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蓝之白

爱情片欧洲1994

主演:朱丽·德尔比,泽比纽·扎马洲斯基,

导演:Krzysztof,Kieslowski,

播放地址

 剧照

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2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3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4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5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6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3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4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5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6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7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8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9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2:05

详细剧情

《白》的主角是一个移民巴黎的理发师,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变得萎靡不振漂亮的法国妻子因他床上不举而和别的男人上床,并且提出离婚并把他赶出家门。穷困潦倒的理发师,偷偷藏在航空行李中潜回波兰。不料行李遭人偷窃,盗贼没发现值钱的东西,便把他痛打了一顿。主角回家后接手以前的发廊工作,后得到机会发了财,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他精心设置了一个圈套请前妻来继承大笔遗产,趁机加以报复

 长篇影评

 1 ) 红与爱与梦

4月的倒数第二天,五一的假期的第一天,还未从工作状态中走出来的我有些烦躁。天气燥热起来,周遭满是汹涌过节的人潮,令我一度想放弃去电影院看《红》。令人庆幸的是,我还是去了。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对许多影迷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对我而言也是入门的欧洲艺术电影。他们最早存在在青少年时期的dvd大碟封面。他们是最美妙的三部曲,像时间胶囊一样留存了三位女主角最好年华里的美丽,也一贯而下,彼此串联,匠气十足。静谧冷冽的《蓝》是女主从困境里中找寻自己的自由,充盈屏幕满溢的蓝,和游泳池的画面,像是沉入水底一般难以呼吸。《白》充满讽刺尖锐的黑色幽默,探讨男女在感情中的平等。而《红》,用完美的剪辑和调度,暖色的色调说了“博爱”这一个看似浅显,却最遥远的话题。

少年至今,我一直都最喜欢《蓝》,我一直向往像朱莉的坚强和毅然,独自救赎的女性哪怕在沉默入迷的呼吸里都能发出光芒。我如是想。但是感谢这次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影展,在许多年后,在第一次回顾了《红》后,我也终于发现了她的迷人之处。

故事的主线是美丽的女模特瓦伦丁和老法官之间跨越年龄的友情。瓦伦丁深爱的男友在伦敦,两个人只能通过电话维系着感情。她对男友的来电充满期待,但是男友对她却总是充满了怀疑。一日在捡到老法官的狗后,两人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生活。老法官在被年轻时的恋人背叛后,再也没有敢爱过任何人,他将自己封闭,退休后靠偷听邻居的电话来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同时还有一名与瓦伦丁仅有一街之隔的年轻男子奥古斯特,他生活在瓦伦丁的左右,却从未相逢,他与一位金发女子热恋,后被抛弃,是老法官年轻时代的映射。

故事的最后,瓦伦丁用她的温暖唤醒了老法官的内心,她与奥古斯特一起登上了去往英国的船,并最终双双奇迹般地获救。而电视那头的老法官看到她获救的场面,也终于安心了下来。

主题为“博爱”这个十分宽广,时常被用到,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的品德。

人都是自私的,这仿佛是从兽性里带出来的,固有的保全自己,弱肉强食,为了繁衍自己的基因可以与别的同性决斗到遍体鳞伤的执念。而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人,拥有立于他人的立场,去热爱,去宽恕别人的大爱精神。

瓦伦丁便是如此,她善良和乐观,在见到别人的时候总是带着笑意。她会救起受伤的母狗,会在男友无端质问的冰冷语气里,天真的提及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她说,两人如果没有那一次巧合就不会相遇。而对方对于她的控制欲显然超过了对她,对这段感情的珍惜,而她,却毫无察觉,甚至还在诉说着爱意与思念。只有在巨幅广告照片里的那一瞬间,她的眼睛里露出了迷茫和伤感。在三部曲的终章,她也终于毫不犹豫地,帮那位老妇人把瓶子丢进了垃圾桶。而导演的慈悲心也在此刻跃然纸上。

所以当这样的瓦伦丁遇见了老法官的时候,当她发现老人的偷听行为时。她跑到了隔壁邻居家,却看到了那位男士热情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后,落荒而逃。哪怕老法官告诉她,即使现在不说,以后这同性之情还是会被发现,他的家人还是会陷入巨大阴霾。可瓦伦丁还是不愿意去做那个捅破一切“坏人”,也许在她心里,她不忍心这一切是因为她所谓的正义。她也不曾真的责怪或轻视老法官,相反地,我十分喜欢剧中那一幕,老法官突然停下来,夕阳撒入房间内,两个人的被橘色的光照亮,这似乎是老人对于这个世界的不多的热爱,虽然短暂,但是却很动人。

