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飘飘

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法国2000

主演:秦海璐  麦惠芬  Xiao Ming Biao  Wai Yiu Yung  Kwok-Ping Cheung  Fanny Fen-Ni  Qingyong Hu  嘉嘉  李苹  李爽  Zhihan Lu  Suet-man Mak  Kam Yiu Ngai  Ming Wong  Rong Yang  

导演:陈果

播放地址

 剧照

榴莲飘飘 剧照 NO.1榴莲飘飘 剧照 NO.2榴莲飘飘 剧照 NO.3榴莲飘飘 剧照 NO.4榴莲飘飘 剧照 NO.5榴莲飘飘 剧照 NO.6榴莲飘飘 剧照 NO.13榴莲飘飘 剧照 NO.14榴莲飘飘 剧照 NO.15榴莲飘飘 剧照 NO.16榴莲飘飘 剧照 NO.17榴莲飘飘 剧照 NO.18榴莲飘飘 剧照 NO.19榴莲飘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6:04

详细剧情

学了九年京剧却在内地没有出路的阿燕(秦海璐)不得已来到旺角理智地化为妓女挣快钱,并给自己定下(做到双程护照到期的)期限,在所住小巷结识同样来自大陆但是非法入境的少女阿芬(麦惠芬)后,她被阿芬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单纯打动,两人在异乡成为朋友。   返回牡丹江小镇换作另一种身份决定好好生活时,阿燕发现周围世界已与她所理解的大不相同,见识到现实中另外的(不同于在港时的)残酷与无情,心生失落,而当收到阿芬寄来的榴莲时,各种复杂滋味涌上她心头。

