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大秦帝国之崛起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宁静,张博,富大龙,邢佳栋,杨志刚,沈佳妮,赵龙豪,吴连生,王小毅,王梓桐,张译文,宁露,王绘春,霍青

导演:丁黑

 剧照

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3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4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5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8:04

详细剧情

  公元前305年,秦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一位君王——秦昭襄王嬴稷继位。其后五十六年期间,秦王嬴稷在其母宣太后和其舅魏冉扶植下,从一个稚嫩年轻君王,成长为了一位坚毅沉着,威震天下真正王者;而秦国也由一个势力一般二流强国一跃崛成为傲视列国的超级大国。昭襄王在宣太后、纵横家范醀、“战神”白起协助下嬴稷采用“力交利交”“远交近攻”之国策,率领秦国子民先后灭义渠,修长城,重创齐国,攻陷楚国都城,迫魏韩两国俯首称臣并以极其惨烈战役。长平之战毁灭性地打击了当时剩下唯一大敌赵国,最后更一举消灭西周收纳九鼎!自此秦国雄傲中原无人能及,八十六年后嬴政统一中国之霸业也由此已经拉开序幕。

 长篇影评

 1 ) 清水出芙蓉

三点

1,反对用“历史正剧”这一称呼。

正为何意?尊重历史?这可是以小说为底本改编的,细节上肯定有些地方不尊重历史。真要符合历史,那应该直接根据史记,左传,战国策来拍。那估计会变成纪录片,而非连续剧。所以这个“正”字并非照搬史书。

那大家感觉到它很正,从何而来?历史逻辑。这部电视剧是以历史发展逻辑为主要线索来发展的。我想历史电视剧里的“尊重历史”,基本是这个意思。与之相反,目前中国大量的历史题材剧都走明星偶像路线,整个剧主要以小鲜肉大美女们的脸为中心来布置安排剧情。像大唐荣耀,就是看景甜,而三十里桃花,除了看杨幂及其床戏,还有啥看头?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剧越来越多,以致排山倒海,浊浪排空。这种剧,引导你只看脸蛋鲜肉,而不看历史故事,看完只去八卦,而少翻阅史记。好评如琅琊榜,有几个人看完会翻阅历史典籍,真正地了解一下历史?没有。所以说,看这些电视都是用来追星的。不敢说追星有什么错,只是追多了觉得特无聊,有一种空虚感,然后就觉得这种电视剧特烦人,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大秦帝国的崛起犹如一股清流,缓缓流尽已经荒草丛生的荒原,用饱满的历史故事逐渐滋润起观众的大脑,仿佛回到了80年代,看电视除了享乐,总能学到点什么,思考点什么,希望点什么。不像现在,华丽的外表下只是各种味道的鲜肉。肉再鲜,吃多了也会有口臭。历史故事,如同芬芳香草,让人的灵魂散发出香气。所以说,清水出芙蓉,清香沁人心。

2,电视剧细节与历史真实

很多人纠结于细节,搬出历史资料指出剧里细节不对。首先电视与小说是两种艺术,与史记之类的典籍更是不同有差别很正常,否则就成了纪录片。这实质上是如何在电视剧里坚持历史真实的问题。

我觉得,虽然细节多处改动,但仍给人强烈的历史真实感。无它,坚持以历史发展逻辑为中心来发展剧情。从以明星为主过渡到以故事为主,这是一大突破!为何?记得当年央视拍水浒传,想请港台明星来演林冲,结果对方的条件竟然是:整个电视剧要以林冲为主!就是以明星为主来安排剧情。幸亏当时剧组没答应。否则老版水浒就毁了!

总之,电视剧要有高于演员个人的总体逻辑,是演员为电视剧服务,而不是电视剧为演员服务!

手机打字耗费时间,第三点我想谈谈片尾曲问题,没时间了,下回补充吧。

 2 ) 他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人屠,阬杀40万赵军,今天万人坑依然存在,为何会被君王赐死?

欢迎阅读刘焕解读星座名人,通过十二星座来解读名人。

白羊座:刘裕宋太、岳飞

金牛座:诸葛亮萧衍骆宾王杜牧康熙(其中诸葛亮、骆宾王和杜牧为转载)

双子座:辛弃疾成吉思汗蒲松龄曹雪芹(其中辛弃疾、蒲松龄和曹雪芹为转载)

巨蟹座:曹操杨坚李治李贺刘伯温

狮子座:汉武帝拓跋焘欧阳修完颜阿骨打(其中刘备、欧阳修和完颜阿骨打为转载)

处女座:刘义庆宇文邕窦建德李商隐(其中李商隐为转载)

天秤座:元宏陆羽范仲淹忽必烈乾隆

天蝎座:柴荣柳永陆游王阳明多尔衮

射手座:黄巢、李存勖、皇太极、雍正(其中皇太极和雍正为转载)

摩羯座:刘邦刘秀高欢苏轼杨一清(其中苏轼为转载)

水瓶座:秦始皇兰陵王唐太宗杜甫努尔哈赤(其中兰陵王和杜甫为转载)

双鱼座:白起、杨广王维李清照秦良玉顺治金庸(其中王维为转载)(已完结)

其他星座仍在连载中,欢迎关注。

2020年7月15日,山西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根据碳十四鉴定,距今2000多年前,应该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的遗骨,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战火烽火的战国时期。

当我们阅读《史记》的时候,见过这场战役的介绍,秦国大败赵国,坑杀40万赵军降卒,这里的坑杀未必就是活埋的意思,但肯定是屠杀了40万,尸骨堆积如山。当冰冷的文字化作鲜活的图片,我们不由深受震撼,想到了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场中国统一的灭国之战,有着怎样的故事,白起,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初出茅庐

白起的出生年月不详,那么,他的生日如何查询呢?讽刺的是,记录他生日的,不是他的国家,也不是他的同乡司马迁,而是他的敌人,对他恨之入骨的山西高平人,至今依然把吃豆腐说成是吃白起,甚至在一些地方,豆腐还要蘸着红油调料吃。对于山西人来说,白起激起了他们无比的仇恨,民众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有的乡镇,豆腐不是一般的豆腐,而是白起的脑浆;调料也不是一般的调料,而是白起的血。他们就是要蘸着白起的血,吃他的脑浆。不过这个传说还是存疑,因为我们都知道,豆腐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战国的人是不会有豆腐的,但这个习俗极有可能是汉朝的山西人,在有了豆腐的前提下,想到曾经的苦难后发明的,那应该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对白起恨到这种地步,再看看高平的尸骨坑,一切都理解了,那真是跨越千年的仇恨,而白起的生日,根据高平当地人的活动是2月23日,这一天都要踩高跷,狠狠地把白起踩到脚下,根据这个传说日期,白起应该是双鱼座的,但也仅仅是传说而已。

对于秦国来说,东进一直是几百年的既定国策,而与秦国接壤的魏国、韩国、赵国和楚国就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更别说堵在东边路上的韩赵魏三晋,是主要的攻击对象,而这恰恰也是白起主要的进攻目标,虽然白起嗜杀,那也是因为秦国按照人头算军功,而不断地打仗,则是秦国站稳阵脚,进而稳步东出的必要条件。

