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2

动画片美国2011

主演:杰克·布莱克,安吉丽娜·朱莉,达斯汀·霍夫曼,加里·奥德曼,成龙,塞斯·罗根,刘玉玲,大卫·克罗斯,吴汉章,杨紫琼,丹尼·麦克布莱德,丹尼斯·海斯伯特,尚格·云顿,维克多·加博,迈克·贝尔,艾普尔·洪,亚历山德拉·戈尔德·朱尔登,斯蒂芬·凯林,利亚姆·奈特,保罗·马祖斯基,丹·奥康纳,罗密·罗斯蒙特,莫瑞·史特林,弗雷德·塔特西奥,劳伦·汤姆,康拉德·弗农

导演:吕寅荣

播放地址

 剧照

功夫熊猫2 剧照 NO.1功夫熊猫2 剧照 NO.2功夫熊猫2 剧照 NO.3功夫熊猫2 剧照 NO.4功夫熊猫2 剧照 NO.5功夫熊猫2 剧照 NO.6功夫熊猫2 剧照 NO.13功夫熊猫2 剧照 NO.14功夫熊猫2 剧照 NO.15功夫熊猫2 剧照 NO.16功夫熊猫2 剧照 NO.17功夫熊猫2 剧照 NO.18功夫熊猫2 剧照 NO.19功夫熊猫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0 16:07

详细剧情

上一部中,熊猫阿宝(杰克·布莱克 Jack Black 配音)功成名就,成为名震四方的神龙大侠。平日里他随同师傅(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配音)以及盖世五侠:悍娇虎 (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配音)、猴王(成龙 Jackie Chan 配音)、快螳螂(塞斯·罗根 Seth Rogen 配音)、俏小龙(刘玉玲 Lucy Liu 配音)、灵鹤(大卫·克罗斯 David Cross 配音)在和平谷修炼,生活悠哉游哉。这一日,一伙恶徒闯入山谷抢夺金属材料,在与他们交手中阿宝意外产生幻觉,由此对自己的身世感到疑惑。  另一方面,恶徒的魁首白孔雀沈王爷(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配音)正图谋闯入王宫,称霸全中国。新的正邪大战拉开序幕,阿宝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篇影评

 1 ) 看好莱坞如何打“中国元素”牌

纪念日假期期间,《功夫熊猫》续集在美国各大影院播放,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看 。我们去看的时候,发觉即便是我们这个小城,上演的场次都很多。我们去的时候,就分别有10:40和11:00 点两个场次,间隔不过二十分钟。从商业上说,此片看来颇为成功。与此同时,该片也在中国上映。片中诸多“中国元素”,在中国观众和观察者中打翻了五味瓶。有观众为影片中的中国民乐、香港功夫、四川担担面之类元素叫好。但是此片也引起了一些抵制,比如在放映上部《功夫熊猫》就在抵制的赵半狄,此次抵制的团队中又有北大醉侠孔庆东加盟。捧也好,棒打也好,我想大家可能都在反思的一个话题是:从花木兰到熊猫,为什么这些中国的材料,被别人烧成了美味佳肴,反过来又卖给我们来赚钱呢?

关键一点,我们说“文化强势”可能有点模糊,在价值观上的自信才是个秘诀。相对于转型期价值观混乱的中国来说,美国有一个清晰且相对自信的价值观体系支撑,这有助于这类影片的成功。好莱坞擅长利用在老百姓心目当中深入人心的一些价值要素。在拍摄给家庭观看的影片时,这一点表现得更明显。大部分美国人家庭观成长观都比较明确,相关观念社会认同度比较高。例如,在亲子关系上,中国人更看重血缘关系,美国人看重后天培养的亲情,比如有没有花时间在一起(阿宝和爸爸一起下厨),这个时间质量如何等。这些场景看上去很中国,骨子里很美国。导演是在做“美国为体,中国为用”的事,影片其实美国元素更多。其他一些细节处,导演也尽量贴近美国现实,比如熊猫在街上踩着跑的车,颇似美国儿童玩的踏板车,只不过是古装版,更显笨拙滑稽。放映中我听到小孩子笑声不断,说明小孩子很喜欢此片。

