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街车

剧情片美国1951

主演:费雯·丽  马龙·白兰度  金·亨特  卡尔·莫尔登  鲁迪·邦德  尼克·丹尼斯  佩格·希利亚丝  赖特·金  理查德·加里克  Ann Dere  埃德娜·托马斯  米基·库恩  

导演:伊利亚·卡赞

 剧照

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2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3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4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5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6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3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4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5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6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7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8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19欲望号街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5:57

详细剧情

  本片改编自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同名戏剧。  徐娘半老风味犹存的“南部美女”白兰芝(费雯丽)因“不适当”的行为被解除家庭教师职务后,来到新奥尔良投靠妹妹。妹妹家在一栋肮脏的公寓内,其丈夫斯坦利(马龙·白兰度)是波兰移民的儿子,性格粗鲁莽撞,且酗酒嗜赌。因为从小娇生惯养 ,受过旧式的南方教育,白兰芝多少有些神经质,她认为斯坦利是个很没教养的人,而斯坦利也正因为她所表现出的娇弱敏感,认为她会带坏自己的妻子,甚至威胁到他作为家中主人的地位,对她时常加以言语侮辱以示憎恶。在这样的环境中,白兰芝的悲剧一点点展开。

 长篇影评

 1 ) 怪物(monsters):回忆那些二十一诫统治下的孤魂野鬼

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1930年颁布的《海斯法典》(Hays Code)二十一条君临美国电影业三十多年,期间同性之间的情与欲不得不常常以一种表面扭曲、贬抑的形态从光影的缝隙里倾泻出来,更暧昧撩人,也更伤心欲绝。
写完发现除了《妖绳》(8.0分)、《热铁皮屋顶上的猫》(7.8分)和《午夜牛郎》(7.9分)都是IMDB的Top250。它们前两年大致也都在前250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呵呵。

1.弗兰肯斯坦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
不逊于原作的续集,甚至很多人说这是James Whale最好的一部电影,大萧条刚过去,距金刚爬上帝国大厦才两年,可以说科学怪人和金刚一样是现代性的怪胎,但他们同时也是非社会化的自在主体,提供了反观人类社会的外部视角。怪人的故事在Whale那里是一个被弃者的自传,拒绝女性生殖的激进言说。怪人有和人一样的躯体,却因为生于死亡而不是子宫就被人群命名为怪物(Monster),他本不懂也无所谓善恶,是人群的排斥让他疯狂,连被创造出来与他为伴的新娘也厌恶他,依偎在弗兰肯斯坦身边。
他孤独地徘徊在荒野里的身影,是几代同类人的剪影,他们将如怪物一样活着,怪物一样死去。

2.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41)
黑色电影开山之作,鲍嘉发迹的两部经典之一,鲍嘉魅力一日不退,此片一日光环闪耀。它和《蝴蝶梦》都有看过好几次,但是别的文章提点我才注意到的细节。Cairo拔尖的嗓音,他递给Sam Spade(Humphrey Bogart)栀子花香的名片和他把玩手杖的姿势,都在提示他的身份。
四十年代,希区柯克的两部影片《蝴蝶梦》(Rebecca,1940)和《妖绳》(Rope,1948)也常被引为暗里在同性禁区里越界,小小反叛《海斯法典》的例证。

3.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
布兰奇(费雯丽)和科学怪人一样是社会的弃儿,人生余辉里的一点快乐都来自“陌生人的仁慈”。她和田纳西•威廉斯(作者)笔下的南方一样已是残花败柳,玻璃一样脆弱(威廉斯另有一名作《玻璃动物园》),却佯装高贵矜持。她,或者那优美雅致,早已战败的,垂死的南方种植园文明,被妹夫斯坦利(马龙•白兰度)大工业的野蛮和粗鄙打得原形毕露。布兰奇和斯坦利虽是对立的双方,却是同性恋人格在压抑情境下不同侧面的投射:道德脱轨,遭到社会遗弃的“荡妇”与男性气质无限扩张,甚至鄙夷女性的“真男人”。
在布兰奇身后,还有一位莫名其妙开枪自杀的昔日爱人,她总能听到那声枪响,她明白自己伤害了他,他才会去死,她总在谴责自己。那个无声的亡魂也在威廉斯的又一部名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8)里,那只焦灼的猫是得不到丈夫原谅的伊丽莎白•泰勒,也是保罗•纽曼,那场他最好的朋友与妻子的出轨未遂事件里,他不知道在怨恨哪一个,又在嫉妒哪一个。

4.热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1959)
这部和《欲望号街车》是我总在说但从没多说过的片子。我从这部电影入手看Billy Wilder,第一次没看出这部传说中伟大的喜剧有什么特别,竟是日后看过《日落大道》也觉得一般,返回头看这部方才越看他越可爱。现在也没想明白是为什么。
最后那句著名的Nobody’s perfect已被后人说尽。忘了谁说过,这个结局的精妙在于老富翁Osgood连男女都可通融的回答把男扮女装的Jerry吊在半空中,他做不回男人,也不是女人,在Osgood一脸幸福满足的笑容和Jerry错讹的神色中,故事戛然而止。
状似大团圆喜剧,却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似乎也不需要解决了。
我深信Billy Wilder是一个乐观的家伙,他是少数我由衷喜爱的乐观派。
《热情如火》的这一段同性佳话其实无关情与欲,压抑与控诉,所以没有人需要死去。这与Billy乐观与否无关。放在这个序列里权当调节气氛吧。

