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找到你2018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姚晨  马伊琍  袁文康  吴昊宸  王梓尘  陶昕然  高叶  齐欢  

导演:吕乐

 剧照

找到你2018 剧照 NO.1找到你2018 剧照 NO.2找到你2018 剧照 NO.3找到你2018 剧照 NO.4找到你2018 剧照 NO.5找到你2018 剧照 NO.6找到你2018 剧照 NO.13找到你2018 剧照 NO.14找到你2018 剧照 NO.15找到你2018 剧照 NO.16找到你2018 剧照 NO.17找到你2018 剧照 NO.18找到你2018 剧照 NO.19找到你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0 11:51

详细剧情

  律师李捷(姚晨 饰)正在离婚进行时,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拼命工作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幸有保姆孙芳(马伊琍 饰)帮忙照顾孩子视如己出。                                                                                  一日下班,李捷发现保姆孙芳和女儿毫无预兆地消失了,她内心最大的恐惧变成了现实。在追寻孙芳和女儿的下落时,她收到来自家人的谴责声讨,甚至遭到警方的怀疑。几乎崩溃的李捷,靠着惊人的勇气,踏上独自寻访的旅 程。在追踪过程中,李捷逐渐接近了另一个女人——保姆孙芳的人生故事,她的身份原先都是谎言,而真相也将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找到你》:提前收获三大惊喜

很开心能有提前看到《找到你》的机会,这个电影真的很让人惊喜。

惊喜一:

这部戏的题材和想要表达的东西。

最开始我以为是一个关于母亲和孩子的电影,但是看到结尾再回想,这其实是一部讲述女性的电影。这里的“女性”,不仅仅是作为妻子和母亲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个体存在,孩子、家庭与工作,都是她们所遭遇困境的一部分。

这不是部表达很直白的电影,传达的东西也需要自己去思考体会,我喜欢。

惊喜二:

姚晨不演喜剧居然也很带劲。

之前看过的姚晨的戏,大多都是喜剧,她对喜剧角色的演绎是可圈可点的。看完《找到你》才觉得“能演好喜剧的人才是真本事”这句话说得真TM对!

这个年龄段电影电视领域可以随意切换女演员就那么几个,之前姚晨在电影这块大众是认的,但还缺少那么一部代表作,这部电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发现现在的电影市场不是缺好演员而是缺好剧本,电影中很多场戏,都能看到姚晨那种收放自如的状态,让人有一种“这就对了”的感觉。

职业女性对她来说驾轻就熟,但还是希望姚晨能多演一些不同类型的角色,也不要放弃喜剧,能出一个喜剧演的好的女演员太不容易了。

惊喜三:

之前对马伊琍电影的印象几乎为零,这部电影颠覆了对她的印象。

之前海报和预告片出来,对马伊琍的期待值就很高,这次她的表演也可圈可点,算是合格的大荧幕作品。

但是有几场戏还是很戳人的,比如同样在预告片里出现过的雨夜抱孩子痛哭的戏,还有结尾的ending场景(不剧透了)。

能看到她这些年演技的沉积。大概是因为她的声音太有代表性,一张口还是略微有那么一点出戏。

坐等电影上映二刷!

 2 ) 国产电影何时才能从廉价的煽情当中走出来?

《找到你》和2016年的韩国电影《消失的女人》用的是同一份剧本,其商业模式和2015年的《重返20岁》类似,属于“一本两拍”。电影主题除了歌颂母爱,背后其实还影射了中国家庭中父亲角色的集体缺失。不过可能碍于审查,在更深一层的社会批判上面还挺遮遮掩掩的。类似社会现实题材方面,本·阿弗莱克在2007年作品《失踪宝贝》里面发出的诘问就显得余音绕梁。

看到有人说马伊琍的演技很好,全片看完下来,诚然,第一眼确实惊艳,但后续基本就是仗着化了一层黄皮妆变了个脸,几乎全程都在垂着眼皮演面瘫戏。孙芳前后分别是一名新婚妻子、母亲、陪酒女郎、情人和保姆,但是从马伊琍的表演看来,这几种身份状态根本没有层次转换,全都一个样。

片中有很多地方为了戏剧冲突和煽情,强行牺牲故事逻辑。比如开头,姚晨接吴昊宸索要赎金的电话,警察明明就在旁边。她完全可以做个安静手势然后开喇叭公放,让警察叔叔静悄悄参与沟通、从而获取更多线索。前后不到两秒钟的工夫,姚晨非要跑出去自己一个人瞎折腾;再比如马伊琍的孩子具体到底是在马伊琍当保姆之前死的还是之后死的,为什么要放姚晨的冰箱,这也缺乏细节铺垫;再比如结尾姚晨在法庭上公然反水,建议法庭将孩子判给精神状况存疑、欠缺经济能力和抚养能力的原告,也是显得她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一点都不专业——你导演编剧想表达个女人艰难、母亲伟大的思想,就非得捧一踩一吗?姚晨的母亲身份值得被尊重被理解,她的律师职业社会身份难道就不重要了?因为自己和原告一样都是母亲,所以就做出这么不 professional 的行为,这种剧情设置看似在理解女性,但其实一点都不女权。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 女性的职业身份、社会身份需要为母亲身份让步 的思想——倒很符合现在鼓励生育、女性回归家庭的政策大风向。

