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杀手

剧情片法国1967

主演:阿兰·德龙  弗朗索瓦·佩里埃  娜塔莉·德龙  凯茜·罗齐尔  Jacques Leroy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剧照

独行杀手 剧照 NO.1独行杀手 剧照 NO.2独行杀手 剧照 NO.3独行杀手 剧照 NO.4独行杀手 剧照 NO.5独行杀手 剧照 NO.6独行杀手 剧照 NO.13独行杀手 剧照 NO.14独行杀手 剧照 NO.15独行杀手 剧照 NO.16独行杀手 剧照 NO.17独行杀手 剧照 NO.18独行杀手 剧照 NO.19独行杀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4

详细剧情

  杰夫(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是一名沉默寡言的杀手,他住在一间旅馆里,仅与一只鸟为伴。独来独往的他接到委托暗杀俱乐部的老板,尽管行动天衣无缝,但警察还是扣押了他。钢琴女马蕾莉(凯茜·罗齐尔 Cathy Rosier 饰)认出了杰夫就是当天的可疑男子,但她却选择了包庇杰夫,这使杰夫心生疑虑。杰夫找到中间人结算工钱,没想到中间人开枪打伤了他。逃过一劫的杰夫暗中查明了雇主的身份,找到并且杀死了他,但同时,他发现,当初袒护他的马蕾莉,居然是雇主的情人。心情复杂的杰夫举着手枪来到俱乐部质问马蕾莉,却被早已埋伏在此的警察乱枪打死,事后,警察们发现,杰夫的手枪中并没有子弹,他这一行为的意义也成为了一个永远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停在河边的车