 长篇影评

 1 ) 《榴梿飘飘》:成功的拼凑和批判的消失

    小燕是牡丹江的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她利用旅游签证在香港拼命卖淫。三个月后她回到家乡,所有人都知道她在南方做生意赚了大钱。一天她收到一件意外的礼物,一个巨大的榴梿,那是阿芬寄给她的。阿芬是一个在香港过期居留的非法居住儿童。她告诉小燕,她已经被警察抓住,并被送回家乡深圳。而这时,燕子身边的许多年轻人正坐在开往异乡的火车上,憧憬着"到外面闯一闯"。
    陈果又一次把他的镜头对准了城市中下阶层的青年,仍是不动声色的纪实风格,还有对市民文化的津津乐道以及对民间俚语的兴致勃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陈果在《榴梿飘飘》里一脉相承了他在告别九七三部曲中固定下来的个人风格。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他在《榴梿飘飘》里做出的改变的努力视而不见。依我看,这才是重要的。事实上即使是那些看上去类似的表面因素在这部影片里也因为做了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呈现出异样的色彩。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些微妙的差别做出区分,那么虽然曾经喜欢过陈果电影的人会继续喜欢这部《榴梿飘飘》,但由于新鲜感的丧失和对意外的期盼的不断落空,因而这种喜欢不免要大打折扣。举个例子,有人说陈果这次再次选择了城市边缘人(妓女!)的题材,诚然不能算错,但就影片的后半部分而言,这样的概括是缺乏说服力的。小燕的生活在牡丹江市起码能够代表百分之五十一的年青人(若严格按照影片的暗示,这样的估计无疑是太保守了);而牡丹江市呢?在全中国百分之五十一的中小城市恐怕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说她是城市边缘人,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也正因为如此,《榴梿飘飘》幸运地未能成为告别九七四部曲之一。
    影片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剧作结构上的精雕细琢。小燕的两段生活(香港的和牡丹江的)看似是用一种生硬的姿势拼凑起来然后塞入一部电影之中的。然而如果注意到了精心安排的情节因素和视觉因素,就会感觉出影片的两部分之间构成了一种隐隐约约,却又无处不在的张力:香港的小燕像一台冷漠的高速运转的机器,在她的前面是一个倒计时的期限和紧随其后的“充满希望”的日子;牡丹江的小燕则是一个已达彼岸的行人,但生活并未因此而心安理得。彼岸生活的琐屑,平凡和隔靴搔痒和青春的冲动,鲁莽,激情难抑格格不入,于是曾经发愿永不回首的此岸生活又成为一个在遥遥招手的诱惑。在这层意义上,影片的片名“榴梿飘飘”就像是两种意象的嫁接,代表南方城市香港的水果之王榴梿,和代表北方城市牡丹江的飘飘大雪。影片结尾的画面在我看来有着全片最为讲究的构图。小燕立在画面水平线的黄金分割点处,镜头从远景推成中景,然后意味深长地静止着。大雪在她的周围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看上去依然年轻的年青人的苍茫心绪。
    香港和牡丹江就像两个迥然相异的舞台,小燕在上面扮演着截然相反的角色。香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可小燕作为大陆来的一个妓女并未享受到它的物质文明。小燕只是生活在一群陌生人中间,甚至连她自己都是陌生的。将自我认同降到最低,她才可能将卖淫做成一份心安理得的正当职业。紧张的生活节奏,无所谓白天黑夜,人与人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和虚与委蛇,道德感的丧失恐怕才是她对香港的最深切的感受。而在牡丹江,小燕扮演的是一个乖顺的女儿,一个知心的朋友,一个有想法有勇气并小有成就的年轻人。这个她与香港的她是多么的不同啊,到了牡丹江她好像才活过来,才变得有血有肉。这里到处都是熟人,人人都没有也不应该有秘密。这里的生活悠长缓慢,日复一日,有煦煦的人情,也有她青少年的回忆。总之这里是温暖的安全的,让人全身心放松的,但它又无法满足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之所以说扮演,是因为无论哪一个小燕我们都不能将其认可为一个完全的,真实的小燕,倒是两者形成的参差对照让我们若有所悟。影片用不稳定的机位,快速剪切造成的动荡和紧张与固定镜头,长镜头造成舒缓和平静的对比来突出两座城市及两段生活给人的直观感受上的差异,从而传达出主人公情绪上的微妙差异。
    影片一些场景设计饶有趣味,如镜子的运用。影片在表现小燕与嫖客做生意时有一个从床垫下捡分币的情节,这个情节就是从床头的镜子里拍的,隐隐的有一丝偷窥的意味,偷窥的不仅仅是这么一个私人的,“儿童不宜”的场面,更多的意味是似乎不小心窥视到了小燕的内心世界(这个情节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有个与之对照的细节,小燕在朋友家里过夜时拿出存折来看,存折的特写显示了一笔笔数目不小的支出。这一进一出两个细节代替了许多激烈的外部动作表现了小燕的内心世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出卖肉体和尊严,只是为了赢得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些人心目中的看起来更重要的尊严)。等回到牡丹江,许多内景的拍摄开始大量使用镜子。常常是一个镜头已经进行了许久,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个方位,忽然镜头一转,我们才发现那原来是镜子里的影子。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里说,镜子的巧妙使用可以使空间有限的园林显得更加宽敞,但在这里镜子起到的似乎是相反的作用。镜子使局促的房间更加局促,人与人之间本来就狭窄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稍微想一想,也不难明白,镜子虽然好像是拓展了一个空间,但如果有人在场,那么人数也被翻番了,尤其当有人走动时,这种走动也被翻番,怎不叫人眼花缭乱,呼吸急促呢?这样的局促倒是和当地过分亲密的人际关系息息相通的。它是密不可透风的,似乎是想关怀备至,但又是隔阂很深的。这几乎是小燕很多地方的沉默寡言和言不由衷的一种形象注解。
    影片还抓住洗澡这一象征动作大做文章。洗澡,即香港人所谓冲凉,这一动作在电影里被反复利用。小燕的冲凉不过是接待客人时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而已,冲凉已没有任何洗涤的欢愉。当小燕一次次的在镜头前摆弄她褪皮的脚时,当前辈好心的劝她尽量减少冲凉次数以便多接客人时,我们都能强烈感觉到洗澡的异化,而这无疑是人的异化的一个信号。反观小燕在牡丹江的两次洗澡,都是在正在进行的情节中的突然插入,其叙事功能基本等于零。画面没有任何声音,和小燕与客人冲凉时的喋喋不休形成对照。洗澡在这里被处理成一种脉脉温情的抚慰,我们第一次看到小燕对自己身体的珍惜和留连,这时我们才能发现她在港的疯狂卖淫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顺理成章和风平浪静。
    和客人冲凉基本上是在小旅馆的浴室里进行的,那是一个私人的空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隐藏最深的小燕;而在牡丹江的洗澡都是在公共澡堂进行的,但我们却看到了小燕的情感的最真实和直接的流露,这种流露甚至是在与亲人和朋友的相处中也不曾有过的。把玩这样的差异是很有意味的。
    由于影片在前后两部分中的许多情节因素和视觉因素(如小燕腰间的那根红腰带,从来没有在台词里交待过,但我们知道那是一个希望平安的象征)的苦心经营,不仅造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对比,而且这种对比还常常以互相补充,平行,映衬拓展了影片的艺术内涵,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刻意回避甚至掩盖了可能产生的冲突,(如小燕和父亲在是否要带学跳舞的女孩出去闯闯的事情上意见相左,再如公共浴室本来是对私人空间的粗暴侵犯的象征,但我们惊奇的发现每次小燕洗澡时那里都空无一人,)这需要惊人的克制力,戏剧情节张力的缺席迫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形态中,这就形成了影片的引而不发的艺术激情。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克制也阻止了主题向深处的发展及多义化的可能,暴露出影片某种程度上的平庸。
    小燕的人生态度多少是让人有些困惑的,这在陈果以前影片的人物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她的情绪不是躁动的,行为也不激烈。看上去很坦然,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切实的把握,但细想想,似乎又不是这么回事。她绝不麻木不仁,但有一种什么都看透后的沧桑,她是懂得自我宽慰和自我舒展的。小燕对生活,包括对身边的人,的平静态度似乎聚焦着创作者欣赏的目光。
    当一种体贴入微的揭示代替了锋芒毕露的社会批判,这是否意味着陈果由青年导演向中年导演的成功过渡?(2001)

