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

剧情片英国1996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艾文·布莱纳,约翰尼·李·米勒,凯文·麦克基德,罗伯特·卡莱尔,凯莉·麦克唐纳,彼得·穆兰,詹姆斯·科兹莫,艾琳·尼古拉斯,苏珊·维德勒,波林·林奇,雪莉·亨德森,斯图尔特·麦克奎里,埃文·威尔什,戴尔·温顿,基思·艾伦,凯文·艾伦,菲奥娜·贝尔,休·罗斯,芬利·威尔士,汤姆·德尔玛,约翰·霍奇,安德鲁·麦克唐纳,Stuart McGugan

导演:丹尼·博伊尔

 剧照

猜火车 剧照 NO.1猜火车 剧照 NO.2猜火车 剧照 NO.3猜火车 剧照 NO.4猜火车 剧照 NO.5猜火车 剧照 NO.6猜火车 剧照 NO.13猜火车 剧照 NO.14猜火车 剧照 NO.15猜火车 剧照 NO.16猜火车 剧照 NO.17猜火车 剧照 NO.18猜火车 剧照 NO.19猜火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4

详细剧情

  苏格兰爱丁堡,雷登(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土豆(艾文·布莱纳 Ewen Bremner 饰)和病仔(约翰尼·李·米勒 Jonny Lee Miller 饰)三个青年过着混沌糜烂的生活,他们吸毒、滥交、诈骗无所不作,而在如此肆无忌惮挥霍青春的过程中,毒品成为一切万恶之源。雷登对之亦爱亦恨,试图戒毒却最终重蹈覆辙。在一次纵情狂欢后,他们三个不知谁和少女爱丽森(Susan Vidler 饰)所生的婴儿死去。以此为开端,噩梦真正降临。土豆抢劫时锒铛入狱,雷登吸食毒品过量被送往医院抢救,后被强制戒毒。恐怖的幻觉和心底生气的恐惧迫使他不得不和毒品一刀两断。看似美好的新生活,但往日狐朋狗友贝格比(罗伯特·卡莱尔 Robert Carlyle 饰)等找上门来,再度给他带来无限的烦恼……  本片根据欧文·威尔士(Irvine Welsh)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让我们用迷幻和电子来祭奠青春!

<Trainspotting> 1997年 丹尼·保尔

原声音乐: 五颗星
高潮: 结尾,马克背着包走在清晨、伦敦、川流不息的大桥上。音乐响起,underworld的born slippy——如果你去下载了电影音乐,又恰恰是在清晨的人流中听到这首歌,你应该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感动和振奋——电声的魅力就在于此。
_________________

    我一直觉得最好看的电影不能没有音乐,甚至应该有很多音乐——那种能够把电影的主题透露给你的音乐。那种简单到极致、悲情却热烈、迷幻又纯洁的音乐——比如《最后的日子》,比如《猜火车》。

    所以有时候我在博客上会痛恨一些很扯淡的论断。有些人根本不会认真地倾听镜头后面的声音,不会仔细观看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情——甚至连电影本身他们都没有耐心看完。可是往往这类人最喜欢夸夸其谈、最喜欢把某部片子先入为主地占为己有。

    比如最近看到,有个小姑娘口沫横飞地谈论〈猜火车〉,谈论电影里的“寓意”、“追求”等等,而且还摆出一副“见仁见智”的沉醉在小圈子里不屑于和人讨论的姿态。

    于是我跟她说:“如果真的是“见仁见智”的问题——那我们就不需要影评,不需要电影杂志,不需要人和人在街边口沫横飞地讨论。当然,也不需要电影——如果百多年前卢米埃尔两兄弟就像你这么想的话,那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些花样翻飞的、花花绿绿的、让人神婚颠倒的东西。”

    坦白说——

    一、我没觉得《猜火车》里面写了多么深刻的追求。这不是一部励志片,更不是一部烂俗言情片。迷幻药、酗酒、抢劫、斗殴、性……这5个元素就是那四个混混所有的生活。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这5个元素理解成任何东西,理解成“主义”、理解成“学派”,甚至还可以像某些混帐学者一样把它理解成老庄思想什么的——不是么?毒品是不是注射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注射了、再注射就要萎靡至死倒地而亡了?这和咱们的“中庸”是不是一个道理?这是不是挺他吗的“玄学”的?

