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女王

剧情片美国1933

主演:葛丽泰·嘉宝  约翰·吉尔伯特  伊恩·基思  刘易斯·斯通  

导演:鲁本·马莫利安

 剧照

瑞典女王 剧照 NO.1瑞典女王 剧照 NO.2瑞典女王 剧照 NO.3瑞典女王 剧照 NO.4瑞典女王 剧照 NO.5瑞典女王 剧照 NO.6瑞典女王 剧照 NO.13瑞典女王 剧照 NO.14瑞典女王 剧照 NO.15瑞典女王 剧照 NO.16瑞典女王 剧照 NO.17瑞典女王 剧照 NO.18瑞典女王 剧照 NO.19瑞典女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4

详细剧情

嘉宝在银幕上总是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只要她一出现,别的角色便黯然失色。但谁都解不开这个谜,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别的演员以及与她配戏的对手都极难与她媲美。即使故事内容平淡,只要有她出演,就能使索然无味的情节丰富充实,凭添光彩。她宛如一座峰顶插入云海的高山,有朝一日云开雾散,人们便能自由地眺望那白雪皑皑的瑰丽峰巅。 年青时的嘉宝有着一副温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庞和济慈在诗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样:迷人、娴静。由于光和影的妙用,她的体态更是变得超凡脱俗,美仑美奂。 影片中的克里斯蒂娜具有青年人独有的粗野本性、她女扮男装的趣闻、她咄咄逼人的气势、她的魅力和胆大妄为,都描写得很成功。嘉宝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与女友萨尔卡·菲尔特尔密切合作写出了剧本,并亲自过问服装。她扮演了瑞典历史上至高无上的权威,达到了预期的完美效果。在她的所有影片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瑞典女王》。她认为这个角色演得恰到好处,没有一部影片像这部这样得心应手。 《瑞典女王》和三年之后拍摄的《茶花女》是她的高峰。在这两部影片中,她从未有过心中无数的时候。即使有时她没有在银幕上出现,观众仍感到她无形的存在。 影片的高潮是在一次暴风雪中,她与唐·安东尼奥在一家乡间小客栈里首次相遇。克里斯蒂娜是在身着男装骑马穿过白雪皑皑的森林时认识西班牙国王的使者、年轻英俊的唐·安东尼奥的。她无可奈何地不得不与安东尼奥在客栈的同一个房间里过夜。她对安东尼奥已经有意。她心慌意乱,激动不已,甚至有点弄巧成拙到无法证明自己是个小伙子。她本来愿意围着火坐着过夜,唐·安东尼奥却情愿与她一起躺在床上过夜。至于这一夜究竟如何过的,并没有细说。暴风雪刮个不停,使他们无法上路,他们得一直等到暴风雪过去,通往斯德哥尔摩的道路再次畅通。 影片着力描写了笼罩在小客栈中的粗犷气氛:侍者大声吆喝,在吵嚷中端上热气腾腾的格罗格酒,人们看着下流舞女登台表演,眼看要招来祸水。低矮、烟雾腾腾的房梁下回荡着,曹杂的呼喊声和粗野的欢笑声。显然还有许多歹徒也在这家客栈里躲风避雪。观众感到喧闹,混乱和紧张。刀光创影,一场恶斗即将爆发。之后便是少年克里斯蒂娜和唐·安东尼奥完全出人意料地在一间宽敞的陈设雅致的房间里相遇了。他们之间是一阵长时间的欣喜的静默,这是柔情蜜意的倾慕的最初征兆。唐·安东尼奥并不知道他就站在瑞典女王的面前。虽然有人认为唐·安东尼奥是为瑞典王室效劳的西班牙贵人,她并未料想到他是个使者。 早晨,穿着女式睡衣的克里斯蒂娜醒来。她睡眼惺忪地在卧室里踱步,她抚摸和亲吻每件物品、窗帘、家具和绣有仿佛汁液欲滴的葡萄的披肩。她沉浸在无限幸福之中。她在房间里感到飘飘欲仙,心花怒放,如醉如痴,嘴角上挂着智慧的微笑。她想了解关于她的幸福的每一个细节。当唐·安东尼奥问她在做什么时,她回答说:“我在仔细玩味房间里的一切!”她坦率地表示要把与安东尼奥离别前的一切铭记心中。她不停地起舞。这种缓慢的舞蹈要算是好莱坞拍摄过的最迷人的镜头之一了,舞蹈抒发了爱的感情,好像是嘉宝自发思想的表露,实质上却是导演罗本·马摩里安精心设计的。马摩里安解释说,“舞蹈是配着节拍器眺的,这种舞蹈表达了纯真的感情和诗意。”嘉宝用这种舞蹈消除了她和观众间的距离。她用舞蹈热烈地表达了她对于爱情和世界的欢愉心情。 嘉宝的沉默往往比她的话语能够表达更多的感情。一个细微的头部动作、丢一个眼色都会使话语显得多余。