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魂

爱情片大陆1994

主演:巩俐,尔冬升,达式常

导演:黄蜀芹

 剧照

画魂 剧照 NO.1画魂 剧照 NO.2画魂 剧照 NO.3画魂 剧照 NO.4画魂 剧照 NO.5画魂 剧照 NO.6画魂 剧照 NO.13画魂 剧照 NO.14画魂 剧照 NO.15画魂 剧照 NO.16画魂 剧照 NO.17画魂 剧照 NO.18画魂 剧照 NO.19画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4

详细剧情

  民初女画家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潘玉良原是江南的妓女出身,对绘画独有天分,却无人赏识。  一次机缘让她认识了芜湖海关盐业总监潘赞化(尔东升饰),随即被纳为妾。她随潘赞化到了上海,因为见她喜欢绘画,潘赞化介绍了专业老师让她学习,从此开始了学画的学生生活。  其后由于潘赞化的正室的介入让原本感情很好的二人渐渐产生了矛盾。她于是留学巴黎,渐渐成为国际著名的画家。上海美术学院校长刘海粟观念开明,请她回国任教,不料学风开放的欧洲与国内艺术界的情形大相径庭。一心为艺术的潘玉良被保守的知识分子们指责为“妓女艺术家”,抨击与阻碍她教授的人体画艺术......

 长篇影评

 1 ) 女人叹

说两段我珍视的镜头。头牌千岁红裸身死在青楼门外,地上白雪皑皑,贴身侍女玉良惊慌失措,老鸨见状令她不要声张。千岁红被人用席子一卷,用小舟载着,行至远处,扔进乡民浣洗衣衫的水中。

女同学贺琼临终拿起画笔,终未划出一条线,玉良在她身边,她说,我不能画了,你画得比我好。玉良画贺琼着旗袍之姿,她扯破画幅,掩面而泣。

千岁红指点玉良,看准一个男人,缠住他。把女人送进魔窟的是男人,魔窟之魔是男人,将女人救出魔窟的,在她们看来还是男人。潘赞化为玉良赎身是几率性事件,甚至还真与之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破了才子佳人皆虚假之言。千岁红作为头牌,老鸨、一众小姐、打手以及预备接班的侍女都要看她脸色,一朝毙命,还不就是河塘鱼虾的美食。玉良被潘赎身离开风尘地,她的一干姐妹出来送行,好像地狱里的鬼火从地面喷薄,鬼哭狼嚎,“玉良救我!”尚未彻底过江的玉良又能救谁?她不是离开,是慌不择路。

贺琼遇人不淑,沦落风尘,重疾缠身,客死异乡。她的出身比玉良好吧,同在艺专的时候,也是难分伯仲,为何她是这样的结局?男人不对要果断放手,无意于绘画也就丢弃吧,唯独不该放弃的是自己。就是没读过书的女人也知道卖身养小白脸的事万万做不得,抽身就这么难吗?有多少寄生虫就有多少白白供奉,风卷花容。过去了一百年仍是如此!

 2 ) 巩俐破尺度的表演,令人站起来鼓掌!这部《画·魂》拍出了女性美

近来,《演员请就位2》火出了圈。

赵薇、尔冬升、郭敬明、陈凯歌,四位导师话题不断。

其中,尔冬升也凭借自己“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四分漫不经心”的点评,顺利在自己的综艺处女秀上从一个导演转型成了一个“演员”。

虽说是第一次上综艺,但尔冬升狠起来非常熟练,让人不得不叹服一句“大佬就是大佬”。

比如说流量“年纪大了没粉丝看你的”。

说李溪芮“你的心理素质不适合当艺人。”

