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尖端医疗的真相

记录片其它2018

主演:Robert Bridges,Angie Firmalino,Rita Redberg,Stephen Tower

导演:科比·迪克

 剧照

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3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4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5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3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4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5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7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8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9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0

详细剧情

  Netflix原创纪录片,讨论美国利益导向,且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医疗器材产业,如何将风险天天加诸在病患身上。

 长篇影评

 1 ) 伪善的顶端设计者们

在医疗科技进步可以更好治愈人类痛苦,延续生命的当下这部纪录片要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只要发生在人身上的,我们都要思辨,创新不等于更好更安全,更可能是伪善的新技术。

其次在资本与政府挂钩尤其是利益当前时群众很难听到真话,现在的社会更需要我们本身去找答案从而得出一手经验,这正是纪录片的价值。

最后依旧是老话每多一个个体看到事件背后不同的作用与真相,所有人心底的咆哮便多了一分价值。

 2 ) 尖端医疗影片想法记录

沉重、震撼。FDA所谓的公信力不过是掩耳盗铃。审核不要求进行人体测试,公开数据来源不客观,部门间互相推卸责任,却大肆宣传产品的积极作用。器械公司减少职业培训,毫无职业道德的医生收回扣,暴露资本主义操纵医疗行业,把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当作敛财的资本,甚至能说出“你出血多是因为你是拉美女性。”这种不承认自己问题上升到种族的无耻言论。医疗行业赤裸裸地暴露美国制度的嘴脸。他在宣讲会上侃侃而谈。“We have the ability to creat jobs and prosperity to open and expand markets and unleash innovation.Let’s show the world that we are what’s next.”道貌岸然让人恶心。

更心疼的是那些女人。听女人说“I can’t drink, I can’t dance, I can’t do anything.”时心情很复杂。她们不仅在健康上受到损害,还有丢了工作成为homeless,甚至因此没有亲密活动而被抛弃,不想再想性别互换是什么样的,只觉得这些受害女性是坚强的、强大的,但是让人心痛。

新技术的改革在大部分人眼中应该都是好事,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到了一个团队设计的手术机器人,三个大蛇形臂的机器,高倍显微镜和镊子远程操纵。当时感叹科技的伟大,想想未来发展的高端模样。直到看完影片才觉得应该重新审视对这些东西的看法。用机器人操作的手术失败率甚至可能比医生手动操作失败率更高,这种类型的科技创新应该重新被思考,并且在遇到需要在身体内装器械的手术时,尽量选择有年头的,新技术尤其是在医疗领域,还是应该慎重选择。

 3 ) 新意味着缺乏证明

影片开头,一场医疗技术全球峰会,一位口才卓越的器械行业游说者,在台上花言巧语,介绍医疗进步能改善生活、拯救生命,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医疗器械也确实是拯救生命的设备。但过去取得那么多优异的成绩,借着前人的基础,如今的足够新的医疗器械就是好吗?

写在开头,评个 8 分吧。影片主要介绍永久绝育设备Essure、髋关节置换、阴道网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器械的应用导致众多人失去健康,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等惨痛故事。内容含严重剧透,谨慎点击!

Essure绝育设备

广告中声称99.95%有效,比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方法更优,简单、轻松、便捷,术后第二天即可活动自如。听起来十分诱人,却让数万女性永远地成为植入病人!

受访者 1

二婚,各自之前都有一个孩子,两人打算共育一个孩子就足够。生完孩子后,便打算绝育,医生推荐Essure。

植入后,经常发烧、出血,一个月只有一两天不会出血,左侧尖锐刺痛越来越严重;小环掉到子宫里,进行手术,情况恶化,切除子宫;经常性头疼,白天四级,晚上加剧到七、八、九甚至是十级疼痛;进行数不清的手术,腰椎穿刺、修补阴道阻断、关节手术等。