此片票房走红,主要是娱乐要素组合得好,未必就是中国元素的功劳,没有必要为此沾沾自喜,也没有必要因此盲目抵制。如果导演开始用的是澳洲袋鼠,而不是功夫熊猫,也一样能拍出这种效果,只不过中国市场更大而已。看完此片,我上网去看了美国影评网站 “烂番茄”和著名影评人Roger Ebert等人的评论,发觉他们很少评论“中国元素”,而是此片作为一部娱乐影片的得失。

不谈中国元素,说明这些元素被天衣无缝地放到影片里了,不再突兀,而成了电影本身的质地与纹路。电影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很有匠心,比如被中国观众称赞的“民乐”,融合到了打斗场面和无厘头的幽默一起,美国人能听出来是中国音乐,不知道是什么也不影响其欣赏,但是中国人能听出来曲名,这样大家各取所需,适合不同市场之需,确实精明。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有时候就太性急,一下子希望对方认识到我这是要讲什么文化,对方反倒会觉得说教意味太浓,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有时候觉得是文化侵略。

好莱坞帮我们拓展了我们对于“中国元素”内涵的认知。这些年我观察到,从中国文艺团体到美国的偶尔演出,到孔子学院式的系统文化输出,所要展现的“中国元素”往往思路狭窄,方式呆板。在取材上,局限于泥塑、木雕、武术、国画等被认定为 “文化”的元素。要把文化做活,思路应该开阔。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中国元素”太多了,不能只看到几点。这个思路狭隘的问题,国内已有学者注意到。几年前我接触过去我们在西弗吉尼亚小城支教的一位来自华师大的周博士,她是一文化学者,她说的一个现象很值得思考。她去乡下去采风的时候,县市文化干部有时候反倒会跟她去说,那个有什么看头,你看看我们整理的这些。而周教授作为学者,更感兴趣的是去采集那种原生态的,没被文化过滤的“文化”产品。周老师说这些文化干部,只会整理出他们心目中“文化人”的文化,未必就有民间的原汁原味和新鲜丰富。这种被我们视作“正典”的文化,换了一种语境,未必能够继续正点。

具体负责文化输出的人,未必认识这个道理。不久前我有机会和国内一文化单位沟通,对方试图发起一个大型展览,展出剪纸、书法、国画、刺绣等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而美国对口合作单位,则更希望促成该文化单位牵头的校级合作,希望通过中小学生的口,去描述各自所处的文化,他们觉得这才是“真家伙”。在这里,我们看到双方对于文化的内涵,对于文化交流的方式,在认识上都有很大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人的事,要改变,需要文化群体和个人共同努力。

由于好莱坞没有中国“文化人”对文化理解的思维定势,反而放得开,会出奇制胜发现一些新鲜活泼的要素,给“中国元素”灌注新的内涵。比如《2012》中,在中国面目模糊的民工群体入戏了。《功夫熊猫》续集中,我们看到了街头的担担面和小摊小贩。我甚至从中看到了沈王爷在街头设置的“城管”式的角色,在为难卖饭的小白兔。中国饥荒年间的大炼钢铁,美国不少观众略有认知,也被放到了影片当中来。

由于中国市场很大,在《功夫熊猫》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使用,这个挡不住,也没必要抵挡,就把好莱坞当个文化输出的培训师好了。另外,从别人的眼里看看何为“中国元素”,看看《功夫熊猫》这类电影,看看《寻路中国》这类图书,也算是借鉴一下新鲜视角,拓宽中国文化自强和文化交流的思路。


