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

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宋康昊  刘亚仁  文根英  全慧珍  金海淑  朴元尚  陈智熙  朴素丹  徐睿知  李代延  崔德门  郑锡勇  崔民哲  朴明申  赵胜渊  严智星  苏志燮  

导演:李濬益

 剧照

思悼 剧照 NO.1思悼 剧照 NO.2思悼 剧照 NO.3思悼 剧照 NO.4思悼 剧照 NO.5思悼 剧照 NO.6思悼 剧照 NO.13思悼 剧照 NO.14思悼 剧照 NO.15思悼 剧照 NO.16思悼 剧照 NO.17思悼 剧照 NO.18思悼 剧照 NO.19思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6

详细剧情

  18世纪初,朝鲜李氏王朝正值英祖(宋康昊 饰)在位时期。英祖舐犊情深,在长子早逝后,他全部希望寄托在次子李愃(刘亚仁 饰)身上。不仅在他刚出生之际就册封为世子,更为其安排名臣督导功课。然而天不遂人意,世子耽于玩乐,无心学业,英祖一度提拔世子代理国政,可却使这对站在权力顶峰的父子渐行渐远。在一个瓢泼雨夜,世子杖刀闯入王宫。次日,他因意图谋反而遭到英祖的训斥,并被锁入米柜之中。在接下来的八日里,这对形同寇仇的父子各自回忆起过往的种种。  也许翻为平民父子更好,王宫内院最残酷的竟发生在最亲近人的中间……

 长篇影评

 1 ) 一声呜咽

       双11插一段:笔者对于文中引用的这名政治角色毫无多余的主观评价,也不关心更不感兴趣泡菜政局的走势,为什么引用已经说得很清楚,纯粹是因为看电影的时候想到了,两个对亲人冷漠冷血理性远大于感性的泡菜国领袖,一古一今,作个对比,各位读者实在不必过度关注此段。
     
      分割线------------------------------------------------------------------------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言语不多,语速也不快,对人不显热情,也决不冷淡。她推崇冯友兰儒道兼修的观点,又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喜欢遵循规律办事。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为沉迷毒海被拘押,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视,妹妹指责她冷血,她回应说:“‘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此事导致姊妹关系恶化,此后,妹妹朴槿令成为她最强劲的反对者。
       然而,冷静兼容的思维,最终帮助她等来了命运的转机。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衰退,各种思潮泛滥,民众感到政府软弱无力,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韩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民意调查,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达70%,民众怀念他创造的经济奇迹。
       一直隐居修炼的朴槿惠,瞅准机会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她胜了,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2012年竞选总统之位。”

       ——这段摘自在一本看过的杂志,想看原文的可以自行百度关键字。
       为什么引这段呢,因为观看《思悼》的过程中,看着康叔饰演的英祖把不成器的儿子关进粮柜里,就想起了此文章里那个冷静理智的韩国第一女总统。我们不懂泡菜国的政治,电影里深深浅浅的暗流涌动也难以让我们对当时的党派之争洞若观火,只想说,君王的那种悟,站在我们常人的角度,真的看不懂,甚至常常觉得冷冰冰、硬邦邦,以致于在英祖触摸到思悼尸身的那一刹那,那一声呜咽划破深夜割进心口之前,我们都不肯相信,这部片子竟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讲一个贪恋权势王位的混账爹和一个从小缺爱的坑爹娃之间的亲情故事,再看看海报,一个跪着,潦倒不堪,一个站着,笔挺英气,这才领悟其深意:君臣之间,何谈人伦。
       于是电影里那句点睛般的台词终于被我们读“通”:你的存在,本身就是谋逆。


       君王之悟,不仅我们不懂,思悼世子也不懂。他从小就被迫自己独立睡觉,他的母亲原本想要付出的母爱,也因为阶位的不足而被远远隔在那扇门之后,到不了这个少年的心。十几岁就娶来的妻子,也为了保全自己儿子和母家的安危,和自己这个傀儡世子渐行渐远,他奚落她:“你眼里还有我这个丈夫吗?” 就连自己的儿子,也因为能去自己去不了的宗庙拜祭,比自己在父王眼中的认可度高,情感上莫名多了几分嫉妒,他问他:“读书就有那么有趣吗?”

       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不是同类。
       曾经宠溺自己的母亲,曾经身为同龄人跟自己一样天真懵懂的妻子和妹妹,曾经在襁褓里只会眨眼咯咯笑的世孙,全都不是自己的同类,偌大的宫殿里,仿佛只有自己和小狗旺儿,是渴求情感的存在,而其他人,都是礼法束缚起来的可怕之人。
       

       他从两岁起就被灌输以帝王教育,自律性极强的父王虽然疼爱他,但高强度的教导日程和父亲过高过急的期望,让天性散漫的他无力承担。先有人,才有礼法,英祖未先教他做人,只顾让其读书学习,从此为这对父子的孽缘埋下了祸根。
       只有这一个儿子,一生下来就喜出望外的封为世子,花全部心血培养他,可儿子的心里不像自己装得下那么宽的社稷,他啊,只是一个想跟小狗好好玩耍的小男孩儿。于是就这样彼此折磨了数年之后,当世孙在答问时说出了与自己对礼法、对社稷类似的理解时,他终于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希望。


       或许年轻时的英祖也曾有过与思悼一样不羁又叛逆的过往吧,那数次出现的像玩笑话一般试探臣子的“我早说过我无心做王”岂知有没有五分出自真心。但英祖经历磨难,早已深知如何克制住这种情感的需求,他曾经深深相信过,他的儿子思悼总有一天也会明白,他曾经深深相信着,自己可以教会儿子懂得这其中的奥秘,奈何最后却与儿子渐行渐远……所以当世子死去之后,他呜咽着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为何不听我的呢?”这话终于不是君说给臣听,是一个父亲满满的愧疚和懊悔。
        
         

       这几句呜咽悲鸣,是全片我唯一的泪点,而悲伤之余,那父亲又很快恢复平静,奏着凯旋曲回宫了,而我们的内心里在此刻适时的响起了和那两位自体弹幕担当大臣一样的吐槽:“真够狠的,整死了自己的儿子之后奏凯旋曲。”