有时却硬要塞给她一些破坏环境或气氛的话,这些话往往是剧作者专为她设计的,与她的角色关系甚微,但却与嘉宝本人大有关系。例如她说过:“我认为,结婚是相当讨庆的事情.我无法想象和一个男人同屋睡觉。”剧作者显然试图将嘉宝对婚姻所持的人所共知的否定态度写进剧本中去。“我将独身死去”,瑞典女王这样说,但这话却源出于嘉宝自己。 嘉宝和瑞典女王的性格融为一体,这倒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嘉宝自己也是个统治者。她很有尊严;善千克制,同样生活得很寂寞。显然,有人禁不住要借嘉宝来解释瑞典女王,贝尔曼采取一种逆来颇受的态度。文学的准确性在影片里被抛弃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想象中的瑞典女王。米高梅公司要求至少写三场爱情戏,其中一场必须是惊心动魄的,贝尔曼就这样写了。他解释了他的方法,强调了他对待历史的冷漠态度,“我们寻找到了一个历史背景,根据这个背景,我们设计了所有的人物,构思了情节。我认为,如果允许有这种所谓的戏剧自由的话,这样做就是理所当然和不可避免的了。处在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情况下,她的私生活和个人爱好很少为人所知,也许影片已经做到与实际情况非常相近了。但最重要的是,果真塑造了一个热情、活泼和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了吗?如果确实塑造出来了,那么这出历史剧就是成功的。” 嘉宝像一贯的那样,对她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表示不满。她说自己"的确想表现得有点瑞典味儿……但是没有讲求艺术的余地,因为最重要的是他们所谓的票房价值"。但是,如果票房收入的确是最重要的,那么,制片公司一定很感失望,因为《瑞典女王》是嘉宝第一部票房收入大减的影片,尤其在美国。 瑞典女王》与其说是瑞典电影史上的一个章节,不如说是嘉宝神话的注解。这部影片的编剧苏尔卡·维尔托尔是嘉宝的挚友,把嘉宝所特有的内在情绪堂而皇之地公然加诸于瑞典女王的身上,这使人难免不认真地表示怀疑,是不是这部影片已把逊位的思想注入她的头脑之中。 只有女人的思维方法才能使这个具有历史性的轶事带上智慧的因素。有些场景使当时只有28岁的嘉宝看上去不仅老成了许多,而且表现出无穷的智慧。例如,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一群乌合之众冲上皇宫楼梯指责女王不该有一个西班牙情夫时,她把他们在楼梯中途截住,让他们平息下来,对他们诉说了帝王的种种忧虑与苦衷。而当这些人一边喃喃表示歉意,一边悄悄地退下去时,她又讥讽地扬起一只眉毛,对他们居然能如此幼稚地轻信历史教科书上简单的事件而暗自好笑。威廉·丹尼尔斯一如既往在嘉宝的脸庞上施展了不可思议的灯光效果,他甚至发明了一长条毛玻璃。当瑞典女王的船永远驶离瑞典疆域时,嘉宝根据马摩里安的"什么也别想"的要求,表现出一副毫无表情的神色。镜头向前推移,丹尼尔斯把那条毛玻璃逐渐盖住那黑白过于分明的广角镜头,拍摄了嘉宝在该片中最后一个著名的特写镜头。

 长篇影评

 1 ) [Film Review] Queen Christina (1933) 7.9/10

A posteriori, it is plumb conceivable why Garbo proactively facilitated a biopic of Queen Christina of Sweden (1626- 1689) at the peak of her games, not just because of her parentage, our Swedish goddess must have been profoundly attracted by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m in a more personal way, the uncanny life paths both chose, Queen Christina abdicated her throne and converted to Roman Catholicism in 1654, whereas Garbo, bowed out from the screen once and for all in 1941 at the age of 35, both unmarried and childless, no to mention their alleged queer proclivity.

