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2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3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4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5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6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3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4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5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6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7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8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19黑色大丽花200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1:06

详细剧情

  布奇(乔什•哈奈特 Josh Hartnett 饰)和李(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都是拳击界的佼佼者,李被称为“火先生”、而布奇则被称为“冰先生”。李在警局执行组,而布奇则比较落魄。在警局举行的一场拳赛上,布奇故意输给了李,以此跻身了警局,成为李的搭档,两人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两人奉命调查一个叫纳什的家伙犯下的连环凶杀案,在一次埋伏行动中,李为了救布奇射杀了一名监视的疑犯,但却没抓到纳什。随后两人在现场附近发现了被称为“黑色大丽花”的肖特的尸体,肖特死因恐怖。李很快就放弃了调查纳什一案,而集中精力一人追查肖特的案件,而当年被李抓获的抢劫银行犯鲍比提早出狱也让李感到焦头烂额。布奇为了帮助搭档,自己也开始着手调查,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之际,却发现了李身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黑色大丽花》:也许是属于未来的经典

1引言(或是定位)
      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扑朔迷离的电影,雾水满头,晕眩斥眼。几次观看,仍有不少疑点;几番掂量,还是要把它列入未来的经典——也许不见容于当世,数年后必荣耀于影史。这是因为,它的繁复走在了观影者的前面,必然要经过无数好事者搜肠刮肚地解析、辩驳、评定,才能显露真面目,释放大智慧。
      布赖恩•德•帕尔玛用这样一部影片悟道成仙,惟“玛”首是瞻之辈如我者也借此片完成了对偶像由崇拜到仰望的转变。
      闲言少叙,先来抛砖。