这么real也就算了,反差萌的是,尔冬升前几天居然还给自己换了一个吃瓜的表情包……

哈哈哈哈,这个小老头。

现在年轻人不知道的是,尔冬升大爷当年那也算得上是小鲜肉了,甚至还和张曼玉谈过恋爱。

如果一张照片不够,那么就用一部电影来凑。

我们今天说的这部电影,就是《演员请就位2》里赵薇提到跑过龙套的那部,男主角尔冬升,女主角巩俐。

它就是《画·魂》。

这部《画·魂》,改编自石楠的小说《画魂—潘玉良传》,由中法两国合拍,巩俐和尔冬升担任主演,1994年在中国上映。

导演是第四代女导演黄蜀芹,监制是张艺谋,编剧是曾执笔《菊豆》、《集结号》剧本的刘恒。

值得一提的是,《画·魂》是黄蜀芹自1987年《人鬼情》以来的第二部女性题材影片,主要讲述了女艺术家潘玉良的一生。

潘玉良,这个被誉为民国初“一代画魂”的女子,是第一个把画展开进法国卢浮宫的中国画家。

徐悲鸿曾说:“在当时,能配称为画家的不过三人,其中之一就是潘玉良。”

她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各式裸女图。

1938年到1974 年,辗转英、美、法、德、意、日以及希腊、瑞士等,潘玉良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各种艺术沙龙美展达 40多次 , 荣获 20多个大奖。

她的画,可以不经过评委会审核就直接参加法国巴黎每年两度的著名沙龙。

从孤儿、雏妓、小妾到艺术家、教授,誉满欧洲,潘玉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充满生命力的一生,也是不断求索的一生。

这样的一个奇女子,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也是理所当然的。

自从 1982年女作家石楠的传记小说《画魂—张玉良传》问世以来 ,话剧、沪剧、黄梅戏都曾将它搬上舞台。

1994年黄蜀芹导演的电影《画魂》上映;

2003 年胡莲翠导演的六集黄梅戏音乐连续剧《潘张玉良》播出;

2003 年关锦鹏导演的 30 集电视连续剧《画魂》播出。

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黄蜀芹的电影。

一个有着自觉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女性导演用一个卓越的女演员去讲述一个传奇女子的一生。

这个讲述的过程和手法是非常值得去深思的。

同时,《画·魂》严格来说是巩俐拍摄的第一部非张艺谋导演的作品。

整部电影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和非议,上映时被减去了整整四十分钟,因题材特殊,片中巩俐有不少自我牺牲的破尺度表演,观影完令人禁不住站起来为她鼓掌

1913年,安徽芜湖,这个时候,潘玉良只有18岁,是一名妓女。

14岁那年,父母双亡的她,被舅舅用送去学绣花的由头,卖到了一家妓院,当雏妓。

前几年,因为年纪小,潘玉良就先给院里的头牌千岁红当侍女,伺候她穿衣洗漱。

千岁红,一个多么狂妄和骄傲的名字,仿佛那终究会消隐于黑暗中的绚烂烟火,张扬而美丽。

千岁红的长相和气质都令人惊叹,无数欢客想为她抢来世上最艳的胭脂和朱红,看她肆意美丽,看她妩媚动人。

有一次,她搂住潘玉良,告诉她:以后要盯住一个男人,死缠着他,缠到他愿意出钱赎你走,不然一辈子你都别想出去。

那时潘玉良还不懂,没有看出千岁红眼底的凄凉与落寞,她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女子,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后来,千岁红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大官,被打死在了寒冬的雪地里,身上没有一片衣服,只有满身的伤痕。

这是《画·魂》里最出色的段落。

我们看见那个喜穿红衣的美人,在一片苍茫的雪地里寂静无声。她的身体是她的骄傲,如今却像垃圾一样被侮辱,被损害,被丢弃。

千岁红,雪里埋。

而下一个穿红衣的,则是潘玉良。

红衣依旧衬得美人娇俏,只是玉良脸上却从未露出过笑容。

她要跑。

所以当后来那个叫潘赞化的男人出现时,她死死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就像千岁红说的那样,死缠着他,缠到他愿意出钱赎自己走。