 2 ) 难以逃避的味

   这部片子叫《榴莲飘飘》。

   先前只知道它获得过金马奖的最佳影片,看它的秦海璐雪中仰视的海报以为是《情书》一类的作品,买回来就扔在抽屉里,甚至把《Ocean Twelve》这样的垃圾片看了都没想起来这部电影,直到我终于下决心在临睡前最后一个半小时把时间交给陈果来讲故事。

   先前的四十多分钟,我只是一个观众,一个躲在两层的小床的下铺阴暗的角落里,抱着枕头注视着电脑屏幕的观众,看着一个我熟悉的女孩在一个我陌生的地方沉浮、挣扎。直到小燕踏上回家的火车,我突然发现,我没法再藏在角落里了,小燕找到了我的家,她推门进屋,告诉我,她一直生活在我的周围。我惊异于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切近,让我忘记了它原来是一部电影。片子最后打出一行小字,我恍然大悟,噢,原来这片子里没有一个专业演员……

   我这才发现,原来我是不喜欢看演员演戏的人,而是个喜欢旁观他人生活的人。

   我是不喜欢榴莲的味道的,它的臭味倒没什么,但吃在嘴里的过分的香,让我无法忍受,直到现在,我并没有完全搞懂片子里的榴莲在象征什么,但这片子却让我有了再吃吃榴莲的欲望。如果榴莲的臭味是暗示那种为人嗤之以鼻的东西,那它吃起来的香甜是指内在的纯真么?那我这个受得了臭味却难忍香甜的人,难不成是个喜欢别人鄙视的东西又没有什么纯真内涵的人么?

   ………………我不知道了。

   最喜欢最后的一场雪,洗净铅华,那正是我家乡的样子。最蓝的天和最白的雪,还有在蓝天下纵情玩雪的美的最真实的小燕和她的朋友们。


 3 ) 谁是你的那枚榴莲

   有过一次问卷:用五种水果形容婚姻的感觉。
   
    分别是,与她第一次约会、思念她、与她结婚、婚后日子以及对她最终的感觉。中国男人回答的顺序是——樱桃、青柿子、苹果、柠檬、榴莲。另外一个美国男人回答——青柿子、柠檬、榴莲、苹果、樱桃。
    前者放榴莲在最后,品尝婚姻的味道成了深呼吸之后的勇气,站在高处俯视色衰的妻子,他说,即便妻子皮糙肉怪,我依然爱她。而后者,却是跨越低谷之后的醇美,一生走过,以清甜的樱桃终结。但凡何种排列,榴莲的味道,仍然是个挑战。
      
    郁达夫曾经形容榴莲的味道:“有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食榴莲,成熟与腐烂那一瞬尤为销魂,也许只有它,才配的上尝试二字。白若凝脂的果肉,那种不寻常的味道,远远就钻入鼻孔,让人喜之甚喜,恶之极恶,爱恨往往瞬间迸发,最是爱憎分明的刚烈性格。
      