2关于影片的扑朔迷离的“他妈的”故事
      讲述《黑色大丽花》的情节一定会吃力不讨好,这个改编自畅销小说的故事把原著中的铺垫几近省略,又在影片中故意隐藏了巨多细节,将几宗案件散乱铺陈、游移交叠,逼得观者如我直想抓狂。如果谁写这个片子的影评却对情节略去不说,那一定是偷懒加蒙事。还好,影评最重要的操守即是对电影情节的点到即止,那么在这里不妨略约说下我的肤浅的认知。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各位先看电影,以免失掉了独自“侦破”的乐趣。
      影片设置了两个男主人公:布奇、李;三个女主人公:凯特、玛丽莲、伊丽莎白•肖特(即黑色大丽花),其中除了肖特外,两对男女互有暧昧迷离的情爱与仇恨纠葛。
      布奇作为警界后进,通过在拳赛中故意输给李而获得了晋级成为李的搭档的机会,以及李的信任——当然这只是开头时布奇的想当然。凯特是李的女友,两人之间的关系同样扑朔迷离,而凯特明显对布奇有很大的好感。
      这对搭档接手了一宗连环奸杀案,这是影片中的第一案。案犯是一个名叫纳什的家伙,已屡次狡猾地逃出警方的抓捕。在一次埋伏纳什的行动中,李射杀了一名被监视的疑犯,理由是保护在他身旁有些心不在焉的布奇,布奇至此只有感激的份。但这个瘦高白人并非纳什,而是另有其人。
      埋伏现场的枪战刚刚结束,在街边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妇人的号啕,肖特的尸体就在附近被发现。这是影片中的第二案——黑色大丽花案,也是其中的主案。在侦办大丽花案的过程中,布奇通过线索辗转找到了玛德莲,一个与大丽花十分相像的富家女。两人在相互试探中竟而产生了情愫,事实上,这只是玛德莲稳住布奇的故意引诱而已。
      而此时的李正为又一宗案件焦头烂额,即将出狱的一宗抢劫银行案的主犯鲍比•杜温让李和凯特陷入了惶恐之中,这是本片的第三案。
      至此,影片中的三起案件全部引出,三者并没有在案情上产生交集,却在特殊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办案人李上两两重叠在一起。扑朔迷离的气氛愈发浓郁。
      影片的视角自始至终以布奇为主线,此时,李隐藏在镜头后的举动正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原来李才是这幕大戏的真实主角。黑道上的博比•杜温与白道上的李相互勾结,博比负责走私、贩毒、抢劫银行,李负责消罪、灭口、摆平警界。犯事的博比受到李的要挟,只好给李一笔钱(最后被布奇在凯特家的下水道中发现),并借机占有了博比的女人、曾经的妓女——凯特。博比的提前出狱让李和凯特都感到恐慌。李要先下手为强,之前在埋伏抓捕纳什(第一案)的现场射杀的那个瘦高白人,正是知晓李与博比阴谋的唯一证人(第三案),而李当时所谓的救布奇一命,不过是为他开枪杀人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布奇却不明所以地为李做了假证。
      布奇越是觉得玛德莲的举止疑点重重,越是对她的媚惑无法抗拒。而事实上,布奇与凯特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只是碍于对李的愧疚,无法把一切言明,于是只好在玛丽莲那里寻求解脱。玛丽莲,这个蛇蝎般的女人是好莱坞富豪的宠女,也是一个标准的荡妇。她的身世之复杂也许是她堕落的原因。她的母亲拉默娜与她名义上的父亲艾米特的婚姻不过是艾米特贪图钱财、晋身好莱坞权贵的阶梯而已,情感因受骗而空虚的拉默娜终于和艾米特的合伙人、导演乔治私通奸情,并生下了玛丽莲。
      直至玛丽莲长大成人,艾米特才从相貌上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要报复。他先是借车祸使乔治毁容,然后又一拍即合般与玛丽莲产生了无法表述的暧昧之情,这一切让拉默娜彻底成了精神失常的疯婆子。
      艾米特找来貌似玛丽莲的女演员肖特,也就是黑色大丽花。他要用这种方式来刺激与惩罚疯婆子和乔治。作为导演的乔治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镜中渐渐对肖特产生了情欲,在女同性恋题材的色情片断中,肖特的眼神里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忧愁,她是预感到了什么?布奇在影像中一次又一次地揣度着。
      而此时李已将纳什独自击毙,事实上,他与纳什之间同样有着不可告人的猫腻,从大丽花案中抽身而来的布奇怒不可遏,因为李的举动不仅有贪功的嫌疑,而且也阻断了布奇对纳什案的继续探查。(此时第一案算是结案,说实话我也没弄清楚这段。)
      终于,疯婆子无法忍受艾米特和玛丽莲对于乔治和自己的戏弄,更受不了乔治的背叛,就在他想要强暴肖特的时候,举起了手中的棒球棒,可怜的肖特一命呜呼。
      鲍比•杜温终于出狱了,李跟踪他来到一座大厦,与此同时,玛丽莲和乔治也同样跟踪着李。原来,李通过布奇的火柴盒知晓了玛丽莲的地址、身份,便提前一步找到艾米特和玛丽莲,威胁要钱并占有了玛丽莲,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好在玛丽莲也不是什么好鸟。布奇也赶到了大厦,结局是李杀死了鲍比,玛丽莲杀死了李,李与乔治同归于尽。
      布奇找到玛丽莲,揭穿真相,并一枪将她射穿。布奇回到凯特身边,在这个曾经的妓女身上终于找到了安宁。