失去健康,无法进行亲密生活。相比受访者2,又是幸运的,还能住着不错的房子,拥有方便出行的车子,丈夫的不离不弃,儿女的关心理解。

此外,她在脸书创建Essure问题小组,聚集数万名女性,彼此支持集中力量奋起反抗,让更多女性免于受害。与大家一同找出相关Essure的审批流程,发现漏洞,参加游行,多地走访议员,收集受害者的数据,旨在停止拜尔继续销售Essure。

从绝育到失去子宫

受访者 2

与丈夫商议有四个小孩足矣,前往医院进行Essure绝育手术。丈夫从未出现在影片中。

手术后,因无法对丈夫履行作为妻子的职责,丈夫离开了。植入三年间,出血不停,只能穿纸尿裤,下体绞痛,经常前往医院;出血三年后,做子宫切除手术,出血症状停止,但仍有剧痛。

失去健康,没了工作,只能在路边洗车,申请残障保险。因为付不起房租,居无定所,只能把孩子留在教堂附属的寄养家庭。她最终还是与孩子分开了,独自一人与健康问题持续斗争。

能一直笑得那么开心多好

她女儿画的子宫震惊到我了!

热心群众

她们在美国每年最大的妇产科医生组织大会召开地点门前,游行示威,向参会者表示植入Essure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比如长期炎症、子宫/输卵管切除、子宫肿胀至两到三倍等等。但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甚至被质疑不专业。

让人特别失望,Essure临床试验阶段,做问卷追踪时,故意迷惑受试者,甚至修改问卷答案,数据张口就来。批准上市前的Essure样品数据少,追踪时间短,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有很多疑问,明明很多问题都未经解答,最后竟然以一种开玩笑的姿态通过了Essure的审批。

很多女性在植入Essure之前,很健康,能徒步能登山,没有经期问题,是一位正常的妈妈。部分女性植入之后,仍然怀孕,导致婴儿早产,出现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失去孩子。但更多的女性在植入后,失去健康,失去丈夫,失去家庭,心理与生理承受巨大压力,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最后,就连Essure的发言人,表示植入后出现疲惫、摔跤、双腿不听使唤的现象,于2000年植入,2014年取出。“Essure对比传统结扎,避孕失败高达七倍”。

髋关节置换

受访者

一位男医生,髋关节很严重,限制了骑自行车的爱好,经过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主要是摩擦部分用什么材料的区别,常见有陶瓷配陶瓷、金属配金属、金属配塑料三种材料,其中金属配金属中的钴铬合金适合运动积极的人,但含有金属的材料会影响神经。

术后一年半,出现手抖、耳鸣、心理失调、失控崩溃的症状,进行血检和尿检后,发现钴超标一百倍,便重新做手术,手术时金属关节处已经溶解,取出后更换塑料配陶瓷的髋关节。之后心理问题逐渐消失,恢复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医生,注意到病人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症状,视力变差、出现记忆问题由此被误诊为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他开始研究这些病人,对二十四位病人都进行了脑部扫描,结果都显示非常不正常。

可见,大多数医生都对医疗器械并不存在足够的了解,只懂得如何使用,但对背后的疾控中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否尽到责任一无所知。

“现医疗器械行业仍推荐含钴的髋部假体。”“全世界超一千万人植入含钴的髋部、膝盖、肩膀假体。”

阴道网片

存在巨额的利润而罔顾他人性命

声称“45min的小手术就能解决问题”,“最好的新发明”。

受访者

儿科护士,41岁时生孩子,因憋不住尿而前往医院,医生给予植入网片的医疗方案。

然而,植入网片后,导致剧痛和不适,发烧和呕吐。陆续看过几次医生,但医生也毫无头绪,因为医生只接受过植入培训,并没有接受移除培训。接着,做了部分移除手术,据说六到八周会愈合,夫妻俩打算恢复性生活,但是丈夫被网片割破了阴茎顶部。

后续又做了数不清的手术,膀胱修补,宫颈移除、重建等。一块小小的网片,让一个原先美好的家庭中,妻子担心会产生婚姻危机,丈夫则无奈地接受长时间无法发生伴侣关系而失去这部分的乐趣,孩子活在愧疚当中。