我想如老法官这般带有悲观色彩的人,都是敏感且孤独的。他站在博爱的背面,在被爱情伤害后,他选择逃避。他知道,爱像玫瑰一样诱人,却也在同时带着荆棘,不想被刺破手指唯一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看着,或者索性,闭上眼睛。就像是年轻的奥古斯特一样,电影对他与金发女子的感情线交代地格外直接,相爱时是直接打直球让观众听到他们再一夜欢愉后露骨地讨论身体的满足,情变的瞬间,用保龄球馆里一个破碎的啤酒杯隐喻,而当他被背叛时候,也选择了最露骨的方式————让他直接看到了女子与别的男人在床上赤裸缠绕。这仿佛与另一条故事的在温馨小屋里的风格大相径庭,却也是毫无掩饰地将老法官所惧怕的内容,用一个直球呈现在了眼前。你仿佛被带入到奥古斯特的身体里,狼狈地,疯狂地爬上了窗台,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就这么清晰地,躺在别人身下呻吟。昨日甜蜜像是空洞谎言,分崩离析。你开始咒骂爱情,希望自己从来没有爱过。

时间在这一刻交汇,这是四十年后,同样的故事演绎。不同的是,瓦伦丁出现了,她好像对爱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惧怕,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呢。这是傻吗?还是幸运呢。什么是错,什么又是对?在老法官冰封的心终于软下来,他说他觉得自己挺恶心的。于是他从书本后面拿出了(看上去听美味的)梨子白兰地,两个人像朋友一样聊天,他也与自己和解了。

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人,无法拒绝一个真正的拥抱爱的人吧。拥抱爱的意义,是接受所有爱会带来的不堪,依然义无反顾地去爱上别人。哪怕还是那么一个悲观的自己,哪怕你必须接受寂寞的感觉会一直如影随形,只是更坦然了一些。

瓦伦丁也是寂寞的,她的寂寞体现在电影中对她平日生活里那些琐碎的描述。舞蹈房,酒吧,夜间的公路上。还是,那些等待电话的夜晚。

电话是可怕的,又盼着他来电,又有些惧怕他无端的询问。线路通过英吉利海峡,传到了她的房间里,看似是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渐渐地在瓦解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这是20年前的电影,而现在,各种爆炸的信息,定位,上线提醒,已读信息等庞杂的功能更是时刻地联系着每个人。我们用它们作为宣誓主权的工具,以爱之名,将窥探合理化,控制,猜忌。也许也是这些令人窒息的距离,让许多人开始怀念歌颂起“从前车马慢”的生活了。那时候爱可以藏在心里,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用另一颗心去交换吧。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老法官叙述的那个梦,那个梦毫无根据,瓦伦丁却深感兴趣,深究细节。梦里她将会幸福的在另一半身边醒来,在日光和笑容里度过新的一天。

我很喜欢红的结尾,不同于《蓝》结尾如古典乐一般工整的人物数次登场。《红》的结尾是老人在得知瓦伦丁获救后,站在窗边,房间里是母狗诞下嘤嘤叫唤的小狗们,象征着新的生命的开始,充满希望。老人落下浅浅的眼泪。故事戛然而止,一切都充满了正向的可能。也像是一个对于他梦境的肯定,瓦伦丁一定会有一个好结局,因为她也值得这样的好结局。奥古斯特也许会成为另一个时间线上的他,勇敢地迈出下一步,找到一份真挚的情感。

《红》就像是迷雾中的一束光线一样,她的底色是最狂热的颜色,却也透出一丝寂寥。今天一个人走路回家的路上,还是想起了美丽的瓦伦丁,想起她穿着秋装在大街上独自快步走的身影和她的惊鸿侧颜。想起她是愉悦的,哪怕寂寥,也会试着去相信,在这寂寥背后会有一天我也做了一个美梦,并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成真。不需要任何书面的,电子的,app或是ai创造的。从而,也多了一些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动力。我想,一部好电影存在的意义,也不过如此吧。

