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

剧情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春风 剧照 NO.1春风 剧照 NO.2春风 剧照 NO.3春风 剧照 NO.4春风 剧照 NO.5春风 剧照 NO.6春风 剧照 NO.13春风 剧照 NO.14春风 剧照 NO.15春风 剧照 NO.16春风 剧照 NO.17春风 剧照 NO.18春风 剧照 NO.19春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12:04

详细剧情

本片取材于青岛“支教岛”的故事。 只有三位老师的竹春村小学因师资力量不达标,面临着被取缔的现状;此刻支教岛老师张妍的到访,让校长王保田充满敌意且紧张万分。为了使学校不被取缔,信奉成绩是检验孩子好坏唯一标准的王保田把期末考试当做救命稻草制定了高强度的学习计划;而这一切却与张妍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偏差。相处的过程中,张妍为三位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和改变,也通过三位老师看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与付出,从而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与梦想。

 长篇影评

 1 ) 大师未到

娄烨是我一直以来都较欣赏的,也是内地少有的一直都保持着文艺气质的导演。在国内电影的市场越来越好,片子越做越烂的前景下,能够完全脱离于大众,只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拍片,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本片与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实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是主人公偶有阅读郁达夫的习惯,漫步,或者泛舟,庸碌,或得一刻沉静的时候,那些属于郁达夫的句子便会浮现在屏幕上,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泛起的纹路一般,美得令人惊心。

但是《春》也仅限于此,可能是之前对娄烨5年磨一剑的期待过于的高,我一直期望能看到一步让娄烨走入大师行列的作品,但从《春》看来,娄烨的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的一段。

事实上,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春》都算的上是一部优秀之作,娄烨对这种小情小调的拿捏很是精准,每一处念白,每一个镜头,都丝毫不会觉得多余,以致于这部不算短的电影,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要喝水或是上厕所的念头。但是这些难得的优点,也恰恰使这部电影仅停留在了“优秀”的界限上。

我一直觉得,好的导演会把电影拍到8分,把意涵讲到8分。糟糕的导演则会把电影拍到6分,把意涵撑到10分,而大师,则会把电影拍到10分, 把意涵讲到7分。娄烨显然是好导演,技巧性的东西他全不缺。可是一直以来他都有问题,该如何让情感运用的更加节制是他最大的障碍。至今我仍觉得《苏州河》是他最好的作品,《紫蝴蝶》是他向商业电影的一次探步,但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一塌糊涂。也幸亏一塌糊涂,他才会继续拍了接下来被很多人毁誉的《颐》,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使我隐隐的看到了娄烨身上的大师气质,甚至某一刻,我在其中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影子。但娄烨显然太珍贵这个主题,不想浪费丝毫的点线,于是他往里面塞了尽可能多的东西,以致于是这部本应完美的电影显得杂乱而臃肿,而在《春》里,他回归了《苏州河》的简单叙述,可在近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我一直在等待着某种能够击中我的东西,三人在船上的那刻我有隐约的撼动,可是直到结尾,我能未能感受到那种我一直期待但是又难以名状的东西。

《苏州河》里的娄烨是青涩而炽烈的,《颐》里的娄烨是粗暴而直接的。而在《春》里,娄烨似乎变得更加的沉稳,叙述起来,不急不缓,尽量淡然。但这种淡,确是形式大于意味。看完电影之后,觉得梅峰的剧本能拿戛纳的最佳原创还是有些过誉了。我本身也是编剧专业,深知剧本与成品的差异会相差万里。但对于同志这个群体,梅峰不知是有意表化还是了解尚浅,最大的问题,在于整部戏中,人物的情感是没有逻辑的,若往深下去,本可以有更好的发掘。《春》里面的人物,都太浮于表层,每一个仿佛都是没有根基,看不到人物的情感逻辑。《春》是好电影,但是它太刻意去精致了,却没有足够的框架去装裱它,以至于你只能用手轻轻的捧着它,却无处安放。


最后说些题外话,前阵子南加大电影学院的杨教授来上戏讲了讲中外电影,提及娄烨,他亦是忍不住多说几句,他与娄本是好友,在娄烨因《颐》而被禁拍片5年的时间里,他有次有意的问及娄最近在做什么,娄却一直都说,闲着呗,闲着呗,没别的事情。不知是因该开心还是悲哀,直到最近他才知道,在那段时间里,娄烨一直在偷偷的拍着这部《春风沉醉的晚上》。

我做为一个编剧专业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在当前的审查制度中,最大限度的保留自己的想法。他想了想,最后笑说,没办法。实在不行,就学娄烨,移民好了,起码还可以拍电影。