总而言之,由于该片一直在罔顾逻辑用力煽情,看准时机就抓个狂发个疯,歇斯底里地哭一哭闹一闹,顺便搭配大段独白,再加上配乐又铺得太满,导致其观感就是八点档婆媳剧的母爱大泛滥水平。

在看国产片很多涉及感情的文戏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导演似乎有一双手颤颤巍巍地从银幕里伸出来,抓住观众的头使劲摇:“你感动了吗?你告诉我你感不感动?” 这种过度煽情,换个说法其实就是苦情了。它最鲜明典型的特征在于表现方式一定要夸张刺激,通常会围绕着道德伦理冲突去大力渲染,要义是让整体气氛情境都处于悲苦之中。而这种悲苦达到的效果与西方古典悲剧的崇高感有着本质区别——苦情戏无关命运的荒谬与绝对,无关深度意义的追问,更无视理性精神对于外部世界的把握与探求(摘自豆瓣用户@LOOK 影评:《但求宣泄的陈腐苦情戏》)。它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给观众提供廉价的情感刺激。

如果情感到了一定高度,恰如其分地煽煽情当然是可以的。比如在《我不是药神》结尾的那段白血病人长街送程勇。但倘若情感高度不足,光靠哭闹、大段大段的独白或者配乐来凑,出来的效果就很尴尬了。

在艺术价值层面,苦情戏其实是一种很幼稚很低级的表现手法。很多时候苦情戏可以牺牲掉一些基本逻辑。近期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悲伤逆流成河》,剧情推进到女主角独白控诉众人的情绪最高点场景的时候,也是对全片一路下来的许多逻辑漏洞视而不见。此处不再展开赘述。

我可以想像,《找到你》的主创团队在开剧本会项目会的时候,可能每每写到苦情戏的部分,就会指点江山地评论一句“中国观众就爱吃这套”。私以为,做电影的,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观众爱吃哪套。仅仅因为国产影视作品“苦情戏”现象横行,观众缺乏其他选择,并不能作出绝大部分观众都喜欢这种艺术手法的推论。这次《找到你》营销吹到天上去,而票房表现平平、金马奖也颗粒未收,就很能说明问题。就像两名业务员到岛上卖鞋的故事一样,岛民不穿鞋,未必是没有市场需求,可能反而恰恰说明遍地都是商机。目前国产电影依旧缺乏不过度煽情的,情感渲染恰到好处甚至举重若轻的好作品,这时期正是具备一定审美水准的电影人的机会。李安导演说过,大陆观众的品味需要慢慢培养。有追求的从业人士应该担当起这份责任,而非为了票房盲目迎合自己臆想中的 “中国观众” 的口味,最终对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造成损耗。

-

 3 ) 《找到你》:中国女性的难,都在电影里头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四川某市一女副区长,正直年轻有为之时,却被其男友实施家暴后致死。据报道称,二人在同居期间,受害人经常遭受其男友的家暴。受害人一直想分手,但均因受到对方威胁而妥协,最终导致悲剧。

去影院看了《找到你》的点映,我又想起来这则新闻。很难想象,在职场中强如一名女区长,在情感关系中竟然也处于如此弱势,甚至遭遇暴力也无法挣脱?这位女区长的悲剧折射的是当下女性的普遍困境,也是《找到你》电影里我“看见”三位女性的共同“困境”。

贫困的“孙芳”们

如果不是带着雇主家的孩子消失,没有人会注意到孙芳,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倾听她的故事。孙芳是千千万万底层女性的一个缩影,她们可能是城市家庭里的保姆,是洗碗工,是建筑工地的小工,或者是农村家庭里平凡的妻子与母亲。

而这个群体女性的一个普遍特征,是贫困。贫困首先指涉的是,经济上的贫困,比如她们辛勤工作,却只能换得微薄的薪水,甚至难以独自支撑起自己的生活。而这种贫困,同时也是一种权利贫困。诚如有学者指出的,“女性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的匮乏,社会地位的丧失、有限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机会的欠缺,亦是非常具体和现实的‘贫困’。其中,多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社会交际的减少,都是女性贫困的具体方面。这些贫困,严重束缚着女性开发和创造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在遭遇变故时,很难有兜转运作的空间。”

电影中,孙芳就陷入了这样的“贫困”:因为经济贫困,她走出乡村,外出打工,留下来并嫁给现在的丈夫;经济贫困直接导致了权利贫困,孙芳遭受丈夫的家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周围的环境也几乎对此无动于衷;女儿先天疾病,又因为经济贫困,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不幸死去……在贫困的重重逼迫下,孙芳失去了一切。

马伊琍饰演孙芳

固然孙芳偷小孩的举动不可原谅,但观影过程中,我依旧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因为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前半生,尽管孙芳与小混混张博(吴昊宸饰)的情感让她的生活出现一丝暖意,但这终究无法拯救她痛苦黯淡的人生。

进退两难的“李捷”们

姚晨饰演的李捷,是一名典型的职场妈妈。在平时的工作里,她是一个女强人,行动带风,雷厉风行。但很显然,女强人的属性也让她的婚姻生活面临危机。她正与唯唯诺诺的丈夫打离婚官司,以争夺女儿的抚养权。

