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德25

剧情片美国2020

主演:丹尼尔·克雷格,蕾雅·赛杜,拉米·马雷克,本·卫肖

导演:凯瑞·福永

播放地址

 剧照

邦德25 剧照 NO.1邦德25 剧照 NO.2邦德25 剧照 NO.3邦德25 剧照 NO.4邦德25 剧照 NO.5邦德25 剧照 NO.6邦德25 剧照 NO.13邦德25 剧照 NO.14邦德25 剧照 NO.15邦德25 剧照 NO.16邦德25 剧照 NO.17邦德25 剧照 NO.18邦德25 剧照 NO.19邦德2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6:14

详细剧情

据《The Playlist》报道,[谍影重重3]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将对[邦德25]剧本进行改写。原剧本由尼尔·珀维斯、罗伯特·韦德编写,据悉,本恩斯这次改写将进行大幅度的修改。由于剧本问题,该片开拍时间也由3月推迟到了4月。本片由凯瑞·福永执导,主演丹尼尔·克雷格以及拉尔夫·费因斯、本·卫肖、娜奥米·哈里斯、蕾雅·赛杜均回归。影片北美定档2020年4月8日。

 长篇影评

 1 ) 蓝眼睛邦德一生的故事

这部《无暇赴死》评分不高,评论区里也是各种吐槽。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觉得这部007拍得很好。随着本片转入线上播放,把丹尼尔.克雷格版的五部007电影,又按顺序重温了一遍,这真是蓝眼睛邦德一生的故事啊。在我看来,蓝眼睛邦德在007系列里,就好像卷福在福尔摩斯系列里一样。

在《无暇赴死》的终章里,邦德终于解开了心结,从维斯帕背叛的阴影里走出来了,在明知道玛德琳拥有敌人才有的毒药的情况下,作出了爱的表白;终于他挚爱的女人,也一样从始至终、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爱着他;有了和他一样蓝眼睛的女儿;他又一次拯救了世界;最后在导弹烟花中被永远铭记,以“永生”的方式谢幕...

邦德对赫拉克勒斯从退休之前就了解并反对M的这个项目;到复出后在幽灵党聚会上,亲身体验幽灵党徒死于直接接触赫拉克勒斯;到从女007的汇报中,间接了解幽灵党徒的亲属接触死者尸体后,死于间接接触赫拉克勒斯;再到贝尔马什监狱,亲身经历接触玛德琳手腕后,间接杀死布洛菲尔德,层层递进。所以最后感染玛德琳DNA的赫拉克勒斯,在再次向Q确认无解后,选择放弃逃生,情节铺垫的逻辑链非常清楚。这和《幽灵党》结尾布洛菲尔德给邦德的两个选择一样,是豁出命去救玛德琳,还是自己保命活在痛苦之中,邦德再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救玛德琳。邦德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执着从皇家赌场贯穿始终,虽然结局伤感,但这是蓝眼睛邦德最好的告别了。

玛德琳对邦德的爱最打动我的是那句“home”。原来不只是玛德琳自己的home,还有邦德的home。被邦德塞进火车之后,在邦德离开不知所踪的时候,一向擅于躲藏通过隐居保护自己的玛德琳在哪儿?她一直就在伦敦,一直就在MI6。MI6不就是邦德的home吗?“我怎么才能知道你平安?”邦德不说,那就去问MI6。玛德琳一直都在MI6关注邦德,等着邦德回来。小心地藏好女儿保护好女儿的玛德琳自己不躲也不藏了,不管邦德什么时候回来,玛德琳都已经在家等着他了。

以下随手写写我的剧情观感,慢慢更,已更新的目录在本文文末。 (本文目录更新另见讨论区 《在MI6等邦德回来的玛德琳 (douban.com) 》)

1. 在MI6等邦德回来的玛德琳

火车站,邦德把玛德琳推上火车。 玛德琳转身关心地问:我怎么才能知道你是否平安? 邦德答:不必了,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五年后,邦德回到伦敦,发现玛德琳在为MI6工作,是唯一一个有权限进贝尔马什监狱见幽灵党老大布洛菲尔德的人。

不得不佩服玛德琳的选择: 还有比MI6更容易得到邦德消息的地方吗? 还有比布洛菲尔德更关心邦德下落的人吗?

怎么才能知道邦德是否平安? 玛德琳自己找到了答案——去MI6等消息。 五年,终于等来了邦德。

邦德对M说,玛德琳非常聪明,非常擅于隐藏秘密。 邦德说对了。 五年来,玛德琳在MI6的密切关注之下,生下并养大了玛蒂尔德,MI6没人知道;玛德琳在贝尔马什遇见邦德后临阵脱逃,密切关注过她的MI6到处找不到她,反过来要问邦德玛德琳会去哪儿。 所以玛德琳真要躲,MI6的人是找不到她的,可见为MI6工作更像是玛德琳主动的选择。

MI6就好比邦德的家,为MI6工作的玛德琳就像在邦德的家里默默等着邦德的归来。

(《幽灵党》邦德和玛德琳联手端了布洛菲尔德的陨石坑基地,看着炸得浓烟滚滚的基地,邦德对玛德琳说“Let's go home”,然后开着直升机,带着玛德琳回到了伦敦,回到了MI6的安全屋,在那里玛德琳认识了M,并见到了Q、坦纳和钱潘妮。MI6就是邦德的home。)

(邦德对M说的“玛德琳非常聪明,非常擅于隐藏秘密”,也呼应了上一部《幽灵党》情节,玛德琳的父亲临死前把玛德琳托付给邦德时说的:“她很聪明,比我聪明,她知道怎么躲藏。”)

-------------------------------------------------------------------------------------

2. 为MI6服务的玛德琳

邦德把玛德琳送上火车后,独自离开去过退休生活的五年中,玛德琳在伦敦的心理诊所找到了工作,并为MI6服务。M能信任玛德琳,并任用她为MI6服务,是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事,就像M对邦德说的,玛德琳是个有用的人才。

在上一部《幽灵党》里,邦德介绍过玛德琳.斯旺博士的履历: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索邦大学拿过学位,之后在无国界医生组织作过两年顾问,然后隐居在奥地利雪山的霍夫勒诊所躲避追踪。所以以玛德琳的履历,在伦敦的诊所找份工作毫无问题。

而且在上一部《幽灵党》里,M和Q都已经认识玛德琳了。邦德开飞机救下玛德琳后,带玛德琳一起去找的Q,介绍了玛德琳和Q认识,邦德和Q是从玛德琳那里第一次听说幽灵党这个神秘组织的名字。邦德和玛德琳炸掉了布洛菲尔德在陨石坑的基地后,带着玛德琳一起回到伦敦在安全屋里等M,并介绍了玛德琳和M认识。M结果了C以后,带着Q、坦纳和钱潘妮,围观了玛德琳协助邦德开着快艇沿泰晤士河追击布洛菲尔德的直升机,以及邦德开枪击落布洛菲尔德的全过程。大家还都知道玛德琳对幽灵党比别人了解地都多,所以玛德琳确实是MI6需要的好人才。

-------------------------------------------------------------------------------------

3. 站在玛德琳这边的MI6

MI6的人都知道邦德和玛德琳的情史,整部《幽灵党》就是邦德和玛德琳的故事,《幽灵党》的结尾,邦德击落布洛菲尔德以后,就和玛德琳一起离开,去过退休新生活了。本片开头邦德在维斯帕墓前遇到幽灵党袭击后,邦德向M报告过的,也提到过玛德琳的嫌疑,这从邦德回伦敦后在河边见M的对话里可以得知。那么从片头邦德玛德琳分手以后,随着玛德琳回到伦敦开始为MI6服务,邦德认为玛德琳背叛而抛弃玛德琳的事实,MI6的人自然就都知道了。不过显然,这些年来MI6一直都是绝对信任玛德琳的。

在河边,M跟邦德耐心解释,我们很重视你的意见,但是玛德琳真的没问题;在贝尔马什的走廊里,坦纳也跟邦德念叨,玛德琳没问题,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她,她真的没问题。

(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皇家赌场》邦德因为维斯帕的背叛无法释怀的时候,还在世的M夫人就开导邦德,维斯帕是爱他的,是维斯帕救了他的命;《量子危机》马西斯临死前,还不忘嘱咐邦德维斯帕是爱他的,他应该原谅维斯帕。MI6上上下下的同事们为了邦德的感情事真是操碎了心。)

-------------------------------------------------------------------------------------

4. 玛德琳的好枪法

玛德琳不像看起来那么柔弱,有一手好枪法,开场就有小时候面对面具人萨芬的果断射击,枪枪命中。可惜萨芬穿了防弹背心,只是摔下楼梯摔晕了,没被打死。(呼应了上一部《幽灵党》,邦德在火车上要教玛德琳用枪,玛德琳说起过小时候有人来她家杀她爸爸,她开枪的事。)

后来,邦德带着玛德琳和女儿躲避萨芬追踪把车开进树林里的时候,下车前把手枪交给了玛德琳。邦德抱着女儿在前面跑,玛德琳持枪殿后保护。玛德琳先是在木棚外包抄,开枪干掉了一个骑摩托的杀手,救下了抱着女儿的邦德,(玛德琳迅速敏锐的预判、干净利落的身手,沉着冷静的表情,感觉好像是邦德附体);然后和女儿在木棚里躲避的时候,开枪干掉了逼近她们的敌人,直到耗尽子弹后,寡不敌众,才被萨芬俘获。

甚至可以说,枪里还有子弹的玛德琳是无敌的。《幽灵党》火车上邦德打不过大块头杀手辛克斯,差点被辛克斯扔下火车的时候,玛德琳一枪打中辛克斯的胳膊,并持枪逼退辛克斯,救了邦德一命,给了邦德充分的喘息机会。

作为心理医生的玛德琳,在萨芬小岛上用茶水泼假眼守卫逃走的情节,也展示了她机智果断、关键时刻不手软的特工潜质。《幽灵党》里也有被幽灵党从霍夫勒诊所劫走的玛德琳,在车上眼明手快地夺过镇静剂针筒,一针撂倒她身边劫持她的杀手的情节。

(上一部《幽灵党》里,火车上坚持不肯拿枪反复说“我讨厌枪”的玛德琳,面对耐心想要教她用枪保命的邦德,表演了连贯的卸掉弹夹、卸掉枪膛的子弹,然后扣动扳机的熟练操作。《幽灵党》结尾,邦德击落了布洛菲尔德的直升机,用枪指着布洛菲尔德的时候,最终没有开枪杀人,而是像玛德琳那样卸掉弹夹、卸掉枪膛的子弹,才扣动扳机,然后转身走向玛德琳并扔掉了手枪。我想就是在火车上玛德琳拆枪的那个时候,邦德爱上了玛德琳。)

-------------------------------------------------------------------------------------

5. 针对玛德琳DNA的纳米机器人

萨芬第一次去诊所造访玛德琳,玛德琳进门的时候,萨芬正在摆弄一根玛德琳的头发,然后夹在一块绒布里小心地收好。

后来萨芬把玛德琳母女带到岛上,从奥布鲁切夫手里拿到一瓶针对玛德琳DNA的纳米机器人,并用瓶子威胁玛德琳的时候,说到了这个是用玛德琳头上掉落的头发制作的,所以应该就是萨芬从之前诊所拿到的那根头发。

萨芬一直把这个瓶子带在身上,直到最后和邦德在水池里扭打时,捏碎了瓶子并划破了邦德的脸,使两个人都染上了针对玛德琳DNA的纳米机器人。 因为针对的是玛德琳DNA,所以对玛德琳以及所有与玛德琳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致命,所以玛德琳和玛蒂尔德都是这瓶纳米机器人的目标。

(Q说的nanobots被翻译成了纳米机器人,但其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具有电子元器件和硬件电路的“机器人”。它只是一种纳米载体,通过DNA生物信息锁定目标的毒药,所以邦德和玛德琳直接把它称作毒药。既然nanobots是DNA定向的毒药,里面没有硬件电路,并不是真的纳米“机器人”,所以使硬件电路短路而破坏电子设备的电磁脉冲武器对这个“纳米机器人”无效。 )

-------------------------------------------------------------------------------------

6. 好爸爸邦德

邦德跟女儿为数不多的互动里,一直就是个好爸爸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被女儿弄醒,亲自给女儿做了早饭,还很期待地问她好不好吃,然后镜头扫过,桌上一片狼藉,所以早饭应该不是妈妈做的。

发现萨芬的人正在逼近玛德琳家,抱着女儿上车的时候,不忘提醒女儿小心别碰到头。开车躲进树林以后,一路抱着女儿逃到树林深处的小木棚,安顿母女俩时,特别嘱咐女儿别出声,要非常安静。