我知道他不是在说笑。

《春》是娄烨的一次进阶,不能用成功或者失败来概括它,作为影迷,自然会对自己喜爱的影人有着诸多要求,在《春》里,我们起码可以看到娄烨的努力和尝试,他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

大师还在路上,但我会一直期待。


                                           鲁念安于2011-2-25

 2 ) 那些散落在天涯的花儿

“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才回到家里”

当郁达夫的文字融入进娄烨的灰蒙影像,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因为他们注重的都不是庞大的叙事,而是小人物的内心纠葛,再借由人物的心境映衬出整个时代。娄烨电影中的角色如同所有的第六代一样,大多都是社会边缘与底层群体,这些角色身上折射着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和意识形态的迷茫。而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这种个体的困境与迷茫体现得最为强烈。


花:

影片开头的花

“花”作为影片多次出现的意象,象征了极其丰富的含义:绽放和凋零。

影片开头便是江城与王平伴着狂风来到一间小屋子,这是他们的私密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剥去道德伦理从而进行爱的宣泄。这是他们爱的绽放之时。可当两人关系被暴露,王平妻子的干涉让两人关系走向奔溃,爱情也在此刻缓缓凋零。

江城、罗海涛和李静的三人在一首《那些花儿》中达成和解,形成稳固但易碎的三角关系。此刻也是爱的绽放之时。可李静的悄然离去让一切破碎,将所有人割出无法痊愈的伤疤,亦是爱的凋零之时。

绽放与凋零在影片中循环往复,始终与此产生关联的,便是江城。所以当他被玻璃划伤,倒在街道中央,流出的鲜血使他晕厥。这时娄烨用一个漂亮的蒙太奇将手术与纹身组接,伤疤很快变成了花儿,江城又穿行在街道,伫立在店门口。只不过眼神中缺少了以往的激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然与平和。当他同新恋人亲热时,我们才得知,他所念想的,一直都是那个氤氲潮湿的清晨,王平在他耳边吴侬软语的郁达夫的文章。

江城将伤疤化作花朵

飘零的个体:

当江城穿上女装,李静剪去长发,我们便可意识到娄烨在这部影片中有在有意地剔去性别,从而让角色达成性别统一化。

女装江城

短发李静

那些在父权体制下被剥夺了性别的角色,无法被主流社会认同后的去路有两条。

1.如同江城一般,走进gay吧,换上女装,在糜烂的霓虹灯下将酒精灌入身体,在一次次性爱中走向自我放逐。

2.如同王平一般,摘下象征传统夫妻关系的钻戒,带上刀片,在黎明的光辉下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在娄烨的镜头下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体现了创作者的高度自觉以及人文关怀。当这些人物面临困境时,娄烨通常选择用身体来给予相互安慰,从而表达出爱情。

正如娄烨自己所说:爱情本身就是一个身体感觉,从身体开始,我觉得是对的......爱情的含义是那些爱不成的,或者是不知道怎么爱的,还没找到爱的方法的,或者说爱的太过分的。可能这个伤痕累累,更接近爱情的状况,而不是所谓的理想状况。

在三人唱《那些花儿》时,我们或许就可以意识到,娄烨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同性恋或是异性恋,而是一种超脱性别之外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普世的,爱。

城市气息:

实际上城市就像皮肤一样,最好是和故事是合在一起的,希望这些故事换一个地方就不成立了,它必须有一个唯一性在那里,感觉上的唯一性在那。

正是基于这种感觉上的唯一性,娄烨的影像才会具有那么浓厚的城市气息。南京本是一座靓丽的都市,可娄烨似乎并不在意于去展现其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是把镜头对准那些阴暗的、潮湿的角落。路边的烧烤摊、朴素的办公楼、昏暗的图书馆,晃动的镜头将城市和人物制造出相同的呼吸感,达成完美的融合,碰撞出的那些火花我们便称作诗意。

这些破旧的边缘地带无疑是解构都市繁华的最有效手段,而当这种手段投射到人物时便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与丧失感,这种孤独感与丧失感也是人物内心困顿与挣扎的主要来源。所以每当城市景观越破旧与肮脏,人物内心的缺口与伤疤就越大。

郁达夫的文字流入耳角,我们恍然,又回到了那个清晨。相爱的人在互相拥抱中感受郁达夫所描绘的情绪,镜头随着情绪的延绵缓缓移向窗外,穿过茂密的钢筋丛林,直抵河岸边的点点星火的人家,好似散落在天涯的花儿。