潘玉良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第一个男人便是潘赞化。

他赎她,纳她为妾,带她去上海。

获得了自由和尊严之后的潘玉良,就像新生的婴儿一样死命地去抓住任何一丝自己能够抓住的机会。

她主动请求潘赞化的好友洪野先生教其学画,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918年,23岁的潘玉良,考进了当时上海最好的私立美院:上海美专。

当时的上海美专,有着中国最早的西洋画教学。学校里有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写生。

校长刘海粟亲自上课,他对学生说:人体,是最美最有灵性的东西。

在今天,尚且还依旧有人觉得裸模这个职业“有伤风化”,就别提一百多年前了。

所以经常,里面的人在画,外面的人在骂:太恶心了,好好的东西不画,偏要画那么下流的东西!君子怎么会画光屁股,会画奶子呢?

清高纯洁的道德卫道士们大喊着口号冲进课堂,撕碎了学生们的裸女画,打破了裸体的维纳斯像。

这个场面其实挺有意思。很多人哪怕到今天也是这样,他们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别人进行着审判。

再后来,潘玉良就去了巴黎学画。

1929年,潘玉良学成归来,受邀担任上海美院西洋画系主任,被学校里的男老师指指点点,说她是靠奶子当上教授的。

在她一意孤行举办画展的当天,一份报纸在上海滩火爆了起来,上面写着:卖淫婊子做画家。

她的画,她多年的心血,被撕,被砸,被毁。

在这之前,潘赞化曾大力劝阻潘玉良放弃画展。

他说:把这些画拿去展览,会让人指着鼻子骂,干脆拿把刀把它割烂算了,不然泼来的脏水会把你淹死!

潘玉良不服气,争辩道:这是艺术!

赞化冷笑一声:这里是中国。

此刻,潘玉良猛然发现:中国之大,容不下一个画裸体的女人。

1937年,潘玉良再次前往法国,并最终客死他乡。

《画·魂》讲述了潘玉良从妓女到艺术家的一生,也展示了一个优秀的女性通过不断地抗争去进行自我救赎的过程。

潘玉良“是那种从自己的坎坷经历中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的女人。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过程:‘女人是千人骑的东西’——‘女人为妾’——‘女人是有独立价值的大写的人’。”

这种风格与影片导演黄蜀芹是分不开的。

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人·鬼·情》,还是《画·魂》 ,黄蜀芹都在影片中有意识地揭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并对传统的女性银幕形象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反叛和革新。

比如在《人·鬼·情》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个性别难辨的女性;而在《画·魂》中,女性裸体随处可见。(这里皮哥就不做截图了)

同时,在这两部电影中,黄蜀芹都对女性的私密空间进行了一定的强调,并通过这样的空间来展现女性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定位的过程。

《人·鬼·情》中的空间是“舞台”,它是秋芸的私密世界。在这里,她可以和钟馗,和自己对话,“舞台”标识着一种主体性存在的女性空间。

在《画·魂》中,卧室和画室是一个审视自我的主要物理空间。在这里,潘玉良可以“揽镜自照”,可以摆脱他人的目光,一定程度上抵制他者的侵入,建构起专属女性的空间体系。

如黄蜀芹所说:“如果把南窗比作千年社会价值取向的男性视角的话,女性视角就是东窗。阳光首先从那里射入,从东窗看出去的园子与道路是侧面的,是另一角度,有它特定的敏感、妩媚、阴柔及力度、韧性。女性意识强烈的电影应当起到另开一扇窗、另辟视野的作用。”

从女性主义方面来说,《画·魂》还是优秀的,从主题到内容,影片都做出了相应的突破。

但影片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佳句无佳章,整体看来比较平庸。

由于为巩俐的缘故,我们能够感受到潘玉良身上的那种磅礴的生命力和不服输的冲劲。然而除此之外,我们感受不到这个女性的其他特点。

比如,潘玉良的传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艺术上的成就,但通过影片,我们几乎无法“阅读”到玉良的才气,只看到她大致的人生轨迹。

