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绒金矿

剧情片英国1998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克里斯蒂安·贝尔,托妮·科莱特,艾迪·伊扎德,艾米莉·伍夫,迈克尔·菲斯特,珍妮·麦克蒂尔,卢克·摩根·奥利弗,奥欣·琼斯,沃什·韦斯特摩兰,唐·费洛斯,瑞恩·波普,詹姆斯·弗朗西斯,林赛·肯普,约瑟夫·比蒂,萨拉·卡伍德,彼得·金,Roger Alborough,威廉·基,布莱恩·莫尔克,安东尼·朗登,Xavior,Steve Hewitt,Keith-Lee Castle,Donna Matthews,史蒂芬・欧斯戴,Ralph Morse

导演:托德·海因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2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3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4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5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6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3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4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5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6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7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8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9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4 04:07

详细剧情

  摇滚史上最华丽的70年代,性感、妖艳、前卫、激进等各种大胆元素被融合成独特的摇滚流派。这场摇滚革命的代言人布莱德·斯莱德(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彼时倾倒众生。然而,1984年,他在一次演出中遭遇“暗杀”,巨星自此陨落。伦敦先 驱报 记者阿瑟(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对自己的偶像展开调查。在回溯逝去岁月之中,却挖掘出布莱德与美国摇滚歌手库尔特·怀尔德(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的一段冰火之恋。布莱德受库尔特音乐的感染,创造出自己的华丽风格,迅速走红。两人相互激发灵感、彼此迷恋,最终却因为性格冲突而决裂。风头正劲的布莱德在失去库尔特之后也开始自暴自弃,导演出一场“暗杀”剧……。阿瑟在酒吧邂逅消沉的库尔特,他仿佛被布莱德灵魂附体,他们共同沉浸在对布莱德的怀念中难以自拔,同时一种奇妙的情感在他们之间诞生。  本片获得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第5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及金棕榈奖提名。

 长篇影评

 1 ) 致敬竟然变成了和原型宝爷的极有杀伤力的大撕逼

大卫鲍伊(简称宝爷)是英国华丽摇滚的领军人物,是英国无可争议的音乐届巨星,而《天鹅绒金矿》这部电影是英国华丽摇滚的史诗,达到了无数后来的模仿作品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是电影史和音乐史都不会绕过去的作品。但是宝爷和电影的撕逼大战,实际上使双方都负了伤。

宝爷绝对不是一个小心眼,他为人慷慨,而且是电影的高级票友,自己也拍电影,担任演员。举一个跟这片主演之一的伊万有关的例子。伊万在拍摄《猜火车》时,因为是小成本电影,导演丹尼(后来成为一代大师),虽然酷爱摇滚乐,想以一些摇滚名曲作为影片的配乐,但是付不起版权费,宝爷因为喜欢丹尼和伊万的处女作《浅坟》,几乎以免费的方式提供了自己的作品,而且为剧组介绍了大量的摇滚明星,这些人几乎都是不计回报地提供了作品,其中就有伊万在本片中扮演的以朋克之父伊基波普为原型的怀特。《猜火车》首映派对,几乎英国当时著名的乐队都参加了。面对着这些梦里的前辈偶像,伊万等年轻演员激动到快晕了的地步,而且这个配乐阵容,使《猜火车》以小成本,未上映就成为所有人心里的高逼格。伊万和导演丹尼因此片成为英国多项评奖的获奖者。而且随着海外发行,两人迅速走向国际影坛。这种对后辈的提拔和支持,稀有而珍贵。

所以伊万是以最虔诚的心进入剧组的,他知道自己是配角,但能演波普本身已经成了他莫大的荣幸,即使他已经红了。而乔纳森的入选,是剧组几番选拔,百里挑一的结果。他的舞台动作,据说至少模仿宝爷到八成想像。而这个电影原本是要拍成真传记,而不是伪传记。

但是在接洽音乐版权的时候,宝爷听取影片部分情节后,愤怒至极,据说是因为涉及到了他和波普的同性恋内容,才产生的不满。问题是在华丽摇滚的当年也就是70年代,他真的宣称过自己是双性恋,但影片拍摄的90年代末,这却成了禁忌内容,变成了有损名誉的事情。影片没有得到宝爷的歌曲授权,更加不能使用歌星本人的原声。但是意外得到了波普的歌曲授权,就是伊万演的怀特的歌,是波普个人创作和拥有完全版权的。他提供给了影片。

导演海因斯依旧坚持拍摄。但不得不调整剧本,将传记改成了伪传记。在影片一开始就强调是虚构的,把表述宝爷和前妻感情纠葛的戏份删除,把表述宝爷和波普同性感情纠葛的内容虚化。有人说电影看不懂,比如男主角为什么非要跟他前妻离婚,他和波普的感情似有似无,在性乱派对上,明明两个人进了单独房间,但前妻去查看时,床是空的。影片中真的同性恋行为竟然是贝尔扮演的粉丝和伊万扮演的波普发生的,贝尔因为爱偶像(影射宝爷的男主),所以染了头发扮演偶像,并且和偶像的基友发生了关系。可是伊万的台词是“许个愿吧”,而夜空出现了飞碟般的彩花,男主的歌声相伴响起,你真地不认为这纯属梦境的意淫吗?这种电影能看懂反而怪了,因为它删得支离破碎,情节的连贯靠观众猜。