    二、什么追求啊梦想啊那些大而化之的东西都是扯淡。并不是所有片子都和肖申克一样能把你救赎的——猜火车完全是另外一种片子——你要是完整地听过它的电影原声就能明白:那种迷幻沉醉、欲说还休的声线,那种不知不觉间弥漫开来的、像老酒一样醇香的味道。你得承认,在声色艺术的世界里,很多东西在理智的状态下根本解释不清楚。比如Iggy pop重型朋克的狂放,lou reed悲歌似的麻醉和迷幻。那些沉迷和躁动状态下的东西干那些世俗的追求鸟事——于是才有了中指,才有了朋克,才有了fuck,才有人想把理智和假装正经的世界撕个粉碎,才有人会讽刺那些伪善的理解,讽刺那些动辄就拿“追求”和“理想”说事儿的装逼范儿。

    原声音乐大概就是那样吧,和电影的风格差不多:都不是那种特别让人振奋的东西——我觉得,当然也许仅仅是我觉得,如果你从那片子里读出了“追求”、“梦想”等等等等,那么也许你应该抛开一些东西把这片子再仔细看几遍。如果还是不来状态,还是想着能弄出点“追求”什么的,那来听。就回去把lou reed和blur的歌翻几首出来听个几十遍,应该就差不多了。如果做了那么些准备工作,还是感觉不爽、还是不能把那些标签一样的东西从脑子里祛除,那我觉得可能你这个人本身就有问题——回家去关门一个星期,问问自己是不是平时装逼装出习惯了——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些感受根本就描述不出来:绝大部分一溜烟就飘走、一小部分潜藏在心里需要挖掘、剩下的那些,最最微小但却最最容易表达的、最最庸常而且最最感官化和最最浅薄无知的,就是平时我们挂在嘴边的,比如“寓意”,比喻“追求”。事实上,真正的“追求”应该是不可以在嘴里叨呗叨呗地谈论的,应该是欲说还休的、深藏在性格和本能底下、需要痛苦地提炼浓缩以及苦心孤诣地经营的……

    ——估计这就是我一直不敢写影评的原因:我总是觉得战战兢兢,我害怕不能把心里最真实最深刻最浓烈的感受完整地表达出来。

    最近读了几部片子。感受最深的不是情节,不是女人,不是性,不是谎言,更不是所谓视觉震撼——而是“真实”,是那种潜藏在每一个镜头背后的深情和热烈的眼睛。为什么有时候人家三两个字就能让你哭出声来;可另外的一些时候,人们缠绕在你身边絮絮叨叨地聒噪不停,可你就是不为所动。根本的原委就在于那些镜头背后的人是不是坦白、深情、以及饱含泪水,等等等等。

    继续说[猜火车]——看完片子我还真就没感觉自己受到多大触动,甚至还不如[最后的日子]给我的触动大。它描摹的只是苏格兰某城市某些年轻人的某些庸常生活情景(注:在英美小年轻圈子里,瞌药什么的都是挺普遍的事儿)。它告诉我说有那么一堆人,绰号分别叫做“屎霸”、“变态男”、“卑鄙”、“马克”——他们干了那么一堆挺狂燥挺冲动挺让人难受的事儿。然后其中有一个人(马克)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了“背离”的冲动:他可能是对枯燥的吸粉生活厌倦透顶;也可能是受自己身体里某种本能的驱动,反正不管怎么样,“背离”和“出走”应该是主题。