5.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0)
元老Crassus(劳伦斯•奥利弗)让他的奴隶Antoninus侍奉他沐浴时,坦言自己喜欢吃蜗牛,也喜欢吃牡蛎,并说这是品味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可惜Antoninus听后不为所动,转而追随斯巴达克斯去了。Crassus不仅败在Varinia,也败在Antoninus。这五分钟浴室戏因为暗示性太强当年被剪掉了,不过斯巴达克斯和Antoninus临终前还是互诉衷肠,英雄相惜了一把。
导演老库对表现同志情谊一贯兴趣不大,可能是他意识到重现罗马时避不开这个角度。毕竟那时女性还不是完全的人,至高的爱只存在人与人之间,也就是男性之间。他们本不是游魂,他们在他们的时代光明正大,《伊里亚特》写到阿喀琉斯为普特洛克勒斯哭得山摇地动时,阿喀琉斯的痛苦自然而然,不见暧昧,也不见隐痛。希腊和罗马的先哲们到了后世犹太教-基督教的世界里不仅不能进天堂,甚至被排除在炼狱之外,只能在地狱里端坐(《神曲•地狱篇》)。

6.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
《海斯法典》废止后,在1968年大规模社会运动和电影新浪潮的夹击下,旧规矩溃不成军,所以这部R级片才有几乎捧回小金人。不过,这部荡漾着浓郁同性情谊的片子里,同性恋者虽得以公开出现,却是个猥琐的反面形象。和影片一样辛酸的是现实。
名片不用多言。许多人钟情影片淡化处理的结尾,汽车驶到了温暖的终点,Rizzo(Dustin Hoffman)悄无声息地死在Joe(Jon Voight)的怀里。

结语:
看过《潘神的迷宫》,本想写一个“伤心电影”的豆列,竟然发现写入的七成都有些暧昧。愈暧昧,愈伤心。不过《我私人的爱荷达》那种传统的异性恋伤害同性恋的单向表述未免偏颇而陷于自怜,实际上我们不过是大竞技场里的斗兽,彼此伤害:
有旁人回忆说,当年一场晚宴后他走到室外,看到劳伦斯•奥利弗和马龙•白兰度在泳池里亲吻,而费雯丽仍在室内与人气定神闲地谈天。她一定什么都明白,回忆者说。而我不能忘记费雯丽演绎布兰奇时的疯狂和她凋谢前的形容枯槁。
今天回顾的这段历史似乎又在印证一些陈旧的说法:首先,现代权力通过规定正常和变态来确立秩序,总有一小撮人需要被指定为变态,用以反照大多数人的正常;然后,权力规训的不仅仅是受迫害的少数,而是所有人——不让他们拍的电影,我们也看不到;最后,权力的高压即使打在男人身上,也还会转移到女人身上。她们无论是羔羊,地母,还是荡妇,都比男人无助。无助是她们活在世上的通行证。
你我在幻想中升到斗兽场的上空向下看去,也许有一天进入通透澄明之境,顿悟悲剧的完美境界就是它本质上也臻于喜剧,比如契诃夫《樱桃园》,比如RTD的《同志亦常人》(1999)。无奈我还在凡世的泥土里打滚且乐此不疲。你呢?

2007.3.3

 2 ) 如果你见过像布兰奇一样的人

十年前,我看简介的时候特别不能理解。在我看来,马龙白兰度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帅出一个标杆了——人真的很难接受美的东西很丑陋,他这样的性感男人,强奸?总觉得这种情节是无法被接受的。

十年后,我看田纳西·威廉斯的小说,就刷到了他最出名的这部剧。看了前半个小时,都无法认出费雯丽。后来瞟了一眼演员表,还是无法接受。那个美到天际的南方庄园大小姐真的是这部电影里神神叨叨的中年妇女?我一直自我催眠这源于化妆的成功,但是,看过背景介绍,也不得不接受,后来的费雯丽,也许就是布兰奇这个样子。

在《欲望号街车》之后,费雯丽进了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很少出现了,这几乎已经是她事业的末期作品了。她离世的年龄其实算得上年轻,也不过五十多岁,据说她患上了躁郁症,无法正常工作。

她的容颜本不该在这个年龄就支离破碎,但是,你要明白,她是个病人。

这个电影给我的震撼之大,要我用好几个晚上去回味,不停地感慨:人生真的是太残酷了。

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撕碎给你看,那么残忍就是,皮囊之美在揭开的一瞬让你目见的是人性之陋,有多美就有多丑陋,还有一种残忍就是,美被岁月侵蚀了,美被丑陋玷污了,美破碎了。

《欲望号街车》就是这么残忍,它把人生的所有残忍都展示给你看。然后,你能说什么呢?本以为有很多的感触可以发,最后,也不过,静坐无言。

我们真是天真,被韩剧的帅哥给洗脑了。总以为帅哥都是霸道总裁,爱你爱得不得了,对你好得要死要活的。真实的人生就是,帅哥可能是个禽兽,这反转冲击之大,有多少女人不愿意接受。就算斯坦利是个恶魔,最后不也还是看在颜的面子上恨不起来?所以,这样的演员是有勇气的,而拿生命去演戏的费雯丽,不但值得尊敬而且还要有敬畏感。