电影明明有乔纳森这个男主,但首映时,从海报到演员名单,都换成了跟前妻戏份几乎相同,只是三个采访对象之一的伊万(演的是波普),不但戏份少,而且波普并不是华丽摇滚的领军人物,只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他在华丽摇滚中表现了前朋克元素,但直到华丽摇滚结束,他的朋克风格才真正确立起来,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是男一。但是导演的这个调整最后发挥了应急的作用。

影片在英国上映后,宝爷大骂该片,诸多乐迷也跟着骂,他们的火力点都集中在乔纳森,伊万因为演的是波普,而且因为《猜火车》跟宝爷以往有交情,骂声较少。你能猜到影片的票房吧,英国主流的绅士能接受这种影片吗?而热爱音乐的乐迷,也一样排斥,所以影片在商业上没有成功,而且乐迷相当苛刻地给予了超低分评价。乔纳森没有走红。可是无论是乔纳森还是伊万,他们的表演是超一流的。原本他们只需要模仿摇滚巨星的演出动作,但后来歌也在无可奈何地情况下归他们唱了。在影片有真歌星、真乐队演出的情况下,他们不但没有被秒成渣,反而镇住了场面,他们以短板还原了巨星的风采。其中伊万坚持唱现场,因为据他的观摩,波普的每一场演出,都是激情的迸发,而录音棚精细处理反而会磨损了锋芒,摇滚的震撼只在现场。对此导演颇为担心,但伊万上台开唱之后,导演立即明白自己找对人了。而乔纳森的模仿是多方位的,有早期乡村民调的模仿,也有MTV式意象化的模仿,都超象,他们的表现真地只配差评吗?

《天鹅绒金矿》在当年的英国(1998)没有获得成功,但却在英国之外,大获成功,成为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和导演的大热门,而且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在美国也广受好评。甚至在亚洲也受到了充分礼遇,它的修复版的推出,是台北电影节的重要一环,发生在2016年。就算豆瓣评分,都比英国高太多。

影片对只产生于英国,也只属于英国的华丽摇滚的总结是恰当的,没有疯狂吹捧,展现了它形式大于内容的一面,它传承了英国的王尔德唯美主义,原本就宣称艺术并不来源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引领生活。它的影响延伸到了摇滚之外,提出了“中性化”概念,并且迅速风靡当时英国的青少年,女孩短发,而男孩涂指甲油,各种色彩绚丽,奇装异服。而在它兴起当年,美国在1969年,因为青少年打扮太艳丽,像同性恋,而发生了警察和美丽少年大打出手的“石墙事件”,结果一两年后,英国华丽摇滚兴起期间,这种装束满大街都是。现在男人穿花衬衫,也是个人自由,而且挺时尚的。其领军人物宝爷在当时宣称自己是双性恋,并且跟波普等人在公众场合接吻。看不惯那是你的事情,摇滚明星根本就不是为了讨好大众存在的。华丽摇滚当然也有叛逆因素,但它主要强调美的共通性。为什么同性恋群体中广泛传播此片?因为该片不以同性恋为耻,是早期争取他们权益的艺术化呼吁。

也正因为形式大于内容,它的领军人物的分化,也是必然的。其中波普走向了朋克,大卫不断变化形式,适应市场,成为音乐风格的变色龙。这是现实,而不是导演想故意贬低宝爷,宝爷早期是摇滚巨星,后期是流行歌曲大腕,适应市场那也是极大的天赋。

摇滚的出现跟思想解放或者性解放基本同时,我国的摇滚出现在提倡思想解放,提倡创新思维的80年代,但大家已经回不去那个年代了。不是每代人的青春都有摇滚。
堕落不是摇滚的核心价值,自由才是。

令人扼腕的是,宝爷一方面大批最能反映华丽摇滚精神的《天鹅绒金矿》,一方面在西装革履的唱美国梦,上演百老汇歌舞表演后,在影片推出前后,他推出了颇有怀旧风格的唱片,也许青春期间的一些事不可说,但他还是怀念青春的。

 2 ) 《天鹅绒金矿》1969的妖娆

浓重的眼影,闪烁的亮片。
魅惑的紫和迷醉的绿,寂寞的高跟鞋。
华丽摇滚。
伦敦,纽约,六零年代。

好多年前在《非音乐》上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以摇滚、《猜火车》的男主角和同性恋为卖点。提到了一颗祖母绿宝石。印象很模糊。好像还有一个译名《紫醉金迷》。那个时候的自己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很混乱。没有希望,沉迷于摇滚、电影和滥交。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如果看了这部电影会不会还能像现在一样,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在电脑前面敲下自己的感想。两年了,正常的生活让我变得沉静和快乐。时间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总能留下些什么,却将自己隐身于一些气味,声响,画面,些些碎片中。只要这些东西被多年后的我们再次偶遇,那段岁月,就会像鬼魅一样,冒出来,悄无声息,却能够蛊惑人心。

关于爱情,与性别无关

Brian & Curt 我相信当Brian第一眼看到Curt 的时候就爱上了他。就是那种恣意迸发的力量,Curt Wild 征服了他。Brian的阴郁和自怜,细腻的悲情也许是一种性感。在舞台上,两个人的充满仪式感的交媾,Brian跪着舔食Curt的吉他。
纯白的床单,两个人在阳光中依偎。亲吻。微风。我相信这是一种惺惺相惜的美妙体验。审美。对的,就是审美。这与性别无关,我不敢确定那就是爱情,但是我理解那种不顾一切的情绪,激烈而无望,他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互相剥夺对方来获得自己的安全感。
所以Brian只能将自己包裹在绝望的黑色外套中,压低帽沿,悄然离去。消失在灰蒙蒙模糊的人群中。任Curt躺在舞台上,无望呻吟。那个时候,他们各自在想些什么呢?是爱情存在的那一瞬间吗?还是即将分离时无望的等待?