    而上面所说的那些“种种原因”,在我狭隘的眼光看来,其实这是极少部分人人心里的一种类似“乡愁”和“本能”的东西,这也是性格的一部分:不论身处什么环境——肮脏恶劣,或者糜烂颓废,再或者淡如止水——可是那个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声音总会像锈蚀的钢针一样戳进你的内心,说,你丫不能老这么肮脏下去、不能老这么颓废下去、更不能这么平平淡淡地老死一生……

    所以才会有马克的戒毒、出走、以及他义无返顾的再次出走。

    他那种性格的人天生就是为“出走”和“背离”准备的。他出走一千次都不会让人觉得离奇——片尾那段,马克像所有振奋青年一样大步走进英伦清爽的早晨,走在宽阔的车流不息的路上,音乐响起。是underworld的《生来伶俐》,充满感伤的清澈气质,一段孤单、躁动并且过瘾的旋律。在原声音乐碟里,仔细听甚至都能听到震响在耳边的心跳声……可是我没有太多振奋,我只是冷冷地盯着屏幕,听着他说他要“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他吗的大电视,选择雷射唱盘,电动开罐器……“。我心说:这些都是他吗的屁话。我也是他那样的人,我明白那种本能的冲动是怎么一档子事儿,也明白那种心里堵成一团恨不得所有人都消失的感觉,我知道他不论在什么环境里长时间浸淫都会选择突然离开。我也知道他总有一天会选择再次逃离,逃离他的工作他的家人,逃离他花费不少银子购置的大电视、洗衣机、休闲服和搭配的行李箱、各种布料的西装以及房子、朋友、低利贷款——就像iggy pop这个老朋克所唱的一样:“我只是个过客,我——只是个过客”。

    突然想起一句话:“我们不能永远年轻,不能永远热泪盈眶,可我们却始终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

    这也许才是电影里这种情绪和状态最好的概括。这和追求、梦想无关,这只是本能而已。本能的冲动、本能的渴望、以及本能的对旧有秩序的“出走”和“背离”——信不信由你,某些人是天生就具有这种本能的。


链接:POGO。。。

http://lit7.blogcn.com

 2 ) 这就是现实

猜火车?

    关于片名“Trainspotting”的含义有以下2种不同的说法。一则说是一句俚语:寻找胳膊上的血管以注射毒品,另一则说这是苏格兰的一种古老的游戏,年轻人或老年人没事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间及目的地, 以打发时间或彼此较量。
    有多少人在还不清楚片名含义的情况下看了?这不是关键,重点是看完电影后有没有感触,而且这不是看一遍就能有所感悟的片子,不是因为它有多内涵多深刻,而是在它身上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本片讲述了一群问题青年——有点疯又有点坏的马克、聪明自傲的变态男、单纯痴情的汤米、老实无辜的屎霸、暴躁狂妄的贝比面对青春和现实的经历。电影上半段的青春,残酷但令人着迷;下半段的现实,令人向往但残酷。

-----------------------------------------------------------------------------------

把人教坏的痞子片?

    有很多人说这片子容易把人教坏,就因为片中对吸食毒品后的刺激感毫无掩饰地展露吗?还是片中描绘的狂妄不羁?没错,他们吸大麻,毒品怎样一点一点融化都逼真不已,但是那又怎样?我觉得那些觉得此片会教坏人的心理原因有二,第一,有句话说得好,不是电影改变了你,而是你改变了你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把目光肤浅地停留在他们吸毒的场景,那当然会觉得这赤裸裸的展现很不妥。其实导演想通过吸毒等叛逆来告诉我们背后的故事。第二,有些人似乎已经很顺理成章地认为一部青春励志片应该有说教成分,我们已经习惯“被教育”,不能感受到一丝“被教育”的片子必定是流氓痞子片,是教人学坏的,这种中国逻辑深深影响着很多观影人。

 
    中国的青少年大多都是“好孩子”,至少比起外国那些放荡不羁的少年而言,我们的青春里很少出现海洛因,酗酒,抢劫,斗殴,性等字眼,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回家晚了还要看父母颜色,偶尔离家出走,谈不上有多叛逆……因此我们的青春大多是被束缚着的,这部展现英国问题少年颓废青春的电影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无论是视觉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

