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孔子2010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陆毅,姚橹,张凯丽,王斑,许还山,马精武,毕彦君,李欣汝,刘峰超,李文波,阚金明,马东延

导演:胡玫

 剧照

孔子2010 剧照 NO.1孔子2010 剧照 NO.2孔子2010 剧照 NO.3孔子2010 剧照 NO.4孔子2010 剧照 NO.5孔子2010 剧照 NO.6孔子2010 剧照 NO.13孔子2010 剧照 NO.14孔子2010 剧照 NO.15孔子2010 剧照 NO.16孔子2010 剧照 NO.17孔子2010 剧照 NO.18孔子2010 剧照 NO.19孔子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20:04

详细剧情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本片主题曲《幽兰操》为歌后王菲息声多年后复出之作。

 长篇影评

 1 ) 豆瓣寂寞地作弊吧

1、《孔子》这种电影,你要拍,就别想着赚票房,要赚票房,你就拍点其他的。好莱坞拍个《苏格拉底》、《柏拉图》,也不会有人去看,因为这种人压根就不是娱乐大众的,不具备娱乐功能。中国导演的问题,就是又要拍这么个人,又要靠这个赚几亿的票房,这种行为本身很愚蠢,和阿凡达没关系,没有阿凡达,孔子也没人看。
  
  2、香港演员无论从文化背景、从素养、从经历,都不适合演孔子这种角色,找周润发来演,说明该片从投资人到导演,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明显,一句话,只想赚钱,没用心去做。
  
  3、导演自身对孔子及其所处的背景一知半解,或者说根本不了解,对于孔子的思想的内涵和春秋时期的中国总的思想学术背景,完全是个门外汉,这种情况下轻易启动这种题材,属于不自量力,浪费我国历史资源,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对中国历史的蔑视。
  
  4、孔子摊上了阿凡达,是他的幸运,因为这个事实可以给孔子以后票房惨败找一个最合适的借口,没有阿凡达,孔子会败得更惨,更无话可说,更快速地被抛弃。
  
  5、这个电影也许不算最烂的烂片,但他比烂片起到的作用更坏,因为他轻率地浪费了我国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6、孔子惨败是件好事,因为他可以阻止那些一窍不通的投资人和半吊子导演继续糟蹋孟子、韩非子、老子等等等。

 
豆瓣寂寞地作弊吧.这是我最后一次黑孔老二,看看电影院,人们都去关注小羊了,就让你自灭吧

 2 ) 两个孔子,谁解春秋

  ■入评理由:七十年前的《孔夫子》是何模样?它的修复和《孔子》的开拍都算得上过去一年里华语电影界的大事。

  ■读家:木卫二

  ■片名:《孔夫子》(修复版)

  ■导演:费穆

  ■演员:唐槐秋、张翼

  ■上映日期:2009年4月1日(香港)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一部呼应时局而作的电影,费穆试图表现出孔子身上的凡人一面。

  ■片名:《孔子》

  ■导演:胡玫

  ■演员:周润发

  ■上映日期:2010年1月22日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拍惯了帝王历史剧的胡玫新作,它依然在制造孔子的神圣形象。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同一个孔子,电影里都有见南子、子弹琴、子路之死等片段,放在电影里就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差异。这一切只因为两个电影的背后理念和想法诉求大不一样,创作心态不可同日而语。简单来说,《孔夫子》里的孔子是个老师,善于教导弟子,希望能改变社会风气与重整民心。《孔子》里的孔子是个实干派又不受重用的政治家,他几经患难,终被迎回了鲁国,功德圆满。

一起看《孔夫子》的朋友认为费穆是用上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影片截取孔子多个生平片段,没有直接的时间关联,而是用字幕跟地图串起了整个故事。孔子忧苦鲁国和天下的苍生百姓,被迫走了周游列国的坎坷之路。这段乱世中的出走占去了大半时间,放在日寇入侵的孤岛时期,更是别有意义。

《孔夫子》的情感厚重,严谨有加。费穆一丝不苟地挑拣素材,利用舞台搭景制造了简单朴素的风格,一人一室一案一窗,完全与孔子的孤苦心境相呼应。被困于陈蔡间,众弟子们疲惫不堪,就地入眠。孔子独自站立,继而心生感慨,茅屋外树影稀疏,繁星点点,构图上极为讲究。影片在技巧上相当丰富,景深处理、剪辑手法、声画结合都值得赞许。