Raised as a boy as an heir of the throne, Christina becomes the Queen at the age of mere 6 when her father lays down his life in the Thirty Years’ War, her pacific attitude takes shape during the drawn-out warfare, and an adult Christina yearns for some sort of freedom unshackled by her monarchical duties and patriotic notions. During a secret outing under the disguise of a young man, Christina bumps into a Spanish envoy Antonio (Gilbert), who is on his way to meet the Queen in the capital, and after a jocose gender-revealing episode apropos of sharing a bed in a snowbound inn, they are smitten with each other, but Christina withholds her real identity, only to Antonio’s chagrin when they meet again formally, he is tasked with a marriage proposal from the King of Spain, but Christina reassures him that she only loves him and declines the proposal.

Impelled by her excitable and xenophobic subjects, who are whipped up by the envious Count Magnus Gabriel de la Gardie (Keith) and demand a pure-blood heir from their queen and Antonio should be expelled from Sweden immediately, Christina has a cardinal decision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her birthright responsibilities and her own free will. but what awaits her is a so-near-and-yet-so-far scenario due to a sorry quirk of fate and bad swordsmanship.

Here, under the ever-spectacular guidance of Rouben Mamoulian, Garbo makes the most of her epicene carriage to redefine what femininity entails: sharing a pre-Code mouth-on-mouth kiss with Christina’s favorite countess Ebba Sparre (Young), washing her face with a fistful of snow to embrace a new day, toying with fresh grapes and intoxicatingly memorizing everything in the room she has been sharing with Antonio; and when her duty calls, she is a gallant sovereign who can placate her people with words only, and in the climatic abdication scene, she augustly twins steely resolution with a thin but delectable air of reluctance.

John Gilbert, a silent-era matinee idol in his penultimate picture, who failed to sail through the transition to the sound cinema, and would die prematurely at the age of 38 three years later when his health is devastated by chronic alcoholism. In his fourth collaboration with Garbo, to whom he also stroke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before, Gilbert remains game and spry, but has no will to countervail Garbo’s towering pizzazz and charm. Only Lewis Stone, as the loyal statesman Axel Oxenstierna, manages to eke out a sustaining presence of great gravitas and gutted despondency on the side lines.

Mamoulian’s direction is meticulous but never unwieldy, his frictionless camera movement effectually counterbalances the film’s lofty setting, and the masterful soft focus on Garbo’s immaculate visage alone can leave QUEEN CHRISTINA enshrined as the ne plus ultra in her filmography, not to mention it is also such an emotional paean about pursuing what one’s heart desires, a freedom that few are lucky enough to own, shored up by its star’s unbowed strength and volition.

referential entries: Ernst Lubitsch’s NINOTCHKA (1939, 7.3/10); Mamoulian’s DR. JEKYLL AND MR. HYDE (1931, 8.0/10)

 2 ) 喜欢这样的女人

看到身边的女性,都竭力把自己打扮成性感或者可爱或者小清新,虽然我也是她们中的一个,但是却对这种崇尚很反感。喜欢帅气的女生,嘉宝一出场的干练豁达洒脱的气质就深深迷住了我。喜欢她那双略带霸气而有充满智慧与仁慈的眼睛。不过有点可惜,她最后放弃了女强人,而为爱情所软化。但是不能苛责谁,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她自己的,她有权为自己做选择。不过我在想,如果换做我,我会做什么选择?
只想说一句:女人,大胆地生活吧!不要被男人的审美眼光所束缚。