你知道她在电影中的歇斯底里和各种“作”有多少演员的心血吗?在面对着自己丈夫的绯闻对象的时候,还要沉入自己的丈夫是同性恋并且自杀的剧情中,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所以,不得不敬佩五十年代的演员。就算电影给予多少痛苦,也要将真实的人生血淋淋地剥开给你看。

于是,《欲望号街车》到底是在电影史上留下了痕迹。

十年前看这部电影,我会和前一个小时的感触是一样的。这个布兰奇也太作了,作为客人怎么能随心所欲呢?作为姐姐怎么能对妹妹的婚姻指手画脚呢?看到很多评论,也是在探讨布兰奇这个人,各种不讨喜,让人生厌。

我觉得我们站错了一个立场,布兰奇是病人,她是无法被划归在正常人的范畴里去讨论的。就像斯坦利一样,他用的是对待一个正常人的态度,于是布兰奇不但讨厌而且爱说谎不但作风不检还企图抓自己朋友做冤大头,他对她的兽性,在斯塔利看来没准是替天行道,正在惩罚坏人呢。

可是,布兰奇是个病人。一个人怎么能因为病人的病去惩罚病人呢?毕竟,不是病人自己愿意得病的。蓄意的侮辱是不能原谅的,所以,不管你怎么帅,人渣就是人渣,伤害就是伤害。

我之所以会有这么奇特的感受是因为布兰奇和我认识的一个人太像了。首先声明,和她接触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折磨,我无意折磨自己,当我发现这个人对他人特别爱指手画脚又自以为是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我就刻意远离了。她千里迢迢从南方来到这个北方城市,孤身一人嫁给的人,最终离婚了。离完婚很快又遇到“真爱”,真爱还一个又一个。她似乎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要求别人赞美自己,但是作为正常人来说,一个和你仅仅是认识程度的人对你的要求,会让你啼笑皆非。有段时间,她留在办公室里不回家,后来大家发现她晚上似乎不睡觉,有同事甚至怀疑她吸毒;有段时间大冬天穿着丝质裙子和凉鞋,还有段时间画了奇怪的妆,有时候看一眼都不敢看第二眼,当然她还是认为自己很美。她曾经推送自己公号文章给我,我在她的文章里看到了一个分裂的形象,她认为这世界上的人不懂得她的文艺,因为他们都很庸俗;她认为自己灵魂丰盈,要好过那些在她身边叽叽喳喳的俗人;她认为自己能力超群,而一切的原因是这个地区落后。事实上,她早就做不了任何工作,就算最简单的开个会,她都状况百出。她不会考虑别人的情况,永远希望别人将她当公主,并且服务于她,借人钱也不还,还有蹭吃喝的状况。

我描述的只是一部分,你应该感觉到这样的人有多讨厌了吧?但是我渐渐地发现,她是真有病。

看了林奕含的采访视频,她曾经说过;不是不为,是不能啊。

我们,这些正常人,精神健康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理解。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女孩,我曾经一度很好奇她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吗?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她生了病。这病让她自以为自己很优秀,自以为全世界自己最美,自以为沉浸在真爱里。她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也许她并不是说谎,并不是刻意装的像个金丝雀,我只是说是也许,因为,普通人如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给只是认识的人下诊断证书的。

像布兰奇这样的女人,看起来还是正常的。只是虚荣、自以为是,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因为她曾经是南方的贵族小姐,一切都说得过去,当正常人看这样的人,当然会觉得她谎话连篇,各种做作,但是,也许她的精神已经分裂了,她只是在勉力支撑而已。

依靠陌生人的情感是她自己给自己开的药方,但是显然,饮鸩止渴。

这世界很大,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奇特。我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布兰奇一样的人,你可能不喜欢他们,但是,至少别去伤害他们。病人不应该因为生病受到责罚受到孤立受到打击,他或许会让身边人痛苦,但是相信我,最痛苦的人始终是他们自己,就像林奕含所说,她走过奥斯维辛。

其实我也无法想象,但是至少是在试着理解。就我身边接触的人而言,她身边的亲人肯定是因她的行为痛苦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去找专业的医生,早治疗早诊断,而不是戴着个文艺的帽子任其发展。

也许,精神病院对于布兰奇来说,还是一个好的归宿呢。

而我在想,拥有这样回忆的妹妹,到底怎么要和这个帅的一塌糊涂的禽兽生活下去呢?