3关于影片的迷人的技巧
      终于可以不去管那些劳什子情节了,让我们在德•帕尔玛的影像世界里放肆一下。
      首先,这种着实考验观者耐性的、将所有细节隐藏在影像之后的做法,在看懂影片后会让人大呼过瘾。布奇作为台面上的主角,起着牵引剧情的作用,但真相的发展脉络却隐藏在不为观者所见的李的行动上,这种故意设置的障碍给观影增加了难度,也增填了乐趣。
      再有,影片中戏中戏的设置巧妙、聪明让人赞叹。与其说是戏中戏,不如说是影中影,因为几个片断更像是影像而非戏剧,但这种处理对于观者更好地理解大丽花案提供了感同身受、真实可信的不二之选。
      还要说说德•帕尔玛的镜头。这部影片的运镜可以用隐忍来形容,非常的淡定,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这怎么能叫惊悚片,但在平静中运行的张力却给观者以强烈的吸引。几处典型的象征性镜头也很到位,比如叨啄尸体的乌鸦,虽然用意鲜明却不唐突。
      影片数度出现让人不适的惊恐镜头,如被断成两截的裸尸、用刀划破的嘴角,都是挑战视觉极限的镜头,但在德•帕尔玛简洁、细致的画面里,观者的不适会被光影、色彩、运动所共同营造的氛围化解,形成一种冷静的诗意,淡定却冻彻内心。至于两个案件交汇时运用的长镜头,更是娴熟大气,跳脱了炫技的无聊,很好地表现了世事中偶然与必然的微妙关系。
      舒缓悠扬的配乐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影片的意旨,马克•艾沙姆的音乐在若有似无之间给影片以巨大的力量,不哗众取宠,也不故作深沉,精干异常。
      这一切都是经典的必然。

4关于影片表演的简略看法
      乔什•哈奈特从未献上过如此精湛的表演,《珍珠港》《罪恶之城》《禁欲40天》时的他不过是个略有偶像气质的毛头小子,但在此片中,他将布奇由混沌到清醒的生活状态完美地展示出来,而且在结尾处完成了可信的对于人物内心的救赎。
      阿伦•艾克哈特是影片隐藏在暗处的灵魂人物,阿伦的表演让李这个表面中正果敢、内心贪婪险恶的人有了十成的可信性,单此一点就值得赞赏。
      相较于斯嘉丽•约翰逊、希拉里•斯万克这两个大牌,米娅•科什纳饰演的黑色大丽花肖特更让人激赏。虽然只是出现在几段影中影当中,但每一次情绪的转变都让观者为之震撼,也许是黑白质感的表达力更凸现了人物的魅力。
      当然,约翰逊、斯万克也都很好地完成了人物的刻画,只是相较于她们的名气和才气,会觉得这只是理所当然。

5总结(或是展望)
      对于德•帕尔玛的喜爱实在是无需赘述了,他的所有的片子都是我的钟爱。到了这一部,我看到了他的蜕变。以前,无论是玩暴力,还是玩悬念,帕尔玛都是个中高手,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帕”氏风格。但这部改编自畅销书的影片达到了表达与表现的平衡,将故事和叙事方式、手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了一种帕氏影片中鲜见的韵味和张力,并具备了成为日后经典的可能。
      诚然,会有太多的人认为这是一部繁复的、做作的、虚妄的、甚至是倒退的影片,但我更坚信这是对经典解读的初始阶段,一切,会在厘清表面的纠缠后回复它本该出现的位置,至少在此刻,我对此深信不疑。

6无奈也无用的抱怨
      怎么说,没得说。虽然我是等到影片下画数月后,等到创佳出了1区简9才买来观看的,但碟片中令人发指的中文翻译仍然出乎我的意料。别的片子也就罢了,这样一个需要靠对白、旁白来理解内容的影片,大段的漏译、错译对我这样英语够烂的人不啻是下了闭门羹。可怜我拿着英语字典逐字逐句地想要弄明白几个关键处的寒酸样,一会发誓一定要学好英语,一会咬牙切齿骂碟商缺少盗亦有道的精神,最后却只好妥协,妄想老天见怜再等个3区港版,抑或1区何时出新版再洗,中国影迷之不易可见一斑。不说了,好电影不会湮灭,无论怎样的挫折、诋毁,总会有绽放光彩的时候。