同时,由于影片的创作时间是90年代,浸染了 90 年代的文化气氛。

作为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导演 ,在阐释潘玉良时,黄蜀芹更多是将潘玉良当作个体来对待,忽视了对群像的描述。

配角只有蜻蜓点水式的展现,潘赞化作为潘玉良生命中的贵人,在片中完全处在一个陪衬的地位。

我们看不到这个人内心的东西,他的经历也常常是一笔带过。这就使得影片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潘玉良的形象,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只顾自己的人。

最后一个问题是,影片人物背景根植于历史,却缺乏了对历史的深入展现,对上海和巴黎都浮光掠影地扫过,非常可惜。

不过比起近几年《小时代》《我的前半生》《喜宝》等伪女性主义作品,90年代的《画·魂》要出色太多,哪怕是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去观看和思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3 ) 谁再来拍一系列

去年妇女节前后在汤不热上闲逛,首页推荐女性艺术家,有几张潘玉良的画作,真让我大吃一惊。再一看时代和人物背景,更是不得了。一年以后终于看了这部电影,失望是有些。我看的90分的,115分的没找到,想来也差不了多少关键剧情。传记电影通病,越是复杂的人物曲折的故事长长的一生,越是不好拍,容易浮皮潦草。

潘玉良此人,拍成电影上中下最佳。上,从妓院被赎身、和潘赞化成家、到上海美院学画;中,赴法留学、形成自己的画风、获奖;下,回国教学、被同僚排挤揭发、心灰意冷远走法国。 多现成的中国女性故事啊,妓女、小妾、学生、教授、艺术家,再冠之以性别女,还是在新旧时代交替思想混沌碰撞的当口,这么多身份集于一人,实在够大书特书!

以下是她的画,共赏

自画像
自画像
自画像

 4 ) 画魂

看了巩俐主演的画魂。按着电影讲个故事,可能和真实有出入,比如很多人都说现实中的潘玉良其实很丑。

青楼女子张玉良遇到一个叫潘赞化的男子。他愿意对她好,为她赎身,纳她为妾,为她辞官,教她识字。她想学画画,他托自己的朋友教她;她想到学堂里去深造,他把她送到上海美专;她想留学法国,他又许她出国,一去就是七年;她回国当教授、开画展,招人诽谤破坏,他去买骂她的报纸、和别人打架、当街喊“她是中国最好的女画家”、在舆论压力下再次因为她辞去官职……hoho,这哪是绝种好男人,这是男天使和圣诞老人嘛。

她改名叫潘玉良,因为要和他同姓同存,感念他对她的尊重和好,愿意一生一世作他的妻。为了让他有个儿子,她模仿他的笔迹给乡下的“大太太”写信,邀她到上海,然后在她面前盈盈跪下请安。她去法国留学7年,回国,然后又去法国,再想回来的时候。那个爱她的男人告诉她国内气候严寒(当时已经是文革了),望开春再成行。谁知,n年之后,她只等到他迟到的讣告。她告诉身边的蓝颜知己,以后她死了,画作运回国内,国家要就给国家,国家不要就给儿子孙子。

他迟到的讣告到达她手里的时候,一字一句,需要我很多的力气大口呼吸才能阻止眼泪掉下来。

他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也许,前世真的是他欠她的。所以,今生,他对她那么好。

当然,还有潘玉良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那个时代,更多的女子沉沦了下去,像被人谋杀的青楼头牌千岁红、潘玉良的那些青楼姐妹、潘赞化死于眼疾和火灾的原配正妻、遇人不淑为人渣男友沦落为法国红灯区夜莺最后死于疾病的潘玉良的画院同窗……

这样的故事,叫做童话或者传奇。故事里的那些人,甘苦自知。

ps,里面青年时代的巩俐,长得真漂亮,眉是眉眼是眼。

 5 ) 故事,就是别人嘴里的事。

其实我是去过montparnasse的那个公共墓地的,但是当时却并没有留意到潘玉良的墓碑。对于那时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而言,更感兴趣的总是外国那些艺术家的传奇。

