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

剧情片意大利2019

主演: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 比尔·努恩 / 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 / 梅兰尼·蒂埃里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剧照

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2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3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4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5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6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3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4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5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6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7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8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19海上钢琴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4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给每一步都踩在云朵上的一九零零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

 2 ) 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梦,是一个别人吹起却总觉得要破灭的泡沫

1900一个数字,一个年份,也是一个或许莫须有的人的名字。1900这个人真的存在吗?那个一生都在船上,从来没有触碰到过陆地的天才钢琴师。 我在想,如果我是1900,我会不会下船,会不会去找那个一见钟情的姑娘。说真的,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难以下决定的事情,如果真的在想了很多很多的未来以后。 如果下了船,未来是否真会像他们描述的那样美好?名扬天下,然后呢?定期的在某些满是观众的剧场表演?每隔一阵子的灌制一张录音盘?然后呢?买一座房子,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然后呢?找到那个自己爱上的姑娘,结婚,生个孩子?然后呢?慢慢的老去吗?如果那样,自己真的会开心吗? 或者,下了船,会是更可怕的事情。名噪一时只是短暂的,音乐只是陆地上的人们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供他们去消遣。那么,到了陆地上的我又算是什么?一个钢琴家?谁知道那陆地上有多少个钢琴家,又会有多少个其它这样那样的家。 而船上不一样。我出生在这里,熟悉这船,每个角落,每个起伏和动荡的节奏,都是我所熟悉的。还有那个大厅,那架钢琴,它们是我所能够主宰的,我在那里,我就是它的灵魂。在船上,观众是过客,我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一批一批的来了又走,而我总是在这里,而且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所有的习惯都依赖于这船。 下了船,会怎样?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梦,是一个别人吹起却总觉得要破灭的泡沫。而留下来,我知道将会有什么,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那个住的小船舱,那个吃饭的餐厅,那个欢乐的大厅,还有那架钢琴,那钢琴上的88个按键,我都无比的熟悉。留下来挺好的,为何要下船呢? 如果那船永远不会沉,我想,如果我是1900,我也是不会选择下船的。至于那个姑娘,为何非得下船才行呢,如果真的属于我,为何不能一起在这船上,如果不属于我,那么,我何不留在这船上等待,属于我的那个她。

 3 ) 我担心那些过于纯粹的东西

在我看来,这个意大利电影讲了一个真正浪漫的故事。
不过,说是故事,也许还不如说是心愿,一种不顾一切的对纯粹的追求。
我觉得世上必定会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因为在我们的心中,生命唤起的感慨,虽然也许是隐约的,但却恒在。有一种心愿,它要求擦除一切杂质,来表达对存在的最纯粹的呼应。《海上钢琴师》,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这样的呼应。
我们中国把那种人人都会有的生命的感慨叫做“人生如梦,此身如寄”什么的,西方则叫做1900——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他的世界在一条叫做弗吉尼亚的游轮上。作为一个人,他的附属关系被减到最少。没有生日,没有身份,没有家庭,没有爱人,没有社会纠葛,也没有性冲动,没有发育烦恼……他什么都没有,但碰巧是一个天才,碰巧是最虚渺的音乐的天才。他活着,却等于不存在,他死去,正如不曾活着。他爱过一个女孩,但止于凝视,至多是黑暗中轻若鸿毛的一吻。
1900,他孓然一身,轻盈地、洁净地、无邪地、忧伤地,悬浮在无垠的大海之上。

影片较出我意外的是,1900不是一个像《Lolita》(港译:一树梨花压海棠)里的那个忧郁而变态的中年男人,他像儿童一样无忧无虑,嘴角总是挂着漫不经心的游戏一样的微笑。还有,他也讲粗口,但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玩弄人生的自恋狂。他真是干净的。

但是,当人生被减去得太多,就会失去还原真相的能力。我总是害怕那些过于纯粹的东西,我害怕它们破坏生活的根基,轻巧地擦除了生活所必须的杂质。它们把一些罗曼蒂克放入人们眼中,同时偷去一些朴素。
罗曼蒂克就是充满巧合。罗曼蒂克的优美建立在脆弱的平衡之上。但在我们那一脚深一脚浅的人生里,却没有办法去维持这种平衡。


