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科幻片美国,加拿大2009

主演:约翰·库萨克,阿曼达·皮特,切瓦特·埃加福,坦迪·牛顿,奥利弗·普莱特,汤姆·麦卡锡,伍迪·哈里森,丹尼·格洛弗,连姆·詹姆斯,摩根·莉莉,扎特科·巴瑞克,毕崔斯·罗森,Alexandre Haussmann,Philippe Haussmann,乔翰·厄布,约翰·比灵斯列,黄经汉,周逸之,张铮,卢燕,布鲁·曼库马,乔治·席格,帕特里克·波查,吉米·米斯特雷,瑞安·麦克唐纳德,玛丽莲·江恩,区亨利,帕特里克·吉尔莫,韦弗·里库克,多隆·贝尔,大卫·奥斯,泰·奥尔森,Zinaid Memisevic,BJ·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剧照

2012 剧照 NO.12012 剧照 NO.22012 剧照 NO.32012 剧照 NO.42012 剧照 NO.52012 剧照 NO.62012 剧照 NO.132012 剧照 NO.142012 剧照 NO.152012 剧照 NO.162012 剧照 NO.172012 剧照 NO.182012 剧照 NO.19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00:04

详细剧情

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已经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以写科幻小说谋生的杰克逊(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在带孩子们到黄石公园渡周末时发生一连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经兮兮的查理(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查理告诉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神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开始寻找查理口中各国政府正在联合秘密制造的方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伟大的鬼魂将脱颖而出,而一些自私的心灵将无所遁形,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之时,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本片被称为《后天》的升级版,投资...

 长篇影评

 1 ) 灾难片带给人们的反思

这个灾难片一直被我列为不敢看的影片之一,因为曾经的我还是有点相信玛雅预言呢。不怕大家笑话的说,这部2009年的片子,记得我是在2012过去之后才敢翻出来看了这部一直很想看却不敢看的片子,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现在回想会觉得好幼稚也好释然。
对于这部影片,而且作为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我觉得《2012》这部片子堪称卓越。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不仅仅让我们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难的来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也让我们知道生命是自己争取的,走对一步就能够活下来,走错一步后悔一生。当海啸扑面而来时,在睡梦中的人,在不知道的状况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会让坚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车子一转眼已经没有,火山爆发有一个个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这时钱已无用,生命却那么可贵。
在电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逊,很勇敢,在大家准备关方舟的大门时,有一个东西被卡在了门边,如果门关不上,就无法开启防预措施,这样的话,人们就全部没有期望,但杰克逊为了大家能活下来,冒险去了方舟门边查看问题,发现有一块黄色铁卡在门上,杰克逊使劲往外拨,在这时方舟已经靠近冰川,如果这时再关不上方舟的门,大家都会没有活不来的期望,时刻紧迫,经过发奋,杰克逊最后拿掉了这个黄色的铁块,大家得救了!
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团结不懈地共同发奋,就会有奇迹发生!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导演的真实目的是引起我们对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足够重视,让我们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未来。不管怎样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是与我们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 ) 玩转地球已经不新鲜了

白宫又一次被摧毁了,这次直接拿美国海军的航母撞。纽约、洛杉矶又一次被毁灭了,大雪、地震、火山爆发,样式繁多,好一幅排山倒海的末日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情景确实可怕,然而总会觉得多少有点眼熟。是啊,美利坚合众国在胶片上早被灭亡了无数次。既然灾难总是袭击美国,拯救他们和全人类的依然只能是美国人。

跟以往的灾难片相比,《2012》打开了一些视野,高潮部分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然而加入中国根本不能增加故事的可信性,因为除了藏族同胞救了主人公,中国人根本没对剧情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有人说那几艘巨大方舟不是中国造么?可拜托,后面装进去的都是别人好不好。G8选在中国造船是有原因的,那里海拔够高,足以抵御风险。几个大国主导一切,然后拉中国入伙,其他熟视无睹。至于G8总统领导人的指指点点,搞这些都不是新鲜事了。

故事说起来是个无稽之谈,跟先前一大烂片《2012世界末日》讲的是同一内容,玛雅人预测过2012年地球将要毁灭。但是正如好事者炒作几百年前诺查丹玛斯留下的世纪末预言,回顾过去几十年,总有一批人乐此不疲,相关的电影题材更是多如牛毛,拍着拍着就上瘾了。很显然,末日情节成了一道消费大餐,在这个和平时代,除了全人类毁灭和恐怖灾难,还有什么比这更刺激人心的呢?因此《2012》充其量不过是个外带全家桶,看起来品种挺多,有不同的灾难演示;量足价廉,片长足足有150多分钟,但终归称不上营养、可口跟美味。