       他曾为自己的儿子亲手书写书卷,让他业精于勤。儿子死后,他又亲手写下儿子的谥号,思悼,思字悠远虚渺,悼字现实悲切。


       话说回来,思悼啊,真的不适合做王,哪怕当了王,也不能久活,终究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他的儿子确实更适合,因为他比当爹的思悼更达观,更通透,更有耐力,这些品质,大概随母亲吧。但葬礼上不肯选择脱下丧服跟随姑姑从长计议的那股任性劲儿,还有扇舞暴露出来的贪玩儿,又怎么能说他不像他的父亲思悼,那样炙热,那样渴望的仅仅是父亲眼中的一丝暖意呢。
       
       
      
       

 2 ) 父权文化之下父子关系的深度解读:韩国电影《思悼》

父权文化之下父子关系的深入解读 本文涉及到的两部电影: 《父子迷情》(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作品,俄罗斯) 《思悼》(李濬益作品,韩国) 俄罗斯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在电影《父子迷情》中借一对父子的情感相处探索生命灵魂可能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片中的父子并非通俗意义上的常人,由他们的视角,世界因彼此的存在才有意义,虽然片头有父子两人身体结合的暗示,但从后面的叙事来看,这只是存在于无意识间的幻念,或者说,他们只是想借此更深入对方的生命内核。片尾也许是在梦中,又仿佛初始的轮回,父亲不知不觉走上白雪皑皑的屋顶天台。儿子追问“那里有我么?”父亲神情迷茫,“只有我一个人……” 男人的情感较为封闭,而且擅长隐藏。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表示说,片中的父子情深带有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我希望借此探讨人类生与死的心灵归宿。父子关系对于男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感情范型,因为它可能主导了男性一生的人际发展模式。 《父子迷情》通过父子情感互动从而展开的对生命灵魂的反省与探索固然只是传统社会父子关系叙事的一个特例。反映在文艺作品中的“正常”男性关系似乎永远是在从事权力竞争,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由此说,我认为女性角色往往可以给我提供喜剧题材,而男性,却只能让我写出悲剧。阿莫多瓦认为男性悲剧的源头在于被体制异化的父子关系。这不禁让人想到《红楼梦》中塑造的那位传统父亲贾政的形象。贾宝玉与这位父亲之间不但完全无法沟通情感,甚至父亲的存在还会让他感到难以呼吸的窒息。现实生活中,许多男性似乎都在与朋友暗中较劲,并且也很难对他人信任,甚至采取谨慎防卫的态度。阿莫多瓦认为,凡此种种皆可能源自早年的父子经验,并因此而形成的一种类似报复的冷漠内敛的感情模式。 从此意义上讲,韩国导演李濬益作品《思悼》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传统父子关系的范本——这是因为,在一种极端的权力垄断的君主体制之下,父子之间的对抗性也被推到了极致。尤其是在家庭本位的儒家伦理纲常之下的东方社会,构成社会基本单位的是家庭而不是个人。这个“家”的核心是父子这一血缘性纵贯轴,它不同于母子,母女,父女,后者只是“自然的血源性贯轴”,而前者则是“社会的血源性贯轴”:父系体制不只是自然生命的遗传,亦是文化生命乃至价值生命的来源。以“父子”这一血源性贯轴为核心,扩展开来便形成了政治,社会共同体——国家。儒家规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君子人格的修身模式实际上都是一个逐步扩展的模式。从家到国的扩展与从父子到君臣的扩展是一样的,即“父子君臣化,君臣父子化”,孝道除了作为个体内在自觉的反省——个体对自身生命根源追溯与崇敬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外在专制的规定。由此,父对子具有绝对的宰制性,领导性。 在我们的文化中,父亲往往是儿子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大男人的范本,但令人遗憾的是,父子关系从一开始也许就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正如《思悼》中所呈现出来的那样:高高在上的父亲常令儿子产生自卑感与无力感,由于无法与这个心目中的男性样本并驾齐驱,而感到慌乱与绝望。所谓的“代言政事”,非但没有一丁点的自主权,甚至常遭父亲不讲情面的责骂与全盘否定。父亲近乎蛮横的严厉亦让儿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受的可悲处境:我不过是父亲专权的一颗棋子,一个用来牺牲的工具。 事实上,《思悼》中父亲英祖在儿子面前不苟言笑的铁板形象绝非偶然,传统社会的父子间经常以沉默作为交通的工具,而无法以语言来表达对彼此的情感。父子之间的这种永远对立、永远备战的状态几乎可说是父权社会的常态,譬如著名作家卡夫卡就在其作品中将父亲比喻为一位“独揽大权的暴君……。”另一位德国作家托马斯•伍尔夫则说:“对我而言,塑造一位父亲的形象,便是树立一个敌人”。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将父亲比喻为“暴君”“敌人”,也许是这部电影叙事在现实生活寻常家庭中的一种投射吧。 《思悼》较之前人前作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表现父子关系被权力的异化,有一个细腻的心理刻画的成长演变。世子绝非从一开始就对父亲抱有敌意的态度。童年的世子以一种天真烂漫的视野探寻身为人君所应具有的知识与风范,他也从父亲的期待视角中明白了沉重压力的由来。他默默无言地承受着,忍辱负重地扮演被父亲操纵的角色。有两场戏可视为世子走向崩溃的关键:一场戏是世子在漫天大雪中长跪于殿门之外哀求父亲收回所谓的退位承诺,另一场则是他在倾盆大雨的桥头接受父亲蛮不讲理的惩罚。两场戏中的儿子在父亲的面前都是长跪不起,都因父亲的嫌恶与疑忌而起。少年时期的世子对父亲满怀的厚望与信赖在此形成鲜明的讽刺,这样的反差亦让我们不难想象儿子遭遇父亲背叛之后内心深重的恐惧与灵魂的撕裂,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世子最后的自暴自弃了。 儿子去世之后,米柜也终于破开,英祖探手试探儿子最后的呼吸。这一幕过程中的父亲全程无表情,无配乐。试探完脉搏后,父亲似乎有了良心的发现,眼角有了泪水的滚动。这大概是全片中这位父亲唯一的一处人性流露吧。父子之间何时才能在社会普遍意义上建成人性化的亲子关系?韩国导演李濬益满怀悲悯之情刻画这样一对父子的人伦悲剧,而片尾世孙那一场含悲掩面的扇舞则是对父子之痛道不尽的一声叹息吧。