 2 ) 只怕货比货

久仰了,《黑色大丽花》。如此好莱坞、惊悚以及艳光四射,斯佳丽•约翰逊,米娅•科什娜等等明星,结局又如此一无所获。
但是我在旧书店拣来的原著小说《黑色大丽菊》(群众出版社2001年1月版,18.00元),却只能接受这部电影在威尼斯的命运。线索众多,人物庞杂,事件交叉,节奏冗长,最主要的是语言一般。全书只有两个地方有点意思,一是布基去好莱坞调查遇到的小演员,一个穿戴像克娄巴特拉的女人:“一辆平板卡车停在马路边,紧靠在我的车后面,车后厢载一打克娄巴特拉和法老……”还有一处是警局观看遇害者肖特小姐生前拍的色情电影,结果头头之一的拉斯先生“把电影盒交给操作放映机的工作人员,低声说:‘哪有爆玉米?’”
可惜电影没有这个细节,直奔李警官的发飙去了。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没有交代发飙的理由,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不仅如此,几乎几个正面人物都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倒是斯旺克一家颇有“坏人”风格。导演布赖恩•德•帕尔玛已经删繁就简,纵是如此,电影都显得诸多地方交代不清,某些地方反而失去了一些必要的“前戏”。比如斯旺克老妈在第一回合就跳出来了。大概这是改编“巨著”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原著中,这两个警官其实都是警局里面最基层的小人物,但是这种小人物命运的悲哀之感气若游丝而已(然后好莱坞的明星们又只能让关注停留在他们的脸蛋上),正如其实肖特小姐的死亡也是一种美国梦的破灭,但你读起来只是一个惊悚故事,如此而已。就像前面说的,语言也乏味之极,也许詹姆斯•艾尔罗伊的电影应该拍成恐怖片才对。
这本小说只能用难读来形容;相比之下,詹姆斯•艾尔罗伊真是差另外一位侦探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太多。后者的小说里人物简单之极,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小说里面的侦探只专注于读者能够应付得来的几件事情,逐渐地走向终局。詹姆斯•艾尔罗伊的小说事件多得他自己都应付不过来——如果仔细深究的话。我只能相信,他的确是靠着惊悚在吸引人。
电影里布基和李去查案被伏击,远处发现了肖特小姐的尸体,这个镜头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唯一让我有大片感觉的。相比原著小说,我觉得电影还可以看,毕竟,它对超级冗长下过手。

 3 ) 本片解析——糜烂的上流社会

由于这部电影以真实事件为依据、以小说故事为蓝本而拍成的,因此出现了很多与实际情况不兼容的情形,在此表示理解。
本片最大的亮点无疑就是“乱”。多条故事线索并行足够让不擅长线性思考的观众们为之抓狂。看此类电影也是有技巧的,如同解题。现在需要理出一条主线,也就是黑色大丽花案件的本身。

少女Short死于谋杀。核心问题:她是被谁杀死的?这个答案无法直接得出,需要积累证据。通过她认识的人获得证词,依次得到了拍色情电影、勾搭上女2(忘了名字了先这么叫)及家人、以及中间一堆乱七八糟事提供证据证实推测。最终找到了犯罪地点和凶手——色情片外景地,河边的几个木房和女2的母亲,一个挣扎的吸毒者。

主线OK。那么我们来看接下来的几条副线,也就是穿插进来的乱七八糟东西,依次是:女2家族隐情,以及来自最好的朋友的谎言(其实就这么点)。
先讨论这户有钱人的发家史:女2父亲靠投资建筑影视城发家,认识了母亲目的是为了钱;而且搞的是豆腐渣工程,这样才能多赚钱;母亲生活在挣扎之中,和家中的佣人偷情是其唯一的乐趣所在。出于嫉妒父亲将一份危险性很高的工作交给这位佣人,发生事故导致其毁容。后来该佣人在拍摄色情片的地点和Short姑娘勾搭上,被女2母亲撞见。两人联手杀死了少女。

关于好友的谎言:这里实在太复杂,真心没太看懂。但是能明确的一点就是男2是被那位佣人和女2联手杀死的。女1算是被男2解救的人?所以选择了在一起。但是前提是还一屁股债,为此男2不惜去抢银行或者其他犯罪,包括开头时杀死那两个人。最后勾搭上了女2,出于某些原因(也许是某些事情败露),最终被杀死。