迷幻的青春

    上半段着重描绘的是青春。本电影有个另外的译名是《迷幻列车》,想必就是把电影重点放在迷幻青春的角度上吧。从拍摄手法来说,这的确是部很特别的电影,上半段有三个令人迷幻的镜头。

    第一个便是马克钻进马桶找药丸的那段,他去的是苏格兰最脏的厕所,在刚进厕所前,导演用高速镜头的拍摄手法使得肮脏的、现实的场景一一掠过,而在马克钻进马桶时仿佛进入了另外的世界,安静代替了之前的嘈杂,纯净代替了之前的肮脏,配乐也变得飘渺起来。我们认为下水道是最肮脏的地方,但是片中明明展现出来的是让人迷幻的景象,好似幽静的大海,给人一种梦境般的恍惚的感觉……

    接下来让人感觉迷幻的是,当马克在盗窃被抓后,屎霸成了他们的替罪羔羊一个人去坐牢,马克因为出自对屎霸的内疚感和前所未有的的孤单感而给自己又来了一针大麻,随后马克倒在了红地毯上,眼神迷离,身体虚脱,被人抬着去了医院。期间“prefet day ”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对于马克来说,这是最残酷也最美好的一刻,只需沉浸在毒瘾中,任何烦恼都被抛在一边,画面也充满了迷幻感,我们也放佛和马克一起沉迷在令人着迷而残酷的青春中。

    最后一个迷幻的镜头是马克被关在房间里戒毒的那一段,汤米的颓废样、变态男和贝比的出现、戴安的歌声、死婴爬墙在配乐的烘托之下显得亦真亦假,虚实交错,体现了马克戒毒的痛苦。电影中拍了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人们吸食毒品的爽快感,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对于马克来说吸毒很迷幻,但戒毒更迷幻。

-----------------------------------------------------------------------------------

残酷的现实
  
    下半段着重描绘的是现实。马克找到了份像样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了“盈亏”等字眼,懂得了尔虞我诈、倒戈叛变……在他开始新生活之际,惹上麻烦的贝比和变态男找上了他,并厚颜无耻的在他家过起了寄生生活。马克好不容易设计赶走了他们,狡猾的变态男又煽动贝比揽上一笔毒品交易,并狐假虎威地逼迫马克拿出所有的积蓄作购买毒品的本钱。这次马克虽然是被逼无奈,但生意成功后带来的高额回报也使他暂时忘却了对变态男和贝比的怨愤,他甚至有点陶醉于这种久违了的兄弟情谊。但是好景不长,当马克看见贝比仍然死性不改时,马上意识到自己应该彻底摆脱他们,过新的生活。马克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重友情,忠实的马克了,为他后来偷兄弟们的钱埋下了伏笔。最后他背叛了暴躁的贝比、老实的屎霸道、给他带来非法财产的变态男,甚至对可怜的汤米之死没有太多的悲哀,让我不禁开始怀念起以前的马克。

    于是在片尾马克趁兄弟们熟睡时,偷走了那一大堆非法的钱财,留给无辜的屎霸一小笔钱,最后说着那段精彩的台词,电影结束。

    据说当年苏格兰政府曾向青少年免费派发电影票,就是因为政府觉得影片的结局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但放到现实中来,我们没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我们的青春没有毒品,没有放纵……你面对不爽时顶多只能喝喝小酒抽抽烟,看看片子做做梦,我们选择为房子奋斗,我们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我们选择结婚……一切都顺理成章。想不做上述选择的人,逃离或自杀,或许有更好的方式。

    但是这点总是不变的——要么被同化,要么孤单地死去。这就是现实。

    说到底,电影中的海洛因是一个类比和象征,它代表每个人脱离烦恼和真实生活的快乐。马克勇敢地选择了新的开始,无论他的选择怎样,至少他踏出了第一步,他想改变,他正在改变。在他的问题朋友里,结局各异,贝比被警察抓了起来,屎霸拿到了马克留给他的一笔钱继续生活,变态男一分未得可能仍旧鬼混,而汤米早于先前就悲惨地死去,马克无疑是他们中过的最好的。马克的结局向我们诠释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就算你对这个社会有再多不满,你也不能正面与它较劲,而要懂得伪装和周旋,避其锋芒,只有这样,你才能完成了对主流社会的最有力嘲讽——这就是现实。