 3 ) 子不教,父之过

《思悼》,这个题目压抑的我久久不愿意点开,但是极似闪电的刘亚仁,就如同磁铁一样吸引我。百度了故事简介,我又犹豫了,一个世子,被关进米柜里8天,能有什么故事发生?能有什么表演空间,一个2平米左右的米柜而已。当然,这么杀子的方式,奇特到让我觉得很惊悚。总之,种种的这些,吸引着我,在下雨的深夜,关了灯,打开投影,孤独的僵直的坐在沙发上,看完了《思悼》。

不想感叹音乐的特别,那个配乐真的刺激到我寂寞的心;不想感叹小小的空间里,导演讲出了4代人的爱恨情仇,这种讲故事的能力不是点赞可以表达的;也不想感叹演员们的表演,看一会就会觉得自己像穿越一般,回到那个时代,旁眼看着一切的发生,栩栩如生、不着痕迹。

在英祖李昑和思悼世子,回忆往昔中,还有小世子继续成长的故事交汇在一起。“教育和成长”“父与子”不仅仅是百姓家的问题,也是皇家回避不了的。英祖李昑四十得思悼,一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宠爱模样。儿时的思悼聪慧可爱,也十分顽皮。在开始学习之后,望子成龙的英祖面对顽皮的思悼,就变得焦虑、暴躁。如同现在寻常百姓家,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一般。亚洲的严父都这样吗?幼儿时万般宠爱,开始学习之后,父亲就变成了恶魔。偏爱用反激、打压的方法,让孩子成长。希望孩子要强,希望孩子完美,希望孩子出类拔萃。

皇家大约有更多的压力,于是违心的、强刺激的、各种伤害自尊心的话,像钢针雨一样,铺天盖地指向思悼。英祖不考虑儿子是否能承受,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高压反弹的目的。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除了偶尔可能让孩子“绝地反击”,大部分的时候,是对自己、对家人产生了迷茫、困惑、质疑。严重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带来更多的是叛逆和自我放弃。思悼,就是这样。他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做不到父亲那样,于是索性放纵自己,起码还可以引起父亲的关注。

小世子,似乎比思悼聪明一些,他一直乖巧听话,为了保护自己努力读书、努力做个乖宝宝,这样的孩子虽然不会得到很多的责骂,但是往往被寄予的希望更高,压力更大。当小世子哭着扑向盖满稻草的米柜的时候,真正意义上诠释了“孝”的真谛。

如果,英祖对思悼可以多一些夸奖、可以多一些陪伴,少一些恶语相加,少一些刺激,父子关系不会那么僵,以思悼的聪明才智也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可惜,英祖对守护王朝太过于不安,太过于质疑思悼的才能,老年丧子之痛,算是英祖的自食其果吧。

子不教,父之过,和父相比,子一直是被教育的弱势群体,父子关系的其实掌握在父亲的手里。希望天下的父亲可以吸取英祖的失误,让父子关系不再是冷漠和伤害为主题,而是彼此尊重、彼此关爱,“孝”中成长。

 4 ) 一出心无旁骛的绝美悲剧

思悼,

在这里要不遗余力地称赞这部电影,

这部片之所以让人看得痛快淋漓,叹为观止必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这里一一细数来。
电影的取景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两者的共同优点就是整洁简约的美,视线所及无一杂乱,不染星点尘埃,正是体现王室这个庞大的内部系统的运作“于细微处见真功夫”。朝鲜的宫廷简朴与中国的清朝宫廷的奢华固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同于风格奢美华丽、物业繁昌的大国,它的宫廷特色表在于细节的一丝不苟上,以显现它的庄重端正之风气,有别于野人家。具体的构成不得不提白纸糊的绿漆木门窗,占据了大片的白色窗纸净化了镜头的好一部分;还有世子常用于写字作画的平铺白宣纸,世子身着的米白麻布衣裳,都给人一种整饬妥当,适处其位,柔和雅致的贴切感。唯一称得上奢侈华丽的衮龙袍,宽大之中竟显身材颀长,也是迷人的。

室内的戏如书房考试时,代理听政时,后宫训言时,都是全员处于一个较为有限的空间里,这比在高大宽敞的殿堂来得更妙,太宽阔的室内空间容易将人显得渺小,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视线的聚焦就会落在人物上,关注点就锁定在人的表演上了,从而做到主次分明,这一点,选址和镜头就把握得很好。室外的戏如世子跪于雪地、石桥;王与世子在先祖牌位前谈话等等,是用广阔的视角来聚拢建筑的各种特色,低矮但横向延展的围墙,为除去城门瓦盖笨重性而设计的轻巧飞檐,以上两者与广袤的蓝天无缝对接,让人暂时忘记了身在深宫这个事实。

思前想后认为,这对父子的悲剧,症结所在是王采取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比严厉更令人惧怕,特别是当儿子的一个小行为不合他意时,王便有很大的反弹,将儿子越推越远,最后彻底毁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意,使世子不再愿意作任何妥协。

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正如这衣裳单薄,胡渣横杂,垂垂泪痕的刘亚仁,这副孤立意决,欲倒未倒的落魄模样。他缺一个来自爱人的拥抱,以解除他的心病。可无论是他最在乎的父王,还是他的母亲、他的妻子,都迫于巨大的压力而无法给予他渴求的爱与温暖。

谁有又会想到,这样一位对现实诸多反抗和不满的年轻人,竟毫不吝啬地对他人的展现爱意。就连看那条从清朝来的小狗,眼里都满含欢喜和怜爱。对嫔宫更是赞美、安慰,以安抚她初来宫中的惶恐的心,他说,“我真是娶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啊!”“请不用太惧怕父王,有我在不是吗?”多么有担当之心的小男子汉啊,那时的他对自己未来幸福生活充满了期望和自信。不料,在反抗父王的路上却得不到她的理解和关心,更使他的婚姻观破灭,“所谓夫妇之间,就是要一辈子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是没有东西可以动摇得了的感情。”从他教导儿子儿媳时说的这话,便可听出他心碎和苦涩了,一如他对妻子的抱怨。