Brian & Mandy “I lost my girlhood, true. But it was for you.”Mandy在最后一次与Brian谈话的时候哽咽着对他说。我喜欢这句台词,但是不喜欢这个演员在这里的表演,因为哭泣的有些做作。太喜欢这句台词,因为每个女孩都会为了一个男孩变成了女人。我不是说身体上的,而是心中的那份沧海桑田。我们爱一个男人,全心全意的,也许只有一次,但是却等不到那个男人,从纯洁鲜美等到了腐败凋零,从黑夜等到黎明,斗转星移,风过处,皮肤的斑驳在眼角处蔓延。我们终于老了,我们不再是那个天真的小女孩,像期待一支棒棒糖一样期待一份完美无暇的爱情。我们不再是天使,也不再是精灵,堕入凡间,只为这样一个绝色的男人。他阴柔而自怜,将生活当作一台戏,他只是希望自己是最美的。仅此而已。

关于摇滚,与生活无关

阴暗的酒吧,火花四射的露天舞台。我也曾经热爱过这样的地方。与众人一起仰望闪耀的舞台。摇滚,摇滚者。有一种天生的魅惑和性感。是啊,反抗,否定,抵制。都是那么具有蛊惑力的词语,我们拒绝一切体制内的东西。
那么经纪人是什么东西?摇滚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金钱的铜臭味脱不了干系。那么多的毒品,他杀与自杀。摇滚者借反抗一切而受到一切的肯定,虚假的奢华和权力。就像白色的海洛因一样,轻易就随风飘散。
Curt最后对作者说:a real artist creats beautiful things and...puts nothing of his own life into them. …We set out to change the world and ended up...just changing ourselves. 是啊,Brian太沉缅于奢华的美丽,当枪声响起的时候,沉重的肉身缓慢的倒地,庞大的白色羽毛高高扬起,美得如此无能为力。同时他又是怯懦的,人工制造的暗杀使得形式的凄美变成实质的笑剧。
也许摇滚只存于舞台那肆意怒放的一瞬间。呵呵,想起另一句台词,我本来想好好玩儿摇滚的,谁知道到头来被摇滚给玩儿了。生活是庸庸碌碌的,充斥着吃喝拉撒等种种平凡的不美的东西。然而这就是生活,与摇滚无关。

让我们再次缅怀那个年代1969

69是一个魅惑的姿势,也是一个魅惑的年代。反战,喧嚣之后的沉寂。没有人相信乌托邦。没有人再寄希望于革命。传统已经轰然倒塌。所有人都浸淫在一种不着边际的迷幻感中,挥霍着年轻与奢华。这是一个可能性的时代。
浓重的眼影,闪烁的亮片。
魅惑的紫和迷醉的绿,寂寞的高跟鞋。
华丽摇滚。
伦敦,纽约,六零年代。
我们在耽美中不知日出日落,生活几何。

电影落幕了,但是生活永不落幕。一个时代过去了,我们依然在路上。奢靡的紫色与绿色,去年的秋冬又一次上演。春天,褪壳了,露出粉嫩的颜色,baby blue & baby pink ,我们在色彩中重生。仰望天堂,紫醉金迷。

 3 ) 天鹅绒金矿考据 (音乐版)

大量参考了Wiki各人条目的资料哈
人物原型

Brian Slade – 这个人物至少是David Bowie和Marc Bolan(T-Rex的妖冶男主)的融合。先讲Marc Bolan 的论据好了。1)片中Placebo(不知道Placebo是谁?叹。你就知道Placebo据称是传承了David Bowie爷衣钵,Placebo的男主,对就那个眼影小个子男,是DB爷私养的就行了。)一家妖人们所唱的那首20th Century Boy就是Marc Bolan and T-Rex原唱的。2)片中Brian凭借电视节目一炮走红,Marc Bolan也是这样,在1971年3月凭借在英国传奇电视节目Top of the Pops上的一次亮相风靡全国。他拿下的第一首No.1 hit名字叫 “Hot Love”,试问,和片中那首 “Baby’s On Fire”(不是Marc Bolan写的!)有神马区别?
David Bowie – 这简直是稍有摇滚背景知识都会一眼看出来的,不过我承认我是本末倒置,先看了电影以后去考据才被逐渐引上摇滚征途的TUT。 已经熟悉DB家一切事情的人请跳过这一段,但如果你看电影的过程中就已经有点一头雾水的话,我估计大半都是因为不懂背景的哈:1)他为什么一会儿叫Maxwell Demon一会儿叫Brian Slade? Maxwell Demon是Brian Slade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一个舞台形象。Brian Slade作为Maxwell Demon巡演,Venus in Furs是他的乐队的名字。这个点子明摆了是学David Bowie爷Ziggy Stardust的。Ziggy Stardust 来自于DB 1972年的一张概念专辑,全名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The Spiders from Mars是跟随Ziggy Stardust演出的乐队的名字)。Ziggy Stardust是个外星人化身为摇滚歌手,带着外星的信息:五年之后,地球就要毁灭了。但他的摇滚却不能吸引人们注意,以至于无法将这个信息传达出去,在Rock’n’Roll Suicide一首歌里他在台上被观众和外星终极力量杀死。DB自己曾作为Ziggy Stardust巡演,最后在舞台上宣布Ziggy这个角色的死亡。Maxwell Demon 在舞台上被射杀之前就曾不断预言自己将在台上死去,影射的就是Ziggy Stardust的故事。2) 片名Velvet Goldmine是来DB 为角色Ziggy Stardust写作的。1971年DB第四张在Hunky Dory发行后短短几周之内,DB就已经开始了Ziggy Stardust专辑的录制,但在Hunky Dory的录制过程中这首歌就已经创作而成了。(但这首歌一直在75年的Space Oddity里才发行)所以片名既是对这一故事的tribute. 3)角色共同点,David Bowie和Brian Slade一样也是公开的双性恋。还有片中Brian Slade小时候喜欢的那个黑人乐手Little Richard也的确是DB表示深刻的影响之一。


