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

泰国剧泰国2021

主演:吉拉楠·玛诺查姆,帕查特·南潘,查莉塔·苏安珊,拉塔浦·朵空萨,匹萨努·尼萨库,阿帕西里·尼蒂巴,威利·瑞格特·麦克托什,尼鲁·西里詹亚

导演:内详

 剧照

日落 剧照 NO.1日落 剧照 NO.2日落 剧照 NO.3日落 剧照 NO.4日落 剧照 NO.5日落 剧照 NO.6日落 剧照 NO.13日落 剧照 NO.14日落 剧照 NO.15日落 剧照 NO.16日落 剧照 NO.17日落 剧照 NO.18日落 剧照 NO.19日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2:0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日暮无归途

电影以路边堆满落叶的日落大道Sunset Blvd的景象开篇,直至镜头从路面往上转,接着便是话外音出现,同时一群警车响着警笛飞驶在日落大道上。

这时观众还不曾想到,这个话外音是尸体发出的声音。

或者对于不熟悉威廉·霍尔登的观众来说,大概直到电影最后才会发现这是死了的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部七十年前的电影,从开头便营造了一种爱伦坡式的诡异气氛。这种倒叙的方式(导演也不是第一次用了)更是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悬念,这具尸体为什么会漂浮在这个游泳池里?以及接下来究竟会有怎么样的故事展开。

01 气氛

整部影片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氛围。

在诺玛·戴斯蒙那座外表破败内里却奢华的哥特风格的豪宅里,始终都充斥着诡异,黑暗与毫无人气,她本人的服饰以及整个房子的风格带着一种阴森的富丽堂皇。

一楼大厅里摆满了她年轻时的照片,一层层一排排显得主人是那样病态般的自恋,她始终沉湎在过去的荣光里,自欺欺人又无可自拔。

豪宅里每个房间的门甚至是衣橱都没有锁,可是豪宅的大门,这扇通往外界的大门,却是如监狱一般的铁栅栏门,这位默片时代的闪亮明星不仅活在昔日的种种辉煌之中,还从内心里不愿意接受外面世界的任何变化,她不想改变自己接受变化,甚至不希望看到这种变化的存在,所以她要将自己禁锢在这所她自认为的“乐园”里,外人的眼中只有荒凉与破败的“乐园”。

而这里给乔·吉利斯的感觉是阴森与狰狞,当他终于忍受不住第一次从这座破败的豪宅中逃离时,在新年夜里。

在乐队的伴奏下,只有他和诺玛两个人的舞厅,空旷落寞,阴森又闭塞窒息,完全将新年狂欢的气氛阻挡在外。

他冒雨逃了出去,搭车到了朋友的新年party里,狭窄的空间,拥挤的人群,唱歌跳舞的人们,跟豪宅中的落寞有着鲜明的对比,嘈杂又热闹,欢快又世俗,拥挤不堪又显得是积极向上的。

电影中一直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中来回穿梭,其实也暗示着男主角乔·吉利斯的心境,他在这两种不同的世界来回徘徊。

02细节

乔答应诺玛看她写的剧本时,她坐在对面戴着墨镜审视着他,左手举着个性的烟斗吸烟,右手却像爪子一样支棱着,这神态像极了吸血鬼。

由后面的种种情节来说,她的确就像是乔的吸血鬼,而乔是她宠物猩猩的替代品。

乔和诺玛的关系就好比诺玛与所谓的明星体制的关系。

当昔日的明星诺玛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之后,她被弃之如敝履。

而当乔想要挣脱这种关系的时候,他被陷入癫狂的诺玛开枪打死了,他已经走到了门外,可还是没能继续走出去。

而这在之前的一个细节之中就已经暗示了,新年夜乔逃离,表链却挂在那扇铁门上,他扯了下来才逃了出去,可最终他还是回来了,就注定他是逃不出去的。

名利对于贪恋名利的人的反噬,诺玛陷入了癫狂,乔奔向了死亡。

03人物

诺玛·戴斯蒙

她的悲剧在于固执地活在往日的辉煌里全然不知或者根本不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幕早已不需要她,人们也早就已经忘记了她。