 3 ) 让梦的蔷薇在现实的罅隙里倔强绽放

这是阿尚给我的三部电影之一。

《欲望号街车》;《非洲皇后号》;《西北偏北》。顺序按照我喜欢的程度排列。

按照平时看电影的习惯,我会打开一个游戏窗口,边玩游戏边吃零食边看电影,一心三用,非常惬意。看《欲望号街车》的时候当然也不例外。

一开始,对于费雯丽的演技有点不以为意,稍显夸张,像是舞台剧。Blanche风情万种地向人询问妹妹的住处:“Well, they told me to take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and then transfer to one called cemeteries, and ride six blocks and get off at Elysian Fields.”开篇的一句话,就把Blanche的命运点了个透。欲望—坟墓—天堂福地。

在保龄球馆见到妹妹Stella,昏暗的灯光下Blanche拒绝了妹妹想要丈夫与她见面的请求,因为她还没有梳洗。

一个生理年龄也许已经超过40岁的女人心里住着一个16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女。Blanche 是一个如此美丽的女人。岁月虽然带走了青春的外貌,但是却为她沉积了摄人的风韵。

她有着一整箱华美的礼服,璀璨昂贵的首饰,她说其中那个最贵的白狐披肩是她的仰慕者所送。

她有洁癖,出门之前,回家之后总会在浴缸里放满热水,泡个澡,她说洗完澡之后整个人都精神了。

她对生活要求精致。即使住在妹妹妹夫狭小破旧的屋子里,她也会想到买中国的灯笼套在白炽灯上,会布置沙发。到后来,她与Mitchell争吵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些灯笼昏暗了明亮的灯光,让人们看不清她日渐苍老的容颜。

她热爱爱情但是却又害怕。这个在家乡“臭名昭著”的女人,与不同的男人约会,这些人当中甚至还有17岁的小男孩。为什么我要用甚至?不,我不喜欢自己这样的总结。

重新开始。

回到她刚到妹妹家的那天。

从保龄球馆回家。Blanche见到了妹夫,也就是马龙白兰度演的Stanley ,一个身材健硕,性感但却粗俗的男人。Blanche 对妹夫卖弄风情,妹夫也照单全收。这种卖弄风情是她的本能。一个等爱的女人,一个岁月已经在面容上刻上印记的等爱的女人,她是无比敏感的,在她遇见一个男人的时候,那种敏感会让她联想到无数种可能性。也许,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也许,他就是她的归宿。

我不知道Blanche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幻想,经历了多少次破灭,经历了多少次自我疗伤,然后鼓起勇气,重新等待。

她要一直都是16岁时的自己,年轻,美貌,无数的年轻男子整日围绕在她的周围。可是,记忆深处初恋情人的自杀身亡,时间的残酷,世俗的眼光,男人的卑劣让她无处容身,只能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到妹妹的家里寻求保护。对,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即使她也许年近40,但是我还是要用女孩子来形容她。),等待爱情,等待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不管别人怎么评论她,不管自己的美貌随时间消逝,都会保护着她,让她依赖,像是一个避风港。

然而越是等待,越是期望,就越偏离现实。Blanche 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自己在这个世界里便是女王,而且会有一个百万富翁接她去一个豪华的游艇里周游世界。

我的理解是: Blanche若是代表了梦想,那么Stanley便是残酷的现实,两者唯一的共通点便是“desire”。

梦想与现实第一次发生冲突是因为变卖农场的文件。Stanley是那么激动,几乎认定这个女人偷偷变卖了农场然后用钱买了这一整箱的华丽衣服与首饰。(老实说,白兰度的本色演出的确不赖,但是这个自私,野蛮的男人让我痛恨)他对Blanche的粗暴无礼是因为Blanche动摇了他的地位,尖锐地指出了他身上卑劣的性格,撕开了他一直自欺欺人的“优秀军官”的画皮。在Blanche生日的时候,Stanley砸碎了碗碟,对着妻子和Blanche吼道:“Every man is the king! ”

梦想与现实之间最长的对话,是Stella怀孕住进医院的那个晚上。那个时候,白兰度已经向Mitchelle说了Blanche的故事,Mitchelle无视于Blanche的热切渴望的眼神,无视她真诚的那一句:“Marry me,Mitch.”他冷冷的说:“No, I don't think I want to marry you anymore.. No, you're not clean enough to bring into the house with my mother.”而之前,Blanche是多么地期盼自己能够过上平静而幸福的日子。我不知道,这种想法有什么错。一个拥有美貌,聪慧,执着的女子,这样地被现实折磨。

就这样,Blanche在被自己的妹夫蹂躏之后彻底疯了。现实世界在她的内心完全倒塌,然而,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她依然美丽,骄傲,像一个女王。会有一个帅气的百万富翁来接她上游艇,然后去环游世界。她泡了澡,洗了头发,换上紫色紧身带帽上衣。问妹妹:“我看上去怎么样?”妹妹说:“你看上去美极了。”她骄傲地昂着头,笑了。等在外面的医生是个面孔苍老的绅士。Blanche 说:“不,你不是我要等的那个人。”坚决不上车。挣扎,抽搐。好心的医生检查了她的瞳孔,说:“不用绑她。她很好。”扶她起身,并优雅地伸出胳膊。 Blanche 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对着医生说:“Whoever you are, 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然后挽住医生的胳膊,骄傲的,像一只白天鹅,走出这个墓地一般的屋子。没有回头。

理想和现实的冲撞很难有善终。现实总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希望把梦想扼杀。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结局让人伤感,是悲剧。我并不这么看。不要把精神病院看成是炼狱,在电影里,精神病院往往是导演的一种寄托,在这个特殊的地点,没有现实生活中的角斗纷争,没有能够置人于死地的流言蜚语,没有俗人庸才的虚伪言论,多好?无奈的寄托,悲凉的选择。但是,能肯定的是,Blanche 不会再受到那样的侮辱和伤害了。她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像女王那样的活下去,快乐的活下去。也许,得病的不是她,而是我们这些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