与许多职场女性一样,李捷面临着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两难。在事业上,职场女性遭受的歧视和侵害远甚于男性。比如刚帮大老板打完官司的“庆功宴”上,李捷就被灌酒被“性骚扰”。而因为精力投注到职场上,在传统“女主内”思维的作祟下,李捷在家庭中又遭到丈夫和婆婆的苛责。

姚晨饰演李捷

女性是否可以二选一?情况似乎也不会变得更好。如果放弃事业回归家庭,那么女性很可能面临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的窘境,遭遇风险时毫无抵抗之力,比如电影开场那位离婚官司的当事人。可如果她们放下家庭,全力拼事业,也会遭到强烈的舆论压力和道德压力——男性拼事业、疏忽家庭是正常的,女性则会被众人视为反常。

对于任何人来说,平衡好家庭和工作都颇为困难,但我们需要的反思的是:为何总是女性陷入这样的困境?为何男性拼事业、疏忽家庭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外强中干的“朱敏”们

与韩版相较,《找到你》将李捷的职业改为律师,并由她律师这一身份,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引入了一场离婚官司,增加了一个新的女性形象,由陶昕然饰演的朱敏。

朱敏原本也是高材生,但嫁给大老板后,她就辞去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相夫教子”,直至老公出轨她决定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虽然电影对朱敏这一条线的刻画不及李捷、孙芳这两条线那样浓墨重彩,却也深刻反映了以朱敏为代表的部分全职太太的困境,她们牺牲职业和自我回归家庭,但由于经济不独立,一旦面临着朱敏的困境,只能忍气吞声,如果决定离婚,没有工作、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则让她们在争夺抚养权中陷入了弱势。

陶昕然饰演朱敏

这就是将经济权利全部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代价:除非他永久可靠,不变心不出轨,否则当你失去时,同样会一无所有。

困境与出路

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三种女性,困境归根到底其实都一样:当代女性想要兼顾家庭事业,想要经济独立、权利自由是如此困难重重。

那么女性该如何获得独立和尊严?女性该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中实现平衡?

这首先需要的是女性的自我觉醒,不仅是个人权利的觉醒,也是对女性这一共同体困境的体认,并转换为一种共同的行动力。李捷结尾处对同一场官司的不同意见,就让我们看见这一可能性:虽然处境不同,但女性的身份、母亲的身份,却可以让所有的女性站在同一边——而这就是打破固有桎梏的契机。

同时,这离不开男性的协作。诚如李银河所说:“如果男女不平等,不仅是女性受压迫,男性更加受压迫。所谓男性受压迫是指,按照男权社会的规则,男性必须工作挣钱养家,承受了重大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男性不能表现出内心温柔脆弱的一面,在人格的发展上受到压抑;由于压迫女性,男性也丧失了在男女平等的环境中生活的经验。”因此,男性并不总是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打破男权社会桎梏,不仅是解放女性,也是对男性的一种解放。

而要协助女性,或许可以从多多参与家庭事务开始。互联网上有一个热词,叫“丧偶式育儿”,说的是很多时候,育儿责任全部由妈妈一人承担,仿佛妈妈的配偶并不存在。电影中三位女性的丈夫便是如此,他们都在育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缺席了。更多男性回到育儿中来,不仅意味着更多女性可以从家庭中解放,也意味着更多男性可以在“养家糊口”的重担下松一口气——职业女性可以帮助男性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

《找到你》让我们看到女性的困境,也提醒我们思考女性更好的出路在哪。每年产出的影视剧那么多,但像《找到你》这样直面女性困境、理解女性困境、反思女性困境的作品,寥寥无几。单从这一点看,《找到你》就是珍贵的存在,我们也希望像这类的作品越来越多。

 4 ) 女性的权益,归根到底要靠女性自己

这部电影涉及了三位女性的婚姻故事。姚晨饰演的李捷是线索人物,而我最关注的,不是李捷,也不是孙芳,而是那个只在三场戏里出现的朱敏。

一、 全职妈妈的出路

朱敏毕业于重点大学,原本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但是为了照顾孩子,她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当婚姻出现问题,朱敏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全职妈妈”的身份使朱敏完全被动。

朱敏在婚姻中失去的绝不只是美好的职业前途和孩子的抚养权。从她怀孕时,她的丈夫就逃避在家庭中应负的责任,搞外遇,致使朱敏出现精神问题。

在朱敏的婚姻中,她全心付出,受尽伤害。当婚姻散场,大家分行李时,却被告知:你不行,孩子不能给你。

我们的社会观念,对全职妈妈是这么不友好。这不是电影中才有的情节,事实上,假如你有一点阅历,多一点见闻,会发现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常态。

虽然这是常态,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影视作品触及这一问题的,似乎并不太多。因此,电影将全职妈妈所遭遇的不幸呈现出来,本身就极具价值。

全职妈妈卑微,全职妈妈弱势,全职妈妈没有话语权,甚至得不到理解。当朱敏向丈夫的律师李捷苦苦哀求时,李捷说:我个人很同情你,但我是个律师。另外,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避免有一点像你这样被动。

二、 女强人的弱点

李捷说的,有一点道理。她有事业,有钱,当她离婚时,就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但是,作为一名女性,她同样忍受着这个社会观念的不公。