二战后,残破的弗吉尼亚号将被爆破,但1900躲过所有人的搜索,留在船上。当他的朋友最后找到他,他倾诉了自己对陆地与城市的恐惧,解释了他将与弗吉尼亚赴黄泉的打算。
我想,也许不要让他讲这么多话吧。不要太自信。如果真有1900这个人,难道真有人知晓他在生命的终点想了些什么?生命的神秘,一个人对生命的感知,真能用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来解释清楚么?
我的设想是,1900始终没有出来与康恩相见。在浩瀚的海中,爆破前一刻,他从船窗玻璃露出一贯微笑的脸,朝这个世界挥手作别。康恩也早知道他不会出来,他只是设想了几种1900可能对他说的话。这样,是不是更符合影片虚渺轻盈的质地呢?可是,康恩是个太笨的朋友。这个小胖子,总是激动万分的鼓动1900下船,列举了陆地的千般利诱,名利啊,妻子啊,孩子啊。正是他的憧憬吓坏了1900。要我就不这么说。

 4 ) 漂流在大海上的音乐浮城

终于看完了《海上钢琴师》。
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
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未必,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了,还是我们让陆地桎梏了我们自身?城市里有着成千的街道,我们迷失于其中,看不到天的尽头,而大海以其广博的胸襟,容忍并珍藏了1900这个特异的存在,也甚至是因为大海的广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让我感动,一个是因为其艺术性,另外一个则是单纯的感动——对一个膜拜音乐的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动。
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摄影师并不像其他同类镜头的处理方式那样,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让作为主体的1900的身影在以庞大的Virginian号做背景的环境下,越变越小——这是一种真正的渺小。摄影师选择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而另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还有一些细节化的东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欢乐的音乐,而后半部则几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间的那段短曲及其变奏——空灵短巧,细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备自闭潜质的心灵。
而影片另一个不得不说到的细节,一般的回忆录式的影片在回忆部分总会制作成比较灰暗的色调,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则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我们所看到的Max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仿佛是Max所生活着的战时乱世所带给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众生的心理——阴冷、悲伤、困苦、颓废。而当Max开始回忆过去和1900在维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转为鲜艳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从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仅有的一次邂逅爱情——无望无果的爱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且伤感的连绵不绝的阴雨所替代了。那个姑娘出现的时候,舷窗外是霍然腾起迷雾的大海。而后,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讷讷的看着那个被一袭黑衣和一把黑伞笼罩着的姑娘,张开嘴,妄图说些什么,继而却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用言谈与人沟通,始终不如用音乐来得更流畅。即使雨停了,天气却依然继续阴森着,于是1900只得和那个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阴霾和涌动的人流中道别。

另外关于以爵士乐作为影片的主体音乐类型。
爵士乐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边表现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情意,一边又可以跳动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嘲讽的音符。爵士乐的自由节奏全然破坏了过去那些传统音乐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样,以其的存在嘲讽着这个无聊的世界,同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出生黯然伤神不已。

总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乐,其实就只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另一个方式而已,只不过1900比我们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极端。
记得,仔细的聆听影片的配乐哦。

 5 ) 1900:你坐错琴凳了,那是上帝的钢琴

到现在才写这部电影,其实十年前早已看过了。那时我只是二十出头,除了朦朦胧胧的诗意以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记住。那之后的十年,我如同船上的那些旅客,去了一些国家,换了许多城市,住了许多屋子,遇到许多人,与他们交谈,合作,相处又道别,就像登上一艘又一艘航船,不停的迁徙,这漫长的十年之后,再看1900,忽然发现除了诗意之外,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我未曾理解的东西。

我其实并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肯下船,就像他也不理解我们这些land people一样:“你们这些陆地上的人,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夏天到了,你们又害怕冬天再来,所以你们永远不厌倦旅行,总是追寻遥远的地方,追寻那永远是夏天的地方,我觉得这不适合我。”我问我自己,我是这种人吗?我大概是吧,那么我要追寻夏天的到底找到了没有?我也不知道。

我从小就是个基督徒,但很长时间我大概都不算是真正的基督徒,因为从来没有好好理解过圣经的价值观。小的时候,我坐在教堂里,听传道人给我们读圣经,说教会是一艘末日的方舟,我就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坐在教堂里,而是坐在一艘摇摇晃晃的大船上,它在黑暗的海洋里飘啊飘,也不知最终会把我带到哪里去。是的,圣经一直在告诉我们,我们只是住在船上的人,而我们并不相信。

住在船上,和住在陆地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当然也带来完全不同的对世界的理解。住在船上的人,会知道生活只是暂时的,真正的生活并不在这里,他们不会期待拥有太多,他们不会太贪心,只需要简单的东西就可以活着,几件衣服,一个床铺,知道晚饭在哪里,就可以开心的弹琴,跳舞,船是一个微缩的世界,但那里比真实的世界轻盈很多,天真很多。