后来上网搜了关于费雯丽的资料。才知道在演这部戏的时候,曾经倾国倾城的费雯丽遭遇了感情和事业的变故,片子拍完之后,她跟Blanche一样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是不是她在Blanche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在戏里演的是角色,还是她自己?自古红颜多薄命,费雯丽在她50多岁的时候凄然死去。给我们留下的,是她不朽的斯嘉丽和布兰琪。

 4 ) 关于影片的几个补充

关于本片:

有一段时间,美国电影深受戏剧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团体剧场”将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剧团所教授的自然主义表演方法移植到美国,卡赞就是剧团中的一员, 到40年代中期为止,他已经成为纽约百老汇最重要的导演。 原本拍自由主义倾向的社会问题的在二战以后转而拍摄Tennessee Williams的小说《欲望号列车》。“方法派”即演员以个人经验作为表演基础,而即兴表演常常是通往方法派的一条捷径。后来,以马龙白兰度为首的方法派对好莱坞产生了很大影响。卡赞曾经说:“马龙白兰度是一名天才的演员。”很早以前,卡赞就发掘了这个年轻人身上惊人的表演气质。

马龙·白兰度

关于导演:

麦卡锡主义,以约瑟夫·麦卡锡为首的一派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人,使用不公正断言和调查方式——对疑似共产党人,特别是持异议者和批评者进行打击、诽谤。这些人还印出了指向好莱坞娱乐的宣传册,明确规定 “不得诽谤民企、不得诽谤实业家、不得神化‘普通人’、不得赞美集体主义”

1946年7月,《好莱坞报道者》便出现了“给斯大林的投票”的专栏。上边指出了一系列共产党人,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导演本人,伊利亚·卡赞

卡赞被传唤到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并就其政治关系进行了质询。很多同伴转向“温和的旁观者”使他感到诧异又气愤,所以他对成为共产党员和对八名“团体剧场”成员的任命感到后悔,那八个人也加入了党派,其中包括奥德茨、保拉、斯特拉斯伯格和李的妻子。这拯救了他的电影事业,他因此未被列入黑名单。好莱坞的很多人却为此永远不肯原谅他。这不光是因为他对所作所为在事后完全没有表示歉意,更重要的是他冷漠的评论:“伤害朋友会伤心是正常的,但我宁愿伤害他们一点也不愿让我自己受伤更多。”他甚至说提交证据让他的工作质量有所提高。“做这一切是我的真实想法,之前的一切都是十七年的故作姿态,”他在自己1988年的自传《一生》中写道。“我真正天才的原创电影,都是在我作证之后拍的。” 因此,黑名单事件除了道德谴责之外没有对卡赞的职业生涯产生过多负面影响,甚至对他的职业生涯有所助益。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出现了“好莱坞十君子”。他们举行了无数次抗议,被召去参加了无数次听证会,还是坚持指控HUAC是违法的。好莱坞十君子中的达尔顿·特勃朗坚持斗争,他的结果却是没有任何敢于雇佣他。于是特朗勃就在家里待着,借用他人的名字写剧本。18个月中,他写出了12个剧本。其中就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罗马假日》。

 5 ) 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

虚荣、矫情而放荡的女人令人讨厌,如同影片中的布兰奇。她们在服装、首饰上倾注太多热情,在长相、身材上耗费太多精力,却有意忽视如下事实:华衣美服、珠戒玉镯只是花容月貌的陪衬,而花容月貌经不住时间的磨损。她们知道女人的柔弱、娇嫩会勾起男人怜香惜玉之情,却有意忽视掉年龄的增长能使那份可爱变成恶心。她们不知道,持守随青春一起流逝的美丽,靠的不是粪球上着霜式的涂脂抹粉,靠的是一个温婉动人的灵魂。反而幻想徐娘半老时还能使青年才俊、百万富翁拜倒在石榴裙下。

然而,这样的女人让人在可恨之余,也不免让人觉得可怜。如果你想到她的虚荣、矫情和放荡,是因为男人的好色和风流。女人的美不在容貌,而在她的内心。但又有几个男人在灵和肉不能两全之时会选择前者?我想,大多数男人天生做着两个梦,或者想成为皇帝,向往着一个后宫;或者想成为贾宝玉,向往着一个大观园。

这份可怜,随着剧情的进展,差点使人溢出同情的泪。最悲惨的,不是女人只懂得追求使男人悦目的美,不是女人颜色渐衰失去男人的宠爱,而是明日黄花的女人于无依无靠之时,投奔唯一的亲人,却遇到一群野蛮的男人。布兰奇的妹妹丝黛拉住在新奥尔良一个有着天堂名号的贫民窟,那里生活着一群干体力活的粗人。他们对待女人的野蛮让人误以为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能来到这个世界,只因为曾经在子宫里待过、吮吸过乳汁。他们中最温柔的米奇,只懂得和女人聊体重。丝黛拉的丈夫斯坦利正是这些人的代表。他最大的爱好是和工友通宵打牌赌钱。他不会出于起码的亲情关心下妻子的姐姐未来的生路,只会嫌本以狭小的家居空间不得不再容纳下一个外人,并且对妻子和自己没从那份布兰奇卖掉家产所得的财钱中分得一杯羹而耿耿于怀。基于此,他有意调查了布兰奇不堪回首的过去,并把此事告诉即将和布兰奇结婚的米奇,从而使布兰奇失去了一个不够理想但至少可以依靠的男人。布兰奇因之而心理崩溃,得了臆想症,整天以为有百万富翁倾慕自己的姿色,而邀约共乘游艇出海赏玩。于是,妹妹斯黛拉只好把她哄进精神病院。面对有些疯癫的布兰奇,斯坦利仍然没有任何同情,他倒是急切地期待着做父亲的日子的到来——丝黛拉生了个儿子。

