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岁月

大陆剧大陆2007

主演:邵峰,陈建斌,朱媛媛,黄海波,王媛可,霍青,于滨,于和伟,张笑君,黄小蕾,郑玉,赵柯,张新华,战卫华,田玲,李依晓,李雨轩

导演:高希希

 剧照

光荣岁月 剧照 NO.1光荣岁月 剧照 NO.2光荣岁月 剧照 NO.3光荣岁月 剧照 NO.4光荣岁月 剧照 NO.5光荣岁月 剧照 NO.6光荣岁月 剧照 NO.13光荣岁月 剧照 NO.14光荣岁月 剧照 NO.15光荣岁月 剧照 NO.16光荣岁月 剧照 NO.17光荣岁月 剧照 NO.18光荣岁月 剧照 NO.19光荣岁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2:42

详细剧情

  年逾古稀的柏香茗终于无法承受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老伴苑志豪悲痛难耐,而发妻留下的日记则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中原,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已经建立恋爱关系的苑志豪和柏香茗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在时代洪流的推动下投身革命。志豪在战火中成长为钢铁战士,香茗则在危机四伏的敌占区传递情报。他们在战火中结合,在战友的祝福下奔赴光明的明天。  进入和平年代,苑志豪和老战友邹大伦的矛盾,对待子女的严苛以及和妻子的相处,都让生活充满了波澜。战争让他们紧密相连,而儿女情长的厮守无疑有着更多的考验……

 长篇影评

 1 ) 每个人的视角都不一样

这样的电影看了很多
但是在昨天凌晨还是被感动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战争面前。都是万念俱灰。都是扯淡,那又如何呢,就像好男不当兵最后改编的歌词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片子让我想起狼牙山五壮士
只是想表达的东西还不太一样,感觉法国和意大利的这类片子有更强的自省
现在一天一部片、一张唱片、本来想一本书来着,但是智商太低看不完
不过还好了。。。。

 2 ) 从《光荣岁月》里的两个女性说起

周末佳片有约播了阿尔及利亚和法国合拍的《光荣岁月》。本来我不爱看战争片,但法国人的电影就是很有味道,在情节中慢慢把你融化。《光荣岁月》讲的是1944年到1945年间,法国被纳粹德国入侵。几个北非法属殖民地的小人物受军队征召,为奴役自己的宗主国而战,进行着一场以解放法国为目标的战斗。而实际上,他们与法国籍的士兵不可能真正的平等,所谓的自由、民主即使在战争结束后也不可能惠及他们所在的殖民国,因此这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是一个玩笑,并且是一个需要付出生命代价不允许撤退的玩笑。

一样描写战争,《光荣岁月》选取了几个小人物的视角,另辟蹊径。比之于宏大的叙事,也许就是小人物的生活才让我们觉得这是最真实的历史。豆瓣上的网友已经写了很好的评论,我只须看就是,写不出更好的东西。只是我想说说这部电影里的两个少有的女性。

一个是赛义德的妈妈。几十年前,法国人杀害了这些阿拉伯人的亲人,焚烧了他们的家园,而现在他们却会扛起枪,义无反顾地为这个似乎根本没有爱过他们的宗主国而战,这是为什么呢?不同的人对入伍怀着不同的动机,有的人希望摆脱贫困的命运,有的人希望在军队里得到晋升,成为法国人认可的主流。而赛义德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他决定要入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机,就是要解放法国。赛义德的妈妈哀求自己的儿子,不要参军,就陪在自己的身边。而赛义德告诉她,哦妈妈,没事的,他们一定会解放法国,他一定会平安回来的。年迈的母亲不需要财富,也不需要所谓的解放祖国的荣光,对于女性来说,家庭远远是高于所谓的国家的。她只希望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唯一的儿子能守在自己的身边。有谁知道一个即将送儿子上战场的淳朴农妇的心酸呢?或许他将一去不复返,留下白发苍苍的母亲在故土痴痴地凝望北方。