太阳活动异常引发了地球内部的异变,火山爆发、海啸冲击、天崩地裂,人类走向了灭亡边缘。到了结尾,方舟在印度洋上漂泊,事情又莫名其妙地好了。《2012》重复了美式灾难大片的无聊模式,像最后一秒钟危机营救,上飞机、关闸门;必要的脸谱化反派,博士代表了人性光辉一面,必然要有个谋私利的家伙来对着干,两人还得在众目睽睽下辩论一番;千篇一律的必备进程,像没事总爱尾随而来的小孩,他们能帮上大忙;最可怕是尽管人类死得差不多精光,灾难还帮主人公解决了家庭难题,实现了关系和解。

身为落魄作家兼私人司机,主人公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美利坚和无数人类。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还有生生死死、永不分离的一家庭,生命力无比强大,上车坐飞机泡水里,样样没事,令人汗颜,就连想在这个家庭里“插上一脚”的家伙都不幸惨死,毕竟一山不容二虎。至于其他无辜的、渺小的人类,他们看起来都不大重要,当当这一家子的背景而已。

《2012》就一吃特效的片子,这部分内容没有任何多谈的必要,如果你要看,一定得进电影院,对着小屏幕、依靠投影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它们是用文字描述得了的东西,那《2012》就没有拍出来的必要。然而特效不等于一切,叠加的灾难也会形成空洞,《2012》多少犯了这样的错误。看似有不同的灾难形式得到了展示,然而被一一割裂开来。很多时候,不是主人公如何英勇地闯关,进而死里逃生,恰恰是天灾故意拖慢了步子。地板要等车子开过了才裂开,火山喷发没一次能打中,时间方位总是能掐得那么准,不是狗屎运就是故意唬人。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要相信好运气就是既要开好车还得能开飞机,能学会的尽量学会。还有别忘了结交权势,有时候他们总会帮上大忙的,这样你才能挺过劫难,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灾难片总要回归人性的母题,《2012》给出了说辞,幸存下来的人类依然正面、积极向上,洋溢着无比的乐观,期盼明天和未来。只要人类能繁衍,未来就有希望,就如同父亲要保护孩子,男女情意互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2012》给出了很多人物对象,包括主人公、总统、富商、博士的父亲、博士的朋友、博士父亲的朋友,每个人都用不同方式去保护孩子,形成沟通。然而灾难面前,复杂的人类情感就只有剩这些么?当然不是,代表人类美好品质的绝不只是一家子的幸运……

总体上,《2012》依然是部典型的好莱坞作品,思维深度有限,但确实是通俗易懂。导演卯足了劲,用钱砸出了特效,姑且可以说能值回几十元的票价。可余下的人类故事部分,包括总统与人民同在、出于悲悯同情打开门,那真没太多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跟《第九区》相比,《2012》不会是代表未来电影制作的潮流,相反更像是传统灾难片的苟延残喘、强弩之末。