追上小岛,来到萨芬的房间里,看到萨芬和女儿坐一起,被萨芬缴械之后,怕女儿被之前的枪声吓到,特意对着女儿轻声安慰说:没事的,我向你保证,会没事的。

找到不见了的女儿,带着母女俩碰到黑女007时,介绍说她们是我的家人(they are my family, family做了口型没有说出声)。

找到船送母女俩离岛的时候,把女儿抱到船上,特意把自己的毛衣脱下来,给女儿披上,跟她说外面会冷,穿上这个暖和。

任务完成,准备离开小岛的时候,看到女儿弄丢的宝贝小兔玩偶豆豆,一脸慈爱地笑着捡起来别在腰间。

镜头不多,但很细腻很温暖。

-------------------------------------------------------------------------------------

7. 墓地遇袭后邦德怀疑玛德琳的原因

邦德一大早去给维斯帕扫墓前,对玛德琳说,我扫完墓回来吃早饭,然后你告诉我下一站去哪儿。玛德琳答:回家。

从这一处情节看,邦德和玛德琳的旅行,一路上的行程邦德是全凭玛德琳安排的,结束一站再告诉邦德下一站去哪儿,连他自己事先都不知道什么时间会在哪里。所以,电影开头玛德琳回忆完往事浮出水面,对邦德说Let's go之后,邦德才知道下一站目的地是马泰拉。

尽管这时候玛德琳还没有提起维斯帕,但其实邦德是知道维斯帕安葬在马泰拉的,所以去的路上邦德车开得慢也好,玛德琳说他总在回头看也好,或多或少和邦德心里的不自在也有关系。《皇家赌场》维斯帕的背叛一直是邦德解不开的心结。

(玛德琳会问起维斯帕,是因为上一部《幽灵党》里,邦德和玛德琳在陨石坑基地见到布洛菲尔德时,布洛菲尔德对邦德说,“...你我之间有种模式,你侵犯我的世界,我就毁掉你的世界。你觉得你生命中所有女人都死了是种巧合吗?就拿维斯帕林德来说,她举足轻重对吧?<转向玛德琳说,他没跟你说起过她吗?> 还有M也永远离开了你。是我,全都是我干的。这些都源于我,你所有的痛苦都是我的作品。”)

邦德遇袭后第一反应是担心在酒店的玛德琳也出事了,所以从地上爬起来第一件事是给玛德琳打电话,电话打不通,他急着赶回酒店去,被追杀的过程中,假眼人用了反间计“布洛菲尔德向你问好,玛德琳是幽灵党人的女儿。”将信将疑的邦德火速赶回酒店看到的真的是安然无恙的玛德琳。

其实,出发去马泰拉之前,玛德琳就有异样的举动,引起了邦德的不安。 电影开头,邦德对水里的玛德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透着担心的:你没事吧? 到达马泰拉,在酒店房间温存过后,邦德对玛德琳说的第一句话,还是在关心玛德琳出发之前的异样举动:今天在水边的时候,你去哪儿了?

站在邦德的角度看,所有行程只有玛德琳知道,既然自己事先都不知道会去马泰拉,更不知道会去维斯帕的墓地,那幽灵党怎么可能提前知道并设好陷阱呢?所以假眼人的挑拨离间很容易就奏效了。

-------------------------------------------------------------------------------------

8. 古巴幽灵党聚会遇袭后,邦德意识里的两个敌人

古巴幽灵党聚会遇袭后,邦德意识里有两个敌人:

一个是布洛菲尔德的内应,这个人能够和身在贝尔马什的布洛菲尔德联络,并在古巴举办了一场幽灵党聚会,成功地把他引进了这个圈套; 另一个是布洛菲尔德的敌人,这个不明来路的人,利用了幽灵党聚会,把幽灵党从MI6抢来的DNA武器调了包,一举消灭了幽灵党,并劫走了DNA武器和它的研发者。 这个神秘的敌人,把原本定向某个人的DNA武器修改成了定向某种DNA特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目标动机不明,是躲在暗处危及人类安全的威胁。 由于这个神秘敌人的下一目标是布洛菲尔德,邦德认为这个敌人是他和布洛菲尔德共同的敌人,而布洛菲尔德知道这个敌人是谁。(在贝尔马什,邦德对布洛菲尔德说,你的敌人正在逼近,而现在转折点是,如果你告诉我他们是谁,我可以救你一命...现在你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

可是,回到伦敦让邦德意外的是,这两个敌人都指向了玛德琳:

在MI6唯一能不定期跟身在贝尔马什的布洛菲尔德交流的人只有玛德琳; (所以在河边M说玛德琳没问题,邦德还要质疑M的判断力出了问题。) 邦德问布洛菲尔德要敌人的名字,唯一的收获还是玛德琳的名字。而且布洛菲尔德的敌人要杀布洛菲尔德,玛德琳手上就有杀死布洛菲尔德的DNA毒药。

尽管MI6为玛德琳背书:

五年前墓地袭击与玛德琳无关(布洛菲尔德也亲口承认了五年前墓地袭击是自己的杰作); 古巴幽灵党聚会与玛德琳无关,是布洛菲尔德通过仿生电子眼与外界联系实现的。

但当邦德因为接触了玛德琳的手腕再碰布洛菲尔德,就意外杀死了布洛菲尔德的时候,玛德琳手上有杀死布洛菲尔德毒药的事实,让MI6也犹豫了,也不禁在问,玛德琳是否是敌方的一员。布洛菲尔德死后,到处找不到玛德琳的钱潘妮,向邦德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邦德回答,我不知道。

起码,看邦德在玛德琳家找到玛德琳后说的话: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想让我到这儿来,不知道你为什么试图杀布洛菲尔德,不知道谁给了你毒药去杀他,也不知道你为他们工作了多久...这时候在邦德的意识里,玛德琳还是敌人那一边的。

-------------------------------------------------------------------------------------

9. 邦德对玛德琳的表白

布洛菲尔德死后,邦德在玛德琳家找到玛德琳的时候,在邦德的意识里,玛德琳还是在敌人那一边的。

这时候玛德琳的处境,跟《皇家赌场》里的维斯帕几乎是一样的:明面上为MI6服务的,但实际上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在为MI6的敌人服务,站在敌人那一边。

对比上一次墓地遇袭,邦德只是怀疑玛德琳背叛,返回酒店后,暴怒的邦德对着玛德琳大喊大叫、生拉硬拽,相当暴力;而这一次都坐实了毒药来自玛德琳,邦德却表现地非常地平静和安静。

邦德在玛德琳家找到玛德琳的场景,是平静而柔和的,柔和的光线下平静的表白——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想让我到这儿来,不知道你为什么试图要杀布洛菲尔德,不知道谁给了你毒药去杀他,也不知道你为他们工作了多久。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哪怕我的生命只有5分钟,我也希望和你一起度过。 我知道我是来找出是谁给了你那个毒药的,但是在你知道我的心意之前,我不会离开:我直到现在都还爱你,我还会继续爱你,我从不后悔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除了把你推上那列火车的时候。

我觉得,邦德能在这种敌对的情况下平静地向玛德琳表白,就是说邦德已经完全从维斯帕背叛的阴影里走出来了,开头在马泰拉祭奠维斯帕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的仪式真正起作用了。虽然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但邦德最终还是打开了心结,能够平静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出爱的选择。

邦德对玛德琳表白的时候,还不知道有玛蒂尔德,还不知道萨芬的威胁,这恰到好处地说明邦德是真的爱玛德琳,就是纯粹的爱。

-------------------------------------------------------------------------------------

10. 邦德的牙刷

退休的邦德打鱼回家,发现了菲力克斯留下的雪茄,出门去见菲力克斯之前特意冲了个澡,露天秀了一把老当益壮的好身材好肌肉。可是,别光盯着邦德看,冲澡这场戏的主角其实并不是邦德,重点也不是邦德的身材和肌肉,或者邦德这亲近自然的隐居之所,而是...

...邦德的牙刷...牙刷...牙刷...

邦德冲澡的时候刷牙了,对吧? 刷完牙顺手把牙刷放在旁边的架子上了,对吧? 冲完澡就整装出门找菲力克斯了,对吧?

可是后来,这把牙刷和邦德一起出现在了古巴,出现在了幽灵党的聚会上。

我要说的是这把牙刷的旅程——

趁邦德不在家,有人去邦德家把那把邦德用过的牙刷给偷走了。谁偷的呢? 邦德带着菲力克斯和洛根去酒吧的路上,洛根趁着菲力克斯跟邦德说话的机会,跟路过的几个人又使眼色又比手势,应该是给这几个人报信:邦德跟我在一起呢,你们可以去他家偷牙刷了。

邦德在酒吧的时候,幽灵党的独眼龙也在酒吧,对吧?他在那儿干嘛呢? 他应该是等着接送牙刷的。因为邦德在古巴和帕洛玛会面的时候,独眼龙把牙刷给了奥布鲁切夫,正监督奥布鲁切夫从邦德的牙刷上提取邦德的DNA信息呢:奥布鲁切夫用镊子夹着一张试纸蹭了那把牙刷,又把试纸放到一个仪器里,开动仪器,屏幕提示DNA扫描中“DNA SCAN”,进度条到头后,显示测序完成“SEQUENCE COMPLETE”。奥布鲁切夫忙乎的时候,独眼龙还专门问了样品的量够不够,奥布鲁切夫回答:只要他用过就够。

那把牙刷就是邦德用过的,而且测序也顺利完成了,说明样品的量确实足够了。 所以如果事情按照幽灵党的计划顺利发展的话,邦德真的就会死在幽灵党聚会上。 幸亏那个存了邦德DNA数据的U盘被奥布鲁切夫调了包,邦德捡回了一条命。

之前萨芬在玛德琳诊室捡到玛德琳掉落的头发,后来也交给了奥布鲁切夫,制作了能杀死玛德琳和玛蒂尔德的DNA武器。(5. 针对玛德琳DNA的纳米机器人) 所以这个DNA武器确实太可怕,神不知鬼不觉,还防不胜防啊...

玛德琳的头发和邦德的牙刷,细节五星好评。

-------------------------------------------------------------------------------------

11. 赫拉克勒斯的威力

赫拉克勒斯,也就是Q说的纳米机器人,以及邦德和玛德琳说的毒药,是一种DNA定向的武器,下面就简称毒药吧,简单点。

根据邦德和M的几次对话,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这款DNA定向的毒药,最初是以赫拉克勒斯计划为名在MI6秘密实验室开发的先进武器,是奥布鲁切夫在M的支持下开展的。这个计划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那时邦德还没退休,邦德不仅清楚地知道奥布鲁切夫和这个计划的内容,而且极力反对这个计划。他一直认为M应当停止这个计划,但M还是一直坚持了这个计划。 邦德退休以后,这款毒药不仅研制成功了,还被多次使用过,按M的说法:每次都能干净利落、目标精准地完成暗杀,保护MI6的特工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正因为这款高效又无解的毒药被MI6成功使用过,幽灵党、萨芬还有CIA才拼命要得到它,就像争夺倚天剑屠龙刀一个道理。)

这款毒药的作用原理是: 只需要轻微的皮肤接触,就能进入人的体内,一旦进入体内,就永久存在,无法清除。然后通过接触传播,无害地穿过人群,直到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毒药对携带者无害,只对DNA编程锁定的目标致命。

最初M让奥布鲁切夫为MI6设计的毒药,只是用DNA编程来锁定某个特定的个人。 后来萨芬让奥布鲁切夫修改了程序,使DNA编程针对具有某些基因特征的一群人,把目标从特定的个人,扩大到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甚至是整个种族。 由于是接触传播,当感染的人足够多,人就成了武器,这种毒药也就从针对个人的狙击武器变成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而且一旦感染携带就无法清除,毒药会在人群中永久存在,无限传播,这就意味着一旦毒药被启用,被定向的目标只有死路一条,也就是邦德说的被剥夺了生存的机会。 实际上,只要毒药被制造出来,就有被泄露的可能,被定向的目标就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就像针对玛德琳的毒药。

-------------------------------------------------------------------------------------

12. 萨芬在小岛上的赫拉克勒斯制造工厂

邦德和M对赫拉克勒斯毒药技术被窃取的后果判断是有失误的。他们以为毒药技术被窃取只是发生在几天前MI6实验室被炸,奥布鲁切夫被绑架的时候,需要解决掉的只是奥布鲁切夫和他的手提箱。所以M给邦德和诺米布置的三个任务:确认毒药的存在、杀死奥布鲁切夫和萨芬、解救玛德琳母女。这任务明显的轻敌了。

事实上,奥布鲁切夫与萨芬早有勾结,应该是发生在邦德退休以前,就是洛根提到过的邦德在役期间奥布鲁切夫那次无果的叛逃。

萨芬家族曾在那个小岛上经营多年,作为幽灵党的下毒者为幽灵党服务,但是在萨芬小时候,布洛菲尔德为了把小岛据为己有,派玛德琳的爸爸去消灭了萨芬的家族,因为玛德琳的爸爸不忍杀害孩子,留了受了重伤的萨芬一条命。长大的萨芬一心消灭幽灵党,为自己的家族报仇。

萨芬应该是五年前趁着布洛菲尔德被邦德擒获,幽灵党实力被削弱,而重新夺回了小岛,并继续经营。所以萨芬跟邦德无冤无仇,甚至因为与邦德有着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经历,而对邦德惺惺相惜,就像最后萨芬称自己和邦德是“两个英雄”。所以在菲力克斯的船上被邦德追问时,奥布鲁切夫回答的,邦德从来就不是萨芬的目标。