另一个是马苏德的法国女朋友伊莲。在一次庆贺战争胜利的狂欢中,马苏德遇到了伊莲。在殖民地,法国殖民者禁止阿拉伯人与法国女子来往。对于单纯的马苏德来说,在战争中能遇上一个和自己相爱的人,并且是比他有着更高社会等级的法国女子,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爱情突破了禁忌,他以为现在他已经参了军,是法国战士中的一员了,只要他胜利凯旋,就可以和伊莲名正言顺地在一起。而实际上,他和伊莲之间的书信,被军部审查扣下,因为他是阿拉伯人,没有权利和法国女人相爱。伊莲一次次地探问,却总是杳无音信。终于在解放阿尔萨斯的时候,马苏德在一场艰苦的巷战中牺牲了,他头上的钢盔里,还藏着伊莲的照片。如果你决定要爱上一个人,不要去爱一个战士,因为他的生命不属于自己。无尽的思念和漫长的等待会让所有的爱恋消退,死亡的残酷也让恋爱的乐章戛然而止。“你会等我回来吗?”在清幽的石板路上,马苏德仰头问窗台上的伊莲。她在两株艳丽的花朵之间,那样地美好。“会的。”只是她真诚的回答,再也等不回她的爱人了。

电影轻描淡写这两个女性,其实也是突出男性世界的悲壮和战争的残酷。贾樟柯在接受《城市画报》对他的采访时说到,男性被体制奴役的程度更高。更多的男性太认同于体制和主流,首先在意识上认为自己是属于社会的,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维护地更加用心。而即使在高级体制化的国家和年代里,女性显得更加本能和自我,还能保持很多非体制化的一面。这点我很赞同。不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女人更加偏向于陈述自己的情感诉求,因为这比所有的以高尚和庄严为名的政治需求都更加重要。

法国人拍的电影让我爱不释手。另外一部《漫长的婚约》也写到战争,却让人看到坚守、可爱、调皮和明媚。再残酷的事,它也不会刺痛你,不会让你觉得难以接受,而是让你觉得辛酸就好,点到为止。甚至百转千回之后,还给你一些启发和带有些许乐趣的感悟。

 3 ) 再怎么忠诚勇敢,也无法成为法国人

二战期间,法国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征召了大量非洲青年加入了自由法国军队,作为法军的主力。1942年末,成立较早的阿尔及利亚第三步兵师率先在北非同德意联军作战。1943年,他们从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在古斯塔夫防线艰苦战斗。1944年8月,他们登陆普罗旺斯突入法国南部,参加了解放巴黎战役,一直打到了德国本土,可谓战功显赫。但是,殖民地的士兵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他们在战斗中往往被放在最危险的前沿阵地冲锋陷阵,物资补给也无法与法军士兵比,战斗与非战斗伤亡奇高,这为二战后的反殖民战争埋下了伏笔。2006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电影《光荣岁月》,讲述的就是这些殖民地军人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四名阿尔及利亚青年应召入伍加入法军,他们从北非开始与德军作战,一直坚持到解放他们所谓的“祖国”,一路伴随他们的,除了血腥残酷的战斗以外,还有法国人无尽的歧视。 影片重点描述了殖民地军人的勇敢和忠诚,在面对艰巨的战斗任务时都坚决服从,冲锋在前。而且法国人的歧视也进行了笔墨浓重的刻画,打仗时安排殖民地军人冲锋在前,对他们的伤亡毫不在意,伙食供给进行区别对待,而且故意阻拦殖民地军人和法国姑娘相恋。通过对比凸现了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另外,电影里的两场战斗片段特别精彩,一场山地攻坚战,先是小股部队佯攻,吸引德军火力点暴露,后续炮兵观察员标定火力点坐标,再实施炮火覆盖。另外一场是小镇遭遇战,四名殖民地军人明知不敌,却还是与德军大部队展开巷战,最终以死亡三人的代价顶到大部队前来支援,电影以这场战斗收尾,通过三人的死亡直接呼应电影点题:殖民地的人再怎么忠诚勇敢,但他们永远无法成为法国人。

 4 ) 在历史上那些永远被尘封的英雄

你站在某一个地方,但永远不知道这个地方是怎么变成现代的祥和 安宁,要是没有那些在历史中默默做这牺牲的无名英雄就永远不会有今天。
这些英雄渴求平等渴求自由,他们为别人愿意牺牲一切,但是别人连个西红柿都不愿分享。我认为这部电影很不错,它告诉了我要人人平等,世界一定要和平。