白起是秦人,地道的陕西人,世代居住在陕西宝鸡的郿县,白起的祖先虽然世代是秦人,也要参加秦军服兵役,但没有做到太大的将军。

事实上,虽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强大起来了,但是秦国人不是超人,不是所有的战役都能取胜的,六国当然知道这一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六国没有嫌隙地合纵在一起,秦国也无能为力,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联军第二次攻秦,征战三年,最终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承认战败,退还韩魏的土地,与三国讲和。

堂堂秦国,割地求和,这是莫大的屈辱,而这在战国的秦国来说是家常便饭,秦国是经常打胜仗,但也经常打败仗,甚至一直到秦始皇即位之前的3年,公元前241年,赵国庞暖还率领联军几乎攻入函谷关,逼得秦国割地求和。

所以,秦国经过此番战败,一定要发誓夺回失地,四年之后的公元前294年,秦国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这是白起崭露头角的第一次出击。

那么,这一年白起多大呢?白起的出生年份没有记载,只知道他自杀于公元前257年,如果按照他去世的时候60岁来算,那么公元前294年,他才只有23岁,可谓少年英才。

这一次战役没有悬念,白起获胜,大败韩国。

但是随即韩国请求魏国援兵,双方的军队来到了伊阙,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地方,魏国不断增兵,最终联军达到了24万之多,而秦国仅仅只有十万士兵。

韩魏联军虽然人多,但是各怀鬼胎,这就是六国为何总是被秦国各个击破的原因。

初出茅庐的白起决定派出一支军队,假装是主力,进攻韩国军队,而他自己则率领真正的主力,绕到旁边,攻击战斗力更强大的魏国军队。

最终,和魏国短兵相接的白起亲自砍杀,击败魏国防线,伊阙之战大败联军,这是白起初出茅庐的第一仗,就歼灭了韩魏24万联军,白起树立起了一辈子善打大兵团歼灭战的特点。

当然了,韩魏联军是不是真的实打实的是24万人,这24万人是不是都被集体屠杀了,这些史料不会讲这么细,估计不会跟后来的长平之战一样玩真的,但是白起确实击败了24万韩魏联军,凭借着军功,白起当上了国尉,成为了军官。

初出茅庐的白起就立下了军功,但他并不狂妄,更不骄傲,而是脚踏实地,踏实做事,赢得了秦王的好感。

两年之后,白起领兵攻打魏国,夺取魏国黄河边数十座城,就此,魏国被全部打残,本来如同马蹄形“U”形的国土,失去了一半,仅仅只有汴梁附近的领土了,白起升任了大良造,是军官中的最高军爵。

战国七雄地图

后来白起一起领兵打仗,打过韩国,打过赵国,但没有什么太大的战役,转眼间,时间到了公元前280年,这距离白起伊阙之战的时候已经14年了,如果按照白起伊阙之战只有23岁时期算起,这个时候的白起已经37岁了,快要人到中年了,虽然长期的军旅生涯让他率军更加得心应手,但是没有太大的战役,没办法,战国也不是天天打仗的,能过日子,谁愿意天天屠杀。

机会来了,公元前281年,楚国突然跟秦国闹僵了,秦楚大战,又给了白起大的舞台。

二.肢解楚国

公元前281年,楚国出现一位善用弓箭射大雁的人,楚顷襄王听说后觉得稀奇,就召来询问。

此人不能弯弓射大雕,但是可以嘴炮,他居然也是一个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鼓励他振兴楚国,跟秦国开战,楚国也有这个意图,就此和秦国撕破脸皮,秦楚开始冲突。

如果此人不是秦国安排的间谍,那这个人足够愚蠢,楚国自身不图强,却和秦国撕破脸皮,还不断地进攻韩魏齐,人家又不愿意和楚国联合,那楚国只有被秦国暴打的份了。

但是对于当时的楚国国王顷襄王来说,这也无可厚非,他的父王就是那位蠢笨如猪的楚怀王,被秦国相国张仪哄骗,张仪让楚国跟齐国断交,说可以割地600里给他,后来,张仪到了楚国,楚怀王跟他要地,张仪却说:

是的,600里,我的封地有6里,封地名字叫做六百,你要的话,可以给你。

楚怀王这才知道被张仪戏耍了,后来又被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不仅放了张仪,还与秦国结盟,却被秦国骗到了咸阳软禁起来,最终楚怀王客死异乡,所以作为楚怀王的儿子,他当然要报仇。可是,楚王自身昏庸,楚国朝政一塌糊涂,这个时候要复仇,那真的是送死。

听说楚国要和秦国开战,秦国也知道不能多线作战,于是,秦国稳定了东方的赵国,秦昭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集会,约定双方息兵言和。

公元前279年,秦国派大军南下,猛攻楚国。

这一次的将军,就是39岁的白起。

白起指挥人马,经蓝田,出武关,然后大军乘船沿汉水南下。这样方便行军不说,还有利于大军就粮:汉水两岸丰饶的土地,必须成为秦军的粮仓。白起命令部下,每经过一条河,就拆除河上的桥;军士登岸以后,战船全部烧掉,坚决不留后路。很像100年后的项羽破釜沉舟,白起也不留后路。

白起带领了15万大军南下,经历了几场小规模的战役后,秦军又消失了。

不仅是楚国人,秦国人也很疑惑,这个白起要干什么,他带领大军孤军深入,想送死吗?他的目标究竟在哪里?

可是,白起足够清楚,他知道,楚国强大,无法蚕食其领土,只能通过一战让它屈服,而最有效果的就是进攻它的首都。

孤军深入?进攻首都?白起是疯了吗?事实上,白起知道,楚国腐败,当时流放了屈原,群臣都很寒心,整个国家早已经丧失了斗志了,果然白起长驱直入,到达了鄢城。

鄢城是湖北襄阳的宜城,在它的背后,就是郢都,湖北的荆州市,楚国的国都。

这下子,傻子也知道白起的目标了,楚王赶紧集中大军守城,秦军用云梯攻城,果然秦军善于野战,不善于攻城,居然攻击了2个月也没有攻下。

如果是昏君,这个时候已经下令白起撤兵了,孤军深入,两个月攻不下城池,早点回来吧,但是秦昭襄王足够信任白起,他知道白起有办法。

但是就连将军也不知道白起的想法,白起命令秦军在鄢城旁边挖了一条河,等到秦军挖到头一看:

万里长江。

原来白起要借用的就是长江,那天夜里,秦军开闸放水,滔天的长江水进入了运河,一下子冲向鄢城,不亚于夏天的洪水泛滥,鄢城的东北角被冲垮,一下子陷落了。

关羽的水淹七军

白起只留下少数人守住鄢城,他自己又消失了。

等到楚国人意识到的时候,白起已经顺流而下,占领了夷陵,这座500年后陆逊火烧蜀汉大军的地方,也放了一把火,把楚人的宗庙陵墓,烧得干干净净。

陆逊的火烧连营

这下子,楚国人全慌了,白起大军攻打郢都,猛攻之下,郢都陷落,就此,楚国的西部地区全部被秦国占领,楚王一路逃亡,从河南南阳逃到河南淮阳,最后定都安徽寿春,八百里楚国被肢解掉一半。

当年的战国形势图

白起此次孤军深入的鄢郢之战令战国人震惊,经此一战,楚国元气大伤,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再也不敢跟秦国对抗了。

白起立下此功,秦王封他为武安君,武安君是战国时期比较大的军衔,赵国的李牧也曾经被封为武安君。

这场战役之后,楚国消停了,三晋又开始了互相攻伐。

六年之后,公元前273年,魏国和赵国联手,攻击韩国。魏赵联军数十万人马,将华阳团团包围,华阳在今天的河南郑州,就在韩国首都新郑旁边,可以说,不争气的三晋,不想着跟楚国联合跟秦国对抗,却在自相残杀,活该最终被秦国灭亡。

可是搞笑的是,这个时候的韩国居然是秦国的盟国,韩国跟秦国求助,秦国居然真的派兵帮助韩国,当然了,迟早要灭亡你们,先击败赵国和魏国不好吗?