邦德和诺米直到潜入岛上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奥布鲁切夫和手提箱那么简单,岛上已建成了大规模制造工厂,萨芬已获得了奥布鲁切夫窃取的世界各地基因库中成千上万的基因数据,实验室里已制造装填了毒药的容器已经排满了整面墙。按邦德看到的模拟计算结果,毒药将在全球传播,杀死数以百万计的人。这些毒药都已经造出来了,所以必须摧毁这些毒药、摧毁岛上的全部设施。可是轻敌的邦德和诺米带的炸药根本就不够,必须借助外部力量进行打击。

这时留给邦德的时间不多了,因为萨芬的买家开着几艘高速运输舰已经赶来了,20分钟内就能赶到,岛上的毒药和设备一旦被运出去,那就如邦德所说的,这世界就没办法拯救了。所以必须赶在运输舰到达前,摧毁岛上的毒药和全部设施,从附近军舰上发射导弹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可是整个设施都建在坚固的导弹发射井里,具有导弹防御能力,所以邦德必须在导弹到达以前打开导弹发射井的防爆门,而萨芬为了保护这些设施必须关上防爆门。于是就有了邦德开防爆门,萨芬回来把门又给关上了,邦德不得不再回去把门打开的剧情。

-------------------------------------------------------------------------------------

13. 中毒的邦德

对赫拉克勒斯毒药的威力,邦德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因为他是有亲身经历的。

邦德一共中过三次毒:

第一次是在古巴幽灵党聚会上,从气雾中直接感染了有幽灵党党徒DNA信息的毒药。 这个毒药对邦德无害,中毒的邦德无知无觉,但是直接接触这个毒药的幽灵党党徒都在邦德眼前死光光了。然后,在诺米给M的报告里,邦德看到幽灵党党徒的亲属在葬礼上接触了死者尸体以后,也都死光光了。 这一次,邦德是亲身体验了通过直接接触毒药致死的威力,并了解到了这个毒药具有通过尸体传播、间接接触致死的威力。

第二次是在贝尔马什监狱,因为接触玛德琳手腕感染了有幽灵党老大布洛菲尔德DNA信息的毒。 这个毒药对邦德依然无害,因为他和布洛菲尔德只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中毒的邦德依然无知无觉,但是他感染毒药以后接触了布洛菲尔德,布洛菲尔德转眼间就死在了他的眼前。邦德问Q如何清除掉自己体内的毒药,Q解释了这款毒药一旦接触,永久存在,没办法清除。 这一次,邦德是亲身体验了毒药经过接触传播、间接接触致死的威力,并了解到了这个毒药一经感染永久携带的特性。

第三次是最后和萨芬扭打时,被萨芬捏碎的玻璃瓶划破了脸,感染了有玛德琳DNA信息的毒。 这个毒药对邦德还是无害。邦德看到了萨芬手里那个特制的瓶子的碎片,也摸到了自己脸上的伤口。 邦德根据自己前两次的亲身经历可以知道,他感染了有玛德琳DNA信息的毒药,如果直接接触玛德琳或女儿,会杀死她们;如果接触了别人,别人辗转传播毒药,也能间接感染玛德琳或女儿,杀死她们;即使邦德死了,他的尸体依然会是毒源,接触他尸体的人还能继续传播这个毒药。这个永久存在、无限传播的毒药将是伴随玛德琳母女以及她们后代一生的诅咒。

DNA毒药的设定就注定了:中毒的邦德在导弹烟花中谢幕是他唯一的选择。

邦德和玛德琳母女直接接触的物理隔离也许做得到,但和其他人的间接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那个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邦德逃出来,就得有船来接应他(菲力克斯死后,邦德已经有过一次海上逃生获救的经验);而且邦德受了很多处枪伤,最后重新去打开防爆门的时候,已经浑身是伤一路滴血了,必须有人来医治他,他才能活得下来。

所以,如果一定要物理隔离,被隔离的只能是玛德琳母女,这就意味着玛德琳母女为了能活下来,一生都将在隔离中孤独地度过,好比无期徒刑...

另外,邦德带着玛德琳母女开车逃跑的时候,女儿说蚊子咬我,一路都在念叨蚊子长、蚊子短。这也是一种提示:即使邦德或者玛德琳母女不跟任何人接触,还有蚊虫叮咬也可以传播毒药。

至于等解药,有这种毒药研究条件的MI6实验室被幽灵党摧毁了,萨芬的毒药工厂被导弹摧毁了,开发这个病毒的奥布鲁切夫已经死了。就剩邦德一个毒源,只对玛德琳母女致命,不可能就为了邦德一家三口而重启这个反人类的毒药研究,开发解药。 再说邦德本人十年来一直是赫拉克勒斯计划的坚决反对者,不会为了解药放弃自己的信念。

邦德和萨芬谈判时,就知道萨芬手里有威胁玛德琳留在岛上的筹码;被萨芬划伤以后,知道了这个筹码就是有玛德琳DNA信息的毒药;和玛德琳告别时,玛德琳确认了有这瓶毒药存在;邦德做决定之前再次询问了Q,确认了毒药确实无解。

我只想说,为了让邦德在导弹烟花中被永远铭记,以这种永垂不朽的方式谢幕,剧情层层铺垫,已经把邦德所有的活路都给堵死了,甚至连留下尸体的路都给堵死了...中毒的邦德在导弹烟花中谢幕是他唯一的选择。 剧情设置很严谨,编剧真的是很有诚意了。

-------------------------------------------------------------------------------------

14. 告别维斯帕的邦德

邦德按照与玛德琳的约定,第二天一早去了维斯帕的墓地,和维斯帕告别。

在维斯帕的墓前,邦德说,我想念你,然后拿出一早在酒店写好“Forgive Me(原谅我)”的纸条,点燃了。

邦德知道烧纸条的意义,因为去酒店房间的路上他亲口问过侍者—— 邦德:他们在烧什么? 侍者:秘密。愿望。跟过去诀别。辞旧迎新。

所以,邦德是认真地想和玛德琳拥有共同的未来,一起迎接新的生活。

玛德琳:你能原谅她吗?为了我们? 你必须把她放下,即使这很困难。 邦德: 你是说,这样我们才有未来吗?如果我做到了... 玛德琳:我就告诉你我所有的秘密。 邦德: 好的。

邦德曾深爱过维斯帕,但邦德愿意为了玛德琳认真地告别维斯帕,所以邦德是真心爱着玛德琳的。

-------------------------------------------------------------------------------------

15. 维斯帕的墓碑显示维斯帕真的是孤儿

《皇家赌场》里邦德和维斯帕在火车上初遇的时候,讨论过赌桌上的诈牌和阅读对手,邦德曾经推理过维斯帕是孤儿,但被有备而来的维斯帕反杀,指出邦德才是孤儿。

邦德确实是孤儿。《幽灵党》里邦德在霍夫勒诊所第一次见玛德琳的时候,提到了小时候父母因为登山事故去世,自己由他人抚养长大;后来在布洛菲尔德的陨石坑基地,布洛菲尔德告诉玛德琳,自己的父亲就是邦德的养父,陪伴邦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所以邦德确实是孤儿,和布洛菲尔德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维斯帕的情况一直不得而知。但根据本片中出现的维斯帕的墓碑信息,邦德当时分析对了,维斯帕确实也是孤儿。

二刷本片的时候特意仔细看了维斯帕的墓碑,墓碑上的信息如下:

—————— ANTONIO SAVIANI 1896 - 1946 CARLA SEFREDO VED. SAVIANI 1902 - 1964 —————— FULVIO SAVIANI 1928 - 1982 EMILIA SAVIANI 1930 - 1980 ELENA SAVIANI VED. LYND 1958 - 1985 —————— VESPER LYND 1983 - 2006 ——————

根据墓碑上人物的生卒年份可以推测,维斯帕Vesper是和她的母亲、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葬在一起的。

维斯帕Vesper Lynd(1983-2006)的母亲是Elena Saviani Ved. Lynd(1958-1985)。 维斯帕是1983年出生的,母亲1985年去世的,母亲的夫姓前加了Ved,说明她父亲在母亲之前去世,所以维斯帕2岁的时候就是孤儿了。

维斯帕的外祖母Emilia Saviani在1980年去世,外祖父Fulvio Saviani在1982年去世,最上面两个人Antonio Saviani和Carla Sefredo Ved. Saviani应该是维斯帕的外曾祖父母。

这样看来,维斯帕2岁的时候就是孤儿,而且没有其他直系亲属了。 所以,邦德初遇维斯帕时的推理完全正确。

可惜,当时的邦德对维斯帕一无所知,而维斯帕作为拉齐福安插在邦德身边的间谍,看过邦德所有底牌,双方信息不对等,所以被维斯帕诈牌成功了。

-------------------------------------------------------------------------------------

16. 邦德的家人

既然提到了维斯帕家的墓碑,顺便再说说邦德家的墓碑和邦德的家人。

《天幕杀机》里邦德带着M跟席尔瓦决战的地点是天幕(Skyfall)庄园,也就是邦德家的老宅,邦德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席尔瓦一路追踪来到M和金凯德藏身的小教堂,在小教堂外看到了邦德父母的墓碑,上面写着:

IN MEMORY OF

ANDREW BOND

AND

MONIQUE DELACROIX BOND

所以,邦德的父亲是Andrew Bond,母亲是Monique Delacroix Bond。

邦德母亲的名字Monique是个很典型的法语名字,看她娘家的姓Delacroix,很大可能邦德母亲的母语是法语。

被邦德作为家人介绍给诺米的恋人玛德琳Madeleine和女儿玛蒂尔德Mathilde,也都是很典型的法语名字。玛德琳的母语就是法语,因为本片开场小玛德琳和母亲的对话都用的是法语;而玛德琳和女儿的对话也都用的是法语。

《幽灵党》里邦德跟玛德琳一直说着英语,不过把邦德带到美国人旅馆找线索的时候,喝醉了的玛德琳睡着了说梦话,说的是法语,那时坐在边上站岗的邦德正看向玛德琳。

邦德家人中的女性——母亲、恋人、女儿,都是说法语的,名字首字母都是“M”。

-------------------------------------------------------------------------------------

17. 萨芬的家人

萨芬的小岛本来就是萨芬家族的地盘,被称为毒药花园。萨芬家族原来是幽灵党的下毒者,布洛菲尔德命令玛德琳的爸爸白先生刺杀了萨芬一家,夺走了小岛并继续经营,然后萨芬又把小岛抢回去了。

玛德琳给邦德看过萨芬一家的照片,一大家子11口人,死了的10个人脸上都画了叉,只剩下萨芬一个活口。按照萨芬对邦德的说法,他看着妈妈死在自己的脚边。

根据最开始萨芬和玛德琳妈妈的对话,萨芬去玛德琳家报仇的目标,并不是要杀死白先生,而是杀死白先生挚爱的家人,因为萨芬认为失去亲人比死更痛苦。

萨芬:你丈夫杀了我的家人。 玛德琳的妈妈:我跟你说过了,他走了。 萨芬:我知道。这会让他更加痛苦。 (说完,一阵机枪扫射,打死了玛德琳妈妈,然后上楼去杀玛德琳,不过开枪的时候被玛德琳抢了先。后来萨芬会从在冰水里救出玛德琳饶她一命,因为玛德琳看着母亲死在眼前,已经有失去母亲的惩罚了,比死更痛苦的惩罚。)

(《幽灵党》里提到过玛德琳的父母曾经感情很好,白先生很爱玛德琳母女。证据就是他们每个结婚纪念日都会回去的“美国人”旅馆他们度蜜月的房间。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萨芬对玛德琳的复仇也成功了,因为玛德琳永远失去了挚爱的邦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最后和邦德交手时,萨芬明明有枪,却没有直接击毙邦德,而是要让邦德承受比死亡更痛苦的惩罚。)

除此之外,萨芬也把玛德琳母女看作是家人的。 萨芬把玛德琳母女劫到小岛上,奥布鲁切夫带队迎接他们时说“欢迎回来,萨芬先生,欢迎你的家人。” 所以,之前萨芬派人去玛德琳家,是想抓玛德琳母女到岛上去陪自己一起生活的,跟邦德无关。因为萨芬认为玛德琳是属于他的,而他也爱上了玛德琳。以下几段情节说明了这一点。

萨芬在诊所对玛德琳说: 我曾经救过一个人的命...拯救某人的生命,就如同带走了它一样,让你与他们永远连结在一起,他们从此就属于你了...我从未忘记你在冰下的眼睛,它们需要我。这么多年以后再次见到它们,真是令人震惊,它们仍然需要我,我被它们迷住了。