春风沉醉的晚上

“ 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地盖在那里。云层破处也能看得出一点两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得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 ”

 3 ) 大象无形

去年看的《春风沉醉的夜晚》,
现在还经常想起这个片。
这个片谈不上伟大,
只能说喜欢的人喜欢得要命,
看不下去的人,一分钟也不想多看。
我只能说我太喜欢这种,对痛苦的表达方式。
世上的事情大多如此,你只能代表自己。


从《颐和园》开始,
娄烨开始练他的独门武功。
和那些欧洲前辈大师级的亲戚们不同,
娄烨喜欢把常人眼里惊天动地的事情,
进行抽丝的手术。
《颐和园》时,导演对这种绝技的施展,尚显生涩。
荧屏上充满了随时要炸得满坑满谷的碎肉和蘑菇云,
导演使劲摁,使劲摁,总算是在结尾的时候,
生生把这些给灭了,
就像把一个随时要爆发的神经质一刀抹了喉咙,
然后再把他的骨灰撒进了风里。
《颐和园》里,能感觉导演很吃力。

到了《春风沉醉的夜晚》,
娄烨变成一个顺手的练把式。
开篇,
导演拿了一只饱含颜料的画笔,
悬在白纸上,观众和导演都在等那一笔落下去,
原以为会是达利式的癫狂铺满画布,
导演却只是用国画的手法在白纸张点了一小块油画颜料,
血红色的。
然后开始抹,抹,抹,抹,直到最后,这块浓重的红色,
被稀释到整张纸里,远远看去,
只是白纸一张。
把巨大的悲喜,人生,痛苦,
隐到正常的生活里去,隐到正常的画面里去。


武侠小说里,最毒的毒药,往往是无色无形的。
很多波澜起伏,也是隐藏在平静下面的。

 4 ) 同志片的直男演员们

电影角色永远有一部分离不开演员的塑造,演绎者不同,一样剧本同一个角色也不同样。直男演GAY挺难的,尤其是较为真实且专注于讲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同志片,而非蜻蜓点水打擦边球或重点是“同志身份认同”。大陆的男演员们,不管是本片的陈思成秦昊,还是蓝宇的胡军刘烨,都说过在演出过程中曾觉得演不下去想要放弃。真的很感谢他们愿意出演,愿意理解同志群体,愿意花心思在角色的塑造上,贡献了有意义的优秀作品。

不过既然弯的掰不直,直的也弯不了。直男也不会因为演了一部基片就弯了,如果他弯了,只能说电影帮助他自我发现。即使很用力用心地去演,总有出戏的地方,不能勉强。比如刘烨和胡军走出厨房去吃火锅时,刘烨搭上胡军肩膀的手臂,那大学好兄弟式的一搭,直得不能再直。比如陈在浴室做爱戏明明是攻方却high得不行,哦不,是浮夸得不行。第一次当攻,没有经验,不能要求做得更逼真。据说他们在拍摄前看了很多影像和文字资料——也只是技术层面的帮助。

陈思诚这个浮夸的自恋二逼欢乐吊丝直男演罗海涛果然只要本色出演就好了,已是陈本人最好的一次发挥。罗海涛一身孩子气,不懂事所以伤人伤己,不懂事所以又有不懂事的纯真。那些天真随意在这样一部压抑真实的片子中反倒像是一抹亮色。很多同志都讨厌双性恋,但罗海涛这个角色却是如此讨喜,像是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圈外人,尽管这个开放性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回来。记得看到过一段话:“论惊艳程度,《春醉》中陈思成远不及秦昊,眼神却是极好的,绝不取悦于人,有粗糙的性感,荡漾着露骨的率真。”

我最喜欢的台词,不是让人心生疼的“我从来就没有问题”,而是姜城对罗所说的:“离了我你就不活啦,你手呢?”。哈哈哈。我们对这个世界,大概要怀着永恒233的心态,于苦难中戏谑。这也是我对这部的电影的想法,春醉就像是“把普通人的生活用DV记录下来给你看而已”(实际上在创作过程中肯定是用心一点点磨出来的),那种钝痛感让人一开始说不出话来,却沉浸其中。我们觉得人物拧巴,觉得角色伤痛,正因为我们已经被打动了。就在这“真爱”带来的“真痛”中寻求一点萌点和生活的可爱之处吧。