达芬奇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进入医疗领域进行手术,用于女性的子宫切除,声称是“速度最快,恢复最快,最好的办法。”

当众多女性选择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后,感觉并不好,出现八公分的内脏流出来,九十公分的肠子掉下来等等灾难,都是令人惊悚却又真实发生的案例。

正是因为听说达芬奇,相信达芬奇,生活被毁,无法发生性生活,不得不放弃伴侣。

“科学与市场发生冲突时,赢得只有市场,没有例外。”对于资本市场,用得越多,则赚得越多,案例仅仅是数字而已。对于那些活生生的个人,他们只是一颗普通的韭菜,明明很无辜,却也任人宰割。

“我们生活于一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医疗技术是一份不可思议的奇迹,无处不在,必须小心。”

特别是处在一个为了让器械审批标准逐年下降,每年花费巨额进行游说的时代,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新的不一定更好,新意味着缺乏证明。

End.

 4 ) 网飞极品,这行业一年赚的钱,可以绕地球20圈

当医生往她们下体放虫子,是在放什么?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多人都喜欢Netflix。

因为“网飞出品,必属精品”。

不过,相比它高质量的影视剧,我却更喜欢它耿直的纪录片。

这些片子往往带有强烈的自黑属性,喜欢揭露一些不为人知的社会问题。

前不久,网飞就又双叒叕拍了一部这样的纪录片,狠狠地批了一顿美国医疗器械的安全问题——

《尖端医疗的真相》

The Bleeding Edge

在美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有一个行业的扩张速度夸张得有些吓人——医疗器械行业

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医疗器械帮助改善了无数人的生活质量,也拯救了许多生命。

据统计,过去十年,有超过7000万的美国人在体内植入了各式各样的医疗器械,比如心脏起搏器、白内障镜片、机械假肢...

可以说,很多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各种医疗器械。

而很多医疗器械一旦被植入人体体内,往往也意味着它们将伴随患者一生。

比如妇女之友Essure

Essure是一款用于永久节育的医疗器械,于2002年获得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由医药行业巨头之一拜耳公司生产销售。

它的宣传语是:无需开刀,没有疤痕,永久有效,手术时间比你打两盘王者荣耀还短,99.9%的人用了都说好。

简直不要太诱人。

其原理也十分通俗易懂,即将Essure从子宫输入,放置于输卵管引起发炎反应,从而产生疤痕组织,达到永久封闭输卵管的效果。

听起来十分靠谱,对吧。

安吉尔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37岁的她原本是一个身体健康的邮递员,经过和丈夫商议,她决定去做绝育手术。

于是,妇产科的医生给她介绍了当时的最新尖端医疗科技Essure。

和广告上说的一样,手术很快就结束了。

但倒霉的是,安吉尔貌似中了奖,成了广告里说的那0.1%的人——她体内的植入的Essure发生了移位

很快,她就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

不仅一个月二十几天都在出血,还经常高烧不退,常常伴有持续性刺痛感

虽然后来通过手术取出了Essure,但只是取出了部分

拜耳公司教会了医生们怎么植入,却没有教他们怎么取出,因为公司自己也不知道。

于是,医生们只好凭着感觉试图取出Essure,稍有不慎,器械就会破损,残留在患者体内。

而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残屑是无法取出的。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的余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就像安吉尔。

她后来陆续又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两次阴道修补手术以及三次关节手术

护士听了都不敢相信

而一切的源头,都是来自于她体内残余的Essure碎片。

她不仅再也没法像正常母亲一样陪孩子们玩耍,也没法像正常女人一样和丈夫行床笫之欢。

这还算好的,至少她的丈夫对她依旧不离不弃。

安娜更惨。

她本来拥有一份正常工作,有四个女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植入Essure后,安娜同样出现了大出血,疼痛等问题,不得已,她做了Essure移除手术。