萨芬把玛德琳带到小岛上以后,对玛德琳说过: 你一生都在隐藏和撒谎,你会不择手段做任何事(玛德琳接话:为了活命)。你像我理解你一样理解我。

萨芬抱着玛蒂尔德参观花园。 萨芬:这种植物会让你顺从任何要求,所以你永远都会乖乖听话,你会一直做个好孩子。你必须乖乖听话,玛蒂尔德,你妈妈也要乖乖听话,永远。 萨芬:你喜欢这里吗? 玛蒂尔德:不喜欢。 萨芬:好吧。你会学着去喜欢。我在这里长大,你也会的。

所以,布洛菲尔德死了以后,萨芬派人去玛德琳老家抓玛德琳母女,追车和车战的时候,从头到尾没人对着邦德一家的车开火;知道玛德琳母女躲在木棚里,也没人朝木棚开火。 因为不能伤到玛德琳母女啊。

当然,玛德琳母女到了岛上,作为萨芬的家人,岛上也没人敢真伤害她俩,独眼龙顶多也就威胁一下玛德琳。邦德追到岛上,萨芬顺便用玛蒂尔德跟邦德做交易,跟邦德谈崩了以后,用玛蒂尔德再威胁邦德也就没意义了,所以玛蒂尔德咬了萨芬,萨芬就把玛蒂尔德放开了。反正她是要以这个岛为家、在这个岛上长大的,再跑也是在自家小岛上跑着玩儿,又跑不出这个岛,还能增加邦德找她救走她的难度。

邦德、玛德琳和萨芬三人,都曾有过幸福的童年,都失去过家人,都有对家和家人的强烈渴望。

-------------------------------------------------------------------------------------

18. 萨芬的计划

萨芬一家被幽灵党老大布洛菲尔德命令白先生灭口的,所以除了向白先生复仇,萨芬也要向幽灵党和布洛菲尔德复仇。从幽灵党屠杀中幸存下来的萨芬,有条不紊地执行了自己的复仇和发展计划:

第一步是杀白先生的家人向白先生复仇; 第二步是夺回家族原有的毒药花园小岛; 第三步是消灭幽灵党党徒; 第四步是消灭幽灵党党魁布洛菲尔德; 第五步是接玛德琳母女回岛上陪他一起生活; 第六步是继承发展家族的毒药生意,主营赫拉克勒斯定制业务。

对萨芬的计划来说,退休的邦德只是消灭幽灵党计划中临时客串的一枚棋子。 邦德是幽灵党的目标,他只是帮萨芬把幽灵党徒引出来的工具人/诱饵。在萨芬看来,邦德就是接了个私活,出面给菲力克斯帮个忙(带回奥布鲁切夫),帮完忙就可以回去继续享受他的退休生活了。邦德不是萨芬的目标,在之后的计划里,萨芬是没有把邦德考虑在内的。

从萨芬的角度看,你(邦德)我(萨芬)的目标一致,都是幽灵党:你帮我抓住了幽灵党老大,削弱了幽灵党势力;我帮你铲除了幽灵党,还救了你一命;幽灵党被彻底消灭了,你我的目的都顺利达成了,你接着回去逍遥快活就好了,你我从此井水不犯河水。其实,直到邦德追到了萨芬的岛上,萨芬的态度依然是这样的: “没必要弄得那么难看,你放过我的宝贝,我也放过你的。...拆掉你的炸弹,离开我的岛,你可以带着这个珍贵的小天使(玛蒂尔德)一起走。”

本片尾声,萨芬已经走到了第六步,买家马上就到了。 那萨芬要赫拉克勒斯到底要干什么?毁灭世界吗? 我觉得不是,经过改造的升级版赫拉克勒斯已经变成了定向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从买家来了的剧情看,萨芬其实就是个军火商。

萨芬认为自己是神明(军火商),信徒(买家)向神明(军火商)祈祷(付钱),神明(军火商)实现信徒(买家)祈求的愿望(得到达到目的用的赫拉克勒斯武器)。

我觉得萨芬扮演的神明,在清洗掉幽灵党完成复仇之后,他本人并没有特定的攻击目标,他的目标取决于信徒(买家)的诉求。至于信徒(买家)的诉求会是什么,那可就没准儿了。就像M和邦德在河边的对话中提到的“敌人飘无定所,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目标”,“很难说,我能想到的,比如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无辜的平民,为了自由之类的各种东西”都可能成为目标吧。

也正是因为潜在的受害者太广泛了,才更加防不胜防,与其不着边际地保护和拯救受害者,不如彻底毁掉致命武器本身更直接有效。所以,邦德的解决方案:导弹炸岛一劳永逸,彻底摧毁与赫拉克勒斯有关的一切,包括被赫拉克勒斯感染的自己。

-------------------------------------------------------------------------------------

19. 低调隐身的玛德琳

与《皇家赌场》维斯帕以及本片中帕洛玛的光彩夺目、形象鲜明相比,玛德琳看起来似乎很日常、很平凡,不那么耀眼。可是玛德琳作为一个长期隐居避祸的人,她需要的是隐迹人群而不被发现,她必须是低调而不引人注意的。

维斯帕和帕洛玛参与的任务,都需要她们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施展魅力,最大限度地吸引人群的注意,达到转移对手视线、让对手放松警惕的目的。 就好像《皇家赌场》赌局开始前,邦德给维斯帕送去礼服时说的:我需要你打扮得光彩照人,这样当你走到我身后,轻吻我脖子的时候,我的对手们会遐想你领口的曲线,而不是思考他们手中的牌。

邦德想用维斯帕作美人计去转移拉齐福的注意力,可考虑到维斯帕其实是拉齐福派到邦德身边的间谍,那么维斯帕火车上“I am the money”的惊艳出场,以及赌局上的故意迟到,又何尝不是针对邦德的美人计呢?维斯帕火车上看穿邦德的孤儿身世,到达酒店后按邦德的尺码订制礼服,未尝不是有备而来啊。

菲力克斯也在《皇家赌场》的赌局上,他一直关注邦德和拉齐福之间的较量,在维斯帕不肯继续资助邦德的赌局后,菲力克斯资助了邦德。而本片中的帕洛玛是菲力克斯给邦德选的助手,帕洛玛的晚礼服跟邦德给维斯帕准备的晚礼服在款式多少有几分相似,也许就是菲力克斯从《皇家赌场》抄来的主意呢XDDD。

所以维斯帕和帕洛玛的熠熠生辉、引人瞩目,本来就是她们各自任务的需要。

而玛德琳则完全相反,作为一个仇家多多的杀手的女儿,为了生存她努力地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被人发现。日常、平凡、不引人注意,才是玛德琳的生存之道。 所以贯穿《幽灵党》和本片的玛德琳,两点一线——工作、居家、旅途中,她从未在任何公众社交场合中出现过。不一样的人设造就了玛德琳不同于维斯帕和帕洛玛的朴素低调的美。

玛德琳一直隐藏得很好,她的爸爸和邦德都评价她擅于隐藏。《幽灵党》里,如果邦德不是专程去找玛德琳的爸爸,她爸爸透露了她的行踪,邦德和幽灵党都不会找到她。本片中,如果玛德琳不是为了邦德而留在伦敦为MI6服务,成了唯一能和布洛菲尔德接触的人,一心要干掉布洛菲尔德报仇的萨芬也不会找上她。

不过,爱上玛德琳的邦德和萨芬,都在初次见面的第一时间被玛德琳的朴素之美吸引了目光。 《幽灵党》里,邦德来到位于奥地利雪山的霍夫勒诊所,从进入玛德琳的诊室,目光就专注在玛德琳身上,甚至没有留意窗外的雪山美景:玛德琳一边按动遥控器放下窗帘,一边对邦德说:“希望您别介意,这景色容易让人分心”,邦德目不转睛地盯着玛德琳回答“我还没注意到呢”。 本片中,萨芬在伦敦诊所的诊室等着玛德琳,这是时隔多年,玛德琳长大以后萨芬第一次和她见面。从迟到的玛德琳进门,萨芬就一直注视着玛德琳,并直接了当地说“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你非常迷人。”

一直朴素低调的玛德琳其实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晚礼服出场,是在《幽灵党》里火车餐车上和邦德的晚餐约会: 当玛德琳精心妆扮换上了端庄的晚礼服,沿着餐车过道一路摇曳身姿款款走向邦德的时候,玛德琳一反常态的温婉柔美让邦德看呆了。玛德琳娇嗔地说“你不该盯着看”,邦德目不转睛地答“你不该看起来这么美”。 女为悦己者容,玛德琳的美只为邦德绽放。

-------------------------------------------------------------------------------------

20. 离开玛德琳的那五年

邦德把玛德琳硬塞进火车送走后,接下来那五年没有玛德琳的隐居生活过得好不好?

从出海打鱼回来和诺米到访时邦德的住所来看,貌似比《天幕杀机》里被钱潘妮击落后的隐居生活好很多。 《天幕杀机》中隐居的邦德滥用药物、饮酒无度,在简陋的住处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丧生活,直到看到MI6总部大楼被炸的新闻,赶回伦敦向M夫人报到的时候,身体、心理等各项机能测试统统都不合格,被席尔瓦捉住以后,好一顿嘲笑。 本片中邦德的生活看起来健康得多,靠出海打鱼消磨时光,有宽敞舒适、窗明几净的居所,酒精适度,不见滥用药物的影子,身材和职业警惕性保持良好。

可是从贝尔马什会面时邦德和布洛菲尔德的对话来看,这五年邦德过得并不那么如意——

-- 布洛菲:是我干的。 -- 邦德:你灭了幽灵党? -- 布洛菲:不是。是维斯帕的墓。玛德琳什么也没做。全都是我干的。我知道你迟早会去她墓前看看,我只需要等待这美好的一刻。她如此善良地把你直接带去了那里,你却因为我抛弃了她。 -- 邦德: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 布洛菲:哦,当然重要。你依然还在意她,不是吗? 我可怜的小布谷鸟,你总是非常非常地敏感。 所有荒废掉的时光,还有你本可以拥有的幸福生活。 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如此美丽,如此精彩绝伦,是因为你来向我寻求答案,而知道所有一切真相的人却是她。就是玛德琳,她掌握着你需要的秘密,所有秘密。我都不需要杀你,因为我已经让你崩溃了。我想要给你一个空虚的世界,就像你给我的那样,空虚到几乎以让我后悔不已。嗯,是几乎。 -- 邦德:去死吧。(情绪失控,动手去掐布洛菲尔德。)

看邦德当时崩溃失控的表现,以及之前在走廊里和阔别五年的玛德琳重逢时强作镇定的表情,布洛菲尔德替邦德做的这个五年总结——在一个空虚的世界里空虚到后悔不已,“所有荒废掉的时光,还有你本可以拥有的幸福生活”——实实在在地戳中了邦德的痛处。 如同布洛菲尔德在《幽灵党》里说的:谁让我是你的兄弟呢,太了解你了。

离开玛德琳的那五年,邦德在一个空虚的世界里空虚到后悔不已。邦德后来在玛德琳老家对玛德琳的表白说得句句都是真真切切的心里话(见9. 邦德对玛德琳的表白)。

-------------------------------------------------------------------------------------

21. 在贝尔马什被诺米和坦纳忽视的玛德琳的反常情绪

贝尔马什这一段看似温吞缓慢的情节中,围绕邦德和玛德琳久别重逢产生的各种微妙情绪的涌动是很有意思的。

玛德琳在贝尔马什的表现其实是非常反常的,但邦德和玛德琳人尽皆知的情史(见2. 为MI6服务的玛德琳3. 站在玛德琳这边的MI6),让诺米和坦纳都不经意地忽视了玛德琳的反常情绪。

贝尔马什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玛德琳在洗手间用那个装着病毒的“香水瓶”。她警惕又不安地紧盯着走近的诺米,老实说,那眼神真不怎么正常,甚至很可疑。可是,平时脾气一向不太好的诺米不仅一点都不生气,还很和蔼可亲地安慰玛德琳:“你慢慢做你重要的准备工作,我去外面等你,不着急。” 五年来作为唯一能和布洛菲尔德沟通的人,玛德琳在贝尔马什见布洛菲尔德是家常便饭,有什么“重要的准备工作”非要跑贝尔马什的洗手间来做?! 所以诺米说的“重要的准备工作”是别的事情。我觉得应该指的是玛德琳与邦德久别重逢的心理准备,因为玛德琳是刚刚从诺米那里得知邦德回来了,而且也要来贝尔马什,所以玛德琳不管是震惊、慌乱、激动,还是不安,什么样的情绪在诺米看来都会是正常的反应,因为突然要见到朝思暮想多年的心上人,玛德琳需要一点时间平复心情。

为什么说玛德琳是刚刚从诺米那里得知邦德的事?