对罗兰·艾默里奇说一句:玩转地球已经不新鲜了,下回请您搞搞火星吧。您看,人家卡梅隆先飞一步了不是。【……】

 3 ) 我不能要求每部灾难片都像《2012》这么牛逼

作者/袁柒 《2012》就是那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达到类型片极致的的雄心壮志之作,是专为宽银幕和至少720P画质要求的下载资源预备的饕餮盛宴,从类型片的角度看,他甚至也将和魔幻片领域的《指环王》,科幻片领域的《星球大战》一样将单独成为灾难片领域不可逾越的标杆之作。可惜的是,国内不少影评人基于对大片审美疲劳产生的刻板影响,不例外的也立刻给予该片不少草率的批评和讥讽,为标榜影评人自己的品位而对一部大片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真诚尽可能选择性失明,这样的状况频频出现而又不可挣脱,中国所谓影评人在为电影的特效震惊之余,又流露出小市民在逛完迪斯尼乐园后那种酸溜溜的特有的傲慢。 此类评论,若指责《2012》的故事单薄、叙事混乱,或许用在《后天》上面尚可,但《2012》显然没在此让人不能接受,艾默里奇吸取了前作的教训,明白自己可及和不可及之处,在毁灭地球的视觉特效中不遗余力,对叙述故事却保持这中规中矩的谨慎,虽无新意,但确没有逻辑不清的硬伤。而影评人不惜吹毛求疵,指责该片的思维深度和哲学意义更是无稽之谈,艾默里奇不是库布里克,好莱坞大片作为工业化的电影产品,寻求的‘大多数前去影院的观众’,而不是那些对精神体验有着特殊要求的人,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在家乐福买不到卡拉马乔的油画,而责怪家乐福没有深度,你也不能因为在星巴克听不到钢琴家弹奏的《月光》而痛骂其缺乏内涵。而我目前看到大多数影评,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即为其宣判全家福灾难影片。无异于上述两种行为。 在就电影本身谈论之前,对另一些周边问题提出我自己的看法,留给还没看过此片但以被误导的影迷今后自己判断,影片上映之初关于导演因受汶川地震场景感动而加入中国元素的舆论,应该是某位三流记者或院线推手一厢情愿的炒作,这位软文编写者一定有着一种微妙的大国情节,而且看了很多届的《感动中国》,导致自己虚构了《感动美国》的美梦。我个人认为制片方或许考虑到了中国市场,但更多完全是出于主题和剧情的需要,对此我在后面会着重论述。与此相反,还有一些愤青因为在事关中国的场景中出现了‘西\藏喇\嘛’而指责导演别有用心,指责导演在相关台词涉嫌‘辱\华’,这种用屁股的位置思考问题的人也实在多余了些。任何人拍这部电影也会更希望用这个小喇嘛而不是IT精英的形象站立在雪山之上,至少画面会更加优美一些,比如小说《天鹅绒》中的线索是猪肉,而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把猪肉换成了鱼鞋,于是我们看到某个场景一双鱼鞋浮在水面徐徐向前,而不是一块猪肉咕咚沉到了水底。如果您确实有好莱坞需向中国市场谄媚的需求,那么导演是不是需要在中国演员脸上写上“汉族”两个字,才能满足您这种较为怪异的民族自尊心呢? 电影特技特效之前无古人不容赘述,影片中四个场景,四条线索构成的故事也并没有一个显得可有可无,以下: 1、 场景为洛城,作家柯蒂斯为拯救家庭街头和空中的逃亡进程顺序推动故事的进行、柯蒂斯家庭内部的冲突、柯蒂斯家庭与俄罗斯富商家庭之间的冲突作为次要矛盾突出戏剧张力。 2、 场景为美国白宫内部,首席顾问科学家艾德里安和总统班底成员的推动的亚特兰蒂斯计划为副线。 3、 场景为公海上的民用航船、艾德里安的老父亲和其乐手搭档作为一条不太重要的线索却引发了全片最感人的泪点。 4、 场景为西藏、小喇嘛和其家人的逃亡准备。不动声色的宁静心态中缓和整个影片的紧张气氛。 首先,作家柯蒂斯是有着明确目的的逃亡者,有主流的家庭观念支撑其行为动机,有研究亚特兰蒂斯的专业背景身份使他的觉醒更具有说服力,整个逃亡的过程仍旧是操纵交通工具在灾难中迫在眉睫的赛跑,没有也不太必要跳出《龙卷风》《后天》这种类型片的套路,汽车在洛城崩塌中的飞奔虽有着太多偶然性和违反物理常识的运气,但导演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向人们解释合不合理,而是够不够酷。待到乘坐飞机在上空时,镜头跟随飞机的尾翼展现出天气的变换,然后用主观镜头的空中俯拍出整个洛城的毁灭实况。这个灾难场景之所以很难复制,是因为导演选择了地壳移动消失殆尽的灾难给予整个世界,从地震、地裂、火山爆炸到海啸几乎把能拍的灾难都汇聚到了一部电影中,比《后天》更优美的是,影片有对于黄石公园的毁灭过程,有通过电视纪录片风格再造巴西上帝山倒塌,有麦加清真寺和伦敦街头的群众恐慌,这种大量自然、现实奇观实景拍摄与电脑特效相结合的部分比单纯的城市楼盘倒塌更为暴力的视觉美感。 白宫内部的线索,视点主要集中在科学家艾德里安身上,这个片段是掺杂着阴谋论和政治博弈的剧情风格。剧本采用‘玛雅预言’‘亚特兰蒂斯’‘诺亚’历史宗教中这些稍显陈词滥调的符号,导演没有打算深入就此末世论的真实性探讨下去,而只是需要营造末世的氛围。对照2012这个并不遥远的年代,以及亚特兰蒂斯计划展开的时间,在看看黑人多数的内阁班底,这个电影应该是一部现在进行时的电影。导演将艾德里安和黑人总统作为这个片段中的正义力量,将白人副总统作为内阁内唯一的准反派,还不留情的揶揄了一把那位“他是个演员,他是在念台词,不要相信他”的加州州长。导演个人的政治倾向似乎一览无余,而最后让黑人总统放弃逃亡,选择与国民共赴死亡。其煽情段落确实天真的令人难以信服。 这条线索充满了着选择,如果说黑人总统的慷慨赴死代表了美国价值观中的政治正确,内阁班底通过筛选人员才能搭乘亚特兰蒂斯逃亡的计划代表了精英主义,副总统及其支持者最后选择金融寡头、独裁者、商业大鳄方能购买求生门票的选择代表了资本至上的原则、那么这最后一条才是最可信的,影片在此的逻辑是由世界G8峰会确定少数人逃生的计划,因耗费巨大,所以由资本家购买十亿元一张的船票成为现金流、交由中国制造。考虑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人力成本廉价,且开展这样大的工程或许在程序上不必遭受太多国会和议会方面的阻挠,又拥有着青藏高原的世界之巅。所以我在前面说,中国元素的加入完全是剧情的需要,是很合理的。如此这一条亚特兰蒂斯方舟的产业链就形成了完美的一环。假如末世论和亚特兰蒂斯方舟的阴谋论是真的,我斗胆站在高层的角度考虑也想不出比这更可能的解决办法。 但导演给我们高层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这就是白宫首席科学家黑人艾德里安的解释,既然多数人必然不能存活,谁该听天由命,谁该搭上这条生命之船呢,艾德里安的选择既是不选择。在他和另一位女科学家的对话中,他拿出一本由前面提到的作家柯蒂斯写的‘只卖出不过区区五百本的小说’,此书由艾德里安正在窗上的父亲赠送,而他正在不停的阅读,到此整个故事中至少有三条线索汇聚在了一起,父亲买了作家柯蒂斯的小说,把他送给儿子,儿子带着书活了下来,并将继续传播,只要这样“美国文化就不会灭绝”,艾德里安活下来既是为了继续传播现代文明,在这种抓阄式的生存心态中,艾德里安摆脱对生命的选择,上升到更为可贵的文化选择上。