-------------------------------------------------------------------------------------

那些台词

本片中不乏一些经典台词,其中有三个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是地球上文明世界最低贱的垃圾连像样的文化都找不到被他妈的烂老二统治着是他妈的最衰的,最算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也没用。”

    当汤米女友因为录像带的失踪而毅然和汤米分手后,他们四人坐火车来到山边,马克在汤米感慨大自然的时候这样骂道。这段铁轨旁的精彩说辞简直一针见血的道出了苏格兰民族的悲哀,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却无力改变。正是这句话成了本片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事后屎霸、变态男、马克做了个决定——迅速回头嗑药。本片的主角马克一次次想要戒毒,但都没能成功,他始终没有突破自己,毒品给他带来的除了爽感,还有一种安全感。之后他们到处偷钱、偷处方,卖药、掉包、伪造、复制,拿药给别人换,吸食各种治忧郁痛苦的药,生活愈发颓废,以至于一个婴儿因为他们的疏忽照顾而死去,并在后来成了马克戒毒中的幻像。马克意识到一切比原来更遭。

    但是他们并没有改变。变态男是死婴的父亲,在孩子死的一刻他明白自己失去了重要的东西,这更加坚定了他“要继续混下去”的决心,于是他们开始明目张胆的抢夺,用这种方式痛上加痛,然后再烧毒品的汤勺上融化痛苦,如此反复,搞砸一切。被抓之后,影片内容急转直下,这群问题少年被分开了,屎霸坐了牢,变态男继续混,汤米仍旧自甘堕落最终成了最悲剧的角色染病而死,而主角马克由于吸毒过度被送进医院抢救,后来被关起来强制戒毒。
 

    “你不会越来越年轻,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重点是你的找到新的东西。”

    这是马克在戒毒成功后戴安对他说的话,说完之后马克立马觉得自己只有一件事可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接受现实。接下来的几分钟画面拍的有点像苏格兰的旅游介绍片,在各种美好的景象及各种正常人一晃而过之后,马克选择做了房地产的推销员穿西装、打领带,说套话、看MONTY……一切都像正常人一样。

    这也是本片最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得马克坚定了改变的信心,这次改变是彻底的,正是这句话成了划分本片“迷幻的青春”和“残酷的现实”的重要标志。但每次改变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它的代价就是失去了迷幻的青春。这次改变给马克带来了什么?他为了摆脱他那些所谓的哥们,偷走了一大笔钱最后离开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可以提供上万个答案,可是全部是错误的。事实上我本来就是一个坏人,但是我会改变,我正在改变。这是我最后一次做这种事情。我已经洗心革面,继续前进, 一直向前,选择生活。我已经在期盼那样的生活了。 我将像你一样:工作,家庭,他妈的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电动开罐器,保养自己的身体、低胆固醇,牙医保险,抵押贷款,低价住房,休闲装,旅行包,三件套,DIY,体育节目,垃圾食品,子女,在公园散步,朝九晚五,打高尔夫,洗车,选择毛衣,家庭圣诞,养老金 免税,清理下水道。过日子,一直向前,直到死的那一天。”

    这是马克在偷完钱后,走在马路上所说的,和片头那段首尾呼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选择了片头他不屑的生活方式。当他向镜头越走越近,说着“我会像你一样”时,我突然间觉得有点可怕,因为比起片中的离经叛道,有时候更让人害怕的是揭穿我们的“被同化”,但这就是现实。
   
       片头马克信誓旦旦地说着“我选择不选择的人生”。其实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有时候并不代表逃避,反而是当你有了比固定选择更好的选择时,才会跳出选择这个大框而不选择任何一个。而片尾男主角作出了选择,一个似乎没能跳出选择框架之外的选择。可能好多人都为他高兴,可是我在觉得些许励志的同时多了份担忧,他只是没了更好的选择而做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有些无奈的选择,谁没有经历过呢?这就是现实。

 3 ) 猜猜我会不会猜火车?