邦德回伦敦是突发事件,当天下午去见M,MI6的办公人员看到邦德都非常意外,紧接着晚饭时间被钱潘妮拉去了Q家,得知了玛德琳是唯一可以接触布洛菲尔德的人。

第二天上午,一边是邦德在河边见了M,坦纳这才第一次见到回归的邦德,随后邦德跟着M和坦纳去了M办公室,一直到听完了诺米和Q的汇报,邦德才临时获准了去贝尔马什;另一边是萨芬去诊所拜访玛德琳,把有布洛菲尔德DNA毒药的香水瓶给了玛德琳,这说明萨芬得到了玛德琳要去见布洛菲尔德的情报。从萨芬威胁玛德琳和玛德琳的反应来看,这时候萨芬和玛德琳都还不知道邦德回归。

--萨芬:因为我敢杀死你最爱的人。(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还以为萨芬拿邦德的命来威胁玛德琳,当时觉得很扯,邦德是那么容易杀死的吗?看到后面的剧情才知道,萨芬指的是被玛德琳秘密藏起来的玛蒂尔德,而不是邦德。) --玛德琳:我已经失去了所有我爱的人,你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威胁我的。(玛德琳也没有意识到萨芬已经知道了玛蒂尔德的存在。)

而同一天下午,邦德和玛德琳就分别在坦纳和诺米的陪同下,在贝尔马什集合了。因为邦德在贝尔马什的走廊里跟玛德琳打招呼说的是Good Afternoon,而四个人的着装都没有变,所以这是同一天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萨芬见玛德琳的时候,玛德琳接到的去贝尔马什的任务跟邦德无关,因为那时候邦德还没有获准去见布洛菲尔德,那么玛德琳事先并没有机会得知邦德回来了,没有机会得知她即将和邦德重逢。

看邦德在走廊里见到玛德琳那一瞬的恍惚神情,这应该是他五年后第一次见到玛德琳,所以在贝尔马什,坦纳和邦德一起,诺米和玛德琳一起,两拨人应该是分头到达的,在外面并没碰到。

邦德在走廊里见到玛德琳之前,这两拨人—— 一边是坦纳一路上在给邦德做思想工作: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关注玛德琳,她真的没问题。看起来坦纳刚给邦德打完预防针,玛德琳要和他一起去见布洛菲尔德(毕竟五年来,布洛菲尔德只同意和玛德琳一人交流),提前让他对与玛德琳的重逢有个心理准备; 另一边是洗手间这边诺米给玛德琳打完预防针,让玛德琳对与邦德的重逢有个心理准备,所以玛德琳因为邦德的临时出现被打乱了计划,而在洗手间里紧张地想对策。

于是,玛德琳明明是因为背负杀布洛菲尔德的任务而紧张,因为邦德的临时出现打乱了计划而紧张,诺米却误以为她是因为即将要见到朝思暮想的邦德而不安。走在走廊里,诺米还在表达对玛德琳的支持:邦德有奇怪的举动才好呢,别让他太顺利。

这两拨人分别从两端拐进最后一条走廊面对面的时候,都停下了脚步,一路走在邦德前面的坦纳磨蹭到了邦德身后,诺米和坦纳都侧目观望邦德和玛德琳重逢的反应,很小心地不去打扰他们。直到邦德强作镇定打破僵局,两拨人面对面走近,邦德假装若无其事地主动伸出手,跟玛德琳打招呼,而玛德琳拒不跟邦德握手。

玛德琳只是不想跟邦德接触传播病毒,但在其他三个人看来,玛德琳就是还在对邦德五年前的无情抛弃耿耿于怀,邦德无可奈何地放下了手,讪讪地跟诺米打了声招呼,坦纳一脸窘迫地低头看着地板,诺米则是一摆脱那两个人,就直接跟坦纳抱怨,这场面实在太!尴!尬!了!

所以后来在场的诺米和坦纳,谁也没有把玛德琳的紧张不安和慌乱当回事,玛德琳说要走,邦德说让她走,他俩就放她走了。新来的诺米操心的只是玛德琳不在布洛菲尔德不肯开口怎么办,资深的坦纳深知布洛菲尔德和邦德兄弟关系,觉得玛德琳不在也无所谓,反正他俩谁也没觉得玛德琳有问题。谁让邦德对女人的影响unpredictable呢XDDD。

-------------------------------------------------------------------------------------

(待续)

已更新的内容目录—— 1. 在MI6等邦德回来的玛德琳 2. 为MI6服务的玛德琳 3. 站在玛德琳这边的MI6 4. 玛德琳的好枪法 5. 针对玛德琳DNA的纳米机器人 6. 好爸爸邦德 7. 墓地遇袭后邦德怀疑玛德琳的原因 8. 古巴幽灵党聚会遇袭后,邦德意识里的两个敌人 9. 邦德对玛德琳的表白 10. 邦德的牙刷 11. 赫拉克勒斯的威力 12. 萨芬在小岛上的赫拉克勒斯制造工厂 13. 中毒的邦德 14. 告别维斯帕的邦德 15. 维斯帕的墓碑显示维斯帕真的是孤儿 16. 邦德的家人 17. 萨芬的家人 18. 萨芬的计划 19. 低调隐身的玛德琳 20. 离开玛德琳的那五年 21. 在贝尔马什被诺米和坦纳忽视的玛德琳的反常情绪

 2 ) 007新作《007:无暇赴死》影评!丹尼尔版007完美谢幕之作?

YO,《007:无暇赴死》这部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部詹姆斯·邦德特工电影,也是迄今为止007系列时长最长的作品,在时隔将近2年的延期后,终于上映了,这部会为丹尼尔版的007系列划上圆满的句号吗?

目前电影的评分已经出来了,在各个平台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今天这期我们就来聊聊这部《007:无暇赴死》。

丹尼尔·克雷格的最后一部007可谓是一波三折,在他带着严重的脚伤艰难的拍完《幽灵党》之后,丹尼尔和其他很多演员一样,对重复饰演一位角色固化自己的演绎生涯产生了排斥,而幽灵党也是邦德最大的劲敌,在《幽灵党》中幽灵党被灭掉之后,似乎该影片可以成为丹尼尔卸任邦德的一部作品了。

但这样的拍完后突然的“不告而别”,又并不是一个系列成为优雅与荣耀谢幕的做法,这有点像《天幕杀机》M夫人被告知突然退休一样,少了些许圆满和仪式感。

邦德要怎么和观众告别,成了我觉得《无暇赴死》这部电影诞生的最终原因,也是这部电影存在最重要的问题,甚至这个问题超过了影片的故事和打斗本身,这部电影是丹尼尔对饰演邦德这个角色,以及丹尼尔面对观众最为温情和私人的话别,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看到《无暇赴死》这部电影,这部作品会让你饱含感动。

诚然这不是我觉得最好的丹尼尔版的007电影,但影片必然是为这个系列做出最周到和诚意的诠释,尤其从邦德自己的心路历程出发去看待,从开始邦德在《皇家赌场》的自负和动真情,到《量子危机》带着私人复仇信念去执行任务,《天幕杀机》中对组织和体制的质疑,再到《幽灵党》义兄反派让他不得不再次面对自己的过去。

在这些冒险旅程中,邦德死里逃生,在失去和获得反复中得到最坚定的信任,以及收获了再次的真情。

《幽灵党》中的斯旺博士,成为了邦德内心暗处早已死灰的情感再次重燃的火种,她在《无暇赴死》中和邦德再续缘分,而他们的感情,在影片中将要面临更重大的考验。

《无暇赴死》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特工做任务的电影,我指的并不是影片是文艺片,它也是一部商业片,但160分钟的电影,用了不少的时间去刻画了邦德此前几部作品只是用来点缀的文戏,这部电影拉长了邦德稀松平常但又珍贵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影片一开始就接着《幽灵党》的结局,邦德解决掉幽灵党最大的老大,也就是邦德的义兄布洛费德后,邦德和斯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甜蜜退休生活,但好景怎么会长,幸福的日光越强烈,照出两人的阴影就越明显。

他们阴影之下的邪恶势力,再次不请自来,邦德好不容易憧憬的未来被猛然击得支离破碎,两人不得不因为某些原因分开。

时光飞逝,5年之后,阴影下的组织日渐庞大,进而影响到包括美国CIA在内都要参与的任务,此时大家都想到了正在牙买加继续过着退休生活的邦德。

邦德虽然看起来已经可以与世无争,但他知道这个阴影始终会有一天和自己的影子相联结,于是邦德带着他略带憔悴,并且已经能看得出不再年轻的体格重出江湖,去完成他的终极任务。

每部邦德都会有一部主题曲开场,除了《皇家赌场》用复古平面动画致敬此前007系列展示,从《量子危机》开始就用了CGI真人转场穿插整部影片的关键元素和议题,可谓是成为视觉艺术开场的试验田,这一次也不例外,每一个转场和元素的设计,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尤其是一处DNA和武器结合创意,契合本片要素又充满巧思。

而且每次开场也都会请到一位当时最红歌手献唱,本片也不例外,比利·艾利什成为演唱007系列主题曲最年轻的歌手,不过坦白讲这首歌并没有前面几部主题曲来得这么壮阔和大气,但却也符合邦德在这部的心境吧,对于每首歌的喜爱程度这个真的太主观了,我个人是更喜欢《天幕杀机》和《幽灵党》阿黛尔和山姆·史密斯的那两首,两人浑厚和又有穿透力的嗓音,配合着精彩绝伦的开场CGI动画,更让人印象深刻。

等到开场演绎结束后,邦德的任务就此展开,一个接着一个的艰难任务和谜题等着邦德去完成和解锁。和《碟中谍》不一样,同样都是老特工,伊森给人带来的是每次呈现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而邦德更多把焦点放在和对手的正面对抗上。

相对来说,整部电影我更喜欢最终反派没登场前的那些铺陈的段落,那个时候一切恐怖事件的原因,和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被层层包裹,所有机构和组织都在为着自身利益去权衡事宜,邦德如同汪洋孤舟在海浪中潜行并寻找答案。

这个寻找的过程就充满天然吸引力和好奇心,邦德在找寻线索的过程中落入到了更深的谜中谜里,反转和惊喜都在随时发生。

尤其是在古巴做任务中分派到和邦德合作的帕洛玛,看过《利刃出鞘》一定不会陌生安娜·德·阿玛斯和丹尼·格雷格精彩的对手戏。

在这一部两人再续写了短暂的任务合作,对于邦德早已名声在外,第一次出任务的帕洛玛紧张中带着可爱,成为任务中幽默的调味剂,但到了真正危险来临之时,却又发现帕洛玛所谓的紧张和不知所措,其实是她无意间透露的最强凡尔赛,连邦德看到她的身手都要暗赞连连。

对了在影片中还不断制造包袱去调节影片中严肃的剧情,而且每个梗都和邦德以及前面四部作品都有所联动,如果你前面一直追下来会更有体会,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幽默成分,应该是所有丹尼尔版007中比重最大的了。

影片这次在《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中的CIA探员费利斯·莱特也回归,并为我们奉上他和邦德最为动人的一场情谊演绎。

莱特虽然在这个系列只是客串的点缀,但串起来后却也能形成一个不错的角色弧光,有始有终,虽然是小角色,但在这部也同样让人共情。

不过在这之后影片开始进入到有点太面面俱到的陈述里,少了前面巧妙的铺垫和制作悬念的紧张感,更多的是直来直往的做任务以及引出反派。

或者说是反派自己现身,一个凌驾于幽灵党更为强大而低调成长的反派组织。

其实在今时今日的商业片中,关于反派人设塑造已经层出不穷的了,影片中拉米·马雷克饰演的萨芬这反派,虽然每部邦德电影反派都有着自己的气场,但相对于《天幕杀机》中就反派动机和复杂构成而言,《无暇赴死》的反派并没有太能形成自己独特气质和魅力。

拉米·马雷克有在尽量去塑造该反派对世界已经生无可恋的反社会反派形象,但过于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套路动因,依然没能让这看似比幽灵党还要深藏不露的反派有多么可怕和深刻。

这次007依然建立在要制造一个比上一部更强大的反派,来衬托邦德更能打,更强大,更无所不能,但这样的单纯表面正反上升旋螺式对比,却忽略了反派内心戏份的深化,以至于造成给人印象只是一个很坏很强的反派,仅此而已。

这一不足就暴露在萨芬和邦德有段颇为长时间的对话辩论博弈上,场景布置有着日式元素的设计,两人面对面跪坐着促膝长谈,可以看出这是导演凯瑞·福永最为擅长的长台词调度,算是致敬了英格玛·博格曼《第七封印》中两角色的下棋对谈,还有一些黑泽明电影的味道。

但实际的对话内容也正因为前面聊的反派塑造和动机过于薄弱,让本来可以沉下来的正反两派精神博弈变得稍显沉闷。

不过反而在影片里正反对抗中,邦德和斯旺博士之间的感情冒险故事线,却能脱颖而出成为亮点,前提是你要清楚邦德在《皇家赌场》如何被感情“背叛”和心灰意冷的,真的不去看看我辛苦做的007“大”系列吗。

就如这部电影制作的目的,就是为完整和圆满落幕邦德而立起来的,因此如果你一直追丹尼尔007版本,你会在影片中再次体会到丹尼尔在整个系列最柔软的感情牵绊,再次受到威胁和挑战,而最后邦德的抉择和结局真的让人唏嘘和感动,这或许也成为该影片高分的原因所在。