这一次,又是白起出场,白起23岁的时候就在伊阙之战击败过韩魏联军,如今的白起45岁了,22年过去了,秦国和韩国居然成为了盟国,可是白起要对抗的还是魏国。

白起领兵的消息传到了赵魏联军那边,曾经肢解楚国的白起,联军有点害怕,可是知道秦国一旦到达这里需要一个月,他们就准备速战速决。

白起也知道,他命令士兵只带10天干粮,轻装出发,十万大军用了7天就到了阵营。

秦军只剩下了三天口粮了,但是一想到白起,士兵就有信心。

之前面对着韩魏联军,韩国弱小、魏国强大,白起命令先攻击魏军。

如今面对着赵魏联军,魏国弱小,赵国强大,白起当然命令先攻击弱小的,但是跟伊阙之战不同的是,这一次白起亲自率军攻击魏军,经过了一天的激战,秦军的骑兵发挥了奇效,魏国老旧的战车显得十分笨重和缓慢,秦军快速的骑兵冲锋下,迅速切割,魏国大败,13万人被歼灭。

赵国12万人看到这个局面,心想还是退出吧,白起的秦军追击穷寇,俘虏了两万赵军。为了震慑赵军,也不方便携带俘虏,白起下令把2万赵军俘虏扔进了黄河。

为何白起要这么做呢?在那个前提下,携带俘虏,就要给他们粮食,所以白起也不得已,更重要的是,白起还有一招,仗还没有打完。

就在赵魏联军战败的消息还没传到魏国的时候,白起早已经率领大军,日夜兼程,用了一天一夜来到了魏国的首都汴梁,面对从天而降的秦军,这一下魏王震惊了,不得不割地求和,把南阳割让给了秦国,秦国设置了南阳郡,南阳成为日后进攻魏楚的前哨基地,对于日后统一全国意义重大。

这一战,彻底打服了魏国,魏国被拦腰截断,再也振兴不起来了。

三.长平之战

华阳之战让三晋至少消停了十年,而这十年的时间里,白起还在继续领兵,但是已经失宠了,秦王最宠幸的人,叫做范睢。

范睢是魏国人,他本来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出使齐国的时候,能说会道,齐王非常喜欢他,给了他十斤黄金。这使得须贾非常嫉妒他,回国之后,须贾跟魏王告状,说范睢是齐国间谍,所以齐王给他黄金,昏庸的魏王果然毒打范睢,丞相魏齐也十分痛恨范睢,又将他打了一顿,打掉了他的牙齿,用草席子裹着扔到了厕所里,还让宾客轮番在他身上撒尿,范睢跟守卫说,你放我走吧,我已经快死了,日后一定报答你。

范睢就这样,投奔好友郑安平,最终逃到了秦国,他知恩图报,但也睚眦必报,对于魏国极为痛恨,发誓要报仇。

可是范睢却被冷落在了使馆中,秦王根本不理睬他,他也没有展露自己才华的机会。

后来,秦王鼓励他们上书,范睢也上书,却石沉大海。

直到一次,秦王来到了他们门客的住所,范睢立马往前直闯,太监说,大王来了,你还在往前走。

范睢说,哪里有大王,我大秦只有太后,大王在哪里?

这句话闯进了秦王的心里,朝政一直被宣太后把持着,他想要自立,于是立马请范睢来到内宫,请求对策。

范睢首先说,宣太后专权,大王不好受,但是宣太后是大王的母亲,大王不能废除她,却可以拿你的舅舅魏冉开刀,只需要废除他,他一旦失去势力,他的姐姐、大王你的母后一定失去了支持。

秦王深以为然。

随后,范睢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对策,他说,秦军总是越过三晋,攻打楚国、齐国等,可是得到的领土跟秦国并不相连,也不可能总是管理这些飞地,最终有些还是便宜了魏国,不如以后交好楚国和齐国,集中全力攻打魏国和韩国,这样得到的土地就完全是和本土接壤的,本土就会越来越大。

秦王听说后,立马废除了舅舅魏冉的相国位置,任命范睢为相国,范睢从一个普通门客,在厕所被打的人,一下子就成为了秦国相国,同时,下令宣太后不得干预朝政,把母亲提拔的很多元老重臣全部罢免,就此夺取了全部权利。

而白起,就喜欢孤军深入,跟远交近攻反着来,但是虽然没有夺取太多土地,却有利地削弱了别国,比如说楚国。况且白起能够做将军,就在于和魏冉是好友,也得到了宣太后的举荐,如今魏冉和宣太后都被打倒了,白起自然会被冷落,果然,此后数年,王纥等将军更受重用,白起则已经赋闲,这个时候的白起,51岁,准备退休了。

当年的形势图

公元前260年,秦国将军王龁统率秦军进攻上党,上党居民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逃向赵国,赵国立即派出军队赶到长平一带,安抚接应逃难的百姓。秦军和赵军,就此对峙于长平,也就是今天山西高平西北一带。

赵国名将廉颇下令坚守不出,秦国渐渐后勤吃紧,六十万秦军就那么耗着。

秦国也不是只会打仗的莽夫,也动用计谋,就像50年后,秦始皇派人用反间计除掉赵国名将李牧那样,范睢派人带来大量财宝,贿赂赵国贪官,说廉颇是老骨头了,怂包一个,不敢出战。

赵王也觉得廉颇太过分了,带着40万大军在边境,不出战,还消耗那么多粮食和钱财,他下令廉颇必须出战,倔脾气的廉颇直接拒绝。

于是,赵王撤换了廉颇,换上了乳臭未干、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作为将军。

听说赵括作为将军,秦王也请来了白起,命令他火速赶到前线接替王龁。为保密起见,他同时设置了一条高压线:“谁敢泄露这个机密,斩!”

就此,57岁的老将白起,再度走上了征途,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

赵国善于守城,秦国并不善于攻城,善于野战,于是白起决定引蛇出洞。他派一支弱旅,天天到赵军营门前挑战。

一开始,赵括都知道,这是陷阱,不能出去。

后来等久了,他觉得士兵也需要吃肉,就出来,把这支军队打得大败,秦军逃跑了大多数,赵军大笑,原来秦军也不过如此。

后来秦军又来了几次,每次都被赵军打败,每次利用赵军出营帐的时候,白起就派大军切断赵军后路。

最终,赵军四面八方都被切断,只剩下了大营和方圆几里的地方。

公元前260年农历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赵括一直想打次大的战役,秦军开到赵军大营前挑战,这一次赵括率领大军走出了营帐。

10万赵军走出了营帐,秦军似乎在败退,赵军大为兴奋,越来越多的赵军走出了营帐,最终走出来了40万大军,谁也想不到,他们是走出了营帐,走向了鬼门关!