雨已经停了,杰夫从车上下来,走在熟悉的桥上,缓缓地脱下白手套,连同手枪依次扔到桥下面的河里。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到这座桥边,但忧郁的眼神仿佛透露出这次和原来的每一次都不一样。那是在不久前杀完人后,自己刚推开门走出来,就被酒吧的钢琴女撞了个正着,礼帽下英俊冷酷的面庞被她看的一清二楚。即使被完全看到,杰夫依旧面无表情,像过去的无数个夜晚,或许,他通过和钢琴女一瞬间的眼神交流知道自己不会被她出卖。站在桥边的杰夫或许在想刚刚的杀人过程是否还有其他破绽,或许在等待回到女友公寓的时机,或许仅仅是想在杀人后习惯性的吹吹风。此时的远处,河岸边静静地停了一辆白色的车,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醒目。不知道这辆车有没有引起杰夫的注意?
作为一个优秀的职业杀手,我想他不会没注意到与漆黑的夜晚强烈对比的那一抹白色,就像自己在几个小时前注意到并排驾驶的陌生女人。那时杰夫刚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偷了一辆车,愉快地驾车上路,朝着今晚的目标一步步的靠近。在路口等绿灯时,左手边的并行车道上同样停了一辆等待的车,司机是个女人,透过雨水冲刷的玻璃可以看到她正朝自己微笑。如果杰夫不是个杀手,这会不会仅仅是一场简单的邂逅?但是他没法去相信别人,几乎不和别人有任何交流,能称得上朋友或者熟人的只有仰慕自己的简和给自己提供杀人道具的修车男。所以,杰夫一定不会觉得这仅仅是一场邂逅,或许此刻,他已经感受到自己被一种东西监视着,这个东西叫做宿命。
宿命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无论怎么挣扎,怎么努力,都是徒劳。就像杰夫的住宅里的笼中之鸟,与其挣扎着在笼中碰壁,不如所幸尊重命运的安排。鸟是多么不幸,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完全暴露,是生是死都由不得自己;它又是多么幸运,至少它已然安于现状,不会因为未知的挫折而做催死挣扎。就像杰夫掌控着这只鸟的宿命,未知的力量掌控着杰夫的命运,只是一个已知,一个未知。回想杰夫最后一次离开住所,,眼神多次停留在笼子上,在准备开门之前又回头看了一眼笼子里的鸟,帽檐刚好遮住了上半部脸庞,遮住的一定是依依不舍的眼神,此时的他已经知道自己不会再回来。当杰夫再次踏入酒吧,他索性故意把号码牌落在柜台上,在认出自己的酒保眼皮底下熟练地戴上白手套,甚至在钢琴女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的时候,依旧固执地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空手枪,仅仅是因为“别人付钱让我做的”,把杀手这一黑色职业演绎的如此光明磊落。或许这就是人生,就像冰冷的“四月四日,星期六,下午六点”出现,杰夫的生命就已经进入倒计时,无论怎么挣扎,总会走到最终的结局。当命运已定,你是否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是否也会有一辆车停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静静地欣赏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让我们觉得无法挣脱宿命的束缚。和自己有关的一切都像是别人安排好的剧本,在某个时间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只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木偶。
也许他注意到这辆车,但只是把它当做一辆停在河边的普通的车。谁会无缘无故把一辆车停在河边?我猜他的主人应该是个酒鬼,现在在某个酒吧正喝的兴起,旁边的酒友附和着他的高谈阔饮。每天工作到很晚,是应该找一个地方好好的放松一下,这样的酒吧应该会很吵闹,最好是能把积累的压力歇斯底里的喊出来。也许是一个安静的酒吧,就像钢琴女工作的地方,和朋友在一起漫无边际的聊着天,今天去了哪些地方,最近上映的电影,甚至哪家餐馆做的饭更好吃。只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暂时的远离纷扰的世界,不去思考下一秒应该去干嘛,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能够漫无边际的畅想是多么难得,这种情景就像一列开在原野里的慢车,天气最好是晴朗的,可以清晰的看到周围的景致。偶尔经过一个农家,如果时间恰好是傍晚,会幸运的看到袅袅炊烟升起,烧火的老人会不会有着和我姥姥一样的皱纹,会不会也是面带笑容地被自己的孩子围绕着。那是十几年前,每次和妈妈一起回姥姥家,总会跑到姥姥身边,让她做鸡蛋煎饼,刚开始是因为嘴馋,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每次姥姥都会欣然答应。姥姥家的厨房用的是旧式的地锅,用捡来的树叶和树枝烧火,我喜欢坐在姥姥旁边,一根接一根的给她递着树枝。姥姥的话不多,慈祥的面容透露出无限的爱怜。每次做好一顿饭,饭香和烟雾就会笼罩整个厨房,那种混着鸡蛋煎饼香味的烟雾弥漫是我童年时最深刻的印象。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记不得那些从姥姥家离开的下午,却清晰地记得整个做饭的过程,也许时间会淡化离别的苦涩,而幸福的点点滴滴却变得越来越清晰,就像突然有一天知道自己永远见不到姥姥,我想到的不是悲伤,而是感激,感激那些给我带来幸福的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缓缓地变成记忆中的胶片,一副挂在心中的美景。
这样的生活一定不属于杰夫,他寡言少语,不相信任何人,甚至是自己最亲近的女人。我们为什么会不相信一个人呢?是被他欺骗过?或者是他和你说话时飘忽不定的眼神?还是仅仅是因为他的走路抬脚的频率让你觉得很别扭? 无论什么样的原因,一旦这种不信任产生,无论做出多大努力都无法挽回,无法改变。杰夫从始至终都不信任简,他只会在需要她的时候才会想到她,不会和她多说一句话,即使是简在警察面前为掩护他而撒谎也不会得到一句感谢的话。当简含情脉脉的对杰夫说“喜欢被你需要的感觉时”,杰夫有没有产生一丝波澜?
如果他根本没有去留意这辆停着的车,没有去想女人微笑背后的含义呢。一丝不苟的帽子下面是冷漠、无情脸庞,厚厚的风衣隔绝了自己与世界的交流,独来独往的性格也让自己看起来与所处的世界格格不入,俨然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他完美的诠释了“不滞于物,不乱于情”的生活。屋里的鸟鸣声阵阵,窗外雨声点点,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从容不迫地抽着烟,烟雾也悠然地盘旋在房屋的中部,在透过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照耀下清晰可见。屋外下着小雨,世界变得安静而清闲,这样的世界不需要掩饰在帽子之下,不需要包裹在风衣之中,不用担心突然的访客打扰到这种悠然自得。这个男人不关心陌生女司机对自己的暗送秋波,不关心女友为自己做出的牺牲,甚至不关心自己的死活,他又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对一辆车感兴趣呢。他应该只关心自己的目标,就像草原上的猎豹眼里只有自己的猎物。
我们的生活多么容易被无关紧要的东西左右,多么轻易地被世俗拖累,以至于陌生人的指指点点都会让人忘记如何去选择。如果把人生比作独自旅行,就再恰当不过了。当我们面前有两条路,告诉你应该走哪条路的人不会为你的选择负责,所有的选择最终都要自己买单。那我们为什么不索性堵住自己的耳朵?
曾经有人善意的提醒我不要去招惹蜜蜂,被它蛰到会很痛苦。当初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可爱的小东西怎么会给人造成伤害呢,嫩黄嫩黄的皮肤,圆鼓鼓的肚子,憨态可掬的脑袋,让人忍不住想摸一下。最终,我为自己的好奇付出了代价。但是,如果没有被蜜蜂蜇过,又怎么能知道蜜蜂会蜇人,并且很疼。女人有时也像蜜蜂,光鲜的外表背后随时藏着一颗蜇人的蜂刺。杰夫一定被女人蛰过,才会在女司机朝自己微笑的时候将脸转过去,才会在简的热情面前无比冷漠,才会在钢琴女没有指认自己后认为“有人让你这么做的”。我始终认为,那些所谓少走弯路的名言警句本身就是一句谎言,错误的尝试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在弯路看过的风景不会被遗忘,蜜蜂蜇人的事实只有在真正尝试之后才能彻底相信。
我为什么会纠结于一件没有结果没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宿命也罢,偶然也罢,那辆车安安静静的停在那里,而杰夫,正安安静静地走向已知的死亡。
<图片1>