人世间最远的距离不在于生离死别,而是在于好不容易得以团聚但却又无能为力。看过电影大家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邦德007系列,在这一部翻到了他所在的最后一页,在《成为詹姆斯邦德》纪录片中,有记录丹尼尔在拍摄《无暇赴死》最后杀青戏的片段,主创选择了邦德和新手特工帕洛玛做完任务后握手分开的一场戏,邦德离开事发现场,消失在长长的街道转角处。

这个任务正好需要邦德身穿标志性黑白相间的西装领结礼服,丹尼尔·克雷格作为饰演詹姆斯·邦德正式和观众道别,同时这样有着特别安排的杀青,也是作为该角色系列的一种传承。

虽然丹尼尔在饰演邦德期间也经历过疲倦和质疑,但15年作为饰演邦德生涯的经历,真正来到道别之时不免也让人充满不舍。

或许这部电影放在影史坐标评价的话并未能成为惊艳之作,但作为丹尼尔饰演邦德的告别之作,已经让人看到丹尼尔对007系列真挚的情感和爱,丹尼尔并不沉醉于该角色给他带来的名和利,而是选择用一部作品去让他和邦德这个角色,让他和观众好好做一次银幕上的卸任,而不是一直把自己的热度和邦德形象消费殆尽。

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这部电影干嘛叫NO TIME TO DIE,直译过来其实就是“没时间去死”,好听的官译就是《无暇赴死》,《生死之交》,《生死有时》。

但我看完影片后更直白的意思我觉得是”没有时间等死,或“没有时间让自己无所事事的老去”,这或许也就是邦德作为特工的宿命,从《皇家赌场》那一部开始,邦德就在船上给M夫人写着辞职信,终于到了第5部,邦德可以卸下所有的重担和疲惫,让代号007因为詹姆斯·邦德而显得有意义。

过后当大家聊起詹姆斯·邦德聊起007时,丹尼尔·克雷格将会是成为新世纪无法绕开的007版本,这个系列有着《皇家赌场》让人意想不到的惊艳,有着视觉华丽和深度的《天幕杀机》,还加送两部动作戏还不错的《量子危机》和《幽灵党》,同时也有着完整诚意的《无暇赴死》落幕篇章。

好!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部《007:无暇赴死》的点评就聊到这里。希望能给没看或已经看过电影的大伙伴多了层浅薄的理解和帮助,请期待大聪更多的精彩解析视频!

 3 ) 当007遭遇新世纪,“邦女郎”能走出花瓶标签吗?

近日,007最新系列电影《007:无暇赴死》上映,引发了新一轮对于这个古老IP的讨论。

对于许多年轻观众来说,丹尼尔·克雷格或许就是那个传奇特工007,是“邦德,詹姆斯·邦德”。因为当皮尔斯·布鲁斯南于2002年在《007:择日而亡》后卸任邦德一角后,克雷格于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中进入新世纪观众的视野,于15年中共参演了五部詹姆斯·邦德电影。

相比于其前任或许数量有限,但恰恰是这新世纪五部克雷格版的詹姆斯·邦德,让这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特工依旧还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跟上观众们朝三暮四的审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由布鲁斯南开启的新一轮“邦德热”,并且在其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改变。

而伴随着邦德形象的变化,片中“邦女郎”的形象也在试图摆脱花瓶的刻板标签。这其中,也反映着我们对于性别气质理解的变化。自1962年诞生以来,007系列电影中的性别气质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一变化呢?

撰文| 重木

01

007系列中的邦德,中产阶级男性的理想气质

历史上,邦德电影曾因版权问题而陷入低迷。恰恰是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邦德,让这一系列电影得以重生,让这个充满“二战”时期色彩的特工得以进入新的时代。

布鲁斯南般的邦德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由第一任邦德扮演者肖恩·康纳利所奠定的角色基础,即形象高大、健美且有着一头典型的盎格鲁萨克逊的黑发。虽然原著作者弗莱明在对康纳利试镜邦德一角时的评价不高,觉得他俩形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当时的制片厂主要依赖于康纳利的“典型男性形象”,觉得会是最大众且更安全的选择。

肖恩·康纳利出演的第一部邦德电影《诺博士》。

如果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阅读弗莱明的原著小说时或许对邦德也有着不同的想象。但当1962年康纳利出演第一部邦德电影《007:诺博士》后,电影的大获成功也使得康纳利版的邦德形象开始成为读者模糊不清记忆中的具体形象,并且随着其后五部电影的反复巩固和再生产而使得邦德形象被固定,并在其后成为制片公司以及四任邦德继任者的主要参考模板。

而与此同时,电影版的邦德也在原著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再创造,尤其是削弱了我们在《皇家赌场》中所看到的邦德形象,其中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他身为特工而导致其不得不面对的孤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偏冷漠阴郁的形象,以及如作者弗莱明所强调的其注定无聊和无趣的生活(“詹姆斯·邦德”的名字便体现着作者对这一角色形象塑造的意图)。但在好莱坞的系列电影中,康纳利的邦德风流倜傥且身手矫捷,几乎是一块行走的“女性吸铁石”。而恰恰是为了加强邦德的花花公子形象,电影为此创造了在之后大受欢迎且十分著名的“邦女郎”形象。

《皇家赌场》剧照。

第一部邦德电影虽然产生自西方社会运动与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的上世纪60年代,但被几大巨头占据的好莱坞却依旧是一个铁桶般的男性权力与游戏场。主流的两性(气质)认知渗透在此时的诸多流行和娱乐电影中,邦德系列电影或许就是这其中最好的样本。

在某种程度上,詹姆斯·邦德是作者弗莱明自身的童话想象,而经过好莱坞的加工塑造和宣传,他也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男性形象:理性、正义、健壮且极具性吸引力。而这恰恰是当时西方主流社会的典型男性气质,或说是理想型男性气质,尤其对作为此类典型消费主体的中产阶级男性而言。

02

二元对立的性别气质,拯救者邦德与被拯救的女性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邦女郎”的角色和形象,以及她们在电影中的作用。在《诺博士》中的女性形象为其后邦德系列电影中的“邦女郎”奠定了基础(邦德系列电影海报中性感女性往往占据半部版面)。而电影中的这些女性角色和形象也恰恰正是当时此类大众流行电影中最喜闻乐见的,如金发碧眼的性感女郎、穿着紧身旗袍的东方风韵女子以及最典型的蛇蝎美人。这些女性我们在其后的邦德电影中将会反复看到,且大都延续着相似的谱系,如异域风情女子,从而导致这些邦德电影背后隐藏的东方主义目光始终若隐若现。

对早期的邦德电影来说,“邦女郎”们一般只承担着作为男性附属品、陪衬或战利品的功能——这一女性的典型功能在列维-施特劳斯以及盖尔·鲁宾等人的人类学研究中便被强调——且主要围绕着詹姆斯·邦德;另一类女性则是西方文化尤其是伴随着好莱坞大众流行文化兴盛而出现的“蛇蝎美人”,她们大都会是金发碧眼的尤物,以其容貌和性感引诱男人,从而获得情报或是取其性命。

在二十多部邦德电影中,这样的女人层出不穷,受其所害的男人数不胜数,但往往是在遭遇和面对詹姆斯·邦德时遭遇滑铁卢。

《无暇赴死》剧照。

詹姆斯·邦德正是那个能够分清善恶与淫邪女性的男人,不仅仅只因其特工训练,在其背后还暗指其作为男人本身的特权。即能以一种理性之眼,看透来自女人这一充满诱惑和迷惑生物的伎俩。理性之光能够照亮幽暗的混乱之地,因为007就是秩序和光的象征。

正是在这里,我们会看到邦德系列电影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即它始终带有一股强烈的传统性别观念:作为拯救者、重塑秩序、正义的男性和作为花瓶、等待着被拯救的消极女性,以及那些不服从主流性别制度而肆意妄为的蛇蝎美人们。

这种二元对立与邦德电影产生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但吊诡的是,伴随着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反传统、开始批判传统女性观念和性别气质时,邦德电影却似乎依旧存在于真空之中,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一模式在其后的十多部电影中被继承且反复生产,从而使其渐渐具有另一种特质和作用。

康纳利版邦德,《诺博士》剧照。

康纳利版邦德的成功或许恰恰说明了电影公司的深思熟虑,他们抓住了即将遭遇社会和观念撕裂之群体内心中的慌张、不安、恐惧以及强烈的怀旧渴望。也正因此,我们或许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为什么当外部社会以及人们的观念开始遭遇翻天覆地的改变时,邦德系列电影却依旧能一如既往地发展下去。或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为这些即将失去或是恐慌着自己将失去传统性别特权的人营造了一个永恒的童话空间。

在其中,性别角色和气质依旧各安其位,邦德这一男性超人依旧能够把被各种来自体制或是边缘的邪恶势力击碎,秩序和安逸将重新归来……而无论是电影中的邦德还是作为战利品送给邦德、以及送给那些投射在他身上的众多男性目光的“邦女郎”们,也都在一遍遍地重现着(男权制度)旧日的辉煌和稳定。

03

邦女郎之外,邦德的身体也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或许也正因此,我们才会理解1995年由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黄金眼》的意义。一方面,它作为低迷多年之后邦德电影重归的第一部在很多层面上都或明或暗地呼应或致敬着之前的传统,如“黄金眼”与1964年肖恩·康纳利主演的“金手指”的联系;另一方面便是作为重启的新邦德电影,布鲁斯南的邦德依旧继承了传统模式,从其选角到故事,以及作为邦德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邦女郎”形象:一个作为邦德的床伴,另一个则依旧是变态的蛇蝎美人反派。

布鲁斯南版的邦德电影在这位特工的塑造上并无颠覆性的改编,而只是在继承中稍有增添,如对邦德优雅绅士的形象进行加强,以及相比于前几任邦德的过分超人化而对其进行了稍微的“人化”。但整体而言,布鲁斯南的邦德依旧继承着传统,尤其是其中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气质意识都十分陈旧,而也恰恰是这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看起来如此不合时宜的角色形象和电影意识却让邦德电影再次火爆。

《无暇赴死》剧照。

“陈旧”中隐藏着某些被怀念的东西。而这样一种看着“老派”的电影里恰恰保存了那些在现实日常中已经渐渐消失的特权。伴随着女性意识在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之后的觉醒和张扬,以及女性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开始改变传统消费结构与分布模式,使得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开始考虑她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欲。虽然布鲁斯南版的邦德似乎依旧还遗留在五六十年代,但他也不得不开始面对九十年代坐在电影院中的女性观众们对其的“凝视”和欲望。而这一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作为欲望的镜头所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只是“邦女郎”,邦德的身体也开始成为被观看的对象。在克雷格版的邦德中,他的身体成为被凝视的焦点。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对于异域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在渐渐改变。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化使得电影公司希望扩展自己的影视版图,因此需要考虑其他地域和文化群体的需要;另一方面,邦德电影从开始就隐藏在其中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也渐渐被警觉且遭到人们的批评。

在弗莱明的小说中,邦德似乎依旧生活在一个日不落帝国盎然挺立的时代,他的足迹在各大洲和国家之间穿梭,而其中又以东方最为频繁。虽然邦德系列电影在殖民主义上表现得隐秘且暧昧,但“异域女人”这一形象本身依旧赤裸裸地展现出其东方主义与性别主义的合流,被窥探和想象的东方被他者化,而这个他者是个女人。

布鲁斯南塑造的邦德,《黄金眼》剧照。

当2002年布鲁斯南拍完自己最后一部邦德电影,在面对新世纪时,这个陈旧的系列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就像当DC对其旗下的蝙蝠侠这一形象涸泽而渔之后,如果不能突破这一瓶颈也便意味着商业利益上的死亡,因此诺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所有的此类超级英雄电影开辟出了一条新路。经过四年的准备和选角,当最终确定新任007是一名叫丹尼尔·克雷格的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时,舆论一片哗然,尤其当媒体发现这个男人与之前的邦德扮演者形象完全不符的时候,人们对新系列邦德电影的期待几乎降至冰点。

然而恰恰是这一不按传统模板选角的举动,或许可以看作是新世纪邦德电影制作公司也开始意识到传统的邦德电影在布鲁斯南的卸任后也便结束了。那是一个属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和形象,而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电影市场,也必然需要新的邦德形象出现,而克雷格看似非典型,但至少是改变的第一步。而其后克雷格通过五部电影对这个过分陈旧的特工形象的新塑也确实为这一系列增添了新的可能。

当克雷格被确定为新任007扮演者时,人们对其直接的不满便是他178cm的身高以及金发。从肖恩·康纳利到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邦德都是人高马大且一头黑发,给人一种强壮且稳重的感觉。但克雷格除了身形的不符合,还有他本身带有一股稍显阴郁敏感的气质,而恰恰是这一点令人们不安且不满。如果我们说康纳利和布鲁斯南是传统典型的男性——根据R.W.康奈尔的《男性气质》所言即杜绝一切女性气质,如感性、敏感和脆弱等,那克雷格则不在这一光谱之中,且他似乎还“沾染”着一些女性气质。而恰恰是这一“女性气质”,让我们在五部克雷格的邦德电影中看到了一个不再那么超人的007。