 3 ) 凡人的生活应该少一些索求

      女王早上起床,裹上睡袍踏上屋顶,抓起一把皑皑的白雪揉在脸上。女王说,我没有自由时间,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女王说,结婚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怎么能忍受跟一个男人谁在同一个房间呢?女王说,雪就像一片宽广的海,一个人也许能走出来,也许会迷失。最后忘掉这个世界,忘掉他自己。
      而悲剧不在于从未见过幸福,而在于见过幸福以后,与之错失。
      她乔装出行,邂逅了西班牙特使安东尼奥。女王说,你是从一个我非常向往的国家来的。但我从来没去过,它只存在于我的思想里。
      安东尼奥赞颂自己的国家,他说,扣人心弦的爱的旋律,只存在于那些阳光充足的归家。
      女王听了淡淡一笑,回应道:伟大的爱,完美的爱是一种幻想。这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对于凡人来说那是不存在的。凡人的生活应该少一些索求。
      到这里,嘉宝仿佛是在演绎她自己。
      与安东尼奥共度的美妙时光里,她流连着房间里的每一件物品,仔细端详它们,想要记住它们的模样。她说,将来,在我的记忆中,这个房间将有我太多的回忆。大概她已隐约知道,这是她不能拥有的幸福。
      纵使她愿意为了爱情,放弃整个王国。她亲自摘下了王冠,对着她的子民和故土说,farewell。可是最终依然只能带着爱人的尸骨,回到他遥远的故乡。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嘉宝站在远航的船头,站在寒风里面,凝视着大海,凝视着她的命运。

 4 ) 莫名其妙的悲剧就像一阵风

影片中,女王抛弃了王位与国家,奔赴港口去见早以越好的爱人,最后却只有在决斗中死去的爱人遗体。

我没有处在那个时代,也完全不能理解骑士精神和决斗文化。在我的眼里,决斗真的是一种野蛮且毫无意义的存在,打着维护名誉、尊严与爱情等的旗号,用非常粗鲁的、枉顾是非的、命偿的方法来解决掉对方。每一场因为鸡毛蒜皮或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而挑起的决斗,其结局就很可能是至少死掉一个人。8000场决斗里,至少死4000个人,而这种喝个酒擦个车都能引起的决斗,真的让人无语。 在影片中,女主放弃了她的国家她的子民,不顾一切地向往着他们的未来,而男主不顾与女主约定好的未来、不理性分析自己与他人决斗的胜利可能性,贸然因为一口气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算什么?男主真的认识到爱情与责任了吗?结局的悲剧就像一阵风,不知从何而来,吹一下就再也抓不住了。 而男二四处煽动谣言,对国家及女王的安危造成伤害,却完全没有定罪,这又算什么?

嘉宝一如既往的美。她饰演了一个勇敢大气的、爱国爱民的女王Christina,她继承王位于父亲战死后。她热爱和平和科学艺术,她也爱早早起床争取这一点点空余来读书,她有着自由思想,不甘被束缚,她不愿意随意联婚,她也无法想象爱情甚至不相信爱情,但最后,在一家小酒馆里,被查尔斯丰富的见识独特的谈吐吸引,引来了压抑后的爱情释放。 嘉宝演绎的是一个大气的有独特见识的、政治能力很强的带着男性气概女王,与赫本在《罗马假日》里天真烂漫渴望外面世界的公主不一样。Christina渴望的是对掌控自己人生的自由。但最后,罗马公主选择了她的责任与子民,而瑞典女王奔赴了爱情。

她们的选择是无法比较高下的,但两者同为悲剧结局时,罗马公主是为了责任与大爱而使爱情悲剧,瑞典女王却是因为男主死于决斗产生爱情悲剧.......这真的使整个影片在主题上有很大的差距了。

嘉宝全面展现了她与生俱来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她的脸上总是带着一副迷人又让人猜不透的神态,不管是男装的还是女装的克里斯蒂娜,俊美的面容上总是透着一股英气,这给她本来已经很美的面孔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增加了几分若实若虚、若即若离的幻觉,让人觉得她既在现实中又在想象里。