大体上捋出这3条线故事就瞬间明朗了。这时我们不得不注意这部电影想反映什么了。
40年代的美国,是富裕和金钱的代名词,借二战的机会发家,社会繁荣空前。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只需为怎么“玩”的问题而烦恼。歌舞升平已被厌倦,人们追求感官刺激来弥补空虚的心。上流社会有权草菅人命,目的只是为了娱乐,媒体都是他们家开的:“名流贵妇自杀身亡”的报导,通讯写了的很多,却一句也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女2的追求在我们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我有幸见到一个和我长相如此相似的人,很想体会一下和她做爱是什么感觉呢。”这个年代当然无奇不有,但换做60年前确定你头脑不会有种炸开的感觉吗?
不错,这部片子想说的正是繁荣富裕的美国,究竟暗藏着什么畸态。
穷人是富人的玩具,荧幕是少女的杀手。整日寻欢作乐夜夜笙歌,“穷”的只剩钱了,也许正适合形容当时美国的上流社会。杀人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恶意的玩笑”。

影片的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是本片的败笔了。男主杀了女2,和女1好上了以后居然完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女2最终获得了惩罚,大概是本片最后的良知了吧……

 4 ) 小人物命运的悲哀之感气若游丝

        好电影不会湮灭,无论怎样的挫折、诋毁,总会有绽放光彩的时候。线索众多,人物庞杂,事件交叉,节奏冗长,语言一般。忠于原著。

 5 ) 与其让大牌在缩水中木讷,不如不拍

1,惊叹如今DB的速率。俄国来的版子大都很清楚,但巨大的问题在于翻译很蹩脚。低级错误到了简直让旁人看不懂。因为本片中的重要剧情大都是口白、乃至呢喃般的音量中出现的。

2,因为我读完了此书,所以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改编的结果。我的结论是:为了把巨量的信息塞入商业片的时限里,删减了太多重要的、曲折的、见人心的内容,这个故事里本该有警界黑幕、3-4宗重大案件的纠结、战后好莱坞的茫然、心理移情、恋尸癖等等复杂的内容,如今却简化为了一宗缩水大丽花的删节版。
试问,如果观众不明白大丽花为何让人又爱又恨、社会舆论究竟如何表态、大丽花生前的悲凉。。。那又怎么能明白镜头里那个仅有黑白色的女人为何打动了主人公的心?为何让他的命运有所改变?总之,这一切在电影里成了大牌CAST的僵化表演。

3,我并非是冲着可能有的变态、恐怖、血腥而去的。在一部高成本的大片中夸大不良视觉可能会让人觉得低级。但恰恰是这种保留,使得这个案件的骇人程度缩减、并丧失了震惊的力度。在这个问题上,假装让镜头善良纯真,就像是一种道貌岸然。但反过来说,这个故事的根基本来就不该在变态手法上。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事件,作者则将其压力浓缩在冰火先生这两位身上加以精华式的诠释,并利用他们警察的身份,将案件厘清。所以,对这两个男人的塑造显然是最关键的。但遗憾的是,对‘李’这位火先生的塑造简直苍白空洞之极。既无书中他对幼年妹妹失踪的高痛情节,还简单地制造了他的死因(书中的他是死于墨西哥)。而冰先生‘巴奇’呢,他是个复杂的人,略带怯懦,渴望情感,却难以自控,是个故事中的线索性人物,因为他总是被人牵着走,最后才有所爆发,变成关键的破案人。剧情中简化了的他做爱时的臆想、他面对墨西哥李尸体的荒凉。。。简化了一切,只想把他变成一个忧郁的好警察。在我看来,影片开头他和父亲那段对手戏也完全可以简化了,因为甚至没有后文!

4,这个故事中的大丽花是关键人物。一个死得离奇的女人在死后引来轩然大波,书中曾写,不少人前来自首,不少男人被牵扯进去,拨开她的秘密,等于拨开好莱坞的一片男女混账、一个凄惨而可笑的明星梦。小说中是通过各种途径,让巴奇一点一点拼凑大丽花贝蒂死前一天的行踪,从而找出可疑点。但在这部电影里,这些和大牌明星无关的背景都不见了。令人叹息。毕竟,一个精彩的故事需要让人头昏目眩,再给出惊人的真相,而只有蹩脚的电影才会在对脸孔的执着中忘记故事的初衷。

5,我的建议是,应该去看书。但如果你对美国40年代末的场景、有腔调的装扮感觉生疏,倒也可以看看电影,作为视觉上的补充。

 6 ) 黑色大丽花凶手找到了?你不会想像她那样。。。

<图片1>

这几天被刷爆朋友圈的就是一名妙龄女子在北京一酒店遭陌生男子袭击,被拖拽掐脖的事件。同时,女性朋友独自在外的个人人生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即时的热点热搜!