同样,对一直身处贱位的生母,他又是如何疼惜的呢?躺在那个给自己做的棺材小木屋里,面对来低声求他的母亲,他给了她一个像那里的烛光般温暖的拥抱,(这位母亲的哭戏也不少,可谓情到深处),还心疼地说:“我知道,知道。”愿意为了母亲而再次向强权低头妥协,也愿意为了母亲公然违反礼规也要给她办六十大寿。对于儿子的爱更是喜形于色,他的雀跃和关注,在等待儿子的到来时便充满了期待,为他画青龙于白纸之上,倾注他为父的心思。
这样一个懂得付出爱的人,却没有得到爱人的任何回应,孤苦至此,不禁又要落泪了。
看着刘亚仁最后撞开棺盖醒来,一脸痞相地握紧佩刀要去谋反时,那种孤注一掷,别无退路的痛苦,在禁卫军的簇拥下,在板索里的节奏鼓动下,涉水而过,又遇大雨倾盆,便更具悲剧美感了。当他驻足于那熟悉的窗前听到了爷孙的对话,或许在想,为何父亲从没平心静气地听过他一次呢?(不难读出羡慕和遗憾)

王与世孙的关系是世子可望而不可求的。这种父与子的关系是微妙的,父亲对儿子有太大的期待,对别人的赞赏与宽容,对儿子来说都是奢侈。王对世子除了期待外,还有防备之心,“仇人”和“竞争者”的关系,正如康熙的太子对康熙也是诸多不满,只因他太长寿了,妨碍了太子的路。 王对于世孙能够给予诸多赞赏,能平心静气听他的意见,甚至允许他反驳自己,都是因为王和世孙之间存在着 “距离产生美”,没有那严苛的要求,没有那草木皆兵的防备。

当然除了王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外,他的性格和与人沟通的方式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的。王的性格中有着简单粗暴的底色,面对不如他意之事,常以呵斥,责骂来解决,最明显之处就在世子代理听政时,世子本无经验,更多的是需要父亲的解释和教导,而王却一味责怪,将世子陷于进退维绝之地,从而挑起了反抗的心思。

他甚至不明白父亲这样步步相逼是为何?如果,我是说如果,嫔宫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能给予世子理解和爱意,那么世子就不会如此孤立无援了,如果能有那么一位人儿。
或许他也会尝试着去理解和包容父亲了,毕竟,

龙斗逆鳞,伤痕累累。

在最后一段,遍体鳞伤仍一息尚存的世子尽吐心声时,父亲还是理解了。

“为何你与寡人,非要来到这阴阳相隔的分岔路上,才得以相谈此事呢?”

英祖,所代表的固执的父亲的形象,不是单纯讨论我们喜不喜欢他这个形象的问题,而是要怎样与这种人相处呢?英祖的政治观是较为悲观和黑暗的,还有阴谋论的成分在,承受如此压力下的家长,作为孩子逆其而为之终非善策。

如果以悲剧的视角来看,也是众人的孤立,成就了他的悲痛,成全了他的悲剧美感。电影是故意将嫔宫塑造成与世子心意不通的人,从而使父与子的感情成为完全的主线,构成这个的彻底而不可逆的悲剧。不得不赞这种一气呵成,心无旁骛,向心力强的电影,删繁就简,枝干分明。

长大后的世孙(苏志燮),眉宇间与父亲如此神似,衣衫凛凛的模样亦不负众望!而那段扇子舞和悠长哀婉的曲子绝美。真的要说一句卧槽!!这里还给穿插刘亚仁握着那把青龙扇掩面痛哭的镜头!岂不哭瞎我哉!!!!!

演技爆表的各位,真心感谢了。

 5 )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这么难过了。
对,是难过。
我泪点低,感情很丰富。看电影有时候看到感动的情节也会情不自禁跟着流泪。只不过,那些至多让我哭出来,眼泪流出来就会好很多。
可是,这部电影让我如此难过以至于哪怕回想起其中的某一个画面都令我心酸,心痛,荒唐,凄凉却流不出泪来。
这种难过却无法纾解的心情实在是太令人觉得憋屈。

我记得前一阵子大火的《琅琊榜》里有一句话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在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回荡在我的脑中。
直到看完全片至今,方才觉得如果有人问我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我大概就会回他这句话: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完全能概括。
因为不知,所以皇上看到世子画狗的时候大声斥骂,却没看到世子在扇面上画的腾飞的蛟龙。
因为不知,所以皇上就连世子的穿衣鞋袜都要挑三拣四,直到后来世子放逐自己,直到后来世子举刀砍死前来侍奉他穿衣的宦官。
因为不知,所以皇上最后将世子关在粮柜里,活活将他饿死。
就连最后,皇上仍旧不知世子之心,所以才会流泪问道,他们之间何至于走到此步。
何至于,皇上在问,世子在问,我们也在问。

是的,我也在问。有人可能认为,甚至是看片子看到一半的我也是这样认为,造成这一幕悲剧的是皇上,是他对于世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只有责骂,没有鼓励。只能看到世子的缺点,而永远压抑世子的自由。
可是,是真的压抑或者打击吗?