当她与丈夫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时,丈夫那边的主攻手是婆婆——当女儿失踪时,是婆婆与她大打出手。显然,孩子到底该归谁,在婆婆这里有不同的想法。

李捷当然不是吃素的,她对婆婆说:“你是孩子的奶奶,而我是孩子的妈妈。”

事实上,在我看来,李捷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关爱女儿,为女儿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由于工作忙,她请保姆照看孩子,而且尽自己所能抽时间陪伴女儿。对于一个职业女性,我觉得这是足够了的。但是,其他人可能不这么认为。

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是以家庭作为基点的。君不见那些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女性,如果没有幸福的婚姻,或是没有承担起大部分照顾孩子的职责,就总会被指摘。这种偏见由来已久,不但来源于男性,也早已内化为很多女性对自身的道德约束。

所以,保姆孙芳说:“你不配当妈妈”。孙芳并不比李捷成功,但她比李捷更多了履行了照顾孩子的职责,这成了孙芳指责李捷的来源。

这也是当下社会中,女强人的重要弱点。

三、 经济独立不是女性的万能药

孙芳代表的是与李捷完全不同的群体。孙芳这一群体,经济条件更差,观念也更为落后。她的丈夫在新婚当天,因她不配合闹新房而对她大打出手。她长期忍受家暴,她的唯一指望就是有了孩子之后丈夫会对她好一点。

当孙芳得知李捷正在闹离婚时,问李捷:“为什么要离婚?他打你?”

当李捷否认丈夫打她时,孙芳一脸茫然。在这一点上,孙芳与李捷很难产生共情,因为在孙芳看来,只有丈夫打人,才是离婚的理由。

以孙芳的标准来看,李捷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太少,天天在外面忙来忙去,早出晚归,这不是一个好母亲该做的事情。囿于她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观念,她无法理解李捷这种必须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城市白领的无奈。

孙芳的婚姻更加不幸。她的丈夫不但家暴,还是个无赖。当女儿重病时,丈夫直接离开,完全不承担一个丈夫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从孙芳同乡那里得到信息,在他们的观念里,孙芳如果生的是个儿子,情况也许会有很大不同。

元稹诗曰:“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在孙芳这里,尽管她和丈夫都很贫困了,但贫困的强者还要欺压贫困的弱者。

现在有一个论调:女性一定要经济独立,否则就无法争取平等。

事实上,孙芳的家庭虽然贫困,但吃苦耐劳的孙芳,显然比他的丈夫经济更加独立。

然而经济独立又能如何?他俩的家庭地位显而易见。

李捷经济更加独立,那又如何?

经济独立自然能强化女性独立的筹码,但经济独立既不是女性争取平权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过于强调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反而会将社会观念引向一个歧途——李捷这样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指责朱敏这样的全职妈妈:你之所以被动,是因为你经济不独立。当然最后,李捷意识到这是错误的。

性别的不平等的原因是复杂的,归因于经济,当然简单又痛快,但那是错误的。

四、女性才能救女性

最开始,李捷并不能理解放弃职业发展的朱敏和在贫困中挣扎的孙芳。她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她给全职妈妈朱敏以冷酷的忠告。她虽然说“我个人很同情你”,但其实那并不是同情,而只是对不幸者的高高在上的怜悯。

李捷甚至没有兴趣知道孙芳的过去。尽管孙芳是一个尽职尽责且具有一定天赋的保姆,李捷仍然颐指气使。

三位女性的不幸,从大的层面来说,其实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她们只是尽自己所能为自己拼命,却未意识到大家都是落后的性别意识的牺牲品。

李捷在面对孙芳和朱敏时,总是掩饰不住自己的优越感:我是职业女性,我有事业,我跟你们不同。

如果不是孩子丢了,李捷的观念可能依然故我。

社会观念固化,很多已经内化为女性对自己的束缚,对于女性的伤害,也常常来源于其他女性。

而对于男性,社会往往出奇地宽容。

三位女性,对应着三个家庭。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丈夫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

朱敏的丈夫是个事业有成的油腻老板,油腻委琐到揩自己律师的油。

李捷的丈夫是个妈宝,离婚时要争女儿的抚养权,因为“我妈离不开孩子。”他也没有尽到照顾孩子的责任,因为“我妈能照顾孩子”。

孙芳的丈夫是个在婚礼上就能揍妻子的混蛋,孩子生重病,完全不想挽救。孙芳要离婚,他还要拿离婚这件事讹一笔钱。这种无赖我不知道为什么走在路上不被雷劈掉。

在我看来,这几个嘴脸丑恶的丈夫,甚至不如那个放高利贷的混混。

我们的社会对男性太宽容了,只要你上班,赚点钱,就算大节无亏。就算你打老婆,只要打得不太狠,不太频繁,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不搞外遇,就算加分项了。如果再能照顾一下孩子,对老婆好一点,就可以稳步踏入好丈夫的行列。

孙芳指责李捷不配当妈妈,但没人指责李捷的丈夫不配当爸爸。

作为一个男性,我觉得我所属的物种实在太过分了。

电影的结尾,李捷找回了孩子,了解了孙芳的悲惨遭遇,进而对朱敏产生了共情。在法庭上,她公然违背了一个律师的职业准则,抛弃了自己的当事人,而为朱敏说话。而且她说:“我个人为我的言论和行为承担全部代价。”在那一刻,她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自杀失败而毁容的朱敏,听了这句话,哭得说不出话来。