可是对于曾经头顶光环,得到过又享受过名利带来的好处的诺玛来说,又怎么能不虚荣膨胀,又怎能不贪恋名利,又怎么可能想的到这种明星体制不过是如吸血鬼般地压榨她呢。

当她不被需要,就没有人愿意再提起她的辉煌,制片厂打电话联系她也仅仅是因为想要租用她的复古车。

如果要说她和狄更斯《远大前程》里的郝香薇的相似之处,那便是两人都固执地活在过去,郝香薇活在仇恨里,诺玛活在往日的辉煌里。

乔·吉利斯

乔是个落魄的二流编剧,落魄到付不起房租,连自己的车都保不住,他求助于经纪人求助于导演却没有人愿意救急。

可是他又拼命想保住像自己腿一样的车,于是误入了外表破败的那所豪宅,这样看起来他最后成为女主角的小白脸是一种偶然。

但是这一切却是必然。

影片开始之时,是漂浮在泳池里死了的乔·吉利斯,话外音说他一直想拥有这样一个泳池。而那架他放不下的车就是他放不下的名利,他来好莱坞闯荡,为了理想更是为了名利。

对于他来说,诺玛和那座豪宅便是名利的诱惑,他即使没有这次偶然进入,也会有别的事情驱使他进入,因为他在阴森的豪宅与外面的世界之间始终在徘徊。

04 表演方式

葛洛丽亚·斯旺森与威廉·霍尔登两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这样的两种表演方式换在其他故事框架或者其他类型的电影中可能会有违和,可是在这部电影中两种表演方式的反差却产生了很奇特的效应。

斯旺森带有默片时期夸张的肢体语言与神态的表演方式将诺玛的病态、傲慢、脱离实际与自欺欺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05尾声

这是比利·怀德一场肆无忌惮的嘲讽,明星制度的残酷与无情被他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多么黑色,多么阴暗,竟然从中找不出来一丝柔和来。

最后,乔的死引来了各路记者媒体,昔日的明星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再次成了媒体的焦点,此刻的她已经精神失常,恍然以为她复出的机会终于来了,她在镜头前张牙舞爪,以为又重新回到了焦点,回到了聚光灯下,其实只是走向了毁灭走向了死亡。

最后的镜头,众人如定格般在楼梯上停住,只有诺玛一个人缓缓走下楼梯,慢慢走近镜头,“戴米尔先生,我准备好我的特写了。”

然后渐渐模糊在镜头之中。

 2 ) 日落大道的往事

对好莱坞及其片厂体制的批判一直以来为电影导演津津乐道,此类题材佳片迭出,比如罗伯特.奥特曼的《大玩家》, 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还有伍迪.艾伦的《好莱坞式结局》。而1950年黑色电影杰作《日落大道》更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一座丰碑。 《日落大道》展现了好莱坞梦的黑暗面。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部分场景在帕拉蒙公司摄制完成。派拉蒙对导演比利.怀德有绝对信心。西席.地密尔在影片中扮演自己。诺玛.戴斯蒙来看他的那场戏中,他正在派拉蒙的第18号舞台执导《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而第18号舞台,在2002年仍在使用。 《日落大道》这个片名隐喻了一代红伶诺玛.戴斯蒙(葛洛丽亚.斯旺森饰演)的心境和末路星途。事实上葛洛丽亚.斯旺森本人就是默片时代的著名影星,她的好莱坞辉煌岁月止步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但她并未销声匿迹,也并不像她片中所演的角色那般神经质。勤勉的她经营着一家公司,在纽约还主持一档广播节目。为了饰演诺玛这个角色,斯旺森和她的第四要么第五任老公离婚,迁往好莱坞。 片名同时也指的是现实中位于洛杉矶的一条大道,诺玛.戴斯蒙住在那里。电影里的房子(外景和后花园;内景摄于派拉蒙)建于1924年,毁于1957年。实际上它并不在日落大道,它的主人是石油大亨让.保罗.盖蒂的前妻。 影片的开场戏颇见功力:警车和摩托引领观众驶进日落大道的一栋别墅,一具男尸浮在游泳池上,这时画外音告诉观众此人“一直想要拥有一座泳池(always wanted a pool)”。水下场景由游泳池底部拍摄,辅以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泳池周围的警察。原先的开场戏并不是这么设计的。最初,比利.怀德想到了《停尸房的序言》:用停尸房的死尸来宣告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但由于预映反响不好,这场戏被弃用。 电影里,经济拮据的职业编剧乔.吉利斯(威廉.霍顿饰演)和年迈的默片女王诺玛.戴斯蒙有一场对话可谓概括了后者的心态以及导演比利.怀德对电影工业的批驳与讽刺。 Gillis: “You’re Norma Desmond. You used to be in silent pictures. You used to be big." - Norma: "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 - Gillis: "Aha. I knew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m." 为了体现和强调新旧好莱坞的区别,威廉.霍顿采用了战后淡化的表演风格,而葛洛丽亚.斯旺森仍然使用默片时代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极具表现欲的表演方式。此外,本片音乐导演Waxman选择用探戈来介绍诺玛的出现,而采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种爵士乐——比波普来衬托乔.吉利斯。 比利.怀德的众多影片中,主人公之一总是在道德层面处于两难之境。本片里是乔.吉利斯:做着自己讨厌做的事——他出卖了自己。诺玛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乔.吉利斯31岁正值壮年,他们之间发展出一段风流史,不是不可能。 《日落大道》的选角也是一流。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片中饰演诺玛的管家,前任丈夫,导演)在默片时代是一位受人景仰的导演。在D. W. 格里菲斯拍摄经典《一个国家的诞生》时,他也是创作团队中的一员。他的事业在他执导《贪婪》时走向下坡路,这部18小时的电影史诗今天被视为一部精品。在当时,影院上映的《贪婪》是残缺不全的版本。 施特罗海姆的《凯莉女王》 (1929)彻底毁了他的导演生涯。这部影片的主演不是别人,正是葛洛丽亚.斯旺森!她的演艺之路也因此告吹。在《日落大道》里,有一场戏是诺玛.戴斯蒙和乔.吉利斯 在诺玛的私人放映室里看电影,银幕上放的正是《凯莉女王》!这部电影曾得到JFK的父亲,乔.肯尼迪的赞助。当时,斯旺森还是乔.肯尼迪的情人。据说有一天,斯旺森打电话给乔.肯尼迪,告诉他说有个疯子在拍一部片子,她指的是施特罗海姆,很多人认为他无论台上台下都是个奇怪的家伙。而在《日落大道》拍竣之际,斯旺森和施特罗海姆也早已一笑泯恩仇。 顺便说一句,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饰演乔.吉利斯的第一选择,不是威廉.霍顿。尽管如此,霍顿还是成为了比利.怀德的最亲密的朋友,又先后主演了怀德的三部电影。 《日落大道》当年没有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惜败于《彗星美人》。后来有一部音乐剧根据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改编,至今还在上演。其中,格伦葛鲁斯(Glenn Close)曾饰演过诺玛.戴斯蒙。