这事除了过去两年可怕悬疑的蓝可儿事件,也不禁让人想起了到至今仍然是个谜的1940年代轰动世界的黑色大丽花夺命悬疑命案。

这宗案件的受害人也正是一名妙龄女子——年仅22岁的女演员伊丽莎白·萧特(绰号:黑色大丽花)。然而,当年她遭遇了怎么样的毒害而惊动了国人呢?让我们给大家一一回顾这种惊悚血腥,堪称是二战后美国加州最骇人听闻的离奇命案。
<图片2>
在1947年1月14日的清晨,伊丽莎白·萧特被发现陈尸在洛杉矶南诺顿大道的3800道上。当时尸体被发现的时候,由于尸体身上的血已经完全被清洗到无血迹而呈苍白状态且尸体周围根本没有任何的血迹可寻,因此还被人误认为是人形模特。由此可知,这个草坪并不是命案的第一现场,尸体是被移尸到这里的。

而让人震惊的是,死者生前曾遭受到无情残暴的凌虐。她的胸部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整个嘴唇被割裂到耳边,脸上形成了一个惊悚的小丑式笑容。她的尸体被完美地分成两半,脊柱在第二和第三节腰椎间的位置被分开,体内器官完全取出。这无疑让人不得不毛骨悚然。

<图片3>

然而更为离奇的是,在发现其尸体的9天后,《观察家报》收到一封匿名信件,而信件上的内容是由电影报上剪拼而成的“这是大丽花的财产,还会有信件寄来的。”

<图片4>

除了这封匿名剪贴报信件,里面还附上了萧特的出生证明、社会保险号、快照还有一个旧的通讯簿。

<图片5>

警察曾经试图想从这些寄过来的纸张中找寻到一点关于犯罪嫌疑人的线索。然而,犯罪的人非常聪明地用汽油把纸张上的一切指模都消除掉,不留下一丝痕迹。

随后,罪犯依照之前信件上的承诺陆续给警察和新闻记者寄来了更多的信件。其中罪犯公然挑衅起了警察,在一封信笺上面有了第一次用手写写了几句话:“周三,1月29日上午10点是一个转折点,(我)要在警察那里寻找开心。”并落款为“黑色大丽花复仇者”。

<图片6>

警察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路的追踪下去:

<图片7>

在萧特来到洛杉矶之前,她曾经在圣地亚哥和一个叫罗伯特·曼利的人在一起。并且曼利还曾经带萧特上了洛杉矶比特摩尔酒店。

<图片8>

很显然地是,这家酒店是萧特生前来的最后一个场所。而这起事件之后,这酒店还“闹鬼”了——多位旅客说曾在酒店的大堂里看到黑色大丽花的魂魄。

而根据其他目击证人的说法是,当曼利把她送到酒店之后。萧特就到了皇冠烧烤吧,但这吧如今已经改名叫银河吧了。

<图片9>


那么,谁才是这宗案件的嫌疑人呢?为什么已经过去70年了,到如今这案件仍然是一个谜而无法解开呢?当然,带萧特到酒店的罗伯特·曼利肯定是这起案件的第一嫌疑人。但是,他却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在萧特死亡时间之前,他已经回到了圣地亚哥并通过了测谎仪的测试证明他没有说谎。而更要提及的是,曼利还需要到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因为他的老婆说他如今出现了幻听。
<图片10>


而另外一个嫌疑人就是约瑟夫·杜迈斯,他声称在萧特死之前曾经和他喝酒喝到断片。这货也曾经声称他是杀害萧特的凶手,然而其实他在萧特死的那天都在军事基地里面,所以他根本不可能犯罪,也排出了他的嫌疑。
<图片11>