 2 ) 我的最爱——《红白蓝三部曲》之红


    第一次看《红白蓝三部曲》还是在望京的画室里,我去小超市租的碟,起先有一帮同学和我一起看,看到蓝的时候有些人受不了沉闷的情节起身离去,到最看完白,整个画室只剩我一人面对着电脑,那是凌晨三点钟。
   美国大片对我来说总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施瓦辛格那样的大块头猛男,啊啊啊!太可怕了!)往往看不到最后就要关掉电脑。眼球冰淇淋是大众所好,而法国片却像一杯香醇的咖啡,优雅,苦涩,品尝完后还有一丝余香留在唇边。第一次看到红就深深的爱上了,其实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看的太懂。感性总是抢先理性占据大脑的我,只是被它精巧的画面设计,唯美的气氛所深深打动。第二遍再看,可以上升一个层面以更加专业的眼光解读,才发现,它的剧情安排,导演的处理手法与影片的美术设计同样精彩。
   纯正艳丽的大红色充斥着整部影片。每一个画面都被精心设计过,所有的小物件巧妙的安排在背景处,女主角的红色大海报,红色的吉普车,万宝路香烟,瑞士军刀,可口可乐,老虎机上的樱桃,红色的保龄球场,咖啡吧的遮雨棚,芭蕾舞练习厅,剧院的座椅,交通灯,乃至于景深处的小摆设,路上行人的衣着等等。导演为了突出红色,其他的配色,几乎都是暗灰色的。安排的很刻意但却不做作,我突然认识到学习静物画的重要性,这是画面构成的基本。一个具有高水准审美情趣的导演,无论是古典油画般优美的画面构图,还是现代派的简约风格,都不会让观众在每个镜头中看到多余的瑕疵。
    影片又是一场对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讨论,前几天做英语阅读,正看到有篇文章写的是,专家研究发现,在各种沟通媒体中,人们在电话中撒谎是比率最高的。退休的老法官无法在法庭上分得清谁对谁错,没有亲人的他,孤独的在自己的小屋里干着违法的勾当——窃听邻居电话里的种种私密对话:拥有幸福家庭的中年男子与他的男性情人在电话里暧昧缠绵,而小女儿却在电话另一头偷听;狠心的女儿抛弃年老的母亲,孤独的老妇人只能一次次的骗女儿自己得了心脏病;情侣间爱的表白背后却不知道另一个已经背叛了他……发现了这一切的女主角连连斥责老法官,干着恶心,龌龊的事,然而,老法官坦然的让她去告发自己时,激动的女主角冲到邻居家看到宁静和睦的一家三口,却什么也没说,哭着跑了出来。谁愿意去揭开美丽的表皮,让无知而幸福的人们去看到那丑陋的阴暗面呢,这简直太残忍,太残忍了。导演在这里又做了个有意思的设置,女主角的男朋友从来没有露过面,而女主角每天都会接到他的电话,有思念,也有猜测,是否连这个正义无邪的女主角也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呢?无处不在的谎言交织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穿越红色的电话线,跃入海里,穿过黑暗的隧道,在铁轨上疾驰……就像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的一样。
    刚开始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另一个居住在女主角附近的年轻男人总是时不时的出现在影片当中,却与她们没有任何关联。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刚当上法官的男人就是老法官年青经历的真实写照,被深爱的女友背叛,以至于再也不能靠近任何女人,甚至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颓丧的终老死去,这实在是让人叹息的人生。被人伤害之后,一般人会怎么面对?封锁住自己的内心,而不再相信其他人,或许继续去伤害其他人。导演在这里设置的两只狗便是重要的道具,老法官的牧羊犬和年青人的小黑狗,(那小黑狗就是我最喜欢最喜欢的类型!!一定要养一只!)这是留在他们心底的最后一块软肋,虽然起先两人都一致选择了抛弃它们,抛弃心中最后的爱,可是当老法官听到自己的狗要生小宝宝了,怜爱的表情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年轻法官狠心的把小黑狗一人留在马路边的柱子上,最后却还是把车倒回来。想像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在受伤之后,无限制的复制自己的仇恨,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小王子里面的国王说过:“最难审判的人是自己。”一辈子在对错黑白中周旋的老法官却无法理清自己的人生。在他最低靡颓丧的时候,单纯善良的女主角出现了,救了他丢弃的最后一只爱犬,也让他重拾了对人生的信心。但是女主角的家庭并不幸福,妓女妈妈,吸毒的弟弟,继父,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能成长为一颗金子般的心,实在是导演理想中天使的化身。她代表了人性中的善,想去驱散丑陋和邪恶却又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所以女主角的漂亮脸蛋上总是带着忧郁哀伤的神情。我最爱其中的一句台词,是老法官对女主角说得:“你不需要被审判,法律不收天真无邪的人。”如果这世界上的人都是天使,那么还需要法律去制约些什么呢?在前面导演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老法官对女主角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了你,四五十岁的样子,那时你很幸福。”女主角追问:“那我旁边还有别人么?法官说道:“你醒来,朝你身边的男人微笑。”女主角:“他是谁?长什么样?”法官:“不知道,没看清他的脸。”法国式的浪漫。我一直在想,如果让她早30年遇见他该有多好,导演果然这么做了。影片的结尾似乎有些超现实的意味,在一次海难中美丽的天使与受伤的可怜人见面了,接下来年轻法官的人生会怎么样呢?导演留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那么就是你的观点了。
    片子里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女主角每天去咖啡吧玩老虎机,为什么输了就高兴的向老板举起胜利的手势,赢了反而愁容满面,认为自己交了坏运气?难道导演也明白东方的老子思想——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呵呵,自己瞎猜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巴克说过:“如果你在影片结束时表达出某些观点,这往往会限制影片带给观众的想象力,100个人看1部电影会有100种不同的感受。”