片子里有一幕是皇上同世子一起去祠堂一类的地方,皇上对世子讲,父母要将子女同仇敌一般对待。
但是,我看到的是世子脸上的不解与不认同。但是,世子什么都没有问,甚至随着皇上的心意说着他并不理解的话。
为什么要将子女同仇敌般看待呢?为什么子女同父母之间的爱不能明明白白的表露出来的呢?为什么这么多的话都难以说出口呢?
因为不知,因为惧怕。

因为世子也没有看到皇上心里的话,尽管他回答了皇上的问题。但是长久以来的关系,使得他面对他的父亲,只有君臣,而无父子。
只有惧怕怨恨,而无尊崇与敬爱。

所以他不敢问,也不愿问。
小时候背书,当皇上问到一年里有几天想要学习啊?小世子说到,一年里总有那么一两天是想要学习的。大概也就三四岁孩童般天真的话,尚且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尚且还不能认识到自己就是世子,是将来担负这天下的人。
可是,在皇上看来,全都是不学无术,懒散怠慢的表现。

没有人同他讲过,他的父亲首先是个皇上其次才是个父亲。
没有人同他讲过,他的父亲为了他的学业,即便是劳累到半夜也要将想要教给他的课业一笔一划的写完。
没有人同他讲过,他的父亲为了保住这皇位,为了给予天下苍生一个清明的时代所历经的血腥,所付出的努力。
所以,世子不知不解。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可是,却又有两个人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如果说,整个电影讲的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但是,却又有个另外两个人默默的将知子莫若父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的痛彻心扉。
那就是,世子同世孙。

从小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过多少父爱甚至是教育的世孙却是懂得世子最多的人。
从电影里看,两个人虽然是父子,但是由于长期的压抑,世子已经表现的不像个正常人,所以皇上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将希望又寄托给了世孙。
而事实证明,整部电影里,懂得最多的,看的最透彻的反倒是这个最小的孩子。

记得有一场戏,是世子在射箭的时候,世孙在他的身后。世子问他,你怎么就那么爱读书,就那么喜欢做那个人所吩咐你的事情吗?
世孙只是沉闷的点点头。
世子脸上布满了嘲讽,是嫉妒也是孤独。
世子说,他只想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不受任何人的拘束就好,也不想听任何人的话。
后来,全片我认为最能表现世孙才是最懂世子心的话出现了
他说,他也不想成为一个令他自己都讨厌的人。

可是,尽管不想,因为父亲已经让皇上所厌弃,所以自己不得不接过父亲的担子。
尽管不想,还是希望父亲能够如他自己所愿,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就好罢。
就这样默默守护着满身创伤不能自愈的父亲就好罢。

看着父亲将手中的弓箭射向天空的世孙,才知晓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不是没有抱负与理想,只是这皇家的禁锢已经磨平了他所有的信念。
不是没有慈爱与平和,只是这曾经的经历已经将他变成了一个孤独病弱的自戕者。

所以,后来世子提刀想去杀了自己的父皇的时候,听到世孙同皇上的对话。
皇上问他,为何世子要他跪拜他的祖母要行对着皇后才能行的中宫之礼时,没有反抗。
世孙答道,他认为礼与人,先有人才有礼法。
世子的刀惶然坠落。
这诺大的皇宫,那些在这囚笼中挣扎的岁月,终于有人能够察觉,终于有人能够知晓。

对于世子来说,皇上所告诫他的一直都是礼重于人。
而于他而言,礼法为何物并不重要,因为他从小连一点点的人的关爱都没有得到,谈何礼?
小时候,没有一同同母亲睡过觉。即便他还是吮着拇指的孩子,也要被这条条框框的礼法所禁锢。
他的祖母过世,又不如说是他同他的父亲一同逼死了她。
不是没有过抱负,可是当他想要将抱负施展的时候,他的父皇生生折断了他的羽翼。
这些,连人情都未曾得到的世子,又怎么能不怨,怎么能不恨。

可是啊,终于有人知晓了他的心,他的儿子,皇上的世孙。
所以,怨念啊,仇恨啊,都不重要了。
都不重要了。

尽管他蜷缩在粮柜里,忍受着炙热与寒冷,忍受着饥渴与孤单。
尽管对于他来说,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但是当他看向他在世孙出生的时候所画给他的蛟龙,仍旧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已身死,灵魂俱灭,但盼你不要重复父亲这条孤独的路。
也谢你,虽为稚子,却懂为父的心意。

知子莫若父啊知子莫若父。

看了很多人说全片的高潮在于最后长大的世孙那场扇子舞。
行云流水间的一幕幕,回想的都是世子一路走来的凄凉与孤独。
世孙在扇子舞中有一个射箭的动作,大概也是想说一句,现在的父亲大概终于能够自由了罢。
如此的悲伤,如此的令人动容。

当世孙将那碗当年没能送进粮柜中的水浇在父亲的坟头,说着希望父亲现在不再忍受饥渴,不再孤独的时候。
当世孙哭着说如若没有自己,世子可能就不会死的时候。
多想同他说,你的父亲知你懂他,已是最好的结局。

只是,希望临死世子蜷曲的双腿能够真正的舒展。
希望这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悲剧不再重演。


 6 ) 古装艺术片,我们能从韩国电影学到什么 ——《思悼》宫墙华锦为君臣,草棚麻衣愿父子

     
         如今 吾欲去
         独留悲伤于世
         纵有千语 未能与君诉
         托付浮云
         就此别去

         难了却 君所愿
         恰如花开花谢
         虚空蜉蝣 委身清风过
         曾几时 孤夜星辰为伴
         吾今亦别过

         纵相念 纵难忘
         缘何不相见
         清风消散前
         只此一次
         轻抚吾之面庞

       
       《思悼》,15年9月份上映的片子,跌跌撞撞的作为唯一一部历史剧,冲进了韩国年度票房的前五。488亿的总票房和排名第一的《老手》(1000亿),排名第二的《暗杀》(980亿)相比少的可怜。国内的文青集结地豆瓣的影评也只有2000多条,那个时候《暗杀》的影评已直逼10000。很多人一看演员表,“宋康昊,刘亚仁,文根英”,脑子里早就自动对比《暗杀》“全智贤,李政宰,河正宇”的卡司阵容。
         虽然《思悼》一边尴尬着代表一众韩国历史剧继续着不温不火的票房,一边却拿奖拿到手软。韩国青龙奖、大钟奖和百想艺术大赏是韩国三大电影节。《思悼》一下子拿到韩国青龙奖六项提名四项奖项、大钟奖三项提名一项获奖。前脚刚把86年生人刘亚仁送上青龙奖影帝的宝座,后面接着成为韩国参选1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的“申奥片”。豆瓣评分8.4,反超《暗杀》0.4分,反超《老手》1分。
       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四百亿,拿下半壁江山的是喜剧科幻片。但说实在的,真正能看出有所表达的电影,《师傅》《一个勺子》《心迷宫》,票房加起来补不足一个喜剧片的零头。我们一边起高调要保护艺术片,一边在走近电影院的时候又做出了选择。看些有乐子的,轻松的吧,别弄的苦大仇深的跟进了雅典学园一样。
        但商业和艺术就真的势不两立么?有意思、好看的电影是否就真的只能弱智化无法思考?
        韩国电影亮起了NO的牌子。
        韩国电影近几年发展迅速,受美国好莱坞影响很大,分化出各式各样的类型片,和拼颜值爱发糖的韩剧划江而治泾渭分明。但它不是只有酷,只耍帅,也有格局,有所表达。隐在特级、剧情、阵容面子后面的,是价值观和立场的里子,是电影弥足珍珍贵的思考功能。也许正因如此,韩国电影才能用自己的深刻、鲜血淋漓的内涵杀出了一条血路。在现今的电影市场,它们不曾放弃精神层面、价值观上的“主旋律”。也只有这种“主旋律”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其意义远大于四百亿,远大于电影本身。
        