 4 ) 关于2012的胡思乱想

(1)2012年,“春哥教”和“曾哥教”的信徒持续增长,人数超过基督教,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大宗教,教徒构成由低龄化向高龄化发展发展,大批精英人士纷纷出柜,自爆是玉米和可爱多。由于教徒频频出现自焚事件,冲击政@府机关,春哥教和曾哥教被政@府定义为邪教组织。教徒顽强地开展地下活动。

(2)2012年,为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刘翔刻苦训练,积极调整心态,以面对全国14亿人民的压力,在上海市精神病院完成了长达三年的封闭式训练。但是遗憾的是,在110栏总决赛中,刘翔在第一个跨栏便摔倒,造成全身粉碎性骨折。之后,刘翔带着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爬过了终点线。刘翔被授予“民族英雄”。

(3)2012年,中国大陆所有的下载、游戏、新闻、社区网站全部关闭,只剩下一个网站:http://www.cctv.cn/。中国网民的数量比朝鲜人民共和国的还要少。戒除网瘾专家杨永信教授失业。

(4)2012年,中国GDP的99.9999%来源于房地产行业。中国人民解决了人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答案便是房子。一切为了房子,一切依靠房子。北京八环以外的房价10万元每平。

(5)2012年,中国第七代导演登上世界影坛,横扫好莱坞、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金像金棕榈金狮金熊拿到手软。这一代导演呈现平民化的特点,只要是中国公民有一个DV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任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就是一部大师级杰作。外国影评人将这批电影称之为“新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对其评价:用无与伦比的电影语言刻画了一个癫狂荒诞的世界,不着痕迹的表演挖掘出人类变态的本质。

 (6)2012年,韩寒和郭敬明结束了长达10年的拉锯战,迈入婚姻殿堂,实现了两派粉丝的和平统一,因此二人共同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7)2012年,中国重汽集团兼并一汽、东风、欧曼、陕汽等重型汽车公司,参加中国重汽招聘的考试人数超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

(8)2012年12月31日,在中国西部山区,登上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的各国元首、首富、各圈明星失望地发现:淹没世界的大海啸并没有如约而至。无数屁民正要欢呼末日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太阳光线粒子瞬间爆发,暴露于太阳光之下的人类瞬间灰飞烟灭。少数憋在房屋中的宅男宅女幸免于难。人类迁徙地下。此后人类的口号只有一句:建设与老鼠和平共处的和谐社会。