40万赵军走出大营之后,秦军一直在败退,甚至败逃得狼狈的几千人都被赵军消灭,赵括见秦兵如此不堪一击,越发来了情绪,越走越远。

就在赵军行进途中,突然有人来报,背后出现了一支秦军,截断了赵军跟大营的联系。

赵括也知道情况不妙了,但是他也知道,两军作战不能退缩,带领大军猛攻那支秦军,这一支秦军跟之前假装败退的完全不同,各个战斗力极强,40万赵军一下子居然打不退这10万秦军,10万秦军就这样堵在了赵军和大营中间。

就在此时,不断有人来报,就在赵军和秦军大战的时候,前方关口已经失守,被秦军攻下。

不久,有人来报,就在赵军和秦军大战的时候,左边山谷居高临下的关口已经失守,被秦军攻下。

又有人来报,就在赵军和秦军大战的时候,右边山谷半山腰的关口已经失守,被秦军攻下。

就此,秦军完成了包围,四面八方全部包围住了赵军,40万赵军就这么被完全堵在了此处,一个叫做泫氏谷的谷内。

赵军几次突围,都没有办法,有的时候半夜突围,当面守住他们的十万秦军是主要担负堵截任务的,白起不断地轮换,把40万秦军分成四批,一批批守住,各个战斗力极强。

此时,赵国才知道,秦军的主将居然就是几十年前纵横魏楚的白起。

到九月,赵括被包围已经整整四十六天。赵军粮草几乎没有了,赵括居然还不气馁,一次次组织赵军突围,但是白起不断地轮换,10万秦军永远保持战斗力,各个吃饱喝足,就等着作战。

赵国听说这消息,赵王下令组织增援。赵国最终又派出了10万大军,负责从外围打开包围圈。这已经是极限了,因为赵国需要有大军把守北部边境,防范匈奴。

秦王也组织了增援,下令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赐民爵一级,然后编组成军队开赴长平,负责截断赵军与国内的联系,彻底切断他们的粮道。就这样,长平包围圈之外,还有10万赵军和20万秦军在小规模地摩擦。

这个时候,长平这片土地上,有包围圈内的50万秦军、40万赵军。包围圈外的20万秦军、10万赵军,如果这个数据没有水分的话,这片土地上有120万军队,真的叹为观止。

同时,秦国外交路线一直没有停止,范睢派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去楚国、齐国等国,要求他们不援助赵国,这也是远交近攻策略发挥的奇效。从公元前279年白起攻克郢都到现在的公元前260年,秦国和楚国20年没有打过仗了。从公元前284年五国攻齐到现在的公元前260年,秦国和齐国也几乎30年没有打过仗了。所以这两个国家都不援助赵国。

而韩国已经是秦国的附庸国了,魏国则被秦国打残了,还在恢复元气,没有能力援助赵国,只有一个孤悬关外的燕国,但是赵国经常欺负燕国,时不时攻击它,燕国恨死赵国了,更不可能援助它。

就此,赵国成为了孤家寡人,全天下一个救它的也没有。

最终,赵军决定突围,倒霉的赵括冲在最前面,身中数箭,被射死了。

主将是非常重要的,看到主将都死去了,赵军一下子溃败了,40万赵军全部投降。

那么,怎么处理这40万赵军呢?

按照解放战争的理论,都是中国人,自然是收编。但是那个年代,虽然同属于周天子,赵人未必会愿意跟从秦军,而且更要命的是,白起称秦军伤亡过半,为了防住这赵军,秦军几乎战死了20多万人,现在也只有30万人了,30万人要想看住40万俘虏,很有难度。

秦王也不知道怎么办,把这个皮球踢给了白起。

最终,白起作为一个军人的素养,知道战争就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在一个夜里,把40万赵军杀死了,尸体堆积如山,扔进了万人坑,这就是所谓的“坑杀”,只放掉二百四十个年轻的士兵回邯郸报信。

今天的考古挖掘

这个消息震惊了战国世界!

平心而论,我们不能用现在价值观苛责他,但是白起这个举动确实造成了一个恶果,那就是本来浑浑噩噩的六国一下子惊醒了起来,他们本来如同一盘散沙,现在却不得不为生存而战,拧成了一股绳子。

此后秦军再想作战,六国几乎没有投降的人了,既然投降了也是死,那只能死战了。

之前在华阳之战,白起处死俘虏,是轻装出发,长驱直入攻打魏国首都汴梁。

这一次也是如此,白起处死俘虏后,轻装出发,正是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的良机,他下令大军日夜兼程,准备直捣邯郸。

战国列国纷争数百年,虽然宋国等国被灭掉了,但是战国七雄还从来没有被灭国的,连齐国快被灭了,还剩下三座城。

赵国会是第一个被灭亡的吗?

这个时候,或许天命还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秦国也没有真正强大到能灭六国,赵国立即派出使者,学着秦国,也带着大量金银珠宝,送给了相国范睢。

那个使者名叫苏代,他非常会说,说灭掉了赵国,武安君白起功劳就太大了,那么相国你一定屈居他下面了,白起和魏冉是兄弟,相国你罢免了魏冉,白起会不会报复你呢?

范睢心想有理,就劝说秦王退兵,秦王也同意了赵国割地求和,召回了白起。

将军在外作战,正好一鼓作气的时候被召回,应该就只有三个人,白起、檀道济和岳飞,这三个人最终都死于非命,也都功高盖主。

白起心里非常痛恨范睢。

不过实事求是来说,秦国那个时候能灭掉赵国吗?

也未必。

在秦始皇灭国之战中,名将王翦攻打赵国,赵国李牧还多次击败王翦。

直到秦国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王翦才能打开赵国漳河流域,攻克了赵国首都邯郸。

别的国家攻克首都就投降了,顽强的赵国还在公子赵嘉的带领下逃到了大同,重建了代国。

一直到后来伐燕之战的时候,代国才最终被灭。

秦始皇时期的秦军尚且用了四次大战才灭掉了赵国,50年前的秦国有可能吗?未必吧。

对于范睢,白起很是痛恨。这点和廉颇很像,他对于求和的蔺相如也很痛恨。但是就像之前完璧归赵时期冰释前嫌一样,廉颇和蔺相如又冰释前嫌,赵国终于保住了。

可是,赵国实在是元气大伤,更别说割地了,这下子不用别人灭亡,本国人也会起义。赵王毁约,拒绝割地给秦国。

这下子秦王觉得被耍了,他派王陵作为主将攻打邯郸。元气大伤的赵国却十分顽强,秦国攻打不下。

这个时候,秦王突然想起了白起,还请他。

白起非常愤怒,之前是秦王听信谗言要自己退兵,如今又要强行作战,问题是,攻取邯郸的时机已经失去了。

四.自杀身亡

白起拒绝出战,秦王也很愤怒,君臣很不愉快。

这个时候,少年英雄信陵君魏无忌崛起了,他愤怒于魏国的无能,看到秦军攻不下赵国,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