在电影的结尾,李捷完成了一次转变。她变成一个能够自觉扶助其他女性的人。

在当下环境里,女性仍处于弱势。不论你是全职妈妈,还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都只是在弱势坐席上占据了不同等级的座位而已。

所以我特别认同一句话:争取女性的权益,归根到底要依靠女性自身。

也许有人不认同这句话,认为男性中也不乏有共情能力的优秀者。我当然不否认,但这种男性毕竟太少了——如果这种男性足够多,女性的权益也就不是个问题了。

不信,你看这三个丈夫,即使经历了这么多的故事,依然没有任何长进。

 5 ) 《找到你》:你逃亡的岁月,你一点一滴累积的人生故事

看《找到你》,想起的是宫部美雪的推理小说《火车》。

《找到你》里,律师李捷,在漫长的一天(因为工作和应酬)结束后,回到家里,发现保姆孙芳带着自己的女儿消失了。为了寻找孙芳的下落,她找到了孙芳以前的同事、同乡、男朋友,从他们的口中,孙芳的半生慢慢被勾勒出来。

▲《找到你》,李捷(姚晨)和孙芳(马伊琍)。

宫部美雪的《火车》有相似的结构。老侦探本间的侄儿,即将和未婚妻结婚,未婚妻却突然失踪,为了寻找这个失踪的女孩,本间走遍日本各地寻找线索,慢慢拼凑出这个女孩无比悲凉的一生。

▲电视剧《火车》,导演桥本一。

《找到你》和《火车》一样,都用寻人作为结构故事的方式,因此有了极强的悬疑感,《找到你》的前半段,几乎拥有悬疑片的一切特征。但《找到你》之所以要找到孙芳,不只是为了找回失踪的孩子,而是为了找到她的半生,找到很多和她一样的女人的一生。

因为用了寻找作为结构故事的方式,《找到你》里两个女人身上,有了两个时间概念:李捷的48小时,孙芳的半生。孙芳的半生,是李捷在48小时的不断叩问、追击中,慢慢显现出来的。

故事对李捷的过去,没有太多的着墨,给出的信息,也不够多,和她的过去有关的,只有她的前夫、婆婆,客户和她的同事,还有两个关键信息,她并不够宽敞的居所,和她的全部存款,二十八万四千。这些碎片,和她的寻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半生也慢慢显影。

她的出身并不富贵,她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冷漠的,孙芳是在逃亡,她又何尝不是在逃亡。身为女人,落地就成了逃犯。逃亡者有奇妙的共振共鸣,所以当孙芳的一生开始浮现,她给自己包裹的硬壳也开始在共振中脱落,她在渡轮上,在法庭上说出的,都是肺腑之言。这种肺腑之言,是有善良柔软底色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找到你》里的姚晨,大部分场景就穿着这一身衣服。

马伊琍扮演的孙芳,和姚晨扮演的李捷,是女人的两种形态,两种形态并没有完全割裂,不管她们身处什么阶层,当她们同为女人,她们就是同一个阶层,四海之内皆姐妹。

在故事的最后,出现了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海岛,而两个女人在去海岛的路上相遇,并且发出号召:“大海那边是海岛吧,我们一起去看海岛。”

两位女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精彩。马伊琍的精彩,更容易识别,因为,她扮演了一个和自己过去的角色、娱乐圈形象、时尚形象差异很大的乡下妇女,这个角色身上,还有很多共鸣点,更容易打动甚至撼动人。

姚晨的表演难度,并不逊于马伊琍。属于姚晨的时间,是48小时,而这48小时里,她只有一身衣服,处于一种状态(惊恐、焦虑、歇斯底里、崩溃边缘)之下,她的转圜余地不大,只能精雕细刻,在一种状态里,雕刻出各种层次、细节,在惊恐之中演出惊恐,在崩溃之上演出崩溃,甚至要给出终极一跃,那终极一跃,就是在冰箱里发现孩子时的极度惊恐。

就像跳高运动员,在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上,又窜了一厘米,这一厘米的难度,大过之前的一米。

所以,在上海电影节,《找到你》的首映式上,当主持人问姚晨,如果马伊琍因为这个角色获奖了,她会怎么看,姚晨笑答:“她要得奖了,也有我的一半”。

其实,女人的命运,也是一半一半,一半要靠自己,一半靠别的女人,因为只有相同处境的人,才会相互支持。女人们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完成各自的角色。

在《找到你》的最后,李捷和孙芳,在渡轮上相遇了,她们的目光相撞,她们的角色完成了,那个瞬间,是这几年的华语电影里,最令人心颤的瞬间。

▲女人们,一起去看海岛吧。

在小说《火车》的结尾,也有一个令人心颤的瞬间。故事最后,侦探本间终于找到了那个迫于无奈作恶无数的隐蔽的主人公,本间看着那个被他追踪了很久的人,有一种他自己也没发觉的惺惺相惜,他看着她:

“其实我见你,是想听你说自己的故事。你之前没有告诉其他人的故事,你一个人承担的往事,你逃亡的岁月,你销声匿迹的岁月,你一点一滴累积的人生故事。”

我们也得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半责任,静下来,听听彼此累积的人生故事。

 6 ) 吕乐:中国大陆最被忽视的导演

吕乐( 1957- )