 3 ) 写实意义上的原景再现

1950年的《日落大道》为年华逝去的葛罗莉亚·斯旺森赢得了当年金球奖的最佳女主角。在此之前,斯旺森是好莱坞默片时期的著名演员,几乎和影片里的诺玛·戴斯蒙德如出一辙,但是随着有声片的到来,她们的光环逐渐褪去,也慢慢被影迷们遗忘,只有困在好莱坞的豪华老宅里一遍遍播放自己过去参演的电影。于是,电影每秒24次的谎言(当时应该是16格)不再针对于观众,对于那些已经脱离片场,失去票房号召力(也意味着观众缘)的昔日电影明星们也同样适用,她们固执地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不肯醒来,残酷之处就是,别人都是清醒的。 在《日落大道》里,诺玛·戴斯蒙德虽然不能重返片场,但该片却为葛罗莉亚·斯旺森带来了她演艺生涯的最高荣誉,尽管和奥斯卡失之交臂,但在此之前已经被大众遗忘了的她,不能不说是《日落大道》给了她事业重唤光彩的机会。饰演一个50岁的过气女明星,葛罗莉亚·斯旺森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默片时代演员们夸张的肢体语言,念着带有口音的台词,不知道是多年的演艺生涯在她表演方式上印下烙迹还是她为本片故意为之,尽管带着些夸张和滑稽,但却和本片中那所哥特式风格的老宅相得益彰,她受困于老宅中,害怕外面的世界,但又对其充满憧憬。 除开葛罗莉亚·斯旺森,在影片中饰演诺玛·戴斯蒙德管家的麦克斯,则是由二十年代大名鼎鼎的导演埃里克·冯·施特劳亨饰演,他在本片中饰演的也是一位默片时期的导演,不得不说,麦克斯这个角色和埃里克本人有着比诺玛·戴斯蒙德和葛罗莉亚·斯旺森更高的契合度和写实意味。不仅如此,本片也是用写实的手法去讲述这个看上去荒诞不经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威廉·霍尔登饰演的年轻作家乔的尸体就漂浮在游泳池上,周围是不停拍照纪录的警察和新闻记者,接下来则由霍尔登本人的画外音讲述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时间回到6个月前。比利·怀尔德的影片大部分都爱采取倒叙的讲述方式,这甚至成了他影片的标致之一,以至于我观看他后期的一些没有采用倒叙开场的作品时,忍不住怀疑好几遍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片。倒叙的开场方式往往意味着,结果被直直地摆在观众眼前,显然,比利·怀尔德对于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在他的影片中经常一上来就由主人公告诉你影片的结果,例如《双重赔偿》,而真正令比利·怀尔德感兴趣的则是事实的过程与真相,他更乐于在自己的影片中去进行这样的探索,至于结果,他毫不掩饰地就告诉你了。所以《日落大道》里,年轻作家乔是自愿困在诺玛的老宅里,诺玛需要年轻男子对自己的痴迷证明自己不老的魅力,乔需要一个愚蠢、慷慨的老富婆为自己抵挡窘迫的生活,这就是真相,生活没有逼迫你,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在新年派对的那场戏中,被诺玛缠着跳了好几个小时探戈的乔终于厌烦了,夺门而出去寻找自己的同龄人,他是这样说的,“我想跟我的同龄人在一起,我想再次听到人们的笑声.......他们还年轻,还有乐事去分享”,这里说明让乔心生厌倦的是诺玛的桎梏与占有,而他想要的则是自由,呼吸年轻的空气,诺玛家派对的形单影只和阿迪家派对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乔和贝蒂散步在街上的一场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乔:“你多大?” 贝蒂:“二十二。” 乔:“聪明的姑娘,没有什么能像你这个年龄一样令人神往。” 而这段对话产生之前,是乔闻到了贝蒂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两个人在谈论这个味道的由来,接着有了这段对话,所以,贝蒂身上令乔着迷的味道根本不是什么洗发香波的气味,而是年轻的气息。 真相就是乔不是为了高尚的爱情而决定离开,而是对年轻气息的渴望。 至于爱情,我倒宁愿相信,他对诺玛是存在爱意的。既然麦克斯心甘情愿地留在诺玛身边,就意味着昔日的电影明星,身上也一定还残留着能吸引男人的魅力。有一场戏是诺玛为了哄乔开心,滑稽地扮演着查尔斯·卓别林,那一刻,你仿佛能看见麦克斯口中所说的,16岁时诺玛的魅力。一个放下明星架子,为了取悦心爱男人的无知少女。 但大部分时间里,诺玛身上都裹着黑色的衣服,在一座老宅里独行,真让人觉得她是一只——蜘蛛,编织着网,想要黏住乔这个美味的猎物,伺机下肚。最后一场的枪击戏,乔倒下的一刻,我仿佛看见一只黑色蜘蛛终于得逞。