 5 ) 嘉宝最本色的出演

嘉宝最杰出的作品,同样这部影片不在剧情而在嘉宝,而也部分在于爱情。嘉宝的眼神庄严,举止大气,而内心戏细腻,嘉宝坚强而时而无奈,更像是在演自己。饰演男主角的约翰·吉尔伯特虽不完美但可圈可点,但因嘉宝总能自然地接过戏份填补了这一不足。影片中段嘉宝在房间里的漫步和感情活动看似有感而发,但其实是导演鲁宾·马莫利安的精心布置,与男主角的互动也温婉而不缺少火花。嘉宝专用造型师艾德里安为本片创造的服饰也十分优秀。结尾处女主角肝肠寸断但依旧隐忍的神情让人心碎,步上船头凝视远方的眼神里带有悲伤但更多的是希望。

 6 ) 瑞典女王嘉宝——你是至尊女皇

  一、葛丽泰•古斯塔夫森

  人们总说,但凡美丽倾城的女子都是上帝垂青的造物。可像嘉宝这样的女人,连上帝都忍不住要俯下身,亲吻她的手背,让她享受万物的朝拜。

  1921年,她住在斯德哥尔摩那个拥挤的小公寓里,为了挣钱去做售货员,不断寻找演戏的机会。在面包广告中她不在乎形象的大口吞下奶油蛋糕,由于吃的太急差点噎到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那个时候,她的眉毛还没有高挑地遥不可及,胖乎乎的像一个小妇人,亲切温和。她在很多理发店打过工,直到现在,在瑞典仍旧有一些人骄傲的告诉游客,嘉宝曾在这里做过学徒。

  嘉宝的演艺事业开始得漫不经心,开始只是在一些短片中肆无忌惮的表演,和朋友开着车出去兜风、嬉戏,纵情大笑。

  那时候,她还叫葛丽泰•古斯塔夫森。没人认识她,很少人注意她的容貌,电影大亨梅耶更对她不屑一顾,挑剔她的腿太粗,胸部像男孩子一样,牙齿也不够整齐,可以说“毫无魅力”。为了留住导演斯蒂勒,梅耶才签下了嘉宝,周薪350美元。

  莫里斯•斯蒂勒是嘉宝的良师益友,在她还是一块璞玉的时候发现了她,几经打磨,放上了好莱坞的展台,他自信满满,知道自己镜头中的这个女人足以震惊世界。最可笑的是,当梅耶再次看到嘉宝的照片时,不顾形象的大声喊叫,“她是谁?快把她搞到手!”她如同阴霾中的夕阳散漫,全城都为她横空出世的美貌骚动起来,人们只知道她叫葛丽泰•嘉宝,仿佛这个名字就是一句咒语,打开一扇通往圣殿的大门。

  嘉宝成名后,却没有享受过片刻成功的喜悦,她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躲避记者,拒绝访问,脾气喜怒无常,离群索居,不相信什么人。奇怪的是,她越是这样人们越是追逐她,各界名流见到她都无一例外的被倾倒,面对她总是紧张的不知所措。即使是英格利•褒曼功成名就多年之后,见到嘉宝却还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说不出话来,紧张的手心出汗。曾经有人回忆嘉宝走进聚会时的情景:熙熙攘攘的人群瞬时安静了下来,只能听到衣服悉悉簌簌的声音。大家不敢和嘉宝打招呼,生怕打扰到她。嘉宝就像个女王,走进来环视了一下,她总是害怕应付这种交际。人们只是偷偷看着她如鸦片般散发魔力的脸庞,放慢了呼吸,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门口。

  没人觉得嘉宝不讲道理,他们总是被迷惑,一心一意的想要她开心,可是她爱的那个男人死之后,她就很少笑了。

  有些女人,一生只能爱一次,就像爆发的火山,瞬间喷发无限的能量,结束后又归于一片死寂。

  二、瑞典女王

  与其说“瑞典女王”(Queen Christina)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如说它成功的展现了嘉宝的魅力,只要有了嘉宝,其他的东西就要沦为陪衬。

  电影中嘉宝的出场没有鲜花簇拥,没有众人膜拜,她就像个男孩子一样一蹦一跳的跑上楼。她戴着大大的帽子,镜头中慢慢浮现出那张脸,那一刻让人窒息,仿佛发现了最珍贵的宝藏又不敢告诉别人,想要独自欣赏,这种情况实在有些尴尬。