Curt Wild – 尼玛Ewan长的那么像Kurt Cobain连名字Curt也像Kurt但应当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无论是时间上来讲还是故事方面都扯不到Grunge,估计只是编剧借花献了个佛。Curt Wild这个角色主要应当是Iggy Pop (Iggy Pop and the Stooges)和Lou Reed (Velvet Underground 香蕉团)的复合体(是的,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卑鄙的笑了)。就算你是头脑再清楚的腐女,看到这一坨人之间的纠纠结结也会无奈的吧!大概是这样的:Velvet Underground里面的Lou Reed (公开双性恋)和John Cale (小时候被猥亵过)两人已然纠缠不清,背后将VU挺大的艺术家做玛丽莲梦露印版的Andy Warhol还在两人之间搅合 (Warhol死后Lou Reed和John Cale为他写下神碟Drella, 是Andy Warhol的小名,据称是Dracula和Cinderella 的合体。显然,单做男人或单做女人太无聊了,人家每个人都要俩性别好么!)然后Iggy Pop和Lou Reed私交很好,Lou Reed和David Bowie关系也很好,David Bowie和Iggy Pop还曾经一起在柏林生活创作堪称患难之交。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具体片中的影射情节包括:1)Curt一出场的时候就大裸这绝对是Iggy Pop的事。你见过Iggy Pop穿上衣吗!你见过吗!2) 片中Curt的乐队The Rats和Iggy Pop自己的乐队The Stooges都有通风报信者的意思(这个不是我发现的是Wiki上写的。)3) Iggy Pop和David Bowie真正在柏林勾搭的时候就是Iggy Pop毒瘾问题最重的时候,DB当时自己也并无问题,但说白了是把Iggy Pop养着给他庇护所的。在柏林的年岁是DB作品最多产的时候柏林三部曲 “Low”, “Heroes”和”Lodger” 是我个人觉得水平最无可超越的(至于这三张和Brian Eno之间的关系见下文)。4)说Curt有神马狼性之类的,也是因为Iggy Pop小的时候真的是无家可归在公园里长大的。 5)片头演到Curt小时候因为同性恋倾向曾经受过电击疗法,这是Lou Reed的真实故事。嗯。6)关于Lou Reed的影射还有一个,就是Maxwell Demon的乐队Venus in Furs, 是Velvet Underground的一首名曲 (这首歌的意向,当然又是来自于SM文学始祖Leopold von Sacher-Masoch的同名小说)。7)Curt和Brian最深爱最和谐的时候那首歌Satellite of Love揍是Lou Reed的歌呀。


Jack Fairy – 这个角色我个人觉得是Marc Bolan和Brian Eno的混合。Marc Bolan就不说了哈,他是掀起雌雄同体整个Glam Rock的第一人,就跟Jack Fairy 一样,是第一人,大家都是他的后来人。关于Brian Eno 主要有以下几个论据 1) Brian Eno最早也是从Glam Rock乐队Roxy Music起家的,和Glam Rock的联系也是根源性的。2)Velvet Goldmine后半段讲到Curt Wild 和Brian Slade分手后一个人流落到德国,在真实世界里的故事是这样的:1976年开始,朋克大举入侵,将浮华的Glam Rock取代了。Iggy Pop毒瘾问题严重,David Bowie也试图从Glam Rock转型,两人跑到柏林租了一个小房子住着,基本就是DB爷养着IP。这时德国境内电子乐 (或者说雏形Krautrock)正在渐渐发展起来,Brian Eno在之前和Neu!的人认识并取了很多电子乐,minimalism的经。正是Brian Eno在柏林帮着David Bowie, 著名的柏林三部曲才得以面世的。在这里究竟Iggy Pop的艺术成分有多大很难讲。但可以看出和电影里的平行线索:Brian帮助毒瘾中的Curt; Jack帮助流落到德国的Curt等等。3)Brian Slade的艺术角色名字Maxwell Demon其实是来源于Brian Eno的第一个乐队的名字Maxwell's Demon:) 故事并不完全对等,但灵感来源大约是如此。


Arthur Stuard – 就是Christian Bale演的那个小记者。我猜他背后的原型会不会是另一员Glam大将Steve Harley,他总是以Steve Harley & Cockney Rebel出场。当然这不是很有根据,只是因为Steve Harley在正式进入演艺圈之前是一个小记者而已。关键就在于,这部电影里用了好多Steve Harley & Cockney Rebel的歌: Brian Slade长发飘飘的Sebastian,末尾蓝颜的Tumbling Down和"Make Me Smile (Come Up and See Me)" 。