 4 ) 逆转版危情十日

在有的故事里,粉丝众多的明星饱受跟踪狂骚扰,他们被偷拍,被翻垃圾。街边一个朴素的中年妇女都可能把你囚禁,一边折磨你一边说她多爱你。

在有的故事里,明星要像毒寡妇蜘蛛一样,把自己家布置成盘丝洞,来一个吃一个,一边折磨你一边说她多需要你粉丝她。

人生的差距啊……

这是一部恐怖片。对好莱坞人来说也许是部惊悚片。
默片演员斯旺森用默片特有的阴森感撑起全部感情线索,一个人的独角戏,力透纸背。
当她出现的时候,你无法忽视她。
她仍然是大明星,是电影变小了。

以前一直奇怪,为什么很多演员就是不能从默片过渡到有声电影,广播播音员都能在50年代过渡到电视。
这部电影里有全部答案,斯旺森的举手投足都是答案。

 5 ) 《日落大道》的女性主义批评

《日落大道》曾连续多年在最受好莱坞演员喜爱的电影上蝉联第一,其实这一点都不令人费解——毕竟它是一部如此纯粹的好莱坞电影,用好莱坞的编剧、导演讲述着好莱坞的故事,演员则扮演了演员、编剧、导演、助理等现实生活中他们身边的人,而故事又那么预言性地讲出每一个演员不可避免的结局,难怪自恋的演员们也为之倾倒。

但作为一部如镜子般映射着好莱坞的电影,《日落大道》也不可避免地映射出其父权制的一面。当然,在当代父权制几乎全面地统治了这个世界。只是电影作为新兴、普及型更广的文化,《日落大道》从某些方面来说更能揭示主流价值观对待父权制的态度。因此,本文旨在以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从电影的叙事、剧情、电影与现实的关系来细读电影文本,阐释好莱坞是如何在《日落大道》中维护父权制度的。

一、影片叙事与他者

与普通影片的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不同,《日落大道》选择了男主角乔伊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进入故事,并且在全片中都贯通了男主角的心理自白。此等先声夺人的举动,可以说使观众通过拉康所说的“镜像”投射,自动将自我投射到了影片中的男主角身上。而倒叙的叙事结构又使我们从一开始就预见到了主角“我 ”死亡的结局,那孤零零地漂浮在泳池上的尸体,在故事还未来得及开始前就为观众洒下了同情的种子。

于是,在被精细操控的叙事轰炸下,观众几乎都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本片的讲述并非客观的,而是充满了主观意见与选择的二次讲述,并且这位讲述者正是一位男性。作为故事讲述者,他拥有了一些其他角色没有的权利,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也可以评价其他角色,甚至还能回顾自己的前史来博取同情。而片中的女性角色则没有这样的优势,只能沉默着处于被男性凝视的位置。

劳拉、穆尔曾在《观影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出,主流商业片通过叙事序列,将女性摆在被凝视的位置上,《日落大道》便是很好的印证。无论是纯洁的贝蒂还是疯狂的诺曼,她们在整部电影中都是处于被凝视的位置上,通过男性角色的目光来展现。他们是男性角色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创造出的他者,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二、剧情隐藏的男性成长史

承接上文提到的他者化,《日落大道》中对女性角色的设定其实也有强烈的目的。在影片黑色悬疑的包裹下,《日落大道》其实还隐藏了一个关于男人成长的故事。而两个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在父权制下助力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即使因为过于强烈的阻力成长被死亡所打断。