原载于《东方早报》2011年6月7日

 2 ) 《功夫熊猫2》:细节精彩主线稍弱

    继续碎碎念。


    三年前的《功夫熊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融入了形意拳等中国功夫的精髓元素,而《功夫熊猫2》则将中国风渗透在不止是功夫招式的每一处细节,开头介绍历史设定的时候,使用了类似皮影戏的画风,这一段给人的惊艳程度,不亚于《哈利波特7上》里边同样使用皮影戏的“三兄弟故事”,片中凤凰城对中国古典楼阁建筑等元素的运用更是达到极致,事实上,《功夫熊猫2》的创作团队曾专门到四川收集素材,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本片的细节精细,不止是在中国风的多方呈现,其实本片的许多小段子就算单独拿出来,也能让人捧腹大笑,这与梦工厂一向擅长的恶搞和娱乐精神不谋而合,这一部分梦工厂自然游刃有余,尤其是以阿宝为中心制造的一系列笑料,这样好莱坞式的幽默与中国元素的混搭,为这个冒险故事增色不少。
    归结一下本片,大致有两条叙事线,一条是阿宝为首的真功夫对抗沈王爷强权下的热兵器,这一条线也是全片最主要、花费笔墨最多的部分,在3D与大量特效的衬托下,这一部分将中国功夫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片尾阿宝以四两拨千金的太极招式对阵沈王爷舰队的炮火,视觉观感一流。另外一条是阿宝的身世,其实这一条线是第一部遗留下来的问题,第二部只是加以深挖和加工,将悲惨的身世加诸阿宝身上,为片尾的大打温情牌埋下伏笔。
    两条线互相促进发展,并最终交织在一起,本片的两条叙事线都挺流畅,但是与精彩的细节相比虽然也有亮点,但是都略显平淡和中规中矩,这也是许多梦工厂动画都存在的问题,细节上下的功夫很足,甚至每一个场景都很精细,但是主线故事很少能做到与精彩的细节相互映衬,仅仅只是依靠视觉效果和捧腹的细节,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造成片子的短板。一部电影想要从“好看”这个档次提升到“经典”,还是需要在故事性上下大力气。

 3 ) 今天你inner peace了吗?

梦工厂这次是把中国元素都拿走了,剪纸、舞龙、佛山无影脚、集体劳作插秧,除了对白是英文的,其他都很中国,对于中国动画制作人的伤害就不说了。
梦工厂秉承了动画制作方面让人从头笑到尾的无厘头作风,阿宝站在高处和沈公子对话那段太周星驰了,但是功力要胜出好几成,沈公子用了几个“what?”就把所有人的笑点搞定了,人家也没找吴孟达或者如花出场不是?对于中国喜剧片的伤害就不说了。
梦工厂做的东西都很写意,但是总是形散神不散,既有熊猫爱老虎的不伦之恋,又有熊猫在夕阳下拥抱鸭子的亲情主旋律,情节上虽然是个萝卜换太子的经典模式,但它还是轻描淡写得就差点让我哭出声儿来,阿宝手里的两筐萝卜就让我无比温暖,人家也没在最后让阿宝对鸭子说一句,“在我心里你才是我的亲爸爸”,或者“爸爸我爱你”之类的话不是?对于中国主旋律影片的伤害就不说了。
梦工厂的片子里的人物造型海纳百川,大腹便便的阿宝最后戴上了斗笠,除了没有一分为三,没有喝上几口烧酒,跟魔兽争霸里的熊猫酒仙简直是双胞胎啊,对于暴雪的伤害也就不说了吧。
我不是老寒碜中国电影的,我只想说说inner peace,啥意思,淡定啊!
片子结尾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淡定的周星驰去扮演太极张三丰,正义才会战胜邪恶。
一只熊猫尚能如此淡定,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该反省反省了?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全心全意的去淡定,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的低级趣味的人。
你是否还在因为自己的小汽车要右转,而人行道上的行人在直行,而冲着那些神色匆匆的行人使劲按着喇叭呢?在欧洲,即使人行道显示红灯,如果仍有行人在上面穿过马路,司机们会安静的在一边等着的,谦和忍让和包容心这些自古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梦工厂拿走一些剪纸、舞龙舞狮也就罢了,别再把老祖宗的美德也扔掉,这些人家早就有,你扔了就真的扔了,没人去捡。
李娜得了法网冠军,大家伙都高兴,拜托总局你不要说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好不好?为啥一切个人成就非要和道德挂钩呢,李娜在获奖感言里可没提领导,没提CCTV,只是一个世界冠军,广大群众都学会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个事情了,怎么中国媒体和中国相关部分反到不淡定了?阿宝在打败沈公子之后还不是一样回到了乡下卖面条,人家可没面篇幅得喊着这是功夫的胜利。
你还在因为裤子又瘦了的事情而烦恼吗?你还在因为年终最佳员工不是你而生气吗?你还在因为你没有参加汽车摇号的资格而仇视制度吗?你还在因为美妞都嫁给了暴发户而说那句经典的“好*都让狗*了”吗?安静下来做个小人物没什么不好,阿宝也没说减肥啊,武功最高的也肯定是老虎无疑,没有汽车的熊猫也能驾驶着手推车飞驰如闪电是因为它有足够多的朋友,美妞一部分会嫁给暴发户而另一部分也会嫁给美妞这点你承认不?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只足够inner peace的熊猫,就是一个高尚的熊猫,一个纯粹的熊猫,一个脱离的低级趣味的熊猫。