而第三个嫌疑人是乔治·荷度,这也许是整个案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部分。

<图片12>


而乔治的儿子,史蒂夫·荷度在当年黑色大丽花事件发生的时候仅仅才5岁。成年之后成为了洛杉矶警署的探员,并开始调查大丽花事件。随着调查深入,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就是黑色大丽花的杀人凶手。

<图片13>


在乔治的家里有一个秘密房间,这个房间他是不允许小孩进入的。
<图片14>

当回顾整个事情,史蒂夫给他的父亲做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乔治·荷度他曾经在医学院学过外科。虽说这样的关联证据很弱,但记录显示,乔治·霍德累计手术时间超过700小时,所以半体切除手术对于他来说应该不难。这也证明了他有解剖分肢尸体的能力而这也是整个案件中重要的一个点。
<图片15>

即使乔治是一个非常忙的医生,他的私人时间活得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因为来自他种子的11个小孩却有5个不同的妈。他为好莱坞名流开了一间专治性病的诊所。因为专业能力,总能让他认识一些好莱坞明星。他的颓废派对也是臭名昭著,在其中一个派对上他认识了伊丽莎白·萧特,后来他俩还谈过恋爱。

<图片16>

而史蒂夫也找到了一张萧特的照片,并相信这照片是他爸爸所藏的。但这些照片在最初被检测的时候,一个专家说这两张照片有85%的吻合度因此认为这照片并不是萧特。然而,到了2014年后这照片被重新检查的时候,专家却改口了说这照片由于有90%到95%的吻合,因此是萧特本人的照片。

<图片17>

并且史蒂夫还指出他父亲的笔迹和黑色大丽花的笔迹相似。但是,这两种笔迹在专家看来,却不能得出一个确凿的结果。
<图片18>

即使不能确定乔治是杀害萧特的凶手,但能确定的是乔治也并非一个好人。因为他没良心到性侵犯了自己女儿,因此被控告了。

<图片19>

而有意思的是,警察曾一度怀疑乔治就是杀害萧特的凶手,因此在他的家装上了窃听装置。而在窃听过程中,警察曾听到了这样的一段话:
<图片20>

假设我真的把黑色大丽花给杀了,他们现在也不可能证明是我杀的。因为他们再也不可能和我的秘书交谈,因为她已经死了。

并且还录音到了他和检察官办公室有勾当关系。也就是说乔治曾贿赂警察,即使这事并没有被证实。



“这可是我看过和执法机关之间最好的交易!并且我希望能够和检察官办公室打点交道。”

这也可以证明为什么这案件会突然叫停且全部相关的证据突然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2012年,史蒂夫·荷度和一只警犬回到了他儿时的房间。在那里,警犬闻到了人类的留下的气味。而且土壤样本也对人类遗留这一事做出了有效的支撑证明。

<图片22>

即使这些土壤样本并不能证明乔治就是杀死黑色大丽花的凶手(因为她并没有进行埋葬),但也可以证明他和杀害大丽花的凶手并不是陌生人的关系。

<图片23>

史蒂芬·荷度想要在他之前的房子继续挖掘更多的信息,但是如今房子的主人拒绝了他的这个要求。

且看起来这案件永远都不会官方性地解决掉。。。。

即使是洛杉矶的地方检察官也只是有个人发表道支持史蒂夫对他父亲的控告。
<图片24>

在史蒂夫的调查结果下,我会毫无保留地申请控告乔治·荷度两项谋杀罪状。——洛杉矶地方检察院,史蒂芬·凯伊。(2003年)

如今,即使还没有人知道杀害伊丽莎白·萧特的凶手是谁或者还有很多问题还是一个谜。但如今这案件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图片25>

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这案件也许永远都会是一个谜。但是,单身女子独自在外仍是需打醒十三分的精神,时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本文发自 今日看点, 点击查看更多详情http://www.todayfocus.cn/p/7982.html