 3 ) 博爱——解读《红》

    相比《蓝》和《白》,《红》最难理解。红代表博爱,博爱的原文是humanity,也即人性。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改《蓝》的忧郁,《白》的戏虐,用了更加沉稳、冷峻的视角来探讨人性,其思想性是最深刻的,也是对前两部曲《蓝》与《白》的总结。我理解他所说的博爱,是对那些迷失在爱欲中的灵魂的悲悯。那些在寻爱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蓝》的寻求自我、摆脱桎梏,《白》的寻求平等,《红》的爱与疑惑,统统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最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用爱救赎了因爱而迷失的灵魂。

       《红》的复杂,首先表现在其叙事结构上。那些不断被重复的影像,在观影的过程中,的确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一直到片子的结尾,一切才豁然开朗。退休老法官和年轻的法学院学生,两段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生,随着剧情的推衍,慢慢重迭融合为一体,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不同年纪的同一个人,因为他们职业相同,在感情上所受到的伤害也相似。导演借助瓦伦蒂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转世重生的期盼。所以就有了老法官当年追逐自己所爱的人,一直追到英吉利海峡;海难生还的年轻法官在英吉利海峡遇见了瓦伦蒂的结局。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这部片子讲述的情感是二分之一个苹果的故事。男人和女人,是被一分为二的一个苹果,来到人世,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二分之一,生命才会完满。完整的苹果如同完美的爱,是由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又和在一起形成的,如果错过了便永远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苹果,当分成两半的苹果,来到人世时,总会有那么一些,错过了空间也错过了时间。那么谁来修正呢?我们到底在哪里出了错呢?

       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三叉路口,两扇开着的窗,以及总是擦肩而过的瓦伦蒂和法学院学生,无一不是导演特意安排的,它昭示着我们的人生:每一天,我们都有机会和无数的人擦肩而过,有些人可能会成为你的朋友或知己,有的则是爱人。这很像几米的漫画《向左走,向右走》,两个二分之一苹果,就这么随意地游走在人生的三叉路口,守候着合二为一的机缘。

       《红》用冷静的镜头,缓缓地讲述着那些错过了空间也错过了时间的苹果。瓦伦蒂深爱自己的男友,却总是被男友猜忌;年轻的法学院学生目睹自己的女友投入别人的怀抱;邻居的丈夫背着妻子和同性的恋人煲电话,女儿偷听父亲的电话,妻子却蒙在鼓里。到底那里出了错?告诉他们真相,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这些是电影引人思考的话题。两个互相寻找的苹果,即使合成了,也未必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圆满。

       在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中,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该往左,还是往右。要想获得完整的那一个苹果,需要等待,静静守候重逢的机缘,你能等吗?