  她应付了一脸严肃的大臣,回绝了财政大臣的调情,穿着一身便装坐在宫殿的宝座上。实际上,她即使穿着男装也没有中性化的感觉,她跨越了“美丽” 和“性别”这两个词单独存在。她的优雅不动声色,毫不张扬,但是却能震慑在场所有的人。对传说中的美女海伦的描写,无非是,她一入场所有人都止不住倒吸一口气,觉得十年的战争为此也是值得。女王克里斯蒂娜的美貌绝不落这样的俗套——见到她谁都忍不住低下头,怀着尊敬爱慕的心情,她眉毛一抬,动一动手指就能平息一场暴动。

  在电影作品中,受人如此尊敬的女王还有凯特•布朗切特演绎的“伊丽莎白女王”(Elizabeth)。伊丽莎白凭借勇敢与智慧统治一个国家,最后的作为“圣女”把终身都献给国家有些悲壮的色彩,她以一己之力得不到世界。

  克里斯蒂娜是不同的,在瑞典连连胜利后,她却主动放弃战争,追求和平。在一群男人都在振臂高呼要为国家献身的时候,她先是讽刺了大话连篇的大主教,再来搪塞了归来的英雄,最后把眼睛放在了坐在最后一排的农民身上,他们没有任何发言权,国家说,打仗!他们就冲在最前面,多年来居无定所,生活在兵荒马乱中。这才是克里斯蒂娜要关注的人,她不和那些主张战争的人争论,只是掷地有声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胡说!荣誉。
  战旗和军号,这些夸夸其谈的背后是什么?
  死亡和毁灭!一群颓废的人所取得的胜利。
  瑞典的胜利是建立在欧洲的痛苦之上的,
  孤岛将成为一片死海。
  我告诉你,我不再需要了。
  我想要和平,我也将要得到和平。”

  电影把难题不断抛给女王,伯爵的虚情假意,政治婚姻,宫廷纷争,民众的聚众闹事。而女王总是从容优雅的解决一切事情,虽然有的时候她也会闹一点小脾气。有个大臣不得不当着女王抱怨,“您总是优雅的拒绝人,让我不知觉的接受,然后又懊悔不已。”当所有人都因为群众暴乱要闯进皇宫大惊失色时,只有克里斯蒂娜从容的让他们撤走军队,把群众放了进来,一个人站在楼梯的尽头等待激动的民众,她说她不用怕自己的百姓,她毫无畏惧。

  偶尔她也会因为不顺心的事情意志消沉。那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她的侧脸靠在冰冷坚硬的墙壁上,看向窗外,对着老仆人埋怨,想一个人呆着。可以看到她眼睛里汹涌澎湃的骚动和拒人千里之外的逃离,当你离她更近一点时,她总是逃得更远。克里斯蒂娜自言自语地说,“又下雪了,老是下雪。雪就像一片宽广的海,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出来,也许会迷失,最后忘掉这个世界和她自己。”这句话深深震动着我的心,这个画面属于嘉宝,是女王,也是嘉宝。她用一生在这个世界摸索,逃跑,哪怕在电影中她都从不看镜头。晚年她也感叹过也许能结婚是件好事,却又不能忍受两个人的生活。他们总说,她就像只纤细的蜂鸟,偶尔停留在你手中,旋即又飞走了。

  影片末尾,克里斯蒂娜举着蜡烛穿过高高的殿堂,巨大的建筑映衬得她那么渺小,就像穿梭在世界中的嘉宝,苦恼的坐在黑暗中的宝座上,拥有了一切还郁郁寡欢。她总是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活在别人现象的世界中,就像一个符号,女王或者女神,或者只是一个普通的瑞典女人。

  三、她将得到世界

  “我想要和平,我将要得到和平”。

  克里斯蒂娜说这句话的时候,君临天下,不怒而威,她一直都是这样,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是爱情,爱情该如何得到呢?

  嘉宝给了无数人恋爱的感觉,不管是电影还是生活中,但是她本人体会了多少呢?

