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纽约

剧情片香港1989

主演:张艾嘉  张曼玉  斯琴高娃  柯一正  顾美华  

导演:关锦鹏

 剧照

人在纽约 剧照 NO.1人在纽约 剧照 NO.2人在纽约 剧照 NO.3人在纽约 剧照 NO.4人在纽约 剧照 NO.5人在纽约 剧照 NO.6人在纽约 剧照 NO.13人在纽约 剧照 NO.14人在纽约 剧照 NO.15人在纽约 剧照 NO.16人在纽约 剧照 NO.17人在纽约 剧照 NO.18人在纽约 剧照 NO.19人在纽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8

详细剧情

  来自两岸三地的三位中国女人,大陆女子赵虹(斯琴高娃 饰)、台湾女子黄雄屏(张艾嘉 饰)以及香港女人李凤娇(张曼玉 饰)因缘际会在他乡异地美国纽约相遇相知,很快成为了朋友。然而不同的出身背景以及思想观念让三人矛盾尽现。与美籍华人刚刚结婚的赵虹,对移民生活抱着无限憧憬与向往;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黄雄屏,早已深受美式思想影响,醉心于舞台艺术,一心想跻身美国舞台,被美国人接受;而个性独立的香港移民李凤娇,则相信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下去,更要找到自己在美国的位置与价值。她们在异乡交流自己的感情与看法,却又不得不面对各自的问题。  由关锦鹏执导,张艾嘉、张曼玉、斯琴高娃三大影后联袂主演的影片《人在纽约》,荣获第2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原著剧本在内的八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见识了柔弱无助的斯琴高娃

    三个女人分别来自香港台湾大陆,八十年代末相遇纽约。幸好女人不直接谈政治,不然政治符号一定像紧箍咒一样桎梏着电影的活力。她们都带着政治余荫,但电影更多是生活逻辑的差异对比。黄雄屏在理想与成家间辗转挪移,李凤娇是自立自强,烦恼都是都市女性式的。而唯有来自大陆的赵红,兀自背诵着英文句子,无助喃喃地说“我不会”、“我不知道的事情这么多”……
    电影就像一个残篇,并没有给出三个女人最后何去何从,只是精致刻画了那一段的相遇时光。剧本的精准与新意让我感动。拿最为感同身受的来讲,要描写文革遗难何其易哉,妻不妻、子不子、人不人,扼杀法律道德人伦的例子随手可拾,但它只描写了一个赵红面对纽约新世界的无助与柔弱。结婚仪式,面对四层蛋糕,她羞愧小声地跟美国丈夫说,“要怎么切,我不会切”,颤颤巍巍地拿起刀子;谈话的停顿后,别人化解尴尬的一句话,她竟然当真,惹得两个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女人笑得花枝乱颤。同样地,她在厨房拿着鸭子认真维护自己的意见,也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她一点不懂别人的调笑与幽默,但她总是怯怯地认真地去学。她无助喃喃地说着“我不会”、“我不知道的事情这么多”,抬头望的天是灰的,纽约城是七彩的。你看,那场浩劫的残忍之处在于,剥夺了一个年轻女人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的探索。不仅生活水平落后于另两个女人,连所见所得,生活逻辑都是落后的。一遍看了哭笑不得,回头想想浓烈的郁愤从心底涌来。
    查了查,电影的编剧之一是阿城,写《棋王》的那个。总感觉那时中港台电影人交流合作得比现在要深刻得多。现在华语影坛这个样子,或许是因为他们都去做别的事去了。
    电影的很多段都很打动我。张曼玉提着高跟鞋追打色狼,她哭红的鼻子;大特写张艾嘉闭着眼睛解释为何一个中国女人也可以演麦克白夫人;斯琴高娃的每一段写得都好。但三个女人同在的三场重头戏,场景却略显刻意煽情了。喜欢她们喝醉了在马路边,一个唱起《绿岛小夜曲》,一个唱《兰花草》,另一个唱《祝福》。如果克制点,转为背景音更好。
    总比较她们三个的演技,三个都是好演员,演员有时也只是导演的背景板罢了。仅以剧本发挥来讲,斯琴高娃、张曼玉俱佳,张艾嘉多数动人。
    