         说起导演李俊益,大家都会一脸懵的表情,“谁啊”。但是一提《王的男人》,尤其是《素媛》,又会发现早就看过他的电影。李俊益的导演路走的也很辛酸,早年作品中太多习作和模仿的痕迹使其一度尴尬地徘徊在二流开外。直到05年作品《王的男人》的问世,李俊益坐着火箭、开着外挂的终于走上了一段新的电影旅程。 13年的作品《素媛》,在深度上超出了一般的治愈片,朴素温馨的画面让人泪中带笑笑中含泪,治愈着每个人内心的伤痕。
          
        关于《思悼》,创作心思05年已生,但影片真正问世却与之时隔10年。李俊益放弃惯常选用的升斗小民的题材,将镜头投向朝鲜王室。
         以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朝鲜皇族前所未有的人伦悲剧。李氏朝鲜第21代君主英祖李昑(宋康昊饰)一直希望将自己唯一的儿子思悼世子(刘亚仁饰)培养为一代明君,在思悼世子小时候父子关系也曾和谐有爱,然而对于儿子过度的期待感令英祖对思悼世子的表现日益失望,转而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世孙身上。加之思悼也成为老派与新派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父子关系完全破裂。英祖将儿子贬为庶民关进米柜里,八天后活活饿死。年迈的英祖感念儿子,遂加封“思悼”——思念的思,哀悼的悼。
         影片开篇便是思悼世子逼宫然后被关入米柜,直接推向叙事的高潮。米柜中世子蓬头垢面、潦倒的脸,逐渐淡化成年少时世子的模样,开启过去种种。容颜一老一幼、胡须一黑一白,八日米柜的记忆和父子交恶的脉络娓娓道来。不套路,不狗血,不廉价地催泪,但又足以让人看后满脸泪痕。
        针对皇家权力斗争、恩恩怨怨,能做到这一点已委实难得。
        自古帝王多薄情,白头宫娥意凄凄。历史上,皇门宗亲就是人伦亲情的大坑。无数皇子皇孙们拉起了个浩浩汤汤的队伍——“废太子伤心同盟军”。无论是朝鲜的思悼,还是中国的刘荣、刘据、李承乾、胤礽,都在用生命书写着什么叫做“有多少废太子,就有多少种千奇百怪的下场和死法”。
         但是,为什么韩国能拍出《思悼》,中国就只能拍《满城尽带黄金甲》?
        关键是“点”找的准不准。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导演跳出来说,我们不搞色情我们认真抨击封建统治;《雍正王朝》的作者跳出来说,我们不搞腹黑我们认真抨击封建统治;《甄嬛传》的制片人跳出来说,我们不搞宫斗我们认真抨击封建统治。
        可是,满城不仅尽带黄金甲,还尽带A4腰、C cup胸;《雍正王朝》里的胤礽,成王败寇地被钉上了无能荒淫的耻辱柱,剩下戏份全都交给了四爷和八爷;《甄嬛传》是杜拉拉升职记第二部——《甄嬛升职记 Go ZHEN HUAN Go》。满屏不是理直气壮的贩卖着经意淫加工出的“东方”风情和畸形扭曲审美包裹下的色情内核,就是大小集团利益间的蝇营狗苟,几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今天我上吊你流产。
        表面鼓吹着天下为公、民主自由,实则消费的还是大众流行文化。
        不是只要故事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影片都可以被扣上“抨击封建统治,抒发民主自由”的帽子。最悲哀的不是历史被打扮着掩盖真相、丑化政治的失意者,而是我们一边猜疑着历史的真实性,一边心甘情愿的弯腰为胜者搬砖铺路,节选着被肢解的历史片断,肆意妄为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结构重读,用“古典色情”,“腹黑政治”,“逆袭升职”等流行文化元素刺激着商业消费的兴奋点。
        只关注政治上的胜利者,又怎么去真正批判封建统治。
        反观思悼世子的那段历史,一个是被记载成励精图治、治国有方但晚年杀子的君主,一个是被记载成举止怪异、精神有疾但年幼时天资聪颖深得喜爱的世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两个人物本身就有诸多矛盾性,但其血肉也止于史书上寥寥几笔的只言片语。这个在大陆电影中不会触碰的题材,被电影在历史的空白面上合理地架起高楼。
        电影没有加入过多的商业噱头,武打戏,宫斗戏都没有,甚至连女人的存在感也很低。反观中国电视剧,除了《琅琊榜》绕出了女人戏的烂梗,其他无一例外通通陷入狗血的模式化的套路中。英祖和世子是绝对意义上的双男主,满荧屏的男性荷尔蒙——表显的较劲、暗涌的怅惘神伤。
        没有用力过猛,用廉价的眼泪剥夺观众思考的权利,而是保持了历史人物固有的戏剧张力,拨开笼罩于事实之上的障霭、情理交糅地探讨这一悲剧的根源。最真挚地探讨在封建统治背景下“君权”和“父权”的交锋,“礼法”与“人义”的先后,人性的温暖是如何一步步泯灭,最终达到无人父、无人子之地。
        