 2 ) 老男人与年轻女性的对决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一部叫做《城中大盗》,2010年的片子,本.阿弗莱克自编自导自演;另一部《独行杀手 》是1967年的片子,法国影星阿兰德龙出演。

如果要贴标签,两部片子都算是犯罪剧情片,犯罪剧情片不同于警匪片的是,正义与邪恶从来不是电影创作者要表现的内容,它们的重点永远都会放在对犯罪行为和心理的刻画以及最终对人性复杂问题的拷问上,所以这类影片的主角一定是罪犯,当然偶尔会出现警匪CP 的设定,但警察总归是男二号,而且男二号一定得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永远稍逊男一号的头脑或运气,没办法,不是X军太无能而是Y军太狡猾,这种安排是有道理的,既能衬托出作为主角的罪犯的高大上同时又有利于剧情的设计和展开。

这类片子的结局如果能皆大欢喜最好,罪犯继续逍遥法外,警察也全身而退,《城中大盗》就是这样的结局,但这种结局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设计得不好,逻辑不严密的话容易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好在本.阿弗莱克做得不错;另一种结局是罪犯自我毁灭,为什么是自我毁灭呢?这里面暗含的逻辑之一是,如果不是我自愿,你警察是不可能抓到我的,否则就成警匪片了;之二是总得给观众一个交代,既然不能逍遥法外,相较于认罪伏法观众会更愿意接受一个悲壮的英雄形象。《独行杀手》就属于这种结局,而且法国影片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大帅哥阿兰德龙扮演的杀手最后让警察乱枪打死得就很突然。

两部片子隔了四十多年,结局不同,风格差异也挺大,却都有一出相似的情节安排,不知是巧合还是阿弗莱克特意向前辈致敬,这段情节是这样的:作为警察的男二号游说与男一号关系密切的女性朋友,希望她能作为控方证人指证男一号或为即将发生的又一起案件提供线索,不可避免地,老道的警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软硬兼施击溃对方的心理防线逼迫对方就范,有趣的是尽管两片中的警察都卯足了劲使尽浑身解数,但取得的结果却不一样,《独行杀手 》的警察碰了一鼻子灰铩羽而归,而《城中大盗》的FBI则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我特意回放了两个片段进行了对比和梳理,发现尽管都是老型男警察,做工作的对象也是同样的年轻女子,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举手投降一个却完全不买账,总结原因发现两位阿Sir在言语表达和沟通策略上有很大的差别,这很有意思,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城》片中的FBI选择了在酒吧与女子会面,尽量弱化办案性质,谈话中段才亮明身份,先礼后兵;《独》片中,老警察则是强行进入女子的房间,进屋就开始搜查,首先采取的是蛮横的手段,因此先输一招;

第二,《城》片中,FBI在亮明身份之前始终假扮成混夜店的,利用自身型男的优势对女子极尽挑逗之能事,该女子在片中的设定显然也符合FBI欲擒故纵的手段;而《独》片中,被工作的女子显然也不是什么良家妇女,老警察却并没想到要发挥一点自己荷尔蒙的优势,说出了“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这种老生长谈的话,空气中残存的一丁点暧昧气氛被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给毁了,老警察的共情能力真是堪忧;