以前她从来不去医院,现在却成了医院的常客,因为她经常疼到昏过去。

她也因此丢了工作,丢了老公,不得不带着四个女儿在路边洗车过活。

然而,拜耳公司对外宣称,这些人只是少数,网上能查到的有关Essure的负面消息也少得可怜。

甚至连安吉尔一开始也相信,自己只是太倒霉了。

直到她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个Essure问题小组。

她本想借此警告自己的亲戚朋友远离Essure,结果慢慢地竟然发展到了近4万成员

她这才知道自己并非是那0.1%,也才真正开始了解到美国医疗器械行业背后的黑暗与肮脏。

在美国,大部分人都存在着一个思维误区:认为能投放到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一定经过了层层测试,安全有效。

但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未经证实其安全性的医疗器械依然广泛地在市面上存在着。

比如,片中提到的另外三种医疗器械:网片、含钴假体、达芬奇机械手。

它们同样给不少病患带来了终生难以摆脱的疼痛和烦恼。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是如何流通于市场的

片中提到的原因其实涵盖了很多方面,但有三点相对来讲比较基础,也比较重要。

首先,监管制度陈旧

都已经9102年了,但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沿用的监管依据仍旧是颁布于1976年的《医疗器械修正案》。

这一法案,早已不适用于日新月异的医疗器械行业。

其次,关于医疗器械的审批制度存在着很严重的漏洞

药物的审批流程十分严格,要经过两次临床试验,且必须有大量的病人样本。

可医药器械的审批就像是在过家家。

不仅只需要一次试验,而且研究规模往往很小,病人样本甚至可以少到只有50个。

在安吉尔调查的过程中,她弄到了2002年FDA审批Essure的会议视频记录。

里面的内容让人寒心。

在会议上,尽管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各位达官贵人最终还是儿戏般地同意了Essure的审批

他们在笑,笑科学家们是杞人忧天,笑说如果十年后发生了问题,那我们就得坐牢啦,哈哈哈。

且不说这些问题如今真的发生了,Essure植入人体关乎的是一个人一辈子健康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能笑着讨论,我真的不太懂。

FDA号称美国国民健康的守护者,各项药物、食品的标准至今仍走在世界前列。

但在医疗器械这方面,它像个笑话。

因为科技发展得太过迅速,医疗器械几乎每年都在更新,行业争辩说每次变动都做人体测试,成本太高

于是国会设立了次于原有审批流程的510(K)流程:生产商只需要证明其器械基本等同于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另一种器械即可。

本来,这一规定是针对特殊情况。

却被各大医药公司钻了空子,硬生生把510(K)搞成了常态。

PMA:原有新药(器械)审查流程

而且,这一规定在本质上其实是个BUG。

一种器械获得审批的理由,是因为类似于前一种器械,但这前一种器械很有可能是类似于更早的一种器械,这成了一条循环链。

假如其中任何一款出现了问题,就意味着这一整个链条的器械都可能都有问题

比如纪录片中的讲到的另一款医疗器械——钴铬合金髋关节假体

正是因为它依葫芦画瓢,照着以前塑料或者陶瓷材料的假体制作,才通过了510(K)的审批。

但厂商们不知道的是,长期佩戴此类假体会导致病人体内的钴浓度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病人的认知功能

大部分的病人,还以为自己得的是无法根治的老年痴呆症。

但实际上,他们只需要换一副假体就好了。

虽然生产厂商召回了一些含钴假体,打的却是“因其会引起周边组织破损”的旗号。

不仅如此,医疗器械行业仍然推荐医生和病人使用含钴假体,至今,全世界仍有1000多万的人植入了含钴假体。

厂家们的意思我大概能明白,应该是想趁还未大面积曝光,能卖多少是多少。

而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医疗器械事故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还是庞大资本的推动和巨大利益的驱使

医疗器械这块蛋糕有多大?

在《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报道中有分析表明,到2022年,医疗器械产业的规模将达到5300亿

5300亿什么概念?