 5 ) 《2012》:末日的七个启示

       在厦大讲了两年的商法课,都是用《后天》作为开场白,原因很简单,末日总能让人们想清楚很多平时想不清楚的事情,本来苦苦纠缠的恩怨,可能遇到末日,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傲慢的人开始懂得谦逊,没有信仰的人开始忏悔罪过,不懂得珍惜的人开始重拾生命中真正有意义的美好,如果还有逃生的机会,或许还有厮杀争夺苦苦求生,但如果末日到无法拯救任何一个人的时候,剩下的也就只有爱了吧……

    《2012》的视觉效果当然做到了现有技术和投资的极致,故事内涵却逃不出《泰坦尼克号》、《天地大冲撞》和《后天》的范畴。“公平”和“人性”话题,说来说去总没有太多新意:对于有限逃生的名额,是公开民主抓阄的公平,还是精英秘密遴选的效率,二者不可得兼;对于爱恨情仇,互助还是相残,逃避抑或承担,割舍与牺牲,煽情煽到乏味,不过如此。

    但是,对于那些淹没于日常琐事过得机械麻木、斤斤计较、失却目标的行尸走肉,对于那些行色匆匆却无心驻足流连、欣赏风景、仰望星空、思考意义、拥抱爱人的生命过客来说,末日题材本身,总是一剂再好不过的强心针和清醒剂。总结七条末日启示如下:

    (1)别做什么房奴了,几十年辛苦,就可以毁于一旦。

    (2)别当什么政客了,做一个意气风发的科学家吧,对人类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3)别为钱财斤斤计较了,十亿元也买不回一条命。

    (4)离去的恋人就别苦苦纠缠了,把每天当作末日来相爱,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吧。

    (5)老百姓都多读点书,有点文化吧,说不定哪天就剩下其中几个人,也不至于沦落到原始社会。

    (6)趁你还活着,多做点精彩的事情,多做点好事,好好爱生命,爱地球,好好活着。

    (7)面对自然,人类很渺小;面对灾难,人类很脆弱;面对宇宙,人类很孤独;只有团结如一家人,只有爱,能让我们多一点温暖,多一点力量,多一点瞬间也能永恒的生存意义。

 6 ) 鸡肋的含糊不清的尴尬的人道主义

电影很好看,特效就不用说了,小小说“这个电影是灾难打包大奉送,地震、冰雪、海啸、火山,地裂,楼塌,人灾,要啥有啥。”除了没出现巨型怪兽凹凸曼哥斯拉。
要我,就拍尼斯湖水怪,尼泊尔雪人都经不住地壳运动,到城里来讨生活了,那岂不是更热闹。
多视角多线索多地点的叙事确实是最恰如其分的结构模式,尽可能大格局地展现末日来临的全球同步感。从前的灾难片大多让人感觉这只是美国的事,令我这种不怀好意的观影者有一种,或者幸灾乐祸,或者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抽离感。

但是这部片子还是犯了大而不当的毛病,拍得尽力,看得过瘾,却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
人家卖力拍这么一片子容易吗?我笑也笑了,哭也哭了,吓也吓到了,怎么还是装B不满意呢?回家苦思冥想半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也许是因为《2012》时间点太近的关系,说是人类在两三年内自己搞垮地球可信度低,所以地球毁灭只能源于太阳耀斑,磁极转变,地壳位移这些巨大的纯天然不可抗力。
无论是《圣经》中索多玛城的毁灭,诺亚方舟的由来,还是《后天》中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全球变暖,都是突出了人类自作孽不可活的原因,才给了人们警示,反省和修正自己的震撼。
而《2012》让人感觉,世界末日就是一个由物质规律决定的时间节点,命中注定到那一天地球会重新洗牌。那人类还去保护环境干什么呢?维持道德美感干什么呢?无论如何,人类的未来是会终结的啊,有了末日,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了。
我相信,命运的无力感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无法亲手掌握命运的人,就是没有希望的人。
这部电影首先放弃了灾难成因上的警世意义,剥夺了人类反省和改正的可能性。