最后,《独》片中,老警察不懂得循循善诱,一昧地采用主观臆测并恐吓的语言,妄图使工作对象感到害怕而投降,殊不知年轻女子对男一号的感情无比忠贞,与包庇罪相比,老警察低估了恋爱中女人的能量;《城》片中的警察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当然《城》片与《独》片不同的是,年轻女子被设定为警察已经掌握了其参与贩毒的线索并被安排有一个孩子,即使这样,《城》片中的FBI也没有首先拿孩子作为恐吓工具,而只是一步步地诱敌深入,选择合适的时机抛出孩子的筹码,最关键也是最精彩的一幕则出现在对话的最后一句“这么多年你跟他一起,他给了你多少钻石项链。”彻底击溃了女子的心理防线。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城》中的该女子是女二号,她始终依恋于男一号,虽然自我生活并不检点,却一直不想撒掉男一号的手,而男一号却对她无感,爱上了剧中的女一号并买了一条钻石项链送给了女一号作礼物。至此,我们可以明了作为男二号的FBI在对女二号的攻心战上做足了多少功课,相对于一点点贩毒的违法线索,他更加看重的是打感情牌,通过女子对孩子的母爱天性和对情敌的忌妒天性,成功地击中了工作对象的软肋。而再看《独》片中的老警察倒也试图利用女人的忌妒心理,抛出了他所掌握的男主移情别恋的一点消息给那个年轻女子,但由于他对工作对象的情感和想法缺乏足够的了解,就怎么看怎么像个传闲话的,说出的话只能让人更加反感。

这么看来,做任何事还得讲究方式方法,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绝对需要沟通技巧,共情能力重要,事先的铺垫也重要,要注意层层递进,特别是老男人在与年轻女性沟通的时候,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千万别犯错啊,呵呵。

 3 ) 你不能不知道的梅尔维尔的十二件事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为纪念法国电影大师梅尔维尔诞辰一百周年,推出梅尔维尔回顾展。
梅尔维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电影导演。7年前,我主编一本电影社的内刊,创刊号便做了“独行先驱——梅尔维尔回顾展”的专题,当时,我为这个专题写了这篇《你不能不知道的梅尔维尔的十二件事》。

【一】 梅尔维尔是独立制片的先驱者(一说他是首开独立制作的电影人)。1945年10月,梅尔维尔退役,11月,创立梅尔维尔独立制片公司。

【二】 梅尔维尔对美国文化情有独钟,人们称他为“一个巴黎的美国人”。“梅尔维尔”这个名字便来自于美国作家、《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而在梅尔维尔的许多影片中,他总是把巴黎的街景拍得很美国。

【三】 法国著名作家让·科克托本身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导演,导演过《诗人之血》、《美女与野兽》等作品。他因为欣赏梅尔维尔的才华,把自己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交给梅尔维尔改编,而该片的成功也再次印证了梅尔维尔的过人才华。

【四】 梅尔维尔是法国新浪潮导演们的“精神之父”,戈达尔、特吕弗等人均对他敬重有加。梅尔维尔甚少在电影中演出,但他在戈达尔的长片处女作、也是新浪潮的标志性作品《筋疲力尽》中出演了作家一角。

【五】 如下这些导演,都可以说是梅尔维尔的拥趸:昆汀·塔伦蒂诺、吉姆·贾木许、尼尔·乔丹、阿兰·科诺、吴宇森、杜琪峰、彭浩翔……

【六】 改编自梅尔维尔作品的电影:《义贼鲍伯》(2002,导演:尼尔·乔丹,改编自《发热》[也就是《赌徒鲍伯》])、《沉静如海》(2004,导演:Pierre Boutron,改编自《海的沉默》)、《第二次呼吸》(2007,导演:阿兰·科诺,改编自《第二口气》)……筹备中或梦想中的有:《红圈》(导演:杜琪峰,改编自《红圈》,数年前已筹备,但至今没有下文)、《独行杀手》(导演:吴宇森,改编自《独行杀手》,这是吴宇森的梦想之一,目前也没有下文)。

【七】 1937年,梅尔维尔从军,1945年退役,梅尔维尔参加了整个二战。梅尔维尔有两部电影是关于二战的,一部是他的长片处女作《海的沉默》,一部是关于抵抗组织(从事地下工作的组织)的《影子军团》,梅尔维尔以后者来纪念他在二战中参加抵抗组织的岁月。

【八】 梅尔维尔和当年法国许多大明星合作过,阿兰·德龙、让-保罗·贝尔蒙多、伊夫·蒙当……但,这份名单里,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据说,梅尔维尔不善于指导女人演戏。