 4 ) 目前最受欢迎的功夫喜剧

看过第一集就知道这片儿必然要出第二集,因为阿宝的身世总该有交代。
既然熊猫的生父真的不可能是鹅,那么熊猫跟老虎也是没有未来的,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有点伤感。

(@Erich 哈哈哈哈哈哈!好吧!既然梦工厂能让驴子和火龙在一起,那么熊猫和老虎也没什么不可能!)



•动作片动画化

我从未将《功夫熊猫》纯粹当作动画片来看,在我眼中《功夫熊猫》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功夫喜剧——而且我认为3D动画将成为动作片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制作动画电影不需要依赖于演员和功夫明星,而且能更自由地展现真人拍摄不可能完成的动作,摄影机的机位以及灯光的设置无限自由,3D效果也远胜真人电影。
动画的属性似乎决定了电影的喜剧属性,但目前能将角色与剧情塑造到极致的只有《功夫熊猫》。华美浓郁的中国风,萌点满分的人物设定,引人入胜的情节,妙趣横生的细节,正点到爆的动作场面,完全让所有在中国从事动画行业的人员感到压力很大。



•功夫片的奥义

我们将功夫片区别于动作片的原因是,在功夫片里很少有人打手枪,因为功夫再好的人也扛不住一颗子弹。(见我之前的文章《性感的谋杀——关于功夫片的闲言碎语》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34201/)很少有电影直面这个问题,大多数电影直接将功夫片的时代背景安排在古代,我一直觉得编剧们都是处于无奈才这样做,直到我看了一部叫《东方不败》的电影:洋人们来到岛上,他们拿着火枪,砰砰砰对着东方不败乱射,而林青霞很潇洒地将子弹悉数接住,嚣张地说:“你有科学,我有神功!”我顿时觉得这句台词既帅气又愚蠢,因为这太自欺欺人。

怎么也没料到,多年以后,外国人制作出了一部中国风的动画动作片直面了这个问题,主角是个死胖子,他面对的不仅是手枪,而是大炮。
四两拨千金,肉爪玩转炮弹。太极果然是功夫片中的终极招数,既然这是动画片,那么我们且不站在牛顿的角度上讨论这剧情扯淡与否,既然《少林足球》能说服中国人,那么《功夫熊猫2》也能说服美国人,我想如果有第三集的话,阿宝将学会如来神掌。



•青花瓷盘里的汉堡

自3D动画技术发展以来,好莱坞已经用尽各种动物来作为动画类长片的主角,仅鼠类被用做主角的电影已经有《精灵鼠小弟》、《料理鼠王》、《鼠来宝》和《豚鼠特工队》。相比起来,用中国国宝大熊猫做主角既独特又拉风。
梦工厂不惜支出大笔经费让动画师们远赴中国采风学习,只为精益求精,中国风的繁华精美不得不令人惊叹,城墙楼阁,玩具衣装,山水风俗,最扯淡的是关于武学的探讨已经超越了第一部一招一式的打打闹闹,用熊猫的黑白两色引出黑白太极的概念。
从平凡到卓越,从默默无闻到拯救世界,“成长”一直是好莱坞动画最爱的套路。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儿表达的无非是一个死胖子的故事——他拥有一颗充满爱的正义心灵,通过自身坚韧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盖世英雄。在第二集里,电影更多地讨论了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剧情收放有度,连贯紧凑,几处闪回的应用层层递进,当看到熊猫妈妈忍痛将阿宝塞入了萝卜箱子,我直接泪洒影院,无法自控。

好莱坞又做了一个大汉堡,用青花瓷盘盛到你面前,确实又好看又好吃。
有些比较激进的同学可能要站起来说你不应该吃这个汉堡,这是耻辱,你应该把盘子掀翻然后和美国人翻脸。而我想到的是多年前阿瞬天真地对一辉说,哥哥,美丽的地球上并没有国界线。我觉得大家应该愉悦,因为很明显是中国的文化已经渗透美帝,麻将、风筝和拉面什么的可以很轻易地被美国人接受,他们开始喜欢青花瓷,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爱吃汉堡,以后大家吃的用的都开始渐渐统一,世界在变小,这没什么奇怪的。