 4 ) 风华绝世,紫醉金迷

眼睛和耳朵都几乎在第一刻倾倒。华丽摇滚的大幕徐徐拉开,只一眼就足以颠倒众生的风华。

改变世界我们呼喊的声嘶力竭。但也可以只是惊世骇俗的一吻。自由如果不是从政治开始就是从性开始。对六零七零年代总是深深的好奇我想我并不是偏激的人骨子里却也有对华丽颓靡的偏爱。“人人都是双性恋”和“要做爱不要作战”相比谁更酷一点?艳俗眼妆华丽羽毛和波希米亚相比谁更自由叛逆?我们总是先做出姿态。然后再触及灵魂。
 
嘿。然而多少人在一场自我构筑起的理想主义之途中迷了路?是我们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改变我们或者最后都不为人知透过被改变了的眼睛。就像是年少时一场荒诞离奇的梦。

而在那场暗夜的梦里。有一个男孩美得不可方物。带着孩子性的神气,自私和骄傲都毫不掩饰,锐利又任性的自以为是,却总是会得到原谅,就为了那份纯粹。

Curt说,Brain总会得到他想要的。可是他想要的是什么?闪回的片段里天台上赤身的笑容有恍惚的美,是幻想还是记忆?快乐王子的绿宝石,总有人试图延续那场旅途,如果我们错过的话,也总有人会走下去是不是?

十年。时间让青春成了传说。伤口结成了疤。行事怪异的少年成了高高在上的偶像。堂而皇之的发出主流声音。我们是在对自我否定中获得的成长。过去的爱和挣扎仿佛成了事不关己的历史。无所谓记忆。也不需要唏嘘。

嘿。那场革命又怎么办。被唤醒过的心再如何关上。还是从他人眼里去缅怀那走过的路?

缅怀Mandy见到Brain的第一眼。前卫和放肆在爱情面前也统统成为沦陷的无措。
缅怀Brain见到Curt的第一眼。绝望和暴烈的气息从这个男人的骨子里散发出来。他怔怔地站在那里心里只有我想要成为他的念头。
我记得已是巨星的Brain如何把手伸向潦倒的Curt时欣然又无措的神情就好像是初见偶像的孩子管我头上的光环你身上的颓唐我只知道你便是我的神。
我记得Curt对Brain说出“You can be my main man”的认真神情,他对面的男孩挑眉微笑的神情有些邪气目光却灼灼明亮,不管经纪人的脸色他只说我要和你一起做音乐。
我记得“satellite of love”中Curt和Brain目光的纠缠追逐,对着窥探的记者Curt肆无忌惮地竖起中指而Brain笑得张扬讽刺却难掩幸福,他们用神情在说我们要改变的世界,你们只是看客。
我记得Brain站在舞台的中央用他孩子气的理想主义锐利回击世界,当他发现好奇关注的目光来自看他出丑的渴望,当他说出“我们要接管这世界”后周围环绕着嘲笑的脸,当他有那么一瞬间低下了头露出迷茫无助的神情,Curt站到了他的身边为他支起了勇气,旁若无人的吻绝美惊艳,你们尽管去笑就好,因为世界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
记得Curt狂野的吉他和Brain近乎情色地在他身下舔着他的琴弦,混乱迷幻又满是靡烂的交欢场面下Curt轻轻的走开,深深的望了Brain一眼,他便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走进了那间房间,然而当阳光给两个赤裸安静拥抱的男孩笼罩上一层淡淡金光的时候,成了整部影片最纯美的画面,饶是Mandy再怎样的自欺欺人,也明白了她和Brain的正式结束。
我也记得录音棚外Brain是怎样挑着字眼隐忍着不愿伤害Curt的自尊,记得Curt对Brain竟然都无法理解自己而暴跳如雷地砸烂器材,记得Brain站在窗口对着Curt的背影绝望唾骂而掠过Mandy的眼却已有了欲泣的痕迹,记得Brain走时狠狠熄灭烟头的无奈,记得只能隔着窗帘看着他的Brain的落寞,记得Curt走在纽约街头看见类似Brain的蓝发时眼底闪过的光芒和随后深深的绝望,记得Brain看着独自在舞台上绝望吟唱的Curt却压低了帽沿转身离开,记得Curt询问Mandy是否看到Brain到来时压抑着的期待。
然后绝望。绝望。绝望。漫无边际。我们在华丽的舞台上忘记了回头的路。我们在改变世界的期待中失去了战友。我们天生反叛不羁如何被牵绊。于是离开。世界崩塌。此后其生。再不相忆。

Curt的不羁是诚恳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舞台上的放浪出自本心,爱恨亦出自本心。所以他不会忘记Brain,亦试图将精神延续。
Brain是懦弱的。他被Curt所吸引向往着他和他的生活然而在梦幻破灭后他只有否定的勇气。死亡的闹剧是宣告曾经的他真正的离去。
然后的故事怎样。那个时代都已经落幕。华丽的妖娆的迷幻的蛊惑的惊艳的颓靡的挥霍的,被追捧被唾弃,热烈的希望和绝望,似乎不留痕迹,却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直至今日。

 

 5 ) 电影插曲介绍


 "Although what you are about to see is a work of fiction,it should nevertheless be played at maximum volume."
。。骗子

有人说它是glam rock启蒙片
真好这口的就别自己找气受了

Every great man nowadays has his disciples, and it is always Judas who writes the biography
每个伟大的人人都有信徒,但是传记都是叛徒写的