【九】 阿兰·德龙可以说是梅尔维尔的银幕代言人,他出演了梅尔维尔最后四部作品中的三部:《独行杀手》(1969)、《红圈》(1970)、《大黎明》(1972),这也是阿兰·德龙的银幕生涯中最出色的三部作品。国内观众所熟悉的那部《佐罗》,在这三部影片面前是多么的相形见拙啊。

【十】 自李洋提出“迷影”一词,“迷影青年”一说顿时风靡影迷圈。戈达尔、特吕弗那拨人无疑是“迷影青年”的“黄金一代”。但若说中“迷影”之毒深者,梅尔维尔不亚于任何一位电影大师,因为,N多年前他就说过:“看电影是全世界最好的职业。”

【十一】 梅尔维尔喜欢猫,他家养了三只猫。一生孤独的梅尔维尔曾说:“我们永远是五个孤独的个体——我,我妻子和我家的三只猫。”


【十二】 “宿命”是梅尔维尔大部分电影的主题,因为他深知,他的生命是一个最大的“宿命”。1973年8月2日,梅尔维尔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5岁。据说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同样的病而死在同样的时间点上——这个宿命论的终点,正好符合了一个梅尔维尔式的黑色电影结局。

【附录:梅尔维尔电影的“卷首语”】

梅尔维尔喜欢在电影开始的时候用字幕打出一句话,以作为影片的提纲挈领。下面是他的四部影片的“卷首语”。

《眼线》:“在黑话里,希腊语‘忠仆’又是‘帽子’的意思,但在警与匪的圈子里,‘忠仆’是用来称呼那些戴‘帽子’的人,亦即警方的眼线。”

《第二口气》:“人只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死;若因厌倦生命而选择死亡,那么此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独行杀手》:“武士能忍受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寂寞,也许,只有森林里的猛虎,才能与其相比。”(语出《武士之道》)

《红圈》:“佛陀说:‘尽管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相遇。就算他们的人生际遇各异,他们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时,他们终究会在血环(红圈)中会合。’”

 4 ) 没有子弹的枪

                      没有子弹的枪
                                  

这是一个冷静的结尾,即使枪声四起。杀手的手枪里没装子弹。杰夫(阿兰德龙)的形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酷”,不仅仅是帅,但这不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杰夫必须是孤独的,作为杀手他别无选择。有个一女人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算是幸福的,他唯一可以信赖的女人。除了女人就只有一只鸟陪着他,鸟应该是自由的飞翔,但却被关在笼子里,这和杰夫的处境是一样的。

人们习惯养看门狗,但杰夫例外,对杀手来说,一只狗目标太大,而且显得笨拙。鸟相对来说是轻盈的,敏锐的人习惯于敏捷的动作,当然这基于人敏感。镜头太多次的给向笼子中乱飞的鸟:警察在杰夫的家中安放窃听器。用钥匙开门和鸟的紧张两组镜头互相切换;另一次就是接下来杰夫回到家中,鸟在笼子里疯狂的乱撞。这是视觉的,同时鸟尖锐的叫声让观看的人感到一种情势的压迫与紧张。正是鸟提示了主人发生在家中的危险。

杀手一旦暴露自己,危险就会越来越大。杰夫虽然能敏捷地逃过警察的追踪,去准备他的第二次谋杀,但还是要在最后的目的地被包围,甚至是最后的死亡。他做事的原则不会被人完全被人明白,对女友最后分别时,也只是说自己可以处理好一切,其实却不能活着回来,死之前也不会原把负担留给别人。

一个杀手以“不杀”作为结局,成为一种悲凉。他已戴上了杀人前的白手套,枪也握在手里,枪声却从别处传来,杰夫被警察打死。他的枪里为什么没有子弹,是因为面前的女钢琴师当初没有在警察句指认他吗?可毕竟这钢琴师也是谋害他的人其中的一个。也许这就他的原则。我们看出杰夫其实是在行动前突然决定的,在走进马提俱乐部之前,镜头特意给了杰夫的手枪,那左轮手枪里是满满的子弹,可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虽然,他枪里有子弹,仍逃不过死亡的结局。但枪里有没有子弹却说明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影片上来有一段话来自武士道精神,其实没有这种强调,影片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光彩。毕竟电影语言已经丰富得远远超出文字本身的力量,即使这文字里已说明了某种精神。