拉康在继承了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础上提出,男性的成长史实际上是实现父权制的内化的过程。但在其成长经历中,女孩作为一个典型的被阉割的形象,会引起男孩的阉割焦虑;但同时,为了战胜俄狄浦斯情结成长为真正的男人,男孩又要学会把欲望转移到其他女人身上。因此作为男性欲望与焦虑的双重对象,女性的存在便成为了一种困境。而主流父权制思想为了消解这种困境,常常使用物化女性或是固定女性形象的方法,如在《日落大道》之中,就采用了典型的天使母亲/恶魔母亲这一对固化的女性形象。

作为恶魔母亲存在的诺曼,她拥有美丽诱人的脸庞,但仍难掩她的蛇蝎心肠。影片中总是喜欢用仰拍的角度来强化她的强势性格与高高在上的地位,总是站在高处向下俯视的动作也体现了她强烈的控制欲,阴阳脸的打光则暗示她早已疯癫的内心,这个角色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激起男性和观众的焦虑。她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总是让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自己的监督之下,阻止儿子成长,以此来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而贝蒂则反映了男性欲望的投射,她是年轻美丽的,单纯而弱势的,虽然野心勃勃但工作能力弱于男主角,影片中总是用柔光给她精致的面部与无辜的大眼睛特写。她则象征着一位慈爱的母亲,总是鼓励、陪伴着男主角乔伊成长,甚至她野心勃勃要写出自己故事的性格,也作为一种小写的他者客体,不断地提醒着乔伊他人生中年轻时闯荡好莱坞的美好时光,借以重温在“想象界”所感受到的控制世界感。

而古堡中的仆人麦克斯,则在这个男孩成长的故事中扮演了一个父亲的角色。作为诺曼真正的缔造者与成就者,麦克斯无疑才是整场戏的导演、古堡的权威中心。他决定了乔伊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随意切段他与外界的联系,还在适当的时候把他逼回古堡。而乔伊的真正成长也是由反叛这位父亲开始的——他不再听由他的禁令,对诺曼说出了全部真象,并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只可惜,控制欲膨胀的母亲以谋杀的方式阻止了这场成长。

虽然影片中的男主角乔伊似乎在蜕变中失败,但影片却通过另一种方式安慰了现实的观众,即诺曼的疯狂。用疯狂来惩戒坏的母亲,而用前途、爱情、婚姻来褒扬好的母亲,这样被焦虑笼罩的观众似乎终于可以长呼一口气,在疯狂的女人狰狞的脸前拍手称快。

三、与现实好莱坞的关系

作为一部由好莱坞来写好莱坞的电影,《日落大道》拥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甚至导演还故意使用让默片过气女明星来扮演过气女明星这样的方式来加强了此种指代性。前文所提到的古堡仆人麦克斯,除了在《日落大道》电影中扮演最高权力的父亲角色外,他的另一个身份——导演则更指向了电影外。电影导演,作为好莱坞的位高权重者,便是真实的好莱坞父权制的化身。看似富有而有攻击力的女演员诺曼,其实也只是他捧起而舍不得放手的一个玩具而已。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对应了黄金时期好莱坞疯狂造星的现象,其实正是父权制物化女性,并将之推崇到恋物。

同时,电影中也还有好几处无意对好莱坞的父权制进行了展示,如诺曼前往派拉蒙寻找导演比尔时,摄影棚中所有职务较高的人均为男性;比尔对助手的话,比尔认为“她是上个世纪的人物”,比尔则回答“她年轻时可真是一个甜心”,可年龄可当诺曼父亲的比尔却仍作为最著名的导演在活动;还有贝蒂因鼻子而没能当演员的故事。当把这些闲谈间的细节与好莱坞持续了几十年甚至至今还存在的,男女职员性别比、女演员男演员薪酬比、男女演员事业寿命长度对比时,我们便能发现在好莱坞这个所谓“世界文化最为开明的地方”,父权制到底有多深入骨髓。

此中对父权制的维护甚至可说膜拜在最后一场戏中到达了高潮,当已经病到疯魔的诺玛从楼梯上一步步走下来时,按乔伊的话说“所有人都配合着她演戏”,仿佛所有人都充满了同情心似的。可在我看来,在众人的包围、摄影机镜头下那么庄重地走下楼梯的诺曼更像是一个被献祭给父权制的牺牲品,她终身在父权制构造的美梦中,把父权制内化,使自己成为自恋、只注重外貌、只知追求男人之爱的怪物。而作为帮凶的我们,不是在楼梯上为“牺牲的美丽”而无知感动,就是在荧幕外为她的疯狂而讥讽嘲笑。

 6 ) 比利.怀德的重口味

日落大道是洛杉矶最为著名的一条街道,它东至银湖区,西达太平洋,是好莱坞最美的景观之一。1911年,好莱坞首个电影制片厂坐落于此,随着工资利润的急速增长,日落大道在20年代转变为大明星的豪华住宅区。用“日落大道”做片名,既指代影片的故事发生地,也间接反映了女主角诺玛.戴斯蒙名声的每况愈下,已是夕阳余晖。而且对于男主角乔.伊利斯来说,他也同样在编剧的职业生涯中陷入低谷。