         父子君臣的面子,君权父权的里子。
          年迈专权的英祖象征着“君权”,绝对的集权化,礼法分明,尺度刚硬,人伦寡淡。相比再铺设一条暗线,电影直接让世子来展现“父权”,或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儿子对父亲的希冀——暖意、温言、理解。
         君权和父权都象征着权威,渴望着被信服。但前者被政治权欲淬洗,父性的一面时常恍恍惚惚、时隐时现,最终泯灭。
        
        电影中,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父子生隙在童年就埋下了伏笔,只因他们对责任的看法不同。
        也许在平常百姓家,骑马射箭游戏山水的性情可被容忍接受;但作为英祖的独子,世子要肩负的责任堪比泰山。
        
        英祖询问年幼的世子,“你一年中有几天想读书,我年轻的时候可是手不释卷啊”。
        世子揉了揉迷糊的眼睛,“大概一年中有一两天想读书吧”。
        
        这本是最正常不过的稚童之语,却是帝王家堕落沉沦的证明、不可被恕的罪过,从而开启了漫长的心灰意冷。
        
        曾深夜秉烛为世子写书的父亲,那时的他对内侍说“这是为父的在给孩子写书,要换做是你又怎能入睡”。
        却在领着世子参观宗庙时说道,“平民百姓为父为母会用慈爱来感化孩子,而在皇家只能把孩子当仇人,等你当了王就知道了”。
        
        世子站在身后,不置可否却不敢反对,满面愁容。英祖因为“独子”和帝王家更甚的望子成龙之情,只看见幼时画狗的世子,却看不见扇面后青龙尚未干透的墨迹。
        在君权和父权的斗争中,君主和父亲的角色也在殊死博弈。最终对权力的贪欲使英祖的父性逐渐泯灭。被怀疑凭借毒杀亲兄登上王位的英祖的权力之路注定是苦涩的、不安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英祖违心表示愿意随时让位于世子,却不知不觉中将世子视为潜在的威胁。若世子热心政事则视为反叛自以为是,若世子心灰意冷不愿多言则视为无能软弱。世子不再是亲生骨肉,而是狼子野心的假惺惺的夺权者。
         而思悼世子就活脱是朝鲜版高配的宝玉,钟情于三国水浒的豪侠壮义,厌恶枯燥乏味的朱子百家。在政治斗争中怯步不前,虽有心治国却无心党派斗争,纯粹的七窍玲珑心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也是政治上的不成熟。不懂得圆滑,不愿装腔作势博得父王喜爱,只愿随愿而活。
        世子彻底成为了政局的边缘人,一颗弃子。母亲亲自向英祖揭发自己的“谋逆”,被赞许为忠臣,妻子面对自己被困米柜时站在旁边狠狠搂住世孙,朝中大臣们上吊的上吊隐退的引退,所有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安危。唯一疼爱自己的皇祖母间接的因为自己去世后,思悼彻底失去精神支柱,为自己打造的棺材和后院挖好的坟墓全都成为日后“谋反”的证据。最终,父子对彼此都有着相同的怨怼和绝望。
        他最珍视的人伦之情恰是在帝王家最无法显现的温暖。
        
        思悼放空射出了一支箭,“飞向天空的箭是如斯理直气壮。”
        在嘱托儿子和儿媳时眼含热泪,“孩子,所谓夫妻,乃是为彼此补过饰非,不被世俗礼法束缚,理应彼此相爱,一直相爱,穷尽一生的相爱。”

        电影中,又是知父莫若子。
        世孙的出现加剧了父子的矛盾。彻底否定了世子作为未来统治者的可能性。
        
        英祖当着众臣说到,“三百年江山社稷全握在世孙手里,那样的人又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孩子”。
        
         但世孙又是唯一了解他父亲的人。
         
         世子问道,“你就那么喜欢读书”。
         世孙答,“嗯”。
         世子,“为什么?”
         世孙,“因为这样太王爷爷会开心……其实,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七八岁的孩子谈论政治的头头是道,世孙又何尝能释怀自己的悲痛。同样,早已被当做精神病的世子回忆起当年的满腹经纶,到最后便仅剩三分感慨,两份唏嘘,一份无解。
        世子逼宫当晚,行于庆熙堂前,传来他久不曾闻的开怀大笑,是主上和世孙在交谈。
        
        英祖问道,“映嫔(思悼世子之母)庆生为何四拜,违背礼法?”
        世孙回答,“太王爷爷即使不是王,孙子也能百拜千拜。是因为人才有了礼法,怎能是因为有了礼法才有了人。孔子也说过礼法不能过度注重末端,也要看人心。那天孙儿,看到了我爹的心”
        
         是啊,是先有了人才有了礼法,是人创造出了礼法而非礼法创造出人。君君臣臣,宗法礼数本就是人创造的,却反而最后束缚着人伦之情,泯灭着人性原本该有的温暖。
           人先于礼是人性,礼先于人是君义。在雨中提着剑的思悼松开了手,抬起头,苍惶一笑。便是有人能解我意,夕死可矣。
        
         世子行于母妃撵前,拔刀虚妄地挥向空中,“回避!中殿娘娘驾到!回避!我的母亲,中殿娘娘驾到!” 满脸泪痕。
         
        世子年幼时常含着手指梦呓,为何不能与母亲睡觉。作为在皇家生长的孩子,世子和世孙平分着相同不幸的童年,有着同样的心酸。一直以来作为边缘人的世子,在那个雨夜,终于在恍惚间看到一颗幼嫩但火热的心脏。
        不知英祖是否也看见了那颗火热的心,哪怕须臾。
        