    爱榴莲,便有千万般爱法。犹如爱上榴莲般的女人。样子奇怪,气味刁钻,味道却隽永回味,让人无法停止的欲望,往往发生在品尝之后的惊喜中。冰爽润滑的榴莲冰淇淋、柔嫩香溢唇齿的榴莲布丁、浮沉翻腾的榴莲鸡汤……抛却身体之外的厉刺,榴莲在厨师手中变得温婉秀美,以一种微醺的媚态,跻身美食之列,在酸甜苦辣中散发迥异的一隅香,万千佳肴,榴莲,是需要掂量的美味。有些女人,称不得美,亦无伤大雅,近不得身又为她牵引。慧眼男人会冲破那尴尬的外皮冲入鲜美的内里,抱得甘醇的果实,这是别样的勇气,是煎煮烹炸之后的大火收汁。
      
    这样的爱情,绮丽而不奢华,如同松脆的榴莲酥,看上去已然面目皆非,轻薄的酥皮满满承载难以预料的滋味,安静站在透明粉红的纸托上,香从纤细的缝隙中矜持的散发,无论泼洒奶油、忌廉,眉目间仍是野性的神情。最不肯妥协的食物,即便被油烟烹炸,仍然桀骜难以驯化。“香味如蛇”,新加坡作家尤今曾如此诡异地形容榴莲的味道,看似粗枝大叶的果实,却有着蜿蜒细致的情愫,似蛇般扭转味蕾之上,让食客超然忘我。
      
    相传榴莲二字来源与郑和,从“流连”演绎到如今,被陈果摄入镜头。榴莲飘飘的伤感和浓重弥漫在影片始终,阿燕回到老家,收到寄来的一只大榴莲,和家人一起围坐桌前,渐渐远去的声音,飘逝在空气中。爱榴莲,就是爱上曾经苍茫、细碎的流年,爱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也许那是一个季节交错的光影,是味蕾遇到销魂的舞蹈,是需要细致琢磨、回味的吻。
      
    辗转反复的岁月中,谁是你的那枚榴莲?

 4 ) 生活的榴莲太残酷




               生活的榴莲太残酷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在王小波的书里读到这样一句话:生活能有什么寓意?在他里面能有一些指望就好了,如果需要寓意,这就是一个,明确说出来就是,根本没有指望,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 当时只觉得作者太过悲观。然而许多年过去,我却在一些时刻分外认同这个说法。生活本身不仅毫无实在意义,而且无比残酷。然而我们既没有改变它的力气,也没有脱离他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这也是我们能做的,对生活最残忍的抵抗。

  《榴莲飘飘》,用一般拍摄纪录片的手法,让影片更显得真实的可怕。他讲述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一种环境压制的矛盾,一种人在异乡飘荡的迷茫。秦海璐那张不那么好看的脸,在这部电影里格外倔强。将一个人对于生活的隐忍和妥协和一个妓女所有的表情,演绎的入木三分。

   学了九年京剧却没有出路的牡丹江的姑娘秦燕,不得已来到香港做一个妓女赚钱。在每天接客都要路经的小巷结识了同样非法入境的小女孩阿芬,因而同病相怜成为了朋友。在护照过期后,秦燕回到了家乡。当她想用自己的钱重新开始生活时候,才发现一切都已经变了。生活的残酷相比在香港做妓女的那段时光有过之而无不及。婚姻失败,事业无成的秦燕收到阿芬自香港寄来的榴莲,那只有南方才有的所谓的“果王”,万般艰难的打开之后,却是一阵怪味袭来。她将父母拒吃的剩榴莲一口口吞下,尝尽了生活的万般苦涩。

    鲁迅先生有一个著名的铁屋子理论。在一个密闭的铁屋子里,没有门窗。所有人都将在睡眠中窒息而其,而这时候你是清醒的,你是应该将人们叫醒试图一起砸开这不可能被砸开的铁屋子,还是让他们安安静静的死去?然而这类电影的导演就是在铁屋子里大叫大嚷把所有人都吵醒的人,让本可以麻木的人们又纷纷陷入绝望。他们提醒着人们生活的阴暗,提醒这时时刻刻扑面而来的残酷,他们不温不火的将这巨大的脓疮戳破,流出脏血,然而伤口永不愈合。