《男性气质》,作者: R.W.康奈尔,译者: 柳莉 / 张文霞 / 张美川 / 俞东 / 姚映然,版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3年7月

作为克雷格首部邦德电影,选择《皇家赌场》改编意义非凡,因为它是弗莱明邦德系列中007首次登场的处女作。在改编里,邦德与维斯帕的感情成为电影中的重头戏,且成为贯穿其后几部电影的重要隐线。而也恰恰是在这里,我们首次看到原本“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邦德终于动了真情,爱上了一个女人,而不再仅仅只是床伴。

04

褪去刻板标签之后

在《皇家赌场》中,导演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邦德和维斯帕的感情,在初次遇袭一幕,邦德安慰着蜷缩在浴室的维斯帕。在这一幕,我们看到那个如铁如钢一般的特工作为人的一面,作为一个有感情的男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人遭到伤害时表现出的温情、体贴、敏感和真挚。在传统邦德电影中,这些情感都无处可寻,因为它们太“女性化”了。

这便是克雷格版的邦德所需要面对的新的社会环境,在一个人们对过分神圣或是超人式的东西都产生怀疑的时刻。作为传统仅存的特工、超级英雄以及超人等形象都在遭遇存在式危机后开始转变,蝙蝠侠不得不在人性的善恶之间挣扎、超人不得不面对民众的质疑,而007这位传奇特工也必然需要从真空的世界里落到人间,让我们看一看他作为人不那么事事顺心的一面。而有趣的是,“作为人”往往便是恢复其在传统中被删除、排斥和压制的东西,对邦德这样的“典型男人”来说便是那些“不那么男人”的特质。

从《皇家赌场》到2021年的《无暇赴死》,邦德不再处处留情,尤其当他爱上维斯帕以及其后的玛德琳·斯旺后。克雷格的007彻底变成了一个在充满危机的环境中努力保护自己所爱之人的“普通”男人,而恰恰是这样的男性获得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们——的喜爱。人们对传统过分刚强的男性气质已经产生怀疑,尤其对“有毒男性气质”展开反思和批评;与此同时也对传统中以二元对立进行两性气质区隔的行为和意识形态进行解构,以希望重塑男女交往模式且为多元的性别气质的存在创造新的空间。

《无暇赴死》中,邦德与玛德琳。

除此之外,女性也发现她们在传统邦德电影中的“花瓶”与蛇蝎美人形象,而制片公司也意识到这一刻板印象可能影响女性观众的观影体验和消费热情,因此对其进行重塑。在面对新世纪各类女性运动的批评和挑战中,好莱坞也顺应潮流开始更加注重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伦敦生活》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也是这部007电影编剧之一),就如《无暇赴死》中反派扮演者拉米·马雷克所说的:“剧本中对女性角色地位的大力提升,是邦德系列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需要做的一项正确调整”。

由此我们才会在克雷格版的邦德电影中看到几位与传统模板不同的女性角色,如军情六处的负责人M、曼妮·佩妮、维斯帕和玛德琳,《无暇赴死》中新任的黑人女性007诺米以及另一位由安娜·德·阿玛斯扮演的女特工帕洛玛。

帕洛玛这一女特工形象颇有意思,在电影中她说自己只训练了三周,看着像是新手小白,如传统“邦女郎”一样身着一袭黑色露背长裙,性感撩人,作为邦德的助手。但结果却十分惊艳,帕洛玛身手矫捷凌厉、近身肉搏、夺枪反杀,一套操作行云流水,成为整部电影中最大的亮点。除此之外,编剧似乎还有意地在这里设计了几个小动作,揶揄讽刺传统邦德电影模式,如当帕洛玛来解邦德衣服时,后者以为是其主动示好,但结果发现只是让他换衣服。

对传统邦德电影熟悉的观众看到这里大概会会心一笑,曾经到处通吃的邦德所积累的自信让他对女性行为的判断十分自我。而新系列的邦德电影恰恰在尝试削弱007身上的这部分,虽然这些行为在传统系列中被塑造成邦德魅力的结果。

007小说系列之《皇家赌场》作者: [英] 伊恩·弗莱明,译者: 秦闻佳,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克雷格的五部007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条隐秘的联系,即一个有血有肉邦德的诞生。尤其因为维斯帕在《大战皇家赌场》中的死亡直接促成了邦德在《大破量子危机》中的愤怒和复仇。而也恰恰是在这一个人情感蓬勃的时刻,邦德离我们更近,离他的前任者们所塑造的形象越远,最终在《无暇赴死》中完成这一任邦德的彻底更新,即其有限性。

但即使如此,作为一部有着沉重传统包袱和传承的系列电影来说,克雷格的邦德在其改变中也依旧努力地保持着其原有的风格,尤其是作为一个特工故事的精彩以及在打斗戏上的更新,这些是007系列无法彻底抹除的核心。而也恰恰是这一框架,使得好莱坞这一典型的电影模式的改变始终会是有限的。就如许多观众对《无暇赴死》中新任的黑人女性007的质疑和不信任,以及这一系列电影在面对新的社会处境和多元观念影响时所展现的“妥协”程度。

《无暇赴死》剧照。

但即使如此,丹尼尔·克雷格版的007依旧是值得赞许的。他情感丰富,敏感脆弱,时不时的幽默让他充满魅力;对于自己的特工技能,他自信且专业,但时常遭遇的关于自我的危机却也会让他产生动摇和遭受危机。克雷格版的邦德恰恰展现出了这个看似滴水不漏的特工灰色世界中的阴郁一面,即对一个个体而言关于存在的危机,以及对于善恶的挣扎。

与此同时,那些出现在邦德附近的“邦女郎”们也渐渐开始脱离这个男人而获得自我意识,以及她们对于自身工作、生活和爱情的奋斗与期待。她们不再仅仅只是那些等待着被保护和拯救的弱者,或是无用的花瓶,而开始在这个男性的世界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形象。

这是进入新世纪的007电影所努力的方向,其实也是所有与之类似的系列类型电影所必然要探索的新的可能。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重木;编辑:走走;校对:刘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4 ) 看完电影后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怅然若失

对于周末打发时间想看爆米花大片的路人,《无暇赴死》是合格但平庸的;对于从之前几部一路看过来丹叔粉,《无暇赴死》是遗憾但可以接受的;对于了解整个系列喜爱邦德这个角色的007情怀党,《无暇赴死》是无法接受的。我属于第三种,但编剧显然不是。

一直以来,邦德是有其固有形象的,苏格兰人、黑色头发、翩翩绅士、情场高手、问题特供、冷峻、幽默、喝烈酒、抽雪茄……曾经的第三任邦德罗杰摩尔会因为黄头发与伊恩弗莱明原著中描写的不同而受到质疑,第四任邦德提摩西道尔顿会因为Moneypenny的发音从升调改为降调而被指不纯正,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邦德这个形象一直在以一种大体不变的套路执行着花式百出的任务。

直到冷战结束,假想敌的消失让007迎来了一次重大转变,简而言之就是不得不更多的与无政府主义者和恐怖分子作斗争了。这时正是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邦德,也是我认识007的起点。这一时期的电影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更现代的动作片拍摄手法、眼花缭乱的特技场面让邦德片感官刺激十足,加之邦德固有元素足量供应,使守在电视前年少的我成了忠实的邦德粉。

如果一切如故,邦德一直这样拍下去,可能他还会是一代又一代男孩心中的英雄。但随着新千年到来,碟中谍、谍影重重等新兴间谍电影的冲击,DC、漫威等其他类型英雄电影的问世,都让邦德显出了疲态。所以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邦德变得更加人性化,有时力不从心,有时被感情所累,有时没有了花里胡哨的装备,甚至M死了,Q成了个电脑少年,这些都体现出了邦德的变革之意,却也一次次让那个曾经清晰的邦德形象日渐模糊,同时,让他曾经的魅力消失殆尽。

如今邦德有了孩子,邦德死了,这也不过变革的一部分。邦德电影从诞生以来就不过是娱乐取向的类型片,它并不优秀,更不高级,甚至不主流,它的经典来自于时间的积淀与传承,但在今天,这一切却已经不再符合时代。

邦德迟早要“死”的,也许冷战结束时,在有些人心中,邦德已经死了;在我心中,为家人牺牲自我的邦德如今确实死了;但在未来的时光里,007可能还会以新的形象在其他人心中活着。

历经60年历史的007系列电影是一个有着独特内涵的文化符号,它起源于美苏冷战的大背景,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保守着自己的传统,又不断顺应时代做出改变,这本身无可厚非,而我感到失落和不能接受的,可能只是不得不承认又一个时代的过去。

我以前经常说,邦德的电影、柯南的剧场版,是不好看也会坚持看下去的情怀,今后,标记时光的锚点或许又少了一个。

未来的孩子可能会喜欢上一个开着阿斯顿马丁的黑007、女007、黄007,甚至变性007,到时我也会在有空时走进电影院,以看爆米花电影的心态坐上两个小时并给出客观的三星评分,然后感慨一句:时代变了!

 5 ) 【影評】《007生死交戰》IMAX:第7號情報員的最終任務,克雷格版龐德的完美謝幕

這部從2019年開拍,號稱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部的龐德續作,經歷了將近2年的延期與等待,如今終於正式上映,身為每部龐德電影幾乎都看過的死忠老粉,個人對這部的等待實在太漫長了,從2015年《惡魔四伏》等到現在,將近6年的時間,等到大學都畢業了,如今終於搶先在媒體場觀賞試片,只能說這長達6年的等待是值得的,它矯正了《惡魔四伏》稍嫌草率的收尾,為克雷格版龐德寫下了動人的完結。

本集導演原定由丹尼鮑伊執導,後續因創作理念不合,接手導演為美籍導演凱瑞福永,開場便呈現了007史上第一次滿版IMAX跑馬燈,為最終回開啟有別以往的序幕。前1個小時有非常密集的1.43:1滿版畫面,足以可見凱瑞福永對70mm IMAX攝製的野心,而這樣的嘗試效果絕佳,義大利馬泰拉的鄉村美景,在IMAX攝影機的捕捉之下,畫面色調極美,充滿濃濃的異國風情。

Billie Eilish為本片創作的主題曲《No time to die》去年第一次聽時覺得還好,除了漢斯季默譜寫的旋律尬意外,歌本身普普通通,此次結合電影的主題重新聆聽,是符合電影主題的創作,在淒涼的歌聲中傳達出悲鳴之感,也為龐德的謝幕增添了幾分哀愁。影片也抓到了非常巧妙的時間點,置入龐德電影每一集都要有的主題曲MV,MV的進與出,開頭與結束,隨著精巧的剪輯,畫面銜接相當流暢。

作為bond的謝幕作,影片在長達163分鐘的敘事篇幅之下為克雷格的龐德寫下了悲壯卻又充滿詩意的完結。《惡魔四伏》對克雷格龐德來說不是完美的結尾,《生死交戰》試圖導正這一點,而他們做到了。這一次的龐德,在面對過去的紛擾(惡魔黨)同時,也正視了自己的過去,從《皇家夜總會》就讓他愛的死心塌地的薇絲朋琳德,開場龐德便以極其感性的方式緬懷了影響他久遠的Bond女郎。

◎圖文好讀版: //puff0819.pixnet.net/blog/post/334268961

伊娃葛林飾演的薇絲朋曾經給了他愛與希望,但是背叛與犧牲,讓他只能再次拿起槍執行任務,對於出任務中認識的bond girl,他不再留戀,只行走於肉體交纏之中,因為這樣才不會有背叛的可能性。bond這一生作為情報員一直在痛失摯愛中度過,失去薇絲朋、失去M,失去老戰友,從來都抓不住命運的他,這一次,有了必須放手一搏的私人原因,也有了願意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勇氣。

本次在跑馬燈之後的開場,也有別以往龐德出任務的場面,而是以蕾亞瑟杜飾演的瑪德林史旺一角的童年,與雷米馬利克飾演的大反派揭開最終回序幕。蕾亞瑟杜此次能以同角色回歸007續集,可謂龐德電影史以來,極其少數的龐德女郎案例,除了工具人曼尼潘尼是一定會回歸外,龐德的摯愛再次回歸續集,該角可謂相當關鍵。而本片也並沒有浪費蕾亞的角色,開場便以該角的童年切入,探究與惡魔黨的淵源,更探究與本集大反派雷米馬利克的淵源,此次的瑪德林,除了依舊是bond的摯愛外,更擔負了母親的角色,多了份堅強與守護女兒的決心。

以英劇《倫敦生活》自編自演而獲獎無數的菲比沃勒布菲,此次加入龐德謝幕作的腳本撰寫真的有差,3位女角刻畫立體,冷幽默也讓人會心一笑,有幾段冷幽默一看就知道是她寫的,有看《倫敦生活》絕對有差。拉沙娜林區飾演新007,與龐德的代號之爭,鬥嘴火花相當濃厚。菲比在塑造此角上,也並沒有設定為該角就一定是未來的龐德接班人,只是行動代號的名號延續,這樣的處理著實可以避免到不必要的爭議,同時也尊重龐德的系列粉絲。

