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孤影

剧情片德国2016

主演:艾玛·汤普森,丹尼尔·布鲁赫,布莱丹·格里森,米克尔·佩斯勃兰特

导演:文森特·佩雷斯

 剧照

柏林孤影 剧照 NO.1柏林孤影 剧照 NO.2柏林孤影 剧照 NO.3柏林孤影 剧照 NO.4柏林孤影 剧照 NO.5柏林孤影 剧照 NO.6柏林孤影 剧照 NO.13柏林孤影 剧照 NO.14柏林孤影 剧照 NO.15柏林孤影 剧照 NO.16柏林孤影 剧照 NO.17柏林孤影 剧照 NO.18柏林孤影 剧照 NO.19柏林孤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08 15:05

详细剧情

1940年的柏林,纳粹大肆庆祝着对法国的胜利。住在普伦茨贝格的安娜与奥托,他们的儿子死在了前线。这对工人阶级夫妇曾经无比信任希特勒,但是现在,他们意识到了他们的元首的真实嘴脸。他们开始写附有反抗言论的卡片:停止战争,杀死希特勒,希望可以唤醒周围的人,与此同时,党卫军与盖世太保盯上了他们......

 长篇影评

 1 ) 一点沙子不会让机器停转,但持之以恒,就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这是一本反希特勒电影.电影的主旨在56分钟:
齿轮中有一点沙子不会让机器停转,但如果有人不停的往里扔沙子,发动机就开始受影响,变得断断续续流水线就会停下来.
但我们遭受不公平不合理时,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因为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因为自己的渺小轻微而什么都不做.如果大家都忍着藏着,不公平不合理就会一直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大家一方面变成了纵容者,一方面又是受害者.任何改变都是积少成多,水滴石穿,量变产生质变.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二战时,德国一工人阶级家庭因为战争失去了儿子,夫妻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反抗纳粹希特勒.虽然这种行动微不足道,只是分发反抗内容的卡片,他们一共发了285张卡片,大部分都被人交到纳粹政府手上,267张卡片上交,只有18张卡片没上交.纳粹警察通过举报抓了夫妻俩,夫妻俩被杀,而纳粹警察受到反抗卡片的影响,良心不安而自杀.267张卡片散落一地,影响更多的行人.

 2 ) 印象深刻的压抑

评价一部电影,第一要做的应该是清楚电影载体的概念。

本片故事是在103分钟的时间框架里展开,而不是那600多页的纸上原著。强行评价电影没有小说细致,总有点欲加之罪的味道。

如果将所有原著都挖出来和它们跨平台的衍生品对比,将会没有一个逃得掉大众槽点。

谁会啃玉米的时候吐槽没有原版玛雅味?谁会吃披萨的时候抱怨没有丝路感。

观众欣赏跨平台衍生作品,体验的是那种不落窠臼的惊喜。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制。

单说电影本身,用的是淡雅手法,勾勒出留白式的人性延生感。喜欢大红大绿,左手金镯,右手鸡油黄的乾隆派观众可能会觉得导演手轻了,不过瘾。

但是结合昆格尔夫妇干的事,用淡雅手法显然更适合一些。底成平民用悄悄发传单的方式反抗纳粹。不仅傻,还挺诙谐。如果停下来仔细回味,便能体会出一种温水煮蛙的强大震撼。像一杯回味深长的清茶。

柏林街头一对笨拙的身影,像刚入行的小偷一样胆怯而倔强地散播小卡片;一个机智的警探,抽丝剥茧地分析作案源头。从戏剧角度来说导演没有讲好这样一个精彩刺激的猫鼠游戏。确实是技法上的失败。但是文森特的避重就轻却勾勒出了纳粹铁幕下那种碾压人性的压抑。

虽然没有像原著那样打造一个纳粹柏林浮世绘。但是浅尝即止地用犹太大妈、法官邻居邮递员夫妇、傻白希特勒少年、可怜可恨的地痞等角色,茶馆式地为主角夫妇做性格加持。

整个影片简直就是一幅罗伯特·雷曼的《大雪荒山图》。大量脑补式的气氛表达让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德国社会细思极恐。

领导在车间里做动员演讲,为了帝国早日结束战争,大家在后方要加大产量,为战争做贡献。当观众以为他们要生产啥威猛武器的时候,却发现背景画面里是一口一口的崭新棺材。

邮递员老公满怀荣誉地向警探展示儿子照片,照片里出现的是一个青年士兵的笑脸,手上捏着一具波兰小女孩的尸体。

轻描淡写,震撼非凡。

艾玛和格里森的表演拿捏的恰到好处,多年老夫妻麻木的生活,随着危险的加深逐渐升温。每一步的情感变化都表演得淋漓尽致。

对警官的一句“请不要牵连”。

夫妻间法庭上的相视一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

布鲁赫的警官,演出一种无视政治踏实本分的士大夫精神,当他向权势妥协后那种自卑,反向烘托出昆格尔夫妇倔强的人格魅力。也同时合理铺垫最后那句“我看过全部卡片”的敬佩。和“除了18张”的职业挫败感。