一位极少被人注意到的大陆导演,在时隔十二年后,再次带着剧情长片来到了观众面前,而且一次性带来了两部。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这两部作品均入围了竞赛单元。由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编剧的《速求共眠》入围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而另一部现在已经上映的《找到你》则在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爵奖”。虽然两部电影没能斩获任何殊荣,但对于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作为导演身份再次出现于公众视野的重要契机。虽然“导演”这个身份对他来说,带有非常浓厚的“玩票”性质。

他并不是导演科班出生,而是一位摄影师。他曾经担任摄影指导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4),黄蜀芹的《画魂》(1994),张艺谋的《活着》(199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有话好好说》(1997)……以及他所获得的殊荣——“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如果这都不算,那么在他导演生涯暂告段落,与冯小刚合作的几部作品如《集结号》(2007)、《非诚勿扰》(2008)、《唐山大地震》(2009)、《非诚勿扰II》(2010)和《1942》(2012),与吴宇森合作的《赤壁上、下》(2008、2009)则能为他的摄影师生涯再添上浓墨重彩的几笔。如果有评选“中国电影史十佳摄影师”的活动,他肯定能入选。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不仅不知道他是摄影师,也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导演,甚至在看到他名字的时候还下意识地把它念错。他叫吕乐(LV YUE),而不是LV LE。他虽然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五代导演田壮壮、陈凯歌和张艺谋等同属于北京电影学院七八级的学生,但却是其中最没有名气的一位。他后来执导的电影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第五代导演常见的风格,也与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相异。吕乐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似乎任何一种身份(摄影师/导演)、任何一个群体(第五代/第六代)都不能限定他。这也是为何我们时常会觉得吕乐对电影的态度带着“玩票”的性质,而且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姿态:他所执导的每一部作品不仅题材上迥异,而且在风格上也找不到雷同。

《找到你》2018

《找到你》(2018)是一部非常纯正的商业类型片,而且在现实主义深度上比《我不是药神》具有更多的探讨价值,这是吕乐之前没有尝试过的电影类型。吕乐之前的作品,基本都可以归类到文艺片一列。最早的那部,是在1987拍摄的《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听名字我们就知道了,这不是剧情片,而是一部纪录片。而且当之无愧地可以被认为是大陆现代纪录片的开山之作,不仅比吴文光的《流浪北京》(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更早,在艺术水准上也远在其上,因为《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还是一部视觉人类学的作品。

或许是拍摄纪录片的经历,让吕乐具有其它第五代导演所不具有的深度观察现实、捕捉真实的能力。吕乐的与众不同,也能从他的另一段求学经历中找到答案——因为《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这部电影获得巴黎“人类学电影”大奖)受到了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真实电影的创始人让·鲁什(Jean Rouch)的高度赞赏,从而有机会前往法国求学;我相信这段异国求学的经历给吕乐造成了深重的影响,从而帮助他清洗掉了时代加在他身上的束缚,这是诸如张艺谋和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终身所摆脱不掉的深重包袱。

第五代导演群体对现实生活感知的无力——我们是否要将其归诸于那场运动呢?从而导致于其间长大的他们普遍丧失了捕捉日常生活真实的能力——在张艺谋、陈凯歌与田壮壮三位代表导演身上表现地最为明显。比如他们都喜欢改编小说,而不是讲原创故事;喜欢构建民族寓言,希望从历史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就使得他们几乎从未讲述过当下中国人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而这种缺失的社会关注与情感描摹自然交到了第六代导演们手上:代表影人是贾樟柯和娄烨。

《赵先生》1998

从法国归来的吕乐与张艺谋合作,接连指导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三部电影的摄影工作,摄影风格一改早年表现主义的风格(《红象》《猎场札撒》),转而追求一种生活化的随意性,让摄影机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并运用自然光。《有话好好说》作为张艺谋电影生涯中的异类,看起来一定不像是他的作品。这种诡异性似乎能在吕乐身上找到答案,因为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很可能是摄影师吕乐、编剧述平和演员姜文三者合作的作品,而很少有张艺谋什么事情。在这部作品中,吕乐将镜头的变换使用到达极致,呈现出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锐感。

也正是从这时起,吕乐开始了执导工作,正式成为一位导演,将自己在西方学到的先进技术与先锋理念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赵先生》(1998)中对日常生活情感的真实捕捉,远不是第五代的导演能够做到的,电影里的婚外情因为拍得实在太真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虽然电影最后获得了洛迦诺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奖项,也难逃“被禁”的命运。《美人草》(2006)作为《找到你》之前吕乐唯一公映的作品,讲述的是革命年代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第五代作品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但吕乐从真实环境中真实个体(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比张艺谋与陈凯歌只能从重构环境入手的思路显然高明许多。

还有《小说》(2006)中虚构与纪实轮转出的美妙游戏,以及演员的即兴表演所展现的真实感,已经逾越了第六代关注时代与情感的创作;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电影的影像真实达到了何种程度,不妨去看看《小说》中王彤的表演,你肯定会被惊艳到。甚至在《山乡书记》(2006)这样一部主旋律式命题作品中,吕乐也能进行有趣的实验:结尾饰演记者的演员徐帆登场采访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书记,将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采访并峙于一起碰撞出意义,实在让人惊讶。