秦昊作为一个演员强太多。细腻,深入——有些囧的台词从他或者说从姜城的口中说出来很自然。不再赘述。会在金马奖输给那谁谁,只能说任何地方都有本土保护。有人觉得王平死得可惜,有人觉得自杀懦弱。有人觉得海涛可爱,有人觉得海涛不要脸。但是对于姜城,一个看上去随意实际上有自己底线的最能面对现实且自我认同的同志,我想大家都是抱着心疼的态度:他顺着王平的意思去见王妻;被闹了就自己跑GAY吧去排遣;给海涛自己家的钥匙;“我从来都没有问题”;安慰李静;伸手去扶王妻(也因此被划伤)。。。

在剧中罗海涛这个角色是双性恋,浴室ML姜城让他攻了(一看就是让着他好吗),就演员的气场来说,秦昊扒陈思成真是分分钟的事儿,气场强多了,“未遂”那一场床戏就看得出来。不过我有个疑问:得到王平自杀的消息,罗海涛撇撇嘴,眼里含了泪,打姜城手机打不通,跑到GAY吧去找姜城,抱着大哭的姜(整个这一段很不错,那些细微的表情和令人颤抖的哭泣,“多演文艺片演技会提高,北爱拍多了会变王宝强”),然后俩人回去之后backhug,接着抱着躺在床上的镜头,此处罗是否出于安慰之的目的让姜攻了,为什么抱着完全像是罗刚被XX过。。。这个镜头中的陈思成眼角带泪,像极了张国荣。

春醉的床戏非常具有真实感,不是做戏,也不是噱头。在此摘录一段王平的演员吴伟所写的:【早在籌備階段的演員會議上,導演就跟我們四個主要演員(秦昊、陳思成、譚卓和我)討論過激情戲的問題。具體的內容我無法復述了,只記得導演藉由哭戲來談激情戲的問題──「最好的哭戲就是要哭但還沒哭出來的時候,只要你情緒到達的那一刻就夠了;而激情戲也是一樣的,演員把自己交給攝影機了,一切都由演員自己決定,即便是有了真的反應(生理上的)也不管(自己處理)」】我想这应该是演员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了。所以争执床戏的攻受体位不太合格真的很无聊:人家已经很敬业了。。。他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计划好的来做的,如果不够真实,只能说毕竟都是直男= =不要太纠结于此。相比之下蓝宇一到床戏就拉灯。。。铁血真汉子乔峰X钟跃明的床戏。。。咳。。

陈蛮适合发骚的(褒义),欠X(还是褒义),罗也是——一开始醉成那样后来又特精神的洗澡然后往那一趴。唱歌也好听,《那些花儿》唱得真不错。秦昊就差点儿,以至于变装演出那一段有那么一点出戏,就秦昊水准的演唱必须不能登台。想到蓝宇的两位演员,胡军在别墅分手那一幕一边生气说台词一边哼一句《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都在音准上,刘烨唱歌就......雪地唱歌被关锦鹏剪掉其实是因为一直走调吧(喂)。

刘烨其实也是那种二逼欢乐多,囧囧有神青年挂,但却在蓝宇里贡献了最好的演出。谁让他遇到了胡军呢。这四位都是中戏的,给中戏点赞。给钟爱二逼+文艺青年搭配的导演点赞。

PS电视剧真心毁人,没有内涵,也不能体现演员张力,对演员而言也就是养家糊口之功效。还好我们还有秦昊,给秦昊点赞。

PPS看了他们在日本的访谈
1问到这是中国大陆的第几部同志电影,陈说第二部吧,秦说,不是不是,然后小声给陈解释。233,陈心里之前那部是东宫西宫?这个问题。。。严格来说确实是第二部吧?撇掉小成本片,撇掉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撇掉香港导演的蓝宇。
2陈思成果然是二逼青年快乐多,经常很蠢地回答问题,还经常不好意思,吐舌头,脸红。秦昊完全是攻的气派,带陈站起来致谢,两次笑着推陈回答问题(一个是“出演之前有顾虑吗”一个是“拍摄过程有什么好玩的花絮吗”),因为陈说了很蠢萌的回答而背后推他(让我想到了剧中罗海涛伸手要钥匙,姜城作势用脚踹罗)。
3秦昊是艺术型人格,生来就该拍戏。陈则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比如有一个问题是问最喜欢的场景,秦大方而认真地回答说自己就看过一遍成片(似乎是在戛纳),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们俩的浴室戏”,陈不好意思了,说:“我喜欢开头那个荷花,像我一样纯洁”,笑cry。。。(传说中浴室戏是影片唯一明亮的地方?待考)

==================================================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5 ) 夜深沉, 爱难吟