片中还埋着不少与之有关的象征: 秋天、落叶——中年 片头字幕刚出现,我们发现台阶下满是落叶,由此可以断定故事发生在秋天。深秋代表人到中年,落叶也代表了黄金时代的结束。诺玛.戴斯蒙的豪宅看上去也破败萧条,网球场上也布满落叶,游泳池内鼠头攒动。 猩猩、乔——伴侣、宠物 乔第一次进入大宅时,恰逢诺玛的宠物猩猩去世。这位老演员孤苦伶仃,只和她的猩猩为伴,猩猩相当于她的伴侣和宠物,死之后更没什么寄托了。而男主角的出现恰好顶上这个位置。甚至在乔.吉利斯第一次离开大宅时,腰间的表链别在了门别上。这暗示着他离不开这所房子,终究是和猩猩一样要被锁在笼中的。 爪子——吸血鬼象征 哥特豪宅——软禁 同样发生在乔首次见诺玛的时刻,有一幕是诺玛左手用香烟环吸烟,右手呈爪子状,导演似乎把她比喻成一个女吸血鬼。而且光天化日下她在自己家中戴一副墨镜,还有她那身服饰,都显得不合时宜却又透着阴森般的富丽堂皇。别墅内部更是一种阴森的哥特风,就像吸血鬼的行宫一样,而乔.吉利斯就像《德古拉》里的房地产推销商一样,一步一步走近德古拉为他布下的陷阱,成为其傀儡。 照片——自恋 诺玛的房间里摆满了她年轻时代的电影剧照和明星肖像照,说明她是个极度自恋的女人,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闭塞的世界里。 人物: 扮演诺玛的女演员格洛丽娅.斯旺森也和片中女演员一样,上世纪10年代末到2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的一线巨星。20年代末,有声电影取代默片的大潮势不可挡,大批演员因发音问题从银幕上消失,斯旺森也是这股潮流中渐渐隐退的一部分演员。但是1950年的《日落大道》,让她再度回到观众的视线中,不过也只是昙花一现。

有一场戏说诺玛模仿卓别林取悦乔,我们可以看出默片明星斯旺森对表情和动作语言的把控几乎是完美的。卓别林本人也在《日落大道》问世两年后拍出了《舞台生涯》(Limelight),同样是一名默剧演员努力想要复出,最后却失败的故事。《日落大道》呈现的是明星制的残酷,昔日的巨星走向了自我毁灭,甚至在毁灭前都不乏在想象的海洋里惊起。而诺玛唯一一点儿希望——她和乔的这点爱情也如同“复出”一样,走向了绝望。乔不仅是她的伴侣、宠物,更是她的最后一位观众。 乔.吉利斯这个人物的内心转变也很有意思,他一开始对诺玛是不屑的态度;后来发觉诺玛把他设定成了一个男宠,尤其在打桥牌段落里——当他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时还觉得特丢脸,某次开车时诺玛不让他嚼口香糖他都觉得挨不住面子;再后来,诺玛为乔在服装店选服装时再次受到侮辱,显然销售员见过很多和诺玛有染的小白脸。

这之后,乔有一次回归,也就是那场派对。这是他的一次个人回归,很快又被诺玛的自杀打断,再度重新回到诺玛的怀抱;乔被自杀的诺玛打动,两人深情相拥——然后就转变为泳池一幕,管家对诺玛说乔是个“流浪狗”,赤裸裸地将乔的本质揭露出来。流浪狗说明乔之前回归个人生活只不过是一次流浪,无家可归之后只好再回到主人身边。也附带说明乔接替了之前死去的老猩猩的位置,并且已经融入了“男宠”这个角色,甚至也比以前更放得开了。毕竟他肯在泳池前,当着诺玛的面泳装想见,基本暗示两人已经发生过关系。好莱坞当时因为“海斯法典”的关系,不可能挑太明,所以导演很聪明的用这种性暗示来揭露他们关系的转变。 好莱坞在那一时期似乎乐衷于拍这种老牛吃嫩草的故事,《欲望号街车》《春风秋雨》等都是那一时期的产物。老的女演员跟比自己小很多的男演员配戏,限制会大很多,不过她们老辣精湛的演技会有爆发力。女主人公往往独立且强势,完全将男演员的青涩处于掌控之中。 管家马克斯作为“导演—— > 丈夫 —— > 管家”的转变会让人觉得奇怪。颇让人觉得奇怪。他作为诺玛的第一任丈夫和伯乐,一直都深爱着她。即使时光荏苒,诺玛青春不在,他都默默地陪在身旁,甚至为她冒充影迷写信,为她再找情人,一步步编造谎言继续她的明星梦。直到结局,诺玛精神失常错把狗仔拍新闻片误解成拍她复出影坛的电影,马克斯依然为她编造复出的美梦,并亲手执导了她的完美谢幕。————“我已经准备好拍我的特写镜头了!” 扮演马克斯的男演员也是本色演出,这位埃里克.冯.史特落海姆是著名的演员、导演和军事专家。10年代作为演员,20年代该行做导演,九个小时的电影《贪婪》是他的代表作,影片最后删除了3/4得以公映,但删减后的版本却完全背离了他的原始意图。他导演过格洛丽娅.斯旺森(《日落大道》诺玛的扮演者)主演的《凯莉女王》(1929)——这部影片也是《日落大道》中男女主角在宅邸中观看的那部默片,所以颇有讽刺意味。毕竟他和斯旺森在有声片来临之后都一蹶不振,他也在此时转行做了演员,较有名的是雷诺阿的《大幻灭》里的德国军官,以及《魔鬼玩偶》和比利.怀德的另一部片《开罗谍报站》。 完美的开头: 众所周知,“黑色电影”开头一般都是男主人公或与剧情有着密切关联的人的画外音,《日落大道》不同的是,它是以一具尸体的画外音开始的,借尸体之口讲述了他的命运。当然比利.怀德并没有完全让观众了解到这具死尸就是男主角,只有细心的观众或熟悉男演员威廉.霍顿的人才能领会。