可惜我十年后才看这个片子,可惜我已经看过不少片子。

Trainspotter - One (esp. a small boy) whose hobby is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railway locomotive numbers. British train-spotting "hobby of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locomotive numbers" is recorded from 1958.

“猜火车”是指观察火车并记录铁路运行时刻的一种嗜好,“猜火车者”引申为对一些其他人认为无聊的主题或细节感兴趣的人。而在俚语中,“猜火车”就是指寻找足够突出的静脉以注射毒品的行为。

我当然承认这片子在电影史上的价值,正如Tom Charity在Time Out杂志上所说:“《猜火车》是我们一直在期盼的电影,是第一部以我们当下在英国生活的方式描述1990年代英国人的电影。”但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它已经失去了更多的新意和深义。换句话说,这片子要是现在拍的话,估计就没什么轰动效应了。

片子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在一头一尾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毋庸赘言。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关于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的运用怎么也比不上Luis Buñuel吧,也不如我看Tim Burton作品时的那般兴奋不已,马桶那段我想到了《两小无猜》,最后的一幕我首先想到的是《四百下》的结尾,甚至因此我可以把两部作品的主题放在一块儿类比了,还有角色设置和音乐想到《两杆大烟枪》……总而言之,我看片子的时候脑子里闪现了好多之前看过的电影。

我对它的配乐不感冒,我更喜欢的是像《两杆大烟枪》那样1960-70年代风格(也许时间上并非那个年代)的英国摇滚乐,而不是本片里1980年代的舞曲和1990年代的电子乐(当然我是喜欢片中1970年代的华丽摇滚的)。片子的画面本身似乎比较脏(这不是指画面表现的影像),这点我也不怎么感冒。还有苏格兰口音的英语,看来是听伦敦音听习惯了。就像当初听美语听习惯了,一时也受不了伦敦音一样。

我觉得这片子要谈的话更多的应该是在叙事方式、技术层面和它对电影手法、电影观念的影响等角度来进行。不过看到的评论大多还是在讲故事本身的意义,说实话,故事本身丝毫没有触动我的神经,这样的青春离我太遥远。如果单从“青春”这个角度入手,我不觉得它有什么更胜一筹之处,诠释青春的经典电影多得去了,不管是表现迷茫青春、叛逆青春还是长大成人。

就说这么多吧,没什么想说的,我不感冒不代表这片子不好。但是如果一部电影本身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的话,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我觉得一百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的话,这片子恐怕要失色许多;但比如像我不久前看的伯格曼的《假面》,大概会愈久弥新。从来没有一部电影会像《假面》这样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关注和记忆每一个镜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你把电影当成一门传承艺术,本片对艺术的贡献不大;如果你把电影当成一种流行文化,本片对文化的影响不小。

 4 ) 评《猜火车》

说不出为什么的喜欢这部电影,一遍又一遍的看……

很久了,却清晰地记得Mark与Diana相遇时,Diana开始的那几句话,几乎要放弃的Mark愣愣地站在路边,看着出租车中的Diana,司机一句问话“你到底要不要上车?”才让Mark回过神,跳上出租车,他与Diana激情拥吻……

那一幕,和着那节奏强烈的音乐,一直让我感动。

……
后来Mark打多了毒品而昏迷,毒品店的老板把他拖上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把他扔在医院门口,医院里的人又用担架把他抬进去抢救,镜头用Mark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在缩小,身体在沦陷……那时,我竟然恍惚地以为自己也近乎昏迷,跟着他,下沉,下沉,深不见底……很累很倦,也想就那么阖上眼,让眼前的世界都随着视线,缩小,消失不见……