美术下灰暗的柏林,内敛演绎的人性,加上往事化的配乐营造出强烈的压抑感。

用淡雅手法讲诉小人物不畏强权的故事,反而比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方式更有力量。

 3 ) 我们也可以选择

2016柏林孤影 alone in Berlin

叙事平静,推进缓慢,有暗流涌动,演员表现出色。大概会有人觉得闷,因为电影台词不多,情节起伏也不大,没有反转。只是简单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一对失去独子的普通工人夫妻悲痛之下的觉醒,写了两百多张反战卡片偷偷放在城市的角落,想着也许有人能看到,即使最后他们知道那两百多张卡片里只有十八张没有交到警察手里。这种微弱的努力被丈夫称为一粒粒投进机器的沙子。一些沙粒不会让机器停下,但如果他不停投进去,机器总会停下来的。他们把希望寄托于二人步履不停,和有人看到卡片后的觉醒。丈夫说他想看那些拾起卡片的人的表情,于是冒险等在那里,害得妻子担心,也害得一个无辜人死亡。最后一次的冒险终于是让自己走向死亡了。

Emma 这次戏份不多,表现一如既往好。接到通知儿子死亡信件的悲痛不忍相信,事后恍惚迷茫,对丈夫的依赖担忧,最后法庭上和处决前的释然平和。大部分时候她是脆弱仓皇灰暗的,穿暗色的大衣,一个人走在街上,做着充满危险的事情,我暗暗替她担心下一秒一个警察冲出来就会拿枪抵着她的头。

像Emma 在采访中说的,夫妻二人是平和地走向死亡的,peaceful。她说人总有一死,peaceful是她所追求的。很偶尔她也流露出和丈夫的温情,那支始终没有跳的舞也让人想到了他们的青春时代。就是这样的魔法,三言两语,观众立刻想到了那是怎样青春幸福又普通的两个年轻人,相识,相恋,结婚,有了孩子,孩子长大上了战场,最后等到了死亡通知,于是两颗心都碎了。

铡刀升起暗示主角的死亡,奥托,安娜死在刀下,那个被唤醒了良知的警察在把两百多张卡片撒在街道上后,也饮弹自尽。他死前翻着那一沓卡片,喃喃说,“我是唯一一个看到所有卡片的人”,然后决绝地走向自己的结局。

三个良心未泯的小人物死了。

电影最伟大之处是告诉我们三个普通人的选择。希望无论在何种境地,我们也都可以做出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我们不是没的选择。

 4 ) 柏林孤影

1940年6月的柏林,纳粹正在庆祝自己对法国的胜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癫狂。但是安娜和奥图却开心不起来。这一户劳动阶级家庭的孩子,应征入伍,却在前线死去。从此,安娜和奥图就不再信任自己的“元首”。对他所发动的战争产生了怀疑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计划要刺杀希特勒,并且阻止战争机器的脚步。不过,他们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党卫军盯上了。安娜和奥图暴露在危险之中,他们的邻居的生命也岌岌可危起来。影片改编自汉斯·法拉达创作于1946年的小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本小说,在4周之内就写作完成。故事讲述的是安娜和奥图在1940-1943年期间对于纳粹的反抗。在当时的柏林,这样反对纳粹的人,的的确确是“孤独”的

《柏林孤影》就是一部温良躬谦的讲述抵抗故事的影片

《柏林孤影》对小说的改编到位,导演有技巧地呈现出了战时柏林的压迫气氛,纳粹到处搜捕抗议者的恐怖感也都传达出来了,艾玛·汤普森与布莱丹·格里森都尽心尽力地去诠释角色

《柏林孤影》合所有二战题材影片的标准模式:晦暗的底色,夹杂着刺目的纳粹标志,华丽卡司,再加上金牌配乐,辅以哀婉悲怆的调调。影片拍得循规蹈矩但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5 ) 柏林孤影

故事一开始是顺序写的,但是我一开始以为是倒叙,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年轻战士,就那么一枪声响,就是倒在地上,长眠于世了。但是没想到他就是这样子的开头,然后接着写这个年轻战士的父母因为失去了他,而觉得活在世界上没有了意义,他们想做一些对这个世界上有意义的事情,就发生了之后的事剑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写卡片,想要唤醒民众的人性,然而最终200多张卡片只有18章没有,是主动上交给警署的,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不想牵连自己,只是做一个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但是最终还是影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害死一个无辜的人的直接执行者,他就是那个警察,一个有文化的警察在所有的高官里面相当于是唯一一个还有一点文化,有人性的人,为了自保,枪杀了一个无辜的人,还把那一对失独的父母给抓起来了。然而也就是这么一个警察,他是唯一一个看完了200多张卡片的人,除了那是没有看到的,18张。最后一幕是警察把那200多张卡片从窗台往下丢,随着一阵枪声,他也离开了人世,然而,在然而那些片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降落,这寓意着这种思想已经传播到人们之中去了,就是永远不会消失,不会因为现实的消失而消亡