死者是最完美的第一人称,因为他知道故事结局,观众也知道了他的结局。那么,他是如何得到这个下场的呢?那就是两个小时的悬念了。(再来八卦一下尸沉泳池的仰视镜头,这个效果在当时太难拍了,因为那时还没有水下摄影机。比利.怀德的方法是将一面镜子放置在泳池底部,然后在水上拍霍顿的镜像和岸上警察的图像,所以出来的图像甚至有些扭曲的感觉。) 完美的结尾: 比利.怀德的绝大多数电影,结局都堪称经典,此片也毫不例外。 癫狂的诺玛在乔背后开了一枪,这种行为在西部片里司空见惯。记得《西部往事》导演莱翁内曾说过西部片里的比利小子绝不会在背后开枪,但真实的西部世界里,比利小子会这么做。比利.怀德并不喜欢西部片,但他承认这在“西部法则”里显示出了恶人的懦弱。当然,诺玛也是懦弱的,正是如此我们才会对这个人物报以同情。 乔被击中后落入泳池,观众清楚的认识到片头那具会说话尸体就是他。 癫狂的诺玛在射杀了乔之后,变得精神失常。错把狗仔和媒体对她杀人事件的报道误解成剧组在拍她的“银幕复出”。当她出现在镁光灯前时,以最美的词藻形容她对拍电影的爱,一步一步从楼梯走到镜头前,又摆出了那副吸血鬼式的爪子与动作,说出了那句完美的谢幕台词:“好了,迪米尔先生,我准备好拍摄特写镜头了。”但随着电影结束,诺玛并未拍到她梦寐以求的特写镜头。比利.怀德在特写还没给出的时候便模糊了焦点,这种处理手法意在表明诺玛已经完全消失在人们的焦点视线中了。观众可以想象她的结局——估计不是被关进监狱就是被关进精神疗养中心了,亦或是永远在她的宅邸里安度晚年。 最后提一句,喜欢《日落大道》的朋友不妨看看28年后,比利.怀德和威廉.霍顿再度合作的《费多拉》(Fedora),两者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

 短评

太精彩了。无论是关于默片女王的失落与幻梦,还是围绕感情关系的紧张与惊悚,都被这样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讲得丝丝入扣,挥洒自如。

6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门牌号竟然是日落大道10086耶!目前看过最喜欢的怀尔德。故事讲得这样扎实,即便谜底早就揭晓也无妨。一部关于电影全是电影的电影,那些失意的过时的疯癫的人,被“罕见的同情心”所照耀,成了黑暗中的英雄。精彩的结尾像一出戏中戏,可她还是把那个挚爱她的人叫成了别人的名字。

10分钟前
  • 57
  • 推荐

片子绝对经典,就是觉得她那么有钱要是嫁给冯小刚就好了,绝对私人订制一出甲方乙方似的大腕戏。以被杀者的口吻开始,地址真的是日落大道的10086号嘛?还是中文字幕自己加的。老太太说星座也真是醉了。UCCA

15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日落大道》里耐人寻味的metamessage是,扮演管家的施特罗海姆说:“我曾是可以比肩格里菲斯的导演,现在却只要全心全意的服侍于她”。事实上,在无声片时代作为导演的施特罗海姆确实比肩与格里菲斯。所以,施特罗海姆要守卫的不是沉迷与过往荣耀神经质明星诺玛,而是她所代表的无声片的电影时代。比利怀德的用意应该是在这里,才让这位曾经最了不起的导演也是演员的施特罗海姆出演吧。

20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这片子其实还挺惊悚的,因为真实的与臆想的人生如此脱节,把人弄成了变态。男主角其实不重要,谁都行,不如Max来得重要。讽刺的是,不仅又是一出错爱乱情,而且到最后,只有疑似结尾之时,孤独的女人才能获得她想要的结果,尽管她也知道只是片刻黄粱。

23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2011.6.11. 18:30 国泰。文艺青年吃软饭警示录/脑补女王的戏梦一生/女王攻和忠犬受不得不说的故事/如何用形而上的追求把软妹指南……怀尔德先生您是个天才!