 5 ) 原来这不是我的祖国

    得奖与否是我们衡量一部影片值不值得观看的重要指标,我选择观看阿尔及利亚电影《光荣岁月》的原因正是它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令人震撼的是,影片的五位主要演员竟然共同分享了这一殊荣。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情景十分罕见,似乎只有法国影片《八美图》中的八位女主角共同获得过法国恺撒奖最佳女主角奖,不过恺撒奖还无法同金棕榈奖相提并论。看过电影我们发现,这奖杯,与其说是颁发给这些演员,毋宁说是颁发给影片中的那群士兵,这更像是法国人迟到了60余年的道歉与认同。

  这是一部关于勇气与牺牲、危险与团结、英雄与无奈的史诗之作(《纽约时报》对此句有莫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群来自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青年投身到法国军队中,希望解放“祖国”——法国,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誉与尊严。然而事实告诉他们,除了他们自己,几乎没有法国人认同他们,他们同样付出了生命,收获的却只有苍白的精神鼓舞和空头的许诺。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精神与他们无关,美丽的法国姑娘不属于他们,看书识字的权利不属于他们,探亲假不属于他们,甚至连新鲜的西红柿也没他们的份。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能够对他们一视同仁的事物的话,那恐怕只有德国人的子弹了。

  他们终于发现,这个“祖国”与他们格格不入,信仰不同、肤色不同、地位不同,他们无法从“祖国”身上获得荣耀和归属感。他们终于明白,这不是他们的祖国,他们一生也无法抹去殖民地的烙印。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讲,他们就是亡国奴。也许是被殖民的年代太久远的缘故,他们竟然忘记了这一点。

  一个为之流血牺牲的国家,却不属于自己,这个认知是极端痛苦的,失望与无力感油然而生。也许孙基桢能够体会他们此时的痛苦。(孙基桢是朝鲜人,1936年作为日本殖民地人,代表日本参加柏林奥运会,并获得马拉松冠军,在领奖台上,他低下了头,用鲜花挡住了胸前的日本国旗……)

  终于,这些士兵决定为自己而战,他们渴望世界记住他们的光荣岁月,他们希望让世界知道,有一群来自北非的阿尔及利亚青年,成为第一批踏上阿尔萨斯这座历史名城的“法国人”。然而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光荣属于法兰西,不属于他们。那些战死的人也许才是幸运的,而活下来的只会感到一片空虚和困惑,以及无尽的伤痛。历史就这样开了人类一个玩笑。但只要还有国家,只要还有人类,这样的玩笑就会周而复始地开下去。

  在影片中,每当这些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战士牺牲的时候,就会响起那悠远苍凉的北非民歌,这歌声仿佛是在接引这些逝去的人们魂归故里。与这歌声相比,雄壮的马赛曲在影片里显得暗淡无光。

 6 ) 人性的光辉与丑陋

被影片的英文名和中文译名误导,以为是一部轰轰烈烈的战争片,其实,影片关注的不是反战,而是尊严与自由。Indigenes,土著。二战末期,法国大量征召征召其在北非的殖民地的青年去法国本土抵抗纳粹侵略。这些人,每每冲在战场的最前线,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炮灰,为“尊贵”的法国士兵扫清障碍,减少危险。而人们记住的,是法国士兵们灿烂的微笑,和胜利的喜悦。没人记得有那么一批人为了法国的自由而长眠在了不属于他们的“祖国”的土地上。
即使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他们依然选择了前行,不为别的,只希望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有朝一日,他们能获得尊严和自由。但是,影片中他们并没有得到。现实呢?我们看看本片最后的字幕:“1959年,一项法律被通过,用来冻结获得独立的法国旧殖民地军人养老金。2002年1月,在经过冗长的听证后,欧洲议会要求法国政府全额支付这些养老金,但是继任的政府拒绝支付。”若不是有这部电影,或许,随着老兵们的逐渐老去,这段历史也将尘封。
纳粹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种族清洗,而法国在本片中扮演的角色,是否也如纳粹一样呢?而至今不承认那些士兵的地位,是比当年的歧视更为悲哀的事,因为这不自觉的影响了不了解历史的年青人的思想。2005年能爆发种族骚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短评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