而住在陆地上,就是另一回事了。正如小号手所说,你得给自己搞一个房子,找一个妻子,生一些孩子,要去在这个世界上争取你的地位,争取名声,争取财富,争取那些能够长久拥有的东西。陆地上有无限可能,所以你如何能够满足于只做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呢?你进入一座宝山,怎么可以只是什么都不拿,只是坐在里面弹琴呢?你有责任必须做点什么,拥有点什么,成为个什么。不然,你就是个loser,这是陆地的哲学。

1900对此心知肚明,虽然他从来没有下过船,但整个世界,以及从陆地上来的人们一次又一次经过他的身边,他很清楚这些人都在追求什么,想要什么,于是他也知道那只是一种幻觉。无限是一种幻觉,是我们以为我们真的可以拥有,却从来未曾得到过的东西,因为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1900的意思,和庄子要说的差不多。

年纪渐长,我越来越愿意承认,人其实不需要有那么多的物质,这也许和很多中年人不一样,好像到了这个年纪之后,人们似乎都是物欲渐炽,越来越深的沉迷在这些游戏之中,有些主动,有些被动。中国人心目中的五子登科,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银子,最后这些到底是被你的拥有,还是成为你的负担?

我有时听朋友说,他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买了什么昂贵的东西,心里再不像年轻时觉得那么羡慕,那么想要了,第一反应常常是这真的需要吗,就算没有又如何?

1900就什么都没有,他真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占有什么,也不被什么占有。他就像不存在一样,除了他那转瞬即逝的美好音乐之外,除了他那纵情弹奏的一生,他什么也没有带来,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不需要存在,他不需要被记住,他也不觉得遗憾,他并不努力在这大地上留下什么痕迹,他所有的意义都在那个过程中。

女孩的父亲曾说,他听见了大海的呼喊,那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告诉你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得到你想要的一切,那个声音,大概所有人都听过,我们叫它“梦想”。当1900看到那个女孩的时候,他也听到了这样的呼喊,而那声音来自陆地,来自城市,来自女孩临别时的邀请。就像听到了美人鱼的歌声,他想离开自己的船,去获得那些可能和那些无限,想获得一些长久而坚固的东西。然而,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它,那不是真正的长久。

人们总觉得,只有陆地才是家,才是稳固之处,但陆地真的稳固吗?双脚或许可以踏在坚实的地面上,但命运依旧如海浪翻腾,谁敢说自己稳固如同磐石呢?谁敢说自己就一定看得到明天的太阳呢?1900虽然生活在大海上,他的命运却单纯如坚固的陆地,他不觉得焦虑,也不打算攫取更多。海洋让他安稳,而陆地才让他眩晕,陆地无穷无尽,看似自由,看似坚固,其实那里才是刺激着人们攀比和贪欲的黑暗之海。

短暂而浮荡的一生,有什么是真正稳固的呢?事实如此,但能够看清这个本质,并愿意以这样的态度过一生的人并不多,愿意不去获取,孑然一身,只是在海上给人们最美的音乐就感到满足,这样的人并不多。许多人也在中年之后才有了这样的觉悟,或许是直到窒息才终于浮出水面的挣扎,如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画家,他最终从陆地逃向了大海。

1900也让我想到使徒保罗,保罗就是一个决定从陆地走到船上的人,他从前在陆地上有稳固的一切,他是罗马公民,拜在名师门下,有大好的获得名声财富的前途,他却像疯了一样扔掉这一切,跑去坐船了。

他的后半生什么也没有,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银子,他一样都没有了。他就那样上船了,从凯撒利亚的港口出发,从此就一直在坐船,漂流过无数的地方,再也没有过稳固的生活,如今我们提起保罗,总是会自然想到那几张航海图,他的足迹最终成为他留给我们的遗产,就如同1900留下的音乐。

1900是从何时开始决定这样过一生的呢?也许是小时候,当他透过舷窗注视着深夜里的大海,一趟又一趟的往返在两岸之间,就明白了生如逆旅,也许是长大以后,他穿行在华丽的舞会之中,见过了太多的衣香鬓影,也见过了太多的曲终人散……从此,别人都害怕看到尽头,他再也不害怕尽头。

他愿意活在有限之中,他明白了正是因为有尽头,才有价值,正是因为有限制,才有自由,正是因为有别离和死亡,才会有珍惜和不舍,他欣然接受生命是有尽头的,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也有尽头,他从来不试图否认和欺骗自己这一点,但这是我们每天都在欺骗自己的事。也正是因为他清晰的看到这种有限性,他才知道很多看似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也没那么有价值。没有什么是不能放手的或不能消失的,就像《一代宗师》里宫二说的:“亡了就亡了吧。那么多好东西都亡了,凭什么我就不能亡呢?”就算你觉得不能亡,也还是会亡的。