对潘玉良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妈妈的讲述,那时候应该是她看了什么电影或资料,又讲给我听,或许就是这部93年的画魂。时间太久,已不太记得妈妈当时讲了些什么内容,只记得潘玉良,本姓张,从夫姓潘。爱情故事总是吸引人的,哪怕对一个刚刚上小学的小女孩也不例外。

画魂,我看了几个版本,有巩俐的,有李嘉欣的,还有一部音乐剧,叫潘张玉良。就这几部而言,巩俐的这个版本无疑是最成功的,从青楼小丫鬟时期的无助到旅法学画所学有成的潘教授,巩俐身上的气质转化天衣无缝。她身上自然的流露着那种坚韧与刚强。

这部电影或许是最贴近潘玉良生平的一部。美化了爱情,但是并没有因为描述爱情而折损了她自身的追求。潘玉良的一生,爱情成为了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懂。但是每个人都喜欢看一份爱情传奇,从青楼到世界级艺术殿堂,这里面需要的有运气,但更多的是天赋与常人所不能有的努力。
然而,对于后世的大众而言,步履艰辛的奋斗,比不得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也比不得裸体画作思想风潮中的风言风语有看头。对于公众人物,大众永远保持着一种又想看脱光了表演,又想在看的酣畅淋漓的时候同时酣畅淋漓的骂婊子戏子,既满足生理又满足心理。

想看女神脱衣献激情,但真的献了就成了婊子。聪明的人会欲隐欲现,欲罢还休的吊着。这些人就成了艺术家。实诚的人,和豁出去贪一时风光的人,却往往把这路走没了。

潘玉良是聪明的人。

在所有潘玉良的叙述中,都着重强调一点,出身青楼却没卖过身,第一次被送出去卖身就送给了潘赞化。其实这第一次不第一次的,放在今天全无大碍,但聪明的人会让自己不被任何可能的谣言传言中伤,哪怕自己讲的本就是事实,也需要不断的强化和反复。

而在后期的所有影视改编,文字传记中,最着重强调的都有两件事,对潘赞化唯一的爱情,以及在国内任教期间受到的欺辱。一个用来证明她对爱情的忠贞,哪怕后期数十年旅法都与王守义长相厮守;另一个用来解释她为何选择离开故土放弃教育事业,因为她不堪国内舆论压迫,其实她归国期间举办了近十次成功画展,并受到业界的高度赞扬。
她的选择没有错,彻底的离开故土已经划开了她与潘赞化之后的人生,而国内的局势动荡更不能让她安稳的追求艺术。没有人会责怪她,但她依然坚持着为自己诉说。聪明的人,会在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润色,提高自己的光彩程度,而不是原生态的袒露给别人让自己受无端发散的猜测与攻击,哪怕是问心无愧。

所谓故事,都是从人的嘴里讲出来的。自己或者旁人。没有武则天立无字碑的魄力,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故事从自己嘴里说出。
无论当初是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人的一生,无愧或有愧,都不如最后交一份尽力的答卷来的实际。有了这份答卷,故事就是你说了算。

哪天要再去一次montparnasse公墓,去找找看潘玉良的墓碑,不为她的传奇历程,不为她的爱情故事,只是看看这位曾经为自己奋斗和坚持了一辈子的人。

 6 ) 《画魂》:悄寂的传奇,独立的绘画

很奇怪,我国电影很少拍传记,而且不仅科学家少,艺术家居然也很少。我查了下,真正算得上的就是这部《画魂》,影片的主人公居然是我所不了解的画家,而且一查资料却怎么说也是一代名家,何况主演居然还是巩俐。但好不容易搜到下到的这部电影,虽然中文发音,但居然是日文字幕的。