看过一张david bowie戴帽子的照片好像刚出场的成年jack fairy
重现了所有可以重现的画面
细节皆有出处
各位自可百度

就像罗列了一堆冷笑话

。。。

刚出生的王尔德带着绿宝石出现
POP STAR是他的梦想
百年后 jack fairy偶然发现绿宝石
同样
因天赋异禀而倍受孤立

人群为Maxwell Demon的演唱会奔跑
jack fairy穿梭于其间间
欢快的
Needles In The Camel's Eye
庆祝这个污浊发臭的世界终于属于他们

brain 在后台要求关掉报导自己新闻的电视
演出开始 漫天羽毛下
闪闪发光的蓝色男人
希望台下的人群里没人有过敏性鼻炎
Ballad Of Maxwell Demon
但只有伴奏
情歌中枪响

一些
仰望天空的脸
看到未知的土地上
奇异有毒的花朵了吗
Hot One开始
Well, you're the grand one
Have you noticed?
歌声中
Curt第一次出现
人人都是双性恋 流行但没意义
事物的意义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
暗示他和brian将产生联系

十年后
旧时摇滚先生开始调查
回忆曾想忘却的一切
背景音乐与brian倒下时相似
猜是People Rockin' People
Nathan Larson写的 我没听过
广场大屏幕上很他妈像80’s david bowie的人在废话
这就是答案
楼梯上
与形似Curt的人擦肩

回到十年前
对应arthur学校生活的是
Andy Pratt 的 Avenging Annie
算口味比较淡的

歧视同性恋的音像店里放着
Coz I Luv You
arthur买了brian slade印着裸男的唱片

房间里
黑胶唱片转动
hot one再响

镜头转向现在
brian slade被证实假死
arthur查找找资料
The Fat Lady Of Limbourg
气氛刚好

埋葬曾经的偶像
再把烂掉的尸体挖出来
爽吗

他找到brian的第一个经纪人
回忆里
剧院上演
A Little Of What You Fancy Does You Good
然后brian看到了两个遛鸟的前辈
进入戏剧界

画胡子的小B
Tutti Frutti
初次演出的曲目

B很年轻的时候就明白

Looking good and dressing well is a necessity. Having a purpose in life is not.
注意穿着打扮是必要的,而有个生活目标却不是

伴着do you want to touch me
为了金表
报销了一个发育没成熟的后辈


sombrero酒吧
声音与性别不符的男人
假唱Freda Payne的Band Of Gold
一听就是女的唱的找个老爷们上去晃悠 成心吗
与第一个经纪人相遇
2HB
= to Humphrey Bogart
听说是写给
演卡萨布兰卡的亨佛莱.鲍嘉

露天音乐节
紫裙子郁燥B弹唱
sebastian
iggy上身自摸一条龙curt wild
的T.V. Eye
ewan唱的
cobain比电影里的curt好看
Iggy Popde 的行为问题比性别问题严重多了

想到curt cobain
别把早逝跟英年连起来
他受够了所以撂挑子了
死人就是死了
别好像这是加分项一样

想成为curt的brain
化身maxwell demon唱起
Ballad Of Maxwell Demon

The Whole Shebang中
经纪人换代
b一夜成名
我对这首歌有意思

记者arthur找到mandy
她仍姓slade
回忆中
Symphony No. 6 in A Minor
伴着b的出场
Gustav Mahler
一开始叫这首曲子悲剧
b穿着m在音乐节穿的毛领大衣

舞池里
Get in the Groove
老式舞曲导致群魔乱舞

jake fairy登场
悲剧再响
3人中 j最让我心动
此时出现在j身后的四个人
后来出现在成名的b身后

b和m的故事开始
这段关系的主题曲
Ladytron
音乐持续到
b用一吻换走了j的绿宝石

Cosmic Dancer萦绕耳畔
m对b说
为了满足愈演愈烈的偏执和妄想
奇怪的人注定要出现
以他们的艺术 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人为历史而生 来去不由自己

发现绿宝石丢失的j
看到带着绿宝石出席记者会的b
We Are the Boys的背景音乐下
b与m招摇过市

他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Virginia Plain响起
平原一般的星途
明天 看似值得期待

shannon加入
她像arthur一样不理智的喜欢着b
b转向美国发展
希望不是为了curt wild

Elastica的Donna Mattews
酒吧里演绎New York Dolls的
Personality Crisis

吸毒成瘾事业下滑的c
你好
也许b第一次看c演出就爱上他了
Satellite of Love
Lou Reed写的
一个灿烂的开始
 
芭比娃娃
说着可怕的台词
在Diamond Meadows压倒与被压倒中
隐出屏幕
 If I had a throne
 You could call it home
如果我有一个宝座
你可以把它叫做家

紫醉金迷中
Bitter's End
Too soon to realize their fate
过早的实现自己的命运
乱七八糟的歌词里总能找到什么
世人总会被美丽吸引
而美丽不承载任何东西

在一个像马戏团的地方
舆论声不断
人们嘲笑他
m曾说
如果人们也那样嘲笑你
说明你成功了
b和c接吻见报


Baby's On Fire
演出开始
舔吉他似乎是种标志
当然 和david bowie有关的标志

录音室
My Unclean
片子里最弱的一曲
句尾的那个拉长音

争吵
curt走了
带走了一切
Bitter-Sweet
Well, this is such a sad affair
I've opened up my heart so many times
But now it's closed

Oh my dear
Every salted tear
It wrings
Bitter-sweet applause

But when the show's in full swing
Every once in awhile
High stepping chorus lines
Mean I'm forgetting
Mein lullaby - liebchen

How rich in contrast
Love can be
Sometimes I'm quite amused
To see it twist and turn
To taste both sweet and dry
These vintage years
Lovers you consume, my friend
As others their wine