信陵君置生死于度外,借魏王的宠妃如姬之手取得了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到了魏国的邺城,这座日后著名的六朝古都。

信陵君拿来了虎符,取代大将晋鄙的军权,晋鄙依然怀疑,信陵君的门客,大力士朱亥直接拿起40斤重的大铁锤,锤死了晋鄙,就此信陵君带领30万魏军来到了赵国首都邯郸。

来到不久,楚国的援兵到了。

不久,齐国的援兵到了。

赵国邯郸集中了列国至少百万军队,就算有水分,也是远超秦军,王陵没有军事才能,几番攻打下失利,最终赵国大获全胜,歼灭秦军十万,这是秦军近几年最大的败仗。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下子名扬天下,成为列国的偶像,甚至后来,祖籍大梁的刘邦,最崇拜的也是信陵君,年少的时候还曾经专门去大梁拜访过,却得知,信陵君早就死去了。

信陵君不仅保住了邯郸,后来还率领韩、魏、赵、燕、楚五国联军攻秦,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打败秦军,联军一直追到函谷关外,秦军闭关不敢出,割地求和,这一战后,信陵君名扬天下。

这一年,距离秦始皇亲政仅仅只有9年了。

然而,邯郸之战的时候,白起确实惹怒了秦王,秦王大怒,下令革除白起的武安君爵位,贬为士兵。

不仅如此,范睢还落井下石,跟秦王说白起满腹牢骚,一直在骂秦王。

秦王痛恨之下,命令使者带上宝剑,给白起自杀。

白起很不服气,他接到宝剑,想了很久,问:“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意思就是,我犯了什么罪过,非要落到今天的下场?

不久,又自言自语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吾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白起知道,自己杀人太多,尤其是长平坑杀降卒,这点是必死无疑了。

白起就此自杀了,后来秦始皇感念他的功劳,给他的子孙恢复了爵位。

但是六国对秦国的恨没有消除。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降兵40万人。

公元前236年,长平之战24年之后,秦始皇灭六国之战,派王翦伐赵,经历9年的战争,才攻克了邯郸,赵国残余势力建立了代国,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儿子王贲才灭亡代国,这个时候,距离长平之战38年。

公元前209年,秦国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秦王朝轰然倒塌。

公元前207年,项羽带领诸侯义军与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名将王离的20万秦军在赵国的巨鹿爆发大战,项羽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杀死王离。秦国大将章邯带领20万秦军投降项羽,项羽在河南渑池,活埋秦军降兵20万,六国一片叫好。

这个时候,距离长平之战53年。

都说一个甲子是一个轮回,秦国的命运真的轮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而坑杀降兵的项羽,也在前202年自杀,又是一个轮回。

硝烟散尽,虽然秦朝为统一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白起也是如此,不过历史不应该只有冰冷的文字,所以看到今天挖掘出的万人坑图片,才会那么震撼。

 3 ) 观大秦帝国之崛起 好些遗憾

取了个直白的名字,写一点直白的文字,《大秦帝国》电视剧第三部看到现在,坦白的说,遗憾,本可以拍的更好一些。这种遗憾,不是我们热爱那段历史或者这本小说的观众吹毛求疵,而是因为热爱带来的期许比较高,有落差,难免有遗憾。

相比于原著,我更爱那段历史,小说中的人设和历史人物其实有出入,这种出入无可厚非,比如《三国演义》就尊刘贬曹,但不妨碍它是名著,《大秦帝国》的立意很高,那些伟大人和他们的事描摹见诸功力,全书气象恢弘,是一本好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剧前两部分别由两位不同导演执导,侧重点不同,但都见成功,所以在央视无征兆上映第三部的时候,我一番欣喜,一直在优酷上追剧,毕竟这里是无删减的。

首先是这部特别赶,详略不得当,每集或者每几集缺乏一个主轴支撑,其实该剧对时间线整理很多是正确的,比如厘清了苏秦的主要事迹是合纵伐齐,苏秦应在张仪之后,可是这部剧明显有点赶节奏,我不知道是不是经费的问题,有些地方略的太遗憾,比如五国伐齐三分钟..如果以秦国为视角纵观六国重秦而略六国是好的,这省与略把握好肯定精彩,但有些地方掌控的特别费事,老是在秦国芝麻蒜皮那里磨。只是放着这段大历史中那些精彩的东西不呈现,是十分遗憾的:

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没有的,攻击林胡没有呈现;

2.赵雍退位立赵何又联合赵章夺权,终至饿死沙丘没有体现;

3.赵武灵王主导支持立嬴稷为秦王一笔带过;

4.燕昭王的黄金台没有;

5.齐湣王灭宋和楚怀王灭越没有体现;

6.五国伐齐寥寥草草,田单复国三言两语;

7.渑池会盟处理的略粗糙......

把秦的对手描写的得当,岂不是更能展现秦的风采,赵武灵王那么个镜头,真的是让人伤心啊。孟尝君虽然千年来口碑一般,但也不至于沦为为个半丑角,更遗憾的是苏秦这里,不是说描摹的苏秦不准确,相反该剧把握的准。苏秦本来格调也不是很高,中心思想就是实现个人价值,至于个人价值到底有多大价值是对是错无关紧要。《大秦帝国之崛起》处理苏秦不好地方是着墨太多了,其实突出他的口舌之辩和个人思想就好了。战国是我华夏极富血性的时代,张力十足,所重是阳谋,苏秦田文之辈,不必刻画较多。

感情戏一直是这种历史正剧不好把握的,我的看法是不要的就不要,该剧还是想要的多一点,有些失衡。毕竟很多人还是爱看宫闱,我觉得宫闱诗比宫闱剧不知道好看到哪里,“含情欲说伤心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里面可以想象就有很多,但是你非得把它撕开了反而不美了。

感情戏里,魏丑夫演得好,这个角色特别棒,尤其宣太后给他梳头那段,拿捏太到位了,我觉得感情戏保留这段就够了,最多保留一点母子情。楚怀王演的不要太棒,时而昏聩时而清醒,有些君上的气度又有些屌丝的任性都展现的精彩,是一个有明显缺陷的政治人物但不是没有政治头脑的家伙,贪图小利好色但是不畏自己生死能坚持楚国利益,这个矛盾都能在演员身上很好体现,殊为难得,大家也都很喜欢这个熊槐,特别打儿子那段估计都看乐了吧。此剧有些角色把控和选角真的是神来之笔,还有叶阳我觉得选的也好,但很多角色有些就很遗憾了,跌破眼镜。

最遗憾莫过于屈原...一万点受伤啊,这可是才情满腹博闻强识忠君爱国的三闾大夫啊,这可是怀着雄心要把楚文化推广华夏的大诗人啊,这可是一己之力用《楚辞》战《诗经》骄傲的楚国人啊,怎么说话就靠吼呢?怎么直到死还是那一副苦脸,太遗憾了,这个角色设定和演绎不见得一点点“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可惜可惜的是,爱扣屎盆子,急着洗白,这一下就落入下下层了。

扣押楚怀王,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掉价的事情,但符合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父子行事风格,流氓啊,流氓就流氓啊,流氓是行为方式么,不必洗呀,干嘛编一个楚怀王发神经要什么栎咸之地呢?