《小说》2007

所以,我们看看作为职业摄影师的吕乐在转型当导演后拍摄了哪些作品吧:《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一部带着人类学性质纪录片;《赵先生》,一部探讨婚姻情感的文艺禁片;《小说》,打破虚构与纪实界限的实验杰作;《美人草》,典型的第五代文革题材爱情剧情片;《山乡书记》,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又带点实验;《十三颗泡桐》,残酷青春题材电影,《一维》,真人仿皮影戏式的动画短片;《找到你》,女性主义的商业类型片……

论题材之广泛,风格之多元,思路之诡异,试问哪位大陆导演可相比拟。甚至在我看来,代表大陆迄今为止电影最高水平的不是张艺谋,也不是贾樟柯;而是吕乐和章明,吕乐又是两位中更被忽视的那位。吕乐和章明不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吗?比如都游离于自己的圈子,很少被资本裹挟,潜心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但又不介意拍摄命题作品。按上电影学院的年代划分,吕乐与张艺谋同级,当然算第五代,但按开始导演的时间划分,他又算得上第六代(1998年第一部剧情长片)。

事实是,吕乐既不属于第五代,也不属于第六代,他远远超越了两者。 他的身上有像阿巴斯那样进行影像本体论意义上反思的艺术高度(《小说》),在让演员即兴表演的先进理念上与那位同样被忽视的日本导演诹访敦彦(《现代离婚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在通过演员表演来获致真实感的创作理念上又与德国“柏林电影学派”的导演们走在了一起(安姬拉•夏娜莱克、玛伦•阿德等)……这些导演走在当今电影艺术探索的最前沿,吕乐是其中一份子。作为观众的我们,怎么还能让这位导演在我们面前悄然走过的同时,毫不知悉呢?

 短评

诉求欲>诉求力,最后的朋友圈主题感想式旁白也几乎消灭了任性叙事积攒下来的一切高级感和丰富度,之于表达可谓焚琴煮鹤。尽管如此,还是被太多内地银幕上见所未见的细节打动,且此未见非彼未见,无关审查尤为可贵。论题材切入,眼界、价值都比《亲爱的》高;论“现实+类型”的商业摸索,完成度比《药神》低。最后,特地又去查了一遍:“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所以,说这就是女性主义的,根上没错儿,但高抬了电影,更高抬了我们所在的当下。

5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对女性的情绪挖掘得还是停留在表面,就是那种不断靠重大”acting moment”和耸动的镜头来调动观影者和表演者本人的情绪,更像是一个法制频道的加长电影电视剧。倒是片中所折射出对弱势人群的倾听以及数处对社会的映射更为可贵。除去姚晨和马伊琍,出场不多的“安陵容”也超棒啊o(╥﹏╥)o 【观影的时候衍生了一个奇妙的脑洞:李捷开着车对抱着女儿的孙芳说着“我们就这样挺好”,真的是一个(潜在的)姬片气息啊....】

10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并未看过原版不好比较,电影最后的处理是有些道德绑架的意思。人生多不易,不能了解周遭的人的困苦难道就是一件错事?以此引发的惨剧为何会变成因果报应?P.S.只要瘦+高,永远可以成为套装+风衣背影杀手。

14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7,不仅关于女性或母爱,其对阶层、医疗等各方面的提及,其实更有意味。所以,找到你,到底是想找到谁呢?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相比韩版增改不少 剧情和剪接都更生动 配乐太刻意煽情反而尴尬 但终于不是照抄翻拍 对女性生存的关注探讨是很突出的优点 几位女主演身为人母表现都很好 看得出来是走心了

22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两女主双双用力过猛,尤其姚晨,好几段异常尴尬。整体台词略作、矫枉过正,力量有余而动人不足,插叙的节奏讲故事挺好,但对于突如其来的丢三观轰炸毫无防备和波澜,当然也可能是我单身太久且不想要小孩,正合见面会上马伊琍老师对单身狗的那句嘲讽。

26分钟前
  • 張潛逸
  • 还行

仆人的创可贴交换主人的护肤乳,保姆的安眠曲交换雇主的婴儿服,律师的床铺交换农妇的床铺,穷人的女儿交换富人的女儿。这世上有残酷的生存法则,便有诡异的交换逻辑。你在医院里剥夺了我的生,我在冰箱里留下了你的死。你不知道拉开门迎接的是天使还是魔鬼,你也不知道你换来的天堂是不是别人的地狱。

2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牙尖嘴利的白骨精,孩子是她唯一的软肋;逆来顺受的小保姆,独自承受了丧女之痛…选角还是过于保守了,总在想如果两人角色倒置会怎样?身为女子没有一天是容易的:出生性别可能被嫌弃,孩童时期可能被拐卖,长大后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抉择,结婚后有被老公渣的风险,上了年纪可能成了别人眼中不讲道理的恶婆婆…看完没有流泪但心在滴血,电影的绝育效果好过杜蕾斯…

31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相比马伊琍的孙芳,姚晨的李捷难度系数更高,但完成度实在太平庸了,姚晨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当不了贵妃,只能嫔了,认命吧...