当Mark被抢救过来,他的世界又敞开了一扇大门,他又看到光明。

父母把他接回家戒毒,他的身体蜷缩在父亲的手臂中,像个孩子……他无力,他无助。父母把他锁在家中,他看到周围的墙壁、床单、被褥、枕头都是砖块的图案,生命像是被禁锢,毒品的作用使他产生幻觉,他看到神经兮兮的西蒙钻进他的被子里,他看到他的好朋友戴着脚镣坐在门上,晃动着双脚,用铁链击打门从而发出令人惊颤的响声,一下,一下,仿佛敲在你的心口,他看到了Alice不知与谁生的已经死去的女儿,婴儿在房顶上咿咿呀呀地向他爬过来,一直爬……一直爬……直到他抬头正对的地方,停下来,扭过头,整个头扭过来,向他扑来,他痛苦的嚎叫……

这一段噩梦好像我无数次梦魇的效果,恐怖的是意境,不带一点故弄玄虚的做作,却让你无法抵挡,径直地冲击你的心脏。

一直都不清楚“Trainspotting” 翻译为“猜火车”的真正含义,也和朋友做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感谢TEss的介绍,“据说是苏格兰一种古老的游戏,无聊的老人和孩子,站在灰铁站牌下猜下一趟车到来的时间和车次,以打法无聊的时间和生命。”这样,一切也便有了正解,我们也更加理解了这部电影的深意。

 5 ) 选择不选择

《猜火车》是英国一部倍受争意的片子——有人说它“引人吸毒”。大约这片子中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式人物在里面,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世纪末的大审判,而是零观点的方式记述,在一个阴暗的公寓里一群这样的青年,你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样溶解,加热,吸嗜,他们做AI脱衣,全裸,高潮,一下子拉近了你和他的距离,直视,直视!也许你还耽心背后突然出现你的班主任指责你,而他们却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享受极乐世界。他们吸毒,他们滥交,他们暴力,他们打劫,一点掩饰也没有的堕落,一种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导演黑色的幽默中,变得如同怪味豆一样,说不出的滋味。你可以直接对他们说:不!视其为异类。你也可以满怀理解,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做了你没做的事——彻底叛逆!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车的青春,终会完结。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结束的?还没有吗?你仍在选择不选择吗?
同事说过完二十岁生日那天开始就觉得自己老了,以此为标准,我早已失去了青春很久了。不过我总觉得自己还是青黄不接。我搞不清楚自己是固执幼稚还是通透清高。每一天醒来都听到,时间在外敲打我的窗户,我似乎欠了一些债,虽然把帐单扫进抽屉,视而不见,但内心知道,赖不掉的……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

我一定活得比我的父母高明,选择不选择他们给我的生活;我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选择不选择适时出现在我周围的伴侣;我不要因一个月几百块向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媚笑,选择不选择工作,这个世界常态是虚伪无耻,那我选择不选择常态的生活——如果颓废有理由的话,这便是理由。

然后,一天你发现,就算你拒绝,你放弃,世界还是没心没肺的存在,而你却被抛弃,不会因为你不承认改变你的失败,如同瑞奇一样,你要再次背叛,背叛叛逆的生活,重归正路,要去接受虚妄,接受平凡,你不可以不选,因为你不可能永的青春,你不可能不长大,只有死去的,才永远十八岁。活着的,是要选择——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归类起来就是要被这个社会接受,肯定!

青春的意义就是一种虚掷,一种否定,
而圆熟的过程是一种务实,一种修正。

否定的否定却不是肯定,生活不是数学
背叛的背叛也不是回归,什么都会变,包括结论。
因为什么都会变,所以一切置疑都有意义
一切置疑后人们都会找到他们的真理,也许不是真理,而是近似真理。
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6 ) 我们就这样长大

昨天又看了一遍《猜火车》,难以释怀。

虽然已经过了愤青的年纪,可是开头的一段话,又让我回到了曾经反叛的时候,摇晃追赶的镜头,配合Iggy Pop《Lust For Life》: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