拉沙娜林區也著實將此角詮釋的相當機智幽默,與龐德的連番鬥嘴意外地是全片笑點。安娜德哈瑪斯全片僅一場任務串場戲,但是這一場戲足以讓人愛上她,集可愛、美艷、性感於一身,完全是本片的MVP角色!!短短10幾分鐘的戲份足以讓人難忘。安娜嬌羞又帶有傻白甜的女郎人設,估計也是菲比重新設計過的,不然過往電影出任務的bond girl,我沒看過哪一部有說自己超級菜鳥,其實打架起來超級兇狠XD,如此反差萌的安娜真的好可愛。菲比也把龐德一直以來看到女特務就調情的設定揶揄了一番,說本片是最幽默的龐德電影也不為過。

真要挑缺點的話,本片的片長還是過於冗長了些,163分鐘的篇幅文本承載量有些過重,除了動作戲外,影片的文戲也非常多,凱瑞福永雖然節奏拿捏了當,但是在極長的敘事篇幅之下,看到2小時後不免還是會略顯疲乏。《皇家夜總會》與《空降危機》都是在2小時半內便把故事說的高潮迭起的典範,《生死交戰》如果能再瘦身片長,我認為整體觀感會更佳,但是作為克雷格的謝幕作,我也認為這個片長值得容忍一次。

至於雷米馬利克飾演的反派,我也認為是本片的缺點之一,只能說這角色不適合他,感覺下一秒隨時像要搞笑一樣XD。該角的出發動機是好的,從開場便可知他與惡魔黨的淵源,定位跟華茲飾演的惡魔黨反派恩格塔斯德布洛菲一樣,是智能型反派,但是最後不免也淪為刻畫扁平的反派,外加雷米馬利克本人一點也無法讓人感受到恐懼感,客串演出的克里斯多福華茲魅力都比他強很多,整體來說也是本片稍嫌可惜的地方。

Netflix2018年影集《狂想》是個人初看凱瑞福永的導演作品,從該影集便可看出凱瑞福永是膠卷控,《生死交戰》特別使用70MM膠卷拍攝的高規格要求,在美麗華IMAX的呈現下,著實為007電影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凱瑞福永這樣的高規格要求,也著實反應在成品本身,美麗華IMAX絕對值回票價。

片尾龐德在瓦礫堆中循著樓梯爬上控制室的一鏡到底跟拍,也跟《狂想》最終集的一鏡到底編排如出一轍,雖然說看到後面早已視覺疲勞,不仔細看根本不會發現這場戲是一鏡到底完成,但仍然佩服克雷格的敬業,15年的龐德電影旅程,拍攝過程早已傷痕累累、滿面瘡疤,但他仍然用自身的硬漢形象帶來最後一次的完美演出。

整個系列排名是1 ≥3=4 ≥5>>2,《皇家夜總會》與《空降危機》並列系列最愛,《惡魔四伏》個人欣賞山姆曼德斯的畫面美學,即便劇情平淡、評價兩極,但仍舊看的津津有味,算是個人私心喜愛的偶數集之作。《生死交戰》雖然整體只能排老3,但是衝著「結尾」,足以讓人私心+0.5星,也足以與前幾部系列最愛並列為經典。

結尾不爭氣的流淚了,身為從國中就看克雷格看到大的龐德迷,無法想像這部真的是他的one last time了,內心感慨萬千、十足不捨,克雷格的龐德,跟前5代拉風耍帥的龐德不同,製片芭芭拉布洛克利與麥可G威爾森,共同為克雷格的龐德注入活水,為龐德一角重塑性格,而克雷格的龐德,如今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英雄輓歌,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原因是極為私人美麗的,而他也留下了他曾經存在過的證明,他的愛的結晶。

★★★★☆

#007生死交戰 #NoTimeToDie #丹尼爾克雷格 #蕾亞瑟杜 #雷夫范恩斯 #班維蕭 #娜歐蜜哈瑞斯 #羅里金尼爾 #克里斯多福華茲 #安娜德哈瑪斯 #傑佛瑞萊特 #雷米馬利克 #比利馬格努森 #凱瑞福永 #芭芭拉布洛克莉 #麥可G威爾森 #Bond25

 6 ) 气到睡不着

想了想,横竖是睡不着啊。这个结局真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其实从菲利克斯死掉的那一刻,我就觉得剧情走向有点不太对了。结局我真的以为那是在开玩笑!!我以为会有反转的,结果呢,并没有!!有人懂吗,我真的没想到邦德的结局就这,就这,我看了25部007,6任演员的表演,跨越60年的故事线,编剧你就给邦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吗?

自从丹叔接演007,死亡似乎变得容易,主角也渐渐卸下光环,回归人性。原来冷酷特工詹姆斯邦德也会深爱一个人,也会盼望着安顿下来与她退隐江湖,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但,这不是邦德啊。 邦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并不拘泥于情爱。他博文广知,武艺高强,那座岛他怎么可能逃不出来,这种脸谱化的对手,并不比过去任何一个更强,他怎么可能无法预判反派的恶毒手段,怎么可能在不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射导弹,编剧你告诉我,詹姆斯邦德怎么可能犯那种低级错误啊。

他可是詹姆斯邦德啊。

我真的不明白。编剧你怎么可能不懂,007怎么可能只是一个代号。007=James Bond,不会是其他任何人,这很难理解吗?气死我了。而且还要女特工主动让贤才把属于邦德的代号还给他。另外M怎么可能那样对邦德说话?编剧咱脑子有病就得治,脑子进水了就及时控出来。

把007代号给黑人女这件事,完全可以类比《黑凤凰》里把泽维尔天赋青少年学校改名“琴葛蕾学校”,而且目前看来,007选不选下一任,选什么性别、什么肤色、什么信仰、什么性取向都不重要了,因为詹姆斯邦德的故事2002年就结束了。

但凡编剧你承认了这是个ooc爱情同人电影,我都不会这么气。

最后我只想说,就这样轻易杀死了60年来6位演员费尽心血打造的邦德,这么多观众心目中的英雄模板。HOW DARE YOU.

 短评

007 系列要想办法重生了……不然再这么拍下去,我就把 007 和碟中谍彻底搞混了……(不要招惹高科技单身狗,不然他有一万种办法让情侣们生不如死)

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4.5開場便見證了007史上首部滿版IMAX跑馬燈,為最終回開啟有別以往的序幕,前1個小時有非常密集的滿版畫面,凱瑞福永對IMAX攝製的野心效果絕佳,影片在極長的敘事篇幅之下為克雷格的龐德註下了悲壯又美麗的完結,龐德這一生作為情報員一直在痛失摯愛中度過,從來都抓不住命運的他,這一次有了必須放手一搏的私人原因,也有了願意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勇氣,菲比沃勒加入腳本撰寫真的有差,女角刻畫立體,冷幽默也讓人會心一笑,安娜德哈瑪斯僅一場戲,但是這一場戲足以讓人愛上她,菲比也把龐德一直以來看到女特務就調情的設定揶揄了一番,真要挑缺點的話片長還是冗長了些,但是作為謝幕作,我認為值得一次。結尾流淚了,克雷格的龐德,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英雄輓歌,原因是極為私人美麗的,而他也留下了他曾經存在過的證明,他的愛的結晶。

10分钟前
  • Puff
  • 推荐

开头Bond骑着小摩托嗖地90度爬上山城仿佛吴京附体;女特工娇憨又性感,打戏太养眼我疯狂爆灯;中后段开始冗长,坐得屁股好痛;结尾过于抓马,面具人死前最后一击竟是硬要拆散苦命鸳鸯,惦记着这些情情爱爱的,作为本片大反派,格局也太小了!

12分钟前
  • 桔汁小馄饨
  • 还行

我是不会躲子弹的,要躲也是子弹躲我

16分钟前
  • Tasogare
  • 推荐

还行 可是古巴的007女郎比女主好看啊(认真

19分钟前
  • Heroin 🐯
  • 推荐

这个剧本真是太庸俗了,制造绝情散的反派棒打鸳鸯感觉是武侠片里的剧情。美女都是走马灯工具人,古巴大美女打完就消失了?风景也乏善可陈,挪威那么美拍出来就这? 唯一的亮点是终于给Q摆正了取向,茶具加蒸笼深得我心。

2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冷静下来看待自然是很难令人满意,哪怕不提谢幕之作的噱头,以平常系列新作来说大部分时候也相当的乏味和普通——福永在片场敷衍了事的传闻似乎不再是谜。但作为自幼的007死忠,真的无法不为克雷格喝彩,在他之前最爱的康纳利,以及拉赞贝、摩尔、道尔顿、布鲁斯南,五人皆在扮演同一个“邦德”,一个近乎神一般无所不能的存在,而克雷格的“邦德”,明显是另一个人,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邦德”。十几年来他失去了同僚、身份、真爱、家人,不再是不死之身的铁金刚,于一次次伤痕中逐渐成为一个鲜活的人,而当寻回这一切时,“我从未离开”的他也只得告别。这十年的好莱坞,终于不再迷信英雄不灭,杰克曼、唐尼、克雷格,我们不再好奇下一位继任者,或相互比较历代的不同,因为他们被永远定格在这独一无二的时刻,哪怕一路坎坷,也足以被铭记和致意。

2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各位美女姐姐逃命/搏斗的时候换上平底鞋吧,好怕她们崴到脚😅

30分钟前
  • Parthenolide
  • 还行

Who is Q’s date?

33分钟前
  • Cathy
  • 还行

1.又是带着生化武器想play god的反派;2.james bond也开始拖家带口了;3.这个日俄边界废弃前苏联小岛的极端冷酷的钢筋水泥建筑倒真的是,很有味道,侘寂+冷酷苏维埃。纪念在英国的最后一场首映加电影。

35分钟前
  • 焱焱子
  • 推荐

邦德在介绍玛德琳和女儿的时候,说“他们是我的…”然后用嘴型说family的一幕还挺让人唏嘘的,结尾落泪的我有一半的眼泪是被汉斯季默的弦乐激发的

36分钟前
  • 苦禄
  • 还行

结局值一顿眼泪,Bond全程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连贯动作戏很吸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两个小时后变成审美疲劳。安娜贡献了精彩的一段打斗,蕾雅一如既往的美以及不停散发的荷尔蒙,所有的角色都产生强烈反应(包括她爹),反派动机weak但是耐不住长得好看,一副肾虚的样子很让我怜爱,小本好久不见脸上又增岁月痕迹。总之是一部很精确戳中观众的商业片,又搞英雄迟暮那一套,爱情戏稍微俗了点,儿女情长那一套不适合James,丹尼尔帅到看见他就窒息,怪不得是万千女性的性幻想对象。

38分钟前
  • 含糖渡鹤影
  • 推荐

说真的,最好看的部分是片头mv

43分钟前
  • 小盐
  • 还行

对于非007迷的观众来说,又臭又长足以概括。反派有那么厉害的纳米武器却用的这么拧巴,干啥呢?

46分钟前
  • 必烈
  • 还行

看到没空去死,还以为有多紧凑多激烈,结果剧情拖拖拉拉夹带着煽情160分钟,时间充足地去死了。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Ana de Armas的短暂出场太惊艳了,看似紧张焦虑同时又俏皮可爱性感,执行任务过程中又很专业且致命,以至于电影剩余时间都在想她还会不会出现,甚至如果她是下一任007我都会觉得非常Ok。

5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从十六年前公布选角被嫌弃到皇家赌场开始征服观众再到这代影迷心中“最好的007”,没想到谢幕篇剧情这么拉胯,差点以为是日本郭敬明拍的,拉了美女影帝过来只是当工具人。最后“She has your eyes”倒是有英国人那味儿…多一星给丹叔的表演,终于有机会在这系列展现演技了。

54分钟前
  • e|理智型神经病
  • 还行

丹尼尔谢幕多给一星 先夸吧 整部动作戏场面和打斗画面都很好看很流利 开头炫技那段还挺亮眼的 人物情感刻画更丰富了 然后ana古巴出场一小段非常惊艳 但⚠️后续就是冗长的剧情 先是女主长了一张嘴但我就是不跟你说 像一个情感线工具人。接着就是看似影片格局很大 反派出场前跟上一部一样气氛营造很足 但也是同样形式大于内容 系列最恐怖反派❌ 只是把反派仪式感拉满然后结果也没干什么 厉害的反派才能衬托出james的厉害不是吗?你有这么厉害的生化武器就干这?装模作样神神叨叨(一些清洁人类灭霸思想🈶️ )然后为了死在邦德前头就得跟他多唠一会 整个为了死而死 就这拍了2h40min属实是导演编剧占很大问题//我以为我会为邦德赴死而哭 但确实 为邦德些许潦草的结局遗憾不甘(我哪想得到15年了维斯帕还要被炸墓)

55分钟前
  • 听说_?
  • 还行

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58分钟前
  • 膔中间有个野
  • 力荐

我拖家带口邦德也拖家带口,我996他007

1小时前
  • lakeblur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