸引更多观众

54分钟前
  • 小狮妹
  • 力荐

梦生于情,情生于适。四梦一生,人生如戏。第一期的《临川四梦》集四为一,兼循汤公与莎翁。莲步轻移,轻展水袖,昆曲水磨婉约,因梦而来,随梦而去。一次通向历史的相遇也成为一次面对未来的相聚,待见后续的醒明与巧致,用心的文化节目值得投取足备的关注。

57分钟前
  • 弄尘
  • 推荐

八期是真的不够看啊,也不晓得会不会还有第2季。

1小时前
  • xTnis
  • 力荐

传承

1小时前
  • 乐忆百感生
  • 推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戏曲演员都是有深厚的童子功的,明星艺人们与他们对比一眼就可看出差距。有舞蹈基础或者戏曲学习经验的艺人学习戏曲招式更容易。戏曲科普,有助于更多的年轻观众了解戏曲行当和一些表演方式、爱上戏曲。静下心来欣赏戏曲,可以看到演员们的表演非常有趣,唱念(念白)做(身段)打、一颦一笑,都将人事物演的活灵活现。最喜欢《梦回红楼》一期。

1小时前
  • 旺旺小小酥lili
  • 力荐

戏是好戏,但是综艺的部分太多了

1小时前
  • 兰秋
  • 推荐

这个综艺别叫《最美中国戏》了叫《最美大京剧》才扣题呢,拍了五期了后面的秀全是京剧(带一期昆和一点点豫)。。。第六期才看到其他的剧种(越剧《红楼梦》),我服了呀。不过第六期不错,要是都按照第六期带地方戏这种大杂烩拍的话,还是蛮有看头的。。。

1小时前
  • 胖虎胖乎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