 短评

值得一看,仿古仿得很是那么回事。我爱斯嘉丽约翰逊,她很美。

8分钟前
  • Arch-Murder
  • 推荐

刚看见尸体时还真吓了我一跳。

10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他们居然说希拉里斯万克像黑色大丽花

13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洛城机密』的高素质~~~~

14分钟前
  • 王斯王
  • 推荐

帕尔玛比较失败的作品,演员的演技也是一个问题。

1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黑色大丽花》之于布莱恩德帕尔玛就像《十二宫》之于大卫芬奇,都是被严重低估的惊悚悬疑类型片佳作。一个电影讲了三个案件,三案并进又互有交叉,剧情繁复信息量巨大,可见布氏叙事和掌控节奏的能力有多厉害。第21分钟处用一个长镜就讲述两个案件,牛逼极了,堪称神来之笔。

24分钟前
  • Don't Panic!
  • 力荐

我想,德·帕尔玛应该获得比当前略高一些的地位。

27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友情提示:单身女士谢绝深夜观看

32分钟前
  • 大猫
  • 较差

http://www.66ys.cc/bd/20130301/24912.htm

36分钟前
  • 南团
  • 较差

不好玩。

41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叙述太乏味了,以至于看的时候一直昏昏欲睡。导演对悬疑的铺垫乏善可陈,演员都是来走场的。

43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一场对著名罪案的另类想象,也许只是子虚乌有捕风捉影,但观众不难感受到米国梦的空虚冰冷。大丽花如同所有做明星梦的美国女孩一样,可结局却异常绝望残酷,都是她的错吗?病态的社会里有太美的梦有时是危险的,她的死像是一记响亮耳光,打在伪善社会的脸上,而凶手至今不知所踪像一个隐喻,告诉人们正义可能比罪恶更脆弱不堪。

46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很多电影儿里的凶杀案都设定凶手要留下相同的符号或是画面。。。他们是傻逼吗,是佐罗吗,是看豆瓣电影后的mark吗?!另外这位男主角真心很牛逼,他无需去侦破案件只用找女人打炮儿就可以发现线索了,真的很先进呢亲。

49分钟前
  • 一枚苏热姑娘。
  • 还行

同觉得大丽花是政权腐败下的牺牲者,但是这部电影实在太糟糕。

54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较差

这竟是真实故事:明星梦的少女,吞赃款的条子,变态富豪,纵欲千金,皮条客,检查官,互相撕扯中掀出杀人迷局的真凶:一段有关雨果《笑面人》的陈年情史。看完此片再度凝视“hollywood”的大幅璀璨招牌,似乎看到了上空盘旋着吃人不吐骨头的巨大黑色漩涡。

58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说实话,没有看太懂

6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B+】说实在的,帕尔玛的镜头功底我都不想再夸了,“无懈可击”四个字我已经说腻了。裂焦镜头、推拉视点、划像转场、第一人称、B级情色、迷影情结,以及第21分钟处那个精致的长镜头(帕尔玛对于长镜头的选择和执行也是最顶级的),他将一切作者元素(除了分屏)融入到他最擅长的黑色悬疑类型中,迸发出无穷格调。当然,最可惜的永远是文本,这也是帕尔玛一贯的通病了,只不过在《黑色大丽花》里暴露的特别明显:线索繁杂,人物众多,却无一深刻。精美的摄影、灯光与布局也只是过场,故事宛如牛皮筋一般在帕尔玛的手中越扯越没劲。所以真正可惜的部分在于,如果文本结构优化或是影片时长更加充裕的话,那本片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质量,是绝对不会逊于《十二宫》和《唐人街》的。

1小时前
  • 思路乐
  • 推荐

4.5,结局不讨好,Hilary Swank偶滴女神!!!拜倒

1小时前
  • GOGO Dr.Gore
  • 力荐

被殺害的蕭特從來沒有涉足色情行業。這都是赫斯特報業集團製造的謠言。

1小时前
  • Die Katze
  • 还行

同为洛城四部曲,抛开视听层面,单谈文本改编,《洛城机密》更优。本片叙事意味不明,铺陈却没能厘清线索,拎出主线,导致情节冗繁,节奏失效。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