 4 ) 你还在深红流光里无限深蓝

基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有对它很精彩的评论,我觉得他字字都讲到深处的。看《红》带着很多私人感情,因为电影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东西,就和音乐,文字一样。

《红》讲的是一维时间里的“错过”。通俗点说,讲的是“命中注定”。所谓“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曾经在大学bt下的。这是大学时看的电影。后来毕业,工作,转而出国念书,到现在,时光兜兜转转。我何时文笔变如此之差~没救了。总之,我的中心思想是,这篇电影值得一看再看,在你人生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看它,都不至于让你觉得难看,我是说不至于让你觉得它难看

over~

 5 ) 深红的感伤――《三色》之《红》观感

    红色的夹克、红色的酒吧、红色的吉普、红色的椅子,红色的房门,红色的书皮,红色的牵狗绳......片如其名,在《红白蓝三部曲》之《红》中,基希洛夫斯基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常常让人想起激情,热情,朝气等积极的词语。但在这部《红》中,基希洛夫斯基则在缓慢悠长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示了三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感伤,当然,他们都在积极生活,在红色的世界里,人们理应充满积极的情绪。
    这部影片的画面色彩非常漂亮,除了深红的颜色外,伴随着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其色调都不断变化,时而亮丽,时而阴郁,但是总会给人美的感觉,基氏通过镜头将他眼中的美丽镶嵌于这个世界。故事发生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一个兼职做模特的女大学生,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法官,一个退休孤独的去窃听邻居电话的老法官,他们相隔不远,特别是女学生和年轻法官就在一条街上。但是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无缘见面不相识”,他们或许早已处在这样的空间,却无从相识,直到一次次偶然。因为女学生撞伤了法官的狗,与法官相识;法官则在窃听中得知了年轻法官和他不忠女友的故事;而直到最后,年轻的法官才和女学生在一场意外中碰面。
    这部影片似乎就是一部基希洛夫斯基的电影,他没有完整的讲述一个让人明了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这是部意义蕴涵于过程的电影,没有神秘的开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离奇的结尾。生活,一切在于生活的过程,这部电影尽情的展示着三个人的生活和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我喜欢这种以一种慢悠悠的节奏叙事的电影,那女学生的热情与敏感,那年轻法官的风光与不幸,那退休法官的怪癖与感伤。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平淡,平淡的他们的生活让我们都觉得似曾相识,女学生兼职模特,去健身,显然深处热恋,显出一种小资的安逸,但是她那异地的恋人无端的怀疑猜测给了她诸多苦恼;年轻的法官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可是同很多事业上正要大展宏图的人一样,他不得不痛苦的面对恋人的不忠;退休的老法官呢?似乎他只能是终日陷入寂寞之中,以窃听他人的声音来陪他度日,直到女学生走入他的生活,还勾起了他一段伤心的爱情往事。微妙的是,老法官的往事竟很年轻法官惊人的相似,也是一次偶然中手中的书翻到了考试的内容,也是意气风发之时面对恋人的背叛。世间的幸与不幸,顺与不顺,善与不善,忠与不忠似乎就是永远以相似的方式不断的上演,生命在轮回,生活在轮回。当年轻的法官面对恋人的不忠而神伤时,老法官正面带感伤的向女学生叙述昔日的相似情伤,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将岁月的沧桑无常,生活的无奈多变从我心头油然而生。
    基希洛夫斯基当然不是想只是拍摄一部令人看来陷入伤感的悲伤电影,这部影片中也时时洋溢着生活中的希望与温馨,当时那不时映入眼帘的红色就让人感到足够温暖了。尤其是那个片子的中心人物――女学生,她让我想起了《天使爱美丽》中的爱米丽,她同样的善良、快乐,一种很红色的情绪,她以这种情绪深深感染了那个孤僻的老法官。一位窥探他人秘密的老人终于被深深触动,他不再偷听他人的秘密,相反,他向善良的女孩倾诉了他心中的秘密。女孩也留意着那辆红色的吉普――年轻法官的坐驾,但是他俩始终没能碰面,直到她乘船前往英国与男友相会时,伤心的法官也怀抱永远忠诚的小狗走上了离港的轮船。最后,老人在报纸上发现了轮船失事的消息,当他焦急的在电视上寻找女学生时,女学生和年轻法官都幸运的获救,两人站在一起,隔着屏幕是欣慰的老人,三个人的生活在那一刻仿佛结成一环,伴随着新生的希望,影片在一阵淡淡的音乐声中结束,留给我的是对人生温馨的体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中有种很惬意的温暖感觉,每个人都在生活中面对着很多感伤和无奈,但是那无处不在的温馨红色就是我们的心理慰籍,那一抹抹红色让人感到安全,温暖,给人摆脱悲伤的希望。红色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色彩,它更是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态度,人们的一个微笑,一丝善良,一点激情,都相互关怀,相互抚慰。所以,或许面对不幸与挫折,我们先应该静静品味一丝忧伤,然后,让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红色,让红色安慰我们,让我们在温暖中对生活淡淡一笑。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94654.html