电影开头便是孔子讲学,教育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观众先对孔子理念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而这种言传身教还用到了射艺、琴奏、欹器等有代表性的段落当中。孔子的念白抑扬顿挫,在今天听来稍显低缓,这倒跟影片的气韵节奏相符合。《孔夫子》主次分明,孔子是个政治上的失意者,然而他竭力去教导弟子,重点突出他为师者的形象,学高身正。影片在子路、子贡、颜回三个弟子身上下了工夫,像子路的武艺和正冠,颜回清贫下又有仁心,各有单独的段落去展现。

相比之下,《孔子》里的弟子们几乎是无条件追随和膜拜孔子,里面更有安插的混迹者以及漆思弓这种无关紧要、只为报信的配角,实在有失偏颇。《孔夫子》里的子路并不是一味听从于孔子,他在老师抚琴弹奏时还心有不满,听到歌声后方才如梦初醒,执器起舞。为了渲染子路之死,影片不忘交代卫国内乱的始末,子路一路力战,走上高台,正冠之后,慷慨而死。《孔夫子》真正表达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这种对位正如导演与观众间的关系。费穆想用孔子的事迹借古讽今,说予当时的观众听,他绝不是想推出一个千古圣人。只是受困于观众的理解能力,电影拍得太正,反倒有落了个说教之嫌,让观众产生了领会的障碍。

再到胡玫的《孔子》,通片铺展开来,没有剧力可言,镜头技巧难以服务整个电影。影片也有偏重,它耗费很多精力在鲁国的政治内斗上面,大篇幅去写三桓专政,如何为难孔子。于是乎,乱臣贼子很自然地站在了孔子的对立面。影片既然要往政治争斗去做,千不该万不该又遗漏掉关键的阳货和少正卯,一味去塑造孔子的神样,他有口才有武艺更能调兵遣将,光是堕三都一事就用了许多火烧人和大阵仗,不知如何解释才好。到了出走之时,孔子多少就显得有些意气用事,家国全不要又不知走往何处。《孔子》还假惺惺地塑造了孔子与敌手的和解,季孙斯翘首期待孔子的回归,用这种幡然醒悟的手法来制造孔子的高大全形象,未免太想当然了点。

在卫国那边,电影就一笔带过。南子莫名其妙地出场,糊里糊涂地中箭而亡。后面的子路之死,更是用转述的情景再现来表现子路的大义,只是缺少前因后果,多数观众无法明白他是为何而死吧。电影从里到外,更多强调跪拜礼,引出孔子崇尚周礼的一面,走的是形式体例。孔子在鲁国是有作为,可缘何要被排挤,沦落至丧家犬一般流浪,乃至于理念何以不为诸侯统治者所接受,电影就没有了倾诉的欲望。值得一提的颜回之死,《孔子》采用了最为忌讳的硬煽情,为抢救书卷落入冰河。不说颠覆史实,死得未免太不值了点。

最后再说一点,两部电影里都出现了高台。《孔夫子》里的高台只为突出孔子的主导地位,如同今日之讲台,以示言行和精神上的崇高。《孔子》里的高台非常突兀,它出现在了齐鲁峡谷会盟上,陡峭之势高不可及,与王权争夺挂钩,令人有些不是滋味。【北京青年报】

 3 ) 关于《孔子》的两句话

《孔子》不是一部烂片
据说现在孔子被批的很烂,我觉得不至于。有的人说孔子的特技做的真差,和阿凡达简直不能比,一定要这样比,我可没办法。
《孔子》不是烂片。2009年,无疑是中国电影的“烂片年”。出的烂片不计其数。我们曾经想就烂片这个话题做一档《影评联播》。可惜没做成——托尔斯泰说过:“好片子各有各的精彩,但是烂片的烂都是一样的”——我们评来评去,对每部片子的评价都差不多,不是“看不懂”,就是“不敢看”。珍爱生命,远离烂片,没必要为了做所谓的影评,而以身试烂。
拿《孔子》和2009年的“群烂”相比,还是高下立判的。我不只一次的说,孔子的编剧和表演不错(注意,我谨慎地避开了导演)。
剧情很流畅,故事也比较精彩。从孔子在鲁国受到重用,然后政治斗争失败,再颠沛流离于诸侯国,最后回到鲁国。我觉得编剧是花了心思的:政治斗争的戏很紧凑。“子见南子”这戏嵌在剧中也不突兀,分寸好。虽然流浪的戏有些草率,但是最后的艰难回归还是非常感人的。孔子离开鲁国,我为他委屈。终于鲁国人认清了孔子的价值,希望接他回去使,又替孔子生出扬眉吐气的快感和何必当初的感慨。当一个老头背井离乡恩多载,终于回到故土,还坚持在城门口施以当年的古礼……某不慎看的是一场媒体场,媒体人轻薄,发笑频频,可是我看着看着,还是泪奔了。
还有,周润发的表演还是相当到位的,从形象到气质我很认同。周迅么就那样子了,南子也就该是周迅这样。陈建斌,老戏骨也就这样子。至于颜回不老么,谁让颜回叫“颜回”呢,另当别论。
所以说《孔子》是烂片,估计是受了2009烂片年的影响,骂得刹车刹不牢了。
还有的砖家叫兽说《孔子》有历史硬伤,比如颜回、子路之死,师生之间的称呼称谓等等,多处于史书不符。说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一定要这样说我也没办法,不是还有人拿《孔子》与《阿凡达》比技术么。有比头哇啦。