   我们总是以为没去过的地方是好的,然而诚如《东邪西毒》里所言,人们总是想看看山那边有什么,当你千辛万苦翻过这座山时候,对面不过又是一座山。秦燕跨越整个大陆,从东北来到香港,又得到了什么?当妓女赚来的皮肉钱,让好面子的父母在结婚酒席上大肆挥霍。面对亲戚们艳羡的眼光,她只能尴尬着一一收下。学现代舞的表妹要求秦燕带她也去南方闯闯,她也含混着拒绝了。难道也让表妹去做妓女吗?秦燕与生俱来的善良和责任感不允许这件事的发生。然而在她的身上,亲戚朋友仿佛看到了南方满地铺满黄金,各个都想跟着她去捡拾。这一个巨大的谎言,秦燕没有开口说过,却在所有人的心里定了型,她也只好隐瞒。

   在脏兮兮的小巷里,秦燕拉筋抬脚练习当年的京剧时,她和她的梦想也靠的那么近。她也曾看见过她的梦,然而现实狠狠挤压让人沦落,曾经那么执着的付出阴差阳错同样一副身躯成为“老板们”的玩具,只为了那一点钱。她一天冲十几次凉,直到手脚起皮。而对话永远只有“老板,舒不舒服?舒服的话小费多给一点吧。”让旁观的人几乎掉下眼泪来。那种硬着头皮的讨好,那种为了金钱抛却自尊的自我厌恶,那种逃避无门的绝望,我们听得清清楚楚。她的观念并没有前卫到认为妓女是合理合法的正当职业。甚至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尊严和生活责任感的人。她与她丈夫离婚的理由是“他天天在舞厅里混着。”她也要求男人的上进,顾家。而她自己也在打算用从香港赚来的钱做点小生意。从这里来看,秦燕仍然是一个思想比较传统的人,那么我们更可以想象她在做妓女的那段日子里是多么不堪与痛苦。用身体赚钱的她,独自在房内换衣服时候,仍然要去拉上窗帘,用这样近乎可笑的方式,来保持她那点可怜的自尊。

   身为一个曾经也许是饱含着向往离开了故土,来到他乡便想着闯出一番天地,不曾想竟沦落到社会最底层,靠身体和人格换来金钱,身在那个行业,甚至不能诚实的吐露自己的出处。也许问的人只是随口,但是听者有心,于是“湖南,新疆,四川”,但绝不会是东北。作为一个异乡人,却连自己的家乡都要逃避。个中酸苦,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懂。
      
     榴莲在影片中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生活。影片中榴莲第一次出现时,是一个青年用它将“护送”秦燕的阿飞砸昏。而阿飞醒后,却用刀将榴莲剖开,一口口吞下,表情异常坚毅。现实的确是这样,总在某些时刻莫名其妙的给人当头一棒,砸的你失去知觉。榴莲也象征着电影中的每个人,远赴异乡却成了妓女的秦燕,宁可在香港当黑户也不想回到家乡的阿芬一家人。他们外表如榴莲般坚硬,然而内核柔软,散发着矛盾的味道。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推卸生活的责任,成长,养活自己,成家,养活家人。每天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有时候我会质疑这样的轨迹,出生到死亡这中间的一段经历到底有什么意义。生活总是处处雷同,最终一切堙没在岁月的洪流中。电影阐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疑问,然而无论是最终被遣送回大陆的阿芬,看似重拾梦想的秦燕,南下淘金的人们,都只是未来的未知数,生活的疑问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就如同电影中的那首歌所唱:不要问我为什么,你为什么要上学,你为什么要上班,你为什么要吃饭,你为什么要睡觉,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想说。”

   影片的结尾,秦燕又重新穿上了戏服,大雪纷飞的东北,她终于又得以重拾梦想。看到这里,我只希望这不是导演的又一个讽刺,别让逃不出生活的观众们熄灭最后一丝憧憬。


  

   






 5 ) 别问我为什么,我只是这样做!