  “茶花女”(Camille)中,她是法国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为爱奉献,用生命镌刻在阿尔芒和世人心中;“安娜•卡列宁娜”(Anna Karenina)中,她为爱舍弃一切、失去一切,用车轮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野兰花”(Wild Orchids)中,爪哇王子为她倾倒;“神秘女人”(The Mysterious Lady)中,她演绎一个由普通农村姑娘一夜成为著名女演员的女子,却为了一个逃兵的爱情舍弃到手的地位和金钱。

  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曾说过,“我一生中只有三次恋爱的感觉,遇到嘉宝是其中一次。”

  塞西尔•比顿说,“看到嘉宝,我感觉自己被猛击了一下,似乎一个人正对着我打开了炉火的门,我喘不过气来……”而嘉宝,她的爱很早就死去了,她只是喜爱,淡淡的回应着比顿,“在认识你之前,我从来不用口红。”只要这一句,也就足够比顿欣喜不已。

  被大雪拦在小旅馆中的克里斯蒂娜遇见了爱情,在得知安东尼奥想和她一起住时(他那时还以为她是个男人),脸上的表情在喜悦与害羞还有害怕之间不停转换,我几乎都能感觉到她加速的心跳,也跟着不安起来。后来,她在那个房间认真而深情地抚摸着每一个摆设,想要记下这里的点滴细节,以供以后回忆,对她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活着。那一组长镜头一直跟着嘉宝,观众会不自禁的安静看着她,享受她的绝代风华。

  在航船上她抱着临死的安东尼奥,当他死去的时候,她先是无助的看着周围的人,看到别人遗憾难过的表情才扑倒在安东尼奥的身上久久不起,谁又知道,她只不过是一个无助的小女孩。

  最后,她屹立在船头的镜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对我来说,那更像是对女王的加冕,从那一刻起她不再沾染情爱,爱情随着安东尼奥死去了,化成了墓碑上那寥寥几个字——葛丽泰•嘉宝,这是她足以傲视天堂的名字。

  而嘉宝,则成为了万千人心目中永远的至尊女皇。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522587/

 短评

Media Resources Center的DVD。人物塑造的分寸感把握得极好——剧情既没有陷入宫斗阴谋的泥潭、也没有堕入苦情窠臼,典范的“没有表情”——容纳了一切未曾说出却可在观者心中延展的思绪。

3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年青时的嘉宝有着一副温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庞和济慈在诗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样:迷人、娴静

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其实故事是很老套的,但成为殿堂级的理由只因为嘉宝那张毫无表情却表达千万的脸。

10分钟前
  • tehom
  • 力荐

格蕾丝·凯利是女性进化的终极样本。奥黛丽赫本则是天使下凡。而嘉宝分明就是天神。哦,我的女王!我的神!

15分钟前
  • 艾習角™
  • 力荐

林青霞,哪儿有~~ 故事有点不咸不淡,然而嘉宝绝对是女王,比“The Girl King-2015”好。

17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历史上的克里斯蒂娜女王退位原因是改信罗马天主教,电影里改为和法国大使的为爱私奔。仅仅表现出她好学爱民,放大了女性和国家责任的冲突,却降低了她本人的政治、文学、神学才华。其实后半生四返罗马,二度退位也很值得一写,这个安东尼奥原型是不是红衣主教阿佐利诺呢?

20分钟前
  • Aeolus
  • 还行

1933年约翰.吉尔伯特已经被有声片淘汰,此时的嘉宝坚持要求制片方让吉尔伯特当<瑞典女王>的男主角,2011年,相同的戏码在<艺术家>的剧情中出现.但是与<艺术家>不同的是,<瑞典女王>并没有拯救吉尔伯特的事业.他因酗酒过度而早早陨落.可以这样说,吉尔伯特的逝世间接导致了嘉宝以单身终生的宿命!