《孔子》让人失望
影片中有一场戏,看了很激动,就是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我知道让老人家爬山很累,可我觉得中国两大思想家的历史性会面,就应该是这样的。不过,这只是老子和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使我感动的,和这部影片关系不大。或者说在《孔子》里,孔子又被消费了一次而已。
没错,看《孔子》我是哭了,发哥,我还是个人。但是,这部电影拍的是孔子,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我以前看《小小羊儿要回家》、《妈妈,再爱我一次》,哭得比这个凶。但是《孔子》,你不能拍成一部《一个老头要回家》、《国君,再爱我一次》。
我想知道:孔子的思想是怎么来的?究竟是一种怎样光辉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就产生这样的思想有多了不起?如果没有孔子,中国会怎样?可惜这部电影没有答案。看完《孔子》,执手相看泪眼,这老头好惨。可是却没有一种自豪感:“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孔子!”有吗?没有。离《甘地传》这样的传记影片很远很远。
70年前,费穆拍了一部《孔夫子》,我看了简介。费穆不愧是大师,有他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孔夫子》比《孔子》要站得高得多。这就是导演的问题了。还好我不关注影评,居说看了导演的访谈,你会气死的。

 4 )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乱评电影《孔子》里的“子见南子”

转自: http://cid-6b550fb01d518527.spaces.live.com/blog/cns!6B550FB01D518527!433.entry

     即使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孔子的一生也是很“杯具”,令人唏嘘。孔子年富力强时不被重用,不得不带着一众弟子颠沛游离,周游列国又四处受排斥,“累累若丧家之犬”,年过六十身老体衰,曾经殷切的出仕治国之志被耗尽,他终于决定回乡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不再踏入政途,孔子的一生可谓空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假如真如电影《孔子》所言,各国国君均不接受孔子观点,唯一明白老夫子想什么、想要什么的人竟是“名声不好”的南子,那孔夫子也真是惨了些。呵呵。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子见南子”一幕早在片花中就占了大段时间,银幕中南子挑逗的眼神和微张的嘴唇的确象影片把“子见南子”当成噱头,不少人因此而感觉不悦,对其的定性我们暂且搁置,既然胡玫导演借导演的便利将南子塑造成如武则天、赖斯一般聪慧过人的女政治家,那我也不妨借题发挥,来剖析一下电影版“子见南子”中的南子为何要这样做,老夫子又为何如此应对。
    在电影“子见南子”一幕中,南子的出场是从踩着高木屐鞋的赤足开始的,镜头有些轻佻地由下摇上,接下来是精心的妆扮和挑衅的言语,“听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你那个‘人’字里,包不包括象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啊?”,此时的南子以其聪慧美貌步步紧逼,孔夫子面对直线距离不超过5cm的南子表现出退让和不安,老夫子面对诱惑强作镇静回答问题的模样让南子很开心,因为在她的价值观里,男人都一样,追求的不过是色、名、利,亘古不变。几番交锋,孔子并未讳言自己也追求色、名、利,但老夫子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却显其心地坦诚和品行之难得,老夫子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表达自己追求“德行”“仁义”的人生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他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表现出极强的意志力和奉献之心。这让南子迅速明白夫子的心境,回答“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此句可谓胡导演的个人心理感悟,也是一个现代人对孔子的忠实评价。当南子与孔子对拜而别时,此时的南子已完全没有开始时的挑逗试探之意,代之完全的尊重和惜别之情。——可怜的孔子,最懂他的是这样一个女人!
      南子没有错,她的价值观对大部分人是适用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子见南子”之所以被电影大书特书,也许因为孔子只有一个,能做到“好德”而非“好色”的人并不多,这也更显得孔子之伟大,当然也警示我们,离2500年前的古人在品德修养和道德境界上还差得远呢!