或许有些同学还是不满意,那么我讲个故事:
八年前有位台湾动画公司的老总慧眼识珠,赏识当时还年少的我,邀请我去公司面试原画设定,虽然我后来没去,但当时我和董事长在偌大的会议室里面对面谈了很久,他们放了几张公司制作的动画样片给我,这些动画很棒,却都是为国外制作的,我问你们为什么不制作中国动画,她说在中国很难赚钱——她说的是真的,那个公司后来出品了《象棋王》,被封杀了。中国企业一直甘制作好莱坞的廉价劳动力,现在好莱坞制作中国风的动画赚全世界的钱,这不是文化侵略,这只能证明好莱坞是最精明的电影商人。

《功夫熊猫2》的片尾字幕做得很好,尽管字幕后没有彩蛋,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注意一下名单中始终有大量的华人姓氏。比较而言中国现在的动画不是技术不行,只是商业头脑不够,脑袋不灵光,不够尊重观众的趣味和品味,所以观众也没能尊重他们的钱包,产生诸如《阿童木》之类的杯具。


•关于目前观看3D电影的一些建议

我是在万达观看的IMAX,万达的3D眼镜是透明眼镜,完全不影响画面效果,视觉效果非常正点。现在很多影院使用的是的红蓝3D眼镜,相当于戴着墨镜看电影,建议进影院前先做考察,戴着墨镜看电影还不如看2D。

 5 ) 侵略?侵略你个鸟:评论《功夫熊猫2》的评论

  本来说好不说脏话的,可是一上来标题就是脏话,可以自责。定好这个周末和女朋友去看《功夫熊猫2》的午夜首映场。今天也是手欠在网上随意翻翻评论之类的,一下看见有关于“文化侵略”的激烈争论。许久平静的心又TM不平静了!!爆裂!!
   情况是先锋艺术家赵先生抵制《功夫熊猫2》,期间又有许多文化名人出来冒泡声援。这期间可能有许多的网友出来谩骂,抑或是水军出来攻击当事人。赵先生也声称自己“势单力薄”,自己“晃着膀子”抵制“文化侵略”。了解了这些我就一个想法“侵略?侵略你个鸟!!”喜欢《功夫熊猫》的人应该很多,这是我们这种“崇洋媚外”的又一次“卖国”行为?还是我们甘心受“侵略”的“汉奸”行为?我们都是看客,就是想看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周末是娱乐活动还是让活动娱乐也都无所谓了。实打实的想缓解一下一周的生活压力,纯属娱乐。看电影当然谁好看看谁,娱乐当然谁好娱娱谁。现在清末“天国上朝”的观念在国人内弥漫的五颜六色。中国社会就像一个海绵容器,中国文化像水,过去水多放给世界。别国把水都吸走了,最后人家好好利用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现在玩的就是明白。海绵干了不吸旁边的水那是傻子。别说什么文化入侵,也别说什么抵制,没有文化或者文化杂种的情况不学习,不吸收,不被入侵还等什么?最瞧不起那些天天叫叫的,说吸收外来文化就卖国的。按他们说的那些近代搞洋务运动的都是卖国贼?像什么慈禧等保守派的都是TM的民族英雄?说这个国家的人坏,那个国家的人坏,不坏怎么着?人家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文化管你鸟事!关键是我们怎么吸收好的东西,怎么融合自我,创造自我,别再搞什么抵制,抵制,再抵制的丑态了。太监政策已经跟了我们几千年,别再把自己阉了当仕途,当炒作,当纯洁,当民族!
  赵先生说:“美国电影的消极元素对我们的孩子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有点类似‘洗脑’,我想让更多的人能够警醒这种文化入侵。”消极元素?《功2》没看过,《功1》倒是看过,我怎么没见着消极元素?看到的倒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完成自我。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友爱与关怀。反观国内的动画电影,说因素倒是没看见,因为压根片子就没让人有兴趣,不能把人带到影院里你拿什么说教?孩子连话都不想听你说还谈什么教育、元素、影响?竟拿些低幼儿的东西糊弄低幼儿,说什么经典再现,说什么投资千万云云,我看倒像是洗黑钱、骗赞助、恶性欺骗观众的电影。
文化是组成一个国家的主要因素,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求胜过以往,尤其在这种文化乱相的情境中,希望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需找自我归宿。饥渴的人当然是谁先给吃喝就收着,这是民情,也是时务,不是没原则。骑着小马拿着马刀和洋枪洋炮比比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面自己的东西不行,又嚷嚷着抵制、再抵制。另一面不敢接受“拿着中国文化敲开中国大门”这种事实,和抽着鸦片自闭有什么区别?身为中国的艺术家,不想着怎么做好自己的招牌,确嚷嚷着别家的饭菜有毒?这是什么意识?是典型的鸵鸟精神,脑袋封住就没有“洗脑”了,露着屁股让人打,痛是痛,但是死不了了。什么是先锋?先锋要给社会带来变革,给我们的文化带来冲动和新鲜,在追寻的过程中创造自我的、创造民族的。面对一座座的高山不是对着山骂它爹娘生出这么高的玩应,而是享受站在山顶,风光无限的快感。别再把“太监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了。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单纯的享受电影带来的感官享受,然后看看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现在还没有孩子,还不是个家长。如果我有五个孩子,我会带着四个孩子去看《功夫熊猫2》,我会和他们说爸爸看过《功夫熊猫1》,很好看,很有趣。至于那一个孩子没去可能是他太小,是低幼阶段。如果看完后,有一个孩子对我说“我以后要做一个比《功夫熊猫》还好看的动画片!”那将是我莫大的欣慰。