24分钟前
  • 海北
  • 推荐

嘉宝演的冰雪之国的女王,喜男装,好骑射,不愿结婚,憧憬着自由,因为对一个西班牙使臣的缱绻,退去王冠的桎梏,载着被杀的使臣的尸首,到那产葡萄的国土去了。阿佳妮的玛戈王后,满裙血迹,伸出手轻轻摸割下来的爱人的头颅,手指触及他冰凉的脸。嘉宝和阿佳妮,我爱的两个伟大女演员。眠去

27分钟前
  • 南黛楚
  • 推荐

挺一般的故事,却被嘉宝的个人魅力生生抬高了几个层次,据说本片当年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还有那无数人慕名而来的最后一分钟的表演自不必多说。以及,葛丽泰·嘉宝的美貌真是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啊。

32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传说中的“零表情”结尾,一人气场撑起整个故事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影片质量的的前无古人、目前还是后无来者的典范

34分钟前
  • RIC
  • 推荐

这部影片告诉大家,做名女人难,做名女人的男人更难。在三十年代的好莱坞,头号女神竟然演了一部爱情悲剧,为了恋人放弃王位,最后恋人却死了。嘉宝真美,她出现的时候光一定是柔和明亮的。

35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没啥好说的,超级经典的老片,迷一样美丽的嘉宝留下来的最美丽的形象。。。连女人也会为她疯狂和尖叫。。。

39分钟前
  • 萝卜镇小猴子
  • 力荐

影史经典一刻:“什么都别想”。她失去了国家,她失去了爱人,她“将独身死去”。PS:多年以后,贝尔托鲁奇的“梦想家”向这部影片致敬,Eva Green模仿了Greta Garbo抚摸房间柜子的镜头。

43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小时候电视上看的,感觉最后她伏在他身上恸哭的镜头,一直跟随了记忆很多年

44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那个年代的片子,从剧本来说,Bug实在是太多了,当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一夜情后遗症+爱德华八世退位来阐释这个片子的内容走向。在豆瓣能上8分+是因为大家为了标榜自己的品位,可以说泰勒好莱坞感太强、鲍曼像个木头美人、赫本永远端着。因为嘉宝足够历史久远和相比较小众,她未婚夫吉尔伯特完全没有说服女王成为赵敏的说服力,嘉宝在这个片子里太自私了,如果她不是非要让她未婚夫而是奥利弗来演……我相信是有足够说服力的。最后一个镜头零表演?我觉得嘉宝真是是被电影人捧得太高了,虽然我也认同罗兰巴特对嘉宝的脸的评价:嘉宝给人一种人类生灵的柏拉图式意念,是不是人类进化的终极我觉得这是仁者见仁的事,看过好几部嘉宝的片子,总觉得她比赫本还要放不开……也许是她绝世容颜和绝世独立的性格以及她的同性恋传闻为后来的文艺青年们提供了YY滋养地

48分钟前
  • Kueen
  • 推荐

在我的眼中,此后(特别是80年代后)的那些浮华空洞的女王爱情戏没有一部达到这样的水准。能够和女王最后伫立船头特写相提并论的,我看也只有卡比利亚之夜最后的微笑。构图造型非常精心,人物塑造也很成功。虽然这是理想主义的浪漫梦幻。似乎不怎么看的出来当时好莱坞积累剪辑的模样,镜头转换和景别变化都相当流畅。那个柔光镜打的呀。。。

51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力荐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剧情比较单薄,就是一个女王面对江山还是男人之间做出的抉择——退位、私奔——然而私奔对象决斗被杀了。但是优点是:嘉宝很帅、这部片子也没有像同时代的一些电影那么冗长,整体氛围把握得还算是不错。

56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推荐

“雪就像一片宽广的海,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出来,也许会迷失,最后忘掉这个世界,忘掉他自己。”故事前面很能让人入戏,后面就萎了,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中性扮相已经很超前意识,嘉宝表演经典,方额广颐,皇族风范,充满古典美德脸部线条使得那个年代朗诵式的念白从她嘴里念出来很自然不做作。心水~

1小时前
  • 猫龟🐌
  • 推荐

除了她谁还能演?!

1小时前
  • 熊猫眼儿
  • 力荐

片子拍得没啥特别之处,看的完全是嘉宝的个人魅力,太合适这个角色了(比茶花女还完美),本身便是女王气质啊,而那句“我将孤独终老” 竟也戏谑的印证了嘉宝自己的人生,影片最后与情人告别使人潸然泪下,迎风出航却也不失豪迈自在

1小时前
  • 茉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