 5 ) 孤独与冷峻|我眼中的梅尔维尔与阿兰·德龙

2017年末,我去电影院看了《独行杀手》。那是我第一次看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电影。《独行杀手》的色调,似乎比明尼阿波利斯的冬季还要冷。阿兰·德龙的侧影,描摹着深入骨髓的孤独。

的确,若要找一个词来概括梅尔维尔作品给我的感觉,那就是“孤独”。德龙则是他在大银幕上的最佳代言人。

“独行杀手”杰夫,成为德龙标志性的银幕形象

两人的第一次合作是《独行杀手》。此前,梅尔维尔刚刚拍了《第二口气》,逼仄的房间象征着困境,荒凉的公路指向无处可逃的宿命。所有的景观,都变成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外化。无论身在何方,他永远是独行者;这样的主题,在梅尔维尔开启与德龙的合作之后,终于被推向极致。比较起来,《赌徒鲍勃》中的罗杰·杜切斯尼、《眼线》中的让-保罗·贝尔蒙多、《第二口气》中的利诺·文图拉,都多少带有一丝亲切感。而德龙表现出的,是冰冷的疏离。

我始终认为,仅以“英俊”来形容德龙是片面的。演员在银幕上的存在感,从不只由五官定义。在我眼中,德龙银幕形象的关键词,是冷峻和阴郁。

德龙成名于雷内·克莱芒的《怒海沉尸》。如大海般湛蓝的眼睛中,藏着可怕的野心与阴谋。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那种明目张胆的投机主义,似乎从德龙的气质里消失了,不变的是内在的冷酷,因为沉静,而更显深不可测。

倘若说卢奇诺·维斯康蒂在《洛可兄弟》里打造了最完美的德龙,那么梅尔维尔则还原出他的本色。一顶礼帽、一件风衣,这是梅尔维尔式的装扮,也是德龙在城市中的绝缘罩。他穿梭于热闹的街道,不尝试理解他人,也不期望他人理解自己。

于是,惜字如金的静默,取代了经典好莱坞犯罪片的密集台词。“美国人在巴黎”的梅尔维尔,终归是在拍属于他自己的黑色电影。《独行杀手》无声胜有声的开篇、《红圈》令人窒息的打劫珠宝店段落,将主人公与世界抽离开来,只彷徨于为自我圈出的天地。

在此,梅尔维尔替他的角色拒绝了一切审判。叙事上的克制、对细节不厌其烦的描绘,让观众专注于事件本身,摒弃评价人物的立场。

而当“独行杀手”罕见地动了真情、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时,善与恶的界限,进一步被模糊。

梅尔维尔遗作《大黎明》中,德龙扮演了警察。与凯瑟琳·徳纳芙的感情戏,将他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令人惊愕的是,此情此景,让人想起《独行杀手》中的德龙与女钢琴师。黑白两道的对立人物,竟也有相似的迷惘。一度,观众不曾体验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等到情感迸发之时,主人公却又奔向自我的毁灭。

梅尔维尔自己,无法助他镜头下的人物找到出路,看不见前方的他们,如同笼中鸟般囚于孤独之境。梅尔维尔只记录、不评判的态度,似乎将影片的所有疑问抛给观众。而阿兰·德龙,又以其一以贯之的冷峻,作着无言的回答。

 6 ) 世间最不堪忍受的是孤独、寂寞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

“武士能忍受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寂寞,或许只有森林里的猛虎才能与其相比”,可是人都会累的,不是么?