 6 ) 偶然的幸福 偶然的忧伤

法律学生手中的书掉在地上,翻开的那一页,他看了一眼,后来发现竟然是考题的内容,他后来成了律师。

这是基斯耶洛夫斯基的电影《红》里给我们展示的一个生活片段。这种偶然不仅是属于那个老法官的,也同样发生在那个年轻男子的身上,而且后者仿佛成了前者的翻版,他也一样被自己心爱的人背叛。

这部被称为以博爱为主题的电影中还有更多关于偶然的主题,那些偶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人的思想意识,还带来了好运和幸福。

瓦伦丁开车撞伤了老法官的狗,这一次的偶然事件让她认识老法官,并意外地发现他在窃听周围邻居的电话;也是这一次偶然,让老法官重新审视自己,并把自己告上法庭。本来偷听可能是一种偶然,由于老法官的违法行为,而使得偷听的行为成为一种必然的侵犯。

也许是瓦伦丁拯救了老法官,如果她不介入法官的生活,后者可能会坚持着窃听的生活。同时老法官的言辞也给瓦伦丁带来更多启示,他说在法庭中往往听不到真实,只有电话里的故事才是最真实的。

老法官能够识破年轻的瓦伦丁的心理活动,他知道她为什么没去向邻居家男主人检举自己,是因为她看到那家妻子的温和,和孩子的活泼。

这两个人互相影响着,从起初的偶然开始,让彼此都拥有了一段不寻常的人生体验。重看电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重新看同一部电影,感觉好像不是一部电影,其实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了,你发现了一些曾经没有被发现的,不是眼睛的问题,而是经历久了,心灵在成长。

当然再多的偶然都是导演所为,最后的场景,《蓝白红》三部电影的主人宫都出现了。如果你看了这三部电影,就会觉得这“偶然”得很夸张,那因为电影的原因。其实生活中的幸存者彼此都没有关联,没有人像基斯耶洛夫斯基将毫相干的人拼接成故事。而你看到了这些故事,人们对电影的观看产生心理作用,而这正是影片的亮点之一,不管你把它当成是讲故事的技巧还是其他什么,毕竟这结尾强调了人生的偶然。

最后影片定格在瓦伦丁的向右看去的表情上,而这一瞬间刚好和她拍照的那幅照片的表情十分相似,尤其是那脸上的忧伤,这是正常的心态下的表情,因为她刚从一场灾难中脱身,那是应该具有的恐惧。而这自然的表情却和当时摄影师让她表现出的忧伤那样的相似。

从影片来说,前一次是表演,后者是生活。但有意思的是,跳出影片来看,这两者其实都是一种表演,那正是演员伊莱娜·雅各布在影片中的表演,在表演相似的忧伤;即使不这样理解,这仍是一种表演,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也时不时的在表演?大多数时候还是没有排练的“表演”。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推荐影剧

电影《刺杀尼克松》英剧《问答》电影剧集集合推荐法国电影《阿尔德曼夫妇》电影集中推荐日本电影《大空港》美国电影《莫娣》美国电影《魅影缝匠》美剧《大小谎言》第一季中国电影《暴雪将至》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中国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国电影《村戏》日剧《贤者之爱》日本电影《蒲公英》BBC版《无人生还》韩国电影《计划男》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国电影《卡罗尔》中国电影《山河故人》华语电影《刺客聂隐娘》|英国电影《房客》|中国电影《双鱼陨石》|日本电影《儿童食堂》|英剧《伦敦黑帮》|美剧《上载新生》中国电影《春潮》|美国电影《房间》|美剧《真相捕捉》|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国产火爆网剧《隐秘的角落》|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日本电影《摇摆少女》|悬疑剧集《极地暗杀》日本电影《雨停了》

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本电影原著改编成的电影(4)日本小说改编的电影(3)关于日本艺术家的电影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2)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1)15部悬疑电影推荐|关于日本艺术家的10部电影|关于何冰“后浪”事件功夫片岁月

 短评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10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13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15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1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17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20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2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2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2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2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28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3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34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39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43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4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51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53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56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59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