如果按100美元来算,这些钱连起来可以绕地球20多圈

在片中,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一款植入式网片,上市成本25美元,售价2000美元。

虽然片中没有提到研发成本这一项,但从此前的种种迹象来看,研发阶段很可能也注了不少水,能省则省。

而庞大利润所影响的,是自上而下整个行业链

政客、FDA、医院,一一疏通。

往上了说,绝大多数FDA的官员本身就来自于医疗器械行业,卸任后又回归到各大医疗器械公司,协助他们规避监管

在2014年美国国会联合工作人员的报告中,有人调查到FDA曾购买监控软件,用以报复秘密检举的人。

两秒钟截屏,键盘按键记录,亦或是直接找借口开除,由不得你不怕。

往下了说,大部分医生实际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证那些器材是否危险,那不是他们的专业领域。

他们能倚靠和相信的,也只有FDA和医疗器械公司给出的数据

他们会真的以为,操作一台新上市的手术机器人,只需要十场手术经验。

而真相是,如果医疗器械公司如实告诉医院“医生们需要进行九个星期的培训才能熟练掌握”,那么,就根本不会有人愿意买。

更何况,有些医生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拿分红才拼命帮医疗器械公司推销产品。

在美国,很多回扣甚至是合法的

即便是不合法,那也保不准医疗器械公司会赞助医生开个会、出个国、洗个脚、唱个歌什么的是不是。

再比如,我觉得这个医疗器械科主任的儿子好可爱,我好喜欢,我要出10万块给他买一只镶钻钢笔,帮助他好好学习,长大了好为美国做贡献。

送钱的理由简直感天动地,无懈可击。

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他们能懂什么呢,小时候“听老师的”,长大了“听医生的”。

好在,还有安吉尔这样敢于为自身权利发声的人,她们去妇科国际会议门口游行,她们去找议员给国会施压。

她们暂时是胜利了。

目前,拜耳公司在欧洲和美国都撤下了所有在售的Essure

但公司仍不承认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坚称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而且在片中,也没有任何一位FDA和医疗器械公司的成员愿意接受出境采访。

网飞和导演都很清楚,这条路还很长。

他们也只能在片尾告诉观众,好好照顾自己。

片尾的安全忠告

但至少现在你看到了,我也看到了

那么,这条抗争之路就应该算是又前进了一步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钱老板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5 ) 泣血边缘:丧钟为谁而鸣

令人印象深刻…

1. 很羡慕美国的媒体还能允许这样主题的纪录片在Netflix这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平台上播放;

2.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就同一个星球里,利益链条之下的权钱阶级来说。人类贪婪的本质是无法更改的;

3. 真的心疼片中这些饱受医疗器械问题之害,但为了greater good走出来描述自己毕生的伤痛、为体制变革奔走,以期向大众普及真相的女性,和他们没有放弃的家庭后盾。谢谢你们。最后一小段大家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反抗essure的活动,所有受害者拥抱、跟对方打招呼,笑着流泪;

4. 医生在无视对病人造成的伤害,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失职的帮凶。令人齿寒。我感到人类在伤害自己的同类。每个在自己职位上的人,如果都能对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也许我们能避免更大面积的伤害;

5. 科学创新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容易引发其不当使用,能给个人带来灭顶之灾。唯一能弥补的,是带有一颗对生命与他人敬畏谦卑的心的科学,是对重复试验与审慎利用永恒的追求。

6. 底层像是社会的神经末梢,但没有任何一个器官,能从癌症中幸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tips:(见图)

补一些我的感受——在疾病萌发之前健身;小病少去医院,不要盲目相信医生的推荐;谨记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6 ) 泣血边缘:医药行业那些心照不宣的真相