这段话说得太他妈的爽了。

现在我听起来依然心动不已,更不用说10年前的我了。

什么都看不惯,一边诅咒这个社会,一边却要靠这个社会生存;一边唾弃这样的生活,一边却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唾弃;

摇滚,电影,作弊,演唱,猜火车,发条橙,北京杂种,QUEEN,GUNS & ROSE。。。。。。反正就是不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觉得我不是那样的人,那样的生活不属于我,有点像现在的人说的,我的生活我做主。叛逆的快感在那时达到了高潮。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又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在那里。

只是我比较幸运,我最后找到了,更多没有找到的,经历过反叛,迷惘,折腾,最后筋疲力尽地倒在了社会主流的大旗下,最终皈依了他们曾经反抗的体制与社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如同主人公最后的归属一样:

我为什么那么做?有一百万个答案,但全是错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个坏胚子,但那会改变,我要改变,这是最后一件坏事,我要洗心革面,向前走,选择人生,我 已经在期望了。我会跟你一样,工作,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电动开罐器,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贷款,购屋,休闲服,行李箱,三 件式的西装,DIY,猜谜节目,垃圾食物,孩子,公园散步,朝九晚五,高尔夫球,洗车,运动衫,合家过耶诞,养老金,免税,清水沟,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 那天为止。

看到这段话,我看到了自己,听着我曾经蔑视的蔡琴的歌,和许多曾经喜欢这个电影的人而现在已经长大的人一样,发出会心的微笑,关了电脑。小子,不管你多反叛,多愤怒,多有理想志气,多坏,最终,你们还是逃不出你们所反叛的社会的,一代又一代轮回,这就是生活。


又:最终我的找到了我要的生活,虽然生活规矩了,但是我知道,我的灵魂依然是高傲地昂首:我没有投降。

 短评

每个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一直认为《猜火车》的片头是最棒的。

5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为了毒品进入马桶的镜头印象深刻,肮脏不堪的粪池在他心中瞬间化为温暖的海洋。

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说实话,我真不好意思把这电影加进来,因为好多缺货都拿它当作粉饰太平的伪装!~

10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啊,马桶世界无比神奇

12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被神传的一部青春电影,不过并不出彩.

17分钟前
  • 宋阿慕
  • 还行

令人惊艳的马桶

21分钟前
  • 毛驴哥🔒🔒🔒🔒
  • 推荐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吸毒的人,到底是因为太不快乐,而是太快乐。

25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十年前看的已经快忘光了,只记得伊万撞车后露出的那个满足的笑容...#Choose Life#( 补标)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好单纯,17岁那年买了这张碟,当时看了分级决定等我满了18岁再看,于是真得等了两年后我19岁了才拿出来看。。。。然后觉得,这个决定蛮正确的【姚明脸】

34分钟前
  • 灵感贪吃蛇
  • 推荐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35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墮落也需要天分。

39分钟前
  • 乡村名媛狗小剩
  • 力荐

平淡和琐碎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即使不甘不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它向往它。★★★★★

42分钟前
  • Q。
  • 力荐

其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青春。

44分钟前
  • 你看起来很美味
  • 推荐

马桶原来里面是海洋呀。。

45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推荐

那恶心的厕所。

48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糜烂过后有目标的生活才是正确的。2014年8月13日重温,为了《万物生长》做准备,关于青春的故事,和我的不一样,但是最后都殊途同归,我要好好黄芪,好好万物生长。

53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从马桶走出来一个牛逼的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也就是丹尼博伊尔的最高成就了,他对人生啦对艺术啦对人性啦追求也就到这了,有这一个五星片也足够了

54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世界在边,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边,你不会越来越年轻

59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苏格兰2:1英格兰,苏格兰人高潮了。这片的政治讽刺和苏格兰人的弃儿感根本没人提

1小时前
  • AT
  • 推荐

口音太强大 求循环十遍洗脑 从此用上了最潮款的苏格兰乡下口音

1小时前
  • 金色面包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