范雎,这是焦点,也是最近大家纷纷吐槽的。太过分了呀,首先读个sui有点莫名其妙。好吧,读音毕竟不是大事儿。可是阏与之战失败竟然扣在范雎头上也真是躺枪,阏与之战是人家赵国上下用命将帅一心啊,是人家马服君赵奢指挥得当是秦军轻敌所致,干范雎屁事,何况范雎若是上来干这么一遭,还能受大用?

范雎一出场被刻画成阿谀小人,真真是不能忍,“一饭之恩不忘,睚眦之怨必报”是他的个性,但怎么看出是宵小之辈?而且编出范雎挑拨让秦昭襄王罢黜穰侯,明明嬴稷忍了跋扈的魏冉那么多年要彻底干掉他好不好,也不看看当年那个赫赫战功的穰侯后来骄傲成什么样。始皇之所以能奋六世之余烈,除了他个人,更因为秦国这几代明君都能和自己的大臣一同齐心协力共进退,君相携手君相信任君相俱贤明是秦统一六国最充分条件,嬴渠梁和公孙鞅,嬴驷和张仪,嬴稷和范雎,嬴政和李斯,这一对对组合的光芒难道不比虚构的“神话君上”更有人格魅力么?何况有缺点的人未必不出彩呀!

滥杀是白起怎么也不可能洗的白的问题,可是这不耽误我们喜欢白起作为战神的一面,“白韩李岳”,中国军事史怎么可能绕得过秦国的武安君?但是这里白起竟然悲天悯人起来,有点突兀了,杀人取首级是公孙鞅设定的国法,是秦人锐意进取最有效的行为手段,滥杀的锅要背也是商君去背,哪里轮得到范雎去背,太重了,他也不能背。

我们去写古人,还原就好,站在他那个时代去看他周遭人文环境,何必用今人思想去套牢他,何况我们又不见得比古人明睿。

不过,范雎这个演员我觉得好,这可是忍辱负重,改名换姓,远交近攻制定国策的范雎啊,就是编剧在这里处理遗憾了。

历史中,人物的年龄很微妙,绝大数中国人刚读历史的时候,不会意识到刘邦只比嬴政小一岁吧,项羽到死才三十岁,这个年龄经历那样的大起大落再去看看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就有另一种体会。《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对秦昭襄王的人设上和历史出入很大,比如即将呈现的长平之战,此时的嬴稷已经60多岁了,看电视剧怎么最多40岁吧,这点出入一下子就抹掉了秦昭襄王身上最显著的特质——忍耐。张博显然有模仿富大龙的痕迹,不去评议好不好,就是人设上的差异多少有些违和。

我们热爱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完美无瑕,而是因为他身上某个特质独一无二特别吸引人,或者某个方面在他身上表现出来是那么自然得当毫不做作,所以一个人有缺点甚至有缺陷这个人未必就不可取,曹操还说取材不看德行,苏轼痛骂桑弘羊的句子拿出来,你是不是要说东坡出口成脏?“瑕不掩瑜”这个词现在被用坏了,其实说的就是好人难免有不光鲜的一面。后人描述前人的时候,何必遮遮掩掩呢?有的时候剥离干净,完完整整的还原不是一件清爽的工作么?秦国虽然被后世抹黑,但是一股脑的洗白也是不必的,有些缺点的人格,并非不见魅力。

我觉得纠结马镫马鞍这属于“春江水暖鹅先知”般无理取闹,但是容不下男子作揖右手在上是眼里不揉沙子,毕竟这个很容易做到,何况我泱泱华夏,礼仪上邦,《大秦帝国之崛起》把服饰、装饰和器具还原那么好,这点小细节为什么不可以做的更好些呢?

我只说遗憾,其实也说了好多优点。因为我真的喜欢这个剧,喜爱那个时代,那一身汉服,那发髻上的簪,那一席长揖,那一声声“诺”,活脱脱一个“士”呈现面前。中国人最阳刚的一段岁月,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止在故纸堆里,电视屏幕上,也在我们心中,在我们周边。

 4 )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剧

才演了两集,就看到了剧集里面的大秦王宫中,因为政治斗争腥风血雨而死了如此多的人物。宁静饰演的芈八子实在是太棒了,完全刻画出了一个为国,为家,为儿子,为天下苍生而愿意奋斗自己一生的霸气人物,一点都不玛丽苏,全景展现出了政治斗争的黑暗,残酷。历史不是过家家,就这点来说,不知比当初的《芈月传》好了多少倍。不知接下来的剧集中,还会展现出多少腥风血雨。

 5 ) 央视的剪辑删去了很多情节(以及剧评)

《崛起》的前两集是《纵横》结局。央视当初播第二部时删去了结局,制作方把上一部结局做成了这一部的开始,结果又让央视给删了,只在央视版的第一集中按照预告片花的处理方法穿插进去。但因为第二部到第三部为处理人物成长的关系,包括秦王、魏冉、白起等演员都有更换,这使得穿插前后需要给每个人标注姓名、职位。如果没看过完整版第二部的话,在央视版第一集中会特别累。

韩聂赴薛邑见孟尝君,其中有孟尝君的管家假装因众人的追问才说出孟尝君一门客因怀疑孟尝君和门客饮食不一致而拔剑自刎的情节,被央视删减。这个情节在后来宣太后质疑孟尝君人格时十分关键。

楚国的情节删得更多。公子芾和公子悝请楚王赴武关缔结盟约,楚国朝堂之上,令尹昭阳和左徒芈原认为断不可去,但子兰鼓动楚王前往。此段被删减,显得楚国臣下无智。后面,楚王被俘,面对慎子等人欲迎立新王之举,芈原不忿,此段显示芈原品行,且在预告片花中的重要情节也被删剪。

楚顷襄王回国后,楚臣为应对齐王讨地的行为想出三个计策,计策的提出和大臣的执行在央视版中全部改为了旁白。这段的缺失使得楚王背信弃义后齐湣王仍旧如此信任苏秦显得不太符合常理。

伶优入秦相府的情节删减了一部分,刚开始小姑娘献菜的情节中孟尝君对美食的向往,还是很能体现宣太后对孟尝君的判断的。

魏伶优为秦亡吟唱送秦王出征,以及秦王在函谷关前的短暂停留被删,中间穿插的秦王和魏伶优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也被删。

——至网络版第10集

(11集)蜀侯作乱,秦王视察蜀郡情节被删,使得后面有些人物出现在巴蜀之地有些奇怪。魏丑夫与魏伶优的对话被删,此段对话显得两人的身份有些特殊。

(11集)苏秦赴齐前与燕王的对话被删,其中穿插的和太子平妃相遇的情节也被删,包括预告片花中台词“用间有五,臣乃死间”。苏秦见过齐王后和秦王宠臣韩聂有段小对话也被删,对话中韩聂没弄明白苏秦的话。