 6 ) “静心”思考中国电影的元素问题有必要

《功夫熊猫2》里依然沿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被塑造成了烟花与炸药;中国的冶铁技术在影片中得到了夸张的展示;中国人的航海历史呈破坏的力量被展现;中国人的亲情观把握住了整部电影的情感脉络。另外,中国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人情之美也在电影中得到了部分展示。如果仅看那些华丽的中国元素和电影中展现的武侠模式,会觉得这是一部中国人自行制作的动画电影。

《功夫熊猫2》里又囊括了中国动画电影很难具备的一些时尚元素:精致多变的画面感,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可与真人电影媲美的武打效果,真人电影所无法表现的夸张与跳跃……甚至量身定做的音乐,高度精确的拟声在国产动画中很难见到,这些现代化的特征在《功夫熊猫2》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梦工厂。

国际一流团队的合作让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达到了接近完美,3D效果的逼真让那些看过了2D电影加点立体字幕变成3D效果的假把戏不攻自破,国语配音更是用尽了“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时尚前沿的网络词汇,增加了电影的新鲜感。梦工厂把古老的中国元素放进熔炉里熔炼出了时尚成分很高的现代产品——正如《功夫熊猫2》中沈先生把铁和火药放进熔炉制成了大炮。只是火炮轰炸时人们到处逃匿,文化炮弹打来时人们越聚越多——在部分人的谩骂和责怪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去接受他人的先进,用“静心”这一招制造出更多好作品才能对得起嗷嗷待哺的国内观众。两部《功夫熊猫》的成功给了我们更多启示: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中国元素,但中国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元素基本都不伦不类,让人不吐不快。中国元素是好东西,也不能让它披着粗制滥造衣服,掠走观众的期待。中国电影和《功夫熊猫2》中的阿宝一样,需要戒急戒燥,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寻找一些新的模式。如果说两部《功夫熊猫》是打在脸上的巴掌,面对疼痛,我们更需要冷静。

《功夫熊猫2》中还特意加入了一些哲理层面的元素来拔高影片的内涵——就算是大制作的“视觉游戏”也要让你在看完之后有所收获:“静”孕育的“动”力量无穷大,而表象的真假和个人的记忆有时候也会有差错。阿宝的小时候的记忆始终不能与曾经的真相融为一体,但“静“孕育了一切真相,让他成为一个手中掌握真理之人。影片依然延续了《功夫熊猫》中关于信任的话题,《功夫熊猫2》中又加入了关于亲情、友情的深度思考。虽然故事模式难逃俗套,但梦工厂的这种努力很值得国内电影界借鉴和效仿:商业模式也可以有思想,甚至可以让电影主角担任“教导主任”的角色,只要掌握了分寸便可。