    想讲的是陈果导演、秦海璐主演的《榴莲飘飘》。呃.....说句很没出息的大实话,自己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让人犯困的电影了~~~
 
    《榴莲飘飘》讲的是21岁的东北女孩小燕(秦海璐饰)为了赚钱南下香港,以“游客”身份作了3个月的妓女,然后拿着自己的“辛苦钱”“荣归故里”,想找一门正经生意做的故事。100分钟的影片,“平平淡淡”四个字贯穿了始终。没有暴力、没有色情,甚至戏剧矛盾冲突都没有——那些奔着陈果“妓女三部曲”噱头去的看客肯定要失望了。但它记录片一样的拍摄手法、摇摆隐蔽的镜头、除了秦海璐以外群众到不能再群众的演员,却让我看到了岩井俊二+王家卫的奇妙结合体。
 
    小燕的出场是坐在香港的宾馆床上吃着盒饭、看着电视,“工作”要听“老板”的电话,随叫随走。没有我们习惯在港台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老板”残暴至极、逼良为娼的画面,也没有同类竞争的勾心斗角,相反,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工作”时客人往往也很客气,小燕进了门,说声“老板,你好啊!”然后冲凉、干活、收钱、走人。一切都井井有条。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小燕在电影里频繁地洗澡——在香港“工作”之前要帮客人冲凉;回东北之后冰天雪地,她也轻常去公共浴室清洗。偌大的澡堂只有她一个人,她常常轻轻地哼着歌,悠闲自在、心安理得,意识里完全没有类似“自己不干净”的想法。对小燕来说,她的每一分钱都是凭自己辛苦赚来的,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我想,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就是它打破了一般人惯常的思维,让传统意识里的“卑微”和“低贱”显得不再卑微,所谓“高贵”也变得可笑至极。
 
    还有两张剧照很有意思。一是小燕在香港“工作”时拿着本子计算自己的“工作量”,神情麻木,妆容魅惑而妖艳;二是她回东北后站在街头望着飘雪的天空,戴着绒绒的耳暖,表点有一点困惑,朴实自然得宛如任何一个会和你擦肩而过的普通女孩。你不能说出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小燕,因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她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为了生存,多数时候无法对自己的角色作出主动的抉择,而只能被动地接受;你也不能说出两个小燕孰好孰坏,一个成熟而真实的人往往懂得,那些所谓的大道理、仁义道德、贞操观念,在生存面前往往卑微地抬不头来。你不用义正言辞地问他们为什么,不为什么,他们只是需要,需要生存。就像片中那首和整部电影平淡如水的基调很不协调的重摇滚歌曲唱到的:“别问我为什么要吃饭,别问我为什么要唱歌,我只是这样做!”

 6 ) 榴莲——资本主义的隐喻

影片是我喜欢的类型,只是结构设置过于僵化。比较赞的是片名《榴莲飘飘》。榴莲这个意象选的不错。榴莲很臭,但也很香。这不正是很多中国人所向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象征么!

影片以两个中国女孩为主要线索,两人一个家在深圳,一个家在东北,一南一北正好暗示了整个中国。而他们在香港的遭际正是中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隐喻。香港听起来很美好,但影片却没有任何高楼大厦的镜头,展现在女孩们面前的只有肮脏和龌龊。哪怕身在香港,她们也只能通过挂历和照片,才能去想象她们身处“天堂”。

香港,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不就是影片中那个榴莲么?它真的很臭,但却让这些天真的人觉得它真香。或许只有东北女孩的父亲说了句大实话,这东西像个地雷!!!

 短评

生活也是一榴莲,我们捏着鼻子走进它,又有多少人能最终从恶臭中吃出甜蜜

6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青春电影。背景又有陆港区隔,又有东北下岗,糅合的真是精彩。秦海璐的线自然很丰富,阿芬的副线也很饱满。榴莲的象征性太强了,在全剧中的几次出现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让影评家们大展拳脚。在牡丹江的部分,很难让人想到这是香港导演的作品。浪漫自然是浪漫,但又很朴实。没有过分的抒情,点到为止。

10分钟前
  • tiiiiin
  • 力荐

秦海璐出演第一部电影就成为金马影后,堪称华语女演员的一大传奇。她不怕扮穷,不怕扮丑,只为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加真实,丝毫没有中戏学生的包袱。她饰演的阿燕住在狭窄混乱的出租房,在床上吃盒饭、抽烟的片段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将一个失足少女、底层人士因生活所迫而出卖肉体的状态演绎得入木三分。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香港作为榴莲的形象(外表坚硬,气味排外,内里柔软)植入外来人的心。后来小芬给小燕寄的榴莲,暗指她在牡丹江已经跟南方水果榴莲在北方一样,格格不入,同时也提醒着她在香港的曾经。无论是外来文化浸入本土,亦或本地人的背井离乡,就如同榴莲,或许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榴莲在我看来,并不好吃。故事始于细路祥同时发生的,阿芬也在里面出现。

20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关于内地人对南方,对香港,对花花世界“闯荡”的向往以及现实的出入,我觉得这部片子是很不错的。正如阿芬被遣送回大陆后说的:其实这样才好呢,因为这里才是我的家。不过,有多少人能明白呢?主角回到山东后的那一段,我个人感觉太长太散漫。如果着重香港多一点会更紧凑更有中心感。

24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我们向往的生活和我们现实的生活之,间就是一个榴莲的距离!带着坚硬的利刺和难以消化的气息!