3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可以说是灾难级别的了,原本的韩版拍的已经够差了,这部还不及二分之一。故事没有悬疑紧张感,就已经跨掉了一半。在姚晨身上完全看不到一个母亲的形象,反倒像是在拿孩子做为道具歇斯底里的发泄演技,马伊琍这样电视剧咖的演技更不用提。最要命的一点是,电影没有电影感,那基本就完了。最后强行塞了一段当代独立女性宣言,但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女权意识的表达,别再借此消费了好吗?

36分钟前
  • 后自愈
  • 很差

吹演技的麻烦省省,真的丝毫没有get到双女主的演技(或许对二位自身来说是种突破吧),明明是互呈镜像关系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放”,一个是“收”,但显然两位都只是展现出了最表层的那一面(咆哮+木讷),感觉可以给70分吧,更深的层次并没有看到。回到剧作上,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一整个事件的动机首先就太弱了,后面的那番大费周章就变得欠说服力,结尾的高潮戏处理得也很温吞。片名找到“你”,既是指女儿,也指在这途中逐渐拼凑出的孙芳,更是李捷内心的自我投射。作为一部多角度展现女性社会群像的片子,通过这种简单粗暴且符号化的方式展现男性在场的时刻,也是不太高明。尤其是几位女性不幸的根源几乎都是婚姻,而拯救不幸的手段都是母爱,其实说白了还是出自于男权视角下的片面刻画罢了。

41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电视电影。演员其实挺糟糕的,在演一种状态,姚晨就是所谓是歇斯底里,看上去是失去孩子的痛;马伊琍分别是舞女、保姆、母亲,明明是一个人,但是三种状态没有层次推进,分裂得很。最可怕的是,未来会出现一堆吹嘘这种演技的。(上映后果然各种吹,结果金马并没入围

44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说实话我没看出来孙芳是马伊琍演的,太敬业了!跟平时生活里那么干练的她完全就是两个人。看完这部电影绝对会被马伊琍的演技圈粉。我还没想过做为一个母亲的责任,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女人这一辈子结婚、生子看似自然不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其不易吧!

46分钟前
  • 沈十六
  • 推荐

天,上一部剧情如此抓人的国产电影是什么完全想不起来了。完全本土化的现实主义题材,新闻纪实式的拍摄手法,出色的运动镜头,双女主在表演上也是非常拼了,好像一切都对了。什么改编韩国剧本的痕迹也完全找不到丝毫,把当下都市婚姻问题、女性选择问题、阶级矛盾、人性善恶都一一展现

51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三星半,原来是有韩国原作基础?剧本性大于电影性。双女主是很容易拿奖的两种角色,用一个孩子绑架案的主线,串联出母爱和社会阶级的一体两面。常被歌颂的「母爱」这次被定义为女人对自己的个人选择所承担的后果。很少能看到拥有女性视角的国产电影了。

5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有时候真的想撒手不管了,但就是松不开这个手” 吴昊宸演的马伊琍男友,为女友的付出和无奈,做一个痴情的赔钱赔命货,演技更抢眼,看到戏路,下一个黄轩?

6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距离《今日说法》只差一个撒贝宁的距离。看到后半段已经渐渐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尤其这还不是个原创故事,既想兼顾社会伦理,又想做成犯罪悬疑,结果只剩镜头机械地在两个女主间切来切去,几乎可以想象到导演(剪辑)为了平均两个女主的戏份(出镜时间)而抓耳挠腮的样子。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

主要看两个女主角的演技,尤其马伊琍,一脸饱经风霜的故事,连当陪酒女都够土味,确实惊艳,姚晨发挥也很稳,白衬衫钮扣少扣一扣,胸怀坦荡,职场御姐范儿,气场相当。剧作上,也就八点档婆媳剧的水准,好意思说韩国买的故事吗,缺乏说服力,哭,闹,煽,苦情,悲情,台词密集、直白,配乐太满,生怕别人看不懂,不停解释前因后果,所谓悬念几成鸡肋,另一方面很多细节又缺少铺垫,比如两个女性处境的成因,比如死掉的孩子放在冷柜(为复仇?还是舍不得埋葬?)……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朱敏为了孩子放弃事业,她热爱孩子,却被说成是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孙芳为了孩子可以放弃器官、出卖身体、从事最卑微的职业。她战胜了一切,可是战胜不了贫穷。李捷经济优越,她本是最能给予孩子幸福的人,人们却说她不配做母亲。如果你努力工作,人们会说你不顾家;如果你全心照顾孩子,人们又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全职妈妈不是一个职业。你必须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还能赚钱,还要拥有巨额存款来应对疾病和困难,否则人们就会说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三位母亲热爱孩子,无私奉献,可没有任何一个人得到世人的肯定,反而是颠沛流离,惨绝人寰。这不是电影,这是许多中国妇女的真实写照。女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动选择了困难模式。她们明知道生活艰难,也仍然咬牙前行,以德报怨,奉献温柔、关怀和大爱。愿女性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吕乐尚可的商业转型,欢迎收看《亲爱的》《药神》第三季——以找女儿勾勒社会乱象,更是找不同阶层女性之间镜像、矛盾与伤害的过程。虽说“类型化社会派”是华语市场目前最需要的炸子鸡,但本片还是比同类要差上一点。除了姚晨和马伊琍有力的表演外,陈旧的视听、捋不顺的逻辑疙瘩、过度煽情的配乐,多少存在点功利性的问题。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