现代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创新,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以及质疑。今年4月份,NetFlix上线了一部原创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The Bleeding Edge》。该影片主要聚焦于美国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尖端医疗器械产业,探讨那些尖端科技中蕴藏的风险和被忽视的可能后果,以及利益向导的企业是如何将这些风险加诸病患身上的。这部纪录片比起《药神》更令人震撼,尽管上映至今并未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但其中揭露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和一个个悲惨的遭遇,却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一系列由植入式医疗器械引发的不良事件,其中包括:Essure金属节育器导致的上万名女性子宫全切和家庭破碎;钴铬金属髋关节假体导致的人体重金属超标引起精神失控;经验不足的医生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致使许多患者产生了并发症和机体损伤;用于产后修复的阴道网片致使组织结痂对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由于审批制度上的漏洞,这些原本应当用于辅助治疗疾病、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科技产品,却给成千上万的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巨大伤害。对此,FDA无动于衷,生产商也无动于衷,人们饱受着伤痛折磨,但却无人有所行动。

真相一:大量采用新科技,却很少评估其后果

尽管医生和患者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许多医疗器械在上市前已经通过了临床测试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实际上他们对器械审批知之甚少。美国FDA对于器械上市前审批确实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PMA),但国会为了鼓励行业创新,减少产品更迭带来的临床成本,于是便通过了一项510k规定(类似于“一致性评价”)。基于一规定,生产商只需证明其新产品基本等同于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另一种器械即可获批上市。这本是一项针对例外情况的规定,如今反而成为了常规,将近98%的器械上市审批都是基于这套规定之下运作的。最让人不解的是,即便过去市面上存在的器械有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却仍然可以作为前基器械让所有的等价器械获得审批。

真相二:绝大多数临床研究来源不客观

众所周知,药品器械在上市前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然而对于临床试验中存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问题往往是值得深究的。影片中的一位专家指出:绝大多数研究的来源都不客观,现在约70%的生物医学研究都是行业资助,公司付钱做研究,自然会得到他们想宣传的结果。一位参与了拜耳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在受访时表示,临床研究的记录人员甚至会擅自篡改受试者的回答和数据。面对受试者的质疑,拜耳公司给出的回应竟然是:临床试验都是这样做的。

真相三:所有不良事件只有3-4%被上报

为保证医疗器械在使用环节中的质量安全,许多国家都会建立不良事件的监测机制,这样的机制在美国同样存在。但问题在于,当医生们在使用过程中观察到不良事件时,他们并没有上报FDA的义务,这个机制更多会依赖于企业的自行上报。然而医疗器械的生产商并不愿意让公众明显看到器械存在的问题,故经常选择隐瞒。据影片中的数据显示,所有不良事件里,只有3-4%上报给了FDA,而且相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不良事件的后果越恶劣,企业越不可能上报给监管部门。

真相四:资本左右着政策制定和市场监管

法律原本是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道底线,然而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体制下,政客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资本和市场的傀儡。影片中指出,器械行业拥有着强大的游说军团,他们通过各种花言巧语向政客传递观念、努力游说,使得器械审批标准逐年下降,让所有的法规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监管不好,要削减监管”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使得那些不懂科学的政客们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正如影片中的专家所言:(削减监管)这份逞能,可能适用于某些领域,但不能也不应该用于放入人体的器械。

此外,美国医疗行业官员回流的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据影片介绍,许多FDA官员来自这个行业,离职后又回到这个行业,当他们回归那些公司时,他们可以告诉那些公司如何规避FDA监管以达成目的。

真相五:医疗机构“生财有道”

一项数据显示:每年有5万名美国人因CT扫描超剂量或过度使用而患上癌症。CT照影检查是横切片式的断层扫描,是医疗系统里利润很高地一部分,也是很多放射医师、急诊部门和医院的生财之道。如此的司空见惯的医疗设备,有多少人会知道长期使用会因辐射致癌呢?实际上,不仅仅是美国,这样的器械在世界上很多医疗机构都普遍存在着滥用的情况。