(13集)奉阳君严刑审问苏秦后,赵将韩徐为密见苏秦一段被删。缺失此段,央视版中韩徐为的后续行为不尽合理。苏秦被释放后,在赵国内廷见赵王、穰侯的情节被删,其中有苏秦建议赵王以奉阳君名义写信,以便自己取信于齐王的情节,后面有苏秦在燕国边境,故意被羞辱的情节。

(15集)刚开始,秦王和魏伶优见面的情节被删,这也是预告片花中的情节。后面魏优旃重病,魏丑夫启示魏伶优应当如何被秦王宠幸的情节也被删。

(16集)秦王在韩聂面前说明自己要一统天下,后面又有和韩聂、魏伶优讨论何为天下,以及和氏璧之事被删。后面韩聂出使赵国要和氏璧、蔺相如出场、入秦全部被删。此集中央视版播出的内容极少。

(17集)完璧归赵、渑池会被删。白起说明在楚国要减少伤亡的情节被删。屈原投江被删,至此屈原戏份删减完毕。

(29集)秦王与范睢商议许楚国以利,后范睢赴楚,让楚国攻打鲁国,以便秦军8万可以驰援长平,此段被删。

(30集)赵括之母觐见赵王,请赵王不要用赵括为将,有自作聪明者为赵括辩解,被删。

(31集)赵括赴长平欲与廉颇交接,廉颇称病,被删。赵括视察阵地后,让人诵读兵书中关于地势的部分,言辞轻狂,被删。白起展示秦军四马战车,被删。

(33集)赵括带兵突围前,有一小段赵兵突围的片段,被删。

(34集)秦兵杀赵国降卒的情节被删减很多,其中有出场很多的两个小孩的戏份。

总的来说,央视的删减使得很多情节不是很连贯,也引起一些争议。不过删掉完璧归赵一节,除了使蔺相如出场稍显突兀外,感觉基本还是可以的。或许出于尽可能多地展现历史的考量,蔺相如在史书中的故事大多被搬到了剧中,然而处理方式相当不讨巧。蔺相如的品行基本与史书相符,但这部剧主要是展现秦国的,所以在秦昭襄王和蔺相如的对手戏中秦王完全没有史书中那种被胁迫的样子,反而是相当镇静。这种两方都想好好表现的处理方法结果使得这部分戏更像是笑话。既然在前面接受了秦王的形象,到了这部分对手戏会感觉蔺相如这么英勇机智,却还是被秦王玩弄,这对蔺相如的形象塑造非常不利,删掉之后也不会影响故事主线。

——————————————————————————
以上为央视直播版相比于网络版缺失的部分。以下为剧评。
——————————————————————————

已经好久没有用网络直播追电视剧了。2016年时,期待《大秦》和另外两部剧能上星播出,但最早播的《大秦》出现已然是2017年。同时,因为第一、二部在上星播出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删减,这也是我第一部追完央视的网络直播后又去看网络完整版的剧。

之前看完第一、二部,总感觉第二部的观感不如第一部,第三部也是如此。在第一部中,有一种大秦上下君臣、百姓上下一心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在第二部、第三部中很弱。后来才想明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已经强盛,矛盾不再是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的斗争,而变为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的斗争。这样看来,似乎可以接受秦国部分不如第一部精彩,但感觉以下方面尚有不足之处。

其一,既然矛盾的另一方转移到了山东六国,那么这六国君臣便同样要拍得出彩。但从第二部开始,感觉剧组并没有邀请到足够多的戏骨,使得演员分配在秦国尚显捉襟见肘,如在第二部中,在山东六国中能留下印象者只剩下魏惠王、惠子、楚怀王、楚令尹昭阳、芈原几人,且均是文臣,而无武将。第三部中,魏国信陵君、燕国乐毅等人也没有塑造好。这里虽有些苛求,但确实如是。

其二,在群演上,后两部比起第一部来也差点功夫。每逢将领外出作战,身边总有几个副将等感觉衣衫、发型不甚整齐的,比如马服君赵奢前往阏与之时其身旁的副将。列国朝会,看到的武将中,除了最前面充当重要配角的几个人,其他似乎都是找了些非常年轻的群演,赵国如是,范睢在长平之战初前往楚国时也是。逢到人多的场面,感觉群演都没有进入状态,往往就是完成自己的台词任务就结束,比如说最开始孟尝君回薛邑受到百姓欢迎一节。
 


(赵奢副将)
其三,武将的盔甲。如赵国,阏与之战前,廉颇和赵奢朝堂之上争辩是否应该与秦军交战,很明显可以看到马服君赵奢的盔甲是远不如廉颇的,严重缺乏色泽,感觉快和普通士兵一般了。当时马服君和廉颇之间的待遇应当不至于差别至此。后续,平原君往廉颇处督战,赵括挂帅,所着盔甲也是如赵奢一般缺乏光泽的。


 
(廉颇和赵奢的盔甲对比)
其四,灯光。这一点说不太好,包括第一部也是一水的玄色,但是二、三部因为服饰上的问题,色调一暗总觉得有点怪异,但说不上哪里不对。另外,人物的影子有些地方没处理好,长平之战前,秦王、范睢、白起三人商议一节,秦王的影子便遮盖住了范睢的脸部(不过就几个镜头)。


 
其五,镜头。感觉有三处挺明显的。屈原投江之前,有一处应该是从江面上拍摄岸上屈原的镜头,可能是因为水波动的原因,拍到的岸上的画面一直在晃动。宣太后去世后,有一处镜头是从宣太后卧榻的远处慢慢将镜头推到宣太后附近,其中镜头明显抖了一次。另外,在郑安平投降后受到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奚落时,镜头来回在这战国三公子上摆,一个人说完便将镜头摆向另一人。我不懂摄影,但真感觉这些镜头里摄影工夫没做到家。

其六,台词。台词的文白有所争议,不提。不过,还有一些很别扭的腔调。比如,平原君前去见信陵君,欲杀秦太子倬,台词中出现 “看来要……看来要……”,非常违和。另外,也有几处出现“但……但……”。

其七,演员在年龄上的化妆和演绎。宣太后还在的时候,魏伶优便已经对秦王说“王上已经有白发了”。这一点还真是看不出来。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前出生,至长平之战开始的公元前262年,已有60余岁,但此时张博的扮相仍然是满头黑发,完全看不出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

年龄跨度之大应该是其中一个问题。秦昭襄王称王56年,扮相上肯定是由年轻到年老逐步过渡的,但在剧中过渡得未免过慢了些。第一部中的秦孝公和第二部中的秦惠文王离世之时均不过40多岁,便已经是黑白相见的头发,虽说有重病/发疯的因素,但秦昭襄王的扮相如此年轻未免太夸张了些。邯郸之战时,秦王和白起渐生嫌隙还是黑发,等郑安平投降之后立马头发花白,步态不稳了,转变得又太快。

宣太后妆容过渡得也太慢。另外,太子嬴柱从出场开始妆容便应该没有变化。最后一集中,秦王已70余岁,太子还没蓄须呢。

并未看过原著小说,不过考虑到年龄跨度的问题,感觉秦昭襄王的部分不妨拆成两部分来拍,以宣太后离世为界,前后换演员。或者说,由一个年龄更大点的演员拍这一部,像当初40多岁的陈道明出演《康熙王朝》。张博拍这部戏时还是年轻了一些,另外,长脸感觉似乎更难扮老妆(此处不涉及演技讨论)。