 2 ) 人在纽约

来自两岸三地的三位中国女人,大陆女子赵虹、台湾女子黄雄屏以及香港女人李凤娇因缘际会在他乡异地美国纽约相遇相知,很快成为了朋友。然而不同的出身背景以及思想观念让三人矛盾尽现。与美籍华人刚刚结婚的赵虹,对移民生活抱着无限憧憬与向往;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黄雄屏,早已深受美式思想影响,醉心于舞台艺术,一心想跻身美国舞台,被美国人接受;而个性独立的香港移民李凤娇,则相信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下去,更要找到自己在美国的位置与价值。她们在异乡交流自己的感情与看法,却又不得不面对各自的问题。

 3 ) 这个题材让许鞍华或李安来拍估计效果更佳

关锦鹏只是捕捉女性心思比较细腻,比如前后两场三女喝酒庆祝的段落,三人的迥异性格展现得最为真实动人,尤其是结尾摔酒瓶的场面,竟然拍出了捷克新浪潮电影的意味来,相当罕见。然而,故事情节段落衔接不够纯熟,没能用戏剧化手段将三人故事一气呵成地串联起来,现在感觉像是三个独立篇章各自为政,偶尔的交集并非想象般出彩,只有开头在餐厅争吵的一幕让我会心一笑。影片对海外华人生存状况有相对客观的描述,对大陆人、香港人、台湾人的身份及命运交待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三人中演得最好的,我反而觉得不是张曼玉,而是张艾嘉。她的表演最为放松,将这个角色里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却也不失掉原本的真诚和包容。

 4 ) 值得细品

这些日子帮着朋友在做有关八十年代的主题的时尚,忽然想到可以看看老片子来唤醒更多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人在纽约》其实之前一直没有看,不是说不好看而是这类型的影片要好好沉下心静才能看仔细。关锦鹏这个名字我是喜欢的,90年代后的香港电影他的我基本都看了。这部影片当年金马最佳影片,三位来自中港台地区的影后共同主演的剧在豆瓣的评分没有想象中的高,但细细品味这部影片却有着很多细节。

首先关于语言,影片一开始就中粤英三种语言的混搭,虽然彼此之间有那么一点不理解,但默契却很快出现,而这三种语言也代表了中国不同的三个地区人们生长环境带来的不同意识,但不论如何都是中国人所有的问题都在彼此的眼神中化解。而在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看来,两岸三地同一个中国心早已在影片中被放大的没有边界,即便你在纽约或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改变。

其二是对于人物的塑造,说实话当年三位主演都在各自的地区取得一定的成绩,也都属于演技派。怪只能怪这三个人既丰富又空洞,要说丰富由张曼玉的这个凤娇,她是香港那代人的代表已经超越了男女,炒楼花,炒股票,努力打拼对于骚扰勇于还手这也像极了香港的那代人,感情上也非常有着港人的样子,对于异性同性其实想爱不敢爱,即追求自我又有中式保守。张艾嘉所演的黄屏雄却大大不同,对于感情她大胆尝试美国人亚洲人立陶宛人……一口流利的美语但在表演时却还是被白种男人歧视,家中慈父,却只不过是一个过不了自己已经败了的过去只能在大陆女身上发泄的人,屏雄就在这种环境中找不到情感的归宿也找不到家庭的依托。最后说说斯琴高娃演的赵红,经历了动荡的十年失去了父亲的她,只身来到美国嫁给年岁不晓得ABC,除了性之外交流都是单向的,谁也理解不了谁,尤其那段和公婆吃饭整个价值观是一个冲撞,最终我们也没看到她母亲会不会来,或许会或许应用不会。这样的三个人物其实拆开都可以拍三部影片,但要在一个片子里又用平缓的节奏去演绎难度可见很大,虽然大家都尽量演出了自己个性,但总有觉得人物还觉得空的感觉。也许这就是一部属于导演的影片!

 5 ) 三个女人一台戏,男人?不存在的

人在纽约 曼玉,艾佳和斯琴高娃,三个女人的戏,编剧导演等都是一票儿男性,但是把女人的戏写的很细腻,可能最懂女人的确实是男人。第一张图,娇娇,香港人那种努力拼搏到处做生意上进的劲头,可是娇娇也有烦恼,大概不能再爱上男人,或者说对男人没什么欲望了,只是自己这种状态并没有很坚定。第三张图,张艾嘉,典型台湾女文青,爱情+艺术+漂泊感,原来三四十年前的女文青也是这样。第四张图,斯琴高娃and张艾嘉,很抱歉看到斯琴高娃非常出戏,最近文哥一直在看《康熙王朝》,这个代入感实在没有。大陆女人,靠婚姻改变了人生,但也因为文化的差异格格不入。 三个女人的烦恼,三个女人的聚散,谁说这个社会对男人的要求高压力大女人比较幸福🌝只是我们女人的烦恼你们不懂而已。