姐姐布兰奇的悲惨命运,让妹妹丝黛拉认识到,丈夫斯坦利不仅仅只是有些粗鲁的率直而已,他还非常的残忍、无情。正如布兰奇说的,“刻意的残忍是不能原谅的”。于是,丝黛拉带着新生的儿子离家出走。影片就此结束。

如果我们不像电影那样就此打住,再往下想想。如同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一样,斯黛拉走后又怎样呢?在一个女人无力自谋出路的世界,在一个穷男人都有脸骄傲的自称他是家中的国王的世界,无论一个女人出走地有多远,她总要寻找一个男人的肩膀。然而就影片中的男人来说,有钱的好色风流,没钱的野蛮粗鲁。还能和善的对待人老珠黄的女人的,除了同病相怜的女人之外,只有一个苍老的绅士。

综上所述,我觉得这部片子有点在讲女权。我理解的女权,不是女人要像男人一样的生活。而是女人要和男人平等的生活。就审美来说,女人不能只懂得追求使男人悦目的美,更要懂得追求女人自身的美。以至于男女对异性身体的美感认知给异性造成的影响能够持平——如果想到相比增高,痩身、美肤、整容等等更流行的话,显然男人对女人的美感认知给女人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女人对男人的美感认知给女人造成的影响。不过,也许这是永远无法达到的,甚至只是缩小这方面的两性影响力的差距也不太可能。或许,男人有意地塑造了女人的容颜,女人则无意地塑造了男人的灵魂。

 6 ) 《街车》与白兰度

我是真的被马龙-白兰度迷倒啦。
从《唐璜》到《教父1》,再从《码头风云》到《欲望号街车》,白兰度在我心中的形象呈完全逆生长,看着一个过度肥胖的糟老头一部部在电影中渐渐变为躁动不安的性感青年,这种感觉真的无法形容。期间岁月的跨度太大,胶片时代从彩色渐渐褪成黑白,画面中他的模样也逐渐轮廓清晰,在渐显粗粝的线条与分明的光影中愈发焕发出年轻的神采——终于,到了今天的《街车》,我看到的白兰度,不愧为好莱坞空前绝后的雄性魅力之王。