其实,整部电影的剧情基本上与可以轻松查到的“百度百科”中“潘玉良”资料中“个人生活”一致。

然后我还查了一些资料,可以看出电影中还是进行了一些加工,里面最大的莫过于叙述潘玉良法国留学回来后,在美院当教授,并且举办了画展。可是因为画展中的“裸体”,尤其是她的“裸体自画像”引来了当时(民国)社会的攻击。但就我查到的资料显示:一没有确定她的画展中是否展出自己的裸体像;二她的画展受到了好评,引起了轰动;三确实是有人在画上附上纸条,进行人身攻击(1936年,潘玉良举办第五次个人美展,也是她在祖国土地上最后一次画展《人力壮士》赢得了最高荣誉,但不料在收展时,在《人力壮士》那张画上,贴上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妓女对嫖客的颂歌。”),让潘玉良受到伤害。我觉得这样的加工,可能增加了故事性,升华了潘玉良坚持自己艺术追求不畏世人看法,业绩潘玉良与潘赞化真实而感人的爱情(潘赞化一开始强烈反对,但当潘玉良受到攻击后却为了她而勇于辞职);但却把中国社会看得太落后了,尽管当时还是民国时期。

当然,电影主要还是展示传奇性,毕竟正如很多资料都提到的,“从孤儿到雏妓,从小妾到绘画大师”这样的逆袭人生,本来在追求自媒体噱头无所不用其极的今天,这部电影应该被喷或者捧到什么境地去!但居然电影也是默默无闻,也真奇怪了。

不过,放在我的眼里,我要找寻的不是潘玉良本身的故事,甚至也不是电影本身所讲述的故事。我要了解的是电影是如何,或者说有没有去展现潘玉良的创作历程和理念的。当然,没有,至少“直接”上来说,没有!只在片末,借一直追求潘玉良守在她身边的王守义之口,高度概括了她的艺术贡献:你看今天的报纸,人家说有一个叫玉良的女画家,创造了一笔成定局的线条。还给取了个名,叫“玉良铁线”。其实,中国自古就有“铁线描”,潘玉良在上海美专读书时,就以线条为擅。就资料而言,潘玉良努力学习西洋画和雕塑,而且得其精髓,回国后受到老师刘海粟的启发,以西洋艺术来提升中国艺术,所以应该说和她的同学徐悲鸿一样,和很多探索中国艺术发展的大师一样,都有这样的艺术特色,而且这样的艺术特色放在中国有重大的意义,放在西方艺术届也自然熠熠生辉(这从潘玉良一辈子获得的诸多荣誉就可以清楚)。

那么潘玉良的艺术精髓或者说她的独特艺术价值在哪里,或者源自哪里呢?我觉得,虽然故事并无“有意识”地去展示,仅仅是展现她强烈的个性,不懈的追求,还有忠贞的爱情。但是恰好从她的故事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关键:

那就是她的命运。其实看潘玉良的自画像(基本都是中老年的形象),不仅不讨喜。甚至用我们世俗鄙陋的眼光来看,就是“不好看还挺高傲”的样子。但是,我们从她年轻的照片来看,虽然可能不符合当代美女的标准,但怎么说放在当时也是有自己特色的魅力。所以,她的画像,更多的是真实的内心的自我:我命途坎坷,父母把我留给舅舅带,亲舅舅却把我卖进妓院,这难道是我的错?我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逃脱火坑,收获真爱;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习文化,凭借自己的兴趣成为画家。这样难道还不够改变世人的看法?我爱自己的丈夫,我甚至能够接受当小妾的身份,但是我不能接受这样的爱情和家庭,命运为什么还要如此折磨我?也就是说她塑造的艺术形象,恰好是中国妇女觉醒,对世俗的一种反抗。而这相较于其他艺术作品,比如人物肖像,就好比当初八大山人画“青白眼”的鸟和鱼一样。就形象本身不是简单的“合俗美”,而是带着思想的“特定形象”。