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不是个没有想法的人,不是个一味美国英雄主义的德国人。但是他很明白自己的专长和局限,叩问人性,悲天悯人不是他的强项。他的世界观并不体现在深度上,而是在于,他有一种单纯坚硬的家国感,一种接近于物种平等的价值观。灾难背景对他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因为国别,人种,语境,个性而变得隔阂的人心重新贴近,团结在一起;让所有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变得铜臭而混沌的血液重新沸腾起来。这一点在《独立日》中美国总统那段振奋人心的精彩演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本片中则是由失婚作家杰克逊代言,在现实生活中,他由于过于理想化而混得很失败,但是在灾难面前他有了在妻儿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或许因为题材和结局的注定,或许是年龄的增长,艾默里奇这种单纯勇敢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地掺进了怀疑和反省。当艾德里安和杰克逊谈到他的新书,问他是否相信在大灾难面前人们能够无私互助?杰克逊说,是的,但评论家都说我幼稚。
这就是导演的矛盾,他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却又怕别人说他幼稚,所以抢先自嘲,并因此手软了。

3.承上,《2012》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鸡肋式的含糊不清的尴尬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的体现几乎全部都压在科学家艾德里安身上,于是这个角色清高得非常惺惺作态。
导演通过艾德里安怀疑,否定的眼神去表达对政客们的蔑视,批判和愤怒,但又出于谨慎和中庸而畏缩退让,不敢动作,不知如何动作。因为他也想不出在这种情况下,更人性的,更人道的选择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把问题抛出来,哆嗦到最后才颤颤巍巍地搞了个开舱门事件,拯救的也不过是那些花了十亿欧元的富豪和少数工人。这个群体本就不是出于公平选择出来的,通过拯救他们来表现生命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么。
科学家艾德里安,靠印度天体物理学家的发现成为总统第一科学顾问上了方舟,最后这个印度学者却死于海啸,他愤怒了,可要不是这个朋友在生命最后一刻打电话给他,他又几时想起过他的安危?一直轻蔑地瞟着白宫参谋长卡尔,也没见他顶个嘴揍他一拳呀,要知道这在美国电影中很平常。他气愤客房修得太豪华最后还不是舒舒服服躺在里面和美女热吻。他很关心杰克逊一家,可连身边的人都在说去修电缆就是送死的时候,他却适时地沉默了。光说不练,坐享其成,还要表现得一脸愤青样,搞得自己多清高多纯洁多人道主义似的,是这个人物最惺惺作态的地方。
而艾德里安的这种惺惺作态的怀疑和顺从正代表了影片的贯穿始终的价值基调。

4.人物塑造得太平庸,不肯着力。艾德里安还不如准反派白宫参谋长卡尔来得有劲呢,卡尔看似冷漠钻营,可从实用论来说,没有这个人,美国就完了。抗压能力,反应速度,决断力,外交手腕……都超一流,他在他的位置上,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这个人物明贬暗褒,完全可以更专横更油滑更个性些,最后来一个尤里大叔似的升华就完美了,可惜导演一再错过了塑造经典人物的机会。
男主杰克逊等一干人等的角色都很卡通化,一路被剧情在后头咬屁股,丝毫没有余地来挖掘人物思想深度,最后,来了个个人英雄式的拔高。当大家为杰克逊脱险而欢呼的时候,情绪上很真实,逻辑上却不正确。别忘了,船就是杰克逊这帮人弄坏的,他的行为没有啥可颂性。只不过是人们暂时脱险之后急需更多的精神鼓舞罢了,说是情绪惯性也好,精神鸦片也好。
照例是小配角出彩,比如说俄罗斯富豪尤里大叔,个人觉得他非常棒。不多的镜头让这个冷酷,吝啬,聪明,狡猾,爱家,爱拳击的俄罗斯大叔在最后的奋力一举成就了永恒。是的,他很自私,但是他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他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用尽所有力量,包括金钱权势和臂力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他不相信别人,不依赖别人,也不批判别人。我喜欢这种很“独”的人物。

除了人之外,狗在里面作为动物的代表也给足了戏份。一向是非常喜欢动物的,这回我却有点反感。宠物狗完全没有派上过什么用场,连自己下地走路都很少,有一种附庸在有钱人身边的寄生虫的感觉,是另一个版本的娜塔莎。穷人家的孩子不行,有钱人的狗却可以随意在方舟上溜达,看得我大为不爽。

5.究竟什么人应该上船?片子给出了一个矛盾。艾德里安质问“我们卖票了?”没有富豪的钱,怎么造得了方舟?难道你们美国科学家做了学术贡献应该上船,人家那十亿欧元就该被当做羞耻悄悄抹去吗?有钱不是罪。用钱买自己和亲人的命不是罪。就拿尤里来说,不管坑蒙拐骗还是怎样,人家白手起家赚来三十亿欧元,就该被白白征收了吗?
人人平等很对,仇富是另外一种歧视。