 5 ) 《孔子》:知音难觅

据说《孔子》卷入了一起政治阴谋论事件之中,网络上几近兵戎相见,蔚为壮观 。我带着轻易被舆论影响的,那种不怀好意的批评心态走进影院,看完电影我才发现,自己终究是小人之心了,电影中的孔子原来在现实中遭遇了戏中一样的局面——不过成为了若干人泄愤的手段与工具,“被误解”的局面无法避免。而戏中他尚且能够“改变内心”,用于应对世界的不公与纷乱;而对于电影外的遭遇,他就真的阳痿了——“老二无力”。 但这种境遇却出奇得与电影本身互相照应,因为电影中的孔子虽然一直寻觅“知音”,但结局却知音寥寥。《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圣人传记,说到底是一部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孔子众门徒与孔子的关系”和“子见南子”是《孔子》的两大部分,无论是众门生还是南子,都是在彼时为数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惨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们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无一不以怅然落幕。所以本片着墨于“子见南子”与“颜回救书简”,孔子明知南子赏识他,亦无法留在卫国;明知颜回落水性命堪舆,亦无法营救——通篇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关于人物的“无力感”:既无法改变时局,亦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命运。 这也是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孔子“无为”的由来。电影中年轻的孔子有一身鸿图抱负,不认同老子的“无为而治”,而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时局。但迎接他的却是其后的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几近丧家之犬,理想主义要被挖空殆尽。在电影结尾,孔子的背影一袭白衣,与老子相若无几,他最终领会到“不参政事”以及“无为而治”,“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的内心。”电影看似描摹了一个理想主义失败者的落魄与无奈,实际上是叙述了另外的一番“豁然开朗”:以“传道授业解惑”来终其一生,用“无为”来“有为”,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正与此心态相得益彰。 电影讲到尾巴的时候已经立意鲜明,《孔子》从入世到出世,最后希望逃避政治与争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戏中的孔子领悟到生命中弥足珍贵东西相当多:师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园之情……而那些党同伐异的斗争并无意义。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显得相当“中庸”的原因,因为他要表达的本身就是“无为”的价值观。因为缺失激烈的矛盾与可看性强的戏剧性斗争,所以电影节奏显得相当缓慢。不过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却因循坠入戏外的“舆论口角”之中,这岂非另外一种黑色幽默? 《孔子》表面上竭力依葫芦画瓢照足历史,事实上不过是借古喻今,依旧是近来影视剧题材不变的主题:对于信仰缺失,丧失“坚持”品质的主流社会,《孔子》依旧是在宣道。所以电影中的孔子即便颠沛流离无处遁藏,也依然坚持“岁寒而知松柏。”人只能在历练中变得顽强,在风霜后看出本质。只可惜这部电影描摹出了孔子的“本质”,但却对那些“风霜”和“历练”没有深入叙述,以至于电影主题先行而细节稀缺。 但这也是关于电影本身的缺陷而已,至于那些阴谋论的攻击者,当然他们不会关心电影本身是什么。

 6 ) 解铃还须系铃人

今天,跟媳妇一起再次观看《阿凡达》,原因有二:一是庆祝《阿凡达》票房超20亿,一举打破大船保持了十来年之久的纪录;二是因为今天是周二打折日,观看这部超20亿美元的电影只用花20元人民币。

其实若是算上通货膨胀的因素,《阿凡达》的20亿应该不如当年《泰坦尼克》的18.4亿值钱,但是,这种绝对金额的超越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超越卡梅隆的恰恰是他自己,看来第七十届奥斯卡的颁奖礼上,卡梅隆那句“我是世界之王”绝非妄言,我们老祖宗有句话,此时最适合送给他——解铃还须系铃人。

因为买饮料,我俩进电影院稍微晚了那么一点点,一进去,好家伙!除了我俩的座位空着,其他位置几乎都塞满了,这可是本地影院最大的厅了,在《阿凡达》上映已达一个月的今天,还能保持这样的上座率,怪不得它全球票房表现得如此犀利。赶紧猫腰低头迅速到位,安顿好以后,抬头四顾,发现我俩旁边坐的居然都是小孩子,小孩子也来看《阿凡达》?我差点怀疑自己错进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放映厅。更为称奇的是,观影过程中,小家伙们不断的剧透着后面的情节,看来他们也不是第一遍观看了,这年头儿,有“回头客”的电影还真不多,怪不得影院一直为《阿凡达》保留着最大的1号放映厅。