    在经过了近一年半的等待之后,我们终于能有幸观看到娄烨的这部“新作”。《春风沉醉的夜晚》与娄烨的前作相比最大的突破在于将摄影机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仍然对外部空间和社会规则保持着某种“轻蔑”意味的批判色彩。在这种程度上,娄烨的影像是对当代中国“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状态的展示,是边缘人物与主流话语之间权力战争的缩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苏州河》之后的作品中,娄烨重拾了在“第六代”那里被淹埋的历史伤痕,努力探寻着人物的“存在”与历史的“在场”之间的压抑与孤独。

春风吹 三人游

    《春风沉醉的夜晚》的故事情节可以简单地抽象为三个三角恋的架构模式。(王平与江城的同志关系以及夹在其中的王平的妻子林雪;林雪派去跟踪王平的罗海涛爱上了江城,在江城与女友李静之间左右摇摆;女工李静在与男友罗海涛交往的同时又与老板保持着暧昧关系)在这三组三角恋关系中有两组均涉及到了同性恋情,而且这两组关系在影片中是详细展开描述的,分别占据了影片的前、后部分,而第三组关系只是穿插其中,作简略交代。
    同性恋情是《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关键剧情设置。《春风沉醉的夜晚》也是华语电影中迄今唯一能与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相提并论的同志题材电影。娄烨对同志群体的关注延续了他在《yi he yuan》中开始的“时代零余者”的影像主题。电影题目直接来自于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以及王平给江城朗读该小说的情节设置,在具体与抽象两个层面将被时代抛弃的孤独个体置于历史的横断面,进行了一次显微镜下的观察。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特写镜头的使用是极其频繁的,特别是对人物的脸及身体的特写镜头。脸外化于情绪、谎言、疏离以及情欲的煎熬,江面上吹来凛冽的春风,扬起三个人的头发,却吹不动那三张静止到毫无表情的脸庞。身体承载着欲望表述主体的重要角色。在影片中身体释放着情欲、传达着焦虑,也表达着孤独。每个人都在与其它人的身体接触中,寻找着一种更加刺激或者更加稳定的生活状态。可是冒险与安稳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寻找的过程绝望又痛苦。
    王平与江城将生活分为了安稳与冒险两部分,他们一边在社会群体中努力扮演好一个“正常人”的角色;另一边又在一次次的秘密约会中寻求刺激与解脱。但维持这种“双重生活”的力量却在情欲中迷失了。当王平若无其事地将江城介绍给妻子,谎称是大学同学时,对于早已知晓真相的的林雪来说,她生活中唯一的情感重心失衡了,她开始了对江城歇斯底里式的报复。一切关系都在被打破,然后又重新组合,接着又被打破。只有当事人的离开(死亡)才能彻底终结这场无聊的游戏。谁不想过安稳的生活呢?但欲望的黑洞早已将理智吞没,情欲的巨浪也早已将真爱卷走。“只剩下身体在狂欢”,当每一个人面临着这种无望的选择时,离开还是继续就都成了问题。江城离开王平,是迫于林雪的压力?还是他明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抑或兼而有之。罗海涛离开江城,是欲望早已耗尽?还是因为对李静的愧疚?抑或也是兼而有之。这世上的一切都比不上人心的复杂,同时人心的复杂也造就了这世界上最无解的难题。
    娄烨电影中边缘人物确认自身身份的方式就是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这种不稳定的关系中寻找安定的可能。从《苏州河》开始,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每次情感投入的最终结果就是分离。这是个被欲望吞噬的时代,这是个人人都孤独的社会。手持摄影机的晃动似乎是在告诉观众不要对“美好”抱有幻想,一切美好与稳定的事物都在累积着不稳定的“熵”,在一定程度之后会必然断裂。我愿意把罗海涛的那段恰恰舞看作是对张国荣的致敬,《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对现代社会的漂泊个体来说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比喻。我们用一生寻找可以栖息的枝头,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可是当落地的那一刻,才发现,我们其实已经死了。人总被欲望控制,占有的欲望、寻找满足的欲望、渴望刺激的欲望。理智如同那张薄薄的浴帘,欲望若隐若现,只需拉开,就能享受。理智也如同那面被蒸汽所覆盖的镜子,即使擦去蒸汽,也只能映照出自己,背后的那个人、那个欲望依然模糊不清。娄烨用浴帘与镜子来表现江城与罗海涛之间暗涌的欲望与彼此对抗的理智。这样的表现手法非常高明,几场戏也张力十足。除了浴帘与镜子,门与窗的景框的使用同样出色。利用门缝制造的偷窥视角,将同志群体生活的地下、边缘的特点强化,同时也是对个体尊严与自由丧失的焦虑。王平与江城的约会,双方总是表现得小心翼翼,导演更是将两人周围的环境作为表现重点,镜头穿过树林和指向外围的高楼,从丛林到钢筋丛林,人物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被周围的客观环境所左右、所限制。而林雪观察江城则是通过他办公室那扇大落地窗。之后三人吃饭,导演则将镜头放在餐厅的窗户外观察坐在窗边的主人公。玻璃是一种隔离,但这种隔离并不彻底,它能挡住风,挡住灰尘,却不能挡住别人的目光。门与窗的景框构图出现在影片中有助于营造更加真实和更具象征意义的镜头语言。