Nein - das ist nicht
Das ende der Welt
Gestrandet an Leben und Kunst
Und das spiel geht weiter
Wie man weiss
Noch viele 'schoum'....wiedersehen
(Translation of German lyrics:
No - this i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Stranded because of life and art
And the game goes on as you know
Schoum....see you)

And now, as you turn to leave
You try to force a smile
As if to compensate
Then you break down and cry
这首歌很精彩也很丰富
中间有一段德语
curt走在德国街头看到像b的人
同时德文广播对于b假死说三道四

arthur来到伦敦
Brian Eno现身
唱着Bitter-Sweet 里
But when the show's in full swing
Every once in awhile
High stepping chorus lines
Mean I'm forgetting
Mein lullaby - liebchen
一段

b吸毒
a和placebo聊天


Lovers you consume, my friend
As others their wine
你消耗的爱人 我的朋友
就想其他人消耗的酒

glam rock的告别演出第一曲
20th Century Boy
Placebo 的名曲

curt挂了arthur
的电话
Dead Finks Don't Talk
精彩
长大了好看多了
It's not so much a living hell
It's just a dying fiction.

arthur的老板叫lou
b化名tommy stone

curt
Gimme Danger
iggy写的

a和c遛鸟了
Tumbling Down
Jonathan唱的
在他第一次看人遛鸟的剧院

飞船一样的东西的离去
象征着这个时代的结束
但是已经改变了我们

arthur看了tommy的演出
演出结束后走在
Dead Finks Don't Talk
再一次


a进了一家酒馆
遇到c
酒馆的音乐我承认我听不出来
再猜一遍People Rockin' People

Velvet Spacetime里
c回忆b和c
b以前把绿宝石给c
c现在把它给了a
绿宝石还在
特立独行的天才们已经消失

j的2hb
大概是给b的
从头到尾没听过j说话
喜欢Paul Kimble
这版胜过原版


电影结束
片尾曲
Make Me Smile


重要的东西总会出问题

我爱你
所以我总是错的
脑子里都是水银


Baby's on fire
Better throw her in the water
Look at her laughing
Like a heifer to the slaughter

Baby's on fire
And all the laughing boys are bitching

不如你唱给我听


 

 6 ) 你的唇上有血有蜜

你的唇上有血有蜜

十多岁的时候,我文艺青年的姿态大概是比现在要充足一些的,比现在更容易被一些词所蛊惑,比如颓靡,比如盛大,比如毁灭,那个时候我买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电影杂志,我寻找一切曾在书上被提及的电影。那个时候,我看了《紫醉金迷》,因为它又摇滚又颓靡,所有的关键词都被我向往。至今,离第一次看《紫醉金迷》七八年过去了,其间我很多次和别人说起这部片子,然而都是琐碎的花边,我记得的只有男主角发型的变化,以及伊万·麦克雷戈脱下皮裤,在台上蹦蹦跳跳。

成长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重新看过这部片子之后,我由衷的感谢这么多年过去以后,自己的理解能力毕竟是大有长进了。十多岁的时候我陶醉于这样一种论调: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投入,二十多岁的我终于有能力去感受理解的乐趣。然而获得理解乐趣的代价是,这些年,我已经从“那些人”,变成了“这些人”,而电影本身的情感,大多也是从两种人相互眺望间的挣扎而来。

片中串起主线的报社记者,年轻时,在电视里看到男主人公布赖恩,激动地对父母说:“那就是我!”镜头所诉说的孤独让观众何其心酸——如果你是为这部电影而生的观众的话,电影里的那个记者那么平凡那么不好看,苍白的脸上有多么乡气的红,还跳跃着雀斑点点,他在唱片店里挑选布赖恩唱片的时候,那种不自信让他看上去近乎猥亵,而后他看见布赖恩,明艳不可方物的布赖恩,布赖恩接受电视采访,挑衅的对记者说:“因为摇滚乐就是婊子”,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对不明所以的父母说:“那是我!我就是那么想的。”布赖恩的艳光恩泽四方,他走出门口脱下外套,加入那些迅速被glam rock席卷的年轻人中间,何其骄傲的抬着头,像对所有人说:“那是我”。

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这样为求之不得的认同感而痛苦过,如果也曾为某句轻佻口号心动过,大概可以理解那种幸福感,而彼时的幸福,犹如在三月暖暖早春阳光下踏冰而行,只知道阳光和煦与脚步轻快,不知道自己脚底,有随时可能发生的吞没。

而被人们供奉在眼睫之上的布赖恩,他的孤独呢?在户外音乐会上,穿紫色长裙,金色长发掩去大半张脸,唱的歌又孤独又自负:“简单的发着光/蜡烛燃烧着/它为我烧去了很多/我全身无力……有人叫我塞巴斯蒂安/有人叫我塞巴斯蒂安/设计出押运/给我节拍/平息我,你是我的/我们都知道/你那波斯人的眼睛闪烁着/你的嘴唇像红宝石发着蓝光”。台下的嘘声四起。

而后这把长发被剪断,而后短发,而后短发染蓝,而后脱下那件紫色长裙,而后窄窄西装,而后高腰裤与红丝绒,他是继披头士之后最红的摇滚明星,这个世界都为他改变,但布赖恩从来没有欢天喜地骄傲的走在街上,他是偶像,被仰望的那个,无数人在他身上寻找投射,而他自己呢?