“寻根”成了《功夫熊猫2》的全新的主题。阿宝想要知道自己身世的努力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和传统伦理,而阿宝的这一举动恰恰是影片重要的催泪因素。如果看《功夫熊猫2》只能笑,那只看懂了电影的一半,为了鹅爸爸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我们完全可以哭一场——虽然鹅爸爸有时也有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嫌疑。

阿宝的亲生父亲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出现,且只说了一句话。别小看这句话,或许这句话将会成为《功夫熊猫3》的第一句话。而这期间手握“中国元素”王牌的中国电影需要做什么?这是我们看完电影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

 短评

再说一次: 阿宝他爸不是....,不是...,也不是...,是...,记住了没? (楼上,我输了,我道歉。)

8分钟前
  • 何碰碰
  • 力荐

还可以吧,没第一部好看的感觉

10分钟前
  • 嘉兴路派出所
  • 还行

原来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很深啊,制作精良值得一看

14分钟前
  • 启明星的指引
  • 推荐

老美把咱的东西玩得生动活泼,在笑声中目不暇接,回味无穷

18分钟前
  • 五摆五折
  • 力荐

我要动用所有马甲来打四星!!!

22分钟前
  • 奥特曼
  • 推荐

我想吼配音的各位你们也太亮了!!!就冲着Gary Oldman不疯魔不成活歇斯底里的那些坏笑和Jolie诠释的那只铁拳硬汉悍娇虎我也要看第二遍啊!!!

24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原来阿宝的身世是Harry Potter一样的凄凉…

26分钟前
  • 邃。
  • 推荐

给3.5分,那些可笑的笑点。第一次在电影院能让我看睡着的电影……

28分钟前
  • 越小墨
  • 还行

老美搞来搞去就是who am I,be yourself,freedom,inner peace这几个核心思想。还有弗氏精神分析学说,幼年阴影造成扭曲人格神马的。但,还是好好看!

32分钟前
  • xklxkl
  • 力荐

再说一次: 阿宝他爸不是鸡,不是鸭,也不是大雁,是鹅,记住了没?

36分钟前
  • 画下天籁
  • 力荐

美国制造的中国动画片~~

41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3d表现力非常出色,国语配音少点网络流行语就完美了!剧情虽无太多新意却赢在巧妙的细节上!!我爱这胖子!

44分钟前
  • 木南
  • 力荐

好喜欢这个系列,阿宝的身世被揭开了。神奇五侠再战江湖!

48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功夫熊猫2》很好看,3D效果堪称今年目前最佳!动作场面热闹紧凑,笑料不断——但整个故事很俗套没新意,远不如第一部。影片镜头视角非常灵活多变,视觉上非常享受。中国元素运用得炉火纯青。大反派设定得太弱,结尾的太极拳……让我想起《东方不败》里的“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50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哈哈哈哈 他爸爸居然是只熊猫....

53分钟前
  • 石家宝
  • 推荐

丰富的中国元素,恢宏的场面设计,动作的流畅度和丰富也让人惊喜,好片,这一系列完全值得推荐

54分钟前
  • 小小睿
  • 推荐

功夫片从中国一路打到外国,编剧都腻味了那些固定桥段,以致于熊猫阿宝每次摆完pose都要反嘲一下——这其实也是周星驰用滥了的桥段。然后是童年阴影,正邪双方的命运和动机都靠这个来解释,弗洛伊德离开了心理学但在好莱坞获得了不朽地位。我有更多的吐槽但这里字数有限。@望京星美withDTM

56分钟前
  • NullPointer
  • 还行

就像上周非常不推荐看3D版的加勒比一样,本周则很推荐看3D版的熊猫2。动画片显然更适合展示3D场面,可爱的萌系角色以及通篇的抽科打诨让这部电影笑声不断。低龄化的剧情设置让本片在情节不可避免的简单和俗套,这显然是一份儿童节的礼物,那么,给自己买个幼年的阿宝玩偶吧,顺祝儿童节快乐!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一次,梦工厂把皮影戏,民乐,山水画等用得炉火纯青,实在是佩服。

1小时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有时候你会误认为中国文化已经深度入侵美国了!

1小时前
  • 老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