香水有毒 那些花儿

    影片对人物孤独心理的刻画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种是前文提到过的特写镜头;第二种是个体与群体、寂寞与喧闹的对比;第三种是背景音乐的使用。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更像是里尔克那个悲观预言“谁现在孤独,就将永远孤独”的绝妙注脚。当你习惯孤独,就会慢慢开始享受它,最后你就离不开它了。当江城与王平分手后,游走于各个同志酒吧,吸引罗海涛的不是江城的反串表演,而是他面对孤独时的气质。酒吧的音乐、疯狂扭动身体的人群以及主人公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三种方式完美融合。在得到王平自杀的消息后,江城穿着女装躲在后台哭泣,这时大厅里响彻着那首著名的网络歌曲《香水有毒》,在这首赤裸裸的“一夜情”歌曲的歌声中,江城的眼泪显得更加真诚,庸俗的歌词起到了很好的反差效果。通俗音乐在这里也具有了贾樟柯电影中通俗歌曲的大众文化话语替代者的功能。不管是《小武》还是《三峡好人》,通俗歌曲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代表,并以一种公众广播的形式出现,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剥夺和异化。《香水有毒》所宣扬的廉价爱情观肯定也是娄烨反感的对象,他将这次声画对位当作了对抗主流话语的武器。
    个体情感对抗大众价值,个体的痛苦对抗大众的狂欢。更直观的是娄烨在电影中直接以字幕的方式引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及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荷塘月色》是林雪在讲这篇课文时得知王平自杀的消息,(这里有个小漏洞,这篇课文是高一上期的课本里的,可按当时的时间,应该是学习下册课本的时候,不过外国评委们可能不知道这些,没有影响影片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是王平对江城朗读的内容。这是娄烨对历史的回望,通过对历史的引用,思考时代变化背后孤独个体的生存状态。荷塘与自杀、朱自清与王平的联系明显,而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也直接对应现代社会中的“多余人”。三角关系中,必须有人放弃,才能维持平衡,而谁才是那个“多余人”呢?引经据典的用意是重塑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尊严,这也是因为现实的无力,历史的可悲,社会与个人的战争仍未停止。在前作《yi he yuan》中,“5+1•5—1”之后背负历史重担的男、女主人公十余年的漂泊是对这场战争留下的巨大历史创伤的逃避。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片尾瓦房与高楼、黑暗与光明的对比却是对个人与历史战争结果的悲观表达-----黑暗终将吞没这一切。
    时代洪流中,每个人都是不稳定的,如同影片开头那漂浮的睡莲,随水流去,不知何方,但是无论怎么走也走不出那个玻璃缸,怎么跳也跳不出那个小圈子。影片中段是典型的公路电影模式,旅行是告别的好方法,但人终归还是要回到原点。旅行前拥有,旅行后丧失,人生总是不断重复着“得到与失去”的悖论。明知要失去为何还有爱?明知要死为何要活?哎,这些问题一扩展开来就变的如此面目可憎。当李静发现男友与江城的关系时,她没有选择林雪的歇斯底里,而是一个人默默去k歌,这一段看似很做作,但却是电影中最打动人的场景。《那些花儿》的歌词与《香水有毒》不同,它不是反衬,而是正相关。“各自奔天涯”完全符合这趟旅途的最终结果。当江城进来,罗海涛进来,三个人轮唱《那些花儿》,并开始翩翩起舞时,在这间狭窄的KTV包房里正上演着人间最奇妙的告别仪式。“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似乎是十余年后三位主人公的心理表述,在还未分别时唱出,给人一种现实与未来的时空错位感。