理解那个年代,理解glam rock,通常会给我一种冷热交织的感觉——你的唇上有血有蜜,穿三千万根羽毛织成的大衣上街且毫无预兆的哭泣,脆弱和乖戾的天才们。

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布赖恩是“那些人”,伦敦一夜之间,拥进了那么多颜色,爱与和平的嬉皮士并没有打救世界,70年代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快乐,暗含毁灭的决心。再之后,导演给布赖恩安排的命运是,在演唱会上假死,以另外一个流星巨星的身份继续活在人们视野里,喜气洋洋的歌颂总统。我曾经因为大卫·鲍伊外号“摇滚变色龙”而拒绝认识他,那个时候,我以为,离开就是背叛,一个人必须永远以一种颜色存在于世——就像《紫醉金迷》所宣扬的那样。其实呢?其实今天喜欢红明天喜欢蓝真的会导致人生观的破灭么?

我十来岁的时候,也曾熟读the who的名句:“我愿意在我变老前死去。”我的qq上还有那个时候和我一起熟读这句话的人们,有时候,我们小心翼翼相互打探彼此的现在,好奇惨绿少年们是否最后殊途同归。我也曾无数次想,如果让17岁的自己前来赴如今22岁自己的约,大概是趾高气扬的吧——那个时候,我满心希望在变成现在这样的自己之前死去,那么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现在存在的人,其实是另外一个人吧。主流一些,狡猾一些,曾经以为的贬义词慢慢在成长里凸现了褒义意味,17岁的那个我不肯相认,那么22岁的我至少知道这种变化的意义——《紫醉金迷》的导演呢?为布赖恩加上如此刻意结局的导演呢,那个时候,他是“这些人”,还是“那些人”?

 短评

Todd Haynes導演貌似是我唯一一位喜愛他主流化之後作品勝過之前的作品的導演,《Far From Heaven》和《I'm Not There.》中日漸成熟的導演技巧和從未流失的靈氣。本片在某程度上搖滾版《Citizen Kane》,只可惜被音樂喧賓奪主,Jonathan Rhys Meyers雌雄莫辯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5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1.“我们本打算改变世界,结果只是改变了我们自己。”2.亚瑟对布莱恩的调查,既是对布莱恩摇滚一生的回溯,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缅怀。

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某人露的那个奔放,傻眼了都。。。

11分钟前
  • 缈沨
  • 还行

就这样,一直飞,不要停下,不要凋落,不要回头。

14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伊万本身就是传奇。

19分钟前
  • 力荐

1 导演头脑混乱, 青春, 同性恋, 摇滚主题一个都没表现好. 不是谁都能导这类文艺片的; 2 JRM演绎的DB也太没巨星风采了, 跟塑料做的似的 3 我饭DB, 这个故事以及气氛距离事实太远 4 T-Rex和Eno的歌很好, Lou给了这片satelite of love估计把DB气得嘴角抽搐了.All in all, a bad fanfic/slash, 白白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21分钟前
  • 狮子真好吃啊
  • 较差

重看知道DB为什么这么不待见这个片了,简直是把转型以后的他黑出屎......

22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推荐

无论是电影或者原声以及演员,都他妈的奇绝了

24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题材不是我感兴趣的,但没想到98年还能拍的这么华丽。剪辑稍有些乱整体还算流畅,音乐非常不错。Ewan疯起来也不得了,但也正是他的张力让这部作品变得惊艳,小乔歌唱得不错

25分钟前
  • 推荐

David Bowie,Iggy Pop和Lou Reed都不看了,只看Ewan McGregor

26分钟前
  • 威治魚
  • 推荐

2000年看的时候叫做《紫醉金迷》,双张VCD,摇滚乐,同性恋,华丽的装扮和舞台,我猜两个男主角是在影射同时期的David Bowie和Igg Pop,相似程度达到了90%~

28分钟前
  • 张天师
  • 力荐

戏里Brian的造型还有那些八卦……这原型绝对参照宝爷!只说造型,不是我挑剔,你要是看完爷的live拿来比一下就知道了。梅叶的歌声不错,(声线还跟爷挺像嘛~)演的也还好,但和爷比起来身材偏壮脸又比较硬,扮相哪儿有ziggy那般销魂;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伊万和贝尔的表演。(ps.摇滚圈儿真屌乱。

30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天啊,当年的伊万长得多么像科特·科本~~

33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力荐

华丽得不可一世。但是堕落才是核心价值。

34分钟前
  • Zuschauerin
  • 推荐

这确是我见过最华丽 最纸醉金迷的摇滚!男主角的扮相简直~~用妖娆不足以形容。“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的又一例。(似乎导演是个摇滚派的!)

3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集体嗑药片,各种妖孽

37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Ewan Mcgregor依旧那么抢眼加一星~Jonathan Rhys Meyers撑不起场子还大力输出腻歪减一星~顺凿儿毁了Christian Bale的纯阳元气减一星~毕姨骚献加一星~

39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Jonathan Rhys-Meyers / Ewan McGregor / Christian Bale /谁让这仨男人本小姐都特喜欢呢!

44分钟前
  • 宿宿
  • 力荐

最震撼的莫过于那句台词:他们搞同性恋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我突然开始明白真正的queer spirit是独立于世不受羁绊的自由意志,就像片头那个属于王尔德的绿松石胸针一样,只有自由的灵魂值得拥有。用了一个公民凯恩式的结构讲述在寻找前流行明星时,记者忆起自己的成长印迹,歌好人靓,同志经典

45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感觉是王尔德在欣赏他的道林格雷

50分钟前
  • RIVERSDIAR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