而且,这样展现女性命运的绘画,在片中还有两处展示,其一是在画人体时,刘海粟看到她的素描本子上,有一页画得很美的女头像,她说自己的姐姐千岁红(就是影片中在妓院里与她感情甚好,却惨遭杀害)。其二是自己在法国里昂美院的同学贺琼,因为爱情而蒙了眼,为了爱人薛芜缺钱而沦为街头女,回头却被抛弃,最终贫病交加中死去,想最后画一副像都没有办法,而后潘玉良为她画像,画了一半心中愤怒难平,几乎把自己家都给摔了。换言之,潘玉良自己命运坎坷,所以对于身边命途坎坷的女性也看得更透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只有女人才懂女人”。所以,她笔下的女性,不说是否“美”,即便是“合俗的美”,也自然不是男性画家所能捕捉到的。潘玉良其实很喜欢换个角度去看女性,比如静态的背部、转身刹那。而且相比于西方的画中女性肥硕为主的形象,潘玉良画中的裸女却有独特的轻盈之美。所以,其艺术特色自然也在其中!

所以如果说,看不懂潘玉良,看这部电影,应该也懂那么一点点。

 短评

手法太中规中矩了,就是把事一件一件讲下去,潘对于绘画与艺术循序渐进的感悟给简单粗暴的简化成说教式的“我就是要为艺术献身”,人物命运与时代大背景也很脱节,可惜了这么个题材

8分钟前
  • Zutto
  • 还行

潘玉良是个幸运的人,青楼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成为终身伴侣;她自始至终出淤泥而不染,皆因有后盾支持;她成为一个传奇,只因为选对了三件事:男人-潘赞化,兴趣-西洋画,栖息地-法国。所有的选择连在一起,我由衷佩服她的明智。如此,她避开了多灾多难的命运,没有成为娼妓,没有经历战争和文化大革命

11分钟前
  • MollyTour
  • 还行

不少亮点。1,大太太很可怜。平白无故做生育工具还得忍受骨肉分离,2,达式常啊,小时候曾经奉为帅哥啊,妈妈的偶像。结尾那个脱帽礼非常优雅。3,尔冬升把握很准。

15分钟前
  • 一实
  • 推荐

导演是在九十分钟的时间中来讲述性格刚烈 决不妥协的杰出女画家潘玉良的一生 从最初的妓女出生到优秀画家 我们除了看到一段坎坷艺术之路外 还有一段凄苦 伟大的爱情 本片是巩俐意欲摆脱张艺谋“御用形象” 接拍其他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巩俐将一个不屈服命运的女人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演绎得至诚至真 经典

16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原來真有潘玉良這麼一個傳奇女子!又多了個崇拜對象!!女性意識相當強烈,可以媲美《人鬼情》,對自己身體的發掘,再到思想上的解放,很不錯的片子!!!PS.看到趙薇的龍套了嘿嘿,還有爾冬升!那麼年輕的爾冬升!!!

20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给人的感觉很平淡,没有重点,导演有些仓促,似乎要表达尽潘玉良的所有,伟大的先行者总是受到世俗的排斥。巩俐很漂亮,表现不错。PS:看见了赵薇顶碗,那时就像个小孩啊

24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一段历史一段人生,把玉良拍的有点圣母了,不过这也是古典套路。关于裸体画,玉良在女浴池没经过人家允许画不妥当,大家都没穿衣服,怎么就玉良穿了?

27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画魂》电影里潘赞化说国人的思想十年前什么样,十年后还是什么样。其实过了一百多年,现在网络的“键盘侠”和当时辱骂打压潘玉良的民众没有本质区别,时代是进步了,人性却从未变过。

31分钟前
  • 星空-烟火
  • 推荐

【B+】足本实在找不到,只能把90分钟HK公映版给看了。这片子属实很神奇,无论黄蜀芹张艺谋,还是刘恒巩俐,放在内地都算得上独当一面的作者了,但偏偏是HK的电影工业将他们捏合在一起,有些“类型至上”的端水范,一切严肃表达都为大众娱乐服务。主题是真不错,透过人体艺术反映女性觉醒,配角比主角都要扎实。尔冬升的角色称得上同题材电影中,对历史局限与思想进步融合的最好的角色。只不过在港片高度醇熟的类型市场下,创作初衷还是有些消费女性的意味。