         影片到最后也未安排英祖与世子面对面的沟通,而是一把沉痛的声音,一个虚弱的呢喃。父与子在虚幻中,进行了内心的对白。
        
        英祖,“你哥孝章世子死后十年我才有了你,不知道有多高兴。刚出生就把你奉为世子,两岁就行帝王教育。那时候你的聪明孝顺,至今都记在我的心里。但那样的你,只会画小狗,不认真读书。我的天都要塌下来了”。
        世子,“所以就让臣下用凶狠的眼光看着我,让我成为一个废人。”
        英祖,“那是为了让你成为仁君,你每次犯错,都会让寡人心痛。”
        世子,“怎会是我的错,父亲您作为王族家长被臣下抓住把柄。我也曾为理解父亲努力过,但你强硬的方式令我窒息,难以接受。读书如此重要,着重如此中庸。”
        英祖,“知识匮乏,着装不正就会遭到蔑视。知识是粮食,礼法是粮食。”
        世子,“是因为有人才有礼法,又怎能是有礼法才有人。我所希冀唯有父亲眼中一丝暖意,一句温言。”
        英祖,“你与寡人缘何非要到这阴阳相隔的地方才能谈及此时
寡人会被纪录成弑子之父,你不是想弑君的逆贼,而是会被纪录成因癫狂而弑父的狂人,唯有如此你儿方可活。我若不是人君,你若不是王的儿子,又怎会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米柜中泪如雨下的弥留中的世子,宫阶上颤颤巍巍走下的英祖。
         米柜的门被敲开,英祖抚摸孩子的脸庞,却再也感受不到气息。这时,年近七十的老人终于展现了作为父亲的感情——丧子之痛,痛哭流涕。
         突然想起李斯被腰斩前对儿子说的那段话。
         “欲与尔牵猎犬东门射兔,然迟矣。”

         君权与父权,礼法与人义。
         父子之心煎熬了八日的仇恨不解,又复将这八日的仇恨酿成一世的思悼。
         
     
        
        

 短评

之前看桀骜的造型总觉得像苏志燮,想着刘亚仁和苏志燮要是能演次兄弟或者父子该挺好,结果这回真演父子了,居然是刘亚仁演的爹……

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飞向空中之箭是如斯理直气壮,我也讨厌如此的我。我不想如此活着。” 2015韩国正统佳片,当电影拍的好看之时,结尾再冗长的韩式煽情都不觉得多余。刘亚仁爆发年,演技竟可与宋康昊同日而语,苏志燮与其父子扮演竟有十分相似。“有了人才有礼法,才见人心”

1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假如《鸣梁》6分《思悼》可得9分。父子之情,奈何君王之身,社稷所羁绊。吾愿汝成国之贤君,汝只求吾之暖意笑颜。清风吹,消散前,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刘亚仁必将成为韩国电影的接班人,与宋康昊合作不见逊色,百年难遇的好演员。

12分钟前
  • 诺兰大圣
  • 力荐

宋康昊和刘亚仁演技爆表。文根英演技为负。熊爹虐死娃,不值得同情。可怜了世子。

14分钟前
  • Abe
  • 推荐

整部电影跟老皇帝一样伪善矫情。且,片子里的老年妆太可怕了啊啊啊。

17分钟前
  • 小裁缝
  • 较差

实至名归的今年最佳韩影,无论故事台词情感演技音乐都堪称一流,越来越觉得韩国近几年的古装电影愈发精熟,而这部《思悼》更是巅峰集大成之作。隐忍的情感极其饱满和浓烈,几次如鲠在喉的感伤,短短两个小时经历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那画着青龙的扇,那射向空中的箭,都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5星

19分钟前
  • 克莱门特
  • 力荐

用「瘋癲」來換取被「關注」「理解」的可能,卻在死後才能換來一個撫摸。用剪輯蒙太奇來穿插表達故事敘述,狗、世孫、老師三次走近米櫃對劇情一步步推進,貫穿全劇的畫作更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喻意。电影最后所献上的舞蹈、打出的扇子,每一下都那么的动人心弦

20分钟前
  • yukicheung
  • 推荐

卧槽刘亚仁这么年轻就这么飚演技,感觉未来的韩国影坛必有他的位置。

22分钟前
  • 包大人
  • 力荐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殿下要的是君与臣,世子要的是父与子。刘亚仁这么年轻就这样狂飙演技,和宋康昊飙戏都不逊色,真是爱死了。

27分钟前
  • charo
  • 力荐

韩国历史电影少有的良心之作。摒除了意淫和戏说成分,如实讲述李氏朝鲜最惨痛的一段宫廷史实。不断闪回的叙事手法虽然老套但把人物塑造得很丰满。从父慈子孝到反目相戕,长满逆鳞的君权甚至容不下一对父子分享:性格差异带来悲剧。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拍的很深刻的古装宫廷悲剧,刘亚仁即老手后再次贡献了精湛的演技,韩国的这故事让人想起唐太宗和李承乾的悲剧啊。全程看下来完全老皇帝各种作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后又来个后悔煽情哭戏简直矫情死了。世祖的小儿子太可爱聪明了,给他父亲送水那一段看得人要哭惹,真正懂他父亲的人

33分钟前
  • 咆哮李
  • 力荐

文言文对白听得迷迷糊糊的。印象里特别深刻的,就是刘亚仁把心理压力巨大的思悼世子,演绎得非常精准,虽然我认为电影里并没特别集中表现来自王的压力。而最后当其持刀冲向自己父皇的宫殿,站在窗外拔刀而向时,未来正祖的几句话;以及影片最后苏志燮持扇起舞的场面,都极具东方仁义与美学之特点。

34分钟前
  • 深北
  • 力荐

能和宋康昊飚戏,甚至不输于他。刘亚仁真是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3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纵然有取景小格局和煽情飚戏之嫌,但《思悼》真拍出了明朝那群不适合当皇帝的封建君王哀歌。这是谁的错?很多时候,淹没在正史的一行字,没人会把皇位传承看成是父子家族之间的亲情撕裂,而是轰轰烈烈的阴谋势力角斗。继续佩服韩片,即便是一个商业挂的片子。在上海影城一厅狂掉眼泪,真是晚节不保。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刘亚仁和宋康昊对戏毫不逊色

41分钟前
  • 23号是我
  • 推荐

结尾煽情过度,有种看韩剧剧场版的赶脚,拜托这还申奥?!

45分钟前
  • 虾条
  • 还行

接连看了刘亚仁三部电影,是极有天赋又努力的演员,演技完全不逊宋康昊。【重看2022.05.10】

4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皇权之下,焉存人伦?

5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只有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57分钟前
  • 真诚的人
  • 力荐

刘亚仁啊答应我像尔康答应紫薇那样答应我 不要再去演电视剧了 收视率过50%又能怎样啊 比不了一部千万电影啊 专心拍电影吧 忠武路迟早是你的天下∠( ᐛ 」∠)_

1小时前
  • 一大个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