中围石化 和谐旅馆

    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娄烨成功地将背景的“物”与前景的“人”并置,成功地实现了“复调”的表达效果。人物背景的广告招牌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缩影,诸如“快捷办牌照”、“自由点服饰”之类的招牌很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最绝的是江城在旅途中出现的两块背景广告牌“中围石化”和“和谐旅馆”。提到“中围石化”,我们领导前段时间去山西自驾游,去到一个加油站加油,结果进去了才发现不是“中国石油”而是“中围石油”,他当时还考虑身为中国石油的一员,自己是否应该去“检举”这个加油站。现在看来,他完全没必要想那么多,人家“中围集团”是两块牌子,拿下一个,还有另一个。“中围石化”是当代中国“山寨”文化的代表,是经济快速发展中产生的“怪胎”,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反讽,同时它也是一种抵制权力,甚至解构权力的表现形式,某种程度上还带有点“反乌托邦”色彩。当然,娄烨肯定不会为“山寨”而“山寨”,衬托前景人物才是最重要的。“山寨”商品的身份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同样,身为同志的江城也不会在有进入“正常人”圈子的机会了(之后的剧情也证明了这一点)。“和谐旅馆”就不仅是对经济权力的解构了,它还是对政治话语的解构,这是影片中最明显的一处社会批判的暗喻,在这个宣扬“和而不同”的社会中,作为“不同”的江城却不得不忍受孤独和被排挤的命运。在江城等三人开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大仰拍,桥头堡的工人、红军的大型雕塑与车内渺小个人的来回剪辑,同样是一种“轻蔑”意味的批判。
    好了,故事讲完了,夜已深了,窗外万家灯火,你还要再听一遍吗?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

 6 )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想你会慢慢忘记我。

        我应该是说过这样的话吧,眼神也许还带着恨意。在各种莫名其妙的争吵斗气冷战心碎之后,装作不经意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死在你面前,叫你眼睁睁看着,以后随便和什么人在一起,也都永远记得我。

    真抱歉。那时我还不懂,十几二十的年纪即使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LV没有脸蛋没有身材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男朋友,即使被所谓爱情伤得再重哭得死去活来爱得痛不欲生,即使把死啊死的整天挂在嘴边,即使再爱再恨再迫切得到注意,也终究只能负气说出这么无礼无力的话,想想只觉得好笑,幼稚到无以复加。

    毕业了好似没多久,我们就被催熟了。再说起“死”的时候心里总不自觉加上个“怕”字。

    那天我先看了这部电影,演员都土帅土帅的,背景都灰暗灰暗的,情节都傻逼傻逼的,只有名字还有些文艺气息的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里堵了好多话,却都说不出来,太多的情绪酿出一团雾,在四周氤氲开。在床上愣了一会儿我告诉自己,反正总有一天会写点什么的。

    几天后你也看了这部电影。于是我们讨论了一下电影里无比破败的南京,你说拍得像我们家乡那小破县城,而我唯一看出的地方是莱迪入口的升降电梯,土帅土帅的秦昊和土帅土帅的陈思成在互相勾搭。陈思成喝着“口渴了”,吸管不时发出“呼噜”的声音,衬得他的脸格外贱贱的。

    有点小坏心思的人都贱贱的。直人弯人男人女人都一样。贱贱地勾搭贱贱地相处贱贱地要求再贱贱地离开,留下先动情的人在无数日子里贱贱地顾影自怜。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极品总是成对出现。你愿意贱贱地付出,总有人愿意贱贱地接受。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觉得秦昊演得真好。时而端庄时而傲娇时而玩世不恭最终尘埃落定。两个姑娘演得也好。一个典型神经质教师,一个非典型文艺范儿女工。后来慢慢回味,才意识到陈思成是真抢戏。他那些认真自恋的表情,是把一个贱人演到骨子里了。从酒吧里不动声色的勾搭,到房间里旁若无人的热舞,然后是厚颜无耻的“三人行”,还有KTV里自我沉醉的“那些花儿”。他就像活在偶像剧中的圣母女主角、电视新闻里的城管、微薄上的铁道部...你看的时候会翻个白眼说拜托哪有这样傻逼的人,回到现实却发现贱人到处都有,你也只是其中一个。

    在这样的电影里听到“我爱你”是很尴尬的一件事。可是它在电影开场不久就伴随着一场性爱出现了,显得更加尴尬。尴尬得让我想冲进去摇着书店老板的头说别别别说了不要把做爱这么简单的事儿搞得这么复杂。而如果是陈思成说出口,我会轻松得多。他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中都会出现的一道坎,感情易动亦好收,说爱你的时候也不是不真诚,只是你卑微的爱情比起他自己宏大人生,就像这拥挤地球和无边宇宙。

    我们遇到这样的贱人,只能选择这样贱贱地相爱,或者努力点先大步跑开。毕竟死啊死啊的也只是说说而已,就算你不小心在他面前死去,他真心难过地哭了,擦干眼泪那一瞬他已经开始抹掉关于你的记忆。你应该明白这道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各种成人世界不成文的规定,他是个贱人,他只想为自己活着,这没什么好苛责。