真相六:你们为我做的不够多

医疗行业利益输送的问题多年来倍受争议,由于医疗产品和药品的特殊性,其主流的营销方式大多依赖于人员推广和会销,通过不断游说的方式向医生传递产品观念。影片中采访了一位曾就职于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的员工,他的职责就是确保医生在手术中使用他们公司的移植假体。该员工描述道:“他们(医生)用的越多,赚的钱也越多,不必直说琼斯医生我给你钱,名头可以是咨询或教学,可以是为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提供资助。有些医生是好人,有些不是。最近有个医生对我说:你们的产品很好,但你们为我做的不够多,我使用其他人的产品,因为他们为我做的更多。”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好几次被那些患者的不幸遭遇所打动。医疗器械不良事故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整个行业、整个监管体制的问题。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难以磨灭的伤痛,更是在心灵上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多少人因此家庭破灭,多少人在无声的挣扎中选择结束生命。影片最后,FDA和涉事的拜耳、强生、Intuitive Surgical公司都拒绝出境采访,官方不仅未能对事故给出合理的交代,反而对事实各种辩解。所幸,这些悲惨的故事在美国有幸得以公开引起公众的关注,有一群受害者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为他们的健康问题而抗争。但是在中国,有多少个不为人知的生命此时正在痛苦的边缘饱受折磨呢?我们无从得知。

或许正是因为我身处于这个行业,因此对这部影片的感触颇深。在医药行业和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尚且如此,中国的情况又会是怎样呢?眼下,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确确实实能够感受到国家在工业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变化,确确实实能够感受到国家医疗水平和人们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我国医药行业的运行秩序也逐渐由无序走向规范,逐渐与国际接轨。

但是,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出政策加速药品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进程,不断鼓励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笔者建议应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医药行业的临床质量安全监管,对新产品的市场准入不应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应当严格把控,重点加强对临床试验环节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监管,以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对于流通和使用环节的风险,生产商应当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对各种存在的安全风险应当向医生和患者进行充分说明,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当共同加强对流通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对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收集、曝光,对部分存在明显缺陷的产品启动召回、再评价和退市等处理机制,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医药行业确实是一个高危行业,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生命的安危,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行业;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真正地去关注真相了解社会,推动行业的进步;希望我们每一个医药行业的从业者都能做一个有良知的医药人。

最后,强烈推荐每一个关注医药行业的人都可以到网上看一看这部纪录片,相信这部片子会让你有所思考。

 短评

美国的制度导致了医疗器械问题的产生,也导致了这样的纪录片可以拍摄并播出

9分钟前
  • TokyoCold
  • 推荐

作为植入过钛板的人看完这个真的心有余悸,觉得当时自己的研究根本不够,还好取出来了。拜耳、强生还有那个上过 TED 的 Intuitive Surgical 罚得再多都不算多。片里有句话说得很好:新科技不代表创新。

12分钟前
  • Jin
  • 推荐

烂番茄上有一句评论,特别贴切。The Bleeding Edge is a terrifying eye-opener. Yes, it is. 大概之后,看待医疗界的innovative, high-tech会更加严苛,不管上市流通与否。You never know what life-saving technologies may actually be killing us. Never underestimate profit-driven incentives.

15分钟前
  • 老猫
  • 力荐

国内有着一样的情况,却无法纪录片的方式表达,即使拍了也无法公映……毕竟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医学的进步,本身就是踩着血淋淋的病患身上,加上利益的纠缠更加血腥……新的技术不一定是好的,不信任国内的医疗器械而自掏腰包高价采用欧美的器械,没想到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比国内的低,人生在世处处靠运气,只能瑟瑟发抖的加强锻炼祈祷自己不要生病

20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很受启发的一个纪录片,结合疫苗的国情,我想不断发展壮大的公司,实际上和超大政府是一个样的,都有无法监管的各种可能。

21分钟前
  • 春垓
  • 力荐

FDA腐败的程度可见一斑啊……

22分钟前
  • Amanda
  • 力荐

敬佩 Netflix 的原因是他真的无所不包关注生命,可能有 bias,但是总以娓娓道来的角度揭露不为人知的问题。除了赚钱的商业剧,妙趣横生的各行业纪录片,多种多样的 talk show,也会拍根本不赚钱的公益。这片子真是看得菊花一紧,不尽信也至少会提高警惕多个角度看问题。