 6 ) 春色满园,各花各香

看到张艾嘉、张曼玉、还有斯琴高娃的演员表,就已经决定看了。
片头一出来,估计就是老片子了。果然,看了一眼介绍,竟然是1989年的了。真的好久了。
而且,看了片头才发现是关锦鹏的作品。

从第一场,斯琴高娃出现,就引发我看着个片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从来没见过她这个样子。大概是这两年开始熟悉她,都是一些雷厉风行的绝色,这般女性化的她,着实让我有点回不了神。
甚至看见她趴在沙发上的侧脸,我惊愕的发现,原来她竟然也有这样妩媚,甚至是忧伤的妩媚。

看看演员表,就知道一定有所谓内部差异。明显的地域标签。
再看看片名,就知道,还有所谓民族差异和乡愁。
总之,应该是个要讲的东西很多的片子。
不过,就像中国人一贯的手法,含蓄,平淡的含蓄。

所以我不打算讲剧情。

看片子的时候,我只是一直在想,究竟这三个地方的女人该怎么形容呢?
于是透过导演的眼睛,我看到这样的她们:
最先有强烈想法的是,有关香港女人,也就是这里面的张曼玉。
我想她是暗夜里的玫瑰。一切都在暗处,在阴凉里生出魅惑,生出纠缠。虽然是玫瑰,原本应该是直直的茎,我却总生出它爬满墙的样子。
虽然平常看起来坚挺的就像玫瑰有刺的直直的茎,却有着缠绕的魂。

再下来,困惑我的是台湾女人。我一直想不出合适的花来形容。之所以坚持用花,是因为大陆女人我也可以找出相应的,为了整齐:)
只有一个词引导我——敏感。
她们犹如飞蛾扑火。知道一切都将失望,却始终舍弃不了绽放的魅惑,于是一次次纵容自己,于是一次次破下去,心底却抑制不住的升起绝望的凉意。
知道看见她父亲家的水仙花。我有了答案。或许就是水仙了。
她们看着水中的倒影,欣赏而惋惜着,从底生出的凉意,因为她们在水里。

最后,是大陆女人——斯琴高娃。
应该是牡丹吧。
那么铺展。于是像是可以单独的应付一切。竟然生出些强壮的错觉。让人忘记她毕竟还是花,还是柔柔软软的花。
忘记她繁繁复复的花瓣,从没看到甚至没想过,那里面也许隐藏了许许多多的秘密。

至于其他导演想讲的,我忘了追究。
谁让有三个这么出色的女人呢?:)

 短评

大陆的隐忍,香港的精明,台湾的不羁,三个女主角代表了三地不同的华人文化,唱歌那一段特别有意思,三个女人在深夜的纽约街头同时唱着三首不同的中文歌。每个人都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文化认同感,这里是纽约。总的来说还是都市题材为主,主题的深度不是很强,悲情城市输的有点冤。

2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香港人在纽约开湖南园煮北京鸭

3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6/10。作为背景存在的男性形象单薄,充满了刻板的批判,丈夫排斥大陆观念对妻子母女相依所受苦的特殊年代并不了解,老父亲满口救国、礼仪道教、接受京剧等一切文化传统却有虐待癖,两者均是虚伪的代表。关锦鹏描绘身处婚姻困境或独立女性给予更多内心孤寂的关照,共享洋酒倒手上的结尾抒发了胸中郁闷。

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前半段太疲软了,对三人的各自交代好似流水账,虽然斯琴高娃的表演没啥问题,但还是感觉在张曼玉和张艾嘉中间显得格格不入,外表太老气横秋了一点,而这又与角色本身的初来乍到天真烂漫不太契合。关锦鹏还是胜在对女性细腻情感的刻画上,当然几位主角的表演也增色不少。张艾嘉≥张曼玉>斯琴高娃。

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台湾女人的媚功,香港女人的精明,大陆女人的天真隐忍。台湾人精于传统文化,香港人只顾发财,大陆人苦难深重。