 6 ) 剧情简单,但表演很棒

其实本来想打三星的,因为拍的实在是太无聊了……前半段看的异常艰难。多出一星给丹布,被打那段之后的表演很好,以及最后自杀那个地方真的蛮震撼。

个人觉得这个自杀并不突兀,前面铺垫一大堆。从放走被冤枉的人开始,到和上司反抗(但是最后却屈服了),以及最后不忍心和别人一样将酒杯砸向男主的头,最后的独白更是一个flag。跟很多优秀的侦探一样,他聪明的同时会很佩服“罪犯”的一些手段和精神(这点从他分析“淘气鬼”的那段话就能看出来,还觉得这个“罪犯”非但不笨而且还聪明),所以到最后他其实是很敬佩男主的,更何况他说了,他看了全部的卡片,男女主心里的那种无法言语的反纳粹的精神已经慢慢的影响了他,他感受到了那18张没有交上去的卡片的力量,他感受到了“罪犯”的“美”,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了己方对于无辜者的残忍,几方感受的叠加,造成了最后信仰的崩塌。最后的自杀,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短评

剧本不行,格局太小(预算太少),完全靠演技撑着。央六看的,配音不错,对中国观众最大的意义大概是阅读那些明信片上的话。

4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唔,我们看完之后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德国人会生气吧,明明所有角色都是德国人,可偏偏所有人又在说英语,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觉得有点尴尬了...

7分钟前
  • 2505
  • 还行

Emma Thompson也是老了呀 评价为什么这么低 蛮好看的啊 拿英语拍确实有点尴尬 但是强压下普通人的抗争 就是这样 平淡里闪烁着勇敢、无畏与泪光

11分钟前
  • 糯米兔
  • 推荐

放入一粒沙!

15分钟前
  • Jules2to
  • 力荐

真实的故事总是更容易感动人,虽然该片的导演功力尚欠火候。

17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情绪很足,演员演得也很好、观众很买账,没有一个人中场离开。给Emma Thompson德语配音就好了。

22分钟前
  • 还行

小人物的艰难抗争,基调灰暗艰涩,演员们的演技很棒

23分钟前
  • 🐈
  • 推荐

该片最成功的不是反抗行动本身,而是老夫老妻之间的关系,对待丧子之痛的隔阂,以及和解,抗争,由此带来的新的牵挂,甚至可以说二度“黄昏恋”,十分动人,可以和以“白玫瑰”为主题的《反抗与希望》中的温柔的索菲(贞德)相提并论。有点可惜的是加了一个同情性角色——自杀的暗探,非常失分。耐人寻味的是不少俄国、中国二战题材电影中,都喜欢从反派里面找共情视角,迄今没看到成功的例子。

26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人家往墙角塞卡片,其他人只会躲在墙角画圈圈。

31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回顾历史,无名英雄总是去做了很多勇敢伟大的事情。用丧子之痛写成的200多张卡片,没准正是那未被收回的10多张无形之中传递给了更多渴望自由和平的人们。虽然电影给人一种无甚新意的感觉,英语对白也让人出戏,但这样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记住。To Otto and Elise Hampel.

35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樊尚·佩雷干得漂亮。

38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It's like with a machine. A little sand in the gears will not stop the machine. But if a person throws a little more sand and more. The motor begins to stutter. The assembly line stops. In my mind I see lots of people throwing sand in the gears.」

40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本届最差 #柏林电影节#

43分钟前
  • 陈凭轩
  • 很差

没必要老纠结语言问题。。题材、叙述、节奏、表演,都还可以啊,有艾玛汤普森哦。。

46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推荐

故事真是太平淡了。浪费我的时间不要紧,关键是有点浪费这几位我非常喜欢的演员,演技是什么?大概就是沉默的时刻比讲对白的时刻要来得更丰富吧。

49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没有组织,是很难查到的!没有组织,是异常孤单的!

54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要出版自由,要言论自由,要一腔孤勇,要爱如高山。要沉默、要思考、要面对。

57分钟前
  • 夏天11
  • 推荐

男女主把那种克制的深情演绎得恰到好处,放明信片的时候好紧张,不过主角只有一个是德国演员,还是反派,其他稍微脸熟的德国演员都只打了个酱油,尴尬。。。唉,德国演员太小众没有票房影响力吧。对我来说电影的彩蛋是看到了卖明信片的商店是啥样的~

60分钟前
  • 古始渐中上更全
  • 力荐

平淡的主基调,讲述着上个世纪战争期间的一个故事,相对于磅礴的战争背景这个故事很小很小,但是我依然看到了人类的力量,勇气和爱。淡淡的力量,却很有力。致敬那对夫妻。

1小时前
  • 妖妖
  • 力荐

要在战争和暴政的机器里掺和一些沙子,要用卑微的信仰含泪的爱,反抗整个时代。

1小时前
  • chenche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