35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推荐

资料馆2014.7.23.7pm 青楼和芜湖部分拍的还不错(雪地上千岁红的尸体),上海及法国则较为浮光掠影,虽然也展现了一些遭遇,但缺乏对历史更深的切入。

39分钟前
  • xīn
  • 还行

潘玉良的艺术还有她的人生,都是反思那段昏黄历史与国民性的绝好素材,被侮辱被损害,然而她是不幸中有幸的,潘赞化就是她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她,更没有那些惊世骇俗的画作。讲的绘画艺术,实际也是爱情,是茫茫人海中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40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巩俐颜色无两(她好会演欲望)。潘就是新旧冲突中的矛盾体。电影似乎垂怜太多而深掘稍弱。@电影资料馆 修复版

41分钟前
  • 丛二
  • 推荐

黄蜀芹导演继《人•鬼•情》之后,又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人•鬼•情》里相对自由的作者表达,跟本片中融艺术性、市场效应与社会接受度于一体的拍摄考量之间的反差,本身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时代氛围之间的真实写照。即便在这种多方因素的考量之下,本片(笔者观看的是124分钟的光碟版)的最终呈现,仍然体现出多维度的纵深感。一是女性的自我与独立意识,跟作为其拯救者的丈夫关系之间的张力;二是婚恋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背景下,被解放者(潘玉良、潘赞化)与被牺牲者(潘赞化正房夫人)个体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悲剧性;三是社会归属感与艺术归属感构成持续性矛盾的家乡中国与艺术家乡法国之间的对照关系(在法国,其艺术得到承认,但商业化环境让其不得不卖画为生;在中国,其艺术受到攻击,但去世后,仍然希望画作回归故乡)

42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推荐

电视上看到的时候,已经放了一大半了,依然看得很感动,有天分和执着的女人果然是幸福的

47分钟前
  • fefe
  • 推荐

属于中国电影史上极罕见讲述一个女人的传奇的传记作品!巩俐在她最好的年纪,塑造了一个兼具东方古典气质和西方现代思维的传奇女画家,在柔弱婉约、风情万种和自信坚定等多种面相间游走,光芒四射。

48分钟前
  • 潇潇墨鱼
  • 推荐

4K修复完整版130分钟没有看见130分钟版本,这个是法国115分钟DVD画质版本,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电影,说到青楼必须有妓院,而千岁红对年幼的玉良还是有影响的,以致她后来的绘画都有了她的影子;说到赎身,必须就要牵扯男人恩人,潘赞化到底是负心玉良还是被她感恩一辈子的男人,各有微词,不就历史考证单说电影已经是把家庭、愛人的复杂和社会的丑恶嘴脸摆了出来,在那样一个时代,窑姐儿、女画家、留法学生都够让一个达官贵人被人议论纷纷了。(更加)惦记那个4K修复的130分钟完整版。

52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在巴黎,陶瓷是艺术品。陶瓷虽美,但在它的故地上,人们永远忘不了它是泥胎。”

56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这应该是跟外婆一起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吧,外婆和妈妈一定很后悔带我去看吧,当时完全不能理解,还一直以为是去看“画皮”一直期待着女鬼出现。2014.9.7.重看,当然还是有鬼,只是不是女鬼。

57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在纪念馆看到过很多她的自画像和照片,形容粗悍,表情冷漠,从未笑过。总觉得电影里过度重于“谈情”而没有“画魂”。人肉背景板里的赵薇真是惊为天人。我信那个演小燕子之前是内向女孩的说法。像一颗转瞬即逝的露水。

1小时前
  • 春三十
  • 还行

潘赞化,乃真英雄也!!!潘玉良,为西画艺术而生,也是命好,遇到了潘赞化,年轻时的巩俐,穿上男装真是帅啊

1小时前
  • 爱晃悠爱生活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