地球上的60亿人死得很冤枉,因为少数人控制了权势和信息,所以大多数人失去了知情权和选择权。干掉卢浮宫馆长等一干人等之后,美国总统又跟拉家常似的告诉自己女儿(这片子的保密机制非常有问题):“下面我要说的事只有十几个人知道……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参与了。”(这话真2啊不提了)。

可见,大多数的人类,以国家为单位被蒙蔽了。
如果少数富豪秘密进行方舟计划,那无可厚非。自私是一种道德错误,不是法律错误。但国家就不同了。国家是民众选举出来的权利代理机构,不该有自主意志。国家不是人民的父母,更不是上帝,不能替他们决定生死未来。国家之于民众,不是救得了或者救不了,而是整合大家互救,自救。G8这几个大佬完全把自己当凹凸曼了,他们的行为根本是独裁啊。

虽然我想,提前告诉人民,引起的恐慌可能会提前把地球毁灭,但没有谁比别人高明些,基于任何个人观点的预判都只是个体立场。任何人都不见得看得透人性和命运,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褫夺其他人的权利。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为了繁衍,就连个人基本的权利都可以剥夺,那么人类稀里糊涂活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我很感慨于美国总统最后的发言“起码,我们可以和所爱的人道别。”他是对的,到最后,他把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还给了人们。

6.导演很看重家庭,但却不是很懂得情感。艾德里安和总统女儿贯穿始终的不失时机的调情非常不合时宜,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全世界都忙着毁灭,忙着自救的时候,你俩仗着特殊身份始终优雅地看看书,谈谈情,还时不时装处装文艺青年,自吹自擂两句。
小沈阳都说了“别人在吃菜喝粥的时候,咱们在吃肉,咱们没有能力分给别人,但是咱们尽量不吧唧嘴,这也是一种善良。”
女主角凯特是爱着前夫杰克逊的吧,可是在杰克逊两次出事时都只是大声喊喊,完全没有冒险前去营救的意思(儿子不见了也是这样,这个女人很惜命)。白白浪费了煽情机会。
导演有一种不大必要的克制,说白了,地球末日这么大的情都煽了,小处干嘛又要节制呢?包括,艾德里安的父亲翻船前爬到船舷外,看着几十年的老搭档说了声“对不起,比尔”。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用这个人物来表现人性的恐惧和绝望么?

和琴子说起《泰坦尼克》里面最令人感动的,相拥死去的老夫妇,坚持演奏的乐队。理想到梦幻化的人性光辉表现得那么自然,优雅,毫不做作。而本片游离暧昧的叙事态度最后都落到了渲染恐惧上,几乎每一个人临死前眼神中都是无限的恐惧。包括本应慷慨就义的美国总统,一脸白霜,眼窝深陷,鬼一样地,无限恐惧,支着救护床,被航母拍死。导演您就不能让个别人死得从容优雅一些么?

7.说到这儿,必须要赞扬一下伍迪·哈里森饰演的电台主持人查理,他是本片里最有范儿的人物啦,也恐怕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对抗不可逆转的死亡来临,只有梦想,信仰能让我们不朽。基本上来说,面对末日,你不怕它,你有比它更重要的事去在乎,死神上门的时候你看都懒得看它一眼,你就赢了。不论你信仰的是家庭,事业,爱情,神祗还是共产主义。
鉴于本片没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我唯一感动的重点就落到了敬业上。敲响大钟的老喇嘛,集结祈祷的教徒,奋力救护伤员,维持秩序的消防员,救护员,和人民共同面对的总统,以及总统身边的秘书,带着悲伤的表情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死亡袭来的一刹那,他们没有余地思考死亡和恐惧,他们和内心的信仰一起,瞬间静止了。
这样的死亡,很美。

8.忍不住说一下,看到某些影评把影片里,每一个出现东方面孔或出现中国的时刻都细致深情地分析成电影在深情赞颂中国,还说这片儿是导演写给中国的情书………… 这种巴结的姿态太可悲了,中国人自己伤害自己的自尊心。

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bug,一再重复的特效场面造成视觉疲劳。但妨碍这电影成为经典的,其实还是思想层面的含糊其辞。也难怪,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题材,谁也不敢妄言什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驾驭灵魂拷问这类深度,其实导演要是就像杰克逊的书一样,只单纯地表现人们团结互助,守持信仰的主题就好了,就算幼稚,也坚持用这理想化的美好去震醒人心。