伴随着利昂娜的歌声,我俩心满意足的走出放映厅,一出门口,懵了,满眼全是警察。我擦,赶紧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干啥坏事了,这么多警察兄弟来包围我?抑或是我们这个厅有名通缉要犯,为了看场《阿凡达》脱狱而来?赶紧询问检票小姐,答曰,单位包场看《孔子》的。乖乖,看来“《孔子》票房惨淡,官方包场救援”的传闻真的属实,连我们这个闭塞小城市都开始上演包场大戏了,可想全国是个什么阵势,可想《孔子》吸了纳税人多少银子。霸气十足的《孔子》的放映厅里出来一群统一身着警服的霸气十足的差人,曾经莫名其妙“被下线”又莫名其妙“被上线”的《阿凡达》的放映厅里出来一群莫名其妙的屁民,两拨人混在大厅里,多么有意思的对比,可惜没有相机,无法抓下现场的情形。

我是绝对不会掏钱看《孔子》的,主要因为它恶心霸道的宣传。胡玫不愧是拍帝王戏起家的导演,这次拍下的孔子,有美人、有枭雄、有阴谋、有战争,但就是没思想,可能姐拍得压根不是孔子,是大王。

想当帝王,必须把在位的王搞掉,当时正是《阿凡达》如日中天的时候,以前媒体只用“一票难求”来形容中国春节期间的铁路客票,今年值此春运来临之际,媒体却把这个专有形容词慷慨地授予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阿凡达》。胡玫导演为了当王,想都没想就把《阿凡达》踩在了脚下,她先是接受专访在媒体上猛踩《阿凡达》,称其情节一般、过目就忘,最后干脆直接对《阿凡达》下了黑手,《孔子》22日上映,《阿凡达》接到院线内部通知2D版于22日下线,这里面如果说没有联系,说得哭我都不相信。

同时,为了尽显帝王风范,抢滩登陆院线荧幕,《孔子》还号称准备了2500多个拷贝,超越《建国大业》的1000多个。我擦,一个拷贝一般能放三个放映厅,也就是三块荧幕,那这些拷贝足可以应付7500多块荧幕,但是老大,全国不过才5000多块荧幕,你即使全占了也有浪费的拷贝啊,再说,你能全占吗?即使踢掉了《阿凡达》,同期上映的还有《十月围城》、《喜洋洋和灰太狼》啊,哪个不比你更令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样乱放卫星是很JB扯淡的,不是发行方疯了,就是在说假话。

要我说,胡玫真是个傻女人,宋缺德都比她高明,老宋也是挺《孔子》的,人家就不像胡女士这么傻,找个《阿凡达》来做假想敌,宋缺德在博客上发文,拿《孔子》和《三枪》作了一番深入比较。多高明!我虽然恶心《孔子》,但打心眼承认它应该比《三枪》这个烂片中的奇葩要好上一千倍,胡玫你不拿你的片PK这个烂片,反而不自量力去找比你强一万倍的《阿凡达》较劲,真是脑子进水了。但是,回头一想,胡玫并不傻,她精得很。她挑《三枪》?那是谁拍得啊,老谋子啊,他根子多深啊,你敢惹他?惹了他,估计轮到《孔子》被禁了。所以,胡导找了个远在天边的卡梅隆欺负一下,甭管你什么《阿凡达》,就是时光倒转回1997年,《泰坦尼克》我也一样给你禁了。于是,《阿凡达》的2D版就这么被咔嚓了,消息一出,观众朋友们连称万幸,万幸《孔子》没拍3D版,要不我们甭想看到《阿凡达》了。

但即便是保留了3D版,观众们依然不干,因为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没有3D影院啊,孩子们累死累活忙考试,就指着快点放假好看《阿凡达》啊。好嘛,胡玫惹得祸,怨气都撒《孔子》上,一夜间大家都成反“孔”精英了。无论是首映还是首周,票房都惨淡得可以,豆瓣上大家看都没看直接给一颗星,留言中还直抱怨为什么没有零颗星的选项。