秦始皇曾试过寻找永生,他沉浸在幻觉中不肯醒来,他不肯亡。但即使如他那样权倾天下,最后也一样要面对死亡,魔鬼欺骗了我们,让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拥有无限,到最后,原来还是租借,一切都要归还,连本带利。

沉迷在九重繁华世界中的我们,从来不比1900更自由,我们想要拥有无限,却反而画地为牢,这样的故事我们听的太多了。是选择在无限中做一个有限的齿轮,还是在有限中做一个无限的演奏者?无限所承诺给我们的无限,是真正的无限,还是诱骗让你把一生珍贵的几十年投入其中燃烧的幻觉呢?你确定你没有成为这无限的幻觉的奴隶吗?

魔鬼曾把耶稣带到最高的地方,把世界万国的荣华指给他看,对他说,我把这一切都给你好吗?换一个普通人,大概会欣喜若狂,因为我们始终以为,拥有就是永远拥有,拥有越多,就越有权力也越自由。但耶稣拒绝了,因为他知道那可见的无限只是一条金光闪闪,越来越收紧的绳索。所以他宁愿受限,受限在卑微之中,受限在贫穷之中,受限在会疼痛会哭泣的肉身之中,受限在十字架上,但在这一切的限制中,他发出光来,那光穿透千百年,准确无误的照进我心里,他在有限中抵达了无限,成为了真正的无限。

1900说:“如果键盘是无限的,在那个键盘上,你就无法演奏,因为你坐错琴凳了,这是上帝的钢琴。”正如圣经里所说,原罪只有一个,就是你以为自己可以和上帝一样无限,你看不到自己的有限,以至于你总是想去抢上帝的琴凳,去弹那你没办法弹的钢琴,你总是不愿意承认,你就只是住在一艘船上而已,这趟旅程或许有点长,但它是会到头的,它是有限的。

所以,坐好你的琴凳,弹好你自己的钢琴吧,看得到琴键开始的地方,也看得到它结束的地方,琴是有限的,它只有88个键,而你,都未必能活到88年。

 6 ) ::《海上钢琴师》的哲学反思::

  【1】 “我”和世界
  
  
  人只有在自己的外面才能看到本体的自己。
  
  “我”是一个人。
  “我”在世界之中,“我”又在世界之外。
  “我”在世界之中,所以我能感受世界。
  “我”在世界之外,所以我能观察世界。
  
  1900是一个人。
  1900在世界之中,1900又在世界之外。
  他听不到大海的声音,因为大海已内化成了他的“我”。
  他能洞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因为他的“生活”在周围一切事物之外。
  
  距离、间隙产生认识。
  “我”和世界是有间的。
  而“我”和“我”是无间的。

微信公众号:xizhicat
  
  
  
  
  【2】 存在与非存在
  
  
  作为生命的人,1900存在于世界之中。
  作为社会的人,1900仍存在于世界之中。
  
  但他没有国籍,他没有身份。
  世界不承认他的存在。
  
  有时候,展示就是存在。
  不向世人展现,世人就不知道它的存在。
  
  它就是黑格尔所谓的“优美的灵魂”
  它是超人的,它“存在”于世上,却不向世界展示。
  世界不承认它的“存在”。
  死亡就是“优美的灵魂”最后的命运。
  
  对于世界,对于未来
  它,不“存在”。
  
  
  
  【3】 有限和无限
  
  
  琴键有限,却可以承载无限的灵感。
  船身有限,却可以展现无限的世界。
  
  言有尽而意无穷。
  
  用有限的载体创造无限的意象,那是智者能做到的。
  而在无限的世界中划分出无限个完美的有限,
  那是“上帝”最伟大的创造。
  
  
  
  
  
  【4】 选择与自由
  
  
  能够选择,说明你是自由的。
  但是,你的自由是有限的——你的自由仅在选项范围之内。
  
  TO BE OR NOT TO BE?
  1900面临两个选择。
  
  在船上,他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的轨迹。
  在岸上,他还要面临若干个“子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害怕失去自由——控制自己生命方式的自由。
  所以,他选择了待在船上。
  
  人唯一不能离开的东西,是他自己。
  当船已经变成他自己的时候。
  他已无法离开……
  
  
  
  
  
  【5】 现代与后现代
  
  1900——[一个新的世纪]。
  弗吉尼亚号——[1900的世界]——[一个新世纪的世界]。
  
  1900的命运就是20世纪命运。
  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死了,
  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20世纪社会已经死了。
  
  20世纪死了——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当人们还在赞美科学与理性,享受科学理性带给我们的便利的时候,
  两次世界大战带着工业文明衍生出的武器把人类个体炸了个粉碎。
  
  1900在旋梯上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害怕?
  他害怕的不是他说看到的(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
  而是看不到的(工业文明的)尽头!
  