《街车》里饰演Stanley的白兰度,就是赤裸裸的欲望符号,是现实的最终演化,是庸俗的无穷集合。Stanley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无不是背弃道德、有违法律、践踏人性的举动,他对妻子Stella、妻子的姐姐Blanche造成的伤害,正是庸俗丑恶的现实对人类个体所施加的暴虐与折磨。然而,现实固然残酷,却又因利益与欲望而鲜活诱人——对于Stella,是驱使着她一次又一次遭受家暴后依然奔回Stanley怀抱的欲望;对于Blanche,是现实在理想面前的张牙舞爪、挑衅叫嚣。人性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无力,只因我们在强调“人性”的时候往往指的是其中光辉的那一面,而同利益相纠缠的兽欲与恶念,则被我们自欺欺人地归咎于“残暴的现实”——其实从这种无力感中就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无法反抗,正是因为这些欲望是深深植根于人性本身的,是自内而外侵蚀整体的,无法防御、不能抵挡的隐疾。而Stanley的角色设定,正是把这欲望的毒性完全暴露出来,让他整个人成为与现实相融合的象征性存在,通过他对Blanche姐妹的恶行,从而直接展现出现实对人性的同化与伤害,达到更具戏剧张力的效果。
然而,由于没人会拒绝欲望的魅力,Stanley的行为在片中自始至终没有受到影片倾向性的指责。导演毫无保留地展现出他“恶”的一面,然而这种“恶”是理所当然的、出自于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与需求;而白兰度又赋予了Stanley一角无与伦比的“纯真”——当他被蓬头冲醒,满屋子寻找妻子、大喊着Stella的名字时,当他站在楼下向楼上的妻子投去懊悔的眼神时,当他跪下抱住Stella、失声痛哭时,之前一切的冲动野蛮、暴躁易怒都只会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是如此的单纯天真,如此的值得被一次次原谅。他一切行为的驱动力都只是直接利益,Blanche的到来破坏了他生活的平衡,于是他处处迫害、把她逼疯;妻子Stella的离开令他感到无助与孤独,让他即将出世的孩子受到威胁,于是他满心真诚地接她回来、乞求原谅。这些“直接利益”远非仅限于物质,更包括友谊(不愿Michi被Blanche骗婚),尊严(为Blanche对自己的诋毁而愤怒),和爱(对妻子、孩子的需求与占有欲)。至于为了守护他自己的利益,会令其他人牺牲掉什么,作为观众的我们视之等闲,很难对他产生厌恶感,只因潜意识里便明白Stanley所代表的现实,本来就没有“悲悯”可言。
不得不说,《街车》里这样的白兰度,是人间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的极品。就像现实一样,他太简单粗暴了,却又过于多变复杂。各种矛盾在他身上展开最凛冽的交锋,而他各项魅力值的消长则仿佛厮杀在战场,唯一可控的就是始终强大的欲望。如果说费雯丽赋予了《街车》这部电影舞台戏剧一般的强烈震撼力,那么白兰度则是用其如此纯粹而浓郁的气质,为影片增添了难能可贵的真实——在这里我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呐喊,除了白兰度,没有任何人能够承担Stanley这个角色!年轻的他,就是Stanley本人,任何后人,都学不来他身上那种令人疯狂的魔性:欲望。只能成为拙劣的模仿者。而费雯丽的Blanche,在我看来(……依然是站在不负责任的角度……),是需要后天的磨练与工巧来诠释的,年轻时期的费雯丽演不了;而换一个美人迟暮、历尽冷暖的伶俐女子,却未尝不可同样到位地描摹出Blanche的心境。简而言之,演Blanche需要技术,而Stanley更需要天赋。
比起周一才看完的《码头风云》,我不是很喜欢《街车》,如果说前者是披着黑色电影外衣的经典英雄故事,后者则在夸张荒诞的外表下有一颗太过晦暗、压抑、扭曲、腐烂却又鲜血淋漓的黑心。前者是那样浪漫,比如最终从迷惘中站起来的英雄,比如在死亡与绝望的尽头里涅槃的爱情;而后者,后者呀……仿佛既不悲壮,也不感伤,只有现实对人性最尖锐无情的嘲讽,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的情绪只有空洞二字可以形容。还记得周一从图书馆里走出来时,仿佛被人才狠狠抽完巴掌又紧紧抱住的激动心情,恨不能瞬间移动到电脑前将之尽数倾吐;然而今天电影结束后,我扒出英语预习,翻了几页,却又懒懒地躺在视听室大沙发上睡着了……醒来后,除了睡得有点儿毛以至于到处找水喝,唯一那么点儿肯活动的脑细胞都给了“根据空气能见度与气味判断雾霾浓度”这一环保命题……关于影片,我不愿回想。
就像片中的Blanche一样,我说过,自己是最可悲的那类人。Old-fashioned,却又在现实的鞭刑下被迫向畸形改变;因此我在生活中大多时候是在体味空虚与痛苦。然而老派的故事能予以我幻觉与安慰,有关,爱与希望,光明与理想……知道我为什么那样喜欢《坠入》么?因为在Joey践踏了一切美好的故事里,在那个爱情成为背叛、希望化为泡影、光明遁于黑暗、理想碾成积尘的异想世界里,小女孩最终还是做到了,用最纯真最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重新站了起来。也许在现实里这依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我并非偏爱Bad Ending,只是偏爱大部分Bad Ending里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然而《街车》一片,是从人心底里、灵魂根部生长、蔓延出的无力感,它冰冷而轻灵,如影,如鬼魅随行。

关于没能说完的白兰度。《欲望号街车》里的他,正是这么多年来我对他期待的形象。然而当我真正观看了他在影片中的表演,再回忆起之前看过的他的角色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26岁到70岁,这个男人在银幕上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绝不只是容貌的变化,而是个人气质在银幕上完全扭转、颠覆的奇迹——从Stanley浑然天成的粗俗与恶,到Terry从颓废迷茫中挣扎出良知的美好,再到Vito由对理智的掌控与人性的洞悉从而成为相对黑暗中的绝对光明,直至最后垂暮之年的精神科医生Jack完全收敛在世俗气息里的平庸。这些,那些,怎么可能是由同一个人演的呢?偏偏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是那般不留痕迹,那么让人相信,有这样一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而并非仅仅限定在银幕之上。很多演员都能做到人戏合一,但那是建立在演员气质与角色气质的契合的基础上——比如Jon Hamm与他所擅长的Don Draper式人物,比如Johnny Depp与他所擅长的各种寂寞怪咖,比如Ryan Gosling与他所擅长的Driver式冷面悲情角色们。看这样的演员演这样的戏,我很少会惊叹他们的演技是多么炉火纯青,因为能感知到,他们根本就是在为角色注入完全属于自己的灵魂;但白兰度不一样……他好像有,许多个灵魂。
最后呢,我实在也不想再谈《街车》里的费雯丽了。Blanche这个角色令我感到焦虑不安,并且身心俱疲。“文学,音乐,爱与诗”,“与周遭人群所格格不入的精神境界”,“注定被现实所撕扯、毁灭的理想主义者”……这些评论我看够了。我还年轻,不想看到妥协,也还不急着谈被毁灭。
——更何况我还暗地里向往着现实。

何不以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做结?以下,Blanche用来形容Stanley的话语——
“他好像个畜生,畜生的习惯,他甚至像个类人猿,成千上万年过去了,而他,斯坦利·科瓦斯基,就好像石器时代的幸存者,带着从森林杀死的动物的生肉回家。而你,你还在这里等他。他会打你,还会打呼噜,也可能会吻你。而这,当然是假设亲吻已经被发现了!……丝黛拉,人性已经有很大进步,好像艺术、诗歌、音乐,还有人性的温柔,这都是我们成长的表现,而我们将坚持这些,竖起这些旗帜向前,继续进行我们的黑暗旅程。别再和野蛮人待在一起了。”

但事实是,人性总想要与野蛮共存。

 短评

马龙白兰度是美,美到我觉得费雯丽长得也就一般。。。。

1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有点受不了舞台剧式的表演方式....