2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感觉整个故事被硬生生的分割成了两部分,在我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镜头里已是白茫茫的积雪。还是喜欢影片的后半部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东北的小城市。改革中被遗弃的角落里,一群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喘息。

27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原来Fruit Chan是香港的贾樟柯呀!影后没看出来。

32分钟前
  • 飞天PP猪
  • 还行

陈果作为一个香港人居然对东北有如此深入的认知~~

36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90年代最流行《围城》和《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其实,里面的世界也一样啊。我记得初中时,第一次听见对门的哥哥说要离开企业回青岛时我非常不理解,因为那时正是我调皮捣蛋的黄金时代,我觉得做工厂子弟应该很开心的呀。。。陈果这片子差在对里面的世界还不太了解,可能和秦海璐从小在戏曲学校长大的经历有关。并且,铁轨和火车站不是这样玩的

39分钟前
  • 欢喜陀
  • 还行

表面的风光艳丽是无法自赏的,那是供别人羡慕的。不能言诉的过去和拼搏,只能以沉默和谎言替代。南方,是一个遥不可及却人人趋之若鹜的梦。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挺无奈的,但是缺少力度,感觉只是很多因素在一个人身上的堆砌。不过在所有描写北姑的片子里还算是不错了,只是秦海璐把小燕内心巨大的矛盾和茫然演成了一种无所谓,看起来有点空洞,没有灵魂,比《香港有个好莱坞》里周公子的演出要差一些。p.s.吐槽下陈果片子里的北姑总叫“东东”,><

44分钟前
  • 小枫
  • 还行

离开香港的最后1小时,她还在接活。飘飘榴莲是香和臭的集合,就像北姑这份职业一样。一直觉得中国这么多女演员,惟有秦海璐称得上是“人民艺术家”,因为她能把中国最平凡卑微的女性演得丝丝入扣,同时挡住任何猎奇的目光。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三星半。香港和东北的两极对比,榴莲壳坚味臭,但是果中之王。后半段和之前感觉不是同一个故事,陈果的现实残酷又无情,迷茫不仅存在回归前后的香港,也发生在每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失落自己的城市身上。

48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小燕回东北和老同学们唱的两首歌特有意思啊!原始社会好啊原始社会好!

52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整个中国是分裂着的。大陆和香港的分裂,南方和北方的分裂,留守者和远行者的分裂。

57分钟前
  • 王大盆
  • 推荐

陳果有意無意地讓《榴槤飄飄》向「九七三部曲」靠籠(小芬及其一家的橋段、電視機裡頭的中秋,還有那個在《去年煙花特別多》中被家賢打穿口腔的小混混(貌似跟本片裡頭的那個小混混是同個演員))。電影很是缺乏力量,尤其後半段。

1小时前
  • 熊仔俠
  • 较差

无论是外来文化浸入本土,亦或本地人的背井离乡,就如同榴莲,或许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生活也是一榴莲,我们捏着鼻子走进它,又有多少人能最终从恶臭中吃出甜蜜。有关香港,有关东北;有关赚钱的理想,有关南方的梦;有关小姐,有关尊严,有关爱。

1小时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之前就觉得陈果把香港拍出了汾阳的感觉,这一部下半段里的东北戏就真的太像贾樟柯了……一个学京剧的东北人跑去香港做小姐,陈果很擅长找到这样一些颇具象征意味的点……看完很想吃榴莲,我才意识到我这辈子还没吃过榴莲。

1小时前
  • 远子
  • 推荐

低端人口生活片段,贫民诗意。非专业演员。朴素自然下的精心设计。本地人与过客的责任感是不同的。工厂记忆。即使回到家乡,她也不再是她。不能说的秘密。街头的政治口号&没有出路的人,原曲&民间改编的词,旁人眼里的风光&自我心理的苦闷。connection: 细路祥。赞陈果、表演、摄影、剪辑。四星半。

1小时前
  • 桃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