 短评

Jackson一家是不死的小强...如果Gordon不死的话我会加颗星。

8分钟前
  • OS君
  • 还行

有多少人2012年的时候担心过世界末日?反正我没有,哈哈,真的算是一部好电影,灾难片中的战斗机,画面震撼人心

11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推荐

俩字:震撼。仨字:没深度。四个字:硬伤太多。

14分钟前
  • jiyun
  • 推荐

终于把《2012》看了,老美真是想不明白,宁可把10个亿砸到河里,也不愿意花1000块钱请个正常点儿的编剧,是不是这些编剧也都是混单位里的,好多场景让我想起了咱们的《超强台风》,比如那只怎么整都死不了的狗。

15分钟前
  • Zong
  • 推荐

灾难片中最爱的一部,确实吓人特别是当地震海啸来到跟前的时候,那种压迫感太压抑了,其中最深刻的还是那个藏族的喇嘛,那种淡定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太了不起了

17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看个灾难片,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是为哪般╮(╯▽╰)╭

19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2009-11-13「很好很强大,绝不仅仅只是灾难片!」2012-12-02「情感与特效完美相融的灾难大片!只有字幕是3D就算了,我还看的是配音版。」

24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做到这么极致的灾难片,它就属于那种我们明知道会看到什么,但当你看到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震惊。

27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电影院午夜场2012首映看的我蛋疼,主角光芒从头到尾笼罩进行时,我看见了各种飞机和加长型汽车躲避各种弹幕,我感叹史上最卖座宅难电影看完后只给我留下大型打飞机飙车游戏CG效果的印象。抱歉,我真不会欣赏灾难电影,因为各种弹幕效果以及老套的亲子剧情还有美帝国主义万年不变的救世英雄主义瞎了的我的

32分钟前
  • 南 瓜 子
  • 较差

这特效也是没谁了,看的时候好震撼,虽然2012我们安全的度过了,但是看完电影应该会有很多人反思吧,会不会有一天地球真的就这样毁灭了。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句话连小学生都懂,但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还有就是,有机会存活下去的不是有钱人就是国家的人。那我们呢……?

33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好好的灾难片被拍成了家庭冒险片

34分钟前
  • SUN
  • 推荐

末日毁灭的巨制不敌弥漫全片的那种洋洋自得的伪善与说教。结局灿烂的夕阳染红幸存者灿烂的笑脸,你完全想象不到这些人是踩着60亿人的尸体活下来的,罪孽感没有像末日洪水一样吞噬他们?没有,他们中有些人还欲火焚身地亲上了嘴。

37分钟前
  • 海居
  • 还行

就为看特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没有主角光环的主要配角都会死的特别特别惨;2、高原反应是值得的,今后除了太空能避难的就只有中国;3、女皇长寿;4、当年卖船票的都是骗子。

41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45分钟前
  • with
  • 推荐

印象最深的一句:这活果然应该交给中国干,只有中国才能完成

48分钟前
  • 二手磕学家
  • 还行

灾难片的经典之作之一。记得当时因为这片子多少人信誓旦旦2012就是世界末日,甚至出现了很多邪教(估计导演也没想到关于玛雅预言的营销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吧)。为了讨好中国票房把诺亚方舟整成了中国制造。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所以务必过好活着的每一天(๑•̀ω•́๑)

50分钟前
  • amelin
  • 推荐

故事俗套,表演平庸,情节狗血,硬伤不断,但都无法影响特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这是我们从刘慈欣小说中才能想象的画面,居然有人真的做出来了,而且是这样淋漓尽致的表达。

53分钟前
  • 正刚
  • 力荐

其实片子里我最欣赏的,是美国黄石公园里面的那个家伙,以及我们西藏的那个智慧的喇嘛,在大难临头前的那种疯狂和镇定,殊途同归,其实都是人类极高的智慧所在。

55分钟前
  • X
  • 力荐

好大的飞机!俄国人造的……好大的船!中国人造的……好灾难的电影!德国人拍的……等等,美国在哪?……美国成南极了。

5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以前经常在说,2012快要来了。2012,那时候是世界灭亡的代言词。然而,2012还是来了,当然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以前厌恶这种造谣的人及其相关言论,但现在想想,如果这个言论曾经让人们更懂得珍惜眼前。那么,它或许可以罪减一等。

1小时前
  • beke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