10分钟前
  • 皮皮
  • 还行

其实我觉得,关锦鹏的《人在纽约》可与严浩的《似水流年》、许鞍华的《客途秋恨》构成“乡愁三部曲”。

14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无论你是哪里人,如何融入新的文化习惯始终是第一大问题。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台湾女人的媚功,香港女人的精明,大陆女人的天真隐忍;台湾人精于传统文化,香港人只顾发财,大陆人苦难深重;三类人物塑造得有些典型僵化。“顺便”写到HK同志,顺便讽刺了一下海外MIN运人士。全片在路边唱歌处到达高潮,雪夜楼顶醉酒砸杯则显出幻想破灭破釜沉舟的勇气。张艾嘉年轻时候可真好看

21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电影里无时无刻不弥漫着政治二字,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唱歌哭泣恋爱性向……全在体现政治。也或者这就是1989年的样子……

26分钟前
  • 卡帕
  • 还行

张艾嘉是退居台湾的高干家庭的有教养自立女,但自立不易,想成为美国人而融不进;张曼玉是香港移居纽约的中产家庭的爱打拼同性恋,但爱情不易,亦中亦西好纠结;斯琴高娃是文革受害的高知家庭的没文化大陆新娘,但亲情不易,不想做美国人却回不去。非常符号化的跨文化电影,冷色调。【香港电影资料馆】

30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将近20年前的电影,却如昨日。阿城的中文还是不错的。

33分钟前
  • 安獭獭
  • 力荐

高娃老师虎妞式娇憨,不会切和美国的新婚蛋糕,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盘子。张曼玉脸从前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轻青的玉。张艾嘉沙沙地炒菜,流丽的热闹满溢到街上去。1989年历史天空下,大陆香港台湾在纽约街头醉成一团各怀心事唱着荒腔走板的歌,把纽约拍成一座悲情城市,悲哀却不沮丧

3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关锦鹏的镜头永远都对准女人,永远都那么慢那么长,看的人那么累。人在异乡谁不寂寞不惆怅呢,最后三个女人的问题也依旧没有答案,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问题都很难得到答案。斯琴高娃的表演有点游离,水土不服,还是张曼玉和张艾嘉的自然。

40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两岸三地,三个女人,不同背景,人海缘聚。剧情冲突一贯的不明显,散而乱,意有所指,却又言而未尽,或者是点到为止了,暗涌深沉的女性心理,关导真是比女人更懂女人!7.7

4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关锦鹏真是最懂女人的华人导演。三个女人,三种心酸。隐约明白为啥这片击败“悲情城市”了。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阿关拍女人没得说,拿捏得非常到位,当然也得益于邱戴安平和钟阿城的好本子,还有黄仲标的摄影。三位女主的表演都有亮点,高娃老师的床戏,张艾嘉的舞台表演,不过突破最大确实还属张曼玉,也在《阮玲玉》之前就凭本片摆脱了“花瓶”的形象,拿下金马影后也算鼓励。尽管如此,《悲情城市》还是有点冤。

48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两岸三地、国族认同、两性政治……概念太多符号太多干货太少。感觉肿胀,并不哀愁。

51分钟前
  • 57
  • 还行

张曼玉、张艾嘉、斯琴高娃,在这部电影里都美极了,不只是说外表,还有由内而外的成熟美,用“风情万种”形容不为过。三个演员,代表着香港、台湾、大陆,每一个人牵扯着故土的历史,又是在1989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三十年后回头看,三地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所憧憬的和担忧的,有的发生了,有的翻转了,有的不可言说了。三个女人喝醉走在纽约街头各自唱着故土的歌,站在高楼上迎着纽约的风雨干杯,真是动人至极。关锦鹏作为同志导演的那一份细腻、柔情和理解,是很多男性导演所没有的。

55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在深夜的纽约街头高歌,在雪花飞舞的天台举杯,当代中国所有的悲壮,这一刻全都凝结在三个女人的笑与泪当中。一直想要这样一部戏,原来关锦鹏早在1989年就拍了,很想看一部三十年后2019年版的人在纽约,中港台三位当红女星来演,李安来导(想多了

5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 离她们所演绎的时代,已此去经年。欲言又止对这部电影来说,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只需要记得她们欢畅地笑过。在真实或虚构的世界,从前和现在,她们缓步前行,纵使他年人落花流水地老去,也请记得,她们阔气地将酒敬给了大雪,而不是自己。 ”

1小时前
  • 夏小昭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