  所以,他回来了。
  宁愿过看得见尽头的生活。
  
  1900的命运可能就是我们的命运。
  
  
  
  【6】 还想说:
  
  
  
  《海上钢琴师》是典型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影片,其反工业文明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价值观)的倾向非常的明显。
  
  1900的成长方式绝对是后现代的:他通过报纸和周围人营造的虚拟媒介环境认识世界,他的世界是真实与非真实的混合。在后现代的社会的文化沙漠中,缺乏的不是概念,而是一个概念的意义太多,使他原本的意义失去了意义,就像“妈妈”可能是一匹马……
  
  而以REGULATION(如以福特生产线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和MONEY(拜金主义价值观)等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几乎被1900都FUCK了个遍……
  
  
  
  
  
  
  MAX没有把1900打晕然后托下船,他让1900通过完成自己的选择来完成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样的剧情设计是后现代的萨特似的。
  
  福柯认为:任何一种话语都是使用者试图向他们施加影响他们思维的权力。而MAX走的时候,没有语言。

 短评

如果我把吉他练熟了,就可以不用买打火机啦

5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6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力荐

尤记得男主在船舱里弹琴,望着甲板上的姑娘,画面、音乐、意境如梦如幻,还有斗琴那一段。但是明明进一步就可以海阔天空,非要退一步万劫不复,孤独着自闭着,害怕离开旧时的生活,无论如何不支持这样的选择。

7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男主弹钢琴技术和配乐简直可以称得上完美,对于我这种手控来说,福利啊!原来真的有人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意志,佩服,再说一遍,里面的配乐真的太美了

9分钟前
  • 愿赌服输
  • 推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艘船 一个近乎偏执的小归宿 只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 不致无枝可依。

12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力荐

每天睁眼,去面对这个世界都需要勇气。

16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1998年有两部关于大船的片子,一部以全球票房大热胜出,一部以文艺情怀成为经典,我喜欢后者。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他不能离开的不是那艘船,而是那片养育他的精神家园

26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最喜欢的电影,喜欢,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27分钟前
  • 明珠一颗孙小美
  • 力荐

我就爱他说,fuck the regulations!!

30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3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当一个人习惯了孤独,那么让他融入人群等于杀死他

37分钟前
  • 岁月如歌
  • 力荐

对于一个父母不详的孤儿来说,汪洋大海之中只有那艘船是他唯一的依靠,这艘大船已经不仅仅是他能证明自己价值的舞台,更是他的整个世界。离开了大海和大船,他的整个世界便立即崩塌,这便是他完全走不出那艘大船的原因。

39分钟前
  • 事儿妈
  • 推荐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他的懦弱,懦弱得真实。

44分钟前
  • Zuschauerin
  • 推荐

给大众看的艺术家电影,很多煽情与细述很不必要,但是很多人喜欢

45分钟前
  • boliang
  • 还行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今天下午重新再看了一遍,居然特别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

49分钟前
  • 夏小暖
  • 力荐

#重看# 4.5;依旧被无敌配乐和质感光晕煽得泪意充盈,tornatore的煽情功力和过于冗余的抒怀一样著名。完全以浪漫写意的方式讲述这块流动空间自20世纪初到二战后的神奇经历,1900是这个“倒霉世纪”的开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一战到二战之间短暂的黄金时间——衣香鬓影的派对狂欢,大爵士乐队呈现的荣光盛世,与Max结尾目睹的昔日锦簇成废墟(“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取回小号消匿在昏黄纽约街道的身影成对比;Max作为见证者和叙述者,旁观角度+多年后闪回的“隔空”转述再添传奇色彩。不愿踏足陆地不仅因为边际无尽,更在于1900正是good old days告罄的标识,锈斑大船和“不存在的人”消失于大海,旧时代结束,第一个喊出“America!”之人的新时代马上来临了。斗琴段落视听精彩,人戏合一。

5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托纳多雷拍了那么多电影归根结底其实只是一部电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回忆永存,往昔不再。是一段传奇,但也只是一段从未踏上真正土地的传奇,显得没有根基;镜头运动棒得就像手指抚过琴键流淌出的美妙音乐,不过这片子的成功大半还得记到莫里康尼账上。

5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我想有些东西只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当环境变了,其他的一切都会变。

1小时前
  • 白日梦小姐
  • 力荐

又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1小时前
  • 寂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