在《阿凡达》冲破20亿的日子,《孔子》估计还在为捞本而努力,据说制片方在看《孔子》成片的时候哭了,韩寒解释说,那是因为看了以后发现片子很烂怀疑可能赔本而难过的痛哭。制片方的眼睛倒是挺毒,什么是高瞻远瞩,这就是高瞻远瞩。

今天的见闻,我更感到《孔子》是拙劣的,居然玩起了官方救火,MMD,这包场钱不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吗?胡导何方神圣啊,居然得到如此的关照。老谋子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正蹲在麻子面馆的墙角里抽泣呢,我咋没想到这一招呢?凭我老张的后台,安排包场易如反掌啊,光记得忽悠老百姓了,忘了忽悠官方。

不知包场救火的把戏能玩出多少票房,反正这次《孔子》玩得过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刚才赠给卡梅隆的那句话我觉得现在还可以赠给《孔子》,解铃还须系铃人,话是一样的话,理儿是什么理,这个留给胡导自己琢磨。最后,出个上联大家来对对,解个闷儿:老子没空看戏子装孙子演孔子。

 短评

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只打一星

6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南子说:世人都能理解孔子的痛苦,但世人无法体会孔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11分钟前
  • chloe
  • 力荐

哈哈哈,我妈妈看的好伤心

13分钟前
  • Spring Xu
  • 还行

【中关村美嘉】才俩小时看不过瘾哇。本片讲的就是老年孔子在编好《春秋》那天很闲就开始回忆。从自己五十知天命出仕,意气风发了几年被排挤出国,然后带领一帮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想搞再就业,搞得很丧家狗的时候终于可以回国了,也当不动官了就老老实实教书立说,修了本《春秋》可以传世了自然挺高兴。

18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这几年古装片 不论文武 统统一碗水端平 毫无闪光

23分钟前
  • 无为啊
  • 还行

《孔子》不是被别人黑了 正是胡玫自己把他弄脏了这是一部悲剧

25分钟前
  • shmily
  • 很差

传说看这个不哭不是人,那我只能算是一坨阿凡达了……

26分钟前
  • 小安
  • 较差

可能是期待太低了吧,却觉得没有那么差,前半段龙精虎猛,小有问题而大无不妥。后半段有点拖沓,特效镜头一律很差,坏个整体风格。剪辑多少有点脑子不清,战争戏也太差,对对付付就过去了。先看故事再说深意吧,我们总是太端着了。PS:颜回淹死这事也太狗血了吧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周迅的表演一贯的好 演什么像什么 精神统治很重要 电影拍得不错 有笑点 又感人之处 也有历史 我应该读读中国史了

31分钟前
  • 冷山
  • 推荐

好烂的片子....就等着王菲的幽兰操出来.....看过越来越觉得孔子应该就是个Gay....收了三千男弟子....阿米脱佛.....诺....

34分钟前
  • Ryan
  • 较差

孔子在最后不都说了吗?要理解他老人家,还是去读春秋吧。电影就拉倒了

38分钟前
  • 丁不起
  • 较差

韵味不足,历史浅薄,意境非有,唯有铜臭。辜负孔老夫子,误人子弟啊。6.2

40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这是一部艺术化的反应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嘎姘头的电影

45分钟前
  • P
  • 还行

每段故事以及讲故事的细节都是不错的,只是剪在一起后不够抓人。

4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同样《骆驼祥子》里 祥子曾说的:与众不同是行不通的。 行不通的原因是个人思想无法领导和驾驭整个社会,即便这思想清洁高尚,终究会自食其果尝遍疾苦和失却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东西;再者,精神上无人能晓的孤独会让人流泪满面。但无论如何,之于爱,之于理想,一切承受甘愿。

48分钟前
  • Flicka
  • 还行

岁寒然后知松柏,电影遭遇的抨击不如用孔子的一句“世人误解我”一带而过。。三星半

51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看到老子和孔子坐而论道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错的片子,编剧、表演都挺到位的。但是如果能从这个片子看出“没有孔子,我们会怎样”,那这片就牛逼了。可惜还差口气。不过已经不错了,孔子谁都知道,但是他的生平没几个人知道。一边看一遍就有人在后面问:“孔子有那么落魄过么?”

55分钟前
  • 躺倒
  • 还行

不作恶,更不做恶的帮凶

59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如果是为了票房而拍摄孔子,你永远也不能理解孔子如何成为圣人。

1小时前
  • (.人.)
  • 很差

烂片

1小时前
  • 阿耳忒弥斯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