七号评分:8.17


剧 情 简 介

杰夫(阿兰·德龙饰)是一名孤独的杀手,他住在一间偏僻的房子,仅与一只鸟为伴。

这天,他接到一个任务:暗杀某俱乐部的老板。

他计划周密,开着换了牌照的车,制造了不在场证明,并成功完成任务。

可是百密一疏,杰夫在离开前竟然被俱乐部的钢琴师(凯茜·罗齐尔饰)撞见。

凶案发生后,警方很快网罗了一干嫌疑人一一排查,杰夫也在列。

意外的是,在警方安排指认杰夫的时候,钢琴师竟然包庇了他。

杰夫有幸逃过一劫,可他不知道的是危险正悄悄降临。

结算尾款时,中间人向他开了枪。

原来委托人怕他在警方那边供出他们,决定杀他灭口。

杰夫身手矫健,只是手上中了一枪,他决定找到委托人报仇。

钢琴师对他的包庇也让他起了疑心,他认为钢琴师可能跟委托人有关。

他找到了钢琴师,希望她可以说出幕后主使。

钢琴师让他先回去,并让杰夫两小时后给她打电话,到那时她会说出真相。

杰夫回家之后发现家里有个陌生男子。

男子是委托人派来的,他给了杰夫一沓钱,希望可以冰释前嫌。

并给他安排了新的任务:暗杀钢琴师。

而另一边,警方排查后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杰夫重新成为重点怀疑对象。

面对这样的局面,杰夫会做如何选择……


影 片 浅 析

这是一部特点鲜明的电影,它画风冷峻,台词非常少,就跟主角杰夫一样冷酷,沉默寡言。影片用大量的镜头和细节来推动剧情,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悬疑感由观众内心自主而发,你会不停地问自己,角色要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即便如此,影片情节的发展还是很明了,角色的逻辑线也非常清晰,观影过程安静而流畅。

影片从杰夫躺在床上抽烟的长镜头开始便定下了基调,他是孤独的。杀手这样的职业,注定无法与人相伴,所以他住宅里仅有一只鸟;在法国这个浪漫闻名的国度里,在看到停靠在一旁车中的美女,他不能去搭讪,因为每一次露面他就会更加危险;中枪受伤后的他,只能自己包扎,痛苦只有独自承受,他默默地给鸟儿喂食,躺在床上,再次点燃代表着寂寞的香烟。因为“武士能忍受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寂寞”。

杀手不是杀人犯,杰夫深知这一点,冤有头债有主,他是理性的。杰夫在中枪后,很快就明白钢琴师包庇他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天真烂漫的一见钟情,有的只是利益而已。杰夫找到钢琴师,希望可以从她嘴里得到委托人的下落,但从头到尾,杰夫从来没有做任何一件伤害钢琴师的事情,甚至没有威胁过她,毕竟不管怎么样,真正想杀他的是那个委托人而已,何况钢琴师的口供让他免于关押。一名真正的武士,只争对自己的猎物,而不是恃强凌弱。

杀手也会累,杰夫在摆脱警察的跟踪后有一段表情的特写,显然他累了。这个世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杀机,在你身边一个个看似无害的人都有可能有图于你,地铁站的老太太,妙龄少女,让人防不胜防。躲得了一时能躲一辈子吗?不大可能。

杀手也有感情,杰夫从不希望有人因为自己受到伤害,他是重情的。杰夫在最后一次回家时,发现自己的鸟儿受伤了,我认为这是他做最后那个决定的起点。之后他来到朋友家,敏锐地察觉到了朋友的付出,“人人都有其生活方式,但不能影响别人”,这是警察对他朋友说的话,而杰夫又何尝不明白呢?

最后,他拥抱了朋友,到了俱乐部,没有拿帽子的号牌,故意在侍者面前戴上白手套,这一切的逻辑线非常清晰,不用一句台词,我们就可以知道杰夫的心理活动。他在打牌的那帮人面前说过,“我不会输”,能让一个武士倒下的唯一办法就是自我了断,他没输,因为一切都按照他计划的发展,他睚眦必报,做了该做的事,然后选择了“不干扰他人的生活”。

虽然在看完电影后,会觉得有些怅然若失和些许悲伤,可不得不承认这个结局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而既然选择了就得为之承担后果,或许根本没人可以忍受这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寂寞。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前提是不要影响他人,干扰别人的生活。

 短评

8/10。镜头色调印像很深,冰冷、灰蓝、洁净。冷峻尖锐的视听设计,全片几乎没有太激烈的动作戏,而是以事无巨细的动作描写+环境物平行剪辑这种从容不迫的方式体现人物专业和完善塑造(警探入室和地铁追踪两段尤赞),此种作法要么会让观众屏气凝神要么感到沉闷,还好我两者居中。结尾浓浓的黑片宿命感~

1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写给杀手的情书。构图雅致,氛围太赞,漏洞完全可以忽视。想想,如果哪个现实中的杀手看了这片,会不会潸然泪下。没有子弹的枪,伪狩猎引来真刺杀,死在此生的不归路上,或许这是作为一个杀手,唯一想要维护的尊严。他孤独,却也因此而有别于庸人。

12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独狼不会被猎人弄死,除非他自己想死。

15分钟前
  • 见龙卸甲频率妞
  • 力荐

【B】片中两位美女,一个自愿献身给男主作伪证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一个目睹男主杀人主动帮其隐瞒且试图拯救其逃离危险境遇,长得帅就是好。梅尔维尔多有先见之明,1967年已经开始提醒大家:【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了……

2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这个杀手太冷了”,阿兰德龙帅到犯法,惊动了全巴黎的男女警察一起抓他。。好精彩好精彩好精彩好精彩就算不厌其烦地重复拍各种细节我都觉得它们增加了影片的腔调增加了德龙的帅度!