25分钟前
  • mi4444d
  • 力荐

美人自古如良将,人间不许见白头,更何况是用金粉镀成的superstar。整部片子都处于一种莫名的诡异气氛之中, Gloria Swanson真是太妖魅了,那句Stars are ageless说的令人唏嘘不已

2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黑色电影有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就像诺玛的控制欲,她在名利场中迷失了太久,灯光亮起的时候早就丢失了灵魂。好莱坞电影工业何尝不是一座吞噬人的房子,赐予你梦一般的虚幻,沉浸在一种人工布景的绚烂中无法自拔。人是圈子的动物,靠赞美来获取光环,诺玛有粉丝的假信,乔在那帮编剧朋友中亦能找到存在感,谁不是在烂泥中去奋力追逐虚无的梦想,以驾驭这沉重的人生。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疯狂不是一种罪过,从青云般的梦境中跌落才是。葛洛丽亚·斯旺森和她扮演的诺玛都是50岁,一个坠毁于日落大道的黄昏,一个在日落大道的水泥道上玩命一跃,竟然驾起了祥云。戏里戏外,皆为唏嘘。

3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paranoid...Norma那经常仰面45度角但眼睛还是水平望着你的神情真是太恐怖 黑暗中不寒而栗.

35分钟前
  • Zn粒粒
  • 推荐

难怪大卫林奇喜欢,这片子其实多可怕多阴暗啊。都是贪恋名声的人,一个走向疯狂,一个走向腐坏,都太让人唏嘘。更何况女主角就是当年默片大明星,演得特别棒;里面出现的电影人还真都是导演什么的,好莱坞讲好莱坞自己的故事,日薄西山的无力感

3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要说经典心理恐怖片 比利怀尔德的日落大道当属其中佼佼者 尽管片尾仍有些冗余(下楼梯的旁白处出卡司岂不更好?)但本片神奇地将远大前程式的闭塞窒息感 爱伦坡那诗选式的黑暗 以及菲茨杰拉德型浮华融为一体 部分元叙事的运用 部分死者旁白式的处理等等 随后在马丁斯科塞斯和大卫林奇的作品上 亦见重现

3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这片子又厉害又悲伤,那种没有任何选择可以阻止悲剧发生的悲伤啊。喜欢死人的旁白自述,喜欢万能管家,Turn that light back where it belongs,比利怀特每次台词都好棒啊。在B站看的,弹幕让我觉得大家对年纪大的女性非常刻薄,当任何年龄差巨大的男女关系出现时,女性年纪大的时候大家就废话好多。

42分钟前
  • 黑貓十一
  • 推荐

呃,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不太喜欢,很难融入剧情。

4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比利·怀尔德代表作,黑色电影经典。对好莱坞自身的批判与嘲讽,和《雨中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本片是阴暗悲凉的,后者明媚欢乐。大卫·林奇的神作《穆赫兰道》中多次向本片致敬。本片的摄影(尤其是片头片尾)、台词、化妆都极佳。但我很不认同女主的沉溺于过去,拒绝向前看的心理。(8.5/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原来比利·怀德在66年前就已经写出了:“‘你不会有时候很恨自己吗?’‘我常常都很恨自己’”这么振聋发聩的对话。

4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好莱坞一次肆无忌惮的自嘲自讽,且绝对黑色。面对那双惊悚而自我陶醉双眼,我们到底是该压抑地为无声电影时代默哀,还是直面虚荣与欲望带来的凶残?受人欢迎与受人关注的区别是有多么大,她却能走火入魔地归为一体。(这绝对是比《艺术家》那样毫无创意的跪舔高出几个档次的作品。)

51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看得各种心酸…巴斯特.基顿脸上涂满厚厚脂粉、带着小丑般忧伤的神情坐在桥牌桌边如僵尸出土,50岁韶华已逝的老妇,蛰居一幢阴暗废旧大宅,仍缱绻在25岁的浮华旧梦中,疯癫痴狂地死死掇住最后一缕稻草,渴盼光环再临,不肯落回人间…这明明是对整整一个时代的苍凉悲叹。编剧定受《远大前程》启发甚深。

56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大卫林奇怎末可能不喜欢它呢

1小时前
  • hexy
  • 推荐

看黄金时代的影片,总能不经意间产生这样的体会,就是最电影的电影就该是这样的。 而一个身处光环中的人,如果只看得到光环,当年华流逝,取而代之的就会是同等的空虚和暗淡。

1小时前
  • shu
  • 力荐

一直觉得国内应该翻拍然后找刘晓庆来演Norma 所有人嗨到爆

1小时前
  • 飘飘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