    后来我们不再提这部电影,开始习惯在晚上关了灯安静地听着歌。黑暗中,时光像奇幻电影里的巧克力河,摸起来黏糊糊的,看起来却顺滑滑的,静静在我耳边流过。我有点庆幸,至少我遇见的你,即使决定忘记我,应该也只是慢慢慢慢而已。

    如果有一天,有一天,我真的死了,比我们预期的都早,甚至在老去之前。想到会难过的你,我真想收回以前那么幼稚的话,并祝你像个真正的贱人一样,尽快忘记我。然后,好好活着。






PS:后来我们都看了金马奖。呵呵。

 短评

“不是爱风尘, 总被前缘误”,灰色的胶片揣忖着每个人的私密生活。片名印证了郁达夫所描写的小人物的悲苦,出轨的意乱情迷,被出轨的尊严剥落,都在湿热的夜晚化作挥之不去的迷雾。好剧本,好演员。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看来,娄烨一直忘不了郝蕾啊……

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与上一部一样,依然是情绪化的电影。模糊环境,强调个人,以便更细腻的关注个人的情感。一直觉得娄烨是6代里最有灵气的一个,放在欧洲算不上极优秀,放在内地这种类型的导演倒是极稀缺。配乐很赞。不错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娄烨是中国最有文艺气质的导演。这部电影真让我惊喜。

15分钟前
  • 苏觋觋
  • 力荐

一花一世界。身体的记忆。前守后攻——前面偏弱、后面渐强。音乐不错。

1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明明糙着一张脸,却拍出了秦昊眉眼间的风情。明明是破败老旧的城区跟广告牌,却流淌着清冷又无可奈何的诗意。姜城说,我从来都没什么问题。全片最虐。人人都征求他意见,却从来都没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他在夜晚不停地游荡,心底求的还是个长久。可原来,求长久的都是傻冒。

17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慢慢开始觉得,娄烨和体制最突出的对抗性其实不在于他的目光所及,而在于他是我们当中可贵的“主观性”颂者。确切地说,是拥有一种对现实场域毫不畏惧并将其掌控、利用的主观性。有多少时刻,往后退半步是纪实,往前进半步是风格化(狭义),但偏偏都不是。这种源自影像的个体性能量对于维稳、统一、大局、集体主义,本身就是最纯粹的逆流。能为表达内容的自由代言的人有很多,能为表达方式的自由代言的人很少,娄烨有时是前者,娄烨一直是后者。

1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最后居然被掰直了?

22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27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复杂感情世界的集大成。非常私,非常自我,非常美,非常罪,也非常醉。

28分钟前
  • 阿巴厮
  • 力荐

相爱后动物感伤

32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看完以后有种夜里出门四处走走的冲动。

37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真够憋屈的,中国式的。沉醉的是春风是夜晚,而你只有无限的压抑,无限的无可奈何。而我仍觉着娄烨的叙述里一直流淌着诗意。

39分钟前
  • shu
  • 推荐

男主角身為出櫃同志卻得要陪著他的男人們躲在櫃子裏,而他們身後總是還有個女人在拉扯著,他必需在被抛棄之前先拋棄對方,讓肉體和心靈都留下了疤痕。主角以冷漠包裹著他的愛意,以堅決掩飾他的脆弱,卻也只能投入傷害人與被傷害的宿命之中,情慾的悸動有如加諸於他的詛咒。

44分钟前
  • alfredo
  • 推荐

我认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49分钟前
  • 小王子
  • 力荐

鹿特丹夜晚十二点,走出影院,并没有察觉出异样。只是等一个人安静的骑车回家,电影的镜头就不停的闪烁,还有那些屏幕左边时而出现的诗句,那时才算明白了,我也只能这样看你离开。雪花飞满了一整片天,这是你我一起看的最后一场电影。

54分钟前
  • Millet
  • 力荐

秦昊真是太好了,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娄烨那么爱他,为什么陈思诚跟踪跟踪就迷上他。走路的样子,微微上扬的嘴角,抽烟时的妩媚,全是戏。

5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我们时常感到春风沉醉,却忘了我们仍在夜里” ——我爱你。

5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他爱他,她爱他.她爱着他还想着他,他爱着他还想着她.四牌楼,angry jerks,莱迪,古堡,东大的摩登天空...他失去了他,我离开了南京...

1小时前
  • 移动应用
  • 力荐

年度最爱之一。属于可以铭记这个时代的电影。

1小时前
  • 老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