2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开场长镜就定下冷酷的基调,德龙以一袭风衣一顶礼帽成为影史经典杀手形象,梅尔维尔的掌控力强大到可怕,往往很简单的场景被他拍出了绕梁三日的韵味。如何运动摄像机?怎样选择布光?这种技术上的不刻意让一个直白的故事步入殿堂级影片范畴

23分钟前
  • 海洋之 婧
  • 力荐

阿兰德龙成名作,梅尔维尔的法式黑色电影。冷峻克制的叙事风格,精致的细节,精简的台词和环境音,德龙塑造的冷酷孤独、不苟言笑的硬汉杀手已成为影史经典形象。地铁跟踪段落张力十足。结尾干脆利落。杀手如何在职业操守与感情信义之间取得平衡,还是只能走向自我毁灭?(8.8/10)

2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开场的两分十五秒,比结尾更让人印象深刻。另外,如果不准用“酷”这个字,至少有一多半看过这电影的人,大概就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电影了。

30分钟前
  • 苏莫
  • 还行

长得帅又长得酷的人就不适合做杀人,瞧阿兰·德龙那副模样,一看就觉得是杀手,那管他有没有不在场证明,怀疑、跟踪就是。史上最孤独也是最帅最酷的杀手——阿兰·德龙。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5.0 鏡頭、音樂與暗示都很漂亮。鳥的羽毛、女友的眼神、事件的轉折都很戲劇化。打頭起直至第一句對白出現前沒有一秒鐘令人覺得無聊。好多片都借鑑過這片吧。1967年就能拍成這樣,太強了。

36分钟前
  • 大佑
  • 力荐

hahaer  金丝雀,金丝雀```` 八卦一枚:拍摄期间片场失火,唯一死亡“参演人员”就是金丝雀。= =

38分钟前
  • 小柴
  • 力荐

当独行杀手不再独行,也就失去了那份最重要最纯粹。有了羁绊,也就失去了自己,选择也就有了情绪。看到了很多电影的影子,确实对后来的类型片影响很大。阿兰德龙是我看到穿大衣最帅的男人。PYIFF.one

41分钟前
  • 第七大陸
  • 推荐

干脆利落的杀手在青灰色的房间里,只有一只笼中小鸟与他作伴。孤独对孤独。

4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厨具很先进,MINI车型已产生,酒吧的生活方式是2012年中国仍不失落伍,奢华装修同样如此。故事本身没啥,冷淡的激情。

47分钟前
  • idoi
  • 还行

不厌其烦地刻画细节是梅尔维尔的牛逼之处。

4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9.5经典中的经典,大师风范。三方冲突结构中巧妙的情节设置,冷酷的光线,长摇镜和变焦突出宽度和景深,具有极强叙事性的蒙太奇手法,忧郁的神秘主义音乐。乍看之下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梅尔维尔将这个局布得天衣无缝。那组插钥匙-门锁内景-鸟笼-警察探听隔壁房间虚实的蒙太奇非常销魂。

50分钟前
  • 小A
  • 力荐

C / 开头还蛮喜欢的,但看完全程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感觉不到人物的存在?一方面人物的选择几乎没有感知上的情境建立,大多依托于直截了当的文本拼接。因而大多数人物只在某些特定时刻有较强的心理动势,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对人物行动的刻画有些粗线条,琐碎的冗余太多,有“行动”但感觉不到锋利而细腻的微观动作强度。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反而是惊鸿一瞥的“身影”刻画,在明暗的对比中倏忽来去,那些时刻阿兰·德龙仿佛才成为了真正的城市幽魂。不知道布列松或者刁亦男来拍会不会更好一点?

55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阿兰·德龙,实在是很英俊,恩,对,就是这个词,英俊。

56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变焦镜头。大量夜景及心理化的表现主义布光。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黑色电影(女钢琴师不能算必备的femme fatale啊……),梅尔维尔把警匪片拍出艺术片范儿了,压抑对白,不渲染暴力。此片乏味之处在于事无巨细的冗长描写,开门关门都要拍到。结尾很动人,龙哥很酷。

5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其实这种需要低调的职业长得太标致不是不利于发展么。。。。

1小时前
  • 殇潮|Enigm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