23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首先要谴责这种利益驱动的罪恶资本家行为,监管力度也不到位。其次,我们还没有到普通人乃至穷人也可以随便植入医疗器械的程度,科技和医疗水平都远远配不上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连基本的中药注射剂和各种保健产品的问题都没解决,当年强制计划生育的后遗症也无人敢提。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拍这种纪录片出来,允许威胁大集团利益、允许评判有关部门、允许抨击在任总统、允许人民抱团取暖、允许揭露社会黑暗面,这才是差得最远的地方。此外,片中的有色人种和女性数量出现得相当平衡,可能是作秀,也可能我们连秀都没得作。

25分钟前
  • 白灰
  • 力荐

画面看得我都觉得痛。大概这个事就是,没接触到就不关心随便看热闹,但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完全只能听医生了,然后就只能诉求一切顺利认为那几百之几的不良反应机率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不会是这么不幸的。所以还能怎样,强身健体,在自己还能选择时多做研究再选择

27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在高利润行业内,没有什么是资本做不到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利润不够高。刷新认知的一部电影,面对隐藏的危险,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更多,并用辩证思维进行判断。真心不希望自己在其实是钴中毒的时候,被看做老年痴呆过完余生……

30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利益和态度永远在争夺,每个人只有短短几分钟来讲述他们被毁掉的一生,原来我们都是人类医学进步路上小白鼠,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是幸运的没出问题的那一个……总结:损伤性阻止的医疗用品不要选;上市没有3年以上的不要用;不要迷信权威和医生,需要更关爱自己。

34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推荐

挺好的片子。对我们来说还早着呢,我们连疫苗和奶粉这种最基础的都不可靠,别说尖端了。

37分钟前
  • 哪端世界微尘里
  • 推荐

等待她们的却是一生无尽的修补

42分钟前
  • 力荐

医学生看得触目惊心……essure是属于有点专业修养的人能看出来的瞎胡搞,相当于中国流行了这么多年的上环,再把被饱受诟病的地方放大。但是美帝资本主义包装上一层未经检验的高科技,无限放大意淫出来的优点,这属于产品本身就问题大的很,这个问题要归咎于厂商和监管。与之相对的,我觉得达芬奇的背后的问题更应该被人们所警惕。我看到的时候觉得,这很好啊,这就是未来卫生科技的方向啊,跟人亲手操作对比的话,隔着一层屏幕就能降低医生的紧张感,而且更为稳定的发挥。所以我觉得使用达芬奇操作同一台手术失败率高3到9倍的原因,也完全在于不完善的被贪婪支配的资本主义。因为造成手术成功率降低的原因应该是培训过水,给不合格的医生以合格证,科技是帮助医生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不是降低进入医学生进入医生的能力门槛。

43分钟前
  • 水曰
  • 力荐

归根到底还是“资本论”的那套永不过时的理论,资本一味地追逐利益。触目惊心的背后暴露的是监管不力以及医疗企业追逐利益和部分医生的良心缺失,可怕!

4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在美利坚还能播出这样的片子已经。。。。。泪目。想想咱们的计划生育的绝育强制流产的人们,呜呼哀哉

49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给足五星是因为这个片对我造成最大的影响是:看待innovation的方式。人体太复杂了,在医疗界,新的,不代表就是好的,需要谨慎再谨慎。FDA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时不同的审批流程,简直可笑。是代表行业,还是代表人民/公民,是一个直扣良心的问题。如果把钱看得那么重要,最好换个行业吧!片子里出问题的还是强生、拜耳这种大公司。政府、机构、厂家都不可信,调研,需要消费者自己做啊……

50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why are women always the ones who suffer?

54分钟前
  • langhhhe
  • 力荐

一不留神就跳进别人挖好的陷阱里,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不一定出的来。

55分钟前
  • 行走的雕像
  • 推荐

隐约又看到了中国的绝望

56分钟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