13分钟前
  • tavico
  • 还行

犯贱的妄想狂VS装逼的种马,欲望对欲望,两败俱伤。将为人母的离不开动辄家暴的丈夫,中年男离不开母亲的照顾,自觉站在制高点上的禽兽不如,自觉是文艺女权的热切渴盼着一切男性的恭维,生活本身就是一辆欲望号街车,所有人都被牢牢绑在座位上。电影拍得非常讲究,方法派的大胜利,配乐够喝一壶了

15分钟前
  • 柴斯卡
  • 推荐

穿背心的白兰度好帅,穿西装的白兰度好帅,穿睡衣的白兰度好帅,穿背带裤的白兰度好帅,穿花衬衫的白兰度好帅,衣服撕烂掉的白兰度好帅,不穿衣服的白兰度好帅,抱头哭着求老婆回来的白兰度又帅又萌。【醒醒秃子

16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看底下前五名的影评,没有一个提到内战后南方拒绝改造导致社会贫困、美国地缘政治等,全是什么爱情、迷惘。灵魂、脆弱、华丽。所以我一直觉得从历史、政治的角度/老师讲电影远比中文、艺术系讲得好,因为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呐。硬是要观众对艰涩的技术感同身受和舍本逐末南辕北辙有何区别?

19分钟前
  • 东林君
  • 推荐

一个无家可归的、不自重的、做作的、搬弄是非的、爱慕虚荣的、自欺欺人的不幸女人的悲惨故事。

22分钟前
  • Ex
  • 推荐

时代的铁骑无情驶过,不合时宜的人只能苟且偷生;费雯·丽把这个神经质的自欺欺人的却又可怜兮兮的白兰琪刻画的入木三分,对戏的白兰度也是不落下风,野性又直接的斯坦利的存在恰是白兰琪的对立面;夜景黑白摄影教科书。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白兰度就是个迷人的胚子 妈的!

25分钟前
  • Wendy
  • 还行

经典哪~他们告诉我搭乘一辆名为欲望号的街车,换车去一个叫做墓地的地方,再坐6条街区,到天堂乐土下车。

2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舞台剧各种即视感,一个被欲望毁灭的故事。野性、暴烈的白兰度帅得惨绝人寰,足以让任何人为他粉身碎骨。费雯丽除展示不朽演技外在他面前简直成了个柴火妞...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一个活在过去的诗性人儿最终只能在疯人院渡过余生。

32分钟前
  • 诺顿家的花儿
  • 推荐

卡赞代表作,威尼斯评审团大奖。1.费雯丽与白兰度反差鲜明的伟大表演,体验派与方法派的对决。2.破碎之镜=强暴暗示=幻梦消散=虚荣与谎言的崩解=灵魂死灭。3.剧本极佳,隐晦多义,过往轨迹逐层揭示,又留有开放空间。4.黑白光影与明灭街灯。5.卖丧葬花的老妪。ps:脑补同为体验派的阿佳妮如何演。(9.0/10)

3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Leigh把Blanche演得太好太好太好了 好到让人心痛。Leigh能让人从这样一个角色中看到自己的部分影子 实在可怕。欲望 虚荣 谎言 这些伴随女人一辈子的词汇 如此集中尖锐地迸发出力量。

39分钟前
  • GREY dreams
  • 力荐

不管你是谁,我总是依赖陌生人的好心肠。——这句台词是无奈是刺痛也是挖苦,透着无尽的悲凉。

40分钟前
  • V
  • 力荐

Blanche在各种意义上都具有“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她必须永葆青春美丽,再践行矜持兼顾情调的淑女美德,从而攫获一份男人的敬重与爱意,就完满了……否则她就一无所有。这种生命态度在古今中外都是女性悲剧的制造机,妹妹反倒活得明白,容貌与家世都会变迁,要么别自命不凡,要么别孤注一掷。

42分钟前
  • 婆罗洲1834
  • 推荐

社會是怎樣逼迫那些敏感而又不想循規蹈矩的人走向毀滅

46分钟前
  • 弥亞
  • 还行

要我也会把她赶出去。。。。。

49分钟前
  • neeeeeverland
  • 推荐

文艺青年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被生活打败。坚持前行,才是众人的女神。倒下来,就成了女神经病。结尾看得我挺难过,时刻警示自己。

54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如果不是费雯丽,大部分人会讨厌死矫揉造作的布兰奇;如果不是白兰度,大部分人会恨死粗鲁暴力的斯坦利。

57分钟前
  • 玄蠊子
  • 力荐

没有经历过布兰奇的那种痛苦,怎么知道费雯丽演出的伟大?

1小时前
  • 吴秉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