一处行礼时的错误:

 
第二部中可能也有手搭反了的情节,这个记不清了。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把服饰、群演等问题甩给剧组经费不足,在此先甩个链接http://m.dooland.com/index.php?s=/article/id/365733.html(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第752期,2013年9月09日出版)。根据制片人焦阳的说法,第一部每集成本近100万,第二、三部每集成本超200万。第一部2007年拍摄完成的,第三部2013年拍摄完成(不考虑补拍),即便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我也不觉得经费不足是一个合适的理由。

 6 ) 关于《大秦帝国之崛起》,三两言

这大秦帝国之崛起,也看了十多集了,慢慢怀疑以前对它期望有点高,看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说说。

一是时间不连续,跳的太厉害,明明感觉才过了几天,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实际呢,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年了。那个小优伶前一会儿还是个小女娃,后面突然就变成大姑娘了,看上去好几年了吧,可是秦王这些主演们一点都不显老,没什么变化;那苏秦再次见秦王,说等了十四年了,连个铺垫都没有,苏秦作为间谍,天天担惊受怕,那么竭心劳力,居然不见沧桑,长相也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剧中还很多,看得很脑补。

还有就是故事不连贯,场景切换生硬,有种按照史书生搬硬套的感觉,一篇一篇一章一章分界明显,前后不搭边,集与集之间都不说了,一集内部都缺少承前启后的场景。巴蜀之地粮食大丰收,向秦王朝贡,李冰治水这些情节是怎么冒出来的?后面如何?没了…

再就是故事只有其脉络筋骨,没有血肉,情节没有舒展开,就像一个史官作为旁观者记录一个事件,没有个人观点立场还可以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却也是一笔带过,事件参与人的心理,私底下做了多少事,遇到什么问题,压根没有。还是巴蜀之地,作为秦国的粮仓,李冰治水,历史上开始有太守这个职位,出场的来自赵国姓赵的公主,都是用力太少,不知道究竟想表达什么。我就在想,导演究竟想让观众知道什么?还是把有名的历史典故过一遍就算了?

最后,剧中虽然涉及人物众多,但除了主演,打酱油的群演实在不上心,职业道德,职业水准都没有,楚王死了,仪仗队的小兵还能笑,不止一个,这楚王该多不得人心?秦王差点被下毒,场面严肃紧张,后面的妃子虽然努力想装出害怕的样子,表现出来却是满脸的麻木。群演也是演员,好么!群演演的也是戏,好么!这是导演的驾驭能力和敬业精神有问题。

与群演呆板的表情相比,主演的表情太过丰富,嬉笑怒骂随意发挥,言语措辞句句经典,编成语录可作为警世恒言或者励志佳句。群演与主演的反差太大,从整体拉低了这部剧的可观赏性。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正剧,这部大秦帝国3仅仅是一部有画会动的历史书而已,作为电视剧,它是不合格的。如果你只是单纯想了解历史,或者爱想象喜脑补,看看也无妨;如果你逻辑思维比较强,又真想看,心态一定要放好;如果你是处女座的,还是远离此剧吧。

 短评

其实问题很大,洗白路线也尊崇原著。但!还是那句话。都是同行衬托的!

6分钟前
  • silencer
  • 还行

这个比什么芈月传好太多了,孙俪版的宣太后整天就是洒狗血、喂狗粮,恶心得不要不要的,拜托不要那么多感情戏,请尊重历史好嘛。宁静版的太后真是大气磅礴,又腹有块垒,倒像是一个智谋双全的女政治家。赞赞赞,继续追下去~

8分钟前
  • 南宫云
  • 推荐

秦强非一代之强,秦亡非一朝之亡。

1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鸡蛋里挑骨头者退散,阴谋暗搓搓者滚蛋。大秦光从剧情一个方面来说就足以碾压各类滥竽充数的伪历史正剧,服化道也是考究非常,更别说主角的演技们了(就是杨某刚也比现在的所谓流量们演技好)

14分钟前
  • 猫耶耶儿
  • 力荐

看了一集,一般吧,大吹特吹什么良心剧的大概都不看历史书的,或者只看中国史不看世界史的,老实说我不大喜欢这种历史剧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历史糟粕多于精华,所谓的大秦帝国我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中国历史真正的精华在春秋时期,拍历史剧不要总是盯着崛起,统一什么的,多样化才是我们缺少的

17分钟前
  • neptune1125
  • 还行

我永远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央视追剧。

19分钟前
  • 三千月相
  • 力荐

终于开播了,喜大普奔。

23分钟前
  • 个成吃饭嘎
  • 推荐

刚刚看完琅琊榜,豆瓣是9.2,大秦帝国我觉得应该可以到13分!这样的历史剧是良心要支持!!!

27分钟前
  • 小狗扎克斯
  • 力荐

现场收音啊!怪不得小花小鲜肉演不了,念不了123456。

29分钟前
  • 武条
  • 力荐

宁静一直是女神!

30分钟前
  • 桃小谷
  • 力荐

喜欢邢佳栋。这部剧打开就浓浓的一股年代感,真正的历史正剧应当如此。

34分钟前
  • 凌枫
  • 力荐

宁静真的甩了孙俪几条街好吗!

38分钟前
  • 袁圈圈
  • 力荐

裂变经典,纵横优秀(得益于宁静和富大龙),这部只能勉强及格。当然它的现场收声和服装道具,以及对历史的尊重都让人欣赏,只是剧情人设确实让人比较尴尬。

43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太粗糙了,群演一塌糊涂,严重影响观感。台词不知道什么鬼,太白,演员念得也不行,“啥”“啥”“啥”的简直气死人;当然宁静除外,第1集里两大段独白音质气息绝了,气势如虹。背景音乐各种唐突,谭晶的片尾曲倒是很好听。说这个比《琅琊榜》更能代表国产剧我是不服的,虽然某榜剧情硬伤多。1集弃。

48分钟前
  • Raaachael
  • 较差

对不起各位,在下在此叩头谢罪!刚开始的时候我被央视版第一集的尿性给蒙蔽了,导致我对本片发表了很过分的评论,在此郑重收回之前的评价,看过优酷的无删减版之后才知道本片实在是国产佳作!但央视的第一集毕竟恶心到我了,所以,恕我无法给它5星,抱歉

50分钟前
  • 反叛者鲁路修
  • 推荐

现场收声比后期配音好一万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53分钟前
  • Cyan
  • 力荐

为什么每一部都看?可能这就是正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服化道和演技没的说。

57分钟前
  • 沈维安
  • 推荐

微博看到有人吐槽这剧“那时候就有韩国了啊!靠”只能深深感叹一句“没文化真可怕”

1小时前
  • 建文朱允炆
  • 推荐

这就是正剧的恢弘大气

1小时前
  • 尴尬癌晚期患者
  • 推荐

给1分的那位,给了鬼吹灯5分好评,鬼吹灯是还不错,但大秦帝国没有鬼吹灯好?还差